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
实
施
方
案
根据XX文件和XX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富”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通过实施“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包社区、联农户、促发展、谋生路,推动具有我镇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打造“平安幸福XX”,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形成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二)坚持统筹协调,源头治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科学发展作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基
础,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机制,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解决问题、减少矛盾。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中加强群众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加强社会管理领域立法、执法工作,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服务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调节、行政管理、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尽可能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五)坚持科学管理、提高效能。加强对社会管理规律的研究,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六)坚持立足镇情,改革创新。从我镇处于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镇情出发,总结我镇社会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社会管理有益成果,积极稳妥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方法等,努力使社会管理
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实现“生态立镇、富民强镇”新跨越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工作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有效整合法院、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维稳、综治、教育、卫生等维稳资源,建立起全程闭合、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规、制度、机制、能力等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管理强基工程”。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实现我镇新跨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以固本强基为指导,编织多方联动的“基层组织网”。整合基层人口、社保、劳动、民政、民族、卫生、文化等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壮大基层力量,构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入到基层。建立健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用、劲往基层使的体制,构建全面
覆盖基层的镇、村(居)委、自然村三级社会管理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确保基层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一是建立镇社会管理工作指挥平台。成立镇“社会管理强基工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增加成员单位,充实领导力量。二是建立基层村(居)委社会管理综合平台。在村(居)委成立“社会管理强基工作”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村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从镇司法所、派出所等选派一批年轻优秀的干部到村(居)委担任村(居)委助理,专门负责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共同推进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实现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工作联动、问题联防、平安联创。三是建立村(居)委社会管理工作核心平台。在各村委(社区)成立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健全村委(社区)自治组织、群众组织、设立调解室、警务室,配备驻村民警、驻村干部、社情民意信信员、社会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治安特派员、义务治安巡逻队,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综合服务。四是建立自然村社会管理工作基础平台。在各自然村设立社会管理工作站,作为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延伸机构,负责各自然村的村民自治和群防群治工作;组建平安志愿巡逻队和“三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志愿调解队,配备
社情民意信息员和社会治安信息员,达到社会管理工作平台的基层全覆盖。
(二)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内容,打造覆盖全面的“民生服务网”。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在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得现实矛盾、处理好当前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维护好群众权益的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好一些群体的历史遗留问题,为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实有人口动态管理,逐步完善居住证、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起联网、部门联动、覆盖城乡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登记、推荐住房、介绍工作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严格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加大对流动人口落脚点以及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管控,按照“谁出租谁负责”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房屋出租户、用工单位的治安责任。对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青少年、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切实做到底数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解决他们在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
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以扩大参与原则,编织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网”。建立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基层组织自我服务管理能力,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严格执行居民委员有组织法,完善村(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村(居)民委员会能够有效完成法律规定的办理村委(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等任务,把城乡基层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深化村务公开,进一步拓宽村(居)民参与渠道,健全村(居)民参与机制,依法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以治安防范为抓手,编织保障有力的“综治防控网”。要推进多维立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采取“守点、巡线、控面、织网、固边”的防控手段,形成综合性、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治安防控体系。一要守好点。严守进出XX的通道和卡口;借助于电子眼、视频、可视性报警系统以及电子监控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电子防控水平。二要巡好线。加大派出所、警务室和治安岗亭的巡逻力度和
密度,完善社区、路面、单位内部和重点行业、要害部位四大防控网络,实现无缝对接。三要控住面。依托街道和社区的治安联防队伍以及群防群治队伍,加强治安防范和打击犯罪。四要织好网。在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等特殊部门建立治安联络员,在社区保洁员、水电维修工、营运司机等社会群体中发展治安信息员,全面快速收集各类治安隐患信息。五要固好边。坚持以稳定促和谐、以文化促和谐、以发展促和谐,推动与XXXXXX三县(区)睦邻友好和谐发展崭新局面,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乐章。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社会风险评估与矛盾排查的机制建设。一要实施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及维稳、信访等部门的意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评估报告,确保大事办妥,好事办实,不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二要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要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预防,健全公共危机预警网络,提高公共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三要完善矛盾纠纷的大调解体系。要按照“五个一”(即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五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稳控、包教育、包息访息诉)的要
求,认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切实把不稳定因素,逐一全面排查,抓好落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要继续积极采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
(五)以保障公民权益为目的,编织透明廉洁的“公平正义网”。坚持公正廉洁执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畅通人民群众的信访渠道,扩大司法工作的外部监督,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要实行信访首办责任制度。要对人民的举报、投诉、申诉及时登记编号,做好受理、移送、查办、督办等环节工作。二要实行重大信访督办制度。对于重大、疑难和领导接访事项以及上级机关交办、督办的事项,要重大督办,下发信访督办单,确定催办人,限时办结答复信访人。三要实行涉法涉诉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由镇联席办牵头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处理重大、复杂和疑难信访事项。四要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滥用职权,执法不公、执法过错引发信访事件升级,实行责任倒查,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五要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协作机制。要拓宽法律援助渠道,努力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无钱打官司难的问题,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组织领导
全镇“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镇纪委、镇综治委具体组织实施。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问责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办公室,办公室出任由XX同志兼任,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日程事务.六、工作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各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按照本方案,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迅速开展社会管理的创新工作。
(二)初步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3月)。各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本着稳步实施、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好“织网”工程。
1、基层组织网:(1)以乡镇、村(居)委、自然村三级社会管理工作平台为重点,强化综治信访维稳组织体系和硬件设施建设;(2)以“重心下移、信息上达”为原则,健全综治信访维稳体系的工作衔接机制;(3)扶持培育与规范管理并重,完善社区组织的多元治理机制。
2、民生服务网:(1)以公共服务社会化为原则,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2)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健全流 的人口的管理服务体系;(3)推进社区关爱互助行动。
3、居民自治网:(1)构建社情民意的畅通调处制度;(2)健全业主委员会自治制度;(3)探索居委会自治的实现方式。
4、综治防控网:(1)推进多维立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加强多方参与的群防群治制度建设;(3)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的治理机制建设。
5、公平正义网:(1)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2)查究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司法工作的评判机制。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0月)。按照高标准,全面推进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初步形成“基层组织网”、“民生服务网”、“居民自治网”、“综治防控网”和“公平正义网”,完成“织网工程”的既定目标,实现“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格局。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由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部署,镇综治委牵头,具体负责对各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的检查验收和表彰评比工作。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和先进做法。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工作的领
导,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管理强基工程”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
(二)政策支持,加大保障。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上下左右齐抓共管。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各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要树立“舍得投入,早投入比晚投入好”的理念,切实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
(三)加强沟通,做好调研。各村委(社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各地成功经验,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镇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四)健全机制,强化督导。将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开展综治民调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与推动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纳入党委目标、政府绩效,纳入各村委(社区)、镇直各单位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范围,与业绩评定、晋职晋级、奖励惩戒挂钩。要建立社会管理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开展“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活动 的责任落到村委(社区)、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社会管理强基工程”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XXXXXXXXX XXXXXXXXX
第二篇:强基提质工程实施方案
**********强基提质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为加强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建设,提升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促进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根据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强基提质”工程的实 施方案》精神,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明确基本职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稳定和健全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有均等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知情权、生殖健康权,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公益性质,明确人口计生基本职责,强化政府在推进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和投入。坚持突出特色,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以家庭为核心,拓展服务内容,围绕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坚持能力建设,全面开展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基层人口计生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与水平。
三、工作目标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方面。全面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 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四、方法步骤
(一)工作目标 人口计生人员学历教育按“工作
目标”要求开展教育。
(二)工作任务
1、明确工作职责。社区具体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统计、宣传教育和避孕药具管理等工作, 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情访查、药具发放、产后术后随访、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搜集育龄群众 的婚孕育信息、居住地变更信息和需求信息等项工作。2、配强班子。办事处重点选好配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服务中心主任,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队伍。
3、积极协调。对在人口计生部门工作时间较长、贡献突出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在其离退工作岗位后,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工作步骤 扩展完善
(四)工作目标 1.人口计生人员学历教育按要求得到实现。2.各项政策、制度运行有效。3.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五)工作任务
1、积极拓展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拓展社区的服务领域和内容,以育龄人群为重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首要任务,切实承担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八项职能。鼓励社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以家庭为中心,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老年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2、加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组织建设。适应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强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推进大规模教育培 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人口计生工
作人员的在职培训。
2、强化依法管理责任。在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中,要确立依 法管理、文明管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特别是在生育证发 放、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手术并发症治疗、病残儿鉴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中,遵守人口计生 群众工作纪律,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和侵占 群众利益。要普遍坚持依法管理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过错 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人口计生依法管理工作水平。巩固验收
(七)工作目标 :机构和组织设施,实现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制度化、规范 化、科学化。
(八)工作措施
1、督查指导。通过督促指导,查漏补缺,完善措施,确保 落实。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推动“强基提质”工程的顺利实施。
************
2012年1月25日
第三篇:卫生强基工程开展情况总结
卫生强基工程及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认真落实《东营市“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利津县“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精神,开展《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卫生强基第二批)目录》项目,提高基层卫生医疗的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据利津县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我院继续对口利津街道卫生院,明集中心卫生院,北宋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开展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具体做法如下:
一、我院成立了城乡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制定了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与受援单位多次交流、协商,并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书。
二、派技术素质过硬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影像科6名医务人员到三个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坐诊,查房,讲座。
二、我院在多功能厅,每季度举办学习班,培训三个医院的医务人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三、今年免费接纳每个医院3名医务人员人员进修,回院后开展工作。
四、上半年派出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到三个乡镇义诊三次,义诊人数达1100多人
五、指导帮助开展适宜卫生技术,如新式剖宫产,中药敷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脑血管病的规范治疗,疝修补,阑尾炎等手术多项,供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推广率达100%。会诊病人20余人。
六、赠送部分医疗器械价值6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及支援力度力度,重点放在医务人员业务技术的提高,对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上,以及适宜在农村开展的诊疗项目上。做好双向转诊工作,达到方便群众,促进基础健康的目的,卫生局也要加强协调和督导,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取得更大成效。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第四篇:强基固本工程
强基固本工程-打造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基层组织
加强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大力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去年以来,新建村两委办公楼6个,改建4个,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缺乏和破旧问题。创新基层党建管理模式,建立下派村党支部机制,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提升了村党支部整体战斗力。引导农村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农村事务,先后甄选87名农村党员为信访维稳协理员、公益设施护理员、党务政务村务监督员,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
1、镇党委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
2农民党员在村党员活动中心接受远程教育
3下派村支部书记有关文件
4党员书屋一角
5党员信访维稳协理员入户听诉
阳光党务工程,打造科学规范,公开务实的基层党务
建立党务公开管理机制,对公开的事项、公开的方式、公开的时限等进行全面规范,同时建立“五个一”公开平台,即:一栏(公开栏)、一岗(党员质询岗)、一台(党务公开信息平台)、一线(党务公开电话)、一刊(《熊村党务信息》),被确立为全市党务公开示范点。党务的阳光化运行,增进了党群联系沟通,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1、党务公开栏
2、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咨询岗
3、群众通过党务信息触摸屏了解党务
亲民为民工程,发扬亲民为本,为民至上的优良作风
建立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群众诉求中心,畅通为民服务渠道。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包为民”等活动,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维护稳定的首要工作来抓,实行为民办事公开承诺制,积极掌民情、解民困、化民纠、了民愿。
1、镇党委书记热情接待群众来访
2、“三包为民”组干部走访群众
3、十大民生工程开工典礼
4、实施“村镇联动”建设工程后,整治一新的主街道、5、便民服务中心一角
创业富民工程,形成全民创业、赶超发展的良好态势
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片,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模式,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烤烟、蔬菜、林果、特色养殖等致富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招商引资,全民创业。
1、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
2、姜农喜获丰收
3、烤烟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4、外出农民党员回乡创办的服装加工作坊
5、客商企业生产车间一角
第五篇:固本强基工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使全省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省委九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近日,省委将《决定》下发全省各级党组织,将集中三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决定》把固本强基工程当作我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紧密围绕基层党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我省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明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决定》将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注重选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人任村主要领导;乡镇领导干部每年下村时间应不少于4个月。乡镇领导干部要坚持工作日住镇,每天应有乡镇领导干部值班;乡镇领导干部每年要有20天时间住村进户,每人要挂钩帮助一个后进村;镇村干部每人要联系5户以上不同类型农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市、县都要按照镇、村总数的2-5%的比例,每年分别排出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作为重点帮扶单位,逐个组派工作队驻点帮扶;在村级集体经济尚未发展起来的地方,村干部报酬每月应不少于300元,由市、县、镇、村四级按一定比例分担,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从今年起,省每年拨出5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贫困村的干部实行奖励补贴。省委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必须通过施行强有力的举措,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和相对突出问题,为我省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因应国有企业、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机关等不同形式的基层党组织,《决定》分别作出了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各种对策,如积极推行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力争到2005年达到90%以上;力争通过2——3年努力,全部街道党委都改为党工委,全部社区都建立党组织;到2005年底,50人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90%单独建立党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创新思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三创新一优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等等。
针对所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有共性的问题,《决定》要求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强调要保证生产工作一线的新党员数量占当年发展总数的60%以上,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开展以“班子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为目标的“三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编辑 赵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