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时间:2019-05-13 05:2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第一篇:“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基本载体和综合平台,在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本文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方法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2.071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如果把大学比喻成是一座大楼,那么学科就是这座大楼的基石[1]。学科建设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在高校的改革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是高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2015年,国家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该政策的出台对于地方农业院校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加减乘除”是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数学运算基本法则。数学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把看似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并且尊重规律,符合逻辑。如何加强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这样的复杂命题,同样可以利用“加减乘除”的运算来加以诠释、概括和解读,指导地方农业院校进一步做好“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工作。在思想认识上做好“加法”

“加法”,就是要不断增加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学科建设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建设的丰富内涵。

学科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高校的学术内核,是教学、科研、师资等各方面实力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抓好学科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建设的根本和主线,就能引领和带动学校的全局工作。一方面,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和学科水平上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只有紧密?Y合自身发展实际,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特色学科,才能真正扩大学科的知名度,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学科是学术发展的平台,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培养、吸引高水平的学者,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带动教学、科研等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带动师资队伍建设健康发展,提高学校社会服务的能力,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大突破,从而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因此,地方农业院校必须把学科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以学科建设引领内涵发展方向,夯实内涵发展基础。在学科布局上体现“减法”

“减法”,就是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定位的学科布局,学会适当地为自己瘦身和减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纵观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整体情况,地方农业院校的办学基础、综合实力和学科水平等方面,普遍不如“985”和“211”的高校。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因此,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必须扬长避短,避实就虚,从办学目标定位和学科特点的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学科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在学科建设工作中,要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理念,特别是地方农业院校,要讲求“弯道超越”的发展策略,围绕其独有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在“必须”和“可以”之间做出科学安排和合理取舍,力争办出特色和水平。要学会从重外延拓展向重内涵发展转变,绝不能仅为追求“大而全”的学科数量,而盲目地扩大规模、延伸领域,否则只能是分散精力,顾此失彼,满盘皆输。地方农业院校可以以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作为有利契机,从省情、校情出发,充分利用国家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等有关政策规定,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服务需求”的思路,对学科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起与学校目标定位相一致、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布局结构。当然,必须要认清一点,学科结构布局的调整优化,无论对于哪一所高校来说,都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改革任务。“有所为”很不容易,“有所不为”更难。任何一个学科的增设或撤销,都考验着高校各个决策层面的决心、智慧和勇气。在梯队建设上注重“乘法”

“乘法”,就是善于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发乘数效应,提高学科成员的整体素质,把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作为提升学科水平的突破口,推动学科发展。

人才是推动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一流水平的学科队伍,就不可能打造出一流水平的学科。如果说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和内核,那么学科带头人就是学科队伍的“领头羊”。因此,在学科建设工作中,要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遴选和考核机制,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学术示范引领作用,以此调动普通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科内生活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农业院校,高层次学术人才较为匮乏,学科带头人不同程度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地方农业院校必须要建立健全人才“内培外引”政策,围绕各级各类重点学科或是计划重点建设的学科,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在“内培”上,要善于发现具有较好专业基础和学术水平,并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中青年教师,完善培养措施,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开展校级“人才计划”,重点在政策和经费上对培养对象予以扶持,建立全程跟踪培养机制。一方面,可采取设立专项科研启动经费、加强学习交流进修等方式,使其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带动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术风气和百舸争流的学术氛围。在“外引”上,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除了兑现相关待遇,还要为其在教学科研方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解除其在家庭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其专心工作,积极营造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对于招聘高层次人才有困难的高校,也可以招聘有学术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博士,把他们充实到学科队伍中来,促进学科队伍健康发展。通过“内培”和 “外引”相结合,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此外,还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加强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学科群,推动学科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顺应大学科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分解任务上善用“除法”

“除法”,就是在每个学科内部分配学科任务、破解学科难题时要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成员在破解发展难题、去除不利因素时的作用。

一个学科发展的水平,除了学科带头人起到关键性作用之外,很大程度上还与学科成员的参与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要增强学科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每一位学科成员及时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了解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位置,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到学科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共谋发展。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科研观摩、讲课大赛、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拓宽工作思路,破除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突破工作瓶颈,提升工作质量。在安排部署学科工作任务时,要将工作指标和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一位学科成员的身上,在?r间进度、完成目标上定时、定量、定人、定责,切实做到定目标,明任务,强责任,见实效,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使每一位学科成员都能工作有思路、奋斗有目标。在梳理各类事关学科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时,要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探索建立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学科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一方面,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提供可以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结语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政府与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和举措。“双一流”建设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而提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其建设的重点在于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并以此推动大学及其学科建设的差异性发展[2]。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高校间的竞争也显得愈发激烈。对于地方农业院校而言,必须进一步采取具有战略眼光、符合形势要求的务实有力之举,苦练内功,培育特色,增强活力,提升后劲,合理运用“加减乘除”,切实做好“四则运算”,实现学科建设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07).[2]申新.“双一流”背景下大学弱势学科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7,(06).作者简介:赵良,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刘文丛,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第二篇: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

摘 要:分析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定位及所面临的挑战,以问题为导向,从“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完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推进全方位育人思政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建立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改革;创新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为我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展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内一流大学创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

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定位

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研究生教育具有丰富历史沉淀,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2012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工程博士试点单位之一;2016年,学校获批全国第一个“研究生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不仅关系到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和学校科研产出的效率。根据“双一流”建设目标,在2016年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后,确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坚持学术为基、育人为本,办好中国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祖国,具有创新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引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高水平拔尖领军人才[1]。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国内外和校内外调研和相关数据指标分析,确定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继续发挥优势,巩固培养特色;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关键突破口;以目标为导向,提升培养质量。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实现研究生教育工作“双结合”,即将提高教育质量和激发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将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的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1.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广泛渗透,各类新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随着“互联网+”、工业4.0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对人才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和人才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迫切需要国内一流大学培养更多的学术领军人物和行业领袖人才。

同时,国际上研究生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欧美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长期战略,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加大各方面投入和支持[2]。国内研究生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相比,国内研究生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还不协调,创新能力亟待提升[3]。

2.研究生培养模式亟须进一步健全完善

一是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部分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衔接,本科、硕士、博士部分教学内容重复。教材水平与学术前沿、科研衔接不够紧密,课程体系中讲授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不足,缺乏前沿性;对课程设计系统性不足,部分课程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比例不高。

二是教育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开放合作及国际影响力与国际一流大学仍存在较大差距,学校留学生人数及生源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生,拓展开放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已建设成82门全英文研究生课程,覆盖12个专业,但与国际化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研究生出国(出境)人数在逐步增加,但出国(出境)比例仍不高,2016年出国(出境)人数仅占全部在校研究生的6.65%。

三是创新环境与质量保障体系仍需加强。个别学科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如何进行招生改革,真正选拔出具有培养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仍需要进行探索。研究生创新平台和实践基地较少,学术学位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同质化培养现象,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存在脱节现象,统筹管理和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

3.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责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导师育人责任未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存在“重科学研究、轻人才培养”的现象。少部分导师将学生作为科研劳动力,以“老板”自居,研究生也将师生关系定为“伙计”与“老板”关系,主要精力都用于完成导师横向项目任务,导师和研究生都未真正将精力用于提高人才培?B质量和学术水平上,师生交流情况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二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数量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导师团队的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国际视野等各方面都会对研究生培养水平产生密切影响。在研究生导师中,被国际同行认可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的数量有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导师团队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比较明显。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深化改革,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

学校全面规划不同学科门类、层次的学制与学分,以学科内涵为主体,论证解决学科知识体系架构和纵向贯通问题,制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按照本科生毕业后在国内攻读研究生、出国攻读研究生、就业三类情况,对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分类别、分模块、分学科进行培养;取消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方案中重复课程,压缩研究生课程学分;打通本科生提前选修硕士课程、硕博连读生提前选修博士课程渠道;允许跨专业攻读硕士的研究生选修本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基础必修课。

目前,学校凝练总结出“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的主要内涵,从培养方案、教材、培养模式、国际交流、实践创新平台、奖助体系、素质能力、保障体系八个方面推进一体化培养。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梳理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教学大纲,体现本科和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深度的系统性,大幅压缩了博士、硕士课程学分,并打通了部分博士生和硕士生课程。将学术型硕士生课程学分从29学分压缩到23学分,普博/硕博连读生课程学分从17学分压缩到11学分,压缩比例均达到20%以上。

2.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一是健全完善研究生相关制度。修订了博士生导师上岗注册、博士生学位申请、学院研究生KPI(关键绩效指标)、博士生论文匿名评阅等相关制度文件,建立博士生导师动态上岗机制,提高对博士学位申请者的学术要求,形成良好的导师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学院研究生工作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

二是做好研究生与导师的学术信息服务。通过对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高被引和热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 SCI)等论文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做好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信息跟踪服务工作。

三是加大研究生标志性成果培育工作。着力培育教育教学成果、高水平学术成果、优博论文、规划及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创新平台和联合基地等。2016年,获得电子学会优秀学位论文7篇,国际优秀会议论文4篇,研究生发表ESI高被引论文和人均发表SCI/SSCI论文创新高。2016年,授予学位博士生共发表SCI论文906篇,生均1.75篇。

四是积极拓展人才培养外部资源。加强与助管部门、行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的交流,努力吸引各方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更好地对接社会需求、拓展投入渠道、扩大创新创业资源。目前,已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加强与兵工学会的学术交流,积极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硕士工程实践。

3.督导结合,完善研究生质量评价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全过程督导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成立研究生质量保障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研究生评教、评导,加强对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培养工作全过程的监控。进一步发挥研究生督导组在培养中“督”“导”作用的发挥。

二是提升学院严把质量关的内生动力。在研究生管理中简政放权,将管理重心下移,让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更多主体责任,严把质量关。在年底对学院的KPI考核中,加大培养质量考核力度,将学位论文盲评情况、评教评导结果、研究生标志性成果等作为研究生教育关键指标,从而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使招生、考核等各项资源的分配向培养质量高、特色鲜明的学院倾斜。

三是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在对研究生入学教育、导师培训中加大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完善相关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行为实施“零容忍”。对导师、研究生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时处理,并在全校通报。

4.立德树人,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研究生学位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列入全校研究生课程建设“百门核心课程”。明确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和要求,规范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在课程评价、导师评价系统中,加入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等评价项。

二是完善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研究生成长档案,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质、人文、审美、心理、思政、道德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体系,积极为学生搭建生涯发展支持平台、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发展型资助平台;建设一流学业指导中心,培养学业指导队伍;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加强心理工作平台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三是实施教育教学一体化。开展以道德修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活动为内容的第二课堂,建立第二课堂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谋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全校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全国或国际科技竞赛活动及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双一流”建设内涵丰富。作为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无疑将从导师、专业、学科、科研等多个环节对“双一流”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突出特征。我们将立足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R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R].北京理工大学,2016.[2] 卓志,毛洪涛,赵磊.加强顶层设计 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33-36.[3]刘延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7-01-23)[2017-05-17].http://.(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翟 迪]

第三篇:“双减”背景下如何抓好教学质量

“双减”背景下如何抓好教学质量

没有质量的减负是有害的,“双减”不是减质量,更不能因此放弃抓质量,要做到的是减负提质。

一、狠抓教学管理,落实目标责任。

1.把关教学过程,将管理做实做细。学校各项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各个年级的教学管理都不能放松。可以说七年级是起跑阶段,要抓住;八年级是加速阶段,要抓紧;九年级是冲刺阶段,要抓好。常言道“认真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要求落到实处,不耍花枪,努力做好

“三个六认真”。一是教学管理六认真,二是教师教学六认真,三是学生学习六认真。实践证明,积极常规管理,及时总结,严格逗硬考核,有利于提高积极的质量意识营造良好质量氛围。

2.强化劳动纪律,优化集体办公。学校为了优化办公环境,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教师集体办公室:都安装了热水器、空调,让老师们在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下办公。本学期学校将教师办公室增添到10个,始终把教师利益放在首位。学校还给教师配备了标准化办公桌,制定了集体办公制度,对办公时间、办公纪律都进行了规范。在办公室内教师编写教案、批阅作业、准备实验、研讨教学、与学生交流等有条不紊、实实在在,其乐融融,极大的丰富了集体办公的内涵,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了有力的保障。

3.统一指挥协调,分块落实责任。上学年我校已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在以校长为首的党政办统一指挥下,入学人数、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向教务处要;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提高向教科室要;安全、清洁、纪律常规向政教处要;后勤保障向总务处要;规范办学行为和师德师风整顿向工会支部要。

各处各室环环相扣联动合作,共同为学校建设,为学校声誉承担职能任务,良好的干部群众关系以及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注重效能管理,加大考核力度。

成绩是教师的发言权,绩效考核是学校工作的指挥棒。如果过程考核大过了绩效考核,有一部分老师会把过程做得尽善尽美,却不看中绩效考核,这样就阻碍了老师们下狠功夫出实招,求高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这一点,我们走过一些弯路,再加之管理、工作量等存在主观不合理的原因,教师工作消极,出工不出力,怎么也不能提升教学质量。此项工作引起学校高度重视,由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在业务上是行家里手的蒲建全校长牵头,在上学年拟订了《教师绩效考核细则》《教师评职晋级评优考核细则》和《教师质量考核细则》。上学年刚开学,学校对教学工作管理意见和毕业班管理工作意见进行修正,并细化和完善了毕业班升学考试考核奖惩方案,出台的几个制度目标到人、指标到班。有效地避免了生源流失,避免任课老师砍尾巴的现象,决不放弃学困生,有利于学校整体成绩的提高。这样一来,全校教师都全身心地投身于教学,人人都树立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工作较容易推动。

三、重视奖勤罚懒,精神物质并举。

学校从上学年开始,对每学期半期、期终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个人以物资、经济奖励、红榜表彰。上学年红榜表彰四次,先后有36位教师授奖。其中增加毕业班表彰名额并增设特别贡献奖,新任行政班子这种形式的激励举措,在我校历史上是少有的,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本学期半期总结,表彰的学生人数达总数的1/3;教师个人精神和物资奖励并举,并

颁发证书。每次教学质量考核奖励都与评职、晋级、评优挂钩。据不完全统计,因此项加分而评职晋级受益的教师超过5人,充分体现了质量是教师的发言权。

四、狠抓毕业班工作,确保重中之重。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是办学业绩的综合反映,是社会评价学校的窗口,是提高学校声誉的捷径。为达到这个效果,上学年以来,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如下工作:

1.抓狠。开学果断调整工作思路,打破我校以往九年级工作常规,对八年级质量较差、工作懒散的教师调换科目或到低年级任课,打破大循环。九年级重新分班,分层教学,教师重新选拔,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在教师间形成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抓早。9月15日以前就制定了毕业班工作计划,成立由我为年级分管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毕业班工作奋斗目标与毕业班学科带头人,拟好毕业班工作行事历,工作有序,势头良好。

3.抓实。强调单元过关,做到“功在平时”。组织完成好每一次学习任务清单,加强学情掌握,建立优生档案。实行年级分管行政领导挂班、包科制;教务处还加大对毕业年级过程检查的力度和密度,一直坚持半月查。同时不忽视修业班的教学,避免学科和年级本位思想。对学困生、偏科生、临界生和潜能生,做到早发现早跟踪。

4.抓时间。时间如流水,稍纵即逝。为保证有充裕的教学时间,我们打了“双减”的“擦边球”,九年级充分利用每天一节课后服务的辅导,并增上第三节晚自习。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时间是本钱,过程是桥梁,教师课堂

教学效果是保障。

5.抓保障。利用发补助、发早餐奶、吃饭聚餐等方式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沟通。让老师们在领导的关爱下乐教于本校。

6.抓信息。建立信息收集小组,准确把握中考动态选择合理实效的中考复习资料。注重校际联谊,请进来或走出去,注重成绩交流,纵横比较经常化。

7.抓协调。①每日每班任课教师或挂班领导坐班不低于两节,由班主任具体协调安排,年级按每节2元考核。②每周毕业班同学科教师进行一次学科交流,协调进度,资源共享,齐头并进,打好总体战,充分发挥“水桶效应”,树立以单打一为耻的学科精神。③每半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④每一学月召开一次师生总结会。

8.抓督查。要求行政领导每周在毕业班听课不少于1节,校长及学校教学分管、教务、教科室主任双周在毕业班听课不少于3节。多次组织校内外有经验的教师专家,为我校毕业班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交流经验。

9.抓活动。上学年毕业班举办了师生篮球、拔河、书画竞赛,还和其他年级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篝火晚会”。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劳逸结合相得益彰。

第四篇: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

摘要:作业建设是开展小学生语文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语文作业不仅如此能够检验小学生对于其在语文课堂上接受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够深入巩固当前所学语文知识基础内容,展开全面学习,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知识素质。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作业布置仍然普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语文教育作业中的布置措施内容过于注重重复化和复杂化,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教学计划达到作业布置的根本目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压抑了小学生积极探索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严重程度抑制了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性。基于目前正在我国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者重点地分析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作业布置改善措施,并分别重点提出几种作业优化措施。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概述

对小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就是学校老师自行布置的任务,是独立地把作业知识系统应用与实践的一种尝试。家庭作业这一教学概念比较广泛,据不同家庭分类作业标准把家庭作业区划分为很多种。本文主要涉及的家庭作业是指教师自行布置的课后教学作业。一般来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开始做某项作业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作业目标任务要求,预先策划的策略、方法。作业设计方案,是学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作业特点预先制定的、为充分实现学校家庭教学作业的某种功能性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载体。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必须是学生获得所学知识的动力。如何“寓教于乐”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设计家庭作业的兴趣在于不放弃它。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和领导作用,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如何让每个学生开心,每天做作业。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作业就是语文教师在进行设计作业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践,注重作业的理论实践性和教学探究性,让作业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互联系,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动手设计制作、亲自参与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去深入感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厌学时,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不会事半功倍。因此,兴趣是每个学生快速完成语文作业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借助各种视觉感官,更加注重作业的完成。因此,例如,在《自然之声》一文中,老师建议每个学生用智能手机或专用录音机直接播放关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声音,以便让每个学生进入一个具有自由想象力的学习空间,然后直接询问每个学生的声音如何,或者直接询问每个学生听到这些声音后的感受,这样学生可以进行有机的讨论和互动,使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能够把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东西带进整个语文课堂,在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提炼出语文的美,在每个学生掀起头脑操作风暴的关键时候,快速写出对于大自然界各种不同声音的深刻印象,使每个学生在通过实践主动探究和自主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们还要注意转变传统的教学指导意识,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活动主体这一教学观念,实现对作业设计布置的科学有效性。同时教师们还要始终站到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中,使学生真正能够在作业实施过程中真正享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作业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能够使得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堂延伸,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引导学生带着思考探究知识点,并且为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三)注重作业批改

现代社会发展脚步极快,各种社会思潮泛滥,导致了现代的学生自由思想意识极强。首先是今后作业备注批改进度要准确,要及时引导部分学生。在今后作业批改中不断汲取宝贵经验。这无疑是提高学生作业效率的一条捷径。对作业备注要做到精读细研,每人的一句话都一定要言之有物,都一定要意有所指,尽你最大的努力让一些学生知道他们将来的家庭作业应该是什么样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将来的改正方向。其次,作业进度要及时纠正。要按时完成批阅作业,确保部分学生在最快的短时间内就能理解到并掌握正确的作业方式,为提高作业效率打下基础。

(四)设计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是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设计的再,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以及科目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帮助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展开作业设计,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检验能力。通过提高前置性作业设计的质量能够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前置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课程教学内容的自主预习,最终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前置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应当提高目的性以及针对性,帮助学生累积学习经验。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围绕着课堂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展开,明确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带着教学目的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安排,这样不仅仅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达标。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政策之下,作业的合理布置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们一定要明确认识完成语文作业对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影响,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对语文教学作业的布置进行优化,让语文作业布置能够真正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

第五篇:「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的“双增”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的“双增”

“双减”政策的落实,当务之急是做好多个维度的“双增”工作,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只要坚持下去,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合力,就一定能把这件好事做好!

首先,我们看看“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都减了什么:

1.“减”考试

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若干措施》提出,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

在全省积极开展大幅压减考试次数的探索试验,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

2.“减”作业

在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严禁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姑且称之为“双减”背景下的“双增”。

一、增加课堂有效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学校要根据学期、学年工作目标,制定专门的教学工作计划,完善教学调控的各项措施,有效统筹好每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一步完善以教学认真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落实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优化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教师必须认识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备课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中就会多产生一份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材,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作业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整点,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再次调整、强化认知结构,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习中的疑难,全面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借此找到自身教学的疏漏之处。

二、增加校园延时服务,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学好、学透,家长们才不会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报班补习。但孩子们如有个性化的补习需求,学校应该组织优秀教师,遴选高频和高质量关注点,开展集中线上线下答疑,让学生在答疑解惑中获得发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该推行课后服务将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延时服务不仅满足学习辅导的要求,更要注重开展体育运动、兴趣活动,德育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增: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减下来的时间用来增加学生在体育活动、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活动上的时间。

二增: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美育培训。

很多家长对于“双增”这个新名字可能有点懵,“双增”到底对学生是好是坏呢?

从学生角度解读:学校会更加重视体美音课程,特别是体育老师不会再“被生病”了,这些以前不被重视的课程再也不会被主科霸占,学生当然是高兴的。但是同时希望学校能够重视体育课的课程安排,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课程内容较单一。以前体育课很丰富,现在天气不好就让学生留在教室,临近考试赶紧安排学生跑步,如果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希望能完善课程体系,让体育课发挥真正的作用。

从家长角度解读:学生欢呼的同时家长却有点担忧,家长要面对的问题很现实,体育、艺术类培训班价格不便宜,比学科培训还贵,增加孩子参加体育、美育培训的机会意味着家长的经济负担也随之而来。其实家长当然希望培养孩子特长,只是经济条件有限,希望在增加培训机构的同时也能适当降低价格,让更多家长和学生消费得起。

“双减”和“双增”同时进行能切实地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帮助学生培养一个强健的体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

“双减“之下需要坚持面向学生群体素养的‘双增’: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增加对每个学生成长的关注;二是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

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力、创新力、领导力、学习力四种能力为目的,着眼于“一人一艺,一生一技”,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艺活动方案。全面整合并优化校本课程资源和形式,规范和完善课程设置与执行,实现了从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到面向分层、开阔视野,再到面向个体、丰富个性的课程联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元”、“更精准”的选择,将家长的“操心事”变成了“暖心事”。

学校要着力通过“加减乘除”法,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加”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加学生自主开放作业;“减”是指老师减教辅材料,减机械重复作业;“乘除”是通过弹性式周末ABC作业,去除孩子的超前培训和拔高训练,让孩子形成“乘”长型思维,真正的做到作业量减少,通过作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双减“之下还需要提升师生能力的“双增”:一是增老师教学胜任力,二是增学生的学习力。

首先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新课标解读、备教学评模式的构建,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让课堂高效,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当堂“吃饱”。充分利用好延时服务时间,分层异步的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好”。

其次要在教师学科素养真正下功夫。教师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升学科素养的任务需要教师来完成,最终由学生来展现。教师具备的学科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学科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这包括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充分把握教材、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及文本本身的阅读价值。教师必须准确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能自主构建本科教学的知识体系,对于教材的重难点有清晰的把握,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把握好度,并能透彻了解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

(二)教学的专业技能教师要具备纯熟的专业技能,即良好的教学能力。

1.创造有活力的课堂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的活力。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走到孩子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融合到他们中间去,打造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

2.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如何上好一堂课才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实物、多媒体等增强学生的体验。

3.不断地自我学习上课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推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4.良好的科研能力一个不搞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著名教师,教师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确立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与人交流,课题实验等活动,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读各种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为科研服务。

3.(三)特有的专业情感

具有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在这门学科的领域中有一番作为。是要做一名教书匠还是幸福的教育家,都需要自身的思考。正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写的那样:“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科素养,教师既要具备深厚的本学科的素养,更要练就一身娴熟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二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确保顺利完成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型的人才,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首先要有一定的学习力。学习力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运用该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力”一般分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三方面。但从字面理解,很多人把“学习力”等同于“学习能力”,忽视了“学习动力”与“学习毅力”这两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力的形成与个人的兴趣、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学习力是指学习成果转化的能力,是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只有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者合而为一,才能真正地拥有学习力。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具备坚强的毅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一个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力起决定作用。学生只有具备真正的学习力,才能真正的成才。

学生学习力的形成与个人的兴趣、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

“双减“之下更需要实现家校共育的“双增”:一是增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度,二是增家校双方的目标的一致度。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双减工作下,学校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作业革命,探索多元评价;学生需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家长需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形成家校共识,加强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下载“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加减乘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减”背景下如何布置作业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布置作业心得体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它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下面是查......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的“双 增”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的“双增”“双减”政策的落实,当务之急是做好多个维度的“双增”工作,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只要坚持下去,社会、家庭、学校......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发言稿[精选五篇]

    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发言稿(精选7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上发言稿的情况与日俱增,发言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怎样写发言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做用呢?以下......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心得体会1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全面部署开......

    浅谈“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实证结果表明: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双创”精神的培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讲述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当如何实施,概括了通过......

    双减背景下三年级暑假作业单

    作业内容完成形式家长签字备注1、购买书籍并阅读:①《山海经》;②《希腊神话故事》;③《世界神话》;④《中国神话故事》;①制作读书卡(A4纸)全班学生必做2.当一次玩具设计师,自制一......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心得体会1 11月18日下午,在xxx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领下,在县教体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规划学校发展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规划学校发展今年1至4月,教育部推出了“五项管理”措施,7月,中央出台了“双减”政策,标志着我国建设新时代义务教育良好生态的大幕已经拉开。无论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