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6:3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

第一篇: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

编者按: 2010年,福建省墙体材料产量为299亿块标准砖,其中新型墙体材料达245亿块标准砖,占全省墙体材料总量的82%,比“十五”末期提高了36.75个百分点;非粘土墙体材料在城区新建房屋建筑中的应用比例达81.3%。保温节能墙体材料迅速发展,5年间,此类产品生产企业从11家增加到67家,产能从93万m 增加到831万m,年递增55%。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2750万吨,为“十五”期间总利废量的2.28倍;年节约土地1.56万亩,是“十五”期间年平均量的1.9倍;年节约能源108万吨标煤,年减少CO2 排放量1870万吨,年减少SO2 排放量2760吨;全行业万元GDP能耗下降3.9%,提前两年实现《福建省“十一五”新型墙体发展规划》的预期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新材行业成绩斐然,实现跨越发展。2011年3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必将对推动福建科学、跨越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西规划》在“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强调: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着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这为“十二五”时期全省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福建省新型建筑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余天寅(高级工程师),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试论墙材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一文,立足实际,统缆全局,深入剖析国家墙材革新的动力、现状及墙材革新发展方向,理论性、实践性强,对全省新材工作的科学开展具有指导意义。该文已在福建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增刊第285期)、《中国建材报》、《能源与环境》等报刊、杂志上刊发。现将该文编发如下,供全省新材行业同仁们学习、参考。2

2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

认真探索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对于推动墙材革新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墙材革新的动力

自1988年11月国家“三部一局”联合成立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来,迄今为止已有23年。20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正确领导下,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成效显著。新型墙材的占有比例从1988年的不到5%提高到2010年的56%,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率达100%。

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其内在动力有以下几点。

(一)墙材革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首先,有利于保护耕地和土地资源,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与传统的实心黏土砖相比,新型墙材不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如土地、煤炭等为代价,因此,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用新型墙材替代实心黏土砖是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其次,有利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统计,每生产1亿块标准砖的新型墙材可节约土地165亩,每使用1平方米的新型墙材可减少CO2排放量0.8吨。再次,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每生产1亿块标准砖可利用固体废弃物9万吨,发展新型墙材,大量消化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灰渣等,既可减排利废,净化环境,又能综合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形成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和谐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墙材革新是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精神、物质、生态文明的稳步推进,房地产成了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产业。一方面,土地财政收入连年飚升,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2010年升至27000亿元。去年我国人均GDP是4000美元。2009年美国房地产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中等房屋平均价格是177900美元,按美国每套住房180~200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约为5700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多么严重。是泡沫早晚就会破,美国房地产2008年的溃市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房地产近50%的暴跌都值得我们反思。房屋建筑所用材料的70%是墙材。新型墙材由于性价比高,可以使房屋的综合造价降低10%~20%。另一方面,城镇化呼唤新型墙材。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47.5%,“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十二五”确定的城市化率目标是51.5%,将提高4个百分点。我国是个拥有13.71亿人口的大国,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300多万人从农村进入城市。按规划,北京的人口规模到2020年是1800万,但2009年就已达到1972万,加上流动人口1000万,高达3000万。上海常住人口2300多万,每年增加300多万,还有流动人口至少1000万。这些世界级的超大都市,环境压力巨大。北京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为672万吨,日均1.84万吨,但北京的日处理能力只有1.27万吨,大批量的垃圾要送到郊区去填埋。按照目前的填埋速度,5年内,北京大部分填埋场将被填满;到2020年,北京至少还需要3200亩的垃圾填埋场。并且,北京每年还产生1000多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处理它须占用更多土地。如何科学有效处理堆积如山的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是城镇化进程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毫无疑问,变废为宝,利用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产新型墙材是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

(三)新型墙材是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住房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房屋建筑量每年为16亿~20亿平方米,这为新型墙材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与黏土砖相比,新型墙材的优良性能表现为质轻、热导率较小、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以减少墙体的厚度及建筑物的自身重量,缩小建筑物的基础尺寸,节省材料,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新型墙材有利于构件的预制化、部品化和标准化,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此外,由于整个建筑物的自重下降,整体性加强,其抗震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应用新型墙材,推广建筑节能实用技术,建设功能多样的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进一步推动住房现代化的进程。

(四)墙材革新是促进建材 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

传统的砖瓦业不仅耗能高,而且产品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市场的需要。新型墙材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优化、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发展新型墙材,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建材行业靠新出强的客观需求,也是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墙材革新的机制

(一)工作机制

墙材革新与推广建筑节能属于政府行为,牵涉面广,政策性、专业性、社会性等都很强,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实践证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相互配合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行之有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全国各省(市、区)建立专门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机构,上下联网,做到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指出:“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用来代替耗能高和毁田、占地严重的实心黏土砖,确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是一项社会效益好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两部两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联合开展这两项工作,这就把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了。这条经验,不仅在下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中应该继续坚持,而且对其他部门、其他地区、其他工作也都有借鉴价值。”

(二)政策机制

主要体现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

一是行政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利废产品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先进生产能力,为“十一五”期间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经济方面。不仅对利废、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给予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鼓励性经济政策,而且出台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的政策,这对墙材革新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起了“四两拨千斤”的经济杠杆作用,影响巨大而深远。

三是法律方面。200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全国许多省(市、区)制定实行了禁止生产使用黏土砖,发展应用新型墙材的条例和省长令。

四是技术方面。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省(市、区)等制定实行配套的产品标准、设计、施工工艺(工法)和技术规范。去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一部具有统领作用的“母规范”,它的发布实施将对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墙材质量目标的设定、设计及施工技术的统一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墙材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产业机制

众所周知,没有好的技术装备就生产不出优质的产品。所以,我们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认真编制组织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按照产业政策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引导相关方面科学布局生产力,以“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切入点,以建筑节能样板示范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条件、建筑体系和建筑功能要求的新型墙材,明确主导产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砖机装备,新型墙材研发、生产到推广应用一体化,精心打造“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带”。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带”形成规模,建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利废节能好、环境污染少、单位能耗低、综合效益好的新型墙材(砖机装备)产业集群。特别是福建省新型墙材机械装备生产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东南亚和俄罗斯、印度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一批像福建海源、泉州卓越鸿昌、福建三联等明星企业。2010年12月圣诞节前夕,福建海源公司的“海源机械”股票在深圳上市。这是福建省新材行业的一件大喜事,表明福建省新材企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卓越鸿昌、泉州群峰等也在积极筹备上市,进入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以资本运营为主的新阶段,标志着福建省新材事业在“十一五”期间跃上新台阶,实现靓丽的大转型。

(四)社会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机制,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站、报纸、杂志、简报等媒体扩大影响;依托展会、博览会等载体展示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墙材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逐步使全社会广泛认同,积极参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事业。

墙材革新的路径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因为墙材革新、建筑节能事业已融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滚滚洪流中,而且日益生机勃勃,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朝阳产业,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利废、安全、健康、舒适成为新型墙材的主旋律。“十二五”期间,主要围绕一个目标(墙材革新)、着力两个延伸(在深度上由“禁实”向“禁黏”延伸,在广度上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实行三个结合(墙材革新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推广建筑节能建设宜居住房相结合)、狠抓四个环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着眼五个突破(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热点是防火、防震;难点是配套衔接,门窗节能;亮点是建材下乡,基金税收优惠政策;原点是行业发展规律)。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所以,做好“十二五”期间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至关重要。福建省墙材革新应当在5个方面有重大突破。

(一)抓住重点,转变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方式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善提高“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带九个专业园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基地、新型墙材机械装备生产基地、硅酸钙板生产基地;闽东南沿海新型墙材产业带、闽西红色新型墙材产业带、闽东北绿色环保新型墙材产业带;福州罗源新型建材专业园区、漳州漳浦建材园区、泉州南安高新建材示范园区、莆田仙游建材科技园区、龙岩上杭新材示范园区、三明大田建材园区、南平浦城新材边贸协作园区、宁德陶粒建材园区、平潭综合试验新材科技园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用联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充分发挥福建省砖机装备制造优势,着重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大力促进“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如福建海源将上市募集的资金,投资7亿元用于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研发创新水平。

(二)把握热点,进一步增强新型墙材防火、防震减灾性能

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研发新型防火材料的品质、标准、实用技术。一是防火涂料,发展方向是多效、高效、低水溶性脱水成炭催化剂和发泡剂,多种阻燃剂协同作用合理搭配。二是防火板材,发展方向是板材无机化。硅酸钙板是代表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理想钢结构耐火保温新型装饰防火材料。福建三明市建设硅酸钙板基地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应予以重点扶持。三是绿色防火材料,以可再生资源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为原料生产阻燃材料,实现阻燃材料的无毒、低烟和无污染性。四是阻燃装修材料,这是提高防火安全水平,减少火灾损失的战略性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减灾和保护环境,提高幸福指数。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汶川、玉树地震造成的伤害令人痛心。一方面,严格按有关要求设防,注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施工和建造,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发使用整体性强、富有弹性、轻质高强的复合新型墙材和新型建材,使其具有木结构、钢结构建筑的整体性和延展性,进一步提升抗震减灾的水平。

(三)突破难点,配套衔接,主攻门窗节能

为避免装备与墙材生产、生产与工程应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应围绕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发展改善建筑功能,满足建筑节能要求,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并能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墙材。从砖、砌块、板材三大类来看,我国板材产品偏少,应重点发展板材类新型墙材。同时,要统一标准,将新型墙材产品标准与建筑设计、施工工法、技术规程相衔接、相配套,这是其一。其二,建筑节能要抓关键,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50%建筑节能标准体系,65%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实行“低碳建筑节能工程建设技术导则”。如果说建筑节能是一种技术标准体系,它必须以墙材等为载体。然而,时下强调墙材如何满足节能要求的多,关注门窗节能的少,这是个误区,也是个难点,应当把门窗作为建筑节能的突破口来抓。科学检测表明,通过门窗的能量损失约占整体建筑的50%,其中通过玻璃 的能量损失约占门窗的75%。在一定条件下,玻璃的热辐射与传导是导致室内能量损失的主导性因素。门窗是整个建筑围护结构中隔热、保温、隔音、安全最薄弱的环节。门窗热损失大致有3个途径:门窗框扇与玻璃热传导;门窗框扇之间、扇与玻璃之间、框与墙体之间的空气渗透热交换;窗玻璃的热辐射。

由于塑料传热性能是铝 材的1/1250,单玻璃窗传热系数等同于双玻铝窗的传热效果,说明窗框材料在窗户传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但窗框材料占整窗传热面积的比例毕竟较小,单玻璃窗传热系数也仅仅达到现阶段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建筑节能门窗的性能指标。因此,随着国家建筑节能工作的持续推进,采用节能玻璃,有效提高门窗玻璃的热工性能将成为门窗节能的主攻方向。

近几年,可供选择的玻璃品种日益增多,已由过去传统的采光、挡风、遮雨、围护职能发展为现代的隔热、保温、安全、防噪音、装饰等多种复合职能。

伴随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建筑规范化管理标准与玻璃行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节能玻璃、安全玻璃及环保玻璃必将在未来的建筑中大放异彩,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弘扬亮点,促进墙材革新事业的大发展

一是结合开展建材下乡活动,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注重协调发展,要求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步建设新农材,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

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以支持和鼓励农民依法建设自用住房。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调查结果,如果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激发农民建房增长10%~15%,每年可拉动国内消费5500亿~6000亿元,建材下乡比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拉动还要大,也有利于改善民生。通过实施建材下乡政策,农村市场对新型墙材、水泥、钢材及玻璃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这将带动相关企业产销两旺。

二是继续实行征收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和新型墙材产品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实践表明,这些经济政策是墙材革新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五)寻找原点,遵循行业发展规律

第一,世界建材市场处在持续增长阶段。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走过了大规模建设时期,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不会再有明显的增长,但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对建材产品的需求旺盛。因此,世界建材市场总体上处在持续增长阶段。除中国市场外,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成为重要的建材市场,亚洲、东欧、南美、非洲等地区将成为对建材产品需求增速较快的地区。

第二,我国住房消费进入升级阶段,高品质的绿色建筑成为主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接近30平方米,人们对住房消费的追求从满足于有房住向住得更好转变,高品质绿色建筑成为新阶段住房消费的主流。所谓高品质绿色建筑是指具有高度安全可靠性,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节能、环保性能,具有舒适、美观、健康、便捷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的住房。

第三,建筑、建材业发展正逢其时。

一是市场容量巨大。我国建筑不仅存量大而且新建的建筑增量多。我国建筑业是当今世界同行规模最大的行业,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20亿平方米,超过发达国家年竣工面积的总和,水泥、钢材的消耗量占世界总耗量的40%左右。据专家预测,我国大规模建设期至少还要持续30年左右,建设高峰期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亿~700亿平方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推进现代化,这是一般的客观规律。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看,工业化、城镇化程度在75%左右,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城镇化在30%~75%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由此可见,我们还有20年左右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发展期。

二是节能减排需要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目前,能源消耗的3大板块分别是工业、交通和建筑。从世界平均水平看,能源耗源结构中工业占37.7%,交通为29.5%,建筑为32.8%;我国建筑能耗占27.6%,交通能耗为10%,工业占62.4%。今后,工业能耗占比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降到1/3左右,建筑和交通能耗将会进一步上升。建筑全过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等量的污染和排放。所以,建筑节能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之一,在实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征途上,绿色建筑肩负重任。因其具有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四节一环保”特征,是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

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将承担全部节能任务的20%。如果切实实行50%的节能标准,局部地方实行65%的节能标准,到2020年就能节约3.54亿吨标准煤,占同期节能目标任务的30.7%。绿色建筑在实现建筑节能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代表着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以上是自己关于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从理论层面认识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更好地发现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安徽省墙体材料革新

安徽省墙体材料革新“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据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据国家相关规划,编制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安徽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在“十五”期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具体表现在:

(一)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调控力度增强

“十五”期间,我省在贯彻落实国家墙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自身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在对原省政府83号令修改完善的基础上重新颁布实施了《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省政府159号令),并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财综〔2003〕652号)、《关于印发在全省城镇逐步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意见的通知》(皖经贸资源〔2003〕352号)、《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发展意见》(皖墙办技〔2005〕5号)、《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皖政办〔2005〕42号)等10余个政策文件。各市依据当地情况制定了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文件,如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北、淮南、黄山、安庆七个“禁实”城市发布“禁实通告”。这些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了我省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调控力度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为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全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墙改政策法规,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加强协作,以贯彻执行省政府令为主线,大力开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有力推动了我省墙改工作的发展。

(二)“禁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禁实”工作始终是我省墙体材料革新的中心内容之一,全省遵照曾培炎副总理“加大禁止使用实心砖工作力度”的指示精神,依据省政府令和省直五部门“禁实”通知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全方位围堵实心粘土砖生产和使用的氛围。具体实践中采取了5项措施:一是严格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二是加大淘汰关闭工艺落后、质量低劣、资源枯竭的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的力度;三是层层制定实心粘土砖总量控制计划,并监督落实;四是积极抓好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的技改工作,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转产新型墙材;五是在应用领域严把准入关,切断市场对实心粘土砖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全省实心粘土砖产量逐年下降,已从“九五”末的258亿块下降到“十五”末的170亿块,下降幅度为33%,全省共关闭1400余家砖瓦窑,压缩生产能力70亿块,“禁实”效果十分明显。

作为国家首批170个“禁实”城市之一的合肥市城区范围内建设工程已基本没有实心粘土砖的使用,芜湖、马鞍山、淮北、淮南、黄山、安庆自2005年1月1日起也开始“禁实”,进展顺利。其余市的“禁实”工作也正在积极准备中。

(三)新型墙体材料取得长足发展 “十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得到空前发展,是发展速度最快的5年。全省共计新建、技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320余个,新增生产能力60亿块,2005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量达91.5亿块,较2000年增长28.5亿块,增幅为45.2%,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35%,较“九五”末的19.6%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这些新建技改项目在规模、档次、技术和装备水平上都较“九五”期间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累计投资达5.6亿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投入3000万元。全省部分地区已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体系。如淮南、淮北、宿州市形成以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为主的产品体系;芜湖市形成以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主的产品体系;黄山市形成以混凝土多孔砖为主的产品体系。全省由于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五年累计节约土地7万亩,节约能源260万吨,利用工业废渣1500万吨,减少SO2排放6万吨,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四)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全面铺开

五年来,随着“禁实”工作的逐步深入,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已在全省城镇中全面铺开。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从“九五”末的24%提高到“十五”末的40%。各地一是严把设计关,在设计源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二是积极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经济调控作用鼓励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在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四是加强试点、示范,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各地都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示范小区和工程。五是依靠科学进步,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完善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的技术规范。“十五”期间我省进行了轻质墙板抗裂专用砂浆的研制,编制了《承重混凝土多孔砖墙体构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无比钢建筑技术规程》、《安徽省异型柱框架轻质墙结构(抗震)设计规程》、《五防轻质隔墙板构造图集》、《蜂窝内墙板构造图集》等多项技术规范。六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十五”期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禁实”工作仍任重道远

我省“禁实”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看仍存在较大差距,任重而道远,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不平衡等,急待将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由大城市向小城镇延伸,由城镇向农村延伸。

(二)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结构还不合理,表现在:首先粘土类制品比重偏高,约占50%左右;其次,新型墙体材料中高档次的产品相对较少,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低,尚未形成规模化、系列化和标准化。

(三)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用技术不配套,制约了推广应用 由于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层出不穷,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用技术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产品的发展,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同时,由于施工人员的习惯、传统认识、施工机具、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四)墙改法规的法律效力不够,执法监督不力,影响了墙体材料革新的进程

我省墙改工作的主要依据是省政府159号令,但由于省政府159号令是政府规章,法律效力不强,使得墙改工作的执法监督遇到重重阻力和障碍,部分地区时常出现违反政府令的一些规定和作法,往往得不到及时查处和纠正,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管理墙改。由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原来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已不适应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需要通过地方立法重新确立和规范。

三、“十一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环境分析

(一)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必然取代传统而落后的粘土实心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已被各级政府所重视,以粘土实心砖为代表的传统墙体材料生产以大量毁地、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生存和生展,与国民经济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要求相违背。而新型墙体材料是以保护环境、节能、节地、利废为发展前提的新型产业,因此发展新型墙休材料取代传统墙体材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的加快,我省城镇每年新建住宅7000万㎡以上,投资近300亿元,公共建筑也呈快速发展势头,日益扩大的建筑市场,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日益完善的墙改政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墙改政策和法规,特别是省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159号政府令后,加大了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的力度。要求:

1、合肥市城市规划区自2003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其所辖县城市规划区自2006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

2、芜湖、马鞍山、黄山、安庆、淮南、淮北六个设区市的城市规划区从2005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六城市所辖县城市规划区自2008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

3、其它设区的市规划区自2008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其辖县的城市规划区自2010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节能建筑的推广为保温隔热、复合墙材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建筑能耗(包括使用能耗)占总能耗的25-35%,因此建筑节能成为节能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143号令)、《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以及《安徽民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民用住宅建筑部分)》(DB341212-2000)的出台,要求全面实施建筑节能标准。而粘土实心砖因热阻小显然不能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必须发展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砖,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

(五)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大量工业废渣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我省两淮及宿州地区煤矸石和粉煤灰资源丰富,年排量约800万吨,堆场储量已达1.6亿吨;皖南及皖西南砂石资源丰富,又是我省水泥生产基地;皖中地区有丰富的砂石、页岩和石膏资源。这些丰富资源为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四、“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耕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为目标,以“禁实限粘”为工作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坚持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质轻、高强、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非粘土新型墙体材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把墙改工作重点向县城和村镇推进,促进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工业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原则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全省各地实际情况和建设发展趋势,以及适应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砂、矿山剥离土、河泥等替代资源,开发生产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

2、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和主导建筑结构体系的要求,与建筑市场紧密结合,以建筑节能为目的,因地制宜地发展保温、隔热性能好的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

3、优化产品结构,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控制粘土类墙体材料的产量;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后工艺和装备,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环保型绿色墙体材料。

4、围绕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建筑,发展满足不同建筑功能要求的高质量新型墙体材料。

5、围绕村镇建设、移民建镇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需求,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农村建设的新型墙体材料。

五、“十一五”计划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重点发展产品和要求:

(一)发展目标:

“十一五”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全省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有大幅的发展,其比例占新型墙体材料总量的60%;各类新型墙体材料的规模、产量、质量均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禁实”工作由市区、县城向乡镇推进,我省大中城市基本实现“禁粘”的目标。

1、到2010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总产量达到180亿块;年增长速度为19.3%,其中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达到120亿块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例达到 60%;实心粘土砖产量控制在120亿块以内;五年累计节约土地10万亩,节约能源400万吨标煤,利用工业废渣2000万吨。

2、自2010年起在全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并积极向农村推进。

3、自2008年开始合肥、黄山、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南、淮北等城市应禁止使用粘土质墙体材料,并将“禁粘”的范围逐步扩大。

4、2010年底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竣工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重达到55%,其中省辖市达80%以上。

(二)区域布局:

我省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各地的建筑结构形式,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现以中心城市建设为依托,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将我省划分为五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墙体材料。

1、合肥、芜湖、蚌埠等大中城市,依据建设市场的旺盛需求,高层建筑多,充分利用丰富的建筑砂、石和粉煤灰资源,大力发展混凝土多孔砖,高掺量的烧结粉煤灰多孔砖和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及各种轻板,结合当地电厂的脱硫石膏,适当发展石膏空心条板和石膏空心砌块,带动全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2、淮北、宿县、淮南地区,该地区煤炭、电力资源丰富,工业废渣排放量大,应发展烧结煤矸石、粉煤灰多孔砖和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板)适当发展蒸压粉煤灰砖、石膏空心条板和石膏空心砌块。淮南可利用紫砂页岩,发展超轻陶粒和陶粒砌块。

3、阜阳、亳州,该地区砂石资源较为贫乏,而粘土资源丰富,应以重点发展高掺量的烧结粉煤灰多孔砖和空心砖,高强度、高孔洞率的烧结粘土多孔砖和空心砖,充分利用当地电厂的脱硫石膏,发展石膏空心条板和石膏空心砌块。

4、滁州、六安、巢湖、宣城、池州、安庆、黄山,该地区砂石资源丰富,水泥产量达3000万吨以上,充分发展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适当发展烧结粉煤灰多孔砖和空心砖。巢湖、滁州可利用当地的石膏资源生产石膏板或石膏砌块。

5、马鞍山、铜陵,工业相对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尾矿渣排量大,重点发展以工业尾矿渣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砌块(砖)等非粘土墙体和以矿山剥离土为原料的烧结多孔砖、空心砖,以及高掺量烧结粉煤灰多孔砖、空心砖。

(三)重点产品及要求: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质量和品种档次要上新台阶,重点发展具有减轻墙体自重、节约土地和能源、提高生产和施工效率、改善建筑功能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砖)、轻质隔墙条板、非粘土砖及高孔洞率承重粘土制品和复合墙体,形成砖、块、板相结合的,高、中、低档相配套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体系。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及规模要求:

1、砌块类:重点发展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产品。

(1)单班年产6万M3以上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线,主要发展双排孔以上品种;

(2)单班年产6万M3以上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生产线,主要发展双排孔以上品种;

(3)单班年产10万M3以上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或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板)生产线;

(4)单班年产5万M3以上的石膏砌块生产线;

(5)单班年产6万M3以上的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生产线。

2、砖类:大力发展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页岩、江(河、湖)淤泥和生活、建筑垃圾等非粘土资源为主要原料的高掺加量(50%以上)、高孔洞率(30%以上)、高强度(Mu>150Mpa)、高保温性能的承重多孔砖和非承重空心砖。

(1)年产3000万块以上(折标砖)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和空心砖生产线;

(2)年产3000万块以上(折标砖)烧结粉煤灰多孔砖和空心砖生产线;

(3)年产3000万块以上(折标砖)烧结页岩多孔砖和空心砖生产线;

(4)年产3000万块以上(折标砖)混凝土多孔砖和空心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生产线。

3、轻质墙板类:重点发展机械成型工艺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板。

(1)年产15万M2以上的工业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条板机械成型生产线;

(2)年产15万M2以上GRC条板机械成型生产线;

(3)年产15万M2以上轻集料混凝土条板机械成型生产线;

(4)年产15万M2以石膏空心条板机械成型生产线;

(5)年产20万M2以上复合条板生产线;

(6)年产150万M2以上的建筑平板(无石棉纤维水泥板或无石棉硅钙板)生产线。

六、保障措施:

(一)继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依法推进墙改工作

在贯彻落实好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力度,加快完善我省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争取在“十一五”前期制定出台《安徽省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条例》,真正实现依法推进墙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禁实”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是保护耕地、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重大意义,以及限时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紧迫性,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利于节约土地、造福子孙,从而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三)坚决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粘土砖生产线;严格控制粘土实心砖企业的生产指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新建、改建和扩建粘土砖厂,各级计划、经贸、土地、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一律停止审批新建、改建和扩建粘土砖项目。对擅自新建、扩建的粘土砖生产线,国土管理部门按违法用地查处,工商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工商登记和年检。墙改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加大粘土实心砖企业的整顿力度。坚决淘汰小土窑、吊窑、淘汰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能耗高、达不到环保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的简易轮窑及18门以下(含18门)轮窑。坚决取缔和关停没有土源、毁田烧砖的粘土砖企业,加大对国道、省道、铁道边、河湖边、风景旅游区粘土实心砖企业的关停、复垦力度。

严格土地管理,从严控制审批粘土砖企业的取土用地量。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按照用地审批权限,从严控制审批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用地量,对18门以下的轮窑(含18门)和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以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城市周围5公里范围的粘土砖企业,一律不再批准取土用地,并责令限期拆除复垦。土地管理部门要按期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用土的严格查处。

各地要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限时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要求,按照递减的原则制定粘土实心砖的总量调控计划,逐步核减粘土实心砖生产量。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积极进行技术改造,转产新型墙体材料。

(四)因地制宜的发展各种新型墙体材料,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 各地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实力认真做好禁实计划,确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品导向目录的新型墙体材料,并鼓励企业结合当地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市场,大力发展高废渣掺量、高空洞率、保温好、强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各类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砖。

(五)加大监管力度,推动“禁实”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在规定限时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区域,工程设计单位不得在各类建筑工程中设计粘土实心砖,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勘察设计质量监督审查办要将禁止设计使用粘土实心砖列入有关施工图设计审查范围,凡违反规定设计使用粘土实心砖的一律不予通过审核。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禁实”要求的工作不得发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三篇: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发布单位】国家经贸委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1-01 【生效日期】200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墙体材料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一、墙体材料革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九五”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100亿块(标准砖,下同),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2亿吨,实现新型墙材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7,470万平方米。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引进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包括利废空心砖生产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轻型板材生产线等。在“八五”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矸石制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煤矸石半硬塑或硬塑挤出生产线,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墙体材料在产品质量、档次、功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中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最大生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年;新建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10万立方米/年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3,000万块/年以上,最大的单线规模达到了8,000万块/年。

新型墙体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墙体材料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到95万亩。替代性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市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应用数量受到了限制。新型墙材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新型墙材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较为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对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术目标还不够清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向不清的问题同时存在。

企业竞争能力差,生存较为困难。新型墙体材料在成本和售价方面无法和实心粘土砖竞争,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存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二、“十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墙体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住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我国全社会房屋年竣工面积将达到18-20亿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约7,500亿元。其中城乡住宅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3-15亿平方米左右,住宅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已远远大于GDP的年均增长率,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五”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城市现代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扩大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的市场空间。我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都将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一直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将被逐步取消,这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虽然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但消化吸收,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装备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还不高,竞争能力较弱。如何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十五”墙体材料革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以节省耕地、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筑应用为龙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05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到3,000亿块,比2000年增加900亿块,年均增长速度为8%;淘汰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2万家,减少产量600亿块,实心粘土砖总量控制在4,500亿块/年以内,累计节约土地110万亩,节能8,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3亿吨。

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0%,其中城镇达到50%以上,大中城市(辖区内)达到60%以上,市区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25~30%,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减小2个百分点;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竣工面积占城镇建筑竣工面积的50%,其中大中城市(辖区内)&127;达到60%以上,市区达到80%以上。严寒和寒冷地区城镇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并达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2005年,新型墙体材料烧结制品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块标准砖以上,其中煤矸石、粉煤灰、页岩等废渣烧结制品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块以上;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以上;&127;加气混凝土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轻质墙板平均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5万平方米以上。

(三)发展重点。

新型墙体材料要适应建筑功能的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满足不同建筑结构和不同档次建筑的需要,积极发展利用当地资源,低能耗、低污染、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以框架结构为主的高层建筑,应积极发展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保温隔热性能优良,轻质高强,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各类内、外墙板;多层砌筑结构和高层框架结构,承重墙体材料应重点发展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承重利废空心砖;非承重墙体材料应以利废的各类非承重砌块和轻板为主。

有煤矿和火力发电厂的地区,应积极发展高强度、高孔洞率、高废渣掺加量、高保温隔热性能的煤矸石烧结空心砖和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蒸压砖以及其他利废制品;页岩和灰砂原料丰富的地区,应积极发展烧结页岩和蒸压灰砂制品,使这些产品成为当地新型墙体材料的主导产品。

烧结砖 发展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江河(湖、海)淤泥,生活、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的非粘土资源的烧结多孔砖。要求达到四高:即高掺量(掺加废渣50%以上),高孔洞率(孔洞率25%以上),高强度,高保温性能,同时还要满足自装饰效果的要求。

混凝土空心砌块 在解决好渗漏、保温问题的同时,要向系列化、装饰化、双排孔、多利用废渣方向发展。

板材 提高质量和档次,做到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易于施工,并向复合板方向发展,特别要注意解决好施工标准与规范的配套问题。

技术装备 重点推广利用废渣生产烧结空心砖的国产化技术与装备;消化吸收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技术与装备;规范板材的生产技术与应用规范,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成套化、系列化、规模化水平。

四、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落实和完善现有法规和政策。

贯彻落实《土地法》、《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优惠政策,尤其要落实好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利废产品免税的政策,把现有的政策用足用好。在此基础上,根据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要求,协调财政、税务部门制定和实施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限制实心粘土砖的税收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执法监督力度,使现有法规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效能。尚未出台政府令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加快工作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协调有关部门及早出台地方政府令,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争取形成地方立法。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真正形成政策法规体系,依法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工业的发展。

(二)结合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做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号),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资源、地理环境和建筑结构等具体条件,确定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密切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部门的相互配合,协调解决好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功能要求,研究确定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导产品,采取有力措施,包括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

(三)进一步加大淘汰实心粘土砖的力度。

除到2003年6月30日以前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170个城市外,所有省会城市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此带动各地淘汰实心粘土砖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在大中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基础上,要把禁用范围向三个方面延伸:一是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和城镇延伸;二是由城镇住宅向农村住宅延伸;三是由民用建筑向工业建筑延伸,实施强制性淘汰措施。

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将禁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墙体材料。

(四)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工艺。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开发有利于改善建筑环境、提高施工效率、节能、节土、利废、保护环境的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型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使新型墙体材料能更好的满足建筑功能改善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实现多功能、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复合墙体材料,高效保温墙体材料,多孔砖建筑体系和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体系,隐型框架轻型节能建筑体系,连锁混凝土砌块建筑体系等高技术的产业化。

抓好新技术的应用示范工作。利用现有技术改造和其他资金渠道,集中力量安排一批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采用新型墙体材料,适合不同地理特点,各种建筑结构类型的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利用工业废渣、江河(湖、海)淤泥、生活和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空心砌块装备大型化、成套化;复合板材规模化生产等示范项目。重点推广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节能保温技术;小城镇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住宅等示范工程。

按照国家经贸委《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1999年14号令)、国家经贸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1999年第6号令、16号令)、国土资源部、国家经贸委《限制供地项目目录》、《禁止供地项目目录》(第一批)(国土资发[1999]357号)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落后工艺技术、产品的淘汰工作,配合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实心粘土砖生产建设项目供地审查管理,坚决制止落后工艺重复建设。

(五)加强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监管。

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是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为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作用,国家将研究制定《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强化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的管理。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基金征缴率,发挥其对传统墙体材料的限制和对新型墙体材料的鼓励作用;研究改进基金的使用方式,增强对社会资金投向的引导能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能;严格执行财政部对政府性基金管理的规定,将该基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

(六)加强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新型墙体材料住宅建筑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工作。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力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住户真正认识和体会到其优越性,自觉选择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的住宅,从而扩大其市场空间。

二是加快制定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和建筑的标准和规范。根据建筑市场需要,研究制定新产品标准及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结合起来,使新型墙材产品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市场。

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工作。除了通过报纸、杂志、专业会议等形式交流信息之外,还要尽快建立墙体材料革新网页和全国墙体材料信息网,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技术交流,强化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

(七)强化目标管理。

目前地(市)、县尚未成立墙材革新机构或机构不健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各地要强化政府及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制定目标责任制,狠抓落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墙体材料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改善建筑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

一、墙体材料革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九五是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达2,100亿块(标准砖,下同),占墙体材料总量的28%,比1995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约土地近40万亩、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废渣2亿吨,实现新型墙材建筑面积2亿平方米,节能建筑面积7,470万平方米。

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引进并建成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包括利废空心砖生产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线,轻型板材生产线等。在八五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矸石制砖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煤矸石半硬塑或硬塑挤出生产线,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墙体材料在产品质量、档次、功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新型墙体材料中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最大生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平方米/年;新建混凝土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10万立方米/年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的规模一般在3,000万块/年以上,最大的单线规模达到了8,000万块/年。

新型墙体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墙体材料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还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到95万亩。替代性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的发展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市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地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墙材的使用范围,应用数量受到了限制。新型墙材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低,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了新型墙材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与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主要装备仍依赖进口,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重复引进较为

严重,地区间的分工、协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对市场需求及变化研究不够,攻关的技术目标还不够清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和有了资金攻关方向不清的问题同时存在。

企业竞争能力差,生存较为困难。新型墙体材料在成本和售价方面无法和实心粘土砖竞争,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存困难,直接影响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二、十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墙体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产业。

(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十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住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我国全社会房屋年竣工面积将达到18-20亿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年均约7,500亿元。其中城乡住宅年需求量将保持在13-15亿平方米左右,住宅产业的投资增长率已远远大于GDP的年均增长率,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调整是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用新型墙体材料代替秦砖汉瓦是建材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墙体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是十五建材工业发展的方向,这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城市现代化和加快城镇化建设要求提供更多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49%的比例差距很大。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工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扩大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的市场空间。我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都将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一直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和地方的一些保护性政策将被逐步取消,这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虽然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与装备,但消

化吸收,特别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装备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还不高,竞争能力较弱。如何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五篇: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

发改委印发“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信委、工信委)、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开展“十二五”时期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工作以及政策措施。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和堆存占用宝贵土地,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城乡建设发展对建材产品需求急剧增加,资源环境的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十一五”墙体材料革新取得显著成效

(一)城市城区“禁实”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10年底,全国600多个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市(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下简称“禁实”)。部分地区在完成城市“禁实”的基础上,开始向县城推进,已有16省(区、市)的487个县城实现“禁实”。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禁止生产和限制使用粘土制品(以下简称“禁粘”)工作。

(二)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已占墙体材料总量的55%,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和应用格局基本形成。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建节能建筑累计面积48亿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3倍多。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6000万块标砖以上的企业达到5000多家,比“十五”末增加50%以上,改变了传统墙体材料企业以砖瓦窑为主小而散的局面。

(三)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新型墙体材料装备产业得到壮大,全国年产值过亿的新型墙体材料装备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0多家。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应用,满足了城乡建设对墙体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技术改造、建筑应用,共实现节约标准煤约2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50万吨。全国共关停粘土砖瓦企业1.4万家,淘汰落后产能1000多亿块标砖。

(五)利废节地效果突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消纳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约15亿吨,减少毁田烧砖、堆存占地、关停企业腾退、淘汰粘土砖产能,合计节约耕地300多万亩,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实心粘土砖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建房中仍有较大市场;新型墙体材料品质需进一步提高;墙体材料革新推进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十二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堆存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同时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大量品质优良的新型墙体材料,满足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需求,墙体材料革新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重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建筑、保护耕地、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强化政策调控,发挥市场导向,深入推进“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法规政策,依法推进;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统筹兼顾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结构等因素,积极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墙体材料;综合考虑区域经济水平、文化风俗,打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坚持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相结合。加强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先进装备生产的国产化;适应建筑使用功能和绿色节能建筑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环保等性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国30%以上的城市实现“限粘”、50%以上县城实现“禁实”;全国实心粘土砖产量控制在3000亿块标准砖(折合)以下,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7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能耗下降20%;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禁实”工作

在巩固城市城区“禁实”成果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区开展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以下简称:“限粘”)工作,限制使用粘土成分在20%以上的墙体材料,分批发布“限粘”城市名单;推动县城“禁实”,分批发布“禁实”县城名单,确保2015年全国半数以上县城实现“禁实”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禁粘”,有序推进乡镇、农村“禁实”工作。

(二)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步伐

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向轻质化、高强化、复合化发展,重点推进节能保温、高强防火、利废环保的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大力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人均耕地少、沙石资源比较丰富地区优先发展混凝土制品;在自然资源匮乏、粘土资源比较丰富地区适当发展空心化、多功能的粘土砌块制品。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区域主导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升级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发布鼓励、限制、淘汰的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产品目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墙体材料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落后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淘汰,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做好烧结制品企业的整合改造提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大断面隧道窑、节能变频技术、窑炉余热利用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产品,鼓励规模企业、优质产品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规模化、管理现代化、装备自动化、生产标准化。

(四)组织新型墙体材料示范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强化生产和应用示范,提升新型墙体材料整体水平。一是实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尾矿、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实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示范工程,在县城及周边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力度,结合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阻燃防火的新型墙体材料;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引导农村自建房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大在新农村示范工程的应用。三是实施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选择若干中心城市,有重点、有目标地培育建设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推动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示范。四是实施龙头企业示范工程,选择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采取扶优扶强政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的10家装备制造、100家生产示范龙头企业。

(五)强化基金和税收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专项基金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77号)规定,进一步加强专项基金征缴工作管理,确保应缴尽缴,不得随意减免,杜绝挤占、挪用专项基金。加大专项基金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专项基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科研开发的比例。进一步研究完善和落实有关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领域。

(六)增强能力建设

健全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机构稳定,人员充实,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墙体材料革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体系。构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评价机制。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墙体材料革新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等,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地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

(二)完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法规政策,加快依法“禁实”,依法“推新”的步伐,依法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适时修订《新型墙体材料目录》,促进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和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有关财税激励政策,研究出台取用粘土资源烧砖课以较高资源税的限制性政策。逐步拓宽财政、金融、投资支持渠道,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完善墙体材料革新的相关配套政策。

(三)强化技术支撑

鼓励产学研、生产应用的结合,加强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先进装备生产的国产化。

(四)健全标准体系

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研究制定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用的技术标准、规程和图集,满足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对新型墙体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拓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范围。

(五)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的监督管理,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范围和规模,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规范新型墙体材料的认定管理,加大监督检查

力度,对无照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督执法,依法处罚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严格监督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销售行为,禁止质量未达标的墙体材料产品出厂销售。

(六)加强交流合作

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加快各地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在管理、标准、检测、应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开展新型墙体材料国际技术交流,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展新型墙体材料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七)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墙体材料革新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墙体材料革新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普及新型墙体材料相关知识,宣传新型墙体材料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耕地和环境,维护人民权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宣传新型墙体材料优越性能、种类、标准、特点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和支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努力营造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下载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墙体材料革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9月30日印发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指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并列出了“十大配套......

    2 贺州市墙体材料革新“十二五”发展规划2

    贺州市墙体材料革新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墙体材料革新作为资源节约和建筑节能......

    湖北省墙体材料革新“十二五”规划(5篇)

    湖北省墙体材料革新“十二五”规划 (草 案) 湖北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 2011年2月12日 目 录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一)墙体材料革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二)墙......

    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管理办法(现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法......

    2021年卫生机制革新工作总结

    2021年卫生机制革新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卫生机制革新工作总结__年是实施近期医改重点工作的最后一年,也是“__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卫生局在上......

    学院药理学教学机制革新

    学院药理学教学机制革新 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许多基本理论、药物作用的原理均来自实验,并不断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因此,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是药......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跨越发展动力机制探讨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跨越发展动力机制探讨 内容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不发展与欠发展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资源富集的贵州乌蒙山区作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长期以来发展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1]243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墙体 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信委、工信委)、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