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 第一节 全球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 全球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划分方法。按这一划分标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品市场。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1)同业拆借市场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
(2)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回购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回购业务可以分为质押式回购业务、买断式回购业务和开放式回购业务三种类型。
(4)货币市场基金(简称“MMF”)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和
教材A-1-1-1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1)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也可以说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
(2)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
(3)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一种凭证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
3.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4.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品是指以杠杆或信用交易为特征,在传统金融产品(货币、债券、股票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新价值的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及远期等。
5.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总和。它既可以是固定的交易场所,如保险交易所,也可以是所有实现保险商品让渡的交换关系的总和。
6.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指专门经营黄金买卖的金融市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黄金市场在伦敦、苏黎世、纽约、中国香港等地。
(二)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
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1)发行市场。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初级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
(2)流通市场。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已经发行、处在流通中的证券的买卖市场。二级市场的交易可以在场内市场完成,也可以在场外市场完成。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场、店头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它主要由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组成。
(三)根据融资方式划分
根据融资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1)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亦称“直接金融”,是指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教材A-1-1-2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2)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四)按地域范围划分
按金融市场地域范围不同,可将其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
(1)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此种活动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
(2)国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指本国居民之间发生金融关系的场所,仅限于有居民身份的法人和自然人参加,经营活动一般只涉及本国货币,既包括全国性的以本币(在我国就是人民币)计值的金融交易,也包括地方性金融交易。
(五)按经营场所划分
按是否存在固定的经营场所,金融市场可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和无形金融市场。
(1)有形金融市场。有形金融市场是指有固定场所和操作设施的金融市场。
(2)无形金融市场。无形金融市场是指以营运网络形式存在的市场,通过电子电讯手段达成交易。
(六)按交割期限划分
按金额工具交割期限不同,可将金融市场分为金融现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1)金融现货市场。金融现货市场是指融资活动成交后立即付款交割的市场。
(2)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是指投融活动成交后按合约规定在指定日期付款交割的市场。
(七)根据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
根据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不同,金融市场可分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
(1)即期交易市场。即期交易市场是指约定在交易完成几个工作日内办理资产交割的金融市场。
(2)远期交易市场。远期市场是指进行远期合约交易的市场,交易双方按约定条件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金融资产的金融市场。
(八)根据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划分
根据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
教材A-1-1-3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1)原生金融市场。原生金融市场是指交易原生金融工具的市场。如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等。
(2)衍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是指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如期权市场、期货市场、远期市场、互换市场等。
(九)根据价格形成机制划分
根据价格形成机制不同,金融市场分为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
(1)竞价市场。竞价市场又称公开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多家买方和卖方公开竞价形成的市场。
(2)议价市场。议价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价格通过买卖双方协商形成的市场。
三、金融市场的特点
金融市场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内容:
(1)金融市场以货币和资金、其他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
(2)金融市场具有价格的一致性,利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向一致。
(3)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且金融交易活动在有形和无形的交易平台集中进行。
(4)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
(5)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这种非物质化首先表现为股票等证券的转手并不涉及发行企业相应份额资产的变动;其次,即使在“纸张”上,金融资产的交易也不一定发生实物的转手,它常常表现为结算和保管中心有关双方账户上的证券数量和现金储备额的变动。
(6)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体现了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7)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由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内容——金融产品交易可以抽象掉其硬的物质方面的限制,所以金融市场的“软”的方面,即信息方面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资本积累(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的功能。在这里,金融市场起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金融市场之所以具有资金的积聚功能:一是由于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为资金供应者的资金寻求合适的投资手段找到了出路。
(二)资源配置(配置功能)
教材A-1-1-4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再分配。
(1)资源配置。金融市场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能最有效地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一般地说,资金总是流向最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门和企业,这样,通过金融市场的作用,有限的资源就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2)财富再分配。财富是各经济单位持有的全部资产的总价值。政府、企业及个人通过持有金融资产的方式来持有的财富,在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波动时,其财富的持有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一部分人的财富量随金融资产价格的升高而增加,另一部分人则由于其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而减少。这样,社会财富就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
(3)风险再分配。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厌恶金融风险较高程度的人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厌恶风险程度较低的人,从而实现风险的再分配。
(三)调节经济(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金融市场一边连着储蓄者,另一边连着投资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而发挥着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
(1)直接调节。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部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的自发调节机制。
(2)间接调节。金融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货币政策属于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其具体的调控工具有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都以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部门及企业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为前提。金融市场既提供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也提供实施货币政策的决策信息。此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市场,政府通过国债的发行及运用等方式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加以引导和调节,并提供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也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四)反映经济(反映功能)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这实际上就是金融市场反映功能的写照。
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首先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由于证券买卖大部分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人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个有形的市场了解到各种上市证券的交易行情,并据以判断
教材A-1-1-5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投资机会。
(2)金融市场交易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金融市场所反馈的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3)金融市场有大量专门人员长期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并且他们每日与各类工商业直接接触,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4)金融市场有着广泛而及时地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通信网络,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已联成一体,四通八达,从而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
五、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证券市场指的是所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非证券金融市场则是指除了证券以外其他金融工具发行和交易的场所。非证券金融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一)股权投资市场
股权投资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即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股权投资市场,即实现上述交易过程的市场。
(二)信托市场
信托投资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行的投资。
现代信托的形成,标志着以自然人为受托人的民事信托向以法人为受托人的商业性信托的转变。当信托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后,特别是其特殊的制度优势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信托这种服务方式的需求和供给的总和就形成了信托市场;也可以说信托服务业实现其价值的领域即为信托市场。
信托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市场。
信托市场的主体即为信托当事人。信托当事人包括信托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受益人和委托人可以是同一人,也可以不是同一人;受托人可以是受益人,但不得是同一信托的唯一受益人。上述三者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法律关系,共同构成了信托市场的主体。
(三)融资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教材A-1-1-6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六、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趋势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卫星通信的应用,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资金调拨和资金融通可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完成。另外,随着跨国银行的空前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已不限于少数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而是向全世界扩展。这样,各个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便形成了一个全时区、全方位的一体化全球金融市场。这是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全球化。金融资产交易的全球化是指交易的参加者不受国籍的限制,表明金融资产面值的货币也不受任何限制。
(二)全球金融市场的证券化趋势
形成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在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银行贷款收缩了,促使筹资者纷纷转向证券市场。
(2)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开放证券市场并鼓励其发展。
(3)金融市场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市场能处理更大量的交易,更迅速、广泛地传送信息,对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应,设计新的交易程序,并把不同时区的市场连续起来,这为证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技术基础。
(4)一系列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繁荣。
(三)金融创新的趋势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则指涉及金融各个方面(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全面的创新。
七、国际资金流动方式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问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
国际资本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一)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划分
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可将其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大类。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接
教材A-1-1-7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
(1)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一般有五种方式:①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创办独资企业、设立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②与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共同投资,合作建立合营企业。③投资者直接收购现有的外国企业。④购买外国企业股票,取得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⑤以投资者在国外企业投资所获利润作为资本,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亦称“国际间接投资”,是指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国际证券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证券投资者只能获取债券、股票回报的股息和红利,对所投资企业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
(3)国际贷款。国际贷款是指一国(数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行的期限为一年以上的放款活动。它主要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它主要包括如下四类:
(1)贸易资本流动。贸易资本流动是指由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算,是最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
(2)银行资金流动。银行资本流动是指各国外汇专业银行之间由于调拨资金而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
(3)保值性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又称为“资本外逃”,是指短期资本的持有者为了使资本不遭受损失而在国与国之间调动资本所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保值性资本流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国内政治动荡、经济状况恶化、加强外汇管制和颁布新的税法、国际收支发生持续性的逆差等。
(4)投机性资本流动。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机者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别或汇率差别来谋取利润所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
(二)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划分
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资本流人和资本流出。
1.资本流入
教材A-1-1-8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即本国资本输入,其主要表现为: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②外国对本国的负债减少。③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增加。④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2.资本流出
资本流出指本国资本流到外国,即本国资本输出。其主要表现为: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②外国对本国的债务增加。③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少。④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八、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全球金融体系主要是指金融体系在国际间的存在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形式的总括,包括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批发业务为主的银行、投资银行(在中国也叫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私人银行等。
金融市场的参加者是指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而形成证券买卖双方的单位,包括:
(1)政府部门。政府部门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工商企业。工商企业既可能是筹资者,也可能是资金供应者。
(3)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主要有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等。
(4)个人。个人是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
九、金融危机的教训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暴跌等。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危机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等。
(二)金融危机的分类与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多种形式混合的趋势。金融危机的特征包括:
(1)人们预期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
(2)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贬值。
(3)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4)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经济萧条。
(5)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三)金融危机的启示
教材A-1-1-9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教材A
针对金融危机,新一代的经济思维须在以下四个基本维度上创新:
(1)必须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框架,废除泛福利化体制。
(2)必须在完善的、独立透明的法治基础之上建立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体制。
(3)必须大力推进生产领域的市场化,鼓励实业投资。
(4)周期性调整经济体系结构。
教材A-1-1-10
第二篇: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作者于宏源20世纪最后10年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留给发展中国家最为深刻的影响便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体接二连三地受到金融危机的无情打击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巨大的负面效应已构成了和平时期对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挑战金融全球化的过度发展使得国际金融体系变得空前脆弱该体系日益增长的系统性风险已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的角度对金融全球化进行反思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无法逃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一、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是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自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的20多年里金融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真实经济的增长速度目前它的规模大约是真实经济的30-50倍金融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制度和政策以及发达国家私营机构的金融创新决定的第一1971年美国黄金窗口的关闭造成了储备货币与黄金的脱钩这使得货币这一传统上真实而具体的财富变成了一
种没有基本价值的抽象符号和新兴债务从而使得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分离成为可能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的价值与黄金脱钩这不仅重新定义了货币而且拆散了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最后联系第二货币这种没有基本价值的抽象符号或新兴债务脱离真实经济发展需要的过度创造使金融经济与真实经济的分离与背道而驰成为现实中央银行创造货币非常容易创造货币的方式有大杠杆和小杠杆之分大杠杆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小杠杆指中央银行改变银行存款的准备金比例和调节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或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来间接增加或者减少进入经济体系的货币商业银行也有创造货币的巨大能力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传统方式是贷出存款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海还可以通过创造“近似货币”来增加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最典型的“近似货币”是信用卡花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平均信用额度是2000美元如果发行3000万张花旗一家银行就可以创造600亿美元的近似货币还有很多种近似货币全部由私营金融机构创造出来而且除了市场力量以外不受任何约束从国际方面来看欧洲美元市场形成后的二十多年中数以千亿计的欧洲美元在银行和银行间不断流转反复贷出随着欧洲美元贷款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不过欧洲美元终究不是具体的纸币或金属货币而是一种电子货币虽然这些货币的创造过程与国内银行的货币创造遵守同样的规则但在1987年以前这种无国界的美元代表一种自
治的货币完全由民间控制因此与它们的美国表亲相比更少受到限制例如欧洲美元没有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经营欧洲美元的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就比国内银行要大的多此外在近20多年里美国政府又通过巨大的贸易赤字把成堆的新美元送往国外第三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崛起金融期货与期权等衍生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布莱克-肖期权定价理论的完成使金融投机资本通过组织效率的提高、现代理论的指导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高杠杆率的运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第四电子网络和电子结算系统的引入极大地增加了货币或资本流动速度的增长潜力科技的进步已使得每一笔交易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作为购买力的货币或资金可以以光的速度在属于全球市场组成部分的各地市场间流动在金融经济和真实经济的距离不断扩大之时科技更造成两者间迅速的疏离世界经济财富价值体系示意图金融经济过度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造成了世界经济财富价值体系的极度扭曲(如上图所示)今天世界经济巨大的财富价值其形成如一座倒臵的金字塔在底层是实际的物质和知识产品在其上是商品和真实的商业服务贸易再往上有复杂的债务、股票和商品期货最后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衍生期货和其它虚拟资本金字塔的维持和扩张有赖于各层的适当比例以及上一层结构有多大能力从下一层汲取收入在整个财富体系难以维持所需的日益增长的收入时整个金字塔就会轰然解体由于连锁反应庞大的金融体系可能就要顷
刻垮掉世界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金融体系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归根结底还是要以货币资产转化为实物(含知识和信息)但是金融经济的过度扩张使得虚拟经济与实质经济严重脱节目前全球外汇交易额大于世界市场进出口总价值的60倍并且还在不断繁衍目前美国对金融和房地产投资的新信贷是制造业的3倍美国实物贸易额不到期货贸易额的一半跨国债券和股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高达151.51%、196.8%、690%和120%其中衍生交易市场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1987年以来每2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就要翻一番根据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在11个国家67家银行的调查这些机构手中持有的衍生交易合同总值在1995年以来已高达63.6万亿美元这是全球GDP的总和的两倍多1997年初仅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持有25.7万亿美元的衍生合同这是美国GDP的三倍以上与此同时世界真实的实物生产不论人均和地均计算均比过去20年有实际的缩减而实物生产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服务于虚拟经济的运作美国劳动生产率近20年来仅为1%左右即使是在经济最为景气的20世纪90年代整个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仅为1.1%为战后甚至1870年(至1970年为2.3%)以来的最低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金融经济过度扩张所带来的大量的纯粹的“虚拟”的金融资产近年来无节制地增长结合整个世界真正物质生产的停滞和下降已使金字塔严重变
形、失真为全球性的金融崩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美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尼鲍姆指出“事实上除了中国和其它少数国家以外全球的实物经济都在持续的衰退所有这些都表明榨出更多的资本以支撑泡沫的可能性已经到了尽头与此同时泡沫自身已经攀升到几乎无限大的地步”金融经济过度发展的另一个必然后果便是投机活动的普遍化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阿莱所指出的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大赌场外汇市场每天20000亿美元的交易中真正与生产相关的不超过3%其余97%与投机活动有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和逃避管制而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加剧了全球经济泡沫化的趋势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但从金融系统来看它们只能起个别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作用而不能从整体上减少风险首先避险性创新只能降低个别风险无法消除和减少系统风险不仅如此当代以衍生金融工具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在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还增加了金融系统风险金融创新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机构同质化使金融业关系盘根错节、日益复杂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加深了金融业机构之间、机构与部门之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强化了系统效应其次金融创新的风险性还表现在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保证金仅为4-10%这种“以小搏大”的功能同时蕴含着将风险放大的可能特别是金融创新当立足点不对时容易产生
泡沫经济使创新严重脱离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从而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衍生市场越来越为少数造市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经济公司等)所控制这样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过度集中和相互关联使风险的发生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一旦其中的一个造市者违规则主要市场参与者之间更大的风险暴露会加剧动荡的相互作用直接威胁到整个金融衍生交易体系的稳定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二、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形成浮动汇率体系下金融经济和实质经济的严重脱节得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为神经质、更为情绪化、更为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货币的过度创造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已使稳定的利率为大起大落的利率所取代这种汇率、利率、商品和资产价格频率加快、振幅加大的急剧波动为跨时期、跨国界的金融投机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每一天有太多的金钱在全球投机市场上转手另一方面新科技的运用、新形式的货币以及新的交易工具以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更容易为市场情绪的变动所左右同时金融经济或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动不安和急剧波动已经通过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的变动传递到真实经济中去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将近30年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但是自1974年开始的10年里全球出现了两位数的持续通货膨胀以拉美出口价格计算的实际利率则在-29%和+27%巨大空间波动主要储备货币
间的汇率更是急剧而大幅度地震荡在真实经济领域内发达国家出现过多次经济衰退高负债的发展中国家则出现了10多年的发展危机不确定性也已成为真实经济的自身属性真实经济与投机经济之间的拉锯战为投机经济储蓄利润并使真实经济增加成本真实经济在金融风险上的成本正在持续不断地攀升然而问题还远不只如此事实上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于实质经济的巨大影响远非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能解释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银行和其后马里兰大学的经济学家古勒莫·卡尔沃(GuillermoCalvo)在很多会议上的提问“如此小的过失怎么会导致如此大的惩罚”墨西哥和阿根廷根本没有出现严重的政策失误如果有失误的话也是墨西哥政府在紧张地处理问题时暂时走到了市场情绪的对立面然后引发了一场可以自我衍生的恐惧过程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个问题再次被提出来为什么一个小国的货币贬值在如此广阔的地区造成投资和产出的崩溃显然如果忽略了恐慌机制和传染机制的形成就很难理解90年代历次金融危机对各个经济体实质经济的打击恐慌指的是在部分投资者中出现的无法由现实来调节的非理性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学中不管恐慌是如何发生的它一旦发生马上就有一种自我正名的机制因为恐慌本身就可以为恐慌证明其合理性最典型的例子是银行倒闭当所有存款人同时提款时银行被迫以低价出售自己的资产于是经营状况良好的银行也会倒闭
因此那些不恐慌的存款者比早恐慌者要蒙受更大的损失不过只从银行倒闭来理解恐慌未免小题大做了但是从发展中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实际情况来看恐慌自我正名的机制是一个金融混乱和信心下跌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的过程传统的银行倒闭只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金融危机恶性循环的过程上图描述了这个循环这一情形在遭受危机的有关国家都出现过以泰国为例当市场对泰国货币和经济的信心下跌时国内外的投资者都会将他们的资金从泰国转移出来泰铢出现贬值的压力由于泰国中央银行无法从外汇市场上购买泰铢以维护其汇率(因为它没有更多的美元和日元的外汇储备了)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利率和减少流通中的泰铢数量以缓解泰铢汇率下降的速度不幸的是货币贬值和汇率提高都会给企业造成财务问题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其它公司都是如此一方面那些有美元债务的公司发现自己的财务负担加重了因为每个美元所对应的泰铢数量增加了;另一方面那些有泰铢债务的公司也发现自己的财务负担加重了因为利率大幅度上升由于高利率和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银行体系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安全地贷出资金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不得不削减支出从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中出现这些坏消息时一定会让信心进一步下跌经济终于崩溃了克鲁格曼在他最新的著作中将这一过程作了一个形象的模拟会议室中的麦克风总有回音麦克风发出的声音会被扬声器扩大这个声音又会进入麦克风如此循环往复如果会议室的回音不
大扬声器放大出来的声音也不大这个反馈就会逐渐“缩小”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麦克风的音量放到最大这个过程就会“爆炸”麦克风会将任何细微的声音放大这个声音又会再次进入麦克风再次被放大于是会变成令耳朵难以忍受的吱吱声这里的关键在于不是反馈的质量变了而是它的数量增加了让人们耳朵难受的原因是麦克风的音量被调得太高了同样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市场对某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去了信心(即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良好)强大的市场情绪能够引起自我正名的恐慌从而引发一连串反应直至对实质经济产生爆炸性的打击的确从20世纪90年代的历次金融危机都表明国际金融体系的恐慌机制能够将一国政府政策的微小失误无限放大给该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三、市场的双重标准恐慌意味着市场情绪的失控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讲没有一个国家对恐慌具有完全的免疫力但是由于市场的双重标准的存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对于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抵抗能力非常脆弱我们可以用同样存在着货币贬值的压力时澳大利亚和巴西所面临的不同处境来说明这一点1996年1澳元差不多相当于0.8美元到了1998年夏末跌至0.6美元多一点的水平这毫不奇怪澳大利亚的出口大多数流向了日本和出了问题的东亚国家但除了1998年夏末短暂的一段时间外澳大利亚没有想办法去维持其汇率水平它既没有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澳元也没有提高利率;相反汇率
水平下降居然自动停止了当澳元下降时投资者认为这是买便宜货的好机会因为他们觉得澳大利亚的经济相当稳定因此这种信心成就了“澳大利亚奇迹”--尽管澳大利亚严重依赖出了问题的亚洲经济但1998年它实现了经济繁荣然而当1998年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崩溃触发了对巴西货币雷亚尔的攻击时澳大利亚让汇率贬值的方式被排除在外了雷亚尔和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是巴西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它使巴西历经数代人的恶性通货膨胀转化为价格的稳定巴西和华盛顿都害怕取消固定汇率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确实人们可以想象雷亚尔的比值被高估了20%如果汇率调低20%对经济的好处会大于坏处但无人相信20%的贬值是一个可行的策略因为每个人都害怕贬值引起的恐慌会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打击通过让货币的汇率实现浮动发达国家可以实现经济调整因为市场完全相信这些国家当然会令它们从贬值中获益但1994年后一个接一个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到最近的巴西发现自己无法享受到这种待遇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些国家令汇率适度贬值的努力演变为信心崩溃因此市场相信在这些国家实行贬值是常灾难也正因为市场相信这一点结果就如此正如有的经济学家指出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小幅度的贬值”金融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的逻辑便是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中性的机制市场只青睐强者而且我们将会看到在预期的范围内心理因素可以重要到哪怕投资者的偏见就可
以左右实质经济也就是所谓的“信则灵”
四传染机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受到恐慌自我正名机制的攻击而爆发金融危机时危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不会局限于该国而会通过一定的途径扩散到其它的一些国家这就是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传染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某国在危机期间及其前后邻国的贸易能力将受到危机国贬值的打击从而使邻国的货币、进而整个经济体受到冲击这种危机传染机制实质上是由于国家间实质经济联系所引起的传动机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都向第三地出口类似的产品当泰铢贬值时会间接造成印度尼西亚出口收入的下降所有的估算表明遭受危机打击的经济体之间的市场溢出效应并不是危机扩散的主要原因最明显的例子是泰国和韩国的关系泰国并不是韩国的市场也不是韩国的竞争对手它与庞大的多的韩国经济基本上毫无关系第二种传染机制是指恐慌情绪的迅速蔓延此时市场力量有意识地寻求对付其它国家这些国家与危机国可能处于同一区域也可能在区域以外但都有一共性即经济可能有系统性的弱点比如薄弱的银行系统、金融和地产部门容易受到高利率的打击以及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水平低等在危机之间这些国家通过高回报率吸引间接投资进行融资这些系统性弱点尚不碍事这种系统性弱点可能是确实存在的
也可能只是投资者头脑中虚幻的假象但这无关紧要只要投资者对这一经济体失去信心它便无法抵御传染的侵袭所以在东亚金融危机中造成东亚经济体在短时间内相继倒下的原因主要不是实质经济间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头脑中对亚洲经济的印象投资者的胃口是被这些经济体共有的“亚洲奇迹”刺激起来的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再具有传奇色彩时他们会立刻怀疑其它的经济体而不会考虑到该经济体的实际状况如何很明显不管这些经济体有何区别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容易受到自我正名的恐慌机制的青睐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市场信心的丧失开始造成金融和经济崩溃的循环这些国家实物经济联系有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投资者的心目中一个国家的坏消息就是所有人的坏消息当一个经济体对自我正名的恐慌缺乏抵制的时候恐慌就降临了同样我们可以理解1998年当俄罗斯的经济遭到金融危机的打击时何以与其实质经济并无多大联系的巴西经济会受到危机的感染传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突然发现两个国家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巴西同样有难以应付的钜额财政赤字--尽管在危机前夕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生产力急升的阶段下一个10年它的收入肯定会大大增加财政赤字还是相当合理的因而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20世纪90年代的历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即使对一个成功的经济体来说市场和媒体对于其管理者的推崇并不
能保证该经济体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有足够的免疫力对于缺乏国际金融市场信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尤其糟糕当经济对自我强化的危机缺乏抵抗力的时候危机会在没有实质联系的经济体间扩散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类似齿轮的传动机制让金融恐慌机械地传遍世界
五、发展中国家政策选择的困境恐慌自我正名的机制和危机传染机制的形成致使各国经济显得非常脆弱任何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失误甚至是非常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10多年前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分析员威廉姆·克来因(WilliamCline)指出当今的国际经济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致于各国政府留给自己的政策空间已十分狭窄这道出了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境正因如此我们应当从国际金融体系的角度来思考发展中国家的困境而不是赞同所谓的“后遗症理论”(hangovertheory)这一理论认为金融危机是发展中国家为所犯的错误付出的代价然而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并不要求它的政府总是执行完满的政策令人震惊的是从日本到韩国这样最近遭灾的国家中大部分不久以前还被当作榜样显然在此之前的推崇者是过度的盲目崇拜但是它们的经济状况真的是像人们现在认为的那样糟吗抑或是这种分析只不过是马后炮我们可以作一个比喻如果说在亚洲和拉美的经济衰退中高处不胜寒的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权威们可以深刻地解释美国经济何以遭此大难显然那些不受管制的对冲基
金;那些得到错误信息进入高度流动的股票市场的小投资者;过度宽松的信贷消费以及由此带来的零储蓄率等等都预示着大难临头事实上所有国家都有结构性问题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结构性问题那么它也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一旦发展中国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就不得不在两难选择的抉择要么冒着国家破产的危险坚持自己的政策的独立性(像马来西亚)要么听从IMF和美国财政部采用严厉的紧缩政策即使实施紧缩的经济政策同样会感到左右为难如果达到了紧缩的目的会减少需求加重衰退;如果没有达到紧缩的目的意味着情况已经失控又会加深市场的恐慌情绪本来在遭遇危机时政府政策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平抑市场情绪但是由于危机是自我强化的那些理性的对实质经济起作用的政策不足以挽回市场信心人们要令政策迎合市场情绪即使是市场的偏见市场的奇谈怪论或者说政府必须要令政策迎合市场的期望这正是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破产的原因国际经济政策居然与经济学毫无关系它竟然成为纯心理学的试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财政部不得不推行那些它们觉得市场认可的政策无怪危机到来时传统经济学的教科书被扔到了窗外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没有经过专业化论证的情况下IMF已经决定在经受着市场恐慌的国家施行宏观经济紧缩政策以韩国为例1997-1998年里韩元贬值了80%亦即从840韩元兑1美元跌落到1565韩元兑1美元无疑货币贬值会使贸易物资的价格越升然而尽管如此
IMF仍然要求韩国以保持基本不变的通涨率为首要目标(与1997年的4.2%相比1998年应为5.2%)这样为了在剧烈的货币贬值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的低通涨率韩国需要一次猛烈的通货紧缩事实上这正是IMF所期待的而且它也是这样命令的在这项援助项目签署以后短期利率从12.5%上升到21%对此IMF辩解说这些严厉的货币政策及举措的目的在于“恢复并保持市场的平静”很难想象这样的政策会“恢复并保持市场的平静”事实上自从项目协议签署以后市场上的恐慌气氛愈发加剧以至韩国银行濒临破产危局在协议出台后的第一天韩国银行突然拒绝发放短期贷款随后11家大企业集团宣布破产而近来则有更多的知名公司接连落马除了利率的提升IMF亦坚持1%-1.5%的GDP增长率以此加强财政政策在此基础上IMF要求30家商业银行中的9家停止运转由此看出IMF正致力于将韩国1997年6%的增长率在1998年降至2%这项“减速”计划在1998年将被证明是多于的因为韩国自身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无声无息地将其经济的紧缩一步到位过度的杀伤对于几个月前还在追求稳固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国家经济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于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国家不得不接受危机是自身过错带来的惩罚的观点因为除了以此等待投资者的信心恢复以外它们根本没有其它任何选择即使是全力避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对象的马哈蒂尔在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正统的紧缩措施接受了由此带来的经济
衰退可以肯定的是对避免危机处理方案的底线是没有好方法新世界秩序的规则似乎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90年代一连串的金融危机警示人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确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对自我正名的恐慌和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脆弱性对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认识必须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成为各个民族国家的共识这是维护金融安全的社会基础和根本保证注释
1.金融经济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名词尚无明确的定义根据乔尔·库尔兹曼(JoelKurtzman)的说法金融经济是一种与权益相关的金融资产及债务的交易相联系的一种投机经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和其它债务是金融经济中最基本的金融工具货币是金融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种新兴债务有关问题可参见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与变革”载于朱钟棣主编《21世纪世界经济走势预测》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年版
2.刘劲松“从东亚金融危机看世界经济的体制性问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5期
3.(美)乔纳森·特尼鲍姆“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3期
4.引自《本周金融信息》1998年第40期
5.(美)克鲁格曼《萧条积极性学的回归》朱文晖、王玉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
6.国际经济学中传统的“J曲线效应”说明了这一点
7.WilliamCline,InternationalDebt:SystematicRiskandPolicyReponses,InstituteofInternationalEconomics,Washington.D.C.8.当IMF被要求介入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时它要求这些国家迅速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即提高税收、消减开支以防止财政赤字增加当这些国家尝试推行财政紧缩政策时左右都会感到为难如果达到了紧缩的目的会减少需求加重衰退;如果没有达到紧缩的目的意味着情况已经失控又会加深市场恐慌情绪
第三篇:第四章 金融体系
第四章
金融体系
第一节
金融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1、金融体系的含义
是指金融要素的安排及其动态观念系统。是一个国家以行政的、法律的形式和运用经济规律确定的金融系统结构,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和相互关系。
2、金融体系的类型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多元复合金融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
(2)一元金融体系。将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商业银行的职能集中于单一的国家银行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般另外设立一些专业性的银行。
二、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体系的形成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紧密联系的。
(1)在自然经济状态中,金融体系是业务单
一、规模较小的货币经营组织,通称货币经营业。
(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金融体系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金融体系。
(3)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体系是以大银行、大市场为主体,金融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金融体系向金融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国际化的金融体系。
三、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
1、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组织体系是现代金融活动的基本载体,金融组织体系分为两大类型:
(1)负债为“货币”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2)负债不是“货币”的金融机构。也称非货币发行机构,包括储蓄机构、保险机构、其他金融机构、二级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是依照特定规则形成的金融市场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以下类型:
直接金融市场
按交易中介划分
间接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按交易期限划分
资本市场
发行城市(一级市场)
按交易程序划分
流通市场(二级市场)金融市场
有形市场
按交易地划分
无形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按交易地域划分
全国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
现货市场
区域金融市场
按交割时间划分
期货市场
按金融资产形式划分:拆借、票据、证券、黄金、外汇、保险、存款单等市场。
传统业务
证券业务
创新业务
财产保险
海上保险
保险业务
人身保险
农业保险
责任保险
保证保险
3、金融业务体系
中央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
金融信托业务
其他业务
金融租赁业务
金融咨询业务
4、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监管职能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内容、金融监管方法。其中金融监管机构是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方面。在金融监管机构中,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当局居于核心的地位。
第二节 金融体系安排的总体原则
一、协调性原则
1、协调性原则的含义
金融体系的协调性是指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金融体系与经济各要素、金融体系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2、协调性原则的必要性
(1)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所具有的系统性特征决定的。
(2)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决定的。
(3)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各要素、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的依存性特征决定的。
二、客观性原则
1、金融要素的客观性。是指构成金融要素的货币、资本、金融制度、金融商品等要素具有客观性。
2、金融运行环境的客观性。是指社会性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等要素的存在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常态,具有客观性,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绩效性原则
金融体系的绩效性是指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升。金融体系的绩效性是市场经济的本源因素;是市场经济动力机制的核心;金融体系的绩效评价是金融要素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指决策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金融要素配置的可持续,避免金融决策负效应“后置”和“功能预期实效”现象的产生。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评价
一、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
1、金融体系竞争力强弱的取决于在货币、资本两个市场的运行状况。
2、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表现:
(1)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为: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的有效运行;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并存的有序竞争;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程度较高等。
(2)在货币市场上表现为:银行金融活动是开放的、透明的;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是适度和有效的。
3、健全的金融体系带来金融市场的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1、资本成本竞争力
资本成本是指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它反映了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高低。
资本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反映金融体系对资本形成的支持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的大小。资本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指标:(1)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年平均贴现率或银行利率。(2)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企业筹资时所花费的成本的多少。
(3)国家信用评级。反映该国对外筹资的能力的高低和资本成本的大小。
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2、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
它反映了资本市场上企业筹资的途径及其难易程度。该指标体系由8个指标构成:(1)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指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债权结构。(2)信贷。反映企业获取银行资本的难易程度。
(3)外国金融机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本国的难易程度,即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4)外国公司进入本地资本市场的限制。(5)本国公司进入外国资本市场的限制。
(6)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占出口商品比重越大,表明对外贸易部门的资本效率越高。
(7)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反映企业直接融资的难易程度。(8)风险资本。反映企业获取风险资本的难易程度。
3、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
(1)股票市场筹资额。反映一级市场规模的大小,表明吸收直接资本的能力强弱。(2)股票市场人均交易额。反映二级市场规模的大小,是股票市场活力的直接表现。(3)国内上市公司数。反映股票市场对国内公司的支持程度。(4)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上市公司的规范程度。(5)内幕交易。反映股票市场的完善程度。
4、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
银行部门效率是衡量在货币市场上银行部门的服务质量。包括下列指标:(1)中央银行政策。反映中央银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率。
(2)银行规模。用资产列世界前500家银行的数目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规模。(3)银行部门资产占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4)利差。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5)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反映中央银行的监管质量。
(6)对金融交易的信任。反映银行部门的的交易是否有可靠的保证。(7)金融机构透明度。反映银行部门是否能够提供他们活动的充分信息。(8)金融教育。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教育是否普及。
(9)金融技术人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市场上金融人才的多少。(10)信用卡发卡量。(11)信用卡交易量。
第四节
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势
一、建立以全能银行为基础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世界各国的金融制度可以分为两种:全能银行制和专业银行制。全能银行制实行混业经营,专业银行制实行分业经营。
1999年,美国废除了CS法案,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准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混合经营,这标志着全能银行制为基础的现代金融制度确立了。
二、中国的分业经营体制
中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分业经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局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
分业经营体制在我国现代金融发展中遇到了下列的问题:(1)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银行纷纷开办电话银行和存折炒股。(2)银行和保险公司积极联合,银行代理了保险业务。(3)银行千方百计在国内拓展商人银行业务。
三、混业经营的风险权衡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业务融合,这种融合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应,整合了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也有人提出:证券业务是高风险业务,不符合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其次,银行涉足证券业,还会带来垄断等。
四、21世纪的现代金融体系 1、21世纪经济的基本特征
21世纪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资产证券化。
2、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作用
现代金融体系是维持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推动器,也是全球财富在国际间重新分配的重要机制。
3、传统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区别(1)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程度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有比较明显的反应,金融的晴雨表功能非常显著;现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则慢慢减弱,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并不显著地反映在现代金融商品价格的变化上。(2)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润滑剂或者说血液;现代金融体系除了上述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外,它还为实体经济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现代金融体系是21世纪经济运行的轴心。(3)作用原理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的作用原理是非杠杆化的,也就是资金运行的乘数效应很低;现代金融体系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化的,也就是资金运行是建立在明显的乘数基础上的。因此,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行速度要快得多,效率要高得多,风险要大得多。
五、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化
随着跨国银行业务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出现,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金融风险产生并对国别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建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国际金融监管成为必然。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合作范围。(2)推广更具普遍性的监管原则。
(3)加强对金融联合企业集团的有效监管。(4)建立国际性金融危机救援系统。
第四篇:农村金融体系
年级:08级
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
班级:工商0801
姓名:周梨梨
学号:08201141 国际企业管理作业-----农村金融体系
一、阅读文章
1、《农村金融体系》
2、《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3、《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二、文章简述
(一)、《农村金融体系》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下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1、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为了适应本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欧美国家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有“4+1”需求功能型的美国模式、“4+1”国家控制型的法国模式、“5+1”分类对口型的墨西哥模式等。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村金融组织是从需求的角度来构建的。该模式由“4+1”即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系统、政府农贷机构、政策性农村金融和保险机构等组成。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A、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经过近30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此外,还有自然发育成长 的民间借贷组织,即所说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构筑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
B、现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
1基层金融网点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 ○2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 ○3农业保险难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 ○C、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构筑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2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3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4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 ○5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放开对民间金融的过度管制 ○
(二)、《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否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一个关键,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持续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提出了我过现阶段城乡差距大的现实问题,强调了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1、文章从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况
2、文章列述了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体系的不足与问题 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不足之处(1)整个金融组织体系尚待健全(2)现有机构组织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1农业发展银行难当政策性金融的重任 ○2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的主导地位趋于弱化 ○3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邮政储蓄抽走农村资金,削弱了金融支农力度 ○(3)民间金融依然活跃,且缺乏必要的规范 B、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不足之处
(1)资金供求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未确立,影响资金的优化配置。(2)存在明显的供给短缺,局部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3)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同业拆借市场范围较小、农村信用社的上网拆借资格有限,跨区域性的网下拆借困难、民间自由借贷市场依然相当活跃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正规金融体系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C、金融监管体系的问题
(1)对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缺乏长远规划。
(2)合作金融监管上的制度设计本身难以本能适应监管和发展的要求(3)农村金融监管力量有限,难以适应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监管要求
3、创新中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1)统筹考虑,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明确职能,合理分工,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3)充分发挥民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进一步办好农村信用社,重点在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社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
(5))创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6)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植力度,主要应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
(7)创新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尽早实现对农村信用社金融监管和行业管理的分设。
(三)《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1、文章首先讲述了金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原因,总共提到以下三点:
(1)商业性金融不愿涉足农村建设(1)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3)农村信用社支农乏力
(4)邮政储蓄分流 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失衡
2、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缓慢的原因(1)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对(2)农业投资风险管理滞后(3)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不到位
3、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体制的设想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重构农村金融体制,针对农村金融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战略性重构.(1)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强化其政策支农功能,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是政策性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依据,(2)规范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性质, 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3)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要担负一定的支农责任 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总量 要建立金融机构社区服务的机制 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义务(4)加大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资金外流局面(5)合理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进入农村市场 在加快现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 应打破垄断 允许民营性质的金融组织进入农村 形成一个竞争型 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农村金融市场
(6)构建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 分散 转移支农贷款的风险和损失
第五篇:中国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体系
金融风暴、债务危机、房地产资金链断裂、财政赤字、个税„„这么多的金融术语,让非金融界人士有点犯晕。作为公司未来的管理者,基本的金融常识必须有所了 解。了解金融先从了解钱开始吧,你可以不了解宏观经济,可以不了解国际贸易,但是不了解钱还真说不过去——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下面这张图,概况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花三分钟读懂这张图,就算是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有初步了解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文不用任何学术术语,只用日常语言和大家聊聊钱的事儿。
中国金融体系里有6个主要实体:人民银行、政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企业、个人。理解金融体系只不过需要了解这6个实体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人民银行。百科上说,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银行,又称“央行”。国家银行是啥概念,就是说投资人是国家。和其他银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家银行 不已盈利为目地,如果以盈利为目的,国家银行开动印钞机,国家银行富了,大家口袋里的钱贬值了也就穷了。这当然不利于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俗话说“藏富于 民”,民富才是国家昌盛的象征。
人民银行是“钱”的源头,可以被称作“lord of the money”。我们口袋里的钱,银行存款上的钱,房贷借的钱,公司付给我们的工资,源头都来自人民银行。通俗的说,人民银行是“印钞机”和“钞票粉丝 机”。人民银行在市场需要更多资金时,可以启动“印钞”功能,向市场注入货币。在市场上货币泛滥时,可以启动“钞票粉碎机”的功能,将货币回收。
人民银行往市场上投入钱的方法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及“再贷款”,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发行的国债。
二、政府。各级政府和公司一样,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也需要投资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务、国企收入、政务收费及债务。税大家 都很熟悉了,企业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等,个人要缴个税。国企占据各垄断行业,收入不错。政务是行政单位的各种收费如违章停车的罚款。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国债 和地方债。
三、商业银行。大家的钱都存在商业银行里吧(习惯把钞票塞棉鞋里的除外),没人不了解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本质上也是公司,只不过运营的是钱而不是商品。大 家把自己积攒的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把汇总的存款一批批贷款给各个企业,收利息,同时给存款人一点更少的利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其实就这么简单。前几年房 地产热时,银行一头给开发商提供贷款,一头给买房者提供贷款,生意好的不得了。
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银行利息这么低,甚至赶不上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多的人把钱投到预期回报率更高的产品上,例如股票、基金等。证券公 司(券商)、基金公司在此类投资活动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业务越来越多元化。以证券公司为例,既帮客户下单买股票(经纪),又帮公司上市(投行)、还自己 炒炒股票(自营)、再帮富人理理财(资产管理),忙的不亦乐乎。
五、企业。前面说了半天,现在才真正说到经济的实体。我们说振兴民族经济,说促进市场繁荣,不是说让银行富起来、不是说让证券公司富起来,而是让企业富起 来让个人富起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的象征和基矗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65%的GDP,解决了75%城市就业问题。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获取资金的通常方式,是通过创始人的初始资本,和经营企业时产生的盈余利润获龋
运营中需要人手,因此需要招聘员工,这样就解决了城市人口就业问题,当然也需要支付员工薪酬。企业的税务压力很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 加、车船税、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这样,企业结余的资金较为有限,想谋求大规模发展,往往需要通过融资的手段。融资时资金可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机构、股票市场等,方式可分为股权和债权。吸纳股权投资时,公司现有股东需要付出公司的股份,让投资者成为新股东。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还钱,没有还债压力。吸纳 债权投资说白了就是借钱,借了是要连本带利还的,好处是公司的股份不会外流。
六、个人。也就是人民,是你和我。我们通过辛勤劳动,赚点钱不容易。一部分钱用于消费,买房买车买菜都是消费。一部分存在银行里,回报率很低但起码没有风 险。一部分投资到股市、基金等投资产品里,风险高点,预期回报也高点。我们在消费、投资、存款的时候,钱又回到了金融体系中,在金融体系中循环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