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 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 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第九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 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 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 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第十三条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 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并进行风险提示。第十五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包括年度、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年度、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 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整理成谈话纪要,印发被监测机构,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
第二十三条 对新增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 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话,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七条 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2.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迁徙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表
第二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风险,依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及省联社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额贷款是指单户贷款余额达到或超过县级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须报省联社信贷咨询委员会审议咨询的或未超过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但余额超过300万元(含)的贷款;本办法所称不良贷款是指按五级分类标准划分的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第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原则。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
(二)实行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划段管理;
(三)坚持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权责相结合;
(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第二章 贷款风险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省联社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市地联社、办事处(以下简称各地)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工作的考核。各地综合业务部门设臵贷后管理中心或贷后管理岗位,负责本地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县联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工作的考核。
贷后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执行省联社贷款风险监测考核相关制度,并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本联社监测考核工作制度,及时对辖内县联社检查和指导,督促下级联社贯彻执行;
(二)按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提供各种报表、统计数据和相关材料;
(三)及时预测和分析信贷风险,定期向领导汇报,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大额贷款出现风险、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等)要立即向领导汇报,并采取可能措施控制和处理风险。
(四)设风险经理一名,专门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和考核工作,并将名单报省联社备案。
第三章 贷款的风险监测和考核
第五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目标:县联社2007年年底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5%以内;2008年年底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20% 以内;以后5年每年至少下降2个百分点。
第六条 各地对辖内机构要实行按月监测,按季考核。贷款风险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贷款的流动性;贷款集中度;大额贷款的授权管理、风险状况变化、划段管理清收下降情况以及行业分布情况;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原因及变化情况;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情况。
(一)省联社成立后发放的超权限贷款是否经省联社审议咨询,咨询的额度、期限、利率水平等与贷款余额、期限和利率水平是否一致,有无擅自发放超权限贷款或追加贷款行为;超权限贷款展期是否向省联社报备;
(二)是否采取“本金压缩”的办法办理“倒贷”。对省协会成立前发生的大额“倒贷”贷款,每年余额降幅比例是否低于10%;省联社成立前至省协会期间发生的大额“倒贷”贷款,每年余额降幅比例是否低于20%;经省联社报备咨询同意发放的贷款到期后是否及时收回,是否存在“倒贷”问题;
(三)单户贷款余额是否超出资本金的30%;最大十大户贷款余额是否超出资本金的150%;存贷比是否超出80%;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比例是否超过120%。
(四)省联社关于“对非优质客户的大额贷款,其单户余额在任何时点原则上保持“只降不增”,但对效益好、信誉好、资产负债比例较低(30%以下)、流动比率高(150%以上)的AA级及以上客户,可以适当增加贷款”规定执行情况;关联企业贷款如何规范管理。
(五)县联社贷款审批权限内额度相对较大的贷款管理情况;;
(六)重组贷款管理情况,是否有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
(七)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性行业的大额贷款;
(八)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提示的贷款;
(九)稽核等部门发现的违规、违纪贷款;
(十)不良贷款占比达到或高于25%的县联社;县联社不良贷款“双降”计划完成情况;
(十一)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增加或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虽未增加,但不良贷款质量呈向下迁徙的县联社;
第七条 对监测中发现的风险,各地要按月下发《贷款监测风险提示书》,做好风险提示工作。
第八条 对于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风险,应当采取平行上报方式,即县级联社在将风险情况汇报市地的同时,及时向省联社汇报,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第九条 各地要加强对辖内县级联社贷款风险监测工作的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制度建设落实情况;
(二)大额贷款管理情况;
(三)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的增减变化情况,较任务完成情况;
(四)将考核结果定期进行通报,针对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化解和处臵措施,并督促落实;
(五)对于不良贷款增加的县联社,要限期清收并对非客观因素形成不良的实施处罚措施;
第十条 贷款风险监测考核实行例会汇报制度。各地要定期在省联社信贷季度例会上汇报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情况,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完成情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监测流程
第十一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流程:“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处臵—贷款收回”四个部分。
第十二条 贷后检查和风险预警工作主要由信贷员(客户经理)完成。信贷员应当经常性的深入企业,对贷款客户进行访问和检查,收集企业经营、管理、营销、市场等信息并加以分析,准确了解贷款风险预警信号。
第十三条 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设臵预警信号。常用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列:
(一)借款人行为预警信号 1、挤占挪用信用社贷款,或不按贷款合同的约定使用贷款;
2、经常签发空头支票;
3、涉嫌违法经营问题,受到技术监督、工商、税务等部门处罚;
4、在多家银行机构开户,或经常转换往来银行,故意隐瞒与某些银行的往来关系;
5、借款人对信用社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合作的态度。
(二)借款人财务预警信号
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持续减少;
2、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指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弱或下降;
3、应收账款账龄明显延长;
4、销售额下降或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
5、借款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
(三)市场环境预警信号
1、借款人所在行业出现重大技术变革,产品使用价值降低或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等;
2、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或下降幅度超出承受范围; 3、企业市场份额逐渐缩小;
4、销售旺季后,存货仍大量积压。
(四)政策风险预警信号
1、国家和区域农业政策、产业政策调整等对信用社贷款有较大负面影响;
2、财政支农政策、人民银行货币调控政策及利率、汇率调整等对信用社贷款有较大负面影响。
(五)其他预警信号
1、被银行业协会或者媒体宣布或曝光的信用不良的借款人;
2、在其他金融机构评定的信用等级下降;
3、保证人的信用等级下降,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保证能力明显出现问题;
4、担保手续不完备,抵(质)押物价值大幅下降或发生损失等。
第十四条 综合业务部要对出现风险及时进行处臵。贷款风险预警处臵实行分级管理。对风险程度有必要引起关注的警示性信号由信用社负责处臵;对风险程度有继续扩大趋势的警示性信号由县联社负责处臵;出现处臵难度大、涉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应请求市地或省联社予以协调处臵。
第十五条 综合业务部要对超出管理权限的风险信号的处臵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处臵措施落实情况、风险信号对贷款安全的影响是否消除、其它 需要说明的事宜等。
第十六条 各地要按月对贷款风险监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报告应主要阐述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贷款风险监测的总体情况
(一)贷款投放计划完成情况;纵横比较情况;
(二)贷款流动性情况;
(三)贷款集中度情况。
(四)资产质量。
第二部分:大额贷款监测考核情况
(一)增减变化情况。本期大额贷款余额、占比与年初、同期比较情况,说明原因;
(二)省联社制度执行情况。包括授权管理情况、单户贷款余额控制情况、“倒贷”贷款实现余额压缩情况等;
(三)新发放大额贷款的风险状况,限制性行业的投放情况,拟采取的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大额贷款管理的工作措施和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不良贷款监测考核情况
(一)增减变化情况。本期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与年初、同期比较情况,说明原因;
(二)各类不良贷款形态之间转化情况,分析原因,并重点说明现金清收、收回抵债资产等情况;
(三)本年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情况,对当年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达到或超过2%的县级联社要做出重点说明;
(四)对不良贷款的趋势变化进行预测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说明理由;
(五)不良贷款管理和清收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及相关建议。
第四部分:责任制度落实情况。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大额贷款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的之一的,经办责任人限期清收,主责任人予以降职处分。
(一)对不及时、准确收集风险预警信号,至使贷款风险程度加大,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
(三)对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致使贷款风险未及时处臵、使风险蔓延,造成经济损失的。
第十八条 省联社成立后发放的超权限且未经省联社审议咨询的大额贷款,由于主观因素形成不良并造成损失的,经办 责任人下岗清收,主责任人无论是否交流,一律予以撤职。
第十九条 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良贷款未能按要求完成下降任务的县联社,市地要采取对联社主任进行约见谈话,明确管理责任,落实清收责任和措施。对不良贷款完成情况较任务差距较大的县联社,省联社对市地及县联社负责人进行约见谈话。
第二十条 当年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比例达到或超过2%(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除外)的县联社,各地要对其主要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记过、停职等处分,并限期清收。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1.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监测风险提示书 2.县级联社大额贷款监测月报表
3.省协会-省联社咨询发放贷款监测季报表 4.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监测季报表 5.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监测季报表
第三篇: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
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第五条 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 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并
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
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
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
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
或机构。第九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
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
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 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 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 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
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
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
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
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
监管的措施和意见。
第十三条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
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 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并进行风险提示。
第十五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
和措施。第十六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
案。
第十七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包括、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
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重要内
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
比例,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 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整理成谈话纪要,印发被监测机构,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第二十三条 对新增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第二十四条 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
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
话,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第二十七条 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2.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迁徙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
社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表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资产工作总结
依法维权严管理,资产保全创佳绩
——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资产保全部工作总结
2006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衡山农信保全部全体工作人员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在清非维权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止2006年未,共托管不良贷款3412万元。依法起诉23户,金额213万元,下发支付令20户金额167万元,破产维权4户,金额1149万元,收回136万元。协助法院司法拘留16人次,收回房屋4栋,拍卖处理汽车7台,全年共收回不良贷款本息812万元,其中本金592万元,利息220万元,完成任务116%,占全县不良贷款累计收回的57%。回顾起来,主是是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管理,抓立章建制。
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复杂的的社会环境和未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资产保全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为了更好地落实省联社改革精神,适应信贷风险防范和不良资产管理的要求,资产保全部必须重新定位,转变职能,变单一的清收、攻坚为维权、清收、管理、防控。为此,保全部在年初就制订了《衡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资产保全盘活管理办法》,将资产保全清收,信贷资产维权,抵债资产管理,置换资产管理、处置,实行规范化并将任务到岗到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合同和岗位责任合同,随后相继制订了《不良资产处置考核奖励办法》、《不良资产管理办法》、《不良资产处置办法》、《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同时为了解决长期以来,抵债资产、诉讼时效底子不清,责任不明,经过三个月的探索研究,开发了信贷维权系统软件,为全县不良资产管理 1 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将诉讼时效实行预警提示,责任到人,实现不良资产全部由资产保全部监控管理打下了基础。也为全面完成不良资产清收任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严考核,抓制度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为了充分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保全部动真格打破大锅饭,率先取消档案工资,按业绩计酬,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超额完成任务,另计奖励,对有特别贡献的发放专项奖金。这样把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队员肩上,使职工明白有业绩才有工资,有贡献才有奖励。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制度和目标责任合同兑现,工资最高的队员一年可拿上10万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可员工照样极力拥护,毫无怨言。保全部的罗建良同志,04年、05年总认为搞清收太难,拿不到工资,每年仅1万多元钱,将精力放在第三产业上,可一年到头,没日没夜的做也就收益2至3万元。06年初,他转变了观念,将全身投入工作中,一年来该队共收回贷款本息224万元,其中本金157万元,利息67万元,按考核得工资、奖金5万多元。
三、学“愚公”,抓资产“维权”。
随着国家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2003年衡阳市政府提出“在二至三年内全面完成市县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我县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随之破产成风,为了局部利益,往往借改制之机,行逃废债之实,严重损害了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安全,使得信用社维护债权举步唯艰。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保全部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孜孜以求,坚决维护信用社的合法利益。我县东兴瓷厂是一家乡镇企业,自1994年以来共积欠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2673万元,一直是当地信用社的一大难题,也一直是保全部长期关注的重点对象。2004年7月20日,该厂向东湖镇政府提出破产申请,县乡镇企业局,县改制办于2004年10月9日批准同意破产,我们得到消息后,迅速介入,先后十多次找镇政府、县政府要求对该厂的破产清算直接参与。通过保全部对该厂进行了仔细的清产核资和调查了解,又多次找县政府、镇政府协调,找法院说明情况,阐述了我方的立场,最终得到了县政府、县法院的大力支持,于2006年5月30县政府作出了县长专题会议纪要,确定在总资产拍卖140万元的情况下,偿还信用社借款100万元,今年7月31在历经二次公开拍卖未成的情况下,以140.8万元变卖成交,12月23法院如数将100万元交付给信用社,到此这起持续二年多的破产案才划上了句号。2006年像这样的破产维权,保全部共结案四起,为信用社减小损失170万元。
四、敢碰硬,抓依法攻坚。
依法攻坚,始终是资产保全的主题,也是我们成功的法宝。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有了法律武器不敢于碰硬,那将也达不到攻坚的效果,因此,资产保全部每个攻坚队员都有一身“硬本事”。衡阳市申某于2OOO年以他个人名义在我县长江信用社借款40万元,借款到期后一直未归还本息,信用社多次催收,总是避而不见,在即将失去时效时,信用社将此款交保全部清收。2005年8月通过保全部工作人员多次艰苦工作,申某约定在2005年11月归还,并重新签订了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申某又以种种借口拒不归还借款,并将原来约定抵押的奥迪小车又抵给第三人,信用社无奈,又将该款交保全部清收。保全部迅速向衡山县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1月9 3 日下午6时许在南岳发现了该车,于是马上与法院联系,对该车实施扣押。而对方仗着申某写给他的抵押协议组织几十人强行阻拦,并将已扣押的车辆强行抢走,造成围观群众几百人,中断交通几个小时,面对如此场面,我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一方面极力配合法院控制局面,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另一方面向联社领导、法院领导汇报,调集力量,向当地公安机关请求支持,历时七个多小时,在当地公安机关、法院法警大队的支持下,最终将组织闹事的头目在凌晨2时实施司法拘留,迫于法律的威严,于第二天晚上将抢走的车辆送到法院予以扣押。其后我们又在长沙相继查封扣押了申某另一台小车和二套住房,现申某因欠巨额债务,官司连缠,早已下落不明。2006年11月我们对二台小车实行了公开拍卖得款31万元,房屋也进入拍卖程序,预计可得30万元,到此该笔毫无希望的借款,无一分钱损失,并收回本息70多万元。据统计我们收回的60%以上的借款都是靠硬碰硬碰出来的,每一笔款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五、不怕苦,穷追猛打解顽症。
当今社会,诚信日下,金融债务有如“唐僧肉”,能逃就逃,能赖就赖,甚至长期外出,安家落户。面对如此的社会诚信环境,我们深知没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没有一批爱岗敬业,智勇双全,乐于奉献的攻坚队员,我们的清非攻坚无从谈起。几年来保全部的同志们北上南下,转战东西,行程几十万公里,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使逃债者无处藏身。我县望峰乡石坳村村民黄宇成,自1993年2月至1998年12月先后13次在望峰信用社借款249600元,经信用社多次催收仅偿还本金6600元及部份利息,积欠利息204114元。因购车、经商造成严重亏损,自1999年以后一直外 4 出无下落,信用社于2003年交保全部清收。保全部接手后一方面找其家人(父母、兄弟)、亲戚、朋友多方打听消息,一方面迅速向法院起诉,法院迅速作出缺席判决。2OO5年,我们在怀化的芷江执行另一户借款户时了解到黄某在临武与他人合伙开摩托车经销店并有一定的资产。于是保全部迅速组织人员赶赴临武,但他避而不见,找摩托车店老板也否认黄某是合伙开店,只是在帮他跑业务,后来又三番五次去临武都是无功而返。2006年6月,我们得到消失黄某在临武已单独开店,尽管是倾盆大雨,我们毫不犹豫,直奔临武。到达临武后我们先没有惊动他,而是通过工商、银行查询他的财产状况,狡猾的他工商登记居然还是别人的名字,于是我们再仔细调查,终于抓住了他的把炳,商店的租房合同全部是他签的,旁边群众也反映该店是他开的,并派人秘密进店了解,在得到充分的证据后,我们将其进行了司法拘留,在大量的事实面前,他不得不低头,一次性归还利息20万元,本金243000元。就因为这笔钱为这个连读亏损三年的信用社一举摘掉了亏损帽。
过去的一年,有拼搏、有喜悦,有成绩、有希望,他得意于联社党委的正确领导,得意于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更得意于全体攻坚队员艰苦拼搏和无私的奉献。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深知农村信合维权道路今后将更加艰难,等待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一如继往努力拼搏,为全面完成我县不良资产双降任务,优化不良资产维权、清收环境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二OO七年一月十二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方法介绍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方法介绍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信用社发展的顽疾。为有效提升资产质量,降低清收成本,农信社采取多种措施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清收方法,下面,介绍比较常用的30种方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1.信用标识法。以贷户是否主动还息和还息的次数为参照,贴上“好、中、差”的信用标识。
2.感情投入法。对欠贷户,清收时切忌语言强硬,伤害感情,激化矛盾。要有同情心,善用换位思考,分析利弊,引导贷户。
3.参与核算法。主动参与贷户生产经营核算,帮助贷户降低成本、提高盈利,为不良贷款回收做好铺垫。
4.帮助讨债法。结合参与核算法,准确掌握欠贷户应收账款的笔数、金额、拖欠时间及欠账方的基本情况,给贷户清收应收账款支招,帮助贷户讨债,以达到清收盘活的目的。
5.出谋划策法。有针对性地给贷户出谋划策,力求扭转其经营困境,贷户一旦走出困境,就会感激清收人员,清收迎刃而解。
6.注入资金法。在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对个别具有潜力的贷户,根据贷户需要重注一定的信贷资金,帮助贷户尽快恢复生产,走出困境。等贷户经营好转、收益稳定时,再逐步清收。
7.借助关系法。对贷户亲朋进行筛选,找出能影响贷户的关键人物,由其劝贷户归还贷款,或与关键人物共同与贷户探讨还款问题,从中寻找出最佳的还款途径。
8.外部调解法。利用村干部、乡镇政府干部、公安干警、政法及
民政干部等这些公信力较强的人充当第三者,以中间立场出现,帮助分析利弊,拉近双方距离,化解矛盾,进行有效调解,促其归还贷款。
9.人员交换法。果断调换清收人员,变换清收方法,给贷户施加应有压力,达到清收的目的。
10.暗渡陈仓法。对重形象、好面子的贷户,可故意透露与其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乡村干部、上级领导关系很好,让他们共同出面给贷户做工作,紧紧抓住贷户担心赖账行为被交际圈内人士知晓的心理,以掌握清收工作的主动权。
11.群策群力法。当力量单薄多次清收无果时,要果断转换思路,抽调精干力量,充实清收人员,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农信系统推广的集中清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领导出面法。一些大额、大户不良贷款,成因复杂,清收遇到阻力的确无力推进时,要及时向领导汇报。通过领导出面协调,带头攻坚克难,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农信系统推行的县级行社班子成员包大户清收处置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组织干预法。对个别党员干部,或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农民企业家等特殊贷户,要充分利用贷户的上级组织和上级管理部门,专函恳请组织干预,给贷户施加压力,帮助农信用社维权。
14.信息捕捉法。要密切关注贷户的各种信息,尤其是经济往来信息、产品销售信息、应收账款信息、资产处置信息等,一旦查证属实,要果断行动,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手段,以掌握工作主动权。
15.刚柔相济法。清收中,要注意工作方法,先礼后兵,刚柔相
济,吃软的就论情说理,吃硬的就讲法施压,断了贷户逃废赖的念头,再抓住弱点致命一击,贷款收回才有希望。
16.黑脸白脸法。黑白脸法就是甲乙清收人员密切配合,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开展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方法。黑脸以强硬姿态出现,白脸则以温和姿态劝说贷户归还贷款避免事态扩大。通过黑脸、白脸同台唱戏,达到清收贷款的目的。
17.债务分解法。因某种原因,依靠贷户自身确实难以清偿债务时,要优先考虑儿女及亲属,耐心细致地做欠贷户儿女、亲属的工作,以达到承接债务的目的。
18.项目转让法。经营项目已经上马,设备已安装调试或已投入生产,因某种无法预料的因素,无法开工生产或生产产品越多亏损就越大等情况的,要帮助贷户寻找经营管理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行,实施项目整体转让。
19.债权代位法。在满足法律规定行使代位权条件的情况下,应以自己的名义提起代位权之诉,以次债务人为被告,以债务人为第三人,主张由次债务人直接向信用社履行清偿义务。
20.分期偿还法。不良贷款往往是本金归还不了,利息就越欠越多,清收困难就越来越大。对这种情况,要根据贷户的实际还款能力,签定分期还款协议书,合理确定还贷周期,以减轻贷户的压力,达到逐步归还贷款的目的。
21.先本后息法。对人品好、人缘广、口碑佳,全部清偿能力不足,但能配合信用社催收工作的表外不良贷款欠贷户,在调查认定后,可考虑采取先收本金后收利息的方法。
22.保险受益法。贷户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在第一时间查阅贷户的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的入保情况。一旦发现入保属实,要及时协调贷户以理赔款项归还贷款,拒不配合的,采取诉前保全的方式查封理赔款项,以降低贷款风险。
23.担保代偿法。贷款一旦形成不良,要同时向借款人与担保人主张权利,并注意借款人与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连续性,当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时,要求所有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以拓宽清收渠道。
24.担保物权法。作为贷款担保的抵质押物,是偿还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当贷户不能按期归还贷款,要及时依法行使担保物权,合法合规处置抵质押物品,尽快拉直变现,以变现资金清偿贷款。但要结合物权法,注意行使担保物权的时效。
25.折扣清偿法。当贷户无力以货币资金清偿债务,且面临多家债权人集中追债,部分资产相继被抵顶债务,即使采取司法措施也无济于事时,要采取果断措施,考虑折扣清收法,能抵多少算多少,避免贷款全部损失。
26.以资抵债法。贷户确无力以货币资金归还贷款,但贷户或贷户的关联方尚有其他有效资产,经深入调查确认后,要果断地采取措施,立即与贷户或关联方协商抵债事宜,不要错过最佳保全时机。
27.公示催收法。对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地位且好面子,但又赖账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在多种努力无果的前提下,要协调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通过合法的途径,在报刊、媒体等刊物上进行公示催收,施加社会影响,促其归还贷款。
28.信贷限制法。一是在本系统停止各种方式的新增贷款,实施
信贷制裁。二是协调银行业协会,函告本地区其他金融单位,对不讲诚信的贷户实施同业制裁。三是函告本地区相关的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特别是党政机关、各种协会及相关组织引起关注,建议取消各种荣誉称号、获奖资格等,迫其归还贷款。
29.公证执行法。对一些贷户通过公证,取得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经多次催收无果的,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强行收回贷款。
30.依法收贷法。在以下情况下,考虑依法收贷:一是不良贷款即将超过诉讼时效期限,借款人、担保人拒不配合清收的;二是以土地、权利、房屋、机器设备抵押的贷款,但形成风险时间较长的;三是贷户死亡或长期下落不明的;四是反复协商达不成一致意向的;五是需冻结、查封、扣押贷户资产及相关物品的;六是有偿还能力但恶意逃废债务的。依法收贷是不良贷款清收最后一道防火墙,要权衡利弊,把握时机,务求诉必胜、胜必果。对因人情、行政干预等因素在本地法院难以执行的,要主动选择执行力度大的异地法院申请异地执行,确保清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