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

时间:2019-05-13 03:3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

第一篇: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

涉警舆情处臵与公安维稳工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地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危机频频发生,对整个公安队伍形象造成了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公安机关必须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加强涉警舆情处臵的规律性、策略性研究,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意义重大。

一、当前涉警舆情的基本特点

(一)负面舆情性突出。每一起涉警舆情无一例外的是,无论起因如何,由于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最终均是形成舆论对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指责与批评。特别是一些媒体,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打着“客观”的旗号,选择性报道,不断用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负面新闻刺激公众神经,致使公安负面舆情愈演愈烈、愈发突出。

(二)社会关注性突出。公安工作的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决定了其易成为媒体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尤其是在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下,代表国家执行法律、行使公权的公安机关,一举一动特别是涉及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更为公众所瞩目,哪怕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案),也可能因为公安机关涉于其中而成为大众的看点、新闻的卖点,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哈尔滨警察打人”事件,由于参与其中一方是公安民警,全国各地,网上网下无不议论纷纷,一时间成为公众谈论的焦点。

(三)传播广快性突出。手机短信、互联网络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更加快速便捷。据相关管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仅互联网计算机就有1.3亿台,各种网站130万个,论坛100万个,博客400万个,网民2.6亿人。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传播者,涉警信息一旦发出,经过转载转发,瞬间就能通过一点扩散开来,受众群体迅速膨胀。

(四)热点炒作性突出。由于涉警信息社会和公众关注程度高,极易成为新闻爆料和炒作热点,引发“舆论风暴”。特别是在网上,身份的匿名性、言论的自由性、传播的即时性、跟贴的盲目性,加剧了炒作的轰动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种种目的,借机发难、借机发泄,恶炒热炒公安,负面舆情不断。致使一些“个案”被泛化,负面效应无限放大,形成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甚至转化为实际警民冲突。这样的网上网下转化事例,近几年不在少数。

二、当前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处臵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高。深入分析近年来一些重大涉警舆情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同志没有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认为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聊不足为奇,重视不够、反应迟缓、应对失当;还有的领导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又不主动学习,对互联网知之甚少,网上斗争意识淡薄,导致一些不起眼的事件被网络和别有用心的人加以炒作,引发事态扩散,造成不良影响,损坏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

(二)缺乏与媒体合作的意识。公安机关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过于谨慎,在基层更是敬而远之,面对媒体的采访,既使是正面的,也是“不说或少说”,生怕落入记者的采访圈套,人为将媒体与公安关系对立;有的基层公安机关对媒体负面报道的突发性、危害性认识不足,存有麻痹、侥幸、推诿、无所谓等思想;执行公安新闻宣传纪律不够严格,不能及时掌握负面报道的相关信息,不能主动与媒体开展良好合作,丧失了处臵的最佳时机;对负面报道缺乏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不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导致引导不够及时、控制不够有力,有的甚至因处臵失当导致炒作升级,事态扩大。

(三)涉警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信息公开发布不真实或避重就轻,结果适得其反,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甚至将公众推向对立面。也有部分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热点、焦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响应,或者官样文章、语焉不详,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网上谣言满天飞,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

(四)反应速度较慢。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反应时间与舆情传播速度极不相称。在舆情的初期阶段,一些公安机关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没有及时跟进,出让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丧失了处臵先机。由于网络等传播速度极快,短短一两天时间舆情就会爆炸扩散,引发舆情危机,因时再仓促应战,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丧失了工作主动权。

三、提高涉警舆情处臵能力对策

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网上舆情,要坚持“及时、主动、准确、统筹”的总原则,统筹谋划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做到案件事件处臵与舆论引导工作同步进行,努力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一)牢固确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长期以来,许多基层民警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公安宣传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由此也造成了许多基层民警在应对涉警舆情等突发事件时反应迟缓、危机公关意识缺位。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确立舆情就是警情的理念,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舆情与警情同样关系到社会稳定,在工作摆布上切实做到把舆情应对与警情处臵同样对待,在组织领导上真正实现把舆论引导与其他警务工作同样重视。

(二)密切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强大舆论力量和聚合放大效应,加强与知名网站的合作,根据事件性质和发展态势,迅速制订应对之策,用事实真相回应网民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同时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系沟通,定期走访,积极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提供宣传信息和采访线索,热情主动地为媒体和记者提供服务,建立起与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的和谐关系。当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主动向媒体介绍公安工作情况,尽可能地为其采访报道提供便利,满足其对公安新闻素材的需要,同时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最大限度地争取媒体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减少流言和谣言的传播及其负面影响的扩大,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三)健全涉警舆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机制。舆情处臵贵在“快”字。公安机关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抓好引导和控制涉及稳定、涉及公安、涉及形象的敏感舆情和负面报道工作,必须坚持发现在早、处臵在小、预防在先、控制有力,力争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对可能出现的重大舆情、已经出现的负面苗头和炒作动向,应及时向当地党政、宣传部门报告,根据客观需要,制订舆论引导对策,迅速采取有效的封堵、删除和正面引导等干预措施,把炒作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经存在的负面舆论,应端正态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负面报道形成后,要直面问题和失误,积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处理结果和后续整改措施,主动引导舆论朝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方向发展,防止蓄意炒作。发现负面报道与事实不符,则要迅速查清原因,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把真相公之于众,以正视听,避免激化矛盾。同时,启动维权机制,严惩刻意炒作、歪曲事实制造轰动效应的新闻媒体,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网络评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增强自身对网络舆论的敏锐性,对网上涉警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查封、堵截、屏蔽、过滤和清除有害信息,引导广大网民,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迅速启动应急处臵机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深入推进涉警舆情处臵常态化开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负责、定期听取舆情汇报、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等制度,将舆情处臵工作与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挂钩。对组织指挥不力,导致涉警舆情处臵出现问题,造成重大影响和后果的“一票否决”,督促各级领导真正把涉警舆情处臵摆上重要位臵。建立健全专门的舆情处臵工作目标考评管理体系,不仅要考核发布信息审查把关是否严格,涉警舆情信息分析是否准确、上下反馈是否及时,制度机制建设是否到位等日常基础性业务情况,还要考核负面涉警舆情特别是舆情危机的实际发生率、控制率、消除率,以严格的考评督促各单位把舆情引导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推进常态化建设,更好地服务现实斗争。基层单位直接面对社会、面对群众,既是公安机关了解和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的最前沿阵地,又是社会和公众发掘涉警舆论信息的主要对象。对基层单位进行涉警舆情引导工作考评,要以“最大限度减少负面涉警舆论信息产生”为目标,突出“负面涉警信息少、收集上报及时、实时监测到位、前期处臵得体”四项工作,将负面涉警舆情控制在基层、消除在基层。

第二篇:涉警舆情处置预案

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化解和处置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快速妥善处置涉检网络舆情,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即日起成立涉警网络舆情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新闻宣传的副政委担任,各科所队负责人为成员,舆情导控员和网络评论员为信息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网安大队,负责舆情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科室舆情导控员负责本科所队室负责办理的案件舆情的评估、预警、网络搜索和舆情汇报。

二、开展涉警舆情风险评估

对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各类案件全部纳入风险评估体系,经办人员在办理每起案件和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对经办的案事件是否存在可能带来办案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涉警上访、矛盾激化、网络舆情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对达到一定风险等级的事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重点对可能引发涉警上访、激发社会矛盾等风险进行评估;对重大敏感案事件、涉众型案事件,社会关注的案事件,要重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对不同环节的重点案事件给予关注。

三、建立舆情预警、监测研判机制

对于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重大敏感案事件的办理、可能引起境内外关注的突发涉警舆情案事件,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炒作的社会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制定应对媒体炒作的宣传预案和对外宣传口径,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预见性。信息员要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全面地收集涉警信息,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密切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

四、发挥公安宣传的整体效应 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构建公安新闻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形成合力,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公安队伍新风貌、公安工作新业绩和公安改革新措施,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五、确立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和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

第三篇:加强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维稳工作的思考

加强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维稳工作的思考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意平台,其影响、作用和效果越来越被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所重视。及时收集和研究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根据省、市局的发文要求,走访了区委办、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信息中心及公安等部门,就如何加强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维稳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思考和建议呈领导参阅。

一、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和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网络舆情热点层出不穷,涉及的地域、内容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无论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各种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无论是网民对政府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的思想反映,还是关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舆论动向,一经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形成网络舆情热点。如2007年4月发生的零陵珠山事件、2010年4月发生的双牌政协委员“发言门”事件、2010年6月1日发生的零陵区法院枪杀事件等,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网民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网络几乎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做好网络舆情信息搜集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化解与疏导,减少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税收发展环境等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政府部门处理网络舆情信息的方式

目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信息搜集主要由各县(区)委办的信息科负责,信息科人员每天上午从各网站和论坛搜集涉及当地的网络舆情信息。搜集的主要内容包括:网民对境内外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反映;网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反映;网上舆情动向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各网站和论坛有关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要舆论报道和网友发帖。政府办信息中心、宣传部、公安局网监部门、信访局均有所涉猎。目前,他们处理网上舆情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网监部门屏蔽“封禁”。直接将信息内容甚至涉及到的所有关键词全部屏蔽。此方法是最直接、最快速消除不良影响的一种方式,直接断掉了网民获取不良信息的渠道,但也截断了网民对真实情况的知情权,容易引起网民的对立情绪。二是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主动跟相关网络媒体联系,跟进正面报道或解释。此方式较常见用于处理重要媒体的网上舆情信息,适合于一些在工作中忽视失误,被网上曝光,但在后续工作中能及时补救的一些民生信息,不适用于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三是跟帖纠正舆论导向。通过工作人员以网友的形式,隐蔽跟帖进行大量的正面报道,支持官方的行动及做法,使负面信息得不到广大网友的信任,此方法可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舆论导向,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四是消极处理自然淡化。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经过一段时间最终淡化或消逝,逢新的事件出现并产生新的刺激,绝大多数网民就会自动转向新的目标,原来的热点舆情便慢慢冷却,最终沉寂下来。

三、做好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处置的建议

(一)建立国税内部网络舆情阵地。当前国税网站是为民服务的新途径、新手段、新窗口,要紧跟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构筑新时期国税网络舆情的主流阵地,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按照“公开透明,廉洁高效”要求,大力加强国税网站建设,把国税网站真正办成扩大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国税工作公信力、影响力的有效载体,以公开促民主、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公信。要围绕广大群众特别是执法与服务对象的“爱、恨、忧、思、盼”,定期组织群众与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国税网设立“热点反映”专栏和“零距离信箱”、“税情民意工作室”以及开展党群干群“情感沟通日”活动等新形式,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正确的舆情信息导向。要积极主动地收集舆情信息,及时发现税收工作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对于网络舆情信息反映的问题,要迅速组织人员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当事人当面交流、网络跟帖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公布事实真相,充分做好网络舆情稳控工作;通过系统内部网站和当地主流媒体网站信息发布、在线访谈、网络评论、举行新闻发言人发布会等方式,抓住事初、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舆情走向,及时抢占网络舆情处置主动权。

(三)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建立舆情信息档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进行梳理后及时归口给各分管领导进行处理。对重要社会舆情信息要进行长期跟踪分析研究,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要善于运用信函、公示栏、新闻媒体等多种载体,宣传群众关心的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及时反馈、报告舆情信息调处情况,将对网上舆情信息的处理意见和处理理由反馈给群众,尽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四)建立舆情信息分析制度。对纷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信息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信息的本质。分析舆情信息要重点突出“三性”:一是要注意层次性。舆情信息是民意的反映,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不相同。二是要关注利益性。舆情信息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它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质利益,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三是要突出政治性。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所包涵的内在的政治倾向。要重点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要动态情况、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时掌握系统内外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群众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五)建立网上舆情信息调研机制。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围绕重点,关注热点,解决难点,深入开展舆情信息调研,做到选题要“精”,调查要“深”,研究要“细”。凡重大税收工作决策前,必须进行深入实地的舆情调查。决策后要跟踪调研,根据实施效果的好坏和情况的变化,对决策进行完善和调整。要把舆情信息调研成果的转化率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第一指标,防止决策失误引发舆情信访。

(六)建立网上舆情信息共享机制。建议由分管信访工作的局领导牵头,加强与区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公安局网监部门以及信访局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使互相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网络舆情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强化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联系,及时掌握和处置涉税网络舆情信息,制止歪曲事实报道和“封禁”反动性的涉税报道。

(七)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建议由办公室、人事科、教育科、监察室、信息中心配备专(兼)职网络舆情信息员,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人员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就“什么是网络舆情信息”、“怎样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如何处置网络舆情信息”等问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每天对当地主要网站、论坛贴吧等进行不间断搜索监控。通过建立网上舆情信息处理队伍,定期分析网上舆论动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舆情信息处置方案,明确舆情信息处置的方法和工作要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引导舆论,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参考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一些需处理的涉税网络舆情信息,除及时报送相关领导,按领导批示处理外,专(兼)职网络舆情信息员要第一时间尽可能地引用群众语言和原汁原味、生动鲜活的网络语言进行正面跟帖,及时纠正舆论导向。

(八)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起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报送、通报等制度,做到早策划、早预报、早部署、早收集、早反馈,增强网络舆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使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起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将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单位目标管理,明确主管领导、信息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激励机制,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冷水滩区局 龚宏武

第四篇:负面涉警舆情

首先得说,媒体和民众要给警察公平的舆论,不要遇到任何事,就把所有罪责都归结到警察身上,总是处在警察的对立面思考问题。舆论有时候会误导公众的视线,让大家一边倒地对警察口诛笔伐。

警察是什么,警察先是人后才是警察,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警察不是机器也有七情六欲也喜乐忧愁。“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把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期望值推向了一个极高点,群众是不是认为警察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是可以解决人民群众的一切困难的。所以一旦警察稍微有点逆群众之意,不管做法是对是错,都将引来如潮的批判。

所以,警察一直都是舆论的弱势群体,身为弱势群体,要怎样应对这些负面情绪?

一是思想上要重视。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了广大网民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的主要空间。而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维稳处突、调处纠纷等各类执法执勤行为,处于直接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的第一线。伴随着各类社会矛盾的日益突出,公安机关的社会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一举一动逐渐成为了网络议论的焦点。在这些舆论中,反面舆论又居多,警察成了不少网民发泄不平情绪的主要对象之一。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稍有不慎,甚至言语不够严谨,都有可能被网络舆论所曝光,受到无情地抨击,并且由于网络的便利性、快捷性及受众性,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就极易造成事件扩大化,一发不可收拾,造成极大的不良社会影响。

二是行动上要做到分秒必争。网络舆论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关注人群多,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手上有手机,手机有信号,就可以在事发现场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内进行。公安机关通过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挤压了造谣惑众、流言蜚语的空间,将影响降到了最低。

三是理念上要做到转变提升。虽然网络舆论常常过于偏激,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意。民意不可违,可疏不可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也要随之发生转变。我们做好公安工作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我们要正确理解“民生”不是“驭民”、“治民”,而是“为民”、“利民”,要把网络作为加强警民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让网络成为一个反映民意和民情的空间,把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监督的力量,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以整改,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用诚心争取群众的信任,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正直、诚实、勤勉、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良好形象,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和真诚的表扬也要认真回应,积极加以引导,将网络快捷方便、服务面广的特点为我所用,不断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四是作风上要做到公道正派。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法执纪水平和为民服务本领,始终做到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一些造谣生事的言论就会止于事实真相面前,一些恶意中伤的言语自有明白事理的群众出来回应。因此,把握网络舆论基本点仍然靠的是公安队伍优良的作风、精湛的业务、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法、热情的服务。

第五篇: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研究写作大纲

写作大纲

一、导论。对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情况的描述,谈到网络舆情的现状,进而引

出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关注。通过对目前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的描述,引入涉警网络舆情危机这一核心内容。提出重视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和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通过笔者工作中处置的一起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案例的剖析提出问题。指

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公安机关对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仍然没有完善,办法和手段可操作性不强,往往最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基层公安机关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的意识不足以及能力不强。对舆情的应对和处置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执政能力强弱的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提出,以及对该问题的思考为本篇论文研究的核心奠定基础。(提出问题部分)

三、提出涉警网络舆情的危机的定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以及涉警网络

舆情与普通网络舆情不同的地方,即其自身的特点:

1、对象的特定性;

2、强烈的攻击性;

3、政治敏感性

4、关注的广泛性(公安与其它部门不同,老百姓都了解)

四、列举全国相关案例(其中包括笔者工作中的一起处置涉警网络舆情案例的剖析)。从宏观的角度归纳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历史。纵向比较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横向也作了比较,得出触发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不同原因以及不同应对处置方式和不同的收效。以此作为强烈的对比,分析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正确应对和处置的重要性。同时以此研究涉警网络舆情的类型和特征。如:涉警舆情危机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这些类型、特征、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目的就是要在舆情危机发生后把握最佳时机,采取最佳办法进行应对和处置,进而达到平息舆情,化解危机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章节。并由此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得出公安机关在应对和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分析问题部分)

五、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六、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在互联网虚拟网络背景下进行涉警网络舆情危

机的应对和处置,提出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和处理三原则:快发现、快通报、快引导。在三原则的基础上应对和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具体措施:

1、增强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的舆情观念,坦诚面对民众;

2.采取人工巡查和系统自动监察的形式,实现实时监测预警;

3、内部设置网络评论员,在群众中培养“意见领袖”,引导舆情走向;

4、借助媒体、官方网站、微博等宣传媒介第一时间通报真实情况。

5、对于带有政治目的,借助网络推手恶意传播不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协调相关网站适当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6、公安民警要恪守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从根本上避免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七、结语。

下载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警舆情处置与公安维稳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析涉警舆情危机处置与新型警察 公共关系建设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不同信息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变得更加透明和便利。社会民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方便......

    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如何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机关单位舆情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涉林舆情。为了有效做好涉林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林业局必须强化涉林舆情管......

    公安信访维稳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模版]

    公安信访维稳工作总结报告信访维稳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在我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对其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公安信访维稳工作总结报告,欢迎阅读。公安信访维稳......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  2013年06月05日 08:10:23 作者:程宝清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近年来互联网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比其他......

    维稳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维 稳 工 作 应 急 处 置 预 案 定边县通运公交有限责任公司 维稳工作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我公司交通运输稳定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增强和提高我公司处置群......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

    涉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涉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维稳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

    涉腐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 - 副本

    涉腐网络舆情应对和处置 程 然 2009年,中央党校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根据《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