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媒体在道德建设中的得失及对策分析
管理观察 2010年第12期
新闻媒体在道德建设中的得失及对策分析
作者:程少华
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加强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报道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推动道德建设深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不过,一些媒体存在媚俗化、内容失实、有偿新闻等问题,给社会道德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面对新的形势,新闻媒体应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宣传的路径,为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新闻媒体在道德建设中的功能
2008年6月,胡锦涛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①
新闻媒体处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沿,是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大众传媒具有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肩负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光荣使命,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不可或缺的责任。
简而言之,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功能就是激浊扬清、吐故纳新。一方面,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展示党在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报道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挖掘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受众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应及时甄别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思想道德观念的异同,对于所谓的西方道德观、现代新思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旗帜鲜明地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也就是说,通过不同形式的新闻作品,新闻媒体应告诉受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健康的道德观,什么是消极的道德观,以此来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与发展②。
二、新闻媒体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宣传的紧迫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利用各种渠道向我国推销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思想上的渗透,企图影响中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
由此,我国道德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思想相互交织,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损公肥私、腐化堕落、作风不正现象严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困惑,引发偏激言论和非理性行为,损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这就对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媒体只有加大道德宣传的力度,提高传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能力,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不辱使命,帮助受众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少数媒体对受众道德存在消极影响
我国的新闻媒体在道德建设宣传上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生动丰富的,起到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但是,少数媒体存在消极甚至错误的舆论导向,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背道而驰,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
1.导向错误。极少数媒体对副刊、情感故事栏目等文章把关不严,导致一些观点与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符,有的强调脱离集体和国家的个人利益,有的崇拜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的生活方式,有的充斥消费至上、拜金主义的观念,有的甚至宣扬错误的观点。比如,新疆某报刊登两篇文章,变相为三陪女和卖淫女鸣不平,还混淆是非,以调侃口吻鼓吹色情服务是社会需要,不仅无害,而且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③
2.内容失实。一些记者好大喜功,缺乏冷静理性的头脑,采访不扎实,一味追求道德模范形象的“高、大、全”,在作品中“合理想象”,随意拔高典型人物,有的还将事迹张冠李戴。2010年3月,某新闻网站刊登出一则《美女不配合强奸被判有期徒刑》的新闻。3月30日,河南洛阳市洛龙区法院、检察院声明称,该案并不存在,纯属别有用心的人凭空捏造杜撰的案情和细节,是对法院、检察院名誉的恶意诋毁和诽谤。④
3.媚俗化。有的媒体为了追求所谓“卖点”,追奇猎艳,格调庸俗,充满低级趣味;有的报刊周末版或是电视娱乐节目,到处是某某揭秘、某某内幕,炒作明星的奇闻逸事,热衷于“老少恋”、“新旧恋”、“婚外恋”、“恋外恋”,宣扬暴力、凶杀、跳楼、赌博、吸毒。某报甚至刊出《偷情俱乐部》,绘声绘色地描写6个明星偷情的故事,大赞“偷情是人性以越轨的方式爆发出来的一种经典形式”,进而概括其为“偷情文化”。有的黑白颠倒、混淆美丑,把严肃的反贪报道当言情小说写,试看个别媒体对蒋艳萍报道的标题:《三湘肉弹女贪》《一个女贪与40多个厅级干部情结》,文中津津乐道地详细披露蒋艳萍如何用“肉弹”攻克一个个政府官员,拿下一个个项目,字里行间透露蒋艳萍是个能人,岂不是宣扬腐败并非罪恶、堕落并非可耻。⑤
4.有偿新闻。有些新闻单位有偿提供版面、时段和节目,按协议单位要求,刊播特定的所谓“软广告”性质的新闻;不少编辑记者个人接受宴请和现金、实物馈赠,替人写稿、发稿;有的记者向采访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和其他利益。2010年3月,河北蔚县李家洼煤矿矿难“封口费”事件有了结果,据查,2008年7月至8月,中国产经新闻报社记者任志明、王月新以不报道河北蔚县矿难为条件,共同收受他人财物44万元;农民日报社河北记者站站长李俊奇以不报道蔚县矿难为条件,强行要求基层单位订阅《农民日报》并索要20万元……⑥这起事件让受众对媒体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给媒体的道德建设宣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5.不良广告。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广告而生存和发展,可是,不少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惜牺牲社会效益和责任良知,在刊登药品医械、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广告时,相当数量的广告是违法或虚假的,有些以新闻形式出现,有些夸大产品或服务的功效,有些广告用语粗俗,内容设计不雅,污染视听,充斥不健康内容,存在性暗示或暴力倾向,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不仅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而且毒害青少年的心灵,直接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正常学习生活产生恶劣影响。这严重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以及其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污染源⑦。
四、媒体提高道德建设新闻宣传能力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闻媒体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巩固传统优势,克服自身不足,增强改进道德建设新闻宣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报道水平和宣传艺术,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新闻宣传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正面报道力求人性化。道德建设宣传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大众传媒可通过开设专题、专栏、专版,通过新闻报道、言论、专家点评、群众评议、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道德知识,普及道德规范,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宣传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反映新时期道德要求的典型。不过,典型报道切忌灌输和说教,不要将先进人物描写得“不食人间烟火”,而要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多用群众的新鲜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故事化、细节化的手法传播道德模范的力量,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新闻作品通俗易懂,入脑入心,让受众易于接受,觉得可敬、可信、可学。
2.重要节点营造氛围。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新闻媒体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六五”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组织采写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优秀的新闻作品对道德建设潜移默化,有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向公众普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人们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弘扬传统优秀家庭伦理观念和社会正气,陶冶道德情操⑦。
3.就热点事件主动设置议题。人们总会遇到一些道德是非界限不甚明了的问题,有的人还存在一些落后、甚至错误的道德观念。新闻媒体要从典型的道德事件个案入手,主动设置议程,选择有倾向性的热点问题,组织记者、专家、受众在新闻媒体上展开讨论,从思想上、理论上分清是非。议题设置力求合理适当、以人为本,避免过度设置而引发受众逆反心理。近年来,在文花枝事迹、范跑跑事件、暴走妈妈、诈捐等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抓住时机,及时进行多方位的报道和评论,为受众提供参与讨论的平台,一步一步地让人们从中得到启发、拷问和思索,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巨大反响。
4.加强对不道德言行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勇于针砭社会时弊,抨击不良言行,以鲜活的文字和直观的图片营造强大的舆论场,批评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错误言行,推动人们自我约束,自觉端正思想道德和行为,使舆论监督起到“道德法庭”的作用,形成明荣知耻、惩恶扬善的强大舆论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进行监督:一方面,揭露党政机关及公务员的不当乃至违法行为,鞭挞贪污腐化、渎职、行贿受贿、滥用权力等腐败现象,批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给予揭露,抨击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行为,指责抛弃子女、虐待老人、家庭暴力等违反家庭伦理道德的现象。
5.搭建网上宣教平台。互联网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传统主流媒体应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在网上开设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寓教于乐的栏目,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的内容通过网络传播,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筑牢网上思想道德建设的防线。网站应加强网上“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会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开辟更多更好的为未成年人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对未成年人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提供健康、安全、文明、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构建上文明网、上网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
注释
①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华社,2001年10月24日
③谢加书、黄建榕:《浅论传媒对受众道德素质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④《洛阳法检联合声明被诽谤向媒体发函讨要名誉权》,新华网,2010年3月30日
⑤沈世纬:《舆论导向与道德建设》,《新闻战线》,2004年第6期
⑥晋雅芬:《新闻出版总署三项举措杜绝“封口费”事件》,《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3月31日
⑦何梓华主编:《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2008年4月第2版,第251-252页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新闻理论研究室)
第二篇:新闻媒体分析
浅析凤凰卫视的品牌塑造和整合营销
当今世界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塑造品牌,进行品牌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工具。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开放、新技术的运用、新媒体的冲击和资讯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电视频道品牌的塑造和扩张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被誉为华语媒体先锋的凤凰卫视,率先打破全球信息对西方电视传播的依赖,代表华语媒体跻身国际传媒行列,其成功的品牌塑造和品牌整合营销为中国媒体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1.凤凰卫视的品牌塑造
品牌塑造对品牌顺利进入市场起着重要作用,电视媒体的品牌塑造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尤为重要。凤凰卫视遵循科学性、个性化、全面系统等原则,成功的塑造了媒体品牌。
1.1凤凰卫视的品牌定位
在媒体同质化的今天,品牌定位已成为更高层次的竞争策略。凤凰卫视通过准确的品牌定位,使品牌形象凝固于广告主和观众心中,树立独特的凤凰品牌。凤凰卫视利用起坐落在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实施蓝海战略,进行差异化竞争。
凤凰卫视的立台宗旨“拉近全球华人距离,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将其受众定位于华人群体中的“三高一低”人群,“三高”即高知识水平、高消费群体、高职位者,“一低”即低年龄层,这部分受众是社会的精英阶层,消费力强,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凤凰卫视的品牌核心价值设定为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纲,与西方文化精华有机融合,力图在东西方文化间架起沟通桥梁。
凤凰卫视的品牌形象经历了由“补缺”到“自主”两大阶段。凤凰卫视开始将媒介形象定位为“华语电视的补缺者”,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将内地不易传播和不可能大规模传播的各类新闻信息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相当有规模、有分量的报道和传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新纪实》、《九七香港回归世纪报道》为开端,向内地输送补缺信息。经过几年的发展,其“补缺”定位特征不断清晰和稳固,建立了早中晚整点滚动播出的常态新闻节目,每天九次整点滚动播出的标题新闻节目,以及新闻专题和时事评论节目体系。2001年1月1日,凤凰资讯台成立,凤凰卫视提出“还你资讯自主权”口号。美伊战争中提出“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形态”的报道方针,是转型后的品牌形象不断强化,趋向成熟。凤凰卫视在启播之初以“娱乐立台”,与时俱进,转型为“新闻立台”,从“创新品牌新闻栏目”到“开播准新闻频道”凤凰资讯台,通过一系列战略性转变,确立其在全球华语电视品牌的强势地位。
1.2凤凰卫视独特品牌栏目体系的建立
在“内容为王”的媒介竞争时代,精品节目是塑造强势电视品牌的关键。凤凰卫视运用其独特的策略建立了品牌栏目体系,以名牌栏目拉升频道品牌效应。
凤凰卫视以播报风格个性化的特色,尝试全新的方式演绎新闻,把说新闻从专题类节目扩大到报道类节目中,使电视新闻从严肃正统逐步转向通俗流行,同时,将新闻评论节目与其推出的个性化评论相联系,构建了《凤凰早班车》、《时事评论会》、《凤凰全球连线》等精品新闻节目。
凤凰卫视借助各界名人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节目。一是邀请名人主持节目,比如邀请杨澜加盟主持《百年叱咤风云录》、《杨澜工作室》;二是节目内容聚焦名人,或是名人访谈,或是专家讲座,如《世纪大讲堂》;三是邀请演艺明星为栏目活动造势,如在《千禧之旅》中请刘德华演唱主题曲。
以市场为导向为广告客户提供多种灵活的广告宣传方式,广告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例如对于特定的节目在该节目播出前一周就开始对赞助商和节目内容在不同时段进行广泛宣传,还为企业品牌理念专门设计栏目,将一个品牌口号以栏目形式出现,实现广
告主和节目的双赢,如海王在凤凰卫视的《健康成就未来》栏目。
2.凤凰卫视的品牌整合营销
电视媒体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削弱了“传者本位”的优势。当传播过剩、节目同质、新媒体出现时,电视媒体需要武装新的营销理念,进行品牌整合营销,以在电视媒体竞争中取胜。凤凰卫视巧妙运用品牌整合营销,实现扩大品牌影响和品牌的传播和扩张。
2.1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品牌形象识别系统(CIS)是一项树立频道独特形象,展示频道魅力的系统工程,包括台标、标准色、标准字、声音识别系统、话筒标志、片尾字幕定版、频道形象片花、频道形象片、开始和结束曲等。
凤凰卫视的台标突破以往红、蓝、绿三原色为主的束缚,选用鲜明富丽的金色,台标为当空起舞的金凤凰形象,以示其国际卫星电视频道的性质,形象的表明凤凰卫视的总体风格,与其身份定位和口号“开创新视野,创造新文化”相辅相成。
凤凰卫视将标准色金色用于片头片尾和滚动插播的节目导视中,强调整体感的同时,不乏灵活、精致。形象片的制作突出整体感,在播放时机上打破栏目间的分割,插入到各个广告时段统筹安排。
凤凰卫视的栏目名称创新、有特色。如时事新闻类的《时事直通车》、《时事开讲》,访谈类的《锵锵三人行》,生活资讯类的《完全时尚手册》以及系列专题类的《百年叱咤风云录》等,增强节目吸引力。
凤凰卫视最初的口号是“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节目内容上多吸收港台节目精华,给人新鲜感,在创办了欧洲台和美洲台后,提出“拉近全球华人距离”的口号,传达一个“向华人提供世界资讯,向世界发出华人声音”的理念,而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推出时,通过推广会的形式,用“掌握资讯,拥有未来”的口号,传达24小时华语新闻频道的概念。
另外,凤凰卫视在一些大型户外活动和时事直播活动中,要求从业人员统一着装来突出频道气质。
凤凰卫视的频道识别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在细节中也随时凸显频道气质,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2实施“三名”战略
记者、主持人、评论员是媒介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一个媒体拥有明星主持人和名牌节目,就意味着较高的收视率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凤凰卫视十分注重培养明星,其明星宣传包装团队属于默多克集团的STTV,拥有西方电视包装经验,熟练地运用适合的方式,打造出“凤凰”的名主持人、名记者、名评论员,利用明星效应来宣传自己,一个人品牌树立“凤凰”大品牌。
首先,量身定做适合主持人、评论员甚至记者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是他们有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通过主持人的知名度为栏目造势,形成有鲜明特色、不可复制的品牌栏目。其次,以明星效应推动新节目的播出和收视率。利用名主持、名记者、名记者为节目贴上个性化标签,使节目在其他频道同类节目中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
再次,让主持人频频曝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凤凰卫视专门设有公关部,负责在平面媒体上大量推介主持人、评论员的形象。公关部帮助主持人、评论员进行的推广包括记者会、观众见面会、演示会、报告会,平面媒体宣传,设计主持人卡、拍宣传片、建立专门网页等,使这些名主持人、名记者、名评论员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代言人。
2.3活动兴台
公共关系传播可以给品牌带来良好的美誉度,而且举办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强势推广媒体品牌,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凤凰卫视设立“凤凰奖学金”,创立“凤凰慈善关爱基金”,与四川卫视举办赈灾晚会等,凸显凤凰卫视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从1999年开始,凤凰卫视先后组织了探寻五大文明古国、世界主要宗教发源地的《千禧之旅》,深入欧洲各国民间生活的《欧洲之旅》,纵穿地球南北两极的《两极之旅》,经南北西三条路线走遍非洲的《非洲之旅》等等,这些活动自始至终都伴以密集的宣传攻势,大大提高了凤凰卫视的知名度和收视率。
除此之外,凤凰卫视注重多方面开发活动的资源。
第一,开发“同源产品”。一方面,派生电视节目、晚会或是凯旋仪式专门制作播出。另一方面,推出其他媒介产品、系列图书、VCD、录像带组成多种售卖渠道。
第二,软性宣传。即将频道收视延伸到户外,媒介的品牌标识,包括声音、图像和大量平面宣传资料,直接面对现场观众和沿途观众,提高品牌知名度。
第三,把握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形成收视高峰。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全面的报道,使凤凰卫视成为业界和大众话题中心,提高收视率。
2.4媒体扩张,品牌延伸
实施品牌延伸战略,即将现有成功品牌用于新产品的策略,有助于强化品牌效应,增强核心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呢。凤凰卫视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除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电影台、凤凰卫视资讯台、凤凰卫视欧洲台和美洲台五个电视频道外,1998年,开通凤凰网,2000年,创办《凤凰周刊》杂志。此外,凤凰卫视推出“凤凰宽频”,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凤凰短信”,提供订阅手机短信新闻、铃声、屏保下载等全面手机服务,实现不同产业间和不同媒体间资源的循环互动互补,形成凤凰品牌整体的“和声效应”。
2.5整体运作
凤凰卫视在节目宣传上采取全频道的整体运作策略,即在新栏目推广中,各个栏目密切配合,充分互动,整个频道整体凸显新栏目,巧妙组合,统筹安排,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凤凰卫视以其与众不同的媒体理念和价值取向使凤凰品牌在华语媒体中独领风骚,被誉为“华语CNN”,拥有较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凤凰卫视代表华人传媒成为世界媒体体系中的一员,成为华语传媒世界的领导品牌。凤凰卫视的品牌塑造和品牌整合营销策略为中国电视媒体开辟了新道路和发展模式,值得中国众电视媒体借鉴和
第三篇:论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论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有五大基本功能,即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功能、宣传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警示教育功能、陶冶教化功能。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但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发挥作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传播反腐倡廉信息不够准确、及时、权威;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对象不够明确具体,形式不够生动活泼;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没有刚性措施,缺乏问责机制;案件披露热衷于贪官色情和贪污受贿金额,警示剖析不够;对廉政建设的理解粗浅,起不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效果。对策建议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结果反馈机制;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深入灵活地开展防治腐败警示教育;分层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传播。
新闻媒体在反腐败尤其是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功能有哪些不足和局限性?应采取哪些对策?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理论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的共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务公开透明是时代的潮流。不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还是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都对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所起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1.重视舆论监督是国际反腐的一大有益经验
就推动公共部门以外的个人和团体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这种参与应当通过下列措施予以加强:
(一)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
(三)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
(四)尊重、促进和保护有关腐败的信息的查找、接收、公布和传播的自由。”
一些非政府的反腐败国际组织也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如“透明国际”设计的国家廉政体系,就把大众媒体作为基本的“廉政支柱”之一。“透明国际”的创始人之一杰米里•波普认为:“如果政治家和国家公务员确信,他们不会有被新闻媒体在公众面前曝光因而受到羞辱的危险,他们就愈益受到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的诱惑,而政治家在追逐这类好处的时候,总试图使新闻界保持缄默。” “透明国际”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艾根甚至看到了新兴新闻媒体——网络对反腐败的积极作用,他说:“对于我们这些反腐败积极分子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不可或缺的反腐败工具。”
很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瑞典前副首相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个人衣物,被曝光后,受到了处理。芬兰中央银行行长有一次在公务接待中点了一道鹅肝,被媒体指责“超标”,结果引咎辞职。
2.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舆论监督作为10项党内监督制度之一。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在2008年1月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指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运用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在2009年初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贺国强再次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对外宣传,树立我们党和政府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200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继续办好反腐倡廉专栏、专题节目。完善反腐倡廉新闻发布制度。做好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新闻宣传纪律。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开展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和热点问题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工作规划》强调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推动和改进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遵守职业道德,把握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二、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从当前新闻媒体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出的作用看,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五大基本功能:
1.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播反腐倡廉信息。新闻媒体传播的反腐倡廉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层反腐倡廉决策。包括以反腐倡廉为主题或与反腐倡廉相关的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工作部署及有关法律法规等。二是反腐倡廉成效。主要是刊载、播发进入一定程序的腐败案件的处理结果,以及预防腐败的效果。三是反腐倡廉知识。包括刊播反腐倡廉理论评论、经验做法和国外信息。
2.反腐倡廉的宣传引导功能。新闻媒体的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的方式,宣传党中央确定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等,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二是推介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引导全体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爱廉、向廉、敬廉。三是通过宣传反腐败的成效,昭示我们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反腐败斗争。
3.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功能。中央多次强调,“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党政机关及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进行曝光批评,督促党政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二是曝光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三是对党政机关尤其是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中存在的失职渎职、执法犯法、司法不公问题进行批评,推动执政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
4.防治腐败的警示教育功能。运用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至少在当前是防治腐败最有针对性、效果最快最易显现的教育手段。新闻媒体刊播典型腐败案件,通过贪污受贿者被依法依纪惩罚处理,对其他企图贪污受贿者以震慑,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以警醒,使他们不敢去以身试法。新闻媒体通过对典型腐败案件的特点、危害、发生原因的剖析,向有关方面提出预防建议。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对策,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从而使公职人员没有贪的机会。
5.倡导廉洁的陶冶教化功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廉洁程度或者说腐败程度,与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传承廉政文化、批判腐败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廉洁的氛围,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新闻媒体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廉政文学陶冶人的崇廉、为廉的人格情操,建设廉政精神家园。二是以廉政理论评论升华人的议廉、思廉的思想境界,建设廉政理论家园。三是以廉政公益广告强化人的爱廉、尚廉的责任意识,建设廉政社会家园。
三、当前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闻媒体与中央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与国外媒体在反腐败中所起的作用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新闻媒体在反腐败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传播反腐倡廉信息不够准确、及时、权威。这在腐败案件报道方面尤为突出。由于案件信息来源渠道不畅,特别是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媒体尤其是都市生活类、晚报类报刊,对一些腐败案件道听途说,造成报道的案件新闻信息不准确甚至严重失实,以至于出现假新闻。一些媒体对反腐败决策政策、反腐做法措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由于信息来源不正规、渠道不畅通,也造成了一些新闻媒体发布的反腐信息不权威、不可靠。
2.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对象不够明确具体,形式不够生动活泼,效果不够明显。对反腐倡廉尤其是重大反腐决策的宣传,党报与都市生活类、晚报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综合性报刊与专业报、行业报刊,报刊与广播、电视、网络,没有根据自己的受众特点进行宣传引导,面向的对象不明确不具体,形式上千篇一律,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对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宣传,追求“高大全”,没有个性,形式单一,不易被受众接受。反腐成效的宣传,也不够生动活泼。这样的宣传引导,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
3.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没有刚性措施,缺乏问责机制,成效不够理想。一些腐败现象,经过新闻媒体的曝光批评,被得到了纠正处理,但也有相当多的腐败问题、腐败案件、腐败分子在媒体曝光后没有受到处理,或者说处理得过轻。这里面既有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因素,也有舆论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的问题。就新闻媒体来说,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就有关部门来说,对媒体报道的腐败现象,缺乏快速反应机制;或者虽然注意到了,也查实了,但缺乏刚性的处理措施,问责没有得到落实或真正落实,不能及时回应媒体,反馈处理结果。
4.案件披露热衷于贪官色情和贪污受贿金额,警示剖析不够。一些都市生活类、晚报类报刊,对腐败给国家、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关心,而是热衷于炒作贪官包养了几个情妇、“二奶”,贪污受贿了多少钱,私生活如何奢侈糜烂,很少去理性地探寻案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和防治对策,剖析的深度、警示的效果远远不够,甚至给办案带来不利影响,在社会上产生负面效应。
5.对廉政文化的理解粗浅,起不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宣传廉政文化的新闻媒体数量太少,而且一些新闻媒体仅仅把廉政文艺晚会、廉政歌曲等浅显的东西作为廉政文化,对廉政文化的概念模糊不清、理解肤浅,对真正能陶冶情操的廉政文艺作品刊播得不多。对于一些腐败案件的评论也过于粗浅,很少能从制度、经济、法律、社会等深层上研究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去找出有效防治腐败的路径。这样就很难让人能理解腐败的危害、廉洁的益处,很难起到去除私欲、崇尚廉洁的成效。
四、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就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笔者提出一下对策建议:
1.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一是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舆论导向正确与否,不仅对反腐败有直接影响,而且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各级党委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领导,新闻媒体一定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要改善党对新闻媒体领导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采取多维的领导管理模式。做到既要在原则问题上管得住,又要在具体运作上放得开,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按新闻规律办事结合起来,把坚持正确反腐舆论导向与反腐宣传报道多样化结合起来。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一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开重大案件信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反腐败机构应当增加自己工作的透明度,和新闻媒体建立起稳定的联系,通过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介绍反腐败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如“建立新闻媒体案情通报制度”,为公众参与反腐败创造条件。二是反腐倡廉信息要向所有关心某一信息的媒体公布,使小媒体和大媒体在反腐倡廉新闻宣传报道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享受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反腐倡廉新闻都具有权威性。
3.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结果反馈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看待新闻媒体的批评。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是要给党委政府添乱,而是要帮助、推动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对党的事业是有益的。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开展舆论监督事件的调查。新闻媒体对腐败现象进行曝光批评,相关部门就要及时对事件进行调查。问题属实的,及时启动问责制,依纪依法作出处理。三是及时向媒体反馈调查处理结果。舆论监督不实的,及时澄清事实;情况属实的,通过媒体公布,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
4.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一是要根据每家媒体的特点确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对象、目标和路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必须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教育引导才有针对性,也才会有效果。二是要贯彻“三贴近”原则。党的反腐倡廉决策、政策,国家的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群众易于理解和认同。三是先进典型宣传要注重个性。新闻媒体要抓住先进典型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以及他(或他们)所处的地域特征、工作特征进行宣传报道,使受众觉得先进典型也是人,既有值得学习的一面,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一面,是可敬、可爱、可近的人。
5.深入灵活地开展防治腐败警示教育。一是警示教育要在案件的深入剖析上下功夫。在腐败案件的特点、发生原因的分析上,新闻媒体要从社会层面研究腐败现象,从制度方面探讨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防治腐败的可行对策。二是警示教育要在新闻处理方式灵活性上下功夫。可以运用案件剖析、贪官忏悔、办案人员解析等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警示教育。通过灵活的处理方式、可读耐看的故事,吸引人、打动人、警示人。三是要在加强案件报道的管理上下功夫。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关注腐败案件报道的异常动向,对于过度渲染贪官糜烂生活容易造成负面社会效应的,要及时提醒、批评、阻止。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纪律的教育,防范格调低俗的腐败案件报道出现。
6.分层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传播。一是要厘清廉政文化的概念。新闻媒体要通过发动专家学者展开研讨,形成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廉政文化概念,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及廉政文化传播更有的放矢。二是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廉政文化精品。如高级领导干部,要向其灌输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廉政理论;中级领导干部,要向他们传递依法用权办事的权力观;普通党员干部,要强化他们廉洁的意识。三是要更多地推出多样化的廉政文化作品。既要有深刻的廉政理论,也有要热点廉政评论,还要有脍炙人口的各种廉政文艺作品等等。
有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笔者相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新闻媒体不仅能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廉政文化建设拓展出新的天地。
第四篇:大一得失分析
大一得失分析
纵观整个大一生活,不能说得到了很多的成功,做出了很多的成绩,但却可以从得与失中吸取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是得,大一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分为以下几点:
1.个人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大一一年是我第一次一个人生活,一定程度上这一年我是在摸索中学着去生活,去独立,去体验。这是大一一年最重要的获得。
2.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大一,我加入了校学生会体育部,国审院党支部等部门,经过了一年充分的锻炼,我在工作能力以及为人处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得到了认可。
3.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大一学年我也参加了许多学校以及学生团体举办的各项活动,虽然在很多方面并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但是却在活动中培养了自己团结协作的能力,并树立了一定的大局观。
4.学习技能的提高。大一一年不同于以前的教育,多以自学为主,在这种十分宽松的氛围下,如何学习,如何学好,是我们需要培养的,而我也在这一年内适应各种学习技能方式,自己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是失,也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
1.成绩不理想,大一一年,各科的成绩都不算突出,有的显得不是很理想,由于大一的整个适应期与方法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科目没有发挥到理想状态,所以这是我下个学期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2.责任心不强。上一学年,在临近结束的时候,自己在很多工作和学习上都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使得自己最后阶段的成果也不算突出,也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3.机会把握能力,上个学期因为自己的原因,错过了很多的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有一些十分有意义的竞赛或是其他活动都没有参加。
得与失的矛盾往往是使人们进步的地方,我下学期所要做的就是迎着自己的弱点,努力再努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
第五篇:分析百事可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得失
我要分析的是在一则中国少林功夫版本的百事可乐广告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方面的得与失。广告大致讲的是一个外国小男孩到少林寺去拜师学习功夫,通过十年的刻苦训练,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1898年8月28日,是百事可乐“Pepsi-Cola诞生的日子。1982年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百事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取得重大突破,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上海正式成立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这一投资性控股公司的成立使百事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与投资发展融为一体。这则广告在1997年投放市场,但是后来据说与中国文化冲突遭到了禁播。
一个外国孩子不远万里为了学习中国武术独自一人上少林寺,又刻苦学习了十年,而且出现了击砖板,练臂力和脚力等少林功夫,体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武术的喜爱,也是对中国文化、中国武术的宣传。画面中出现了少林寺和尚爱喝百事可乐表现了人人都爱喝百事可乐,也说明了外国消费观念生活观念对中国的影响,二者的融合显示了世界文化渗透的趋势以及两国的美好友谊。表现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交融,以及中国和外国文化的融合。
我想,百事可乐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扩展和巩固在中国的市场,因而选择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少林武术为题材拍摄了这部广告。但是,这个少林寺貌似不是那么正宗,因为百事可乐将少林寺的标志给替换掉了,门上和旗子的标志,和尚们头上也是百事的标志。这显得有些荒诞,尤其是最后在那个外国和尚学成时也在脑门上也印上和大家一样的百事可乐标志,最后师兄们向他祝贺,这说明只有印上百事可乐的标志才算学成。我觉得这样一来,中国文化在无形中被弱化了、剥夺了。少林寺和功夫都成了百事可乐的了,或者说是美国的了!先把广告中出现的少林寺是不是正宗的少林寺搁置一边,但是功夫确实中国功夫。广告中的少林寺将百事可乐的标志作为学成的象征,这则广告想要用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对百事可乐的喜欢,但是反而因此弄巧成拙。
在外国产品广告中加入中国文化,如果做的好可以很好的结合本土化,达到入乡随俗的目的,但是如果做的不好,有改动历史或与中国文化不符之处,那便是东施效颦,造成敏感的问题,那么即使通过中国文化达到了宣传品牌的目的,也会对产品以及制造国本身造成负面的影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由不得半点戏谑,这是一个关于文化,关于国家的问题,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