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三学社减少行政化倾向,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九三学社:减少行政化倾向,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3月13日 10:54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苏琳)九三学社中央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减少行政化倾向,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议》的提案。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科技创新依靠的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科研人才的成长与成功,既需要科研工作者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环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科研工作环境中存在在一些行政化倾向,使科研人员难以自由和专心地从事科学研究,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科研方向的行政主导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科研人员的自由研究。计划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的“政府命题、科研人员答卷”的传统在今天有所改进,但仍很突出。主要靠行政命题的科技计划与科研人员专注的科研问题有时发生冲突,科研人员只能取前弃后,自身难以形成稳定的研究基础。通常一个科研课题要求的研究周期最长不超过5年,重新申请就得跟着行政指挥棒转,无法延续原有的研究方向,很难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二是科研评价与管理行政化突出,制约科研人才创新能力发挥。目前科研管理行政化严重,评价标准和导向存在偏差,造成不少科研人员要花大量时间去应付检查、验收、鉴定,忙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参与各类评奖、申请各种人才计划,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进实验室以及到工作现场的时间越来越少。科研人员难以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科研项目往往依靠研究生去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无从谈起。科研工作的评价和考核急功近利,以论文、获奖和产值论英雄。三是科研队伍出现行政化趋向,名利之风取代科学精神。在现有体制下,取得某项大的科研成果,当官进而获得权力与资源的机会也就大增。因而许多人把学术与科研当作升官的阶梯,频频出现数十名教授竞争一个处长岗位的怪象。与之相应,不仅“学而优则仕”,更可以“仕而优则学”,在今年两院新增选的院士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管理人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85%以上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都是带“长”的人物。科研队伍的行政化色彩强化了科研行为的功利性而弱化了其应有的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精神。四是科技成果收益分配行政化,科技人员的利益难以保障。把科技成果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既是国家科技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对科技人员劳动的必然回报,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但现行体系对科技成果收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1999年国家七部委关于科技人员可以获得最高50%收益的规定又未能落实,科技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影响了科技进步。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改变科研管理行政化的倾向,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潜心凝智、心无旁骛地搞科研,营造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环境。为此,九三学社中央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转变科技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倾向,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加大科研单位经费保证力度和其在人员调配、资金使用、学术研究、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建立政府负责经费分配与监管,科学基金会等社会中介组织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机制。逐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分离的科技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
二、深化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确立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按照科研的规律管理科研,使用专门人员从事服务性工作,使科研人员不必为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耽误科研时间。出台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对不同类型科技人才采取分类评价和管理,逐步改变过去“一刀切”和过分追求数量指标而忽视科技人员实际能力和贡献的评价方式。人才评价要从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要向个性化评价和社会化评价机制转变,积极推进在发达国家普遍 1 采用的纯学术性同行评价的科技评价体制,重视论文质量,关注长远效应,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
三、建立支持优秀科研人员终生做科研的保障体系。转变“学而优则仕”倾向,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抓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稳定科技队伍。建立支持优秀科技人员终生做科研的保障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并以财政支持为主,按类别(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不同程度地减少与科研项目挂钩的比例。
四、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上进一步向科研人员倾斜。积极探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多种有效形式。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分配机制,鼓励科技成果拥有者在进行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时,选择适合技术特点与发展要求的收益分配方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紧制定《技术成果转移法》等法律,明确技术成果转移和成果收益的合理分配规则,切实落实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等各项相关规定,保障成果推广与科技创新人员的合法权益。
科技管理亟待去行政化
发布日期:2011-03-07 来源:健康报
毋庸置疑,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环境最好的时期。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升趋势。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费2009年度为70亿元,2010年度为96亿元,2011年将达到120亿元。还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科学研究经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等。
但是,国家的巨额科研经费投入效果却差强人意。多年来,许多有识之士一再指出我国各级科研管理机构的弊端,以及在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分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审等一系列环节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科技创新及发展。特别是在最近的5~10年,处于国际力量重组变换的关键历史时期,解决科研发展问题乃关系国家未来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经费分配的主要问题是:“科技管理行政化,科技活动利益化。”课题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科研管理机构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他们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决定权。根据《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项目咨询组对中科院院士、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和普通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我们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专家评审机制流于形式,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伪科学怪现象:托人情、找关系、变相送礼,许多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用来搞公关,反而没有足够时间搞研究。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学术会议成为变相公关活动,提前做好评审专家工作,或者事后延期回报评审专家。很多人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深入课题研究。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化”、“利益化”、“关系化”的科研基金分配方式,使个别管理人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主导了课题申请指南制定和科研经费评审的全过程,严重扭曲了科技界、学术界的道德规范,误导科研人员,压制创新。国人心中都明白,要想获得重大项目,与其努力做好研究,倒不如与科研管理机构官员和其赏识的专家搞关系。
积重难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科技发展最大的问题。要根治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痼疾,必须从改革科研管理和经费分配体制的源头入手。现建议:
1.建议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社科院等成立专门小组,全面调研我国科研体制,特别 2 是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世界各国管理科研的先进经验和管理体系,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广泛征求意见,出台针对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弊端的改革方案,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体制。
2.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实行多元化管理体制,建立科研经费的评审、资金管理、结果监管分离制约的三角体制。对一般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和科研经费分配监管,逐步做到“去行政化”,建立科学客观的同行评审制度。对一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科研管理,将评审制改为成果奖励制,根据成果申请奖金。
3.建设公平透明的国家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同密级的科研项目,同行能够相互了解获得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的情况,发挥群众监督的民主管理作用。
4.加强科技人员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术和科研的制度化管理,研究和起草有关科研管理的相关法律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科研管理的法制体系。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教授,上文是葛教授参加全国政协会提出的诸多提案之一。)
一直以来,一些负面事件,因为挑战着公共价值、威胁到社会生活,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比如2010年某些地方考生因工作人员忘记投档而“被落榜”,“三最”女贪官妄图用600万“买自由”,“挟尸要价”因照片获奖再次引来激烈争议……无论是权力的骄横还是道德的滑坡,从传统媒体到虚拟网络,从公共讨论到私人交流,各种意气用事、快意恩仇的指责、谩骂,每有所闻。小到某人、某事,大到人性、社会,说起来都肝火上升,怒气难平。
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题架】(1)面对种种不公不义,震撼、愤怒,是合理的反应。这样的反应,是由心中的良知所点燃,是对正义的渴望所激起,好过麻木的看客,更好过起哄的围观。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可贵的、甚至是高尚的情感。愤怒诚可贵,但如果用谩骂代替了审思——如一些盲目偏激的网络跟帖;用怒火焚毁了自省——如一些事件中的互相指责,任由怒气肆意流淌,也可能模糊掉理性的边界。作为一种极端情绪,愤怒可能会造成对具体事件情境的“误判”,因而漠视了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忽略了一些微妙的道德困境。比如“挟尸要价”一事,渔民在打捞尸体时的心态、打捞公司背后的利益运作,都不是简单的道德激愤能够澄清的。(2)从社会层面看,愤怒也是一种容易传染的情绪,怒气的蔓延会在社会上弥散不健康的戾气。愤怒更可能带来对一切的怀疑:真诚可能被理解成造作,善良可能被解读为虚伪,而美丽则可能是“整过容”的。揭露丑闻,报道真相,做社会的“扒粪者”,并不是要制造愤怒、埋下怨恨,而是希望能激浊扬清,既保护弱者利益、守卫价值底线,更激励社会进步。如果只剩下愤怒,则“瞭望”也好,“扒粪”也罢,都没有意义。
(3)要消解怒气,需要在愤怒之外,保持一份反思,尤其那些“公义愤怒”:对公权力失职、失衡、失范带来的不公不义的愤怒。“三最”国土分局局长激起民愤,除了谴责,更需厘清其后权力失控的原因,是地方的“土地财政”依赖,还是混乱不清的管理、监督体制?为高分考生“被落榜”鸣不平,也该思考高考的“纠错机制”,思考如何完善责任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头脑发热的愤怒,只是一时之快;清醒冷静地思考,才能在亡羊补牢中不断前行。而对于“道德愤怒”:那些因道德滑坡、人心不古而产生的愤怒,应有“内自省焉”的自觉。在一个泥沙俱下的年代,唯有保持自省,才能在拥有选择权力的同时,也尽到坚守的义务。
(4)而对于社会的管理者,更应该问一问:这愤怒之气,究竟因何而来,又该如何消解?如果这是源于一种自己也会遭遇同样命运的不安,则应该如何重建信任、抚平焦虑?如果这是源于意见未受重视的“自尊心 3 挫折”,那应该如何畅通表达诉求和反馈意见的渠道? 从根本上说,只有不断完善国家的政治文明,实现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秩序,愤怒之气才能渐渐消解,公民才能以更具理性、建设性的视角厘清问题、观察社会。社会转型期,各种负面事件,肯定还会不断出现。愤怒之外,加以冷静的反思和清醒的自省,调适好个人的心态,也调适好整个社会的心态,这些负面事件,才能转化为社会不断发展前行的能量。
“青椒”期待大学“去行政化”改革
“青椒”这个词如今已成为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在工资收入、课题申报、层次晋升、决策权利等方面,青年教师都无法与“红椒”老资历教师相提并论,他们担子重、贡献大,收入却不能与之匹配,对于他们的生存状况,本报记者一直在持续关注。
近期,记者在与一些“青椒”的接触中发现,除了待遇问题之外,大学教学和科研管理的行政化问题,更让他们受尽煎熬。
比如,上海这位青年教师所说的科研项目报销问题,看似是小事,但却占用了当事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事情,老资格的教师往往已经不用亲力亲为,可以找更多的代步、代劳者;而对于“青椒”来说,还没到能够“指挥”人的年纪,就必须亲自跑学校的各个衙门。
为了防止科研经费浪费,对科研项目加强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加强管理并不等于设置繁琐僵化的程序,而且,这些程序未必就能堵住滥用科研经费的漏洞。在今天,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如何才能做到科学高效,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高校真是国企最后的堡垒啊。”上海这位“青椒”痛心疾首地对记者说。曾有一名青年教师在某论坛上提出这样的问题:高校会是下一个被改革的国企吗?这其实是广大“青椒”的愿望,期待大学能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尽快启动去行政化改革,给“青椒”的生活带来些许改变。
第二篇: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当所处的环境杂乱无章时,人的精神就会随之松散;相
反,如果所处的环境井井有条,则很容易集中精力。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很大。
我们学习的基本环境有两个,一个是课堂,另一个是自己的房间。课堂环境是同学们一起营造的,房间的环境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此,从现在起,让你的房间保持清洁,让房间里的东西井然有序,你就
会感到心情畅快,学习也会得心应手了。
房间的环境还包括温度和湿度。据专家介绍,温度为摄氏21度,湿度为百分之四十的环境比较适合学习。如果温度和湿度太高,人就会感到闷热,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空气流通情况和周围的辐射也是重要的因素。长时间在密不通风的房间里学习,头脑容易变得昏昏沉沉,所以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夏天,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房间里,很容易令人心浮气躁,可以用窗帘、竹帘来遮蔽太阳的辐射。书桌的小环境也同样重要。如果书桌上有很多杂物,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产生杂念。如果书桌
上整齐没有杂物,就会给你一个讯息:现在只能学习。
采光情况也要注意。一般来说,白天室内的采光大致不会有什么问题,到了晚上,照明条件的好坏就跟学习效率大有关系了。光线不足,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睡意也很容易产生,直至浑身倦怠,学习劲头
全失。
一般来说,60瓦的灯泡在离书桌约50公分的高度直射桌面时的亮度最适合看书。亮度适合后,还应该保证光线不能太刺眼,最好加一个灯罩。如果灯光集中在某个部分,其他地方则很暗淡,抬眼看四周的时候,眼球就会不断地调整,这也容易使眼睛疲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还应设法使光源照射到的面积尽
量扩散。
第三篇: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着力
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新知新觉)
王晓倩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07 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既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促进区域发展质量提升、产业融合、成果共享,以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着力,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
在景区建设上,应改变封闭开发模式,以整体观念促进景区与社区融合发展。传统的景区建设大多属于自循环的封闭开发模式,景区方往往只顾内部建设,甚至圈景为区、竭泽而渔,对周边社区发展欠缺考虑,造成景区内外发展失衡和旅游经济收益分配不合理,形成旅游发展的孤岛效应,不时引发景区与社区的矛盾纠纷。全域旅游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它要求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景区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坚持景区与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明晰景区方与社区方的责任与义务,实现双方利益合理分配,从景区内外整体上优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休憩体验,充分发挥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还应看到,在景区内外,人人都是旅游参与者,人人都代表旅游形象。人是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因素,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必须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旅游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凝聚旅游发展合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场大变革、大转型。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凝聚各方力量。这对旅游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旅游管理干部应自觉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着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自觉做到真抓实干、高度负责,深入开展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以思想统一破除行为偏差、促进部门协调,营造戮力同心、协作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升级旅游消费体验。让游客身心愉悦、享受良好旅游体验,不仅要有优质的旅游产品,而且要有优质的旅游服务。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乃至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这就要求景区既为游客提供丰富、新颖、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产品,又为游客提供积极健康、热情周到、充满正能量的旅游服务。为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形成严谨规范的培训和上岗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保障和退出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坚决清除旅游潜规则,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避免旅游消费纠纷,杜绝旅游安全隐患。
提高全民旅游素养,树立国民旅游良好形象。当前,我国已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掀起全民旅游热潮。但有的游客在旅游中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改善国民旅游形象,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文明旅游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监 督,引导游客把文明旅游内化为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准则,形成思想情感上的认知认同,进而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四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第五篇:为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为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大家“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人人为班集体增光添彩,班委会特制定班规,望同学们配合。
一、纪律方面(组长记录,班长月统计)
(1)课堂纪律
1、上课认真听讲,按老师的要求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举手回答问题,不得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写作业、传纸条、讲闲话等等)。违纪被班干部登名扣1分,被老师点名扣2分。一天内被登名2次,放学留下帮忙扫除
2、上课被老师点名表扬纪律有进步者加1分。
3、顶撞老师或对老师不敬,扰乱课堂者扣3—10分。
4、课堂纪律优,全体同学加2分。
(2)课间纪律
1、带其他班同学进入本班教室,造成不良影响的,负责人每次2—5分。
2、骂人者扣2分,打人者扣3分。
(3)宿舍纪律
1.在学校规定时间外回宿舍的扣5分;
2.不按时值日扣2分,值日为差扣5分,评为优加3分
3.在休息时间做出违纪举动的扣3-10分,顶撞生活老师的扣5-10分。
二、完成学习及其他任务情况。(课代表监督,组长登记)
1、无故不按时完成作业者扣1分,并且利用课间时间不上。
2、早晨到校补作业或抄作业者扣5分,下午留下重做两遍。
3、凡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加2分,获奖者加5—10分。
三、清洁卫生(卫生委员负责监督)
1、值日要求:迟到者扣1分,不认真者扣2分,未参加者扣3分。上午上课前、下午大课间清扫完毕。到位情况请卫生委员检查。评优加3分,评可扣1分,差扣3分。
2、乱扔垃圾,扣2分并拣垃圾一天。
四、考勤(班长负责)
1、无故迟到扣1分,早退扣2分,旷课扣4分。
2、请假必须由家长请假并写请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五、仪容仪表(文艺委员记录)
1、仪容仪表检查,不合格者扣1分。
2、不按要求穿校服,每半天扣1分。
六、宣传(宣传委员负责)
每人每月需投稿2篇,完成加1分,被录用者每篇加2分,未完成任务扣3分。
七、两操(体育委员登记)
1、早操无故却席扣4分,不认真做,被老师点名批评的扣2分。
2、眼操睁眼扣1分,无故不做扣3分,被检查员扣分者加倍处罚。
八、其他
1、做好人好事、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为班级体争得荣誉,每人次加1—5分。
2、破坏班级体形象的人或事,每次扣2分,严重影响班级荣誉每人次扣5—10分,并本学期操
行分只能为合格以下。
3、不服从班干部按班规管理或不尊重同学,扣1—5分。
每人每大周原始分100分,一周累计扣分30分,次工作日家长到校。
一、全班同学
(一)文明礼仪
1、男生不留长发,中分发,如长发超过相关要求的标准,要及时修剪,否则将帮其强行修剪;
2、衣服穿戴整齐,不戴饰物,不穿奇装异服;
3、男生、女生不能染发,如有发现必须马上染黑;
4、见到老师和学校领导、客人要有礼貌并问好;
5、在教室里语言要文明,不能讲粗话、脏话;
6、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和睦相处,热心帮助他人,不出现打骂侮辱同学的行为。
(二)考勤制度
1、每天珍惜学习时间,早读课和下午上课,提前10分钟(以打预备铃为准)到教室;
2、课间和上课之间不允许迟到,如确实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值日班干部请假;(不能经常以上厕所作为借口而迟到)
3、每天按时到校,如在学校遇到有事或生病,必须向班主任书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离校;遇到在家时,请假必须由家长签字或电话,才可以不来校;课间中途请假必须以任课老师的签字为准,并告知值日班干部登记。
(三)、学风纪律
1、早晨和中午提前到教室后,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在走廊和教室追逐打闹和做学习无关的事情,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
2、上课过程中(包括自习课)要保持安静,专心听讲。不要出现以下与课堂不和谐的现象:说话;睡觉;看课外读物(任课老师同意情况除外);下位乱走动;做其他作业(任课老师同意情况除外)听音响设备;玩游戏机;做小动作;打闹、随意请假出教室等;
3、课堂上必须尊重老师,不得出现故意顶撞老师、打断老师讲课、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等不尊重老师的行为;
4、每天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相关学习任务(包括背书、单词)
5、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不能抄别人的作业,也不能把作业给别人抄,早晨来学校不得补写昨天的作业,各类考试不得出现舞弊现象;
6、早读课时间必须用于读书和背诵,不得干其他的事;
7、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持教室和走廊的清洁,不得乱扔纸屑和其他垃圾,乱挪动桌椅,桌椅保持横竖一条线;
8、不得进入网吧、游戏室、溜冰场、桌球室、茶座等其他各类不适合的娱乐场所;从健康和成长的角度出发;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不听、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和相关音响制品;
9、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不要出现打骂现象,如遇到不可调解的问题和矛盾,要及时告知班主任,当班主任不在时,要及时告知任课老师请求帮助;
10、爱护班级一切公共财物。
(四)、卫生方面:按班级相关的值日制度执行。
二、班干部
1、班干部要带头认真遵守本班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有违反班规者,一律按要求处罚,不能有特权,要一视同仁。
2、班干部所负责执行班级的各项制度及行使各自的职责时,必须公开、公正、公平,如不认真执行,或徇私舞弊,包庇他人,按相关要求处罚。
3、班干部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能侮辱同学,语言要文明,否则将写道歉书。
4、班干部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反映给班主任,既不处理又不反映给班主任的,要写认识书。
三、班主任
1、班主任不能无故批评学生,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学生,不准体罚学生;
2、班主任不能无故缺课,早读第二次铃响之后,必须到教室(特殊情况除外);
3、班主任在班上不能无故发脾气,讲话不能太凶,要多点笑容;
4、班主任上课不可以拖堂,不能占用自习课上语文课,特殊情况,必须经过全班同学表决一半以上通过才行;
5、班主任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能欺骗同学;
6、班主任不可以在教室抽烟、上课不得接听手机和干其他无关的工作;
7、班主任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中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8、班主任的日常行为受全班同学和值日班干部的监督,一有违反必须作出检讨和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