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

时间:2019-05-13 20: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

第一篇: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

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

摘要:介绍了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梳理总结事故的规律及内在致因,结合当前水上安全形势,从人员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商渔船碰撞事故防控的对策措施,以减少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促进水上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商船 渔业船舶 碰撞事故 对策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沿海通航水域船舶流量和密度日益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外部捕捞环境恶化,海上养殖和捕捞业多集中在沿海50 n.m.以内,造成沿海商船航线与渔船作业区重叠,大批渔船占据商船习惯航路锚泊、作业,商渔船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渔船即时沉没、渔船船民群死群伤,社会广泛关注和恶劣影响。因此,探索减少和避免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商、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和主要原因分析,从人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性对策措施。

1商、渔船碰撞事故特点

根据海事部门水上交通事故年报(2015)统计,2015年共收到20件商、渔船碰撞事故的报告、死亡失踪93人、沉船27艘,同比2014年分别下降11.1%、上升10.7%、8.0%,经分析发现,该类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1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时事故多发

按照事故时间来看,夜?g(19:00-7:00)为商、渔船碰撞高发时期,事故件数占59.5%,死亡失踪人数占78.7%。夜间事故中,午夜后(0:00-7:00)的事故比午夜前(19:00-24:00)发生的概率高,损失重,事故件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多74.1%和157.1%。从中国海事局所发布的通报来看,夜间或大雾等能见度不良时,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占比超过85%。

1.2该类事故中渔船损失通常较大

从吨位、船体强度、航速来看,渔船与商船差距甚大,而且渔船上人员较多,基本在十人以上,一旦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常常导致渔船严重受损或沉没,船上人员伤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3事故发生后商船逃逸现象较多

在商、渔船碰撞事故中,特别是有渔船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为逃避责任,相当部分商船在事故发生后,往往会利用夜色、海上能见度不良和商船自身优势,恶意关闭AIS,尽快脱离现场,并串通隐匿证据,隐瞒碰撞事实[1]。从中国海事局所发通报来看,发生的4起死亡失踪5人以上的商渔船碰撞事故,均发生了肇事逃逸(主观或非主观原因)的情况。

1.4海事部门查处难度较大

由于碰撞事故多发生于夜晚或能见度不良时,事故发生后渔船忙于自救,无暇仔细观察肇事商船,从而无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一旦商船逃逸,海事部门调查难度较大;而且,在碰撞事故中,由于部分渔船沉没,船上人员全部死亡或失踪,造成海事部门接警延后,嫌疑商船VDR等重要数据被覆盖,给海事调查取证增加了较大难度。

2商、渔船碰撞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沿海商船航路的南北大通道以及沿海港口之间的航路,穿越诸多渔区、渔场。同时,海上恶劣气象海况多发、渔民缺乏海上避碰知识、不遵守航行规则等原因,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多发,并极易发生渔船船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同时,商、渔船安全主管机关分属海事机构和渔政部门,双方日常监管重点各异,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1商船方面

岸上与海上福利倒挂和工作环境高度差异导致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船员流失较快;发生事故船舶的船员多数为年轻的驾驶员,缺乏避让和操作技能,不熟悉沿海渔船的作业方法,不了解各种渔船捕鱼的特性[2],在近距离驶近渔船时,对渔船突然采取的行动戒备不足以及在紧迫危险时采取不当的避让行动或是避让行动不协调;

商船船员疏忽?t望,避让渔船经验欠缺[3];通过渔船群体海区或能见度不良时,普遍忽视了采用安全航速,以至在紧迫或危险局面造成时,无法及时控制碰撞态势;商船在渔区航行时未保持应有戒备,未充分考虑本船的了望盲区以及雷达的局限性,以致未及早发现渔船,或者对渔船的动态未能有效掌握,未能充分估计到本船所面临的碰撞危险;个别商船在碰撞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施救措施,甚至是肇事逃逸。

部分过境的外籍船舶或外国籍船舶的船员不熟悉我国沿海渔船航行及作业特点、碰撞双方船员语言沟通不畅,造成碰撞事故多发。

2.2渔船方面

渔船船员整体素质低。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员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尽管相关监管部门在每年渔船伏休季组织开展安全法规、航海技能等培训数量不少,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多数渔船已经配备雷达、AIS、北斗、GPS、单边带、VHF等助导航设备,但是渔船船员只会简单地开启,不能很好发挥这些设备的助航作用。

渔船不良的航行、作业习惯。有些渔船未按规定配备海图,航行时不按照规定的或推荐的航路航行;捕鱼作业和锚泊时,没有远离航道和通航分道端部的意识;航行时,往往编队航行,三五成群、一字排开,后船跟着前船走,商船要从其中间穿越难度非常大;会遇时,不按照避碰规则的要求采取避让行动,为了维护所铺设网具安全,往往近距离突然改变航向或加速,抢商船船头航行。

部分渔船不习惯在VHF16频道值守,导致商渔船会遇时双方船舶不能通过及时VHF沟通和协调避让。部分渔船船员不会或只会一点点标准航海英语,在与外轮船员沟通和协调避让是存在障碍,只能根据经验各自采取避让行动。

2.3通航资源和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

沿海水域南北航路与渔民传统渔场重叠、交叉。每年的渔汛季节,整个期间,江、浙、沪、鲁、闽等沿海渔船大量涌入沿海水域从事捕捞作业。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时间汇聚在沿海、江河水域内的渔船有上几十万艘,渔船星罗棋布。部分渔船乱设网具、抢占商船航道和航路等情况十分普遍,造成大量网具漂浮或固定在商船航线上,致使商船螺旋桨或舵叶被网具缠绕而发生险情和事故。

2.4管理原因

商、渔船安全主管机关分属海事机构和渔政部门,双方日常监管重点各异,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合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海事机构和渔政部门需要在商、渔船警示教育、船员培训、重要信息互通共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共商;多数商、渔船碰撞发生在领海以外水域,海事部门的监管力量和应急搜救资源还比较有限。

3减少和避免商、渔船碰撞事故的措施与对策

通过分析发现,商、?O船碰撞事故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所以,如要从根本上遏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人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入手,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

3.1人员方面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船员素质。将沿海渔船航行作业特点纳入到船员培训和考试中,提高商船船员在渔区航行的操作技能;继续组织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渔村活动,向渔船船员讲解商渔船事故典型案例、商船主要航线和避让特点、海上遇险报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知识,增强渔民安全生产观念和风险意识。

(2)渔政管理部门要将商船航路、锚地分布、航行习惯等内容纳入渔船船员培训范围,重点突出对渔船船东、船长和驾驶人员值班?t望、锚泊制度、雾航规则、防碰撞设施和号灯号型使用等关键环节的培训教育。

3.2船舶方面

(1)推进渔船配备国际航行船舶通用的甚高频(VHF),并保持在VHF16频道值守,促进商船与渔船的有效信息沟通。

(2)继续加大渔船自救设施配备力度,推广应用气胀式救生筏等装备,建议通过渔船自主投入、政府适当补贴的形式,逐步给每位渔船船员的救生衣安装AIS应急示位标,以有效提高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

3.3环境方面

科学规划海洋使用功能,合理确定航道和渔业水域。按照《全国沿海航路规划》,完善沿海航路设置,海事部门、渔政部门相互配合下,加快推进沿海船舶大通道航路设置,缓解渔业资源和通航资源之间的矛盾。

3.4管理方面

(1)健全完善商、渔船安全会商机制。深化海事管理部门和渔业合作合作领域,健全完善定期沟通会商机制、重要信息互相通报工作机制、海上搜救快速联动机制、联合巡航检查机制、安全预警与预控合作机制、事故处置快速联动机制、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制度等机制和制度,形成水上安全监管合力。

(2)加强海上联合执法。海事、渔政、海警等部门联合开展海上通航秩序治理,制止和纠正渔船在航道、商船习惯航路、船舶定线制区域和通航分道端部违章作业和锚泊,加大对不法船舶的惩处力度。

4结束语

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商、渔船碰撞事故的特点和主要原因,从人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提供有关商、渔船防碰撞的建议,以期减少商、渔船交通行为的不利影响,促使商船与渔船航行规范化,减少船舶航行中的通航安全冲突,为减少和消除商船和渔船碰撞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世长.浅析日照沿海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原因及对策[J].中国水运,2010,10(2):26-27.[2]吴志华.浅析福建沿海商渔船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健康,2010,6:39-41.[3]梁栋.福州海事辖区商渔船通航安全协调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系,2016.。

第二篇:坍塌事故的对策及措施

坍塌事故的对策及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

A坑、沟、槽土方开挖,深度超过1.5米以下的,必须按规定放坡或支护。B挖掘土方应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做好排水措施。C挖出的泥土要按规定放置或外运,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D基坑、井坑的边坡和支护系统应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征兆,应立即疏散人员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隐患。

E挖孔施工应按照“人工挖孔桩安全管理办法”执行。

F各种模板支撑,必须按照模板支撑设计方案要求,立杆、横杆间距必须满足要求,不能减少和扩大,特别是采用木支撑施工法,防止模板砼施工时坍塌。

G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H距临时围墙2米内不能搭建宿舍、仓库等设施。

I安装和拆除大模板,吊车司机与安装人员应经常检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稳起、稳落、稳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摆动,碰撞其他物体,造成倒塌。

J拆除工程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上级部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动工,较简单的拆除工程,也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措施。

K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顺序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当拆除某一部分的时候,应该防止其他部分发生坍塌。

L除建筑物一般不能采用推倒办法,遇有特殊情况必须采用推倒方法的时候,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砍切墙根的深度不能超过墙厚的三分之一,墙的厚度小于两块半砖的时候,不许进行掏掘。(2)为防止墙壁向掏掘方向倾倒,在掏掘前,要用支撑撑牢。(3)建筑物推倒前,应该发出信号,待全体工作人员避至安全地带后,才能进行。

M架子上不能集中堆放模板或其他材料,防止架子坍塌.2安全管理措施 2.1作业人员必须培训上岗

从事脚手架与起重机械、设备搭设、拆除人员应接受安全知识教育;特殊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技术教育。2.2严格按规定操作

脚手架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专项搭设方案进行搭设、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塔吊、施工升降机、井架与龙门架等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除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交底、安装拆除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进行过程监护。2.3检查验收标准化

脚手架验收时,施工企业专业部门和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共同参加验收,通过后再向行业检测机构申请检测,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按类别逐项查验,并做出验收记录。凡不符合规定的,必须修整合格后再行查验,工期內还要定期进行抽查。

3应急救援预案 3.1应急准备

3.1.1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坍塌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组员:生产负责人 安全员 各专业工长 技术员 质检员 值勤人员 值班电话:

(2)坍塌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理。3.1.2培训和演练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坍塌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3.1.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了并加强日常管理。3.1.4预防措施

(1)深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点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最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

(2)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2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3)深基础开挖,另一种措施是准备整体喷浆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3.2应急响应

a防坍塌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山项日经理担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副项目经理做相关辅助工作。

b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日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副项目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土建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外包队负责人士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c如果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按预先分工进行抢救,架子工组织所有架子工进行倒塌架子的拆除和拉牢工作,防止其他架子再次倒塌,现场清理由外包队管理者组织有关职工协助清理材料,如有人员被砸应首先清理被砸人员身上的材料,集中人力先抢救受伤人员,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损失。

d事故后处理工作(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第三篇: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一、高速公路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偶然性大,极易造成交通中断。312国道和省道101线途径固原地区,是新疆、青海、甘肃出进陕西、河南等地区过往车辆的必经之路,特别是312国道固原段境内高速公路弯道多,坡道陡,桥梁、隧道多等特点,受路况、车况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且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分隔行驶以及全封闭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其它车辆继续驶入就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易造成高速公路堵塞,导致交通中断,如2008年“2.28”液化气槽车侧翻泄露事故造成312国道中断1天1夜。

2、人员伤亡重、事故危害和损失大。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可直接导致汽车内的驾驶员、乘客伤亡;汽车失控后易坠入落差较大的路沟、江河或侧翻等,造成群死群伤的可能性大。如 2008年1月4日 312国道牛营子隧道发生10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易引发火灾、次生灾害和“二次事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能直接引发火灾,即使事故后没有立即发生火灾,但燃油四处流淌,起火燃烧的危险性较大;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事故发生后,如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极易造成后续车辆避让不及,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4、救援专业性、技术性强、难度大。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偶然性较大,且时间、地点不定,救援人员很难及时掌握灾情,事故造成道路堵塞导致救援力量难以接近事故现场;多车相撞时,救援任务点多线长;车辆毁坏变形或翻车后坠入路沟造成疏散人员困难;且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带水等各种不利因素,对救援技术要求很高,给救援工作增大了难度。

二、处置程序和措施

1、询问情况。支队指挥中心接警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并应立即与高速交警部门取得联系,确定事故的准确地点及消防车辆行车路线,要求在来车方向 三公里 处有效布控,封闭道路并派车在高速入口处引导抢险车队进入高速公路。凡是灾害事故现场在没有实行交通管制和道路封闭前,消防部队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同时要将情况及时支队值班室。

2、有序出动。辖区中队接到出动指令后,应根据险情指定人员、车辆携带抢险救援器材赶往现场进行救助,同时部署好留队执勤力量,并视情向支队请求调集增援力量。

3、准确停车、注意安全。辖区中队到达现场选择停车位置时,不仅要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而且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通行,特别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救援车辆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的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并尽量避开地势低凹处,距事故现场30~100米左右,并在1公里 处设置警戒标志。灭火救援行动中,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必须设立2名观察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确保参战官兵人身安全。

4、现场侦察。一是要查清事故车辆数量、车型及被困、伤亡人员数量和位置;二是要查清事故车辆油箱有无燃烧或爆炸的可能,是否需要水枪冷却保护;三是要查清是否有泄漏物质对环境污染或需要围堵,利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的化学危险品的浓度及扩散范围;四是要查清是否需要破拆,以及破拆的途径和方法;五是要查清事故现场的布控和警戒情况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5、救援准备。根据现场侦察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一是装备准备:液压剪扩器、金属切割机牵引装置、送排烟机、医药箱、躯体固定气囊、担架等救助设备。

二是个人防护:救护人员必须穿戴战斗服、反光背心、手套,携带通信设施,视情装备空气呼吸器、照明灯、导向绳、方位灯等。

三是安全措施:

(1)当现场指挥员认为现场交通布控不能确保施救人员安全时,任何消防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员应及时向路政、交警部门通报情况,待布控完毕,确保安全后再组织进入现场施救。如遇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泄露,指挥员应将根据侦检情况所需确定的警戒范围及时通报路政及交警部门。

(2)现场观察员应分别选择能通视事故现场来车方向200-500米处和救援现场10米处适当位置就位,遇有坡道等影响视线障碍时,应尽可能选择在坡顶等有利于观察的位置,且应确定对讲机、红旗、口笛、扩音器等联络方式。

(3)遇类似油罐槽车交通事故时,应对流淌、泄漏液体加强防护,防止造成大面积火灾事故。

(4)坠入深谷的车辆,若有人员伤亡,应安排有经验的救援人员进行施救,并穿上救生衣、携带安全绳等。

(5)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具,以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6、处置方法和措施。迅速成立救援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实施统一指挥并指定专人做好现场情况记录。如有人员被困,要使用液压剪扩、切割等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救助;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化,引起油蒸气爆炸,发生火灾。对救出的重、急伤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对难以很快救出的危、重伤员要让现场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置后进行救护。如事故伴有火灾,要用喷雾水冷却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对事故次生的化学事故,消防人员应采取关阀断料、器具堵漏、稀释降毒、筑堤导流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易燃

易爆物品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并按化学危险品性质做相应处置。组织好现场供水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救援所需用水和装备、给养及时运抵事故现场。

7、现场清理。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洗,防止次生灾害和事故再次发生;清点参战装备、人员数量、察看有无人员受伤和装备受损,组织部队安全撤离;认真填写各种登记,将救援情况及时报告指挥中心。

三、行动要求

1、指挥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观察事故现场动态,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向现场政府领导建议调集增援力量和器材。

2、在出警途中,要服从高速交警指挥,按照指定的入口驶往现场,事故处置完毕后,要按现场交警人员的指挥返回,不得在高速公路上调头返回。

3、及时救人是消防救援现场处置的主要方面,应最大限度的抢救人命,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4、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救援人员应首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装备,赶到事故现场投入救援。

5、救援过程中应作好警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事故现场,并随时观察事故车辆及所载物品是否有爆炸的危险。

6、对伴随有化学灾害事故的交通事故,应严格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进行。

7、高速公路事故处理完毕后,大(中)队带队干部应立即向支队指挥中心汇报处置结果,并认真做好战评总结。

第四篇:分析伤亡事故的特点与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分析伤亡事故的特点与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劳动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伤亡事故管理的政策、法规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兴旺,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伤亡事故严重的局面。据统计在乡镇企业尚有进一步恶 化的趋势,重特大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这对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控制和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就伤亡事故特点与预防措施探讨如下:

1伤亡事故的特点

1.1危害性。事故的发生都将在人、财、物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同时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家庭的幸福也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了解了这一特点,将 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社会责任感和安全经济责任感。

1.2危险性(即前兆性)。事故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存在不安全状态,即事故隐患。认识这一点,我们可防止麻痹松 懈的思想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及早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

1.3重复性。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复的特点。掌握了这一特点,对正确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求人们在事故处理 过程中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1.4规律性。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事故统计资料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性,为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提供有 力的依据。

1.5可预防性。任何事故只要我们正确及时地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认识这一点,为坚定信念,防止伤亡事故 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2针对伤亡事故的特点,为进一步减少或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我们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2.1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企业在搞活经济的同时必须服从安全第一原则,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一切麻痹思想,加强对事故危害性 和危险性认识。

2.2加强安全立法,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加强安全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一个劳动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同时通过这 些法律法规来确定防止伤亡事故措施的标准,更加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进一步推动劳动保护监察、监督、管理和科研事业的发展,防止事故的发生。

2.3加大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提高守法自觉性。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经常深入到重点待业和企业中进行安全检查,查“三违”现象。对事故隐患严重的企业 坚决做到该停产的停产,该关闭的关闭。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责任者,并做到“三不放过”原则,决不姑息迁就。同时,要 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2.4建立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加强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预防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企 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体制,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坚持做到“管生产必须同时管 安全”原则。进一步加强“安全一票否决制”的管理,使各级领导真正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并严格做好安全责任状的签订考核评比,把安全工 作的好坏作为企业晋升或降级以及评价有关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专刊、图片展、灯谜、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并坚持做好全员安全教育和新工人的“三级”教育,做到持证上岗,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意识。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提倡、推行标准化作业,积极推广生物节律技术,减少操作失误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开展争创安全合格证组和安全性评价活动。坚持安全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保 证安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大力加强劳动保护科研事业的发展,提高安全管理新水平。

2.5加强事故信息管理,提高事故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进一步完善事故信息管理制度,促进事故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 6利用现代科技,推广微机应用,加强危险和事故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纵、横向及安全管理系统与外部系统间的有机联系,达到事故资料共享、信息及时反馈和 节约开支、减少资料贮放空间的目的,同时进行事故信息归类统计分析,找出事故规律,做好事故的预测和防范工作。

第五篇:煤矿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第二节 防范瓦斯事故的对策措施

1.要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放达标、监测有效、管理到位”的工作体系。建议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合理设置通风设施并保证质量,可靠控制风流。

2.掘进工作面是瓦斯事故易发地区,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必须采用“三专”供电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设置可靠的“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

3.局部通风机必须明确由专人管理,其他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停开局部通风机,杜绝由于随意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行而造成瓦斯积聚的发生。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

4.加强矿井瓦斯巡回检查的管理和监督,严禁瓦检员空班漏检,严格瓦检员井下现场交换班制度的落实,保证采掘工作面24小时有瓦检员监管瓦斯。

5.加强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管理,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安全可靠。每月至少对安全监控设备调试、校正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6.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采煤工作面、采区回风巷和总回风巷安装甲烷传感器,并保证“瓦斯电”闭锁装置灵敏可靠。

7.加强对瓦斯抽放管路的管理工作,在主管路、主要分管路必须装设孔板流量计、瓦斯、一氧化碳、温度、抽放负压等传感器。

8.抽采干管、支管在斜巷下坡口,龙门弯进气侧、管路的低洼处,应安设放水器,并有选择的安设除渣器。涌水量较大的抽采钻场应设自动放水器,安设放水器时不得在瓦斯抽放管上打孔,放水口须设在管路的正下方,放水器离地高度应保持在150mm-200mm左右,放水器下方加工架子。放水工每班检查放水器放水情况,确保抽放管路的通畅。

9.瓦斯尾巷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推进长度,不得留有盲巷,巷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10.进入尾巷的钢管、轨道、金属网等导电物体,必须有防止产生静电、摩擦火花的安全措施。在进入尾巷前设置绝缘隔离段,严防杂散电流导入,并在尾巷以内设置可靠的接地保护,以防静电积聚。

11.瓦斯尾巷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瓦斯探头,瓦斯浓度达到2.5%时,能够报警和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

12.综采工作面要限制采煤机的割煤速度不得大于3m/min,防止割速过快,落煤量大,瓦斯大量涌出,造成采煤机附近和回风瓦斯超限。要加强采煤机的内、外喷雾,要保证雾化好、压力足,覆盖全滚筒,提高可见度,并防止采煤机割顶板岩石产生火花引燃瓦斯。

13.要进一步完美与其抽放钻场、钻孔检查管理制度、抽放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抽放钻场(钻孔)设置观测记录牌板,各种记录要详实。

14.正确处理采煤、掘进和瓦斯抽放的关系。采掘接替紧张、预抽时间不充分时,要调整采掘关系,确保抽放先行。

15.严格回采工作面现场瓦斯管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坚持瓦斯超限谈话制、金额分级追查处理制。建议健全排放瓦斯分级负责制,严格现场管理。杜绝违章指挥。

16.要进一步加强掘进巷道贯通的管理,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在相距50m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工作,同时通风部门要提前做好调整通风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制定贯通时防冒顶、瓦斯、爆破等事故的安全措施,并严格遵照执行。

17.安全监控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使用6-12个月必须升进全面检修,井下装置的完好率应为100%,装置的待修率不超过20%,并有检修记录。矿井要维护好瓦斯监测系统,对传感器的安设位置和数量一定要符合规定要求,并随采掘面推进及时移动。18.瓦斯事故的防范重点放在安全分析上和瓦斯检查上,对有可能出现的无风、微风区域及时设置导风设施解决局部瓦斯积聚并随时增设检查点,实施人工、自动监测双保险。同时要对瓦检员严格管理,防止出现漏检、漏报现象发生。缺少监测探头的尽快补齐,设置探头位置不合理的及时整改。提醒矿方在瓦斯管理方面明确谁来分析,谁来制定措施,谁来执行、谁来监督。

第三节 防范煤尘爆炸事故的对策措施

1.要加强煤尘防治与管理,严格落实综合防尘措施,必须进行煤层注水、未采取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的情况下不应生产作业。

2.综掘工作面应使用湿式除尘风机,以提高降尘效果。3.加强对采煤机、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液压支架喷雾、各转载点、卸载点等地点的喷雾洒水装置和风流净化水幕的管理工作,发现不能正常使用的应及时维护。

4.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取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在相邻的采区、相邻煤层、相邻的采煤工作面间,必须使用隔爆水棚隔开。

5.严格落实矿井制定的2012年防尘措施计划,组织人员及时清除巷道内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对主要大巷刷浆。6.必须落实粉尘监测制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对井下主要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每半个月测定一次;对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和粉尘分散度坚持每6个月测定一次,为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提供依据。

7.放炮采用湿式打眼,爆破使用水泥炮,爆破前后冲洗煤壁,洒水降尘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严禁煤电钻干打眼。

8.在井下主要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巷、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和掘进工作面设置风流净化水幕。水幕要灵敏可靠,使用正常,并能封闭全断面。做到喷头不堵塞,接口处不漏水。

9.建议矿进在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增设粉尘浓度传感器,对粉尘浓度进行在线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无人值守、自动降尘功能。

第四节 防范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一、内因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1.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理系统,带式输送机巷道每隔50m,其他巷道每隔100m设一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保持不小于200m的储水量。

2.加强煤层自燃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工作面已采区段和采空区自燃发火的动向,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33.必须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燃发生。对采空区采区预防性灌浆,喷洒阻化剂、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抑制采空区浮煤自燃。

4.采区及回采工作面均采用后退式回采,根据煤层的自燃危险程度,自燃发火期长短,回采速度以及所采取的防火措施等因素合理确定采区和回采面的尺度。

5.加快工作面的推进度,使工作面内的自燃煤带的煤层暴露时间小于自燃发火期。

6.开采过程中严禁随意留顶煤和底煤,工作面浮煤要清理干净。工作面留头、留尾的浮煤粒度小,透气性差容易发生煤尘煤炭自燃的地点,因此开采工程中必须及时清理,不允许将浮煤留在采空区。

7.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计外的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平时。

8.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及时撤出设备,在规定时间内对采空区进行永性防火封闭。

二、外因火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1.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储备的材料工具、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2.井上绞车房、风机房、矿灯房等主要场所和井下机电硐室、皮带机巷、消防材料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

3.机电硐室必须装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外5m巷道内,应切璇或用其他不燃性材料支护。

4.带油的电器设备必须设在机电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必须立即处理。

5.在带式输送机头前后20m内范围内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设有自动洒水灭火装置。

6.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花或用火炉取暖。暖风道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并至少装两道防火门。

7.井下禁止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棉纱、布头、纸和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严禁乱扔、洒在井巷、硐室和采空区。

8.胶带采用阻燃抗静电胶带,并设置温度保护和烟雾保护装置。设有急停闭锁、打滑(超速)跑偏、短带、纵撕、堆煤(堵塞)、满仓、超温洒水、烟雾等各项保护装置,实现故障自动停车,对位显示及声响报警。

9.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和点火工具下井,井下和井口房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点焊接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0.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加强电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设备五爆炸、保证运输线路的完好,各种保护齐全。

11.井下电缆的选型、敷设、接头、连接及吊挂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第五节 防范矿井水灾事故的对策措施

1.尽快开展一次矿井水灾隐患调查摸排工作,重点是相邻矿井间采空区积水情况,对防水煤柱的存在有破坏情况下,进行有效防范措施。

2.要加强雨季来临的矿井防治水工作,加强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切实起到指导生产作用。

3.要进一步加强井下各种密闭的施工管理,根据不同的用途,严格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构筑。

4.进一步做好探放水工作,遇断层、褶曲、陷落柱等构造块段和采空区积水区域,应采用物探、化探、钻探相结合的手段,确认无水害威胁后,方可组织生产。

5.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6.及时做好与相邻矿井间的定期交换工作,要从图上发现和预测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7.在上部有9号煤采空区积水区域下的开采15号煤层时,必须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范围、积水量、标高进行分析,需进行钻孔防水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

8.加强对井田内及其附近地面河流水系的汇水、渗漏、疏水能力及防隔水煤柱等有关水利工程等统计资料的管理工作,作好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工作。

9.完善井下水情水害分析预报工作,建立健全的水文地质观测制度,必须将每个施工区域内出水位置、高程、水量或形成井巷及采空区积水面积、积水量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在雨季来临前到暴雨过后及时对井下进行水文观测,为井下探放水制度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10.对井田范围内的塌陷、裂缝、钻孔封堵质量等进行全面排查,依据情况及时处理,如采空区及工作广场有裂隙,则及时使用石块、粘土填充、填充高度大于附近地形标高。

11.在常规地质、水温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重视煤尘底板保护层的“三测”(探测、预测、监测)工作,分析可能的突水类型(通道型突水与渗透型突水),针对不同的突水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水对策(预注桨加固、底板改造、留设防水煤柱),即从查清突水条件开始到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做人工改造处理等,最后达到能够承压水的威胁下安全采煤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井涌水量及避免淹井事故的发生。

12.对开采煤层采空区上方岩层产生的“三带”高度范围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监控和治理措施。

13.对采空区要及时密闭并留设放水管和控制阀。对煤层开采时对其底板岩层扰动破坏的深度预测,并计算煤层底板受破坏后煤层下伏承压水的突水系数。

14.进一步查明矿井内勘探钻孔的封孔情况和封孔质量,对封闭不良钻孔要按有关规定重新封闭,并留设钻孔防水隔离煤柱。15.为预防地表水(河流、水库水)溃入井下,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1)必须经常检查井田范围内地表是否存在塌陷坑、导水裂隙或其他导水通道,发现裂隙及其他导水通道,应及时将其回填密实。

2)应成立“三防指挥部”在雨季前对开采区域进行全面堪查,对地面裂隙和塌陷地点应当及时填塞,进行填塞时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3)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

4)在地表容易积水的地点,应当修筑沟渠,排泄积水。特点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的应该填平压实。如果低洼地带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应该采取水泵或都建排洪站专门排水,防止低洼地点积水渗入井下。

5)当矿井受河流、水库影响时应该修筑堤坝和汇洪渠,以防止洪水侵入,对漏水的沟渠和河床,应当及时堵漏或改道。

第六节 防范顶板事故的对策措施

1.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

2.加强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增强其识别隐患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3.加强顶板管理,严格规程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支护满足顶板管理要求。

4.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一个通到进风巷道。5.刚开口的掘进巷道进行锚杆支护时,锚杆必须按规定做拉力试验,需要锚索补强的,应按规定进行预紧力锚索的受力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方能继续组织施工。

6.作业规程对顶板管理应详实。在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应明确采掘面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支持质量、采空区处理质量、顶距、排距、棚距、最大控顶距、最小控顶距、安全出口的特殊支护、特殊(断层、褶曲、岩层破碎)顶板的支护、顶板的检查次数和检查方法等。

7.编制危岩处理措施。危岩处理措施应包括:危岩检查、处理危岩前的检查、危岩处理方法、采用工具或材料、对操作技能要求和位置及退路、监护人员位置和退路等。

8.掌握顶底来压规律。顶板来压有一定的规律,必须掌握它的压力显现强度、来压步距、来压特点、来压周期。例如:在回采工作面,支护支架确保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以适应顶板的下沉规律,支护支架要有完整的定性,以适应顶板压力的方向变化。

9.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作好“三查四审”。在工作中经常敲帮问顶,进入工作面时做到“三查四审”:即“查危岩、查伞檐、查支护;审炭头、审顶子、审路口、审片帮”。

10.矿井成立有矿压观测组,工作面初次放顶前,要在工作面设矿压工作点,实行现场连续观测,对上、下出口,上、下顺槽及工作面煤帮班班检查,保护安全生产,超前支护的单一柱一定要达到初撑力设计要求。

11.加强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快速推进。液压支架的液压系统严禁出现漏串液现象,杜绝支架自动下降,安全阀及其他部门灵敏可靠。初采、末采期间要制度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12.掘进工作过断层或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复杂带施工时,必须制定特殊措施,严格现场监督检查,掘进机割煤和普掘放炮后应及时进行临时支护,根据顶板与围岩情况,调整支护间距和空顶距,施工前必须敲帮问顶,并准备好充足的备用材料。

13.巷道掘进作业规程中应补充矿压观测内容,进行锚杆锚固力抽检、锚杆预紧力矩抽检和顶板离层观测。应安排专人负责日常检测。记录数据务求真实准确可靠。

14.该矿联合开采9号和15号煤层,要制定合理的开采顺序和巷道布置方式,避免出现巷道压力叠加现象,从而造成15号煤层巷道压力过大或是9号煤层巷道蹬空等现象的发生。

15.该矿15号煤层老顶为IVb级,来压非常强烈。因此在开采15号煤层时要加强15号煤层的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老顶初次来压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如有必要时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放顶措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七节 防范机械事故的对策措施 1.要进一步加强副斜井提升系统的检查维护工作,安全保护装置及提升机钢丝绳、天轮提升容器等的检查、试验工作必须明确专人定期负责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检查维护和试验情况要留有详细记录。

2.井下辅助运输大巷采用蓄电机车运输的其他巷道,在入口及与其他有人员通行巷道的交叉口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3.对钢丝绳的检查和更换记录进行完善,不仅有绞车司机填写的检查记录,还要有科队领导签字。

4.对带式输送机的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维护、整定、试验,使之灵敏可靠,特别对倾角大的带式输送机。还要加强逆止器和自动闸的定期检查,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5.加强人车的日常检查、试验工作必须明确专人定期负责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检查维护和试验情况要留有详细记录。

6.特种设备应由专门的人员检修检查。

7.加强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提升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司机、信号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和处理故障的应变能力,加强劳动纪律。主要提升装置必须配有正、副司机,在交接班升降人员时,必须正司机操作、副司机监护。对提升系统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信号系统的管理。8.在主要运输巷道内安设的带式输送机还必须装设:输送带张紧力下降保护装置和防撕裂保护装置;在机头和机尾防止人员与驱动滚筒和导向滚筒相接触的防护栏;倾斜井巷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上运时,必须同时装设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必须装设制动装置;液力偶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带式输送机巷道中行人跨越带式输送机处应设过桥;带式输送机应加设软启动装置,下运带式输送机应加设软制动装置。

9.井下辅助运输采用矿用调度绞车担任辅助运输任务,应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使之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

10.矿井提升机必须装设深度指示器、开始减速时能自动示警的警铃与不离开座位即能操纵的常用闸和保险闸,保险闸必须能自动发生制动作用。提升绞车除设有机械制动闸外,还应设有电气制动装置。严禁司机离开工作岗位、擅自调整制动闸。

11.矿井上下井采用架空乘人装置,架空乘人装置缺少保护装置检查记录,急停拉线保护等试验项目。建议矿井必须对乘人架空装置保护装置检查试验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12.提升装置的最大载重量和最大载重差,应在井口公布,严禁超载和超载重差运行。第八节 防范电气事故的对策措施

1.矿井机电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防爆电气设备准入井制度。同时要加强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对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或防爆性能遭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2.严格执行《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加强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试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供电系统的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3.严格禁止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电缆,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4.要严格执行停送电管理制度,明确指挥程序,公布停送电发令人,详细做好停送电及事故处理和检修记录,“操作票、工作票”及记录本要妥善保存,以便于分析查询,不断提高供电管理水平。

5.对供电系统的过负荷、过电流保护要及时按实际负荷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和整定,以达到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杜绝越级跳闸。完善井下各机电设备保护装置。按规定选择合格的电气设备,确保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并完善各类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6.完善各用电设备的接地保护,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达到接电标准。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线,必须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接地。

7.机电硐室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变(配)电室的带电设备和安全进出口,应设置禁止、警示、提示安全标志;消防灭火器材定点存放,并粘灭火器械使用方法及消防管理制度牌板。

8.高、低压配电柜在设计安装中应留有一定的备用余电;在电器运行过程中,还要加强双回路电源供电系统的检修、巡检,不断提高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确保其安全运行。

9.用电安全做到“七无”:无鸡爪;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无可燃电缆;无电缆与易燃物接触;无电缆盘圈和8字型;无电缆埋压和泡在水里。“六有”:有过流、过负荷和断路保护;有漏电保护、漏电闭锁和接地选择保护;有螺钉和弹簧垫圈;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保护;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七全”工;防护装置全(指防护栅栏等);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防火用具全;防火门全;信号照明全;记录全。“三坚持”: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坚持使用局部通风机风电闭锁装置。“十不准”:不准甩掉无压释放和过流保护装置;不准甩掉漏电继电器;不准甩掉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不准甩掉局部通风机、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不准明火操作,明火打点,明火放炮;不准用钢、铝、铁丝等代替熔体;停风、停电的工作面,没有检查瓦斯前不准送电;失爆的电器设备不准使用;不准在井下敲打、撞击、拆卸矿灯;不准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

第九节 防范其他事故的对策措施

1.对总粉尘浓度超标的工作场所,应加强个体防护,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降低接尘时间。

2.空压机安全阀、压力调节失效,使空压机缸体、风包等的承压能力高于额定值,压缩机油的闪点低于规定值,空气滤清器过滤不好,均可能造成容器爆炸事故;因此,机房环境卫生、通风良好,设备勤予维护定期年检,安全保护装置齐全,风包设置在室外阴凉处或设遮阳棚。

3.锅炉安全阀杆卡死、安全阀排气孔堵塞、安全阀释放压力整定值不合适,安全阀失效,供水系统不上水,水位报警装置失灵,均会造成锅炉损坏或爆炸事故;为此,要求锅炉房环境卫生、通风良好,设备勤予维护定期年检,安全保护装置齐备完善。

4.应加强对井下爆炸物品贮存、装卸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定员定量管理制度,严禁超量贮存或废品和成品同库存放以及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品同库存放,确保民爆器材存储安全。

5.进一步完善或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在修订过程中尽可能地分析生产和管理环节中各种危险因素和安全管理要素,对其控制的安全技术对策应尽可能地反映在公司的制度和规程中,应完善审批手续,确保有效文件发放到相关人员。

6.任何人员不得携带矿灯进入井下爆炸材料库房内,库内照明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在库房人员的监护下检修人员可使用带绝缘套的矿灯进入库内工作。

7.煤矿企业必须建立爆炸材料领退制度、电雷管编号制度和爆炸物品丢失处理办法。

8.所有涉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爆破器材性能和操作规程,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下载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及对策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措施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措施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200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3.93亿t,增长26%。千万吨以上煤炭生产企业达到21户,并创造了一批高产高......

    塔式起重机安全使用管理与防碰撞措施范文大全

    塔式起重机安全使用管理与防碰撞措施 工程名称:柳州市职业教育集中办学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部共享区及文化景观长廊)体育公园(人防地下室)工程 设备型号: QTZ80(TC5610-6) 设备编......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范文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一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随着时代发展,就我国农村整体而言,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

    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内容提要:后进生是“后进生”个人之痛,是后进生家庭之痛,是教师之痛,更是社会之痛。它是教育实践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对待后进生我们该怎么办呢?本......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 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 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 “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

    新时期少先队的特点与对策

    新时期少先队的特点与对策沟通协调与团队建设 人力资源理论与管理思想的变革当前中国青少年思想状况与特点青少年问题与社会环境......

    浅谈环保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与原因及对策

    浅谈环保部门职务犯罪特点与原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环保地位提升、权力加大、资金增多,环保领域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之一。为有效预防环保系统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宾川县人......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农村问题是事关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基层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也必须放在这个大的格局中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