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服务科学发展_推进和谐国税建设
坚持服务科学发展 推进和谐国税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基层国税部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从税收视角参谋经济,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税收工作,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价值取向,是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着力推进税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巴州区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丘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税源缺乏,税收规模较小、宏观税负低,加快发展对税收的高需求与经济现状对税收的低贡献,税收收入计划高增长与经济发展低水平,税源项目单一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应收尽收与纳税人纳税能力弱小等矛盾较为突出。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要着力解决税收总量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突出等问题,自觉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国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发展建设翻身仗”的发展战略以及“两个强力推进”要求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把收入规模做大、把收入质量提高、把税收计划完成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好“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要切实加强税源的调查分析与预测,科学准确评估税收收入的增量、减量,全面落实分类管理、数据管理、问题管理、风险管理等各项管理措施,增强工作主动性,确保组织收入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保持增长的战略机遇,积极主动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的咨询帮助,参与论证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全面掌握和准确反映经济运行态势,在产业、行业、区域发展等方面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要切实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增值税转型等一系列重大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促进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利用效益,体现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导向,促进税收与经济在结构、规模、质量上的相互协调和良性发展。
二、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着力推进征纳关系和谐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项活动,从本质上说,它反映了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税收征纳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建立一个平等、互信、融洽、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必须坚持以法治诚信为基础,着力解决纳税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要坚持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目标,按照“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健全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型的统一规范纳税服务标准体系,真正为纳税人提供规范、统一、高效的服务,避免纳税人“多头跑”、“反复找”,增强咨询的确定性和服务的便利性。二是要坚持把规范执法作为为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规范执法行为体现了公平正义、现代文明,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前提。税务机关要按照法定权限、时限与程序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加大执法内控机制的检查力度,强化制度、纪律约束,确保所有纳税人在适用税法上一律平等,以税务机关依法诚信征税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三是要切实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纳税人权益,是依法治税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核心。要积极倡导广大纳税人充分运用法律赋予自觉维护税收知情权、申请减免税和退税权、延期申报权、延期纳税权、申请行政复议权、请求赔偿权等权利,不断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大力优化网上申报等办税功能,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要主动采取“政务公开”等形式,进一步增强税收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国税机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税收服务质量,共同营造法治诚信、征纳和谐的税收环境。
三、坚持依法治税,着力推进税收发展环境和谐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的统一体,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要推进税收发展环境的和谐,必须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立足点,着力解决普通民众对税收工作的理解、认同度还不够高,单位部门对协税护税工作支持配合还不够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还不够强等方面存在的征管机制制度问题,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维护税法的公平与公正。一是要围绕“征管主业”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认真研究和探索税源管理的规律,不断创新税源管理机制,切实管住纳税人户籍和税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二是要大力查处虚开和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可抵扣发票骗抵进项税额、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以及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手段逃税的案件,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切实保护好依法诚信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围绕“强基础、突主业、优服务、争一流”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大税收执法权监督,加强税收业务数据统筹分析和集中预警管理,进一步夯实税源管理等基础工作,及时纠正和处理影响国税事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大力营造好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依法治税环境。四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良好的协税护税环境。要正确处理服从大局与服务地方的关系,增强协调意识,提升协调能力。在系统内部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通力合作的基础上,要自觉尊重和接受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动把国税工作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发挥国税部门优势,统筹兼顾地贯彻落实好上级国税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国税工作的关心支持,赢得主动,赢得发展先机。要密切与地税、财政、工商等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公、检、法等司法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建立完善信息交换、工作互动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增强部门协作的合力。五是要加强税收宣传,营造和谐的公众舆论环境。要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扎实、广泛、深入开展好以纳税人为主要对象的面向全社会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教育,进一步畅通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的渠道,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熟悉了解税收和国税部门的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税收法制意识和对税法的遵从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国税团队和谐
团队和谐是和谐国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相互依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的团队。要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着力解决因干部职工能力素质等原因而影响和制约税收工作科学发展等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要从增强团队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活力角度入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担负着引领和谐团队建设的重任,首先必须按照省委“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税工作全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治纪律,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在加强学习上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在作风转变上做到联系群众、执法为民,在廉洁自律上做到清政廉洁、秉公用权,在关心干部上做到团结友爱、充满活力,树立好为纳税人和干部职工服务的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做到班子成员之间工作同心、目标同向、行动一致,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和谐班子建设带动干群和谐。二是要从尊重、爱护、培养和关心干部职工角度入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税、科学治税、文明治税、廉洁治税、和谐治税,必须有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国税干部队伍。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用人原则基础上,要通过培训、交流、演讲、专家辅导等形式,启迪思想,开阔眼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国税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和谐理念;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以“责任文化、服务文化、和谐文化、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税文化建设活动,培育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互敬互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要以组织读书、业务讲学、能手选拔等活动为载体,把脱产学习与岗位练兵、学历教育与能力培训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国税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与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体现国税大家庭的温暖,化解各类矛盾,促进和谐。三是要按照省局提出的“13131”总体思路要求,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开展好先进典型和违法犯罪案例教育,筑牢廉洁从政、廉洁执法的防线,确保全体国税人员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三个安全,三个确保,五个无”工作目标。四是要从物质和精神并重,制度和行为并行角度入手,进一步创新制度机制。要健全完善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征管长效机制、执法内控机制、抗风险能力机制、纳税服务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管理机制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税权”正确用于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要充分运用监督检查、督查督办等方式方法,加大对决策部署、阶段工作、交办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工作不在状态、不遵从或执行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过错责任追究,按照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相关要求,切实把“问人、问事、问责”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各项目标圆满任务。
第二篇: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绿色交通、和谐交通工作总结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绿色交通、和谐交通
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提出了建设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文化生态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这一发展定位是我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它的内涵中充分体现了“五统筹”的具体内容。道路交通事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事业的一个环节和部分,要把这一发展定位作为指导,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努力打造绿色交通、和谐交通。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布局。
道路网络布局是道路交通事业的基础工作,近两年来,我县的道路交通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基本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已达到70%。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这里所谈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要集约利用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科学合理制定好道路网络规划。
(一)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内规划与国家大交通规划相谐调。二0六国道、九景高速、景婺黄高速、景鹰高速等一系列国家干线公路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县交通的主动脉,我们的区内路网必须以这些国家干线路网为依托,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路网的效能,在此基础上扩大内引、加强外联,统筹区内外协调发展。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确良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化经济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贫困人口中,农村贫困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道路交通作为城乡之间联系的环节和纽带必须要更具有先进性,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在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搞活农村流通,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使道路交通服从和服务于工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道路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大局。交通工作要创新思维道路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要紧紧围绕招商企、发展工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来开展。一是公路建设的重点要抓好现有大中型企业的交通环境改善工作,比如七四0厂和八九七厂的公路改造,给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保证;二是要搞好洪源、湘湖、寿安、蛟潭、鹅湖、三龙等几个重点工业乡镇周边交通条件的改良工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更好地发挥城镇幅射功能,促进工业经济、小城镇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三是要把重点旅游景区比如瑶里旅游区和古县衙旅游区的公路改造、旅游客运工作作为发展我县旅游经济,打造浮梁旅游品牌,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来抓,以良好的交通条件给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四是在公路建设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古迹的保护,历史文物和历史古迹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注重眼前减少投资而忽视和损坏了这些不可再造的财富。
(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打造绿色交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路交通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和改造也象电脑软件一样需要不断升级,规模不断扩大,公路用地的面积直线上升,相应的对资源的要求也就增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加重。一要发展二要保护环境,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交通事业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必须的。一是在公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尽可能少占耕地和保护好森林资源。二是发展道路运输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比如,对重点生态保护区尽能使用低排放、低污染的运输车辆,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绿色环保车作为运输工具。交通事业的发展只有围绕这样的目标才能从自身出发建设文化生态大县。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交通。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同样和谐交通也必须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交通运输关乎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因此交通工作要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我县的交通生产安全而言主要是道路运输安全和渡运安全两个方面:
1、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客运企业和汽车站必须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工作,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做到职责分明,抓好源头管理,将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2、加大对渡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渡建桥的投入,尽一切可能消灭渡船或提升渡船的稳定性,同时要加强渡工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渡工待遇,保证渡工生活来稳定渡工队伍,提高渡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从人机两方面来促进渡运安全。
(二)构建和谐交通必须把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作为重点
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是交通部门以实际行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两年的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中,区乡站、候车亭的建设以及农村客运班线的开行给很多农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交通工作也因此而受到了更多的社会好评,这些工作也就成了交通部门的亮点之一。是亮点就不能让这个亮只是一个点,要把亮点进一步扩大成为阳光普照。农村客运网络化作为试点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工作不能停滞不前,一是客运用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进一步完善,要做到乡、镇有车站、行政村有候车亭、自然村有招呼站(牌),在此基础上实现车进站,人归点。二是要积争取政策的扶持,减免农村客车税费,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降低客运票价,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改善出行环境、降低出行成本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农民。原创,尽在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坚持执政为民,改进机关作风。
地方交通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公路规费的征收、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县乡公路规划及建设养护管理以及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与最基层人民群众有着不可分割的直接联系。建设和谐交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就对每一个从事交通工作的人和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
“态度决定一切”,所谓的态度就是思想认识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工作就会走形、就会误入歧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就要求交通系统全体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才能保证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上的正确性。
(二)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新的党建理论和执政理念,立党是否为公、执政是否为民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人民群众的认可,人民群众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立党和执政呢?首先人民群众必须要有知情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全方位的实行政务公开,这里面就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的公开等等,让我们的工作得到最广泛人民群众监督和衡量。“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百姓的认可必将是历史的认可。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作为社会经济事业一个组成部分的交通事业必须要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自我的行动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继续发展。
第三篇: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
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征文
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
——浅议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
贵阳供电局息烽分局 黎源金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电力行业来说,落实十七大精神就必须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要义上理解是辩证法、是方法论,国有企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谐发展。
2006年中共中央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印发了四个通知,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内容,这是我党历次整党整风和加强党员教育活动中首次强调对基层组织的建设指导,是历史性的转变,同时是我党实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再次科学决策,形式喜人,形势逼人,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党支部书记,从企业利益出发,从大局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建设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地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人员整合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飞跃,它所蕴涵的“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观,也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着眼实践,把握规律,改 1 革创新,务求实效,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辩证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问题,科学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一、坚持发展的观点,科学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过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要破解难题,有所突破,同样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基本问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1、党员与组织的“分离”、党务与行政事务的“脱节”问题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两个基本问题。加强企业党的建设,重要的是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是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两者虽研究问题的基点各不相同,但最终目标和依存基础是一致的。进入管理起作用,主要侧重从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健康发展和长期参与企业管理的规律,所依存的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党员与党组织关系问题。融入中心做工作,主要侧重探索党的基层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与企业行政和社团组织的领导关系,特别是参与式政治领导关系,所依存的基础同样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则是如何处理好党组织与所参与领导的企业行政组织、社团组织和群众个体关系问题。每名党员都纳入一个具体的党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每个党组织设置合理有效,功能定位准确,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基 2 础,更是提高党的参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加快,相当一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出现了党员与党组织相“分离”的状况;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与应该隶属于其领导的各种组织不贴近,出现党组织与应由其领导的其他组织相“脱节”的现象。这种“分离”与“脱节”,在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实践中,带有普遍性,构成党的基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两大基本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在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分离”和“脱节”表现的比较明显。并且这两个基本问题可反复出现,即时而适应,时而不适应,可以在这个时期适应,也可在那个时期适应,呈现反复出现的特性。
2、两个基本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体制转型发展的必然产物。研究解决任何问题,必须从历史背景来分析产生根源,而不是从问题的表现形式出发。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分离”、“脱节”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对企业和社团的有效领导。从客观上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国有企业进入社会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重大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用人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打破了原来对企业领导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直接引发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基层党组织和应由其参与领导或直接领导的各种组织的关系新变化。从主观上看,分离主要是行政负责制带来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党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状况,对党组织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弱化,理想信念动摇,党性意识淡薄,还有的党员则是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制约,不愿意 3 公开身份,不愿接受党的组织领导。脱节主要是对基层党组织要不要参与各种组织实行领导、怎么领导等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和统筹考虑,致使把握规律不够准确,工作路子不够宽泛,主观主动介入不够及时。进一步从历史探索性上分析。“分离”主要是随着传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位一体”的单位组织模式的弱化和消亡,原来高度政治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在传统政企不分之外出现新兴政企分开之实体,而党组织对党员如何实施跟踪配套管理缺乏有效的办法,工作没有及时跟进。“脱节”主要是政企分开之后产生的客观必然,与传统企业的内在联系,自身特点与角色定位问题等把握不够准确,工作缺乏统筹考虑和有效办法造成的,特别是实践中片面地把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等同于自身建设,割裂党的建设与各项生产经营的参与领导关系,体现不出建立党组织的目的和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致使不能贴近生产、经营和行政业务工作而有效开展党的基层建设工作。
3、破解两个基本问题是创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关键。党的组织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本体建设,在参政能力建设中是主体建设。“分离”使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正常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无法落实,最终将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失去党员依托,最终使党员的先进性、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权力与义务丧失,导致党的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丧失本体依托而无法实现。“脱节”将使党的基层组织失去对其他参与领导或直接领导组织的依托,最终使其创造力的提高、凝聚力的增强、战斗力的发挥丧失组织依附条件,导致党组织的目标任务难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落空。如果“分离”、“脱节”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党的 4 基层组织体系将日渐削弱,党的整体建设将无法有效展开,党的基层组织“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解决分离问题首要的要解决党员归位问题,解决脱节问题首要的要解决基层党组织科学设置问题。这是取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突破必须紧紧抓住的着力点。
二、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准确把握党的基层建设工作的客观规律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建设发展的一部分,与生产、经营密切关联。生产经营的发展变化,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多样的联系之中发生着变化,方法不断拓宽,方式日益增多,工作格局发生改变。科学发展观贯穿着唯物辩证法,要求在事物的联系中探求把握规律。依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发展的互动关系,全面、联系、发展地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各领域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科学构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既是解决“分离”和“脱节”两个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基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规律,探求把握这一规律,需要对其企业方针目标、主要特征、服务范畴和承担社会责任有科学的认识。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目标方针。不同的经济组织,其当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心不同,这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客观规律,是党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全面规划的必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与政企分开政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企业员工科学劳动关系的逐步建立,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体系的分化、重组改制,改变了基层党组织所依附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基础,而形成新的社会组织体 5 系和领域。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基层党建工作逐渐从农村、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党建领域,衍生拓展出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的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三大新兴党建领域与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反映着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构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一种新的目标模式。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目标模式,为有效解决“分离”和“脱节”两个基本问题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构建和谐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最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谐根本是人的和谐,企业的和谐依靠发展来解决,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企业与社会的核心是人,和谐社会构建之本是人,人是社会的根本资源,是企业与社会宝贵而不可缺少的资源,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过去,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分配有所欠缺,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企业在人力调配和管理上大做文章。发展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通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社会前进与发展的任务,实现和谐与发展的目标。因此,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进层组织建设,用思想教育、思想发动、思想解放等来促进企业发展。企业实现发展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6 使他们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企业发展与和谐重点是对员工的激励。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企业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企业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通过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达到努力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员工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三集五大”
公司一届五次职代会暨2010年工作会议回顾了公司五年来的科学发展历程。在统一战略引领下,公司发展进入了以集团化为重要特征、全面推进精益化管理的新时期,初步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是公司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
巩固和深化发展成果,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其核心是全面实施“三集五大”,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三集五大”工作,要充分认识公司作出这一部署的深刻内涵。公司全面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积极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体系,优化调整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清晰、责权对等、协同高效的管控模式,实现公司核心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控、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我们要认真审视工作实际,真正吃透公司部署,并贯穿到工作方方面面,使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成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科学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推进“三集五大”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过程,是不断打破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消除思想束缚的过程。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公司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敢为人先,坚持探索创新变革之路,已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工作进一步开展,我们更要大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更加坚韧不拔地面对困难和挑战,锲而不舍地向既定目标前进。
推进“三集五大”工作,要坚持“四化”工作要求,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以信息化为基础,标准化为关键。集团化运作是“四化”工作的核心,是来自实践的宝贵经验;强化执行力建设是发挥集团优势的关键。公司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工作提供了高效的平台、有力的支撑;公司对“三集五大”的部署,再次强调了统一管理标准,实现企业管理协同统一、集中精益。因此,要进一步发挥集团化优势,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标准化成果。
推进“三集五大”工作,要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五大”体系建设是系统性的工作,既要积极开展,又要脚踏实地。按照公司安排,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专题调研,深入开展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在试点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要注意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
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期末,是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关键期、推进“两个转变”的攻坚期。在全面推进“三集五大”的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每名干部员工,都应树立起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公转”意识,克服“自转”倾向,形成强大合力,实现科学发展。
第五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部队建设_读后感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着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的神圣职责。我军要切实履行好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努力提高我军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部队党委作为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部队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理解。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新的思想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放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放到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中来理解,才能真正把握它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形成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搞清楚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自觉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hjt同志指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军的职能任务和发展目标的新拓展、新定位。只有在部队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好影响战斗力生成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才能真正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只有从切实履行好历史使命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才能正确把握部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部队建设,提高部队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首先应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
转变发展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感到自己的认识和思路跟不上形势发展,解决不了新出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因为还没有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摒弃过时的思维模式,改变落后的习惯做法,以自我否定的精神打破旧观念;需要打开眼界、拓宽视野,站在时代前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新理念;需要克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强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意识,以无私无畏的勇气接纳新事物、指导新实践。
创新发展思路。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辩证的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宏观上理清思路、统筹考虑,自觉地把部队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来把握,切实把各方面的工作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自觉地把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完成重大任务与做好经常性工作统一起来,切实把部队建设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情、军情,切实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推进部队建设。
提高发展成效。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是否科学,归根到底要靠实践来检验,要看其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作用、取得的成效。衡量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是否真正确立起来,不仅要看学得深不深、记得牢不牢,更要看是不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成了指导部队建设的正确思路和对策;不仅要看制定了什么规划、出台了什么措施,更要看这些规划和措施是不是有效推动了部队建设的创新发展。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既要抓住学习理解这个环节,又要抓住实际运用这个关键。
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努力实现部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是当前部队党委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军事变革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部队党委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科学发展观能否在部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直接关系我军历史使命能否有效履行。各级领导干部应从推进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下功夫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不断提高领导部队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把加强学习与研究问题、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谋划和促进发展的实际本领。
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在部队建设中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部队党委必须不断提高决策能力。提高决策能力,关键在于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意识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入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准确把握决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集体决策,重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利用先进的决策技术、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坚持以国家法律法规、党规党纪和军队的规章制度作为决策的依据,不断增强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
提高执行能力。再好的决策方案、再好的规划措施,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也不能落到实处,发挥应有作用。通过提高执行能力来推动工作落实,是部队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有效手段。各级领导干部应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认真、积极地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共性要求,又要善于搞好结合;既要防止照搬照抄,又要讲究工作效率,确保实现部队建设的科学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部队党委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创新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部队建设的基础和现状、影响制约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部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搞清楚,正确认识和把握部队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不断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事关部队建设的根本问题、制约部队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深入研究,大胆探索,不断拿出新对策、谋求新突破。
切实培育促进科学发展的作风
良好的作风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中,必须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培育促进科学发展的作风。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部队党委应坚持把能否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无论是作决策还是办事情,都要围绕有效履行历史使命这个大局,紧紧扭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坚持把促进部队发展进步作为追求政绩的基本着眼点,树立对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度负责、对部队长远建设高度负责的思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政绩;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官兵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尺度,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
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与作风密切相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干劲、闯劲、钻劲,才能有深入、细致、扎实的作风。部队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坚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反对贪图安逸、斗志衰退;坚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坚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反对横攀竖比、追名逐利,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重实际、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部队党委以求真务实精神推进部队建设,应努力实现由依靠经验指导工作向依法指导工作转变,防止和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由习惯于用传统手段指导工作向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指导工作转变,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