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3 04: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写写帮推荐)

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包括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作为原材料加工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化学工业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材料,为国防生产配套高技术材料并提供常规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是国民经济重要发展期,也是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期,如何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化学工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部分行业自给有余产品可以出口的化学工业体系。包括化学矿山、化肥、石油化工、纯碱、氯碱、电石、无机盐、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加工、新材料等14个主要行业。到2005年底,石油和化学工业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063.4亿元,利润3707.9亿元熏税金1726.7亿元。其中化学工业2005年固定资产总值16262.1亿元熏实现总产值穴现价雪17597.3亿元熏销售收入17228.5亿元,利润958.5亿元熏税金594.1亿元。

化学工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骨干生产装置,成为我国化学工业的中间力量。如乙烯装置18套、年产30万吨以上合成氨厂32套、60万吨以上的纯碱厂6个、30万吨以上的硫酸厂36个、12万吨以上的高浓度磷肥厂31个、10万吨以上的烧碱厂40个、10万吨以上的PVC厂20家。一批大型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工装置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十五”期间,化工行业还建设了一批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大型的国产化示范装置,对全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如上海石化20万吨/年聚丙烯;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80万吨/年硫酸、30万吨/年磷酸、60万吨/年磷铵装置;山东华鲁恒升水煤浆加压气化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山东万华16万吨/年MDI装置;20万吨/年甲醇低压羰基合成醋酸装置、20万吨低压法甲醇、2.4万吨/年TDI等。

“十五”期间化学工业建立起了门类比较完整的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队伍,化学工业共有独立的科研院所200多家,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达5万多人,建立了一批部级和国家级工程中心,这些为我国今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十五”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我国化学工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超额完成了“十五”初期确定的目标,是我国化学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工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情况如下: 主要化工产品产量表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2000年产量 2005年产量(*国家统计局数)乙烯 470 755.5 合成氨 3105 4596.25* 化肥(折纯)3186 4888.0 其中:氮肥/尿素 2398 3575.9/1994.9 磷肥 663 1075.3 钾肥 125 232.66 觹硫铁矿 964 磷矿 1937 硫酸 2164 4462.2 纯碱 834 1421.1 烧碱 646 1240.0 甲醇 177 535.6 醋酸 79 137.0 纯苯 184.7 306.1 聚氯乙烯 264 642.9 农药 64.77* 103.94* 染料 44 65 涂料 166 382.6 轮胎(万条)9980 31819.9 目前我国已有20多种化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居世界前列熏化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十五”期间,化工行业通过宏观调控,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档、高附加值和短线产品,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投资重点向优先发展的石油化工、农用化学品和化工原材料产品倾斜,与“九五”末相比,尿素产量由1412万吨(折纯)增加到1994.9万吨,在氮肥中的比例由48%上升到55.8%;高浓度磷复肥(以P2O5计)产量由235万吨增加到678万吨,在磷肥中的比例由35.44%增加到63.07%;离子膜烧碱产量由144万吨增加到366万吨,在烧碱中的比重由22.3%增加到29.5%;子午线轮胎产量由3188万条增加到14261.7万条,在轮胎中的比重由32%增加到45%。农药杀虫剂比重45.56%熏下降了15.77个百分点熏杀菌剂、除草剂比重分别为11.22%和28.89%熏分别提高了0.62和10.89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工下游行业的需求高速增长熏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熏尤其是2003年以来熏基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化工产品价格随之上涨,化学工业利润空间加大,经济效益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熏2005年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税收都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与2000年相比,全行业利润和税收的年递增率分别为46.9%和18.25%,大大超出“十五”计划目标。

4.技术进步成果显著

“十五”期间,化工行业加速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积极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开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增强。重点突破了一批行业急需和对行业技术进步带动性较大的新技术、新工艺。如:适合于中小氮肥企业的灰融聚流化床、新型多喷嘴对置气化技术、合成气醇烃化精制新工艺、磷酸稀酸综合料浆浓缩法工艺、聚四氟乙烯和甲基氯硅烷新工艺、电石渣制水泥、大型磷石膏综合利用、低压法甲醇、万吨级炭黑新工艺、5万吨/年氯化聚乙烯(CPE)、杀菌剂'氟吗啉'、聚醚醚酮(PEEK)、以玉米为原料一步法生产柠檬酸、大型乙烯裂解炉和大型裂解气压缩机国产化、6000吨子午线轮胎专用有机硅烷偶联剂等。

5.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化工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国有、集体和三资企业,目前已成为化学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其销售收入及资产已占到化工总量相当大的份额,可以说三分天下有其一。非公有制化工企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全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化学工业整体实力。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已超过千家,有的销售收入达到近百亿元,已超过许多国有大型企业,跻身于世界化工专业领域的前列。非公有制企业涉及面宽,从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到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遍及整个化工领域,目前已形成经济规模不等、专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特别是一些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出现了一批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的以资本运作为纽带的产业集团。

6.化工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的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沿海、沿江的一些地区利用自身航运、交通、水源、环境的优势,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我国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新建化工园区达60多家。由于化工园区的带动,区域化工产业带已初步形成,依托长江水系形成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游有重庆长寿化工园、四川西部化工城;下游有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兴、常熟、扬子江和苏州工业园,以及上海化学工业区;依托珠江水系的珠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地区,主要有广东湛江、茂名、广州、惠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地区的化工园区,环杭州湾地区形成精细化工园区、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的青岛、齐鲁、天津、沧州、大连和福州湄州湾的泉港、厦门、莆田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内陆地区化工园区正在崛起,如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和巴盟三大化工园区和陕西的陕北煤化工神华工业园、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和塔里木五大园区、贵州正在形成的依托铝、钛、锰等有色金属和磷化工、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的贵阳-遵义产业带等。

这些园区的建设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发展区域经济、探索和实践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和幅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源能源短缺矛盾愈显突出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资源和能源消费的大量增加,资源和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003、2004和2005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分别占原油总消费量的36%、42%和42.4%;硫磺和原盐进口猛增,硫磺由2000年的273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677万吨,原盐2004年进口298万吨;电力供应十分紧张,拉闸限电经常给化工企业造成经济损失,2005年的电价比2000年涨了一番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熏一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二是由于近年基础工作薄弱,产品单耗有增加的趋势。此外运输紧张也严重地制约化学工业的发展熏大宗化工产品如纯碱、尿素和钾肥等常常压库。

2.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十五”期间,虽然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仍然是以外延扩张为主,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仍然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许多装置达不到经济规模。如炼油工业,我国共有炼油企业120多家,平均规模261万吨,其中地方炼油企业约57家,平均规模54万吨,而世界2005年炼厂674家,原油加工能力达到41.2亿吨,炼厂平均规模611万吨,美国有炼厂132家,能力8.39亿吨熏平均规模663万吨;在石油化工领域,规模化经营日趋明显--跨国公司加快了以兼并重组、突出核心业务为特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强以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控制。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33%、贸易的67%、直接投资的70%、技术开发和转让的80%以上。美国道化学乙烯能力超过1290万吨/年,道化学和德国巴塞尔公司的聚烯烃产能都接近1000万吨/年。

再如,我国烧碱装置平均规模约8万吨/年,而美国平均规模为72万吨/年,世界最大公司美国陶氏化学烧碱装置生产能力达到323万吨/年;国内PVC树脂生产企业平均规模约10万吨/年,而发达国家装置规模一般在20万~50万吨/年,最大规模为日本信越公司146.5万吨/年。

二是化工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产品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石油化工产品、有机化工产品和高档新产品的比重过低,而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偏高,造成一方面总量上已供过于求,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又大量进口。国产新品种农药很少,子午线轮胎仅占45%(世界平均已达80%以上),高浓度磷肥仅为磷肥总产量的54%(国外高浓度化肥几乎100%),离子膜烧碱占29.5%,重质纯碱占28%(发达国家已达80%以上)。

3.科研投入较少,创新能力不足

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与国际化工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目前主要依赖引进技术,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少,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装备技术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科研投入少、基础差,缺乏创制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能力,工程化能力差,成套技术的开发能力弱,目前我国化学工业总体水平要比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

4.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

“十五”期间,加大了“三废”污染的治理力度,但化工“三废”治理率还较低,环境保护的任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污染仍然十分严重,目前化学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分别居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第1、4、5位,同时,发达国家正在不断地将其污染严重的化工产品生产转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重我国的环保负担,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搞不好化学工业的环境保护,完全有可能严重影响化学工业的当前生产和今后发展,因此我国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另外,化工安全生产形势也十分严峻,化工事故频频不断,尤其是出现几次重大恶性事故,给化学工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5.外贸进出口增长迅速,但逆差大幅度增加

“十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外贸进出口额大幅增长,2000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为851.4亿美元熏2005年为1994.6亿美元熏年增长率18.56%熏但外贸出口增长与进口和国内销售收入相比增加有限,逆差却大幅度增加。2000年全行业出口额和逆差分别为288.6亿美元和274.2亿美元熏2005年分别为563.9亿美元和866.8亿美元熏年增长率分别为14.3%和25.88%熏出口增长率大大低于外贸进出口增长率和逆差增长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口石油连年增加;二是外贸出口的化工产品大部分处在商品的'价值链'低端,相互竞相压价,出口数量增加较快,出口额增长不多,而且国际官司不断,近几年国外反倾销案件一直高居所有工业之首。

三、主要化工产品预测

目前,国内大部分化工产品市场供需矛盾已由短缺转向了相对过剩,化工的发展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根据国民经济和相关行业发展情况,以近年来国内化工产品消费情况为基础,化工产品市场需求预测的结果是,需求平稳增加,2010年主要化工产品需求量如下:

“十一五”主要化工产品需求预测表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2005年消费 2010年需求预测 乙烯 1730 2500 合成氨 4613 4900 化肥 5342 6268 其中:氮肥 3550 3840 磷肥 1129 1450 钾肥 663 978 硫铁矿 1450 1580 磷矿 4573 6150 硫酸 4657 5500 纯碱 1240 1650 烧碱 1035 1250 甲醇 666 1250 醋酸 191 245 苯酐 95 120 纯苯 308 640 聚氯乙烯 857 1100 农药 35 45 染料 45 55 涂料 395 600 轮胎(万条)16800 22000

四、我国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

(一)发展重点 1.化学肥料

化肥工业发展一是努力增加化肥产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提高化肥行业的经济效益,为化肥完全市场化做好准备。化肥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加快化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的改造,降低基础肥料的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复合化比例和农化服务水平,调整基础肥料和化肥二次加工的生产力布局,推广科学施肥,提高肥效熏搞好化肥需求侧管理。

氮肥工业主要是提高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对以油为原料大中型氮肥企业进行原料路线改造;对以无烟块煤为原料企业,采用当地廉价煤和先进的煤气化技术进行改造,实行原料本地化;大、中型氮肥厂主要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新建氮肥装置应向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实现基础肥向资源地转移;复合(混)肥向市场地集中,实现二次加工肥向市场地转移。部分没有资源优势和竞争力的企业将退出基础肥料的生产。磷肥工业“十一五”期间,一是依托已形成能力的企业搞好改造和扩建;二是加快云南、贵州磷复肥基地建设。2004年云南磷复肥基地年产240万吨磷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已建成年产60万吨磷铵及其配套工程。“十一五”期间,云南磷复肥基地再增加120万吨磷铵生产能力。贵州磷复肥基地应加紧建设,力争“十一五”建成120万吨磷铵生产能力;三是要加强磷硫两矿的建设,保证磷肥工业的健康发展。

钾肥工业主要是努力提高国产钾肥的生产能力,加快青海、新疆钾肥基地的建设。2003年青海盐湖集团100万吨钾肥工程建成投产,2004年生产氯化钾50万吨,“十一五”将全面达产达标。2004年中信国安青海西台吉乃尔100万吨钾镁肥工程开工建设,2005年已建成30万吨钾镁肥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钾肥工业将重点建设新疆罗布泊钾肥工程,其工程建设规模为120万吨钾肥,其中硫酸钾100万吨、氯化钾20万吨,“十一五”还要加强镁、锂等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争建成产业化示范工程。另外,“十一五”期间钾肥工业还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力争在国外建成100万吨钾肥生产基地。

2.石油化工

炼油和乙烯工业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龙头和核心,“十一五”发展重点是:炼油工业主要是围绕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炼油加工水平和效率;石化工业主要是,增加乙烯总量,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乙烯生产基地,并提高以聚烯烃为代表的合成树脂在三大合成材料中的比例,加快合成纤维原料和单体的发展。

炼油的结构调整为重点是:以改扩建现有企业为主,慎重安排新点,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坚持走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停产或转产一批小型和低效炼厂,实现规模经济发展;改进企业加工工艺,优化炼油产品结构,提高柴汽比例,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清洁油品的产量,增加优质产品供应,逐步达到国际实行的产品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增大高含硫原油的加工能力,适应国际原油多渠道供应的要求;建立国家战略和商业原油、成品油储备体系,应对国际油价市场起伏不定的形势;完善原油输配送体系和成品油管网建设,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乙烯工业要以提高我国乙烯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尽量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主要立足现有企业的改扩建,并根据我国资源和市场的特点熏优化原料、优化工艺、优化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乙烯新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转化进程,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规模、效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完成国内现有大型乙烯装置二轮、三轮技术改造的同时,继续实施节能降耗和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扩能和改造,建成上海、燕山、大庆等若干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采用园区化模式发展乙烯工业,推进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布局,“十一五”期间新建南海、福建、天津、独山子、四川等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加快乙烯工业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做好乙烯和下游产品的成套技术、催化剂及新产品开发工作。

提高乙烯下游石化产品产量,增加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也是石化工业的发展重点。合成树脂是国内需求量大、增长快、进口量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品种。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都是今后快速发展的品种。为加快发展,结合乙烯装置的改造和新建,可以独资、合资的方式吸引民营企业和国外投资者前来参与这些项目的建设。另外调整合成树脂的品种牌号,提高专用树脂比例,以使合成树脂达到多样化、专用化、系列化。

由于纺织和服装业等快速发展,大型精对苯二甲酸(PTA)、丙烯腈和聚酯装置,将得到快速发展,一批缺乏竞争力的小型聚酯装置在竞争中会退出市场。乙二醇、苯酚、丙酮、环氧丙烷、丙烯酸等缺口较大的有机原料产品,一方面是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和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集中建设一批大规模装置,以降低生产成本。3.煤化工

能源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应当予以鼓励的产业。“十一五”期间煤化工发展重点是,对现有煤化工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其主要内容,一是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改造落后气化技术,淘汰落后的压缩、净化(如水洗脱碳等)和合成技术,降低生产能耗,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增加企业煤化工产品品种,降低市场风险;三是搞好煤化工企业的三废治理,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对于新建煤化工装置,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当地要有廉价的、丰富的煤炭资源;二是要有比较充足的水资源;三是要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四是要选好适宜当地煤资源的煤气化技术;五是选好产品产业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六是要搞好项目的综合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另外,鉴于煤制油、煤制烯烃项目投资大、商业化技术有待完善,“十一五”期间,重点搞好示范,不宜大面积推广。

4.两碱工业

氯碱工业发展重点是以节能降耗为核心,新建装置应以离子膜工艺为主,控制金属阳极工艺装置建设,现有装置主要是电解槽和蒸发、氯气液化等工艺装置的改造;PVC的节能重点是原料电石炉生产节能,提高电石炉的单套规模,搞好电石炉尾气的综合利用。氯碱工业应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加大烧碱和PVC后加工产品的研究,拓宽烧碱的应用范围,增加PVC树脂的品种和牌号,大力发展有机氯产品,提高氯碱行业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调整氯碱工业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引导投资者向资源集中地区发展氯碱工业,在中西部煤、电和盐资源丰富的地方重点发展几个大型氯碱工业,在沿海地区利用国内外石油和乙烯资源建设石油化工和氯碱相结合的一体化大型基地。继续抓好国产化离子膜技术、PVC大型国产化聚合釜成套技术和高压氯气压缩机、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等,提高氯碱工业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搞好离子膜研制工作,摆脱离子膜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纯碱工业的发展重点是,适当增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扩建应以现有企业扩建为主,控制新建生产装置;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纯碱和氯化铵产品质量,增大重质纯碱和粒状氯化铵的生产能力,提高低盐碱生产比例,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纯碱产品出口,发展纯碱企业纯碱下游产品生产,减轻纯碱市场压力;搞好盐碱联合,实现盐碱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搞好企业的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纯碱行业的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加强纯碱循环经济的科研投入,争取在纯碱的废渣综合利用上能有大的突破。

5.农药工业

农药工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产量,今后的主要任务是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加强农药的科研开发,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药行业的科研开发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和其它资本对农药开发的投入,继续加强南北两个农药创制中心的建设,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进入市场。加强新品种的开发,重点发展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新品种和地下害虫防治剂;用于水果蔬菜的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以及杀线虫剂;适应水用轻型耕作的除草剂和新型旱田除草剂;开发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新型制剂。“十一五”还要搞好企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农药企业,争取“十一五”末达到实现国内有几个资产和销售收入都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实现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并且要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环境治理力度,完善主要农药原药生产企业“三废”治理装置,对治理不合格的、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的企业要坚决取缔。6.精细化工近来,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化工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出来,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生物法生产聚丙烯酰胺、生物化工产品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等在国际市场上已充分显示竞争力。应该予以鼓励发展。

涂料工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和耐久性涂料,如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有机硅、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类涂料、重防腐涂料,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等。染料工业重点发展符合国际纺织品环保法规要求的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以及有害颜料替代产品等。

新领域精细化工主要抓好有发展优势、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量大面广的短缺产品的发展。重点是化工新型材料中的有机氟、有机硅;饲料添加剂中的蛋氨酸、赖氨酸、泛酸钙、维生素(E、A、D)、丙酸和脱氟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中的L——乳酸、山梨酸、核酸、安全的脂肪和蔗糖代用品等;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天然或半天然絮凝剂等;生物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长链二元酸、新型生物农药等。

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和信息等国家重点产业,需要品种繁多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与之配套。目前,这些重点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加速期,对配套化工产品需求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将成为精细化工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的主要品种有:汽车、建筑、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和信息产业用的功能材料、胶粘剂和专用化学品及纳米材料等。

7.化学工业园区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化工园区的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二是园区建设要突出特色,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避免园区间产品和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化工园区建设要规模适度,园区建设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济实力,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既要保证园区发展,又要节约土地资源,防止相互攀比、圈地过大、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脱节,避免因一味追求上大项目、铺大摊子而造成土地资源和公用工程设施的浪费;四是园区建设要体现一体化开发理念,即项目设计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五是园区产业选择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化工园区要实行“准入制度”,进入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筛选,要选择产品新、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避免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污染大的项目进入园区。

(二)技术进步与创新

1.努力发展高新技术,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新催化技术重点是合成氨催化技术、生物催化技术、高分子聚合物催化技术、碳一化学新型催化技术、环保催化技术、酶催化技术、新催化材料的研制及应用技术。进行催化反应器放大、设计和制造研究。

新分离技术重点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精馏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工业气体净化和废水膜分离技术、超重力技术、高效结晶技术。

聚合物改性技术重点是接枝共聚技术、聚合物合金化技术、交联互穿网络技术、纳米材料改性和短玻璃纤维改性技术,实现聚合物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差别化、功能化、高性能化。

精细加工技术重点是超真空技术、定向合成技术、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插层化学技术、超纯物质加工与纯化技术等。

生物技术重点是菌种培养技术、产品分离及精制技术、发酵设备大型化技术、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技术等。

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重点是热管技术、热泵技术、贮存氢技术、高效蒸发和喷雾干燥技术、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等。

计算机化工应用技术重点是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集成制造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和大型化工企业ERP技术等。

2.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推广

氮肥工业主要推广新型煤气化技术,包括以劣质煤、高硫煤为原料的加压气化技术;先进的净化技术,包括大型化的MDEA(二甲基乙醇胺)、NHD(聚乙醇胺二甲醚)脱硫、脱碳技术;缓释尿素生产技术;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指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利用造气炉渣、粉煤和吹风气等,进行热电联产,并鼓励提高锅炉压力等级,实行能源多级利用;推广以水煤浆为原料的大型煤气化和低温甲醇洗净化30万吨/年合成氨国产化成套生产技术和大型尿素国产化成套技术。

磷肥工业重点推广30万吨/年磷酸、60万吨/年磷铵和80万吨硫酸国产化成套技术,中低品位磷矿制酸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利用技术;氟回收和高附加值氟加工技术;硫酸低温位余热回收系统技术,硫铁矿综合利用技术;复合肥工业开发和推广缓控施肥生产技术;新型包裹材料和制剂生产技术。

钾肥工业主要重点推广和研发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盐湖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型硝酸钾生产技术。农药推广生物酶拆分、转位技术,酶反应器技术,定向合成技术,推广先进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及大型化反应器、连续化反应技术。

基础有机原料发展新型碳一化学合成技术,如合成气直接生产乙炔或直接合成二甲醚生产技术等。氯碱继续搞好国产化离子膜技术、PVC大型国产化聚合釜成套技术和高压氯气压缩机、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等,同时继续搞好离子膜研制的工业化研究工作。

精细化工推广新型反应床技术;新型高效精馏技术;新型氧化、硝化、磺化、氟化、还原技术;新型耐候性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气干性高固体粉涂料生产技术;国产生物法生产赖氨酸、长链二元酸、聚丙烯酰胺等生产技术、松香产品系列加工生产技术。

化工新材料推广工程塑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通用塑料改性技术;有机硅、有机氟材料生产技术、电子配套材料生产技术。

轮胎推广高等级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低断面、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生产技术;子午线轮胎翻新技术。

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带动传统化学工业发展的步伐。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采用计算机及网路技术,重点加快企业上网工程的实施,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3.淘汰、削减或限制落后的产品和生产工艺(1)淘汰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合成氨中的水洗脱碳、常压变换、三套管式氨合成工艺;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工艺;硫酸水洗净化工艺;4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胶胎,或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1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1000吨/年以下黄磷;单线1万吨以下有钙赔烧铬化合物;土法炼油;汞法烧碱;5000kVA以下(能力小于1万吨/年)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高中温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设备;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KDON-6000/6600型蓄冷器流程空分设备;直接火加热涂料用树脂生产工艺;氯氟烃(CFCs)、主产四氯化碳(CTC)生产、CFC-113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工艺和甲基溴(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淘汰);1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含滴滴涕的油漆生产工艺等。

(2)削减生产能力的产品

化肥中的碳铵;PIC(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取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POPs(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限制的农药及其它高毒农药;高有机溶剂含量的农药制剂;高溶剂含量涂料和低档涂料(天然树脂、酚醛树酯、沥青、油脂类);联苯二胺类染料和颜料;破坏臭氧层的CFC物质;斜交轮胎等。

(3)限制的产品和工艺

年生产能力小于以下规模的生产装置:30万吨联碱及100万吨氨碱、8万吨合成氨、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为原料的化肥生产项目、13万吨尿素、3万吨磷酸(P2O5)、12万吨磷酸二铵、20万吨硫磺制酸和10万吨硫铁矿制酸、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装置、1000吨/年铅铬黄生产线、5000吨/年氧化铁红颜料装置、2.5万kVA(能力小于4.5万吨/年)及2.5万kVA环保和能耗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电石炉、5000吨/年电解二氧化锰、15万吨/年烧碱、2万吨/年氢氧化钾、单线2万吨/年或有钙锫烧铬化合物、氯化汞触媒、单套1万吨/年无水氟化氢(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除外)、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F22(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除外)、2万吨/年的(甲基)有机硅单体、8万吨/年的甲烷氯化物(不包括为有机硅配套的一氯甲烷生产项目)、8万吨/年并副产的全部四氯化碳没有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斜胶轮胎、力车胎(手推车胎)、高毒农药原药、以滴滴涕为原料的生产三氯杀螨醇、以六氯苯为原料的五氯酚钠、林丹、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综合利用除外)、3万吨/年三聚磷酸钠。

(三)产业结构调整 1.区域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要搞好区域间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减少区域间的无序竞争,避免产业趋同。东部沿海地区,要利用沿江、沿海、技术和市场等优势,瞄准国际发展前沿,一是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深加工的产品;二是发展外向型产业,占领国际市场;三是适当时机可以“走出去”办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与国际企业打拼,发展自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便宜等优势,与东部的技术、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加强资源本地化的深加工与利用,形成优势化工产业。东部地区要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利用对口支援的形式,在财力和技术等方面要向西部地区倾斜,把传统产业和原料型的工业,适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2.行业结构调

按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属性,大致把化学工业划分三类工业:第一类是基础性工业,包括: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和农膜等)、石油化工、国防化工、战略物资型的特殊化学矿山等,其主要特点是,关系国计民生,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影响大;第二类是传统性工业,包括:有机原料和中间体、三酸两碱、涂料、染料、轮胎、无机盐和部分品种化学矿山等,其主要特点是,工艺技术成熟、生产能力大,生产厂点多,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少;第三类是高新技术工业,包括: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信息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其主要特点是,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生产利润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第一类,稳定和调整第二类,加快发展第三类。

3.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应通过股权分置、兼并、租赁、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现有化工企业的改组改造。一是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股权再造,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二是联合和重组外部资产,做大做强企业,按照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产业适度集中,形成行业内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以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新潮流。各省、市(如云南)要对现有化工企业进行整合,按照“能大则大,能小则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促使企业向三个方向转化:一是重点培育1~2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的综合性大企业集团;二是培育一批既有优势产品,又有相当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均居较前位次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加快落后企业的淘汰和转化,通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和实施限制性政策,或是破产倒闭,淘汰出局,让出市场空间;或是促使企业转化,为大企业拾遗补缺,发展专业性强、批量小的个性产品,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关联性和配套性企业。

五、有关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行为

自2004年7月以来,我国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面大量广的化工项目不再由国家审批,加上近几年化工市场行情较好,各地新上化工项目较多,为了搞好宏观调控,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制定和颁布,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补充、调整和完善,使之具有时效性,并严格产业政策的执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同时制定、完善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形成以技术标准、法规、规范等技术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管理体系,以此构建有效、规范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制止无序竞争。要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一方面限制外商进入国内产品已饱和和高污染行业;一方面对一些不影响国家总体安全和我国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适时放宽利用外资的限制条件,提高我国化工生产总体水平;同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对处于行业前几名的国内龙头化工企业,外国公司又没有核心技术,要控制外国公司收购或控股国内企业,警惕外资垄断性并购。

2.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应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自我开发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目前属于空白的产品或差距较大、在短期内又难以取得突破的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引进;各级政府要支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快科研院所转制,促进产学研联合,大力支持和推进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建设技术开发中心;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用于科研开发,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建立科技开发与创新的风险基金,解决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的先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3.积极扩大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近几年,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很快,很多产品产能过剩,“十一五”期间要注重开拓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工业的发展。要成立受国家支持和管理的产品或行业出口协调组织,建立产品出口有效的协调机制,避免同一产品多头对外、内部竞相压价;国家要建立相应国际认可的产品高水平国家级认证、检测机构,减少企业到国外认证的费用,提高出口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要把“走出去”放到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各种机会,将我国已经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如尿素、纯碱、轮胎、农药、染料、涂料、烧碱等,转移到国际上有市场和我国技术上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生产;对本国需求量大而先天不足的资源(如钾矿、磷矿等),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开拓资源,弥补国内不足。

2.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

“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应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自我开发和科研创新能力,对于目前属于空白的产品或差距较大、在短期内又难以取得突破的产品,鼓励企业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引进;各级政府要支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快科研院所转制,促进产学研联合,大力支持和推进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建设技术开发中心;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科技投入强度,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用于科研开发,并给予相应优惠政策,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研究建立科技开发与创新的风险基金,解决企业科技开发与创新的先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3.积极扩大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

近几年,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很快,很多产品产能过剩,“十一五”期间要注重开拓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工业的发展。要成立受国家支持和管理的产品或行业出口协调组织,建立产品出口有效的协调机制,避免同一产品多头对外、内部竞相压价;国家要建立相应国际认可的产品高水平国家级认证、检测机构,减少企业到国外认证的费用,提高出口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要把“走出去”放到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各种机会,将我国已经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如尿素、纯碱、轮胎、农药、染料、涂料、烧碱等,转移到国际上有市场和我国技术上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生产;对本国需求量大而先天不足的资源(如钾矿、磷矿等),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开拓资源,弥补国内不足。

全球化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07-02-13

尽管2006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减速,但2007年对于全球而言,仍将是化工业发展的一个好年头。美国斯坦福(SRI)咨询公司对世界石化工业做出上述测。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CMAI)也认为,2007-2010年全球基础化学品和塑料需的年增长率将达3.8-4.1%。预计这种势头直到2008年才会有所减弱,不过2008-2010年间,中东和中国的石化产业仍将处于旺盛发展期。

欧美市场将快速增长。预计欧洲石化市场2007年将维持紧缺和高效益状况,并延续至2008年上半年。欧洲生产商将加快扩增乙烯能力。雷普索尔-YPF公司在葡萄牙锡尼什投资6亿欧元将使乙烯生产扩增22万吨/年,并增加聚烯烃产能。巴斯夫将于2008年使比利时安特卫普乙烯装置能力扩增28万吨/年。英力士将在德国威廉港建设天然气裂解装置,生产75万吨/年乙烯。据美国化工协会预计,今后10年内美国化学工业的年增长率将从前10年的2%增加到2.8%。美国将继续扩增炼油能力,以满足对石油石化产品需求的增长。Motiva企业公司将使其德州的1425万吨/年阿瑟港炼油厂扩能至1625万吨/年,使阿瑟港炼油厂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厂。

中东扩能势头强劲。自2007年初起,中东将有大量的装置能力投运。约830万吨/年的乙烯能力将于2008-2009年在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投运,一批大型裂解装置将于2010-2012年在GCC国家和伊朗投产。沙特阿拉伯已规划在2008-2009年再建数套大型乙烯联合装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沙特延布新建130万吨/年乙烯装置,预计2008年投产。伊朗国家石化公司的3套世界规模级裂解装置将于2007年初和中期投运,总能力超过300万吨/年。分析人士认为,因目前需求处于紧缺状态,这些装置的产品将被世界市场吸收。到2015年完成建设后,伊朗将年产乙烯1200万吨、聚合物1000万吨、化肥800万吨、甲醇700万吨和芳烃400万吨。届时,伊朗石化产能可望超过日本并接近沙特阿拉伯。

印度继续加快发展。今后4-5年内印度石化工业将吸引超过180亿美元的投资,约100亿美元将投向下游加工工业。几家现有的和新的生产商都纷纷参与其中,到2008年印度可望成为全球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7年印度聚合物和纤维消费年增长率将分别为10%和6%;印度塑料的年需求增速将为14%。据美国化学系统公司的预计,到2010年印度乙烯需求的年增长率为10%。2010年印度乙烯供应缺口将达260万吨/年以上,需要建设3-4套世界规模级的乙烯装置。据预计,印度2010年石化产品的供应短缺大致为:乙烯260万吨/年,PP270万吨/年,PE220万吨/年,PTA120万吨/年,PVC80万吨/年。目前印度的一些大型化工基地已在规划之中。

亚洲其它地区不甘落后。泰国制定了至2018年的石化工业发展计划,以使该国石化工业进入第3轮发展期。PTT化学公司将在马塔府建设100万吨/年裂解装置,定于2009年投产。下游装置为30万吨/年LDPE和40万吨/年LLDPE。陶氏化学公司将参与泰国暹罗水泥公司在泰国罗勇的石脑油裂解装置计划实施,预计于2010年投产。埃克森美孚公司将在其新加坡3025万吨/年炼油厂附近建设第二套8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2010年投产。该裂解装置将与另一套9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构成一体化。越南石油公司将投资30亿美元在越南北部NghiSon工业区建设第2个炼油石化联合企业。中国台湾的国光石化公司计划在阿布扎比腊韦斯建设100万吨/年乙烷裂解装置。

中国仍是发展引擎。据德意志银行报告的数字,中国化学工业规模在2005年已达到1510亿美元,预测到2015年将再翻一番达3920亿美元,将超过10%的年增长率。届时中国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学品制造国,在世界化学品市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8%上升到13%。目前,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2位化学品消费国,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说,陶氏几年前建在中国的4.1万吨/年环氧树脂装置称雄大陆,但现在已在5强之外。陶氏化学(中国)投资公司亚太和大中华地区总裁姜健铭认为,在10-15年内中国化学品市场预计将增长到约8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的规模,中国化工业的增速使得这块土地变得炙手可热,今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建设和转让技术将继续增加。

第二篇:十一五”发展思路的建议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总量成倍扩张,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了丰原这样全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成为安徽人民的骄傲。最近,为了实现小康,加快发展,提出了“3461”行动计划

。这是一个861行动计划相衔接的计划,是一个加快建设皖北、中原加工、商贸、科技中心的计划。“3461”计划将为蚌埠“十一五”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一、***市“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将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

(一)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随着界阜埠、埠宁高速公路的建成,京沪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加上已有的合徐高速公路、京沪铁路和淮河航运,蚌埠市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区域交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

(二)是资源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国家加大淮河治理力度、加大淮河治污力度,蚌埠市的“心腹之患”将会得到彻底根除,水资源环境将会大大改善。淮南亿吨煤炭基地和大型火电机组的建设,为蚌埠市发展高耗能产业提供了机会。



(三)是市场更加活跃。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将促进蚌埠市乃至整个皖北地区的发展,为皖北的中心城市----蚌埠的发展提供更强购买力的腹地。



(四)是开放更加便捷。长三角的崛起和蚌宁高速公路的开通,为蚌埠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速融入长三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五)是产业基础更加壮大。蚌埠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化工(规模以上25家)、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27家,30大类500多种产品)、玻璃及玻璃深加工(12家,华光集团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这三大优势产业已经具备了集群的雏形,“十一五”期间,蚌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重化工发展阶段,而蚌埠市的经济结构总体而言是比较轻型化的,未来一段时期缺乏符合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增长速度快、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这将制约蚌埠市的快速发展。存在这一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省区域发展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八五”、“九五”时期,省里对蚌埠的投入少,上缴多,蚌埠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八十年代搞农业主攻淮北,九十年代以来搞皖江开发、一线两点,蚌埠都不在其中。在计划经济时期,直接导致了对蚌埠的投入不多。“十五”以后,皖北的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连续召开几次座谈会,每一次都对蚌埠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

(二)市区经济发展不快,带动力弱。蚌埠市与芜湖、淮南、马鞍山等市相比,市区经济的差距在拉大,差就差在市区经济上,即差在二、三产业上。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增长缓慢。蚌埠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轻纺、食品、机械、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多年来,由于必要的投入,加上机制转换较慢,除了丰原和化工行业外,其它行业优势明显减弱,一批知名老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二是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三产比重不高。蚌埠交通便捷,历史上皖北商业重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有了迅猛发展,但20多年来,蚌埠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左右,比全省平均增幅低1个多百分点,三产在全省的位次由第4位退居第10位。三是对外开放力度不大,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四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连续性也存在一定问题。



(三)农副产品价格上张,企业成本增加。是从目前的趋势看,“十一五”期间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再出现前些年低位的可能性很小,这为包括丰原在内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成本压力,将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

二、蚌埠市“十一五”发展的主导方向



(一)推动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蚌埠是个老工业城市,经过“十五”以来的发展,产业结构较为齐全。但是,总体而言,蚌埠市目前的产业还是比较偏重于轻型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加速产业结构的重型化步伐已成当务之急。蚌埠市要在进一步壮大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紧邻淮南能源基地、以及淮河治理后水资源较为充沛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一批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要求的大耗能、大耗水的重化工产业,形成新的支柱,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应突出抓好煤化工盐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产业发展。



(二)从区域交通中心发展为区域交易中心。“八五”期间,我国曾经出现了一批期货市场、大型批发市场,由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不具备和管理未跟上,不少市场先后消亡或沉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国市场体系将有重大发展。哪个城市成为市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文化发展思路

库伦旗文化广播电视电影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全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在此大背景下,我旗文化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旗文化广电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发展思路。

一、“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旗文化工作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繁荣为主题,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创业,真抓实干,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发展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大力组建和扶持业余文艺演出队,先后成立了草根文化艺术团、红枫叶安代队、原生态安代队等8个群众表演团体,经常组织举办规模声势大、覆盖范围广、参与群众多、社会影响好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繁荣全旗城乡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也为我旗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接班人。二是活跃群众文化活动。2010年开展广场文艺活动117场次,服务群众2万多人次,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文化惠民活动大范围开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是要通过一批具体文化福利项目,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近年来我局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送文艺下乡、农家书屋建设、“2131”农村免费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2010年,完成“2131”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322场,观众275782人次。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82场次、服务群众58200多人次,并为其他各类文艺活动和会议提供音响服务90场次。送书、科技信息等下乡达到13000册(份),完成了70个价值280万元的草原书屋建设工作。全旗各级图书馆(室)接待图书阅览、借阅和查阅人员41087人次,提供各类图书60119册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始终以“安代”为主要内容,对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整理,倾力打造安代这张经典名片。调查搜集了安代的起源、安代名称的来历、安代的动作、曲调以及安代的唱词和有关安代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传承人员的情况等。已挖掘整理出安代曲目72首、安代唱词1260多段,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代文化研究集成》等多部论著及大型画册《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并征集到歌颂库伦的新歌62首。

(四)文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旗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文化经营单位80家。其中网吧14家,音像场所6家,歌厅、舞厅、台球厅26家,摄影、摄像场所10家,电脑、软件销售场所9家,书报刊场所6家,印刷厂及打字复印社11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和摊点,是全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五)广播电视业扎实推进。目前,我旗的广播影视已经初步形成了事业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电影与电视互为补充,有线与无线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广播影视综合覆盖网。一是“村村通”工程取得新成效,网络覆盖面继续扩大。截止目前,全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6.13%和93.16%。二是节目套数日益多元化。今年电视节目套数由过去的36个增到了48个。全年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4610.5小时,其中制作电视节目时间467.5小时,转播节目14143小时。三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合作经营,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已经使6个苏木镇100个嘎查村约2.4万农牧民收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全旗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超过400 公里,全旗有线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0%。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从2007年开始,投资9070万元的三大寺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按照《库伦三大寺文物古建筑维修工程设计实施方案》要求,先后拆除了寺庙周边的原人大、政协办公楼、旗宾馆商务楼、原旗委、政府综合办公楼及寺庙南侧一栋商业用房等近20000平方米建筑物。建设寺前广场,绿化美化硬化近30000平方米,使“三大寺”周边环境得以有效整治。并修缮完成了包括兴缘寺山门、大殿、象教寺弥勒佛殿、额克苏莫庙、象教寺救度佛母庙、玉柱堂、札萨克达喇嘛寓所的抢险加固现状整治工程和寺内环境整治和硬化、绿化工程以及“三大寺”三防工程。目前部分庙宇已实现了对外开放,日平均接待游客20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情况看,近几年是我旗文化建设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但是对照全旗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对照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对照人民群众的需求,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旗文化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目前,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还仅仅是低水平的保障,多渠道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投入结构不合理。尽管我旗财政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我旗是国贫旗,历史积存的问题多,缺口较大,突出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不足。目前我旗标志性文化设施稀缺,还没有一个达到标准的博物馆、文化俱乐部、影剧院等硬件设施,影响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开展。

(二)城乡之间文化事业与时代要求不够同步。全旗乡镇文化设施匮乏的现象仍然较多,建设任务艰巨,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文化事业机构,编制等问题尚未得到落实,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健全、不稳定;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不够平衡问题,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学校文化、农村文化等方面还急需引导、扶持和帮助。

(三)文化事业发展与当前形势需要不够适应。一是现行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软实力总体不强,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切实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艺术创作、遗产保护、文化管理、文化经营等一些门类缺少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任务艰巨;三是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艺术创作生产方面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不论品种还是结构,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百姓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精品力作;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提升库伦形象,服务全旗型跨越式发展大局还需要付出大量努力。

(四)文化遗产保护亟待加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由于缺少专项经费,众多文化资料和文物点难以得到及时抢救维修,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不能实施征集保护,部分民族民间艺术和民风习俗无法传承和保护。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库伦“十二五”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做到:一是强化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实现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把握文化的传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四是注重政府规划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库伦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五是把握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文化产业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提升库伦文化发展水平。

(一)做好常规性文化工作。继续以广场、社区、校园、军营等团体为依托,精心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乌兰牧骑、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在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活动过程中,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结合新形势新发展为广大农牧民服好务。继续加强对我旗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检查和监督,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歌厅、网吧的管理,要把整顿网吧,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对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的管理措施,确保我旗的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将继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旗委政府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确保安全播出。同时在栏目设臵、节目质量上都将想方设法推优出新,不断提高在上级媒体上稿量,为库伦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郁氛围和提供舆论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拟在三大寺西侧或检察院西侧结合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元城,全力放大库伦蒙元文化元素,与三大寺藏传佛教文化及曾是独特的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文化进行整合拓展。二是建设特色街区,如成吉思汗大街、荞麦食品加工销售一条街和蒙古族民俗制品一条街等,用文化带动旅游及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资金,拟建一所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剧院,计划投资900万元,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初步设计观众席为上下二层,共四个剧场,座位为1000个左右。四是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在蒙药厂现址建设蒙医蒙药博物馆。利用该址老爷庙和淖尔济庙的宗教元素,结合我旗蒙医蒙药历史,使其成为我旗文化产业的又一大亮点。另外,完成安代艺术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及布展工程。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原则,内部装修、展品征集、展厅设计同步进行,使该博物馆真正成为展示安代艺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艺术平台,并使其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外延。五是继续加大对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我旗的6个苏木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全部为近400平方米的标准文化站。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各基层文化站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功能,使文化站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向村级延伸,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文化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草原书屋”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功能作用,把文化食粮送到农牧民的田间地头,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汲取文化营养,使文化信息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助推器。

(三)进一步打造库伦特色文化品牌。在库伦现有资源条件上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审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着力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一是千方百计让“安代”走出去。我旗的安代艺术在全市、全区都有较高知名度,是一张推介库伦、宣传库伦的文化王牌,如何让安代走出全区,走向全国,一直是我们沉思和探索的课题。2009年我旗举办的中国库伦首届安代文化艺术节为打造安代品牌文化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今年,我们将向上申报区级安代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目前申报文本已编制完成,正在等待上级文化部门审阅。初步估计项目完成后,拟投入资金6000万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建设安代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另投入资金6000万元。通过上述两个项目的申报建设,进一步打响安代品牌,拉动文化产业建设。二是利用工艺制品宣传库伦,使之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安代、荞麦、布鲁、宗教等具有库伦特色的主题文化进行重点研究开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并将其打造成品牌,推向市场。目前正在委托一家公司制作布鲁工艺品,样品已经完成,正在请专家和领导评审。另外我们打算以“吉祥安代”雕塑为原形制作旅游工艺品,其内含的安代、宗教和库伦地域的文化元素将成为我旗旅游文化产品生产的一大亮点。同时,积极申报布鲁文化艺术之乡、荞麦文化艺术之乡、蒙医蒙药之乡和根艺之乡。三是通过生产影视艺术作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今年由北京十月天文化传媒拍摄,片长90分钟,由著名蒙古族作家阿古拉泰和白雪林编剧,著名导演杨真执导的《荞麦花开》于9月3日在库伦旗开拍。《荞麦花开》反映了日本遗孤、原库伦一中教师乌云的亲身经历,同时融入了库伦民歌、安代舞、荞麦饮食和蒙医蒙药等诸多民族文化元素,将会在宣传库伦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另外,积极争取资金,拟将库伦民歌《达古拉》改编成一台歌舞剧,通过全新的歌舞艺术手段展现出库伦地域的民俗风情,展现出库伦独特文化的丰厚底蕴。

(四)全力打造宗教文化产业圈。库伦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在全市、全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大张旗鼓地宣传库伦的宗教文化。一是积极争取资金计划继续实施三大寺保护修缮工程,包括兴源寺院内西侧老爷庙(财神庙)、东西厢殿及山门殿复建工程、福缘寺维修及三大寺二期工程扫尾和环境整治等工程。二是围绕宗教文化排演好查玛舞、安代舞等,实施“特色剧场天天演”工程。使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通过艺术的手段领略库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将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又一旅游热点,彻底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问题。

(五)发挥地区优势,搞活做大旅游产业。将以“三大寺”为核心,进一步搞活沙漠旅游项目,积极创建4A级旅游景区,形成东接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南接山峰沟壑、北接草原沙漠,西接沙湖荷花的旅游资源布局。通过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弘扬特色文化,最终打造一个以历史为脉络,以宗教文化为主体,以古城区“三大寺”为核心的旅游精品区,进一步拉动全旗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三产联动、和谐协调、互动共赢的产业格局。

(六)激活体制,不断推进文化市场建设。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执法力度。将过去的文物、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的执法功能集于一体成立全旗文化综合执法大队,重新拟定编制,明确职责。同时,鼓励发展文化中介,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的文化经纪人,组建各类文化产业组织,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

(七)做好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工作。广播电视台做好法制宣传、安全播出工作。做好广播电视稽查工作,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设臵社会稳定评估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及公共安全,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互联网建设管理。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分析总结

“十一五”以来,农发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按照集团发展规划要求,以打造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逆势而上,攻坚克难,科学发展,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主要发展指标有望圆满完成,为集团“十二五”期间实现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今年,农发集团销售实现收入2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的130%;利润总额5500万元,完成目标的92.5%,净利润25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1%。到今年年底,集团总资产达56亿元,完成目标的73.7%(主要原因是制定规划时省政府宣布的三家公司兼并重组,水利集团未合并进农发集团),净资产8亿元,其中国有资产4.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2%。从2007起集团连续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08列全国同行业第9位,2009年为第8位。

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主要是围绕打造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目标,在做特、做强、做优上下工夫。首先,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出“一二三”和“个十百千万”工程、“222”计划,明确三大主业、三大二级产业集团和三级组织机构体系,明确了-1-

“4+1”发展模式,制定了四大主业发展实施方案。其次,是改革创新、勇于开拓,按照“平稳过渡、加快融合、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原则,对粮食集团进行经营性改组,推进下属企业改制,业务不断拓展,成为全省粮食行业的盈利大户,同时外部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集团集中人财物,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力支持新农都物流中心和润和·信雅达国际两大龙头项目建设。第三,是团结和谐,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集团上下从容应对、迎难而上,在逆境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一览表(单位: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农粮主业发展战略导向,打造知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为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农发集团将坚持转型升级发展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由“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的转变,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持做特、做优、做强农粮主业,努力拓展产业链、构筑“三农”

发展大平台,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着力打造省级农粮百亿大集团,争取在“十二五”末位列全国同行业第5位,行业龙头地位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当好我省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排头兵。

(二)全力推进“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紧密集合企业自身优势和产业布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要求,加快“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着力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末集团总资产达到110亿元,增加54亿元,其中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二期15亿元,农都公司改造升级项目15亿元,上虞公司杭州湾商贸综合体项目15亿元,粮食公司北粮南调项目8亿元,“大农网”项目1亿元。

抓好集团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十二五”期末集团销售额达到50亿元,增加24亿元,其中农产品物流销售增加10亿元(新农都公司5亿元,农都公司3亿元,上虞公司2亿元),粮食销售增加8亿元,房产销售增加6亿元。

一是以“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大龙头”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重点做好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运营,投资50亿元,分期开发,滚动建设。一期用地近500亩,投资15亿元,将于2012年正式开业,预计年交易量300万吨,年成交额超过130亿元;二期规划用地1100亩,总投资35亿元。同时,农发集团将在全省选择4-5个重点地级市,投资建设二级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打造百家农产品配送连锁店,完善区域性农产品流通网络,形成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定价中心。进一步建立紧密、半紧密、松散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基地,以生产基地带动几十万、上百万农户。

二是以“产加储运贸”全产业链打造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大粮商”建设,争做浙江最大粮商。在主要产粮地建立生产基地;通过新建、收购、控股、参股或联合区域粮油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粮油加工能力;充分发挥三大粮库的作用,拓展经营性和政策性业务;配合政府在东北建立中转仓储基地,实现北粮南运;充分利用三大粮库的铁路专运线以及交通优势,增加中转业务量;针对我省短缺品种,拓展进口自营代理业务,增加内贸业务量;提升终端销售能力,推进“百家放心粮店进社区”。

三是坚持以工哺农方针,全面推进“大房产”建设,争做浙江著名房产商。进一步加强名企对标,完善成本控制,优化开发流程,拓展旅游、商业地产业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经济效益,争取进入浙江房产十强,为集团农粮主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以杭州湾商贸综合体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商贸”建设,争取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通盘考虑上虞园区12000亩土地规划,投资50亿元建设杭州湾商贸综合体,一期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耕文化等业态的现代服务业;二期结合绍兴滨江新区规划,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结合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定位要求,投资15亿元,对农都市场搬迁剩余土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主题酒店、食品卖场、购物娱乐、连锁配送、酒店式公寓等为一体的以“城市厨房”为概念的商贸综合体。

五是依托中国农业网,投资1亿元,积极培育“大农网”。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加强银企合作,探索虚拟交易和支付模式,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体系。

(三)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学习型现代国企

在“十二五”期间,农发集团将继续探索“集团公司、二级产业集团、下属企业”三级管控模式,根据省国资委要求积极推

进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工作,原则上将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进一步探索多元化产权改革,推动企业改革改制,建立多样化的经营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高效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本管理机制,通过集团资产经营公司等资产管理平台,对集团内部不良资产和壳公司进行清理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新农都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上市运作和企业债发行,持续提高企业融资水平和社会知名度。

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监管力度;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集团整体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预算和资金流管理,形成成本控制的激励制度,完善经济责任考核和内部审计,为“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保驾护航。

将建设学习型农发作为“十二五”期间集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集团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聘、培育机制,建设一支“勤于思、善于谋、勇于断、敢于为”的国企经理人队伍。

努力加强集团与外界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充分借用省内外大院名校科研力量,加快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业产业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等的推广应用。联合中央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企业等,积极筹备中国农经学会现代农产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组建工作,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广泛参与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开辟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工作,商务工作成效显著,现将近几年来商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个亿以上。今年截止到11月底共引进项目#个,合同引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万元,同比增长#%,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

1、截止今年11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家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

三、内贸工作

1、“成品油”安全排查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正确指导下,为了消除成品油安全隐患,我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每年在分管商务的副县长的带领下,局班子成员与安监局主要负责人配合到全县所有加油点检查,排除“成品油”安全隐患。

2、定点屠宰监管日渐规范

“十一五”期间为了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基础建设及标准化升级,防止和避免肉产品注水及病害猪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在县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局督促屠宰场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同时要求屠宰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由于实行“一票制”统一纳税收费和多部门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杜绝了逃、漏税费,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惠农千万家

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把家电下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这几年以来,我县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建设,我局多次下乡与农民朋友直接沟通,了解最新动态,掌握农民购买心理与购买力度,使家乡下乡产品不断完善其机制,从而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现“万村千乡”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农家店#余家;“家电下乡”工程,完成备案已有#家,销售达到#台(件),销售总金额达到#万元,农民实得补贴#万元。惠农政策,进展超过预计,来势喜人。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经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泸溪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上报,请予审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引外资、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不断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区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酒类流通及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的目标

“十二五”期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出口达#万美元,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万美元,年均增长20%。未来五年,编制我县商务网点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总量达3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市场体系。到2015年,成品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等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市场税收大幅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是制订成品油“十二五”零售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建设与改造迅猛发展。到“十二五”末期,车辆拥有量预计年增长15%,成品油销售量预计年增长15%。“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加油站9座。其分布为 :城区#座、国省道#座、县乡道#座。

二是加强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屠宰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宰杀率。加强乡镇中心屠宰场的辐射能力,缩减乡镇屠宰点,强化冷鲜肉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城区100%,乡镇达98%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量年5万头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屠宰。

三是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2~3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沪洽周、湘商大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及各种境外会展。积极打造我县农产品品牌,创造我县出口特色。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县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鼓励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做好外派劳务等工作。

四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我县县情,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3~4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3~4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为抓手,着力打造扩大内需,全面激活我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五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酒类管理,对全县各批发企业、名酒店铺、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杜绝管理漏洞,严禁不合格酒产品进入市场,让群众喝上“放心酒”;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以及销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规范定点屠宰市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管理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全局,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服务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战略,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工作实施情况

(一)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五年来,全县累计引进内资19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39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1.9%、126.1%。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150多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70余个。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及项目建设逐步迈入快车道。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在全省保持较高位次,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在全市位居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已逐步由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五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强县战略成效突出。2007年全县二产总量首次超越一产。在新引进项目的构成中,工业类项目已占到总量的70%,工业项目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增长最快。工业强县战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是¬园区建设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坚持举全县之力加快县开发区和六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县开发区二期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并基本完成,初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力争达到“七通一平”;濉溪、刘桥、百善、临涣、南坪、韩村六个工业集中区定位明确、建设速度较快,力争达到“五通一平”。全县“一区多园”的载体格局已经形成,园区已日益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服务业等几大主导产业,产业定位的明确促进了产业的形成和集聚,有利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大项目牵动作用日益凸现。一大批投资额度超5000万元的项目,如口子酒业、芳萍纺织、奥瑞化工、太平选矿等60余个相继开工并建设。雨润食品、银丰新型铝材、徐楼选矿、鑫丰水泥、天科机电等30多个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大项目总量占到同期招商引资总量的70%以上,大项目已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是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先后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绩效奖惩考核奖励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任务分解,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机制保障。全民招商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外派驻点招商小分队(组),招商队伍日渐强大,专业招商初见端倪。通过几年来的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基础更加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效推进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2亿元,年均增长17.4%。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0亿元,平均增长11.5%,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建设农家店700家,配送中心10家,交易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物流基地等10家,使社会消费品进万家,有效促进农村产品进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物流、大发展的繁荣景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交通、邮政、农网改造等快速发展,为工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贸流通加快业态调整,促进市场繁荣,拉动内需明显。房地产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突出显现;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加快转换,服务业面向社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总体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十一五”全县进出口总量累计达10691万美元(其中2006出口2826万美元,为我县历年出口之最),年均增长37.5%。“十一五”期间外贸进出口特点显著:

一是外贸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五年来,积极培育进出口主体,我县外贸主体从“十五”末的5家增加至40家,增长了8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十五”末的4家增加至13家,增长了3倍多。分别是福瑞祺食品、同兴食品、灵龙管业、博亚精工、伊索工贸、巨成化工、矿山机械、元通水处理等8家生产企业(其中福瑞祺食品为安徽省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吉龙进出口(现已停业)、金沙进出口、徽元进出口等3家外贸公司,力普拉斯电源制品(美国)、万新时装(德国)2家“三资企业”。我县进出口由专业外贸公司为主转变为自营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贸公司为辅的局面,改善了我县进出口主体结构,推进了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二是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长期以来,东宁县主要以外贸公司代理的厢包、玩具、饰品、服装鞋帽、化工、机电等9类50多个品种为主,地产品仅北方玩具生产的毛绒玩具、伊索工贸生产的粘土软陶饰品,出口量很少,没有形成规模。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企业的不断入驻,东宁县的出口商品已达11大类80多个品种,主要出口商品已形成以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机械产品、化工产品、蓄电池、铝箔等地产品为主导的出口产业,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外贸进出口工作稳步发展,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大对外贸易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县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增强,通过 “走出去”,广泛参加境内外各种展览、展销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县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亚、非、拉、北美洲以及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也从单一靠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贸易多元化促进了我县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虽然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吉龙专业外贸公司停业(吉龙公司原一直是县里的出口大户,其出口约占全县出口的90%以上)等因素影响,出口量较往年有很大回落,但同往年相比,对外贸易在质上较往年有了很大提升,地产品出口占全年总出口额的90%以上,同往年相比增长了3倍左右,改变了近年来我县地产品出口一直极低的状况。总体来说,“十一五”我县对外贸易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实现了飞跃,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然形成。

二、“十二五”工作初步构想

(一)招商引资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以“工业强县”为主线,突出产业招商,强化项目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完善园区配套,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实绩将以每年15—20%递增,五年累计引进内资500亿元、外资31300万美元。基本形成几个支柱性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

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产业推进。进一步研究产业转移动向,对接重点区域和企业,制定产业推进政策,做好产业招商工作,积极促进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形成。

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加快园区硬件建设,县开发区和6个乡镇工业项目区要加强建成区的完善配套,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继续实行对乡镇工业项目区基础建设及重点项目用地差价补贴70%政策。进一步清理并下放审批权限,建立健全园区服务跟踪协调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派驻若干个专业招商小组,加强驻点招商。招商活动招商,各园区、县直招商团及乡镇均分别举办不同规模的专题活动。加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加强项目信息的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

四是推进瓶颈突破。加强银企对接,努力扩大金融贷款范围,推进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成立壮大,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土地收储,加快土地置换,用地指标向园区工业项目倾向。加快直供热(气)、直供电及开发区电镀、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建设。加强用工培训,保障企业发展需要。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在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代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强化外商投诉的协调处理工作。全面加强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全社会评议机关活动,改进机关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发展的效率和能力。

六是加强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落实责任制,加强督查、调度,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奖励和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用更高的热情和更硬的作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结构做出重大调整,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发展思路,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在当前金融危机国际背景下,我县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严重受挫,国家及时调整结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33%,发达的城市占到5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还有20个百分点增长空间。如果我县服务业能提高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就能增加15个亿以上。这样服务业就形成了我县支柱产业地位。三是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必将创造更多的服务业需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矿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中心城镇,服务业需求必将增加。服务业发展必将加快。

总体思路和目标:树立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业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总量促进就业,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以扩大农村消费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市商业圈建设,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5.6亿元,年均增长18.6%,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20%。到2015年,改造和新建各类市场10家,新增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城市商业圈面积扩大50平方公里;实现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需要的市场体系、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服务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监管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一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商贸流通业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3-5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10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10家集贸市场,完善了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培育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物流板块,以百善为中心的食品深加工产品物流板块,以南坪为中心的粮食物流板块,以韩村为中心的煤焦化产品四大物流板块,初步构建县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框架。二是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濉溪远期城市规划建设用地40.06方公里,人口33.5万人,老城、新城、河西新区三大块。30年来,城区商业服务设施,发展缓慢。从濉溪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造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开发河西新区,升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一是改造老城区,盘活老城商业资源,老城石板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修复改造商业一 条街,乾隆湖自然环境优越,拟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一体化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新城区服务功能,对百货公司、饮服公司、苏果超市、影剧院、口子商贸城以及新城幼儿园地块和三车队地块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品位。三是科学规划河西新区商业模块,本着高起点、高规格、高投入进行规划开发建设。四是规范商业街经营,实施控制性经营服务范围。改变现在散乱无序经营行为。

三是大力发展餐饮,社区服务业。以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餐饮服务业要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社区为组织形式,合理布局、分散经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技能规范的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县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构建以生态为主题的游泳产业。濉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千年古镇石板街,随唐大运河遗址,临涣古城2000多年历史,双堆淮海战役主战场等资源开发潜力极大。按照“依托资源、注重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休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名胜古迹旅游区。积极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开拓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涵。

五是积极做好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要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交通运输、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推进农资农技、农业科技、金融保险、农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建设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等六大体系。三是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及失地农民整体搬迁,农村人口逐步转移中心集镇和新村居住。中心集镇及新村的规划发展和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很不完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指导。凡新村入住人口达到3万人口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服务设施、服务业态布局,纳入规划之中。

(三)外贸进出口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进出口工作将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实力,壮大自己,在全县形成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外贸企业三路大军齐上,共同发展的局面。预计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2%,到2015年争取全年出口5000万美元,“十二五”进出口总量达到17000万美元。

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近年来,产业转移来我县的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县今后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我县应出台具体进出口政策措施,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发展我县外向型经济。

二是进一步培育进出口载体,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队伍。加大对民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办理外贸经营备案手续,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70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5家,比“十一五”末增长约2倍。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出口主体结构,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以及各种境外展会。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开拓战略,在传统市场的开拓上加大深度,大力开发有潜力市场,如东盟、独联体、拉美和非洲市场,力争在这些市场出口方面有新的突破。四是进一步扶持地产品出口,扩大进出口规模。结合我县实际,巩固、扶持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蓄电池、铝箔等为代表的地产品的出口,粮食、畜禽加工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煤化工、电子、服装等主导出口产业,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努力打造我县知名品牌,创造我县外贸出口特色,培植行业出口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地产品发展与竞争能力,实现我县外贸出口质的突破,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下载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doc(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区办事处“十一五”发展思路

    XX区一元街办事处“十一五”发展思路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第一个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十一五卫生发展及十二五规划思路

    XXX区“十一五”卫生发展 及“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一、“十一五”卫生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XXX区卫生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

    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

    不断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区农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思路和举措~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作铺垫的......

    “十一五”期间工会工作的思路 大全

    “十一五”期间,各级工会组织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工会法》,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全面履......

    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思路

    册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关于“十一·五”时期及2010年工作总结和 “十二·五”及2011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2006年以来,文体旅广电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关键五年,抓好这五年工作,对于率先发展双清,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

    “十一五”期间工会工作的思路

    “十一五”期间工会工作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各级工会组织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实施《工会法》,坚持“组织起来......

    县十一五规划思路

    县十一五规划思路“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