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李慧超(五篇)

时间:2019-05-13 20: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李慧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李慧超》。

第一篇: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李慧超

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本溪中支营业室 李慧超

支付系统作为支撑各种支付工具应用,实现资金清算并完成资金转移的重要通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转型,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支付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支付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支付系统建设

美国的支付系统是由中央银行投资开发和直接经营管理。在操作上,美联储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并具体经营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网络。其优点在于方便美联储及时掌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状况,分析全国经济形势,制定各项金融政策。

(一)美元跨行支付系统

1、美元大额支付系统。大额资金清算系统实时处理国内大额资金划拨业务,并逐笔进行资金清算。FEDWIRE(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CHIPS(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两大主要大额支付系统。

2、支票结算体系。据统计,美国大约有30%的支票是行内清算,其余70%通过银行间的清算机制来进行清算。银行间的清算不仅能够直接提示付款行或者通过代理行和联储银行,还能够通过当地支票清算所进行清算。

3、自动清算所(ACH)。联储作为美国最大的自动清算所运营者,每天要处理85%以上的ACH交易,纽约清算所的电子支付系统是全美唯一一家私营的ACH。

4、银行卡结算网络。银行卡、ATM机和POS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支付网络,近年来网上银行发展迅猛,形成了更加完整的银行卡结算网络。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和凭印签支取借记卡网络是VISA和Mastercard系统

5、联储全国清算服务。它是指联储为私营的清算机构提供净额结算服务,整个私营系统的最终清算是联储通过调整私营的清算机构会员在联储银行里的账户余额来进行的。

(二)证券交易结算系统

当前美国的证券市场包括政府债券市场、企业股票市场以及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不同的市场由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分别负责清算和结算。

美国的证券结算系统采用的是商业银行货币与中央银行货币相结合的资金清算模式,证券交易中的有关各方,其中一方或几方在中央银行开户,另一方或几方在商业银行开户。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作为特许参与者加入支付系统,负责提交清算轧差结果。

二、欧元区支付系统建设

近年来,欧洲支付系统的一体化和高度整合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欧盟致力于建立统一、高效并富有竞争力的支付服务市场,首先在欧元区内引入欧元纸币和硬币,然后统一零售支付的业务和技术标准,之后再整合非现金支付系统,最终形成单一欧元支付区(SEPA)。

(一)Target系统

Target(The 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即“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为欧盟所有银行的实时支付业务提供实时全额结算(RTGS)服务,是欧元体系货币政策的实施工具,保障了欧元支付体系的稳定性,提高支付效率,为各国间的清算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机制,使支付风险降低到最低,促进了欧元货币市场的一体化和业务运营的协同性。

Target是一个实时全额清算系统,国内RTGS系统成员在该国的中央银行设立清算账户,支付命令发出方在该账户中的资金用来实现支付。在处理支付命令时,Target采取实时、逐一处理的方式,支付信息在与之相关的两国的中央银行间直接传送而不通过某个中央机构,进行双边结算。在进行跨国支付时,提出请求的信用机构先通过本地的RTGS系统将支付指令传送到国内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检查支付命令的有效性,以保证该机构拥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未超出透支限额,对于接收方而言通过Target得到的资金都是无条件限制的、不会被撤销的,接收方不会因为这些支付而面临信用风险。

(二)Euro系统 Euro1是逐笔处理跨境和国内银行间欧元支付交易的私营支付系统,主要为大额支付提供延时净额结算服务。该系统收费相对较低,降低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风险。

Euro1只处理贷记转账业务,尽管对支付的金额和发起航没有特殊限制,但EBA计划把Euro1建设成一个主要车终于处理EBA成员间大额支付的系统。另外,EBA跨境零售贷记转账服务Step1的差额将通过Euro1系统的参与机构进行结算。

(三)Step系统

Step1是一个逐笔处理欧元跨境支付的清算系统,从2000年11月20日开始正式运行,主旨在于缩短处理跨境零售支付指令的时间,促进在报文传输中使用行业标准以提高银行的直筒处理水平,推广并鼓励在跨境零售支付指令的处理中采用欧洲商业惯例。Step1使用EBA Euro1系统现有的基础设施来处理大额支付交易,不受对某些大额支付要进行分割的有关风险管理要求条款的制约,通常未能达到Eruo1注入条件的银行机构均会加入Step1系统。Step1可以被用来处理信用转账交易,在实际运作中,每笔交易的上限为5万欧元。2002年下半年,该系统开始应用于直接借记支付交易。

2003年,欧元区又推出了STEP2,STEP2是在STEP1基础上更加自动化的支付结算系统。STEP2既可以进行直接也可以间接地支付,能处理以多种文件格式提交的大批量、非紧急欧元商业和零售支付业务,处理支付指令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处理费用也大大地降低。

(四)SWIFT系统

SWIFT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或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的缩写,是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也被称为SWIFT组织。它能通过自身经营的网络平台,为其分布于全球的成员机构提供专门的金融信息交换服务。SWIFT已扎根于欧元支付系统中,各银行均通过SWIFT相互连接,并通过SWIFT与欧元支付系统连接,它之传输数据,并不对所传递的数据进行汇总、加工和结算。SWIFT的使用,使银行的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

三、英国支付系统建设

英国采取的是清算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从1997年开始,英国的银行业监管责任方由英格兰银行变为FSA。2001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生效后,FSA正式成为证券、银行和保险也的统一监管者。在支付方面,主要的私营实体是支付清算服务协会(APACS),旗下拥有3家清算公司负责不同种类的业务,分别为CHAPS公司,它主要负责大额支付,是由CHAPS英镑系统和与TARGET连接的CHAPS欧元系统组成,两个系统共享同一平台; BACS公司,它提供自动清算服务,处理电子支付委托(包括英镑和国内欧元)等小额支付业务,主要处理发放工资、保险金、政府救济金、直接借记等业务;支票和信用清算公司,主要负责在英国国内处理支票等纸质票据或银行汇划转账业务。

在支付系统中,英格兰银行是主要3家清算公司及APACS的成员和股东。实际上,英格兰银行是整个清算系统的间接控制者,控制着RTGS处理器以实时支付结算英格兰银行的账户。另外,为了平稳的通过CHAPS系统进行支付,英格兰银行通过回购协议给CHAPS成员银行提供当日内额外偿债能力。同时,英格兰银行还负责英国支付系统的监管,以减少风险。

四、香港支付系统建设

香港采取的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在香港,资金清算是由香港汇丰银行接受银行公会委托舌质淡票据交换所、磁盘交换中心以及跨行资金转账网络系统进行,3个系统通过香港汇丰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进行最终结算。子清算银行通过在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11个清算银行内的某些银行中开设活期存款账户来进行清算。清算银行在子清算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对其提供信用,遵照与其他商业贷款同样的判断标准,由清算银行独立决定。清算银行与管理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同样由香港汇丰银行进行独立判断。

五、借鉴和启示

(一)推动支付标准化工作,打造现代化的支付体系。目前,由于我国支付领域存在标准缺失和标准分散的现象,对宏观经济分析和支付业务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支付标准化工作,促进机构间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交互效率。同时,规范支付法制建设,制定中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蓝图,完善我国支付体系的监管框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支付标准化体系。

(二)优化支付服务,建立符合国情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

2008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境内外币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通过提供美元、港币等8个币种的实时结算,提高了境内外币结算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和结算成本,开启了我国境内外币支付的新时代。但是,目前只有港澳地区和内地之间的人民币支付往来是通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前置机延伸到香港和澳门,实现信息传输和资金转账外的同步,内地与外境其他地区之间的支付往来主要仍然依赖SWIFT进行信息传输和分散的代理行账户完成资金转账。

为了使人民币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使之早日成为世界性货币,发展我国的跨境支付清算系统也显得非常必要。未来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可以考虑继续使用SWIFT,也可以考虑自主建立统一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利用SWIFT网络可以节约基础设施投入,借助SWIFT全球性的架构迅速延伸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网络。如果要自主建立中国统一的跨境支付系统,要通过优质的支付服务、优惠的收费政策和灵活的推广策略,逐步吸引本国和他国的金融机构使用中国跨境支付系统,并逐步发展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主渠道。

(三)顺应国际支付发展趋势,提高各支付清算子系统的连接度和融合度

随着支付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已实现了与大额支付系统的对接,而股票交易所证券结算系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处于独立运行、独立结算阶段。伴随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资金与证券、保险市场的紧密联系,作为基础设施的支持服务系统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各系统日益借助其他系统巩固自己的客户和拓宽自己的应用。同时,银行逐渐倾向于通过一个账户完成所有业务和所有系统的结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建立我国证券结算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的连接,提高各支付清算子系统间的连接度,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合适策略。

参考文献

http://www.ecb.int/paym/target/html/index.en.html

第二篇: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

美国 小城镇追求个性

美国在小城镇建设中很重视规划的作用。美国小城镇规划有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注重功能;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三是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四是塑造城镇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镇。

美 国建设小城镇不能随意而为,需要编制详规,而且政府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小城镇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联邦政府负责投资建设 连接城镇间的高速公路,而小城镇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是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开发商则负责小城镇社区内的交通、水电、通讯等生活 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政府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在美国,环境建设是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给小城镇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 济环境。政府在规划时,重视城镇特色,追求个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镇,那种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是见不到的。小城镇建好 后,仍然重视建设管理,所谓“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美国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拥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二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德国 村镇建设注重自然美

德 国的村镇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村镇改造和建设,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用地、保护农产品价格的法规,加强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 设、完善村镇建设的投资机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较均衡的城镇结构体系;二是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改造村镇的居住环境,提 高村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各种公益事业的健全完善,且这些建设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补贴和乡镇的税收;三是注 重单体设计与整体景观协调,德国村镇的特点是村落建设与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靠村镇改造规划和设计的调控作用,德国的村镇建设是 建筑设计在统一中寻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满足规划的统一要求;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古建筑。

日本 发展小城镇缩小城乡差别

日本建筑界目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人口过疏问题,三是旧区改造问题。而这三大难题在小城镇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是日本城市大发展时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大城市,形成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这时日本的城乡差别加大,小城镇没有 发展反而萎缩。70年代后期政府反过来开始进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至80年代中后期,全国村镇的基础设施水平已和城市基本持平,政府鼓励人们返乡工作。

日 本注重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东北部的山形县小国町,现有1.1万人口,面积738平方公里,97%都是山林,远离大城市,周围是山,有三条河通过,是“ 孤立"的小城镇。1955年人口1.8万人,之后沿海地区发展了,人口被吸引过去。当地政府为了本地的发展开始搞规划,找特色。除去搞水力发电、办工厂之 外,开始大搞特色旅游和旅游农业,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吸引城里人来度假。小国町地处东北,冬天积雪很厚,达2米多深,适合搞滑雪旅游场项目。城市离自然越 来越远,大城市的人渴望回归自然。当地还辟出一部分山地让城里人自己种、自己收获当地特产的山菜。

日本在开发建设小城镇中,注意保护农民的收益,对农产品实行限产,对价格实行保护价。

日本国内的水果、蔬菜、大米等的价格都相当高,农民从事农业的收入不比城里人差多少。这样一来,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小城镇的住宅及各项建设就能做到协调一致。

在 小城镇旧区改造时,注意保持传统风格。如在奈良附近有一个古镇寺内町,在改建时就保存完好。此外,日本小城镇建设也有先天不足之处,那就是土地私有制与生 俱来的缺陷。由于土地私有,使旧区改造非常困难,“钉子户"非常难拔,极易形成不完整和支离破碎。由于土地私有,使不同户主建筑物互不相连,浪费土地,每 栋建筑交通占地面积过多,建筑使用面积系数很低,浪费严重。

英国 开发小城镇吸引大城市人口

伦敦市政府支持大规模开发新的小城镇。原因一是战后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地区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疏散;二是英国中部工业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三是政府根据当时的趋势估计,需要开发居住、就业条件和预留规划用地。

英国的小城镇开发分为三个阶段:

1、1946—1954年,这时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大城市的过剩人口,主要特点是城镇规模较小,密度较低,功能区分清晰,较多考虑社会效益而较少考虑经济效益。

2、1955—1966年,这时的主要特点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分区趋向于综合功能分区格局。

3、1967—1976年,这一时期新的小城镇大部分由在老城镇基础上开发新的工业区和居住区形成,对于不适合单独扩展的小镇进行了成片合并。

第三篇: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经验

人口的急剧增长曾给温哥华的城市发展带来结构上的转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城市地域的蔓延,迅速而又稳定地增加了汽车的使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连续增加等。对此,温哥华在城市发展建设中,遵循“精明增长”的理念,走发展紧凑型都市区之路。市政当局通过刺激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岗位和住宅数量之间达到平衡以减少对机动车交通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形成更加紧凑的城市形态,而且避免了低密度的城市扩散及其对城市周围富庶的佛斯河谷底的威胁。

具体而言,温哥华注重营造多中心、多级别的都市中心;运用“集中增长模式”,在划定范围内统一公共基础建设及其他城市服务;增加公共交通,鼓励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劝诫 单独使用交通工具;减少土地消耗,防止低密度扩张,集约和“精明”地使用土地。为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温哥华城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通过贯穿整个地段类型多样的开敞 空间体系将建成区分为若干独立规划的居住组团,合理布置低层和高层住宅,在保持人性化尺度的同时实现居住高密度。对于高密度的中心城区,温哥华的城市设计注重规划、比例和色彩等。城市用地生态空间富裕,建筑物以花草树木作为屏障,控制商店店面宽度以适应行人的要求,加设遮蔽设施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干扰。建筑的底层部分道路红线取齐,以加强街道上的城市气氛;所有的高层塔楼避免直接进入行人视觉范围,以提高街道的舒适宜人度并保证街道上阳光充足,令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可以说温哥华是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创造了宜居和充满活力的空间,市内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完备,景观优美且丰富多样,这些铸就了温哥华优质的城市生活品质,也树立了大城市打造宜居的典范。

新加坡发展最大的约束是土地资源,但城市的发展并未受其影响,其开发成功主要归因于有一个明确、清晰和强有力的政府控制体制。它依据坚实的政策环境,使专业规划者与企业很好地合作;它果断地执行了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规划,才使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宜居环境。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规划部门精心编制了“绿色和蓝色规划”,这确保新加坡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其次,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绿化美化目标;保证与城市变化的方向相一致;此外,政府出台了诸如《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规,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承担绿化责任,对损坏绿化的行为实行严厉处罚。

在新加坡,政府充分发挥职能,实现“居者有其屋”。政府设有建屋发展局,专门解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问题。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称为组屋,政府对购买组屋人群的收入有一定限制。至于商品房,政府只根据政策批租土地。其次,为了让居民都能买得起房,新加坡政府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制定公积金制度;坚持组屋小户型、低房价原则;对居民购买组屋实行免税优惠措施等。另外为了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建屋发展局在组屋的地址选择、样式设计及配套设施建设上都颇费心思。

此外,在交通建设方面,新加坡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制定和完善了城市交通总体规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城市陆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并且通过将快速轨道系统延伸到新城镇 和居住区中心来获得一个整体有效的交通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加坡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把人才培养与引进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如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知识讲座、法制宣传、讨论会等社区教育来丰富民众业余生活,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总之,新加坡政府完善的规划体制为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并避免了城市发展中很多缺少控制的问题。管理机制能保证不同的规划和执行部门间的紧密合作,保证公众充分参与规划进程并及时提供反馈意见,从而获得一个可信而可行的规划。公私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成功开发中整合意见和资源的一条值得世人借鉴的途径。

2.3.1城市发展背景概况

西雅图属纽约州,是美国太平洋西北海岸一个商业、文化和技术中心,也是美国的高科

技产业中心之一。西雅图地区常年风景如画,并有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近几十年来,多次被评为“美国最适合工作及居家的城市”。

.3.2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西雅图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它率先提出并贯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模式,成为世界上众多城市效仿的对象。西雅图在规划的内容、编制程序和规划修订上均较全面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区域意识和社区意识。规划首先确立了弹性生长的规划框架,提出了独创新颖的规划模式——都市集合,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规划策略,并建立了规划的法律和财政保障机制。其中,都市集合的用地模式,主要是将西雅图都市区按建设密度从大到小分为“都市中心集合”、“核心型都市集合”、“居住型都市集合”和“社区中心点”四大类,每类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别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了控制增长、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基础设施、保护环境、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社会公平、改进生活品质、加强社区意识,保护地方特色及整体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交通规划中,力求缩短通勤和购物距离,鼓励公交、小巴、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节能、环保、高效、循环、多样以及区域性和社区性等综合特征。社区规划则遵循自上而下、协调合作、平衡利益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要素界定了规划的总体原则和框架,设计了专门的规划程序和格式,以保证每个不同的社区在规划上的同一性。在整个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系统而程序化的公众参与是西雅图成为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

在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等多方面,都能保证切实有效的公众参与,参与行动随具体项目进程分阶段分解到整个过程中。在参与过程中,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规划操作 程序,涉及内容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由政府、专家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制订,公众进行评判和监督。为保证公众参与的质量与效率,尽可能地量化程序中的各项指标,使其具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另外,减少各类资源消耗、维护资源环境也是西雅图建设宜居的一项重要举措,包括减少家庭及办公环境的资源消耗,降低城市对各项资源的使用,增加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中小城市的宜居性建设背景

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而这样的城市问题往往出现在人口集聚增长的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尚不突出。不仅如此,中小城市在宜居性建设上也更具有优势。首先大量的中小城市面积并不太大,但与山水自然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好的生态优势。其次,多数中小城市社会结构不复杂,流动人口不太多,相对来讲,社会较为安定,易加强管理和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第三,不少中小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多元化的特 征,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独具个性特色的城市。此外,中小城市的住房价格相对便宜,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和谐的社会关系,比大城市方便的交通条件和城乡之间的联 系,更容易造成祥和、安全、健康、便捷的人居环境。事实上,排在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宜居城市排行榜前列的几乎全都是小城市。

(1)美国

最受美国人青睐的小城多是高等教育中心。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被《城市排名和等级》评为全美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弗吉尼亚大学,还有雪兰多国家公园,风景十分秀丽。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弗吉尼亚大学在高科技方面与企业的研究合作,还为该市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使经济健康发展。

交通方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美国人挑选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位于华盛顿的班布里奇岛,有好的学校,房屋价格合理,风景优美,且拥有大城市休闲娱乐的便利交通条件,人

们每天搭乘渡轮就能到临近的大城市。纳珀维尔是独特的安静与平和、都市风光与小镇生活和谐共存的小城。沿着河边小道漫步,每个人都会随时驻足和旁人闲谈。在拥有这种闲适生活的同时,纳珀维尔拥有所有可能的购物设施、首映影院和各种档次参观的地方。

《金钱》杂志和CNN评出的“全美最宜居城市”是美国一个普通的小城市——新泽西州的莫里斯敦。洛克希德公司的雷达制造基地、一家大型IT公司和银行分行,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城中的学校教育水平较高,犯罪率低。每到节日,还有全市性的音乐、戏剧表演。高收入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吸引人们在此安家落户。

(2)德国

德国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和《焦点》杂志每年都推出“宜居城市排行榜”。该评选活动有30项标准,其中包括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学校、安全的街道、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供人 们自由进行艺术和休闲活动的空间等。评选结果表明,德国宜居城市的排行榜中,更多的是戈斯拉尔等小城市,即使排行榜中最大的城市慕尼黑和法兰克福,也不过上百万人口。以戈斯拉尔为例,城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美丽古朴的街道。由于紧邻高速公路,并有铁路线经过,交通非常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德国十大连锁超市都在这里开了购物中心。西门子、大众等大公司在此设有制造基地,一些服务性机构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不仅如此,小城民风淳朴,禁止出售酒精饮品,但有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的夜生活也不逊于大都市。近10年小城没有发生一起恶性刑事犯罪活动。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自驾残障车,方便地行驶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其他国家来的移民,也能与原来的居民和谐共处,没有种族和肤色的区别。

(3)阿根廷

在阿根廷,宜居的标准就是人们能不能在这里健康、快乐、富裕地生活,愿不愿意在这里安下自己的家。目前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5年全球“五大最适合退休人员居住的城市”之一的巴利洛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巴利洛切位于安第斯山脉东麓,风光秀丽,有雪山、森林和草甸,旅游业是其主要产业,每年吸引大约50万游客。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也是吸引人们居住的一个重要因素。巴利洛切的博物馆、剧院和电影院,按人均比例计算,在阿根廷处于较高水平。天气好的周末,当地的青少年和文艺团体,经常会在市政广场搞一些免费的演出活动。

在巴利洛切,一栋带1 000多平方米绿地、能看得见湖水的两层小楼,售价基本在10万到30万美元之间。这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能接受的水平,因此城市生活成本较低,也增 加了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国外宜居性城市建设案例总结

从上述宜居城市的发展案例中,不难看出,优美的环境是公众对宜居最基本的要求,不论是像温哥华、新加坡一样的大都市,还是如同夏洛茨维尔、戈斯拉尔这般的小城镇,政府在如何创建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上均下足了功夫。所以,几乎所有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口号的城市都会从生态建设入手。国外城市生态化建设已经相对成熟,但他们依然在此基础上 不断丰富其内容,美化其环境。其次,宜居城市应具备完备的物质基础,包括城市公共 设施、交通、住房、安全、减灾、就业、就医、福利等各个方面,这是宜居城市的硬件设施,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必然阶段。国外的宜居城市建设充分考虑了各项硬件设施的便利性与人性化,如西雅图在交通规划中,鼓励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并为其规划和设计完善的设施及环境;温哥华在优化一些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不同阶层、不同健康状况人群的便利性等。宜居城市不仅需要良好的“硬环境”,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软环境”。由于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相对完善,所以更重视对城市宜居的内涵建设,强调城市的人文环境和 文化氛围。如温哥华在对城市环境进行整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营造亲切宜人的城市氛围,并通过具体的手段竭力为公众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新加坡更加重视城市宜居性建设中

“人”的因素,通过人才培养、引进以及社区教育不断提高市民自身素质。戈斯拉尔民风淳朴,文化设施丰富,夜生活也不逊于大都市,并且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群都能在这个城市舒适地生活。巴利洛切不仅拥有较高水平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且经常会有免费的演出活动在市政广场举行,丰富的文化生活吸引了不少外来居民。其实,这种亲和的人文氛围和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包括社会秩序、道德风尚、教育程度、文化底蕴和娱乐功能等,才是宜居城市真正的精神体现。

3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几点启示

结合目前国内城市自身特点,笔者将综合以上国外典型城市宜居性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谈几点对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启示。

3.1促进公众参与建设

公众参与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城市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公众的实际需要和各种规划决定对他们的影响;能启发管理者去创新以满足民愿;能使规划重视人们对城市的多样化追求,增强城市的活力,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公众参与是引导宜居城市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国外典型城市建

设的案例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国内,可尝试借鉴国外一些城市在公众参与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如采用分期实施、跟踪反馈、定期评估和修编等方法增加公众在政 策制定中的参与,以协调和平衡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3.2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经济得到发展,才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才能为居民创 造良好的人居硬环境,从而促进人居软环境的建设。不仅如此,宜居城市还要求城市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潜力,以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地为居民营造一 个良好人居环境。针对目前国内城市经济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引进更多的世界公司来此投资;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培养相关产业,努力打造城市特色;加 快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强基础高新技术的研发,用高科技改变企业落后状况,为宜居城市建设的永续发展提供动力。

3.3营造优美生态空间

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最直观的标志和象征。纵观国外典型的宜居城市建设,不难发现,各城市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几乎都是认可的,而且他们在这方面的建设也已经相当成熟。而在国内,虽然一直很明确通过城市生态化建设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生活和生产空间,但是相比而言,生态环境的建设仍然相对滞后,还处于不断学习和借鉴阶段。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有效组织自然景观,精心设计绿化空间,营造宜人的城市氛围并建造多样的活动开场空间仍是目前国内众多城市宜居性建设努力的方向。

3.4努力创造宜居之所

住房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宜居城市首先要解决居住问题,“居者有其屋”是宜居最基本的前提。而在这方面,新加坡成为公认的典范。由政府担当住房保障的主体,成立专业化的制度执行机构,按照多数居民购买力确定房价,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活动保障居民买房。此外,宜居城市还要具备居得起、居得好和居得久的基本要求和良好条件。建设不能忽略住区环境,应重点推进社区安全、绿化、健康、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和细化。加强社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兼顾弱势群体。同时,提高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居民素质,注重营造一个安静、清洁、具备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居住环境。

3.5建立高效交通系统

出行便捷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优先发展交通则是必然的选择。在国外,交通舒适、便捷是人们选择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汽

车数量急剧上升,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效率、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宜居城市的交通应该是友好的、高效的交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宜居城市应合 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充分完善交通管理系统,大力发展可供选择的公共交通。与此同时,以人为本,建设宜人的、完整的步行休闲网络,方便市民的休闲出行并通过对客货流的合理组织及城市功能用地的组织减少不必要的机动车交通。

3.6加强城市安全建设

纵观中外城市发展史,安全保障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首位需求。一个安全的城市不仅能够在环境和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人身健康、资源供给、政府绩效以及其他和城市安全 相关的未知方面保持一种动态稳定与平衡协调状态,并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与经济异常或突发事件具有良好抵御能力。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巨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利益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安全问题越来越为政府、社会、公众所关注。而目前国内的宜居城市建设对于安全性建设重视不够,也未形成完整的安全城市体系。部分城市即便对此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安全的城市提供给市民的不仅是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还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食品安全、城市社会安全、城市生产安全、城市经济安全、城市文化安全等方面。

3.7保护城市文化特色

宜居城市不是“千城一面”的景观,每个宜居城市都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最能反映城市个性的则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独具个性特色的城市因其凝聚着地域文化的精华而具 有强劲的竞争力,其发展才会有动力和后劲,才有可能朝着宜居城市的方向发展。而目前在国内,城市特色不明显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部分城市都难以逃脱“钢筋水泥森林” 的城市印象。宜居城市的文化特色不是仅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是摈弃外来事物的自我崇拜。它应该是在维护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融合现代文明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 环境。具体说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包括有形的,还包括无形的文化遗产,从而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这是其一。其二,立足本土文化,实现同一场所不同时代特征、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审美追求的多元文化形式的融合。

第四篇: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建设中国现代农业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建设中国现代农业

 摘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

农业在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经验,可以为中国所借鉴。本文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即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

现代农业在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并在发达国家得到长足发展。尽管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一、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经验

1.选择适宜本国国情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一般分为4钟类型:以机械技术为特征的劳动节约型,以生物化学技术为特征的土地节约型,以灌溉技术为特征的节水型现代及综合性技术进步。许多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业的进程中,都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的进程中,都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资源禀赋特点,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技术进步道路,从而取得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成功。依其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和经营管理特点,可划分为4类:(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劳动力不足,其技术进步的方式大都从农业机械化起步,主要是通过机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来 实现对劳动的替代,使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劳动使用量减少,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这些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较高,有些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2)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更多地选择多用劳动型的技术和节省土地型的生物技术,即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精致农业,提高土地生产率。多数农户实行兼业经营,亦工亦农,其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第五篇: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借鉴(推荐)

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及借鉴

摘要:在以信用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完善、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已经成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以美国、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总结出上述国家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在以信用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良好的信用关系已成为连接经济主体的重要纽带,完善、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目前,发达国家经过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其中美国、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的发展模式最具特点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金砖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各具特色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金砖国家的建设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的发展和完善

一、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一)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主要依靠市场管理运作的信用模式,其中信用中介机构发挥了主导作用。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资信评级、商帐追收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机构。在企业征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邓白氏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覆盖了过亿的企业信息,全方位向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美国还建立了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评估和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搜集的信用局。主要通过公民从出生便一直拥有的社会保障号来收集记录保存公民的信用额度、房屋贷款还款、银行开户记录等信息。资信评级行业有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世界三大评级公司。商帐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担保也是信用中介机构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另外。美国具有较为完备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权益保护方面有《公平信用法》《平等信用机会法》信息披露方面有《诚实借贷法》中介服务方面有《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信用消费方面有《信用卡发行法》《公平信用结账法》银行信用方面有《电子资金转账法》《银行平等竞争法》等法律。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这些法律法规也被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由于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监督和保障,美国建立了一些民间机构(信用报告协会、信用管理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采取行业自律的特色监管方式行业协会还代表行业进行政府公关,为本行业争取利益有关政府部门和法院虽然在监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总体干预较少,发挥的作用有限。由于美国的信用交易已经普遍存在。社会主体的信用意识也强。信用记录有显著瑕疵的个人和企业。其生活和发展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失信者在经济中的失信行为会被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失信记录会被保存和传播。如《公平信用法》规定,破产记录保存年限为10年,偷漏税和刑事诉讼记录等其他信息则保存7年。失信者会受到惩罚。而守信者则会获得种种便利和好处。《诚实借贷法》规定,如果授信人没有按规定披露信息或披露的信息不正确。他将为由此所产生的任何经济损失而遭到起诉。此外,个人还可以申请要求得到两倍于贷款金额的赔偿。如果诉讼成功,个人则无需支付庭审费和律师费。因此,消费者一般每年都要检查一次自己的信用报告。明确了解自己的经济信誉情况,主动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信息。

(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了非营利性、隶属于中央银行的消费信贷登记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数据库。以政府强制力为保证。强制性向金融机构征集企业信贷信息和消费者个人贷款信息。使信息高效集中。德国还建立了私营信用数据库和行业协会数据库,补充和完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德国的诚信体系建立于1927年。目前德国四分之三以上人口的信用记录都可查询在德国的外国人与本国人一样,每人都有信用记录。如果有借债不还、考试作弊、乘车逃票、交通肇事等个人信用问题,都会无一遗漏地记录在案。成为个人信用上的污点。在德国,信用记录事关的生存。没有好的信用记录,大到银行贷款、小到租房子都会寸步难行。(三)日本

不同于美国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日本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独特之处在于。日本银行协会和其它会员制机构一起建立了非盈利的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要求协会会员定期向信息中心提交要求的详细信息。建立了一个只在会员内部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的平台。在这种模式下。各银行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加入成为会员,弹性较大。但信用体系大发挥较大的作用要以协会会员良好的合作为基础。日本信用体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诚信教育一直在进行。从个人角度,一旦信用卡违约不还或者申请信用卡遭拒。由于银行信息联网,几年内都不会再申请到信用卡。从企业角度来说,弄虚作假成本太高,一旦被发现。要承担法律责任,企业可能因此失去客户进而破产。因此,企业会努力维持自己的信用。以其在金融机构拥有一个好的信誉

二、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总结

(一)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从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来看。社会信用发展的过程也是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的过程美国是信用市场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形成了一系列信用相关法律,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都被纳入到法律范畴德国和日本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金砖国家虽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但也都十分重视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的建立保障了信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完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从国外征信体系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美国的市场导向模式。还是德国的政府主导模式。抑或是日本的会员制模式。都是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高度适应的。无论是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还是行业协会主导,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完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能够降低搜集历史数据的成本。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三)有效的信用监管机制

由于征信数据和评价结果较为敏感。行业内部信用中介机构数量又多。只有加强监管。才能有效维护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信用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均建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如美国的行业协会监管和南非的国家信用监督委员会(NCR)。

(四)高效运作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

健康的信用中介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无论是美国的邓白氏、三大资信评级公司。还是巴西的西若莎和斯派克。信用中介机构在社会信用体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用中介机构的高效运作。既能较为全面的搜集信用信息。又能降低信用交易成本。

(五)良好的信用文化教育环境

上述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家的信用建设离不开良好的信用文化环境。美、德、日国家的信用交易十分普遍。失信成本较高。信用教育从小学持续到大学。使社会主体形成了强烈的信用意识。自觉将其贯彻到社会生活中。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信用意识使得整个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较高。推动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

三、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一)建立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信用立法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加快信用立法工作。首先应加快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应颁布关于征集和保护居民个人信用信息方面的法律掌握居民的信用状况。防范个人信用缺失的情况发生。但同时也要注重保护个人信用信息的隐私;最后,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公民一旦失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或行政处罚。规范信用交易的有序进行。

(二)促进社会征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征信是一个国家信用管理系统运行的前提。完善征信体系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信用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征信系统。整合各地区各部门分散的信息,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定期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更新,依法对外开放信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保证征信渠道的畅通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作用

结合我国国情。政府应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相关法律体系。重点解决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所面临的市场供需不足和市场竞争无序两大问题。加强对信用行业的监管。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库,依法向社会开放信用信息。形成一个高效、覆盖面广的信用信息平台

(四)加强对信用行业的监管

在现阶段。我国信用中介机构良莠不齐,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对信用行业的监管比较薄弱。我国应采用政府和行业协会并存的监管模式。加强对信用行业的监管政府应在监管中起主导作用。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监管信用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章制度和执业标准,积极举办各种交流研讨。扩大影响力。建立一个完备的信用行业结构。保证主体在信用活动中的合法平等地位

(五)发展信用教育,强化信用意识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以良好的信用文化环境为基础。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定期开展讲座等有效手段。宣传和倡导现代信用价值观。建立健全失信惩罚制度。提高失信成本,对守信者提供各种便利与好处。逐步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提高道德文化水平。增强公民维护自身信用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环境另外。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离不开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目前我国设置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很少,能够胜任信用管理岗位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专业素质不高。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提供继续教育。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支高效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类似,完全的分立会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一定 的消极影响

四、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渐进式互联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存在的差别有些是本质性的有些是非本质性的。建议尝试逐步放开政策层面上的限制。促进两大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场外与场内市场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提高我国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目的。

(二)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外部监管

针对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仍不完善的情况,建议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与此同时,加强外部有效监管,严格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三)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透明度建设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债券交易品种的不断创新。市场透明度建设任务越发艰巨。

这就要求结合现阶段市场的特点和投资者的需要对信息披露制度标准进行重新调整和规范。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标准化体系。更好地进行市场风险揭示。同时,将相关主体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行为和后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以此来保护投资者利益。保障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以持久、高效地发展。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foreign social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Abstract: in the era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credit economy, perfect and effective social credit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good economic operation.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the development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Europ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BRICs social credit system,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se countries, puts forward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policy suggestions.Key words: social credit system;construction experience;reference

下载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李慧超(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支付系统建设经验借鉴 李慧超(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社区建设经验的启示

    国外社区建设经验的启示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 和谐社区建设也相应地成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短暂,缺乏一套完整的发......

    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建设与发展

    浅析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建设与发展 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现状 1.1 基本情况 村镇银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均......

    交大MBA备考经验分享——众凯学员李超

    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拼搏、起航!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30岁,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我,或许它更应看做人生的一次转折点。 毕业八年,我一直就职于公职机关,熟悉的......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总结(推荐五篇)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总结 特色小镇怎样造?为什么我们的小城镇没有国外那种强大的吸引力?让我们一起来概览下国外经验,通过对以下几个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的案例分析与对比,或......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5篇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苏聪聪 2015-09-25 11:54 关键词:国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经验启示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经验材料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管理 基本情况 郑州市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 作为全国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在深入借鉴全国第一批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经验基础上,郑州市数......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经验材料123

    积极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汇报 (###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经验材料[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长期以来,___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注重狠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