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6:4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txt时尚,就是让年薪八千的人看上去像年薪十万。我们总是要求男人有孩子一样的眼神,父亲一样的能力。一分钟就可以遇见一个人,一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爱上一个人,但需要花尽一生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本文由shchenyuebd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北站幼儿园 吴宏苹 范凤岚(执笔)

关键词: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流动人口家庭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上多种文化的碰撞也更加猛烈。中国民间美术历史 发展到今天,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审美价值正将 民间美术挤到了审美趣味最边缘,时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给世人带来了一系列全新东西的 同时,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民间美术正在日渐减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幼儿期开始进行中国民间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有助于发展幼儿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兴趣与艺术天赋,而且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对文化精神的把握与自身完美人格的塑造,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就我园的现状来看,地处老城厢中心地带,南临七浦服饰批发市场;北临火车新客站,外来人口流量大,外地借读生偏多,约有 90%的幼儿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称为“流动人口 子女”。据初步调查显示,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和本市幼儿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动人 口家庭的孩子们能听到水流和鸟鸣,看到山中的花开叶落,有着与田野和泥土为伴的自然生 活,却没有教育中的美术课;他们的家乡有着浓郁的民族传统和古老的民间美术,却缺乏专 业老师来指导他们的鉴赏、感知和感受技能;他们的生活中、节日里随处可见的或许是那些 漂亮而神秘的图腾、或许是祖母亲随手剪成的窗花,但却不能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他们的 父母亲人纷纷进城打工,向往着城里的世界,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却正在一点点地失落。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去向村里的民间艺人学习、记忆表达祖先和传说 的纹样?为什么不能将泥土和稻草取来,用小手做出龙腾虎跃的“手工”?为什么不把满山的 青竹采来,去搭建孩子心中最热爱的“家”?为什么不能用随处种植的淀蓝制作孩子们自己蜡 染的蓝花土布?为什么不让孩子聆听着远古的传说和山歌来认知神秘的苗家图腾?„„因 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整体、系统、深入的研究,寻找 流动人口家庭幼儿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良好途径的研究,筛选出大量的适合幼儿园 开展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民间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在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找回失落的文化,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特点,进而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寻找自己的归属感。-1-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在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系统的将中国民间美术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关注美术教育整个体系内部之间及其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从而建立具有 明确教育目的,清晰阶段层次,完整教育结构及整体发展规律的民间美术教育体系。为了增 进教师对《纲要》和幼儿民间美术教育问题的理解,使教师学会用《纲要》的要求来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更新教育观念,变革学习观念,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行动和教育实践的 质量,我们还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动家庭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流程。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目标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制定活动计划

调整 教 育 目 标 内 容 采 撷 教 育 资 源 环 境 材 料 教 育 方 法 策 略

组织实践

观 察

援 助

捕 捉 契 机

问题

症结

解决策略

自我同事

流动家庭幼儿

分析与反思

活动反馈

、拟定科学、(一)拟定科学、健全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拟定科学 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幼儿园民间美术教 育体系的起点,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对这些筛选出的家庭幼儿进行访谈、问卷、谈话、评价分析等调查方法,搜集 相关资料,尽量全面、客观、公正地再现幼儿情况,了解课题研究与幼儿、教师、幼儿园发 展之间的关系,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综合考 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2-的课程体系,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 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幼儿日常教育课程之中,对幼 儿进行系统的民间美术启蒙教育,努力构建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各领域教育目标、各年龄段教育目标、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围 绕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编排,重视其与现行素质教育课程的整 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二)、探讨适宜的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活动途径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是幼儿园实施民间美术教育的保证,只有找到民间美术 与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民间 美术教育穿越时空,取得成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借助流动人口家庭幼儿中的有利资源对 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指导策略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1、环境创设:重视幼儿园及班级环境的创设,使之呈现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教育氛围,让幼 环境创设: 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教师分享:

在开展剪纸的活动中,我以环境创设为突破口,努力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在活动室 的墙壁上,我剪了一幅《果园里的客人》的组合作品,让幼儿每天都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小鸟、苹果等剪纸作品,使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油然而生。抓住幼儿喜欢剪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世界的特点,带领幼儿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剪纸活动,从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入手,鼓励幼儿 动手操作、大胆想象,进行恰当的作品评价。在活动室我投放大量的有关剪纸的图书,让幼儿随时翻阅;再是,增添简单易懂的操作 步骤分析图,幼儿跃跃欲试,兴趣逐渐增加。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花的世界”的剪纸活 动。一开始对孩子来说困难很大,许多孩子都说不会剪,我们就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 的花,尝试让孩子们在纸上画花,在仔细观察和绘画的基础上多数幼儿最终剪出了简单的花 形,有圆形的、半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虽然,这时的作品看起来很稚拙,线条还不 流畅,但从他们的快乐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已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对于那些进步较慢的 幼儿,我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剪,剪出的任何作品我都给予表扬。每次我都耐心地和大家分享 各自的作品,请能力强的幼儿做榜样,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剪纸活动后,孩子们能得心应手的剪出各种图案。如:各种形状的树、常见的一些小动物、高楼、简单的人。这时孩子们就会觉得没意思,简单的剪几下,就放在-3-一边又去拿一张纸剪,这样既浪废纸,作品又没有新意。于是我又创设了一块“剪故事”的 环境版块,将孩子们随意剪出的小作品拼贴成一幅幅有情节的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 在边欣赏剪纸作品边听故事的情景中,受到了启发,有了新的兴趣。“我们比赛好吗?看谁剪 出来的故事与众不同。”孩子们立刻高兴的拿起剪刀。孩子们的作品逐渐变得多种多样,丰富 极了。我还鼓励每位小朋友,尝试着讲出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在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他们变得比以前认真,专心了。还乐于和 同伴们一起参与活动,一起交流对于作品的想法,他们从中得到了信心。

2、资源利用: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周围环境、社会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与之建立联系,资源利用: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民间艺术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宣 传与沟通的方法引导家庭在活动前期了解活动目标、积极筹划准备;在活动中邀请有经验的 家长担任志愿教师、请部分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制作,以家长的经验、能力带动幼儿参与的 愿望。在幼儿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只有得到家长的参与与协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参加民 间美术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各方面能力;才能使民间艺术活动开展得更深入、内容 更丰富、资料更详实、形势更多样。

教师分享:

伴随着幼儿民间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作为小班级组的一名教师我有着深深的担忧,我在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民间美工活动中,发现最大的困难还是孩子“不敢”动手,“懒得” 动手,“无从下手”。特别是剪纸等小制作活动,只要一叫孩子自己剪,马上就会有孩子举 着纸头说:“老师,我不会的。”有的孩子则干坐着等老师来帮忙;有的孩子动是动了,但 很快放弃了。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生理特点,幼儿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协调能力差。二是因为家庭原因,大多数孩子在家没有得到过这方面的锻炼,入园后,徒然接触,难免“无 从下手”。三是因为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虽 对一切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信心。他们在“动” 之前会有很多的心理顾虑,“我这样做对吗?”“会被老师批评吗?”“小朋友会笑我 吗?”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至家长的一封信”中向那些流动人口的家庭介绍我们开展剪 纸活动的意义、近期开展的活动、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等。从中我得知祥祥的外婆会剪 一手漂亮的窗花,于是我把祥祥外婆请进了我们的课堂,在孩子们好奇的注视下,祥祥的外 婆剪出了一幅幅、一张张漂亮的作品:有活泼可爱的兔子、威风凛凛的老虎、淘气调皮的小 孩„„,小朋友们围着外婆你一言,我一句的热情极了,祥祥更是得意的不得了,还拿出昨-4-晚在外婆帮助下剪的小房子在同伴面前不停的炫耀。周围的小朋友露出了羡慕的眼光,有些 大胆的孩子索性也央求祥祥外婆教他剪一张。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导下很快一幢简单的房子造型剪了出来。这下子,教室里沸腾了起来,更多的孩子拉着祥祥外婆的手希望亲自剪一张„„,就这样,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难关在祥 祥外婆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创设一种民主、融洽的活动氛围,更容易打消孩子的各种顾虑,使他们充满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 幼儿学习的热情。

3、活动形式: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专门性美术教育活动与渗透 活动形式: 性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主题式教育活动与常规式教育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与实践活动、分散活动相结合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实施民间美术教育活动。

教师分享:

为了培养幼儿玩泥的兴趣,我尝试在幼儿的生活中抓住幼儿关注的事物,选择幼儿自身 感知过的事,将泥工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孩子们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泥塑活动,如: 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喜爱的小动物等,并巧妙地将泥工作品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 之中,达到泥工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泥工活动参与到娃娃家中,成为娃娃家餐桌上的水饺、面条、水果蓝中的各种水果等。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丰富 的材料、道具,使幼儿的角色活动开展得更富有想象力,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真实生动、有 趣。又如:在创设泥工区域的内容时,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组织幼儿商量:泥工区设在 什么地方?可添加什么材料?做些什么?体现了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 的,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都是幼儿创作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的幼儿创作总离不开动物、物品、人物等贴近生活的实际题材。因此,在创造泥工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 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让他们看到最直接的人和物,如在公园里看见的各种动物,成为 孩子们泥工活动的好素材;其次再激发幼儿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最后创设真实的情 境,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调动积极性,在幼儿对生活产生兴趣的同时,创造作品。春游活 动时,让孩子们站在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塑像下留影,让孩子们喜爱上了海宝,海宝成了泥工 活动的内容,孩子们在泥工板上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海宝,加深了对世博会的了解。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们还特意添加了和小朋友一起完成用 来布置情境的背景图、小天地。例如: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完成的各种小动物,放在 一些用艺术纸剪出的大“草坪”上,再用牙签制作成秋千、木棍与瓶盖制作成跷跷板、盒子 制成的滑滑梯等,就象动物乐园一样。孩子们完成后都非常的兴奋,对泥工的制作更富有兴-5-趣,从灵巧的十指间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流动人口家庭幼儿的民族意识,提高美术修养)、激发流动人口家庭幼儿的民族意识,激发流动人口家庭幼儿的民族意识 对于流动人员家庭的幼儿来说,上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同的语 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物质条件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诱惑又是一种失落。面对琳琅 满目的商品、五花八门的新事物,孩子们更多的是困惑。帮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自我,发觉 自己和家乡的美,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激发幼儿对中国 民间美术的认同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在研究过程 中,我们采取多种调查手段收集多方面教育评价信息,了解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在促进流 动人口家庭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反馈:

三、今后的思考: 今后的思考: 思考

对流动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短短一年的时间让我 们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还有很多细节、许多内容有待完善。如何开展更多更有意义 的工作,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全园孩子都能得到该方面的教育,这是摆在我面前 的新课题。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蘭江莉、张赤华、刘娟著 《走进民间艺术世界》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2、冯骥才著 《传统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

3、钟茂兰、范朴著 《中国民间美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纺织出版社 《学习活动》 《游戏活动》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5、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6、朱家雄 主编

6、屠美如著 《幼儿园主题式课程》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7-本文由shchenyuebd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北站幼儿园 吴宏苹 范凤岚(执笔)

关键词: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流动人口家庭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上多种文化的碰撞也更加猛烈。中国民间美术历史 发展到今天,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审美价值正将 民间美术挤到了审美趣味最边缘,时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给世人带来了一系列全新东西的 同时,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民间美术正在日渐减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幼儿期开始进行中国民间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有助于发展幼儿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兴趣与艺术天赋,而且有助于幼儿民族意识与情感的激发,有助于幼儿对文化精神的把握与自身完美人格的塑造,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就我园的现状来看,地处老城厢中心地带,南临七浦服饰批发市场;北临火车新客站,外来人口流量大,外地借读生偏多,约有 90%的幼儿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称为“流动人口 子女”。据初步调查显示,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和本市幼儿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流动人 口家庭的孩子们能听到水流和鸟鸣,看到山中的花开叶落,有着与田野和泥土为伴的自然生 活,却没有教育中的美术课;他们的家乡有着浓郁的民族传统和古老的民间美术,却缺乏专 业老师来指导他们的鉴赏、感知和感受技能;他们的生活中、节日里随处可见的或许是那些 漂亮而神秘的图腾、或许是祖母亲随手剪成的窗花,但却不能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他们的 父母亲人纷纷进城打工,向往着城里的世界,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却正在一点点地失落。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去向村里的民间艺人学习、记忆表达祖先和传说 的纹样?为什么不能将泥土和稻草取来,用小手做出龙腾虎跃的“手工”?为什么不把满山的 青竹采来,去搭建孩子心中最热爱的“家”?为什么不能用随处种植的淀蓝制作孩子们自己蜡 染的蓝花土布?为什么不让孩子聆听着远古的传说和山歌来认知神秘的苗家图腾?„„因 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整体、系统、深入的研究,寻找 流动人口家庭幼儿与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良好途径的研究,筛选出大量的适合幼儿园 开展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民间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在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找回失落的文化,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的特点,进而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寻找自己的归属感。-1-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在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系统的将中国民间美术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 究,关注美术教育整个体系内部之间及其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从而建立具有 明确教育目的,清晰阶段层次,完整教育结构及整体发展规律的民间美术教育体系。为了增 进教师对《纲要》和幼儿民间美术教育问题的理解,使教师学会用《纲要》的要求来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更新教育观念,变革学习观念,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行动和教育实践的 质量,我们还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动家庭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流程。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目标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内容

制定活动计划 调整 教 育 目 标 内 容 采 撷 教 育 资 源 环 境 材 料 教 育 方 法 策 略

组织实践

观 察

援 助

捕 捉 契 机

问题

症结

解决策略

自我同事

流动家庭幼儿

分析与反思

活动反馈

、拟定科学、(一)拟定科学、健全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拟定科学 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幼儿园民间美术教 育体系的起点,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通过对这些筛选出的家庭幼儿进行访谈、问卷、谈话、评价分析等调查方法,搜集 相关资料,尽量全面、客观、公正地再现幼儿情况,了解课题研究与幼儿、教师、幼儿园发 展之间的关系,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综合考 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2-的课程体系,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 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幼儿日常教育课程之中,对幼 儿进行系统的民间美术启蒙教育,努力构建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美术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各领域教育目标、各年龄段教育目标、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围 绕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编排,重视其与现行素质教育课程的整 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二)、探讨适宜的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活动途径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是幼儿园实施民间美术教育的保证,只有找到民间美术 与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民间 美术教育穿越时空,取得成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借助流动人口家庭幼儿中的有利资源对 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指导策略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1、环境创设:重视幼儿园及班级环境的创设,使之呈现出浓郁的民间艺术教育氛围,让幼 环境创设: 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教师分享:

在开展剪纸的活动中,我以环境创设为突破口,努力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在活动室 的墙壁上,我剪了一幅《果园里的客人》的组合作品,让幼儿每天都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小鸟、苹果等剪纸作品,使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油然而生。抓住幼儿喜欢剪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世界的特点,带领幼儿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剪纸活动,从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入手,鼓励幼儿 动手操作、大胆想象,进行恰当的作品评价。在活动室我投放大量的有关剪纸的图书,让幼儿随时翻阅;再是,增添简单易懂的操作 步骤分析图,幼儿跃跃欲试,兴趣逐渐增加。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花的世界”的剪纸活 动。一开始对孩子来说困难很大,许多孩子都说不会剪,我们就先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 的花,尝试让孩子们在纸上画花,在仔细观察和绘画的基础上多数幼儿最终剪出了简单的花 形,有圆形的、半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虽然,这时的作品看起来很稚拙,线条还不 流畅,但从他们的快乐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已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对于那些进步较慢的 幼儿,我鼓励他们大胆的去剪,剪出的任何作品我都给予表扬。每次我都耐心地和大家分享 各自的作品,请能力强的幼儿做榜样,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剪纸活动后,孩子们能得心应手的剪出各种图案。如:各种形状的树、常见的一些小动物、高楼、简单的人。这时孩子们就会觉得没意思,简单的剪几下,就放在-3-一边又去拿一张纸剪,这样既浪废纸,作品又没有新意。于是我又创设了一块“剪故事”的 环境版块,将孩子们随意剪出的小作品拼贴成一幅幅有情节的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小朋友 在边欣赏剪纸作品边听故事的情景中,受到了启发,有了新的兴趣。“我们比赛好吗?看谁剪 出来的故事与众不同。”孩子们立刻高兴的拿起剪刀。孩子们的作品逐渐变得多种多样,丰富 极了。我还鼓励每位小朋友,尝试着讲出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在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他们变得比以前认真,专心了。还乐于和 同伴们一起参与活动,一起交流对于作品的想法,他们从中得到了信心。

2、资源利用:充分挖掘幼儿园、家庭、周围环境、社会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与之建立联系,资源利用: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民间艺术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宣 传与沟通的方法引导家庭在活动前期了解活动目标、积极筹划准备;在活动中邀请有经验的 家长担任志愿教师、请部分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制作,以家长的经验、能力带动幼儿参与的 愿望。在幼儿民间美术的教育中,只有得到家长的参与与协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参加民 间美术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各方面能力;才能使民间艺术活动开展得更深入、内容 更丰富、资料更详实、形势更多样。

教师分享:

伴随着幼儿民间美术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作为小班级组的一名教师我有着深深的担忧,我在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民间美工活动中,发现最大的困难还是孩子“不敢”动手,“懒得” 动手,“无从下手”。特别是剪纸等小制作活动,只要一叫孩子自己剪,马上就会有孩子举 着纸头说:“老师,我不会的。”有的孩子则干坐着等老师来帮忙;有的孩子动是动了,但 很快放弃了。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生理特点,幼儿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协调能力差。二是因为家庭原因,大多数孩子在家没有得到过这方面的锻炼,入园后,徒然接触,难免“无 从下手”。三是因为心理因素,幼儿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不平衡和不稳定的阶段,虽 对一切事物怀有好奇和新鲜感,但遇到困难又有畏惧不前的现象,缺乏信心。他们在“动” 之前会有很多的心理顾虑,“我这样做对吗?”“会被老师批评吗?”“小朋友会笑我 吗?”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至家长的一封信”中向那些流动人口的家庭介绍我们开展剪 纸活动的意义、近期开展的活动、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等。从中我得知祥祥的外婆会剪 一手漂亮的窗花,于是我把祥祥外婆请进了我们的课堂,在孩子们好奇的注视下,祥祥的外 婆剪出了一幅幅、一张张漂亮的作品:有活泼可爱的兔子、威风凛凛的老虎、淘气调皮的小 孩„„,小朋友们围着外婆你一言,我一句的热情极了,祥祥更是得意的不得了,还拿出昨-4-晚在外婆帮助下剪的小房子在同伴面前不停的炫耀。周围的小朋友露出了羡慕的眼光,有些 大胆的孩子索性也央求祥祥外婆教他剪一张。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导下很快一幢简单的房子造型剪了出来。这下子,教室里沸腾了起来,更多的孩子拉着祥祥外婆的手希望亲自剪一张„„,就这样,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难关在祥 祥外婆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创设一种民主、融洽的活动氛围,更容易打消孩子的各种顾虑,使他们充满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起 幼儿学习的热情。

3、活动形式: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专门性美术教育活动与渗透 活动形式: 性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主题式教育活动与常规式教育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与实践活动、分散活动相结合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实施民间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分享:

为了培养幼儿玩泥的兴趣,我尝试在幼儿的生活中抓住幼儿关注的事物,选择幼儿自身 感知过的事,将泥工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孩子们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泥塑活动,如: 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喜爱的小动物等,并巧妙地将泥工作品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 之中,达到泥工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泥工活动参与到娃娃家中,成为娃娃家餐桌上的水饺、面条、水果蓝中的各种水果等。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丰富 的材料、道具,使幼儿的角色活动开展得更富有想象力,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真实生动、有 趣。又如:在创设泥工区域的内容时,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组织幼儿商量:泥工区设在 什么地方?可添加什么材料?做些什么?体现了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 的,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都是幼儿创作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的幼儿创作总离不开动物、物品、人物等贴近生活的实际题材。因此,在创造泥工作品前,先带幼儿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去感受 和体验,丰富他们的视觉,让他们看到最直接的人和物,如在公园里看见的各种动物,成为 孩子们泥工活动的好素材;其次再激发幼儿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最后创设真实的情 境,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调动积极性,在幼儿对生活产生兴趣的同时,创造作品。春游活 动时,让孩子们站在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塑像下留影,让孩子们喜爱上了海宝,海宝成了泥工 活动的内容,孩子们在泥工板上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海宝,加深了对世博会的了解。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我们还特意添加了和小朋友一起完成用 来布置情境的背景图、小天地。例如: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完成的各种小动物,放在 一些用艺术纸剪出的大“草坪”上,再用牙签制作成秋千、木棍与瓶盖制作成跷跷板、盒子 制成的滑滑梯等,就象动物乐园一样。孩子们完成后都非常的兴奋,对泥工的制作更富有兴-5-趣,从灵巧的十指间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流动人口家庭幼儿的民族意识,提高美术修养)、激发流动人口家庭幼儿的民族意识,激发流动人口家庭幼儿的民族意识 对于流动人员家庭的幼儿来说,上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同的语 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物质条件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诱惑又是一种失落。面对琳琅 满目的商品、五花八门的新事物,孩子们更多的是困惑。帮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自我,发觉 自己和家乡的美,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激发幼儿对中国 民间美术的认同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在研究过程 中,我们采取多种调查手段收集多方面教育评价信息,了解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活动在促进流 动人口家庭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反馈:

三、今后的思考: 今后的思考: 思考

对流动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短短一年的时间让我 们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还有很多细节、许多内容有待完善。如何开展更多更有意义 的工作,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全园孩子都能得到该方面的教育,这是摆在我面前 的新课题。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蘭江莉、张赤华、刘娟著 《走进民间艺术世界》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

2、冯骥才著 《传统民间美术的时代转型》

3、钟茂兰、范朴著 《中国民间美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纺织出版社 《学习活动》 《游戏活动》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5、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6、朱家雄 主编

6、屠美如著 《幼儿园主题式课程》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7-

第二篇:指导幼儿家庭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践研究

指导幼儿家庭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践研究

安星幼儿园 王懿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能陶冶情操、开启智力的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又是终身性的内容。对学龄前儿童实施音乐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推崇。家长们为孩子选择了学习各种乐器,带领孩子参加唱歌、舞蹈技能的比赛,以为这才是真正培养了孩子音乐素质,但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音乐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盲目随意的。只有当幼儿学会欣赏音乐、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才能驾驭音乐,进入音乐的天地。因此,学会欣赏音乐便是培养这一切音乐素质的基础。因为欣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不需要前期教育积累,不需要循序渐进的铺垫,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能够一定程度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为各年龄段的、终生性的、广泛的、社会性的最为方便普及可行的形式。然而,在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充斥人们生活的今天,经常听到孩子们哼唱的也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很难听到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小调,地方戏剧,而孩子们更是对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长此下去,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将濒临流失的危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民间音乐是便是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们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不仅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是具有民族意义。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期最好的启蒙教育,我们与家长配合,将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收集、欣赏等活动,旨在拓宽幼儿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理解力,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有力的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幼儿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二.研究中主要问题的研究:

(一)主要的概念界定: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民族民间音乐:指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本课题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家庭民族民间音乐欣赏:在家庭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民族民间音乐,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对幼儿开展音乐欣赏的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明,都有保护并发扬本民族文明的趋向。匈

牙利音乐家柯达伊也在上世纪初提出立足于发展匈牙利本民族音乐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认为只有在民间歌曲中才最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音乐传统。儿童的音乐教育必须从本国语言的韵律、音调入手。歌谣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和儿童歌曲具有同样的价值,对于培养儿童的基本音乐能力、感知音乐要素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始自歌谣。儿童从幼年起,通过大量歌唱民间儿童歌曲,培养了兴趣,也熟悉、积累了民族的音乐语言、旋律音调,并逐步感受到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一说法,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广泛的承认。我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经说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圆满地构建了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已有部分幼儿园开始重视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活动,如北京秀园幼儿园致力于幼儿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上海浦东新区东沟第一中心幼儿园开展的“京剧国粹艺术”教育,让孩子们接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等,然而在家长方面却有所欠缺,现在的家长让孩子学习民间乐器增多了,然而在培养孩子对民乐的欣赏能力方法不够重视,且大部分幼儿园教师也缺乏相关民族音乐的专业知识和兴趣,无法开展指导。因此,我们打算通过对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研究,来发动家长和幼儿园共同从民间收集一些广为传唱的民间歌谣、地方小调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歌曲,从中筛选出适合幼儿欣赏学习的教育资源,从而达到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家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现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家园互动的亲子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创造性、自主性,进而达到家园一致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研究内容

1.收集整理幼儿家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及开展情况,并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便于寻找相应的指导策略。

2.注重家庭为教育个体的主体作用,突出幼儿园作为指导客体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开展各种家园亲子音乐欣赏活动,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3.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在民族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家长进行远程家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

(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手段,对家长亲子音乐欣赏活动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家长对民族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活动意义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

2.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对概念进行界定,了解国内外家庭民族音乐欣赏的研究现状,加以研究分析使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采用实践指导、个案分析、网络互动等一系列指导策略,开展家园互动活动,并通过各种活动调整指导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家庭音乐教育质量的目的。

4.经验总结法:通过座谈会、家园报等形式,了解并总结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指导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获得的经验,并通过报告的形式给予展示。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目前家园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必然发展趋势,但是目前的幼儿音乐教育领域中,家长更重视的是对幼儿音乐技能培养,而对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特别是民族音乐欣赏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是空白。然而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当幼儿学会欣赏音乐、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才能驾驭音乐,进入音乐的天地。音乐文化是有着鲜明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的,就象母语总能最直接地表达思想,贴近感情一样,对于华夏子孙来说,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特征的民族音乐在增强民族感情是最贴切最直接的。因此学会欣赏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便成为培养孩子音乐素质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欣赏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呢,成为了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探讨的问题。

因此,此研究的开展,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时空界限,并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四.研究结果

(一)调查研究,了解需要。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多家长从理论上还是赞成对孩子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熏陶,认为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流失,甚至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学习民间乐器,如古筝、二胡等。然而,在实践操作上就显得有些无从下手,特别是在培养孩子民乐欣赏能力方面。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为家长其本身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民乐相关知识了解,而生活的环境中也没有民乐欣赏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操作的过程中又无法找到相关的系统性、权威性的幼儿民乐欣赏的内容和教材。因此,家长迫切需要在教育理论上去武装自己,同时希望能学习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民乐欣赏能力。

(二)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幼儿民乐欣赏的内容及特征,寻找适合的亲子民乐欣赏教育的方法。家长对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法上的需求,促使我们教师首先要在这两方面学习与提高,通过翻阅文献、查找资料,我们了解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与特征,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从中筛选了一些适合幼儿欣赏学习的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合民乐欣赏的氛围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亲子民乐欣赏活动。此外,亲子民乐欣赏是要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效果的,因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家长主动、创造性的参与亲子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家园互动,来促进幼儿民乐欣赏能力提高的目的。五.分析与讨论:

(一)家园互动,创设良好民乐欣赏的环境,为亲子民乐欣赏活动提供物质保障。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需要用耳朵听,用心灵去感受,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为了更好的组织、指导、开展亲子民乐欣赏活动,我园在园领导的支持、教师和家长志愿者配合下,共同创设适合民乐欣赏环境的活动。首先,由园方提供了一间教室作为民乐欣赏室,定期向家长开放。在民乐欣赏室里,分类放置了各种民间乐器,如古筝、二胡、唢呐、大鼓等等,供幼儿在吹、弹、拉、唱的操作过程中了解这些乐器的特点、感受它所发出的声音,从而帮助孩子理解感受这些乐器在民乐曲中所起的作用、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由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共同参与收集适合幼儿欣赏的相关的民乐磁带、DVD碟片、软件、童谣歌词等等,通过电视、电脑、DVD等各种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幼儿欣赏,借助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画面形象来帮助孩子理解这些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由于这些环境创设活动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的,使得家长在创设家庭中的民乐欣赏环境的过程中有了模仿对象,也保障了家庭民乐欣赏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民乐欣赏教育的技能。

然而,一切活动是为了提高孩子民乐欣赏能力这一最终目的上,因此,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民乐欣赏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成为我们这个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发动家长志愿者,结合社区力量,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民乐欣赏活动。

1.讲座、家长会: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知道音乐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开启智力的素质教育,因此也极为推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则将歌舞、乐器等技能性训练当作音乐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音乐知识讲座,帮助家长科学的认识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了解到只有当孩子学会认识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才能驾御音乐,进入音乐天地,而欣赏音乐则是一切音乐素质培养活动的基础。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民间音乐就象母语一样最能表达我们的思想、贴进我们的情感,因此民乐欣赏对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半日活动开放: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家长认为音乐技能训练有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可以借鉴,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则虚无缥缈,无从入手。为此,我们通过半日活动开放来帮助家长了解并掌握一些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如区域活动中音乐角的设置、早操律动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展示等等,使家长在活动中观察并了解教师是如何指导孩子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并尝试运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3.家园联系栏与星愿报: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要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具体操作的技能,仅仅靠家长和教师来园离园这短短的交流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家园互动的效果,我们将家园联系栏和星愿报作为亲子民乐欣赏双向互动的载体,通过他们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交流先进的教育经验。在这里,我们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向家长约稿,请家长志愿者做报纸主编,共同探讨在民乐欣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大家在学习、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多角度多渠道的参与教育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由家长中来,也更能吸引家长的目光、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

4.亲子活动:幼儿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是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得以实施的。因此,在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亲子音乐欣赏活动:如亲子音乐欣赏活动、幼儿器乐演奏会、亲子民间歌舞表演等等,让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体会教育效果,提高自身音乐欣赏的能力。

六.调整与反思: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到民间音乐欣赏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极其包含的内容,并且开始运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开展亲子民乐欣赏活动。从而使家园互动、亲子民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不少薄弱之处,如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些家长讲起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上来是头头是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在其孩子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却与其所说的并不相同,又如在指导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问题,对家长提出的有关民乐知识不能很好的给予应答,能供家长选择并且模仿实施的案例还不够多,致使欣赏能力培养的方法比较单一等等,因此如何帮助家长重视幼儿民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做到言行一致,如何提高教师音乐素养和指导能力,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孩子身上,是我们今后将要继续进行研究的工作。

总之,家园互动,开展亲子民乐欣赏活动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需要,它帮助家长在自身音乐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了解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了各种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将幼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也加强了家园教育之间合作性,更好的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第三篇:论文:中班幼儿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中班幼儿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单位:南闸中心幼儿园联系电话***作者:刘佳宁

摘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实现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及学习环境的开放,让幼儿在体验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进行思维;让幼儿在创造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创造。本文在研究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开放式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开放式的美术教学。

关键词:开放式美术教学;中班;幼儿

一、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单一

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老师只是先看教材,找出教材中的教学重点,然后,按照教材的要求,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先进行示范,对这些示范画进行讲解,讲解之后,对这些画进行分布教学,教师画一笔,幼儿就按照老师的画法进行学习,在最后,幼儿以这些示范画为参照,一些有点创新精神的幼儿或许还会在这些示范画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花花草草,使得画面变得丰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幼儿也会亦步亦趋,幼儿画出来的画也会差别不大,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较古板。

(二)讲评范围较小,模式固定

教师在讲评幼儿作业时往往有着单一的方式,对那些模仿示范画比较像的幼儿、画面干净而且有较多添加内容的作业进行表扬。对那些模仿不像,而且画面较单调的作品则认为是没有认真画画,对这些幼儿经常进行批评。这对于激发幼儿的画画热情很不利,因为大多数幼儿在幼年时期是还未形成对绘画的敏感,那些被教师表扬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的固定教学对象。

(三)绘画空间受到限制

幼儿园教室的教学环境对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这也比较看重。这些教师为了保持墙面的整洁和干净,往往将一些示范画画在幼儿们触摸不到的地方,而幼儿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往往禁止幼儿进行涂画,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幼儿的创作空间受到局限。

二、开放式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开放式美术教学是指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幼儿为中心。也就是说,开放式美术教学是在一种开放的空间和环境内,采取开放的课程教学方式,教师及幼儿采取开放的态度,利用开放的资源进行学习。

开放性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习兴趣也就是儿童对美术学习具有积极的认识倾,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情绪,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推动幼儿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索欲望。一旦这些幼儿具有了学习兴趣后,幼儿会充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会在学习中却良好的成就。在开放性教学中,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幼儿的主体地位,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够在教师面前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之中,他们能够体会到了学习美术的快乐,他们更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美术活动的学习中去。

(一)是贯彻《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活动。”这是教师应做到的最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应该为中班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应该尽可能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想象和理解。而纲要的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也在开放性的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开放式的美术教学提倡美术教学要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应该成为开放教学的主体,要为幼儿园的教学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在开放式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被动学习方式,这样可以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性

在相关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创造性及能动性被称为主体性。而我们知道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层次表现。开放式美术教育思想强调要幼儿应该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上的主体。这就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及观念形成了挑战。教师要时刻注重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这一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使得幼儿在美术的课堂活动中变得主动而大胆,儿童的思维不受到约束限制,这就为幼

儿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创造了可能。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幼儿成长为自主创新的人才。

三、开放式美术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现在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当中,许多幼儿教育课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掌握开放式美术教学方法。在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把画画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就完成了任务,而幼儿则是幼儿完成作业常常是局限在单一的教室中,边看黑板上范样边模仿作画。这样的学习氛围,幼儿处于被动的状态,常不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情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往往束缚了幼儿创新,使幼儿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也不太高涨。随着新课标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师也开始有了更多的责任,而开放性的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幼儿、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联系和互动,教学活动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内进行。幼儿教师要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向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学习的指导者及教研活动的研究慢慢转化,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制定适宜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同时指导幼儿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使得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而作为幼儿的促进者,教师首先要细心的旁观,当幼儿在进行创作或讨论的时,教师要全面了解课堂情况,做好为幼儿指导的准备,其次,就是要深入到幼儿的内心世界,在心理上给与其有力的支持,“因地制宜”的指导幼儿的绘画的创新能,进而激发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

(二)加强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建立开放性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美术教学方式面临着新挑战。随着现在幼儿学习方式的改变,美术教学方式也需要创新,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往的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落伍,现阶段,教师要重新对幼儿美术教育形势审时度势,建立新型的教育方式,而开放式教学的实施正好符合现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和绘画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幼儿大胆的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讨论,进而解决问题,而幼儿在切身实地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幼儿必然会开展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

活动。教师还应为幼儿设计恰当的绘画活动,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幼儿的创新思维会逐渐形成,这不仅对于美术学习,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三)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由于教师所面临的幼儿大多数是3-6岁的幼儿,他们坚持性差,注意力易转移,易疲劳,尤其是中班幼儿。而开放性教学的内容丰富的多样性及针对不同儿童的精心设计,使幼儿再玩中有学,学中带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他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由此可见,游戏占有了幼儿的大部分活动,因此,也只有玩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所以,在绘画的教育中,教师要将游戏与绘画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统计每一个幼儿的生日,然后,当班里的幼儿生日时,教师便可以号召幼儿充分的发挥自己想象力,通过绘画生日蛋糕、生日贺卡以及自己想送给该小朋友的礼物,来表达自己对同学的祝贺之意,这样既避免了老师让幼儿临摹所造成的单调乏味之感,活动自始至终都以幼儿为主体,注意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发挥,又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友谊,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绘画,幼儿学习起来没有思想负担,提高他们绘画水平。这种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所要探索的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核心。

结语

开放式美术活动要给幼儿一个海阔天空任他游的感觉,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和把握这种情绪,设置一个良好氛围,去刺激他们的欲望,充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为今后成为创新性人才而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桂林.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 吴效锋.新课程怎么教[J].沈阳出版社,2008(3).[3]于建坤.]新教材带来新理念[J].中国教育报 ,2009(5).

第四篇:浅谈对幼儿美术教学的认识

概要: 1.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2.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情认识; 4.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儿童画。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想象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幼儿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认识。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儿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 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虚荣、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废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训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会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行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渡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当他从要大人指点过渡到敢于自己大胆去创作的时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当他们能做到自己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性也就增强了。让敢于大胆地去画,让孩子更加细心去画,让孩子画画时有始有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画中的问题。总之,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孩子胆大心细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应该是指导幼儿绘画的第一目的。

二、在幼儿绘画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例如中线索的提供,即向幼儿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幼儿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鱼》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水族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鱼的外形特征,给孩子讲解鱼的生活习性,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鱼,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鱼。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鱼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给人才的培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失误,伤透了一些孩子的心,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幼儿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是美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

第五篇: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幼儿舞蹈就是幼儿用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再认识、有效的舞蹈教学活动的探索等几方面出发,阐述了对新理念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的认识,以及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方法,对幼儿舞蹈教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舞蹈是韵律的(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本质是用来表现个人的内在情感,无法用理性的言语表达,只能从韵律的象征性的动作中流露出来。幼儿舞蹈就是幼儿用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的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舞蹈基本组合小品),它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以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性质、内容的活动。它强调让幼儿有自然、愉快的舞动经验,更多的是提供自娱和自我表现,因此,舞蹈是幼儿非常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只要有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通过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许多教师都有同感,觉得幼儿舞蹈活动很难开展,一是很难找到适合幼儿表演的题材;二是不会教,因为孩子在舞蹈活动中过度兴奋,难以自控,在跳舞时不听指挥造成混乱场面;三是控制过多,使幼儿被动应付教师要求,有时为了学会一个基本步法而反复练习,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愿参与。如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活动,既有感情地、愉快地舞蹈,又能保持长久的兴趣,享受舞蹈的美,启迪智慧,发挥创造力呢?

以下是我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探索。对幼儿舞蹈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

我觉得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从选、教、现、创四个字来体现,选是选材、教是教学、现是表现,创是创新,如果能把握好这四个字,那么就能充分激发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幼儿对舞蹈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选

选就是选题材。幼儿舞蹈所选的主题必须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吻合,在律动或表演游戏中加入模仿动作或是童话故事情节,有利于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引起兴趣。

1、幼儿舞蹈的选材。

首先要考虑到排什么主题的舞蹈,确定题材,就象写作文一样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主题 的内容要与生活结合。由旧经验引发新经验,才能体验周围事与物,并且启发幼儿自然运用身体的舞动。这个内容是讲什么呢?是孩子游戏、欢庆、还是讲小动物的故事‥‥‥如何从舞蹈中来体现这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呢?我就决定用《纲要》所强调的师生关系来体现,但这种体现又不能成人化。因此我设计一个《我们是朋友》这样一个主题,用游戏的形式来表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互爱和伙伴式的关系。舞蹈分成四个层次,第一段是教师和幼儿做游戏、第二段是上课、第三段用慢板表现老师象妈妈,第四段是A段游戏场景重现。第二步就是根据设计的主题来选合适的音乐,最后编排合适的动作。另一种是根据某一个较好的音乐来设计主题,如许卓亚老师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名曲的音乐来编成故事、模仿动作,让幼儿表现。

2、韵律活动的选材。

韵律活动的选择要来自幼儿身边的事和物,就是幼儿能感知、经历过的,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如韵律活动《去郊游》就是来自于幼儿平日的游戏,老师看到孩子在玩新郎新娘抬轿子,就设计了这个韵律活动,并且配上了生动的儿歌:

汽车汽车快快跑 我们大家准备好 背上我的小书包 我们出发了。

整个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环节自然过度,情节化,教师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教

教就是教动作,动作是舞蹈的语言,是基本的要素。教师在教动作时,要忘记自己是个成人,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动作。有时候你觉得又好看又简单的动作,但孩子怎么也学不会、学不好,这时,教师就要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动作发展的特点。在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开展舞蹈教学,以下是我在教舞蹈时所采取的几个有效策略。

运用形象化手段学习基本动作

幼儿舞蹈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它有别于其它的教育活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如幼儿跳新疆舞须学会踏垫步和手腕转动,跳西藏舞须学会弹簧步,要学会小鸭走、小鸡走,学会踵趾小跑步等等。幼儿对基本动作掌握得好,学习舞蹈就比较容易。如果在教这些基本动作时,教师采用简单的注入式练习法、,让幼儿一遍遍练习,直到 学会为止,这样就造成教师和幼儿都筋疲力尽,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充分地运用幼儿的好奇和形象化的思维特点,把这些枯燥的基本动作巧妙地变为形象的事物,多用形象的比喻,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之中掌握技能技巧。如教踏垫步时,可采用大脚丫和小脚丫的方法。学习弹簧步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膝盖弯曲的感觉,可先练习变高人变矮人的游戏,而且要求谁变得快,还可以给膝盖装上小弹簧等方法,让幼儿轻松掌握。教手腕转动可把小手当成镜子来照,先照自己再反过去给别人照照,这样幼儿能很快掌握手腕花的动作,及少出现错误。舞蹈动作“吸腿跳”对孩子来说非常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把一条腿当成小猴子,另一条腿当成树,大家一起做猴子爬树的游戏,看谁的小猴子爬得快又高,这样即形象又有趣,幼儿可以很快的学会。

(三)、现

现就是情感表现。孩子跳舞普遍没有感情,男孩子做动作总是心不在焉,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因以“情”感染,从感情入手开展舞蹈教学,能融洽、愉快地完成《纲要》中提出的“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目标。教师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都能唤起幼儿对美的感受,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舞蹈中表现出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在教《我是小小兵》律动时,我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当兵”的意境:“作为一名军人要有神气,严肃的状态,让我们一起去参军吧。”接着我边放音乐,边做踵趾小跑步的动作,边念自编的儿歌:“小小兵,小小兵,我是小小兵,年纪小,志气高„„”由于教师示范正确、熟练、并富有感染力,所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好象真的来到军队里,都兴致勃勃地随着音乐做起动作。

(四)创

创是创新。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创造性地表现艺术活动。教师要确立孩子为主体的思想,改变以往一味传授、训练基本技能的方法,要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创造的机会。我在活动中通过开放的问题,让幼儿行前思,行后思,设想与众不同的,加以鼓励。

首先可采用听、想、讲、做、学的方式进行。如在教舞蹈前,教师先不告诉幼儿题目,教师启发或提问幼儿,让他们先听音乐想一想,音乐里讲了什么故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 象讲出来,再用动作来表达,教师在幼儿想出动作的基础上,将幼儿即兴编好的动作和自己编好的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一次完整的表演,反馈给幼儿。如《加沃特舞曲》的音乐形象非常明显,好象表现小树长成大树的情景。幼儿听完音乐后,我问:“你们听了音乐,好象看到了什么?”幼儿有的说是小树慢慢长成大树了,有的说种子发芽了。我又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孩子们的动作比我想象得多。他们有的双手合拢蹲在地上,随着音乐渐渐打开表示种子发芽;有的幼儿高举双拳站在椅子上,然后把手指一根根竖起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我是大树爷爷,冬天里我的叶子掉光了,春天来了,我又长出了一片片的绿树叶。”当音乐结束时,孩子们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充满了乐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最后让孩子自己创编,教师从中获得启迪。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动作编不出,怎么办呢?这时可以放上一段音乐,让喜欢跳舞的孩子自己创编,孩子在忘我的表演中往往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动作。这时候老师要静静地观察,特别注意哪些幼儿的动作符合节奏,符合这个乐句所表现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旦发现,教师就要马上学会,再把这个动作编进舞蹈或律动里面,虽然动作有一定难度,但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学起来兴趣高,掌握快。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班上的孩子的舞蹈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下载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流动人口家庭幼儿开展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及家庭对幼儿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论文(大全)

    幼儿期的个性发展是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处在学前期的儿童需要教师、家长等成人的正确引导,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

    对幼儿大班进行上虞方言补充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幼儿大班进行上虞方言补充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意义近两年来,一些方言类电视节目在绍兴地区迅速串红,如浙江台的钱塘老娘舅、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但是随着这些方言的......

    对高中体育课程开展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对高中体育课程开展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 实践表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开展的选项教学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出发,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

    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合集]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于全国各地,甚至千家万户,成为最普及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它抒发着人民的情与美,孕育发展着博大精深的民族......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浦东新区石笋幼儿园朱军妹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內容。其中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育儿童艺术素养......

    布拖县幼儿园开展《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开展幼儿生活化的美术活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开展幼儿生活化的美术活动研究》 承担单位:布拖县幼儿园 课题组长:苏德芬 课题成员:姚娟 魏益芳 郑晓芸 沙前英 【......

    浅谈对主题背景下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主题背景下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摘要】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为手段来培养丰富情感,乐于探究,敢于创造,个性健康的人。为儿童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