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指挥员素质建设在救援队伍中重要性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指挥员素质建设在救援队伍中的重要性
江西省矿山救护总队萍乡大队 易良华 摘 要:革命领袖历来十分注重干部素质问题。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多次强调,干部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十分重视应急救援事业。为了救援队伍雄姿的战斗力强大和服务社会发展,迫切加强指挥员的伍素质建设,展示救援队伍强将尖兵的风采;加强指挥员素质建设,也是救援事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浅谈 指挥员 素质建设 在救援队伍中的重要性
救援队伍是同各种灾害及突发事件作斗争的专业化,技术化、形象化的队伍,担负保护经济建设和人民财产利益的神圣使命,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队伍中,救援指挥员的本身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队伍管理的好与坏、队伍建设的变化快与慢;指挥员的素质建设更重要是提高在事故抢险现场中的临场发挥能力。在矿山救护、社会救援时,现场指挥员必须理顺好:1.领导人希望事故处理得越快越好、随心所欲的瞎指挥问题;2.队员思想变化的不稳定因素、技术操作问题;3.在灾区抢险中,中、小队装备及个人呼吸器故障问题等等不可预料的变化事情发生。假如一旦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指挥员不能及时组织处理好,队伍任务不但完成不了,反而扩大事故、丢掉队伍的局面,面临残酷、负面影响更大。可想而知,事故抢险的成功与否,指挥员起到的是领导责任和主导作用。笔者在萍乡救护大队工作将近15年,结合平时经验,加强指挥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艺术管理、理论文化、个人体能、战斗心理素质建设等,极力提高指挥员在救援队伍中的责任紧迫感和高度事业心。在安定祥和稳定的救援事业中,把前景做的更大、把社会影响做的更好。
一、政治思想素质建设
政治思想建设是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看问题高度、思想品德及修养方面的集中体现。政治思想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和信仰、对党的信任和忠诚、提高思想觉悟、负有使命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救援事业上,多学习多锻炼多经风雨磨砺自己,成为合格的指挥员;从思想上解放、开拓进取、爱岗敬业、与时俱进超前发挥正能量创新管理,技能革新,运用科学水平判断是非能力、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类矛盾问题,把问题永远消灭在萌芽状态;高姿态办事,低调做人,深入了解他人、善于听取意见,有错必改做队伍中的表率、当好领头羊。领头羊当好了,在队伍中什么问题都是好问题。发现问题,是自己要想做好的、需要改进的事情。例如,某中队、分队有同志喜欢背后说领导和同事坏话,还有背后捅刀子行动等等矛盾存在。这些矛盾是队伍不稳定、不团结主要因素,是队伍稳定的隐患先兆。为此,指挥员和队友之间需要沟通、需要协调,将反映出来的问题评定是真与否;还是背后说话人思想抱负有问题呢;从管理层来讲,指挥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建设和文化修养,在救援队伍稳定发展中是不可以忽视的环节。
二.业务技能素质建设
一支过硬、有战斗实力的队伍,必须有强兵好将。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救援队伍也许是在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展开抢险工作,将人身安全和人民财产损失挽回到最低限度为原则。党和人民交给的救援任务必须是胜利仗。这个结果取决于现场指挥员组织指挥能力的大小问题决定胜与败、多与少。因此,加强指挥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和指挥能力水平建设,有利于提高指挥员的现场观察技术水平、决策判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三者优越条件又要从哪些地方来发掘呢?原煤炭工业部救护队长萍乡培训中心按照《救护规程》《安全规程》《操作规程》《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抢险救援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综合一体对救护指战员进行严格培训;当今,救护队指挥员在队伍中,既要当领导者、又要当教练官。当好一个领导、当好一个教练,自己必须要有一身本领、创新技术、先进经验、科学管理才能抓好备战训练工作。萍乡大队指挥员克服年龄困难、身先士卒、严以律己、以老带新把经验技术不断地传授到每个队员,充实队伍骨干技术力量,发扬传统的先进模范作风,不断培育新一代指挥员。在装备仪器、一般技术操作、体能训练、模拟事故演练的训练,按照工作计划有落实、有记录、有检查、有评比展开操作训练。三.组织管理素质建设
组织管理素质是队伍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艺术管理水平。在解决问题时,它衡量一个管理工作者能力水平的高低,从中体现出管理者的分析观察能力、统筹驾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育说服能力、临机处置应变等能力。领导者组织管理素质水平在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召能力,也关系到人缘感情好与坏、多与少问题。《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其得民,斯得天下矣”。所以,指挥员应该从得民心上用心去了解,理解身边的人。谈何易容呢?其实人性本来是善良的。在工作上,指挥员把需要做好的事做好;原则问题,用艺术说话手法说服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安排工作合理分工、以理服人,什么矛盾、工作障碍同时会顺从管理、服从领导;纪律上,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职能职责范围,建立紧张有序、条理清楚工作氛围。总而言之用心管理、低头做人、虚心接受意见,管理起来也不难。为了当好指挥员不仅具有以上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外,还需要严以律己,善待他人。这是组织管理素质的必修课 四.理论文化素质建设
理论文化素质衡量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了解万事万物的变化与进取程度的多与少。从知识来讲,理论文化素质高对科技创新,新事物吸收率更高。现在,政府十分重视救援事业,对矿山救护、社会救援的装备不断增添和更新。有电子智能产品、国产科技装备和进口装备,这些都是需要指战员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装备性能及操作技术。假如,遇事时不闻不问、不懂装懂跟和尚拜拜塔,不求进取混混日子的指挥员,怎么办?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含量高低对个人自身价值、工作效率及发展潜力影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和战斗力越来越明显了。一个指挥员同志在救援工作中,擅长口述表达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真正能做到“求之能给、问之能答、授以真知、解以真谛”了吗?某单位采取了抽鞭办法,利用百分竞赛,日日月月促进工作,在队伍与队伍中竞争、队友与队友自然产生了比赛。加强理论学习,文化修养。遇事勤于思考、认真分析、总结、创新不断更新自己,树立马不停蹄学习理念,掀起求上进高潮。五.抢险心理素质建设
过硬心理素质是提高抢险救援战斗力的精神支柱。如日本向中国发动战争时,他国力军力在世界是位于前茅,是亚洲第一强国。日本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在此,中国人意志坚定、凶狠斗士、心理素质过硬保障,能用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战胜了日本强国。建国以来,我国矿山救护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据不完全统计:救护队指战员(含辅助队员)共发生自身伤亡事故约160多起,死亡约为300多人。从中有很多是不该发生的,依然发生了。为什么呢?救护指挥员与队友抢险心理素质差、没有正确判断力,没有看懂问题,没有心理准备、没有责任心、不依靠科学施救方案,听之用之盲目行动导致扩大事故。不管什么情况造成,指挥员是救援抢险专业领导者、指挥者,其责任是主要的。在安全的前提下救援,为了队伍稳定、抢险迅速很需要培育指挥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平时备战训练、保障有力,首先从救援队伍指挥员的心理素质上印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救援现场,指挥员遇险不变的心理应变能力、突如其来的危险还能控制情绪、遇强不惧的心理承受能力、遇惑不乱的心理防护能力、多与战友沟通,了解战友抢险前的思想状态及其他情况;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情况下,富有连续作战心里素质。在抢险救援时,保持镇定、准确预测气势发展,从中找规律、找突破、采取对策进行救援指挥;在任何时候,不冲动、不影响工作、极力控制稳定;接受任务时,迅速果断、立即行动;在非科学施救方案时,指挥员坚持《救护规程》《安全操作》规定,坚决不违章不违纪抢险救灾。
第二篇: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定稿)
浅析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愈加激烈,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为了企业和谐健康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更具凝聚力,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员工在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完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精神有明确的认识,能够树立和企业一致的发展目标,以企业的发展为中心任务,更加努力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成功。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实践之后形成的成为多有的员工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它是通过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一种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管理模式。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不管他的规模是大还是小,它都因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
为了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做了以下总结归纳:
1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对于一种行为或者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做出的一致判断。它是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最核心的内容,只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才能够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用企业的统一标准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
2企业的生产环境
企业的生产环境主要是指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行为特征的外部环境和联系,或者是企业的发展经营方向,企业的内在性质,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等。
3企业的英雄人物
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人物我们称它为企业的英雄人物,它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可以将企业英雄人物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或模仿对象,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企业的文化网络
企业的文化网络主要是指企业员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或者网络,所进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信息传播活动,一般来说,在企业的文化网络中所传播的信息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期望或工作态度反映出来,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
5企业的文化礼仪
企业内部所组织举办的各种聚会活动、表彰大??、年会等都是可以称作是企业的文化礼仪,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向企业员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有助于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促使企业文化实现其价值。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
一个拥有完整、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的企业,必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在这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将企业各项服务中最优质的一面展现给社会或者客户,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给社会留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日渐激烈的企业竞争中,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企业就要进行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发展的机遇,首先就要明确的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外来文化和传统的企业文化的碰撞融合下进行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从而形成能够顺应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新的企业文化,将这种企业文化全面的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岗位,才能整体的提升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对企业进行管理。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所追求的信念。企业员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清楚的指导企业对于员工自身行为上的要求,进一步对员工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以配合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使整个企业体现出较强的凝聚力,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从中逐渐找到和整个企业发展的利益的契合点,提升了员工对于企业的依存度。企业中众多的员工聚合在一起,为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一起奋斗,都是因为企业员工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让他们坚持,这就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力量,它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就企业管理者而言
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提高管理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该大力支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不断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领导层的带头作用,引导和帮助其他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二)就企业员工而言
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和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的保障工作。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大给员工普及企业文化的力度,加强员工之间相互交流,让员工能够对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而了解,明确认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让员工以企业为家,具备主人翁意识,让企业文化完全渗透到企业中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渐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优胜劣汰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我国的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不断的进步,健康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上下充满凝聚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良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班组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要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操作机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逐级递进的关系,犹如一个金字塔,自下而上分别是操作机构,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由此可见,企业的操作机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及资深管理大师在提到对中国企业管理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及人员管理。诚然,企业的管理是个很大的范围,但究其本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其管理上的表现,都是由企业中的每个成员表现去推动实现的。
在广大的企业里,尤其是制造业及服务业中,一个很常见的名词“班组”,时常会被我们提及。一个优秀基层班组的工作效率是企业执行力的最终体现,是企业生产质量的直接证明。在它的基础上非常容易衍生出另一个名词“团队”。可见班组的建设对企业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实践证明,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提高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关键是选拔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龄适宜、技能过硬、责任心强、会管理、能团结人的员工担任。可以对班组长实行动态管理、民主测评、持证上岗、择优竞聘、定期培训等,加强对班组长的培养、选拔与使用;可以定期召开班组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不断探讨新形势下班组精细化管理办法,全面提高班组长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增强班组管理的科学性。
班组工作要理顺各自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科学体系,在明确工作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从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平均主义的问题,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升班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比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行目标管理、推行安全系统工程等等,使班组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班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是企业具体运作的前沿阵地。班组建设的优劣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强弱,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与未来。随着当前,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把企业推向市场这一形势下,企业管理特别是基层管理却成为大部分企业发展的软肋班组建设在现代企业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以使企业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的企业班组发展至今,班组建设从无到有,从单
一、片面到日益完善、日趋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时期班组的典型模式是以班组长个人为核心。班组的日常工作和运转完全依赖于班组长的个人技能。班组长做为承上启下的桥梁,忙于组织和参与专业生产工作,一般具有业务能力强而管理能力弱的特点。班组成员也是被动接受工作安排,缺少工作的热情,潜能未发挥,班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同时,这种班组长个人冲锋在前,而班组成员消极滞后的状况,容易造成班组长与班组成员之间的对立,对于系统这一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也是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二阶段,以核心组成员为核心是这一阶段的典型模式。这时期的班组,人员很自然的被分成两类,即核心组成员和普通班组成员。与上一阶段相比,这时期的工作由主要依赖班组长一个人变为依赖核心组成员,决策的参与面有所扩大,但是等级的划分容易制造冲突,降低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自主工作的热情。班组建设仅仅局限于核心组成员的范围,违背了全员管理和参与的原则,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建设。
第三阶段,这期间的班组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班组建设有要求而无氛围,硬件投入多,而软件投入少。对完成工作目标的追求成为班组工作的核心,但是这种过分强调目标的实现缺少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从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同时,目标的制定也缺乏合理性,不同生产专业的班组盲目追求共性,缺少个性,理论上渴求成功,现实上冲突。
第四阶段,以思想、生产、安全、培训、民主、创新、六大功能驱动为基础的班组建设全面展开,班组建设工作多措并举,全面开花,但这一时期重视制度建设,而忽略文化管理;强调了物质奖惩,而忽略了精神培育;重视现场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素养管理。这种缺少知识管理基础的班组建设没能将班组成员个体之间的能力最优组合,容易造成“有了徒弟没师傅”的狭义的保守观念,没能使班组集体的合力得到最大发挥,并没有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五阶段,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班组模式。这一时期的班组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以班组的隐性、显性知识扩散、共享、应用、革新的运作管理为支撑,以班组人文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全员能力素质为根本来提升班组绩效,塑造核心竞争力。在这种班组氛围中,班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创新意识和自主工作的意识增强。老师傅的工作经验和新成员的先进理念有效结合,班组成员的特长得到全面施展,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让大家快乐工作,从而使快乐工作所带来的生产力、班组的合力最大化。
一、班组建设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1.班组是现代企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现代企业有完整的、体系化的管理系统,分工明确且分工精细化。这决定了现代企业具有高效率的经营成果,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在整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之中班组建设位于金字塔的底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因此说,班组建设是现代企业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组是企业底层员工发挥作用的最小单元
班组是现代企业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在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内部,分工十分明确和精细化,科学地分成工作不同,权力相互制约的部门。在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内部又有更小的分工单位。班组是具体到每一种工作分工的最小单元组成,在范围上是最广泛的,在精神上是最坚韧的。班组看似平凡,却拥有非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现代企业基层职工对企业负责的直接对象,是实施战略的第一阵地,为企业这颗大树的成长提供充沛动力。
3.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高楼大厦不可能凭空而起,需要坚实的地基。如果将企业比喻成为一栋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班组建设就是这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固,细微环节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企业的整体运行都会不顺畅。如果地基牢固,并时常进行建设和维护,就会激发企业活力和热情,使之健康、良性的高效运营。由此可见,班组建设是整个企业的运行基础。
4.班组建设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有效手段
我们所言的班组建设,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科学高效的班组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班组建设是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企业高效运作的源动力。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曾说过,万达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拥有对于班组建设的一整套先进的方法经验。其严格要求手下职工,将工作精细化分工到每一位职工手上,由小组长负责。每一位职工按照公司的要求,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对自己的班组负责。万达成功的案例,让我们不难看出,科学高效的班组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积极意义。
5.班组建设是企业的软实力
班组建设可以将企业员工牢牢团结在决策层,执行层四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企业的的软实力。而这种企业内部文化的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和环境的培养,需要党、政、工、团通力合作,上下级单位之间分工协作,努力加强班组建设的领导,才能不断把班组建设日渐完善,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企业班组建设的有效方法
1.提高班组建设的认识,端正班组建设的态度,真正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做好班组建设的宣传工作、动员工作,把班组建设工作贯穿于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中,使职工树立起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的作风和主人翁思想,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班组建设成为顺利开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工作的有效保障和动力。其次,严格班组建设的标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的考核。要建立形成车间党政督导,班组协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班组建设领导体系,不断地修订、补充和完善各种班组建设考核标准、奖励标准、工作条例,以制度来约束、规范、细化、量化班组工作,使班组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以制度、规范来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从严从细管理,加强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班组现场管理,必须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人、机、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等手段搞好班组的现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班组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影响一切”的安全理念,按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要求,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为目标,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向安全让路,以安全促生产。
3.加强班组培训力度,发挥班组的团队优势。首先要坚持标准,把好班组长选拔入口关。其次是要按照规范、实用、科学的要求,每年对班组长培训一次。同时,要对班组长实行动态考核,注重业绩评价,班组长的业绩要同班组所承担的各项考核指标挂钩。另外,要加大对班组成员的培训力度。要根据差距和职业规划对班组成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班组要建立成员基本情况档案,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和规划,帮助员工成长成才。
4.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班组管理的内动力。首先班组长要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其次,要尊重职工,关心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学习、乃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第三,要增强民主意识,推行班组民主管理,通过科区、班组民主听证会制度加大科区、班组事务公开,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四,要坚持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小型竞赛等,增强班组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结语
今天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优秀的企业才可以长时间生存下去。而班组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班组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不仅要班组长付出辛勤的努力,也需要班组成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
企业的班组管理和建设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的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生产管理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班组管理和班组建设的必要性很重要性,增强班组管理的紧迫感,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总而言之,班组建设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与未来。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企业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就会得到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只有高效的,科学可靠的班组建设才能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扮演关键的角色。希望本文能够使企业者明白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将班组建设的作用落实到实处,发挥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真正作用,共同推动现代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优秀企业也习惯性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国内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相当大一部分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事宜,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良下,相应企业也难以形成较好的企业文化。本文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基础上,就企业如何更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竞争力;企业文化
引言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但其在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及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却制约了企业文化建设效果取得,部分企业不知道怎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导致系列管理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浪费。企业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活动较好开展下,企业管理的整体难度能够得到明显降低,这也是很多优秀企业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尝试的直接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受关注程度不断增加下,探寻出企业更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路径也十分必要。
一、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一种文化形象或文化符号,企业文化建设则是进行企业文化确立和企业文化丰富的系列活动总称。当前,企业文化已经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和体现形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I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两个基本特征,特别是在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下,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的可行性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得以确立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不断开展也能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本身能够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诸多影响,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的影响极为深远和明显下,很多企业也正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尝试。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动态管理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是系列管理活动开展的基本目标,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开展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能与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间保持同步。各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下,企业内各个管理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可以得到增强,且企业综合管理活动开展的内部环境可以得到较好优化。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均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不二选择,依托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不断进行管理能力提升也是其常规选择。对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通常关乎多个层面,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无法为产品生产和销售产生直接影响,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对企业售后服务等产生影响下,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提升上的影响也能不断显现。
(二)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中的常规构成,且人才战略对企业综合发展影响明显下,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更是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也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活动开展上,系列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事例表明,较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更好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可以有明显提升。很多中小型企业人才流失率较高且员工流动性较大,这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当有直接关联。而在企业文化较好建设下,企业内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能够不断增加,在其对企业文化产生了较好认同下,企业自上而下进行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尝试也能更为轻松地开展,这也能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三)有利于各类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
企业内较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能帮助企业对各类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更好解决,特别是在企业面临很多棘手的经营管理问题时,常规解决办法通常无法发挥出应有效果,借助企业文化本身的耦合作用,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进行经营管理环境优化,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进行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企业管理的动态过程实际上便是对各种经营管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其也能够对各种生产经营问题予以较好发现,在各种问题产生初期,企业及时对其进行发现并解决也能降低系列经营管理问题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尽管企业文化建设无法为系列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直接解决,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较好进行下,各种经营管理问题解决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使用,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的一种具体影响。
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事宜受重视程度低下
虽然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及企业管理具有多重影响,但企业文化建设事宜实际受重视程度较低现象极为普遍,由于企业内无法就企业文化建设事宜进行科学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性活动开展的偶发性特征极为明显。很多企业习惯性的通过压缩成本这一策略抵消激烈市场竞争对其产生的冲击,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其较好认知和认可。由于对企业文化建设事宜无法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很多企业便缺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内企业文化建设相关资源更是得到了一定程度闲置和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内文化建设得不到应有重视下,企业便缺乏了企业文化建设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相关企业文化建设性尝试也无法取得较好成果,这也极容易影响到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信心。
(二)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参与感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内部基层员工的参与感较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统筹与规划时,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性,过度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管理层内的作用发挥也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较强的片面性。企业文化建设理应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的一项内部建设性活动,但在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参与感较为低下,且基层员工无法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时。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效率与质量无法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无法对企业经营发展以及综合管理等产生积极影响。很多企业的员工企业内的企业文化并没有清晰而完整地认知,这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与要求无法得到较好贯彻,一旦企业内无法将企业文化建设性活动进行较好贯穿,企业文化建设也极容易陷入停滞。
(三)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单一
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上较为单一也是共性问题,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较为单一,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现实选择便相对较少,单一企业文化建设方法长时间应用下,企业文化建设活力也会不断降低。例如,某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习惯性的进行形式主义建设尝试,诸如组织员工每天进行企业文化相关知识朗读等办法,其不仅无法为企业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实质性帮助,更加容易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抵触情绪。在企业文化建设方法较为单一下,企业管理层也无法取得较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一旦企业文化建设建设方法无法得到多元与创新,企业也无法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妥善处理。
四、企业更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依托相应制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更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提升企业自身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在企业管理层较好认?R企业文化建设实际状况与企业文化建设实际需要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活动开展进行具体筹划。建议企业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实际状况确立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在较好明确企业文化基本内涵与特征基础上,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予以较好划分。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前期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企业也需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在企业文化建设前期适当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并注重相应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在确立出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后,企业所进行的各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可以更有目的性的开展,这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对企业文化建设事务进行协调,避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为对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二)调动企业内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
企业文化建设更好践行需要得到企业内员工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内员工企业文化建设参与感较为低下情形下,提升基层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性也极为必要。建议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时适当征求基层员工意见,避免企业文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属性同企业员工群体的文化特征相互分离。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层更加要引导员工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尝试,并努力将企业内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一种兼容并包,文化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企业内基层员工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之中,通过诸如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媒介,就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相应意见与建议。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覆盖人群不断增加且企业文化建设影响越发深远下,企业也能更为顺利地取得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三)多元化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及形式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会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取得等多个方面产生影响,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方法的多元也十分重要,其也能较好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尝试。建议企业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方法的摸索与尝试,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势上的创新。例如,企业可以依托企业文化主题定期组织员工开展系列团队拓展型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员工感受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并依托团队建设活动更好达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也可以将几种较为高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作为其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策略,并通过组合选择与应用的模式,避免千篇一律式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灵活进行各种企业文化建设措施后,企业也能积累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这也能够为企业进行更高层级的企业文化建设尝试提供帮助。
五、结语
尽管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乃至企业管理等诸多层面均有较好影响,但在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状况差强人意下,将系列企业文化建设性活动落实到实处便尤为重要。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同质化现象极为明显,这一状况也不利于企业文化本身积极作用的彰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在科学筹划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活动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发展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实际需求,确立出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并切实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相关尝试。
参考文献:
[1]顾也琳.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江苏商论,2016(14):107-108.[2]刘娟.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6(6):5-6.作者简介:
朱咏梅,(1984-),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行政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第五篇:浅谈消防装备建设在应急救援中的必要性
浅谈消防装备建设在应急救援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消防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应急抢险救援已成为公安消防部队一项法定的工作职责。近几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出动次数中抢险救援占27.8%,这个比例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1998年洪水,乌鲁木齐“9.8”爆炸、石家庄“3.16”爆炸、上海“7.17”龙门吊倒塌、沈阳“9.1”油库大火等灾害事故的灭火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以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顽强的作风、专业水准的救援能力,为妥善处置灾害事故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公安消防部队社会抢险救援职能的拓展,越来越需要提高装备器材的整体水平。事实上,提高我国装备技术水平不仅是社会应急抢险救援中急需面对的一个问题,更是我国整体消防工作职能拓展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装备器材的配备革新
针对应急抢险救援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加强装备配备革新,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
(一)装备配备的地域性。
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加大消防抢险救援装备的投入。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城市发展程度、工矿企业、辖区气候及水源等情况的不同,火灾特点带来明显的地区差异,装备的使用概率不尽相同。因此,在配备装备的时候,要突出“地方特色”。如缺水地区应多配备大容量水罐消防车,少配备轻型消防车,辖区面积大;经济不发达,农村火灾占 的比例大,就应该多配备轻型消防车;高层建筑多的城市应配备举高消防车,有条件的还可购买消防直升机;化工企业多的地区应配齐配足个人用特种防护装备和灭火药剂,等等。
(二)装备配备结构的合理性。
消防装备在购买时要注重整体规划与结构的合理性,尽快形成特种灾害事故的检测手段、消除手段和堵漏防爆手段,不断增强综合处置能力。为了使装备更趋合理,功能配置与完成各项任务的要求更为相通,各地应结合上级要求,并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以支(大)队为单位,对所配备的器材进行整体规划,实现装备的资源共享,制订配备标准,避免随意性,使装备的种类、数量、质量三者更实际,更科学,结构更合理。
(三)加强装备革新
对常规器材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基本上能实现人与装备的结合,但是对特勤器材训练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主要原因:一是特勤装备数量少,而训练人员多,难以集中训练,许多战斗员直到两年服役期满时,也只能熟练掌握少部分特勤器材:二是大多数装备制造静谧,价格昂贵,主要依赖进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无法使用。如重型防化服,按规定不能有明显的折衡,否则将散失其保护功能。这些装备平时放置不允许折叠,更不能反复穿戴训练,有的装备由于经常训练,造成灵敏度下降,个别部分磨损变形,提前退出执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其数量少、价格高,难以靠自身技术维修,这样,势必造成训练效果差。一些基层单位将特勤装备束之高阁,轻易不使用,不训练。这样特勤器材就成了一种摆设,起不到特种器材的特殊
作用,往往造成在实战中,因使用者对装备不熟悉,无法发挥其功能,而难以实施处置行动,甚至危及自身安全的严重后果。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和消防生产厂家合作,研制一些与特勤装备在外形构造一致,成本低,制造工艺要求不高,国内能够生产,能够自身技术力量维护保养,不怕训练损耗的特勤仿真代替品,用以解决训练问题,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
二、发挥现有装备最大效用
(一)消防部队现有装备使用现状
装备器材重供轻管,装备效益不够明显,甚至严重影响器材使用寿命。
1、一些单位消防装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或虽有管理制度,但只停留在文字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使消防装备管理流于形式。
2、操作员对装备的机械性能掌握不够,稍有故障,不能及时予以维修,导致装备带病运行时间长,损坏加剧而无法维修。
3、没有一套完整的装备使用保养方法,使装备的保养不到位,很多只停留在对装备外表的清洁、整理上,忽视严格按要求对装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修复和补给,导致一些消防装备因不能得到及时维护性能大受影响,甚至报废。
(二)加强对现有装备的革新和挖潜。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现有装备的潜力,缓解现有装备与实战需要的矛盾,提高实战水平。
1、加强大、中队装备的管理工作,建立装备档案、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提高指战员的技术水平,培养一支思想作风好,专业技术强的技术骨干力量。
3、和生产厂家
联系及时举办各类装备操作、保养培训班,使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装备的技术参数,懂得一般故障的排除。
三、消防装备人才队伍建设
(一)消防装备人才队伍弱化的成因
1、受消防部队现役制的局限。消防装备器材的管理需要经验的积累,消防部队是一支公安现役部队,每年高速的人员流动性,对消防装备管理队伍,特别是基层部队的骨干队伍形成很大冲击,造成基层部队装备管理人员不稳定,装备管理水平不高。
2、受消防职业边缘性的影响。消防是一门集防、灭火、抢险救援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学科,对装备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受行业的特殊性影响,该专业在各大高校开设的专门学科很少,专业人才匮乏。加之,消防装备研发人员与装备管理使用者间信息沟通不灵,使消防人员获得的装备技术、管理信息有限,对各种不同装备难于把握。
3、受消防装备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从消防部队装备管理人才的形成来看:一是部队生长干部或士官,二是地方院校毕业生,二者都有装备管理素质上的很大缺陷。从部队成长起来的装备管理人才由于受文化素质的局限,对装备新技术、新成果难于掌握,不能有效进行装备管理。由于消防学科体系不健全,地方院校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消防装备知识有限,对消防装备的认识和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加之实战应用经验欠缺,所学专业不对口等因素,对装备管理也难于得心应手,从而使装备管理缺乏真正的行家里手。
(二)消防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1、解决消防装备管理岗位和技术任职需要。这是消防装备管理的制度建设问题。要从基层到机关设立装备管理岗位,从源头上解决基层单位装备管理员配备不到位,空编、虚编的问题。要建立健全消防装备人才管理体系,从装备管理的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素质考核、任职条件等方面进行规范。
2、有针对性的培养装备管理人才。一是对装备管理经验丰富,有潜质的优秀士官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保留,同时加大中队新生装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持部队装备管理队伍相对稳定。二是针对性的接收机械、电子、车辆等相关专业的地方院校毕业生,并对口使用,增加装备人才队伍的科技含量。
3、强化消防产品售后服务。在消防装备采购合同中约定售后服务事项,建立销售厂家定期回访制度。同时,各级机关可联合生产厂家,定期开展装备器材维修保养培训,建立厂家与基层部队便捷、对称的信息交流平台,为部队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着力解决装备应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四、消防装备与实战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部队工作意见》下发后,各地公安部门高度重视,大批新装备配备到消防队伍,但是大多数官兵对新装备缺乏了解,更谈不上熟练掌握;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参战官兵对如何科学调配和使用先进装备心中无数,新装备发挥不了特殊效益。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已配装备,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实现装
备与实战的有机结合。
(一)加强学习。首先是干部的学习,“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干部水平提高了,才能在实战中随机应变、应付自如,才能将正确、科学的技、战术传授给战士。干部的学习重点主要是二方面:一是业务理论知识。包括各类抢险救援事故的特点、规律和处置措施、注意事项等;此外,还应掌握各种模拟战术训练的组织方法,能够科学地、辩证地看待国内外曾经发生的各类典型战例,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二是要加强对装备知识的学习了解。除书本知识外,要积极采用官教兵、兵教官、官兵互教的方法。只有这样,在实际灭火过程中,指挥员才能充分利用好现有装备,战斗模式应用才能更合理,讲评才能更有针对性。其次是要抓好战士的学习。重点要在熟悉了解各种器材装备的性能、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知识上下功夫,掌握执勤中队训练的班、个人技、战术方法及其抢险救援现场应用。
(二)在装备的训练上下功夫。目前,一些单位虽然配备了先进的器材装备,但感到价格昂贵舍不得训练和使用,使战斗员对器材装备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用大量资金购置的器材变成了摆设,没有发挥装备器材应有的作用。针对当前部队配备的器材装备,其训练不能够仍停留在一般的操法、挂钩梯、水带训练等竞技表演上,要加强对装备的操作原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杜绝训练表面化、低层次,甚至出现盲目指挥、损坏器材、性能发挥不好、造成不应该发生的事故,而影响战斗力的形成,装备的训练要向了解、掌握、装备的基本原理延伸、向相关知识延伸、增加科技含金量,并力求做到有什么装备就
训练什么科目,提高综合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三)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重特大灾害事故,面对这些灾害消防部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毫无疑问,现代消防装备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些事故处置失败的案例,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问题。一是灾害现场需要何种装备,进行何种灭火战术,火场指挥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火场实际需要,指挥员要合理运用各种装备,科学安排参战人员。二是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问题是检验操作员平时训练及心理素质的问题。很多同志在平时能熟练掌握器材装备的操作,但面对高温、浓烟、爆炸等外界因素,必然会影响到装备的操作,使装备发挥不了最大的灭火效益,不但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起到有效控制的效果,反而会徒增人员伤亡。
五、完善管理制度,实现装备的正规化建设
社会应急抢险救援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一新生事物面临着诸多问题。机制不顺、缺乏必要的相关政策法规是其中的主要困扰因素。
(一)建立装备建设长远规划和逐年配置计划。
依据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员防护装备标准》和《湖北省消防部队消防站消防装备配备标准》,将不同站级的消防装备配备标准对号入座到大(中)队,尽快制定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灭火抢险救援实际需要相适应的
(二)建立装备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
根据公安部《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标准》和“161”工程的建设要求,各级消防部队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认真分析装备现状和战训工作发展趋势,制定消防装备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方案,要把加强消防装备建设作为“十一五”消防规划的重点,在加大消防业务经费总量的基础上,突出专用车辆购置费和装备器材购置费的投入数量,确保经费投入满足正常装备购置需要,建立装备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装备管理数据库
建立装备数据库,切实做到装备建设情况底数清。大队、支队和总队三级要将部队现有装备及规划或计划配备的装备,一并建立装备数据库,做到装备数据登记清楚,增减有据,并不定期对数据库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进行督查,确保数、物相符,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装备采购、维修保养,从宏观上掌握基本情况,进行一体化管理。
(四)制定《消防部队装备器材维护保养办法》
包括组织机构、指责、日常维修、日常保养、教育培训、考核与奖惩等章节。明确器材装备维护的原则,成立器材装备维护保养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消防部队车辆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培训教育、技术指导与交流等。明确各类人员的职责与要求,维修和保养的制度、程序和注意事项。并适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特种消防车驾驶员、某些高精尖特种装备使用维修人员,逐步实行技术等级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官兵严禁使用或维护等。从制度
上明确,合理调配资源,努力促进器材装备管理维护的正规化建设
随着各类灾害事故的不断增多,消防部队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不但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加大装备的投入量,不断改革和完善装备结构,保证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应付。针对已配备的装备积极开展训练,使操作员熟练掌握其技术性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抢险救援中做到“游刃有余”,实现装备与实战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