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信贷人员如何识别企业会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粉饰手段
银行信贷人员如何识别企业会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粉饰手段 不同企业的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等各不相同,界定固定资产的具体标准也不可能强求绝对一致。会计规范中虽然给予了企业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合理核算固定资产的权利,但这种灵活性也就使得企业多了一些“操作空间”,粉饰固定资产的价值与收益,给银行的贷前财务审核带来隐患,能否及时识别考验银行能力。
一、企业通过固定资产的具体粉饰手段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划分不清
有的企业在核算上对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混淆不清,造成资产分类错误、成本费用的结转不合理。一些企业为了增加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为了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将符合低值易耗品标准的物品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缓其摊销速度。这种混淆划分标准,不仅导致了资产结构的变化,使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混淆不清,而且使会计信息产生错报,影响了报表使用者(银行)对企业偿债能力以及利润水平的判断。
(二)固定资产分类不正确
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与否主要涉及到企业对哪些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哪些不用计提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费用与成本的计算。原固定资产准则规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不计提折旧。不少企业依靠固定资产的分类变化来调整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金额。例如,将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划入未使用的固定资产之中,会减少当期的折旧费用,使生产费用下降,虚增当期利润;反之,如果将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划入生产经营使用的固定资产之中,当期利润会因为折旧费用虚增而下降。这种分类上的混淆还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虚增固定资产使用率,给银行以假象。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中规定,只有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不计提折旧,相应地限制了这种粉饰手段的使用。
另外一些企业将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混为一谈,以达到降低或提离折旧费用,从而人为调整财务成果的目的。对有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人为提高折旧费用、增加当期的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对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会降低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这两种结果都是对企业财务成果的人为干扰。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问题
企业往往在计价方法和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方面出现问题。例如:
1、将无关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如果企业将与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或虽有某些联系但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支出,统统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就会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应减。
2、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位。有些企业不顾国家规定,任意调整、变动已入账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3、混淆利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边界。不少企业滥用利息资本化规定终止时间的弹性进行报表粉饰,调节利润。
(四)操纵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1、随意改变折旧方法或折旧率,调节折旧计提数额以及成本、利润。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法”等快速折旧法。固定资产折旧率一经确定,也不能随意改变。但某些企业为了调节某年度的利润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或折旧率,多计或少提折旧。例如:某企业为了贷款需要有所盈余,企业便未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私自降低折旧率,由原来折旧率8%改为5%,少提折旧12万元,虚增利润。
2、不按会计规范的规定计提折旧。具体做法:未使用固定资产(除房屋、建筑物外)仍提取折旧;停用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变卖固定资产,仍旧提取折旧等。
3、操纵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时点、虚增或虚减折旧。某些企业为了控制当年利润实现数额,采用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入固定资产,提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应增费用减少利润。例如:某房地产公司下属企业,在建工程尚未完工,利用提前报决算的方法,多提折旧5万元,提高成本,降低了利润。还有一些企业的在建工程不及时竣工,目的是为了缓提折旧,虚增利润。
(五)操纵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处理固定资产收回的价款,应冲减固定资产清理支出,将净收益在利润表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中反映。由于这一损益项目会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因此,一些企业在经营效益好的时候,为了控制利润,便将固定资产净收入仍挂在固定资产清理账中,结转到下年再处理;在经营出现滑坡时或出现应增利润动机时(例如,申请银行贷欺),通过关联交易将闲置的固定资产转移出去。不仅以后无须计提折旧,还会使获得巨额的固定资产处置收益,计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粉饰报表利润。
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利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二、银行对固定资产粉饰手段的识别
1、分析公司的发展状况 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包括: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企业进行战术性投资,是为了实际生产的需要,投资金额相对较小,见效较快。战略性投资,主要是为了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或企业主营业务发生改变,投资金额大,周期长。以预期收益为依据进行决策,风险较大。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重点分析其战略性投资部分,可以发现企业战略方向的执行情况,固定资产发挥的真实效用以及企业战略前景与风险。另外,对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高的行业和公司应重点关注。因为这些企业一旦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就会对会计报告的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2、分析固定资产的质量
对固定资产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与产品市场份额所需的生产能力的匹配程度。如果固定资产能够符合市场所需的产品份额,推动企业经营,获得利润,就是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未达到市场份额会导致企业经营萎缩,超过了市场需求则会导致存货囤积,生产设备闲置和经营周转缺乏资金,这时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固定资产的周转速度适当,利用充分,闲置率高低是分析的重点。
(2)分析企业采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因为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利润。而且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也给企业操纵折旧费用带来了很大空间。在分析时,一是要看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能较快收回企业的投资,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但这种方法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同期的企业盈利;二是要看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例如某化工企业2010年中期报告显示,该企业延长了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年限,这一调整减少了该企业中期折旧4450万元,当期每股收益高达0.419元中,而其中有0.056元是这一调整的结果所致。
(3)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新率较低,说明固定资产比较老化,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4)判断企业是否计提了充分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许多公司固定资产中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导致潜亏挂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是为了挤干其中的水分,避免企业粉饰利润,但是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减值,以及应计提多少减值准备,都是根据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就给企业粉饰会计报告带来了可能。要检验资产减值准备的充足程度,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资产评估,其次是分析企业的计提方法和程序,取得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关于固定资产质量状况的说明。报表使用者还可以到存放地点实地考察固定资产,判断其使用状况及现实价值。
3、企业的业绩是否过度依赖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例如,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转让或处置来增加利润,这种活动在短期内虽然会使企业维持表面的繁荣,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存在疑问。
4、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以及实际使用状况 关注企业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金额及原因,可以了解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另外,通过实地考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防止发生企业不披露固定资产的停用或报废,继续计提折旧,虚增费用,减少利润,掩饰企业的经营困难。
5、新准则扩大了上市会司折旧的计提范围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了已经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必须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就意味着,适用会计准则的所有上市公司将扩大折旧的提取范围,以往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未使用,不需要的机器设备等开始计提折旧。这一会计规范的改变虽然与配比原则不符,但确实能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上市公司利用折旧费操纵利润的行为,银行要善于利用。
6、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不得转回。
由于在实务中,不少企业曾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中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企业这种粉饰财务结果的手段,确保企业会计报告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这一点银行也需要掌握。
第二篇: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手段及防范
前言
近十年里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中国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包括A、B股)有2584家,我国股市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在逐渐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一个就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粉饰,短短几年时间里不仅出现了银广夏、郑百文、科龙电器、安然等事件而且频发了绿大地案、万福生科案、新大地案和胜景山河案等。众多上市公司财务粉饰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而且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极大地挫伤股民的投资积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防范和减少此类行为,我们从源头出发,采用原因和措施相结合方式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及危害性,剖析其本质和动机,寻找治理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措施,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相关概念
(一)财务会计报告
在2006年会计准则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被定义为用书面文件反映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在国务院令第287号中被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报告、半报告、季度报告和月度报告。其中明确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要包含在半和财务会计报告中。
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与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有关的信息,方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
(二)财务粉饰
粉饰是一种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的行为,以诱使别人损失财务或者权利的目的。财务粉饰是指故意伤害他人的权益,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使用财务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的行为。财务粉饰主要有捏造会计记录、编造会计凭证、隐瞒交易和事项、编造不存在的交易等形式,利用不当的的会计政策和法规,有意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欺诈性的财务报告。粉饰行为和错误行为都会导致财务会计报告的结果出现问题,但两者性质是不同的,粉饰是故意行为,错误是非故意行为没有人为隐蔽的因素。
(三)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得私利或者为了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调整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盈余管理是一项会计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如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确认对外交易事项时间点(如提前确认收入,延后确认费用);管理应计事项(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关联方交易(如高于或低于市场的价格交易);利用资产重组来美化报表(如尽量在本期确认损失和费用,提高以后期间的经营利润水平);虚构不存在的交易和虚增资产(如虚构未发生的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盈余管理调节的是一定时期内的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利益总量是一定的,因此盈余管理损害了中小投资者、政府、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和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四)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其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会计信息可靠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提供的信息违背了客观事实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横向看信息流向失实和纵向看流量失实,这两种失真都能对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影响。
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及危害性
(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现状分析——以万福生科案为例
1、万福生科案件始末
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福生科”)创业板上市,上市时万福生科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6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2012年5月26日万福生科通过股东代表大会决定,截止到2011年年末以总股本6500万股为基础向所有股东按每10股派发2元现金股利的标准分发红利,并且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转增后公司注册资本变为131000万元。2012年7月,中国证券会在例行的检查中发现2012年万福生科的半财务报告中存在两个疑点:一是预付款金额较大,期初余额为1.09亿,半年时间增加了2331.56万元,从而期末余额达到1.32亿元。万福生科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购买原材料时一般用现金进行支付,在2012年上半年竟然存在这么大金额的预付款,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二是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半年间增加了9000多万元,这与以往期间的经营活动规模有很大的出入。2012年9月18日,证券会开始对万福生科进行备案查询,经查询发现万福生科涉嫌违反法律法规。2012年11月末,深交所对万福生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公开谴责,要求向社会群众公开道歉。2012年12月末,万福生科公布消息承认业绩是不真实的,仅在2012年的半报告中就虚增营业收入1.88亿、营业成本1.46亿、虚增利润4000余万元。2012上半年因为生产线技术改造导致长期的停产的事情并没有在报表中表露出来,跟着深入调查发现公司从2008年到2010年累计虚增资产4.5亿元、营业收入1.2亿元、净利润1亿元,然而根据招股说明申报数据显示万福生科IPO申报三年期间的实际净利润只有2000余万元。由此可见万福生科在IPO考核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财务造假达到上市的目的。
2、万福生科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手段分析
(1)虚增资产:先将虚假交易的应收款项计入应收账款,然后通过假借的回款冲账,以往来款的的名义把这笔款借出计入其他应收款。虚增的资产最终还是流动资产,长期在账上不变现就很容易引起怀疑。2012年上半年,万福生科主要经由在建工程项目和预支款项来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万福生科的建设项目还在建设中时,利用在建工程和预支款项实现现金的外部循环,就不容易引人注意,从而使造假行径不会轻易被发现。但是由于其金额的过大引起了证券会的怀疑,其往年虚增情况被逐渐揭露出来。
(2)虚构收入:通过虚构客户(购货方),虚构不存在的交易金额或者故意夸大存在的交易金额来达到虚构收入的目的。通过2012年披露报告更正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虚构收入的存在,如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客户“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更正前为1400万元,更正后下降至1.4万元;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的购货方“傻牛食品厂”、“小丫丫食品公司”在更正后消失不见了。通过调查发现万福生科的部分客户根本不存在,一部分客户虽然和万福生科有过交易,但交易金额被大大增加。因此,万福生科主要是使用虚增资产和收入的手段来达到上市和持续挂牌的目的。
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现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最先呈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涌现的。90年代沪、深交易所先后建立代表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快速成长的时代。2010年在上海举行了一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调查活动,调查表明只有8.45%的人认为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完全可以信赖的,26.98%认为其基本可以信赖,而认为部分可以信赖的人占45.17%,占了一半,不可以信赖的占16.10%,剩下的3.14%却是认为完全不可信赖的。截止到2012年末,169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有效样本中,480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级为CCC级(财务存在风险)占样本总数的28.4%;220家财务风险低于C级(财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占样本总数的13%,同比2011年财务存在较大风险的上市公司增加了6%;财务安全的上市公司有30家占样本总数的1.78%;财务数据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数量为0。由此可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并不高,同一行业不同公司发生的交易不同,即使交易相同也可能存在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所以财务会计报告缺乏可比性、一致性、可靠性,造成财务会计报告不能很准确、及时地反映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给财务信息使用者传递了错误信息,导致其错误决策,最终导致经济损失。
另外一些公司为了上市或者达到某些经济目的而故意地编造和使用虚假财务报告,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接踵出现的银广夏、蓝甜股份、郑百文、安然等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事件等,此后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及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而被证监会处罚,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是对外披露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有用性”、“可靠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调查显示,只有3%的会计师认为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可信的,比例非常低。万福生科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手段只是众多上市公司财务粉饰手段方法中的一小部分,上市公司粉饰手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隐蔽,因而研究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危害性、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手段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增收入增加经济利润
虚增收入是粉饰上市公司报表中最重要的手段。虚增收入的方法有:(1)客户端虚构,虚拟销售。公司构造不存在客户和交易,虚拟销售交易以正常操作的程序运行,包括假客户订单、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虽然发票将导致支付更多的税款,但为了达到增加这一目标的经济利润,该公司管理者认为,缴纳一些税金是值得的。(2)客户是真实的,但交易是不真实的。在原有的销售基础上人为的扩大销售规模,虚增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的销售收入(3)对一些有特殊条件的商品进行销售时全部确认为收入。销售商品确认收入的条件是商品的所有权、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货方,因此仅仅发出销售商品并不能直接确认为收入。例如一些商品附加一些销售退货权给购买方,虽然商品已经发出,但经济利益不一定全部流入企业,只有那些确定不会退货部分的商品取得的收入才能确认为收入,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利润往往会在发出商品时就全部确认为收入。
2、虚增挂账资产提高资产价值
资产是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由企业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并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资源,人们把虚拟资产定义为已经产生的费用或者损失,虚拟资产既包括企业在建工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差额,也包括企业缺乏能力承担暂时挂在长期待摊费用;既包括滞销和退回的存货,也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既包括长期的坏账准备,也包括待处理固定资产等科目。
虚增资产一般是指以下四种虚增,一是虚增银行存款,二是虚增固定资产,三是虚增在建工程,四是虚增无形资产,增加虚拟资产是一些公司用来提高其资产价值的常用手段。利用虚拟资产,不在规定的时间里确认费用而使利润虚增也是上市公司粉饰财务的惯用手法。
3、利用关联方不正当交易虚增利润
所谓关联方交易是指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而不管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收取价款的行为。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主要是看双方的定价策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不对等的价格交易存在时,就有虚增利润的嫌疑,因此关联方交易是公司集团最喜爱的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法有:(1)转移不良资产,把公司挤压的存货或者使用价值很低的固定资产以很高的价格卖给关联方,用很低的成本来换取较大的收入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目的。(2)廉价购进关联方优秀资产,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进关联方原材料、基础设施或高新技术,提高公司的生产力。(3)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以高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公司股东,做应收账款处理,而大多数股东并不会把这些产品外销出去,形成上市公司的内部利润,4、利用存货价值调节利润
存货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存货的价值,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价值的波动来粉饰报表。
利用存货调节利润的方法有:(1)随意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影响销售成本,调节利润。例如使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期间去度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就会高估企业当期的销售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2)不对滞销很久的商品计提减值准备,在会计报告中应该对积压很久的存货进行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如果公司不进行此项处理就虚增了存货的实际价值(3)损坏的材料并没有按照正规的程序转销其损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例如在公司清查和盘点存货时虽然发现损毁的材料但并没有进行会计处理,这就导致其损失价值仍潜藏在材料成本中,相当于延迟了成本费用的确认,增加了利润。
(三)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危害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给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危害,二是对利益相关着的危害,三是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对企业的危害: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就离不开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效都会在财务报告中显示,因此财务会计报告是找出前期管理工作的不足的依据,是管理层预测和计划下一期间的工作的前提。如果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其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还会导致管理层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例如企业向某一区域发展市场,由于粉饰其财务会计报告而造成市场前景很不错的假象,则管理者便会加大力度向该区域的发展,甚至把重心放在开发新市场上,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长期下来必然会使企业管理者失去作用,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做出决策的依据,政府部门根据国民经济的运作形式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而投资者根据这些决策做出是购买还是抛售公司股票的决定,银行是根据企业的营业能力来决定是否贷款给公司,并要求企业提供什么担保等。如果这些决策是依据不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做出的,必然会给决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根据粉饰后的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进行税收管理和资源的配置,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行业的危害:财务工作者粉饰财务表虽然是根据管理者的要求进行的,基于工作和生存的压力,但其实是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丧失。调查发现,许多财务工作着在面试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做内部帐吗”甚至有些人会直接问“会做假账吗”,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明显,值得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学习财务,难道学习财务处理就是为了做假账吗?对于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我们应该抱着一颗纯净的求知心,不要掺杂太多的功利色彩,当然,依靠我们的知识来获得利益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过分的追求功利,那么结局也必然是悲哀的。
三、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原因分析
(一)发行股票和上市
上市公司普遍遇到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筹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运用发行股票进行筹资的原因是:筹资成本低、不需要偿还、每年依据公司盈利的情况分发股利就可以了。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许多公司申请发行股票并争取上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达到上市的目的要满足以下条件:公司在上市前近三年内必须连续盈利,上市前的IPO审核,近三年内不存在财务粉饰造假的情况,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正是这些客观条件的要求,一些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不惜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二)维持上市资格避免被PT或ST 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如果两年间连续严重亏损且下一年继续亏损那么上市公司会被PT(暂停处理)或ST(特别处理)。上市的光环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益,一家不闻名的企业因为上市而成为行业的龙头,并由此获得银行借贷援助对象;同时公司管理者也会受到外界更多的重视,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心理上的虚荣感。因此为了保住上市的光环和虚荣心,上市公司就会在对财务会计报表上做文章以维持上市的资格。
(三)减少纳税
上市公司在取得营业收入的同时,就避免不了的就要缴纳税款,税收是国家财政部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也是企业一项不可缺少的费用支出。据统计2014年上市公司纳税排行榜前五名分别为:纳税4080.15亿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纳税2922.59亿元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纳税1313.92亿元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纳税1124.22亿元的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纳税993.70亿元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缴纳税款是一笔很大的现金流出,上市公司有可能采用隐藏重要交易或者降低交易金额,修改对外财务报告数据的手段,以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
(四)管理者个人利益驱使
对公司进行管理的重心偏向于个人利益是众多公司管理者的一个通病。财务指标作为公司评价管理者的一般依据和标准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管理者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业绩上的压力,当业绩达不到时,就会影响管理者的绩效评估和其在公司的地位,所以当上市公司下达一些指标后,管理者就有理由和动机去粉饰财务会计报告。分配一定的股权给管理者是上市公司为了让管理者更加有效、更加负责的管理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和方式,一旦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管理者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用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抬高股价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但从本质上来说,巨大的经济利益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会计粉饰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及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这样的行为既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防范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措施及建议
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不仅对宏观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会严重危害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秩序,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严厉冲击了证券市场,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常规秩序,致使证券市场信用缺失,秩序混乱,漏洞频出,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也给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机会,在他们投机倒把的行为下,市场的波动严重加剧。其次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正当利益产生了影响,不正确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致使投资者做出不正确的投资决策,必然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企业也会因为粉饰性的财务会计报告受到证券监管会在经济上、信用上和上市资格上的严厉处罚,由此可见听取有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建议,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健全,首先,要从改变人员结构开始,很多的上市公司在人员设置上存在问题,常见的有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重叠,管理人员往往一人多职或者一职多人这就造成了精力不集中或责任分散,所以对传统的人员结构应该进行调整。独立的董事会机制对防止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有很好的影响,此外,要发挥监事会监控的职能,监事会监控职能的独立性对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最后,严格挑选独立董事会成员,独立董事会成员是指在公司不担任其他任何职位除董事外。为了保证其独立性,在挑选独立董事会成员时要避免与公司主要股东有关系的人选,防止影响其进行独立客观的判断,对独立董事会的人选要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测试。独立董事人员要达到公司董事会人员的三分之一且其中必须要有一名具有高级会计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
(二)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是要制定执行以可靠性优先的会计标准和准则。会计质量报告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及时性,二是可靠性,但这两者往往是相互冲突、此消彼长的。有时公司为了获得前瞻性信息,需要在会计信息等有关交易或事项的资料全部获得之前进行会计计算和处理,这样获得的结果虽然能够及时满足公司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反之,如果上市公司在获得全部信息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的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信息的可靠性,有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得到更低的效率,大大降低了财务会计报告对使用者的有用性。及时性原则虽然能及时披露公司交易事项的信息但不一定是可靠的,这样的信息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可靠性原则导致的信息使用度降低的影响。因此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以可靠性优先为原则能够较好的弱化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粉饰的行为和现象。
其次要对上市公司考核的准则进行合理化,净资产收益率一般会作为公司第一次公开上市、发行和配股的主要参考标准而被证监会认可,这使得上市公司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操纵粉饰这一指标,而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与这一指标有密切的关系。那么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财务粉饰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对财务会计报告粉饰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以提高威慑力,是有效减少财务粉饰不二法门。可以通过由投资者承担的财务粉饰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操控财务报表粉饰的高层管理者身上,从而提高其财务粉饰的成本,且能够对其他上司公司潜在的财务报表粉饰起到震慑作用; 此外,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惩罚力度,改革与规范审计市场,完善相关惩罚制度,通过施加惩处压力和粉饰风险,使审计人员意识到一旦参与粉饰则必会受到法律严惩,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参与粉饰的行为。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对公司第一次公开的上市财务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证监会委托,为了使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得以提高,不应该允许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审计机构,而应该进行双重或多重审计,同时上市公司不再直接供给审计机构所需的审计费用,而是通过由上市公司缴纳的审计基金来支付。另外,采用轮换审计可以有效避免会计师事务所丧失独立性,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严谨明确,应规定公司更换审计机构的年限为三年,以避免上市公司伙同审计机构串通一气进行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不法行为。
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也应该给予建立健全,以弱化财务粉饰行为,与管理层串通起来,弄虚作假粉饰财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或者由于重大过失而没有发现公司粉饰财务会计报告,以造成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样就使得注册会计师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以净化社会财务粉饰的不良风气。改革注册会计师考核制度,增加考试范围,着重提高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
(四)加强上市公司道德自律和诚信文化建设
上市公司粉饰财务会计报告行为产生的根源是公司人员在道德上能否自律、理念上能否诚信。树立正确的诚信理念是解决根源问题的康庄大道,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对财务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树立财务人员正确的道德观,并要求财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二是弘扬诚信精神,巩固诚信基石,逐渐形成诚信文化的风气,在公司开展诚信培训,以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提高全社会诚信文化素质水平,从根源上防范粉饰财务会计报告的出现。
五、结束语
当前社会状况下,各种各样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仍困扰着国内外相关行业和政府。我国的证劵市场现处于发展时期,还不成熟,这样的社会环境就为上市公司财务财务会计报告粉饰提供了机会。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问题也愈演愈烈,其手段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已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篇文章结合文献及案例的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粉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蔡臻臻.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3.[2]姚春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3]刘颖.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4]任治富.浅析虚假财务报表的表现和辨别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230.[5]蒋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动因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02):19~22. [6]黄元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04).[7]何红霞.会计报表的粉饰、识别与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09).[8]黄捷.关于会计报表的粉饰与识别方法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9(08)[9]江秀群.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118-119.[10]任德玉.浅谈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及其识别方法[J].金融经济.2006(18).[11]高红梅.浅议收入审查的方法[J].价值工程,2010,18:5.[12]罗婧.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审计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192-194.[13]肖月华.核心竞争力会计要素确认浅谈[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4:184.[14]徐飒,许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及审计对策研究——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4,15:101-103.
第三篇: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
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
一、财务报表及其勾稽关系
(一)认识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时点报表,静态报表
报表内的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排列
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报表,期间报表
报表内的项目按收入、费用、利润排列。
3、现金流量表
反映公司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理论依据: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动态报表,期间报表。
(二)勾稽关系
某个财务报表和另一个财务报表之间以及本财务报表项目的内在逻辑对应关系。
1、表内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
流动资产+长期资产=资产总额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表
收入-费用=利润
(3)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三项净流量之和
主表与补充材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相等
主表与补充材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2、表间勾稽关系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期初数+利润表中当年的净利润+利润表中的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科目内容相关的勾稽关系
(2)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它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期初数=现金流量表的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通过倒扎法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联系起来
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现金=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减少(或-应收账款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增加(-预收账款的减少)+本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粉饰财务报表类型
1、粉饰经营业绩
高估利润、低估利润、利润清洗及利润均衡化
2、粉饰财务状况
高估资产,低估负债
3、粉饰现金流量
突击制造现金流量
混淆现金流量的类别
三、粉饰财务报表的几种手段
1、虚构销售、虚列应收账款
2、少转销售成本,虚增利润
3、利用“未达账项”弄虚作假,调节利润
4、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和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虚增资产
5、当期费用未计入损益,虚列资产,虚增利润
6、应计入损益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虚增在建工程支出,虚增利润
7、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虚增利润
8、少提或者不提银行贷款利息,少计负债,虚增利润
9、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
10、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跨期摊提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的稳步增长的趋势
11、利用其它应收款虚增资产
12、帐外帐,将负债和或有负债的隐匿在关联企业或账外。
四、中小企业财务造假的特点
1、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2、原始凭证虚假
3、资产项目不实
4、收入项目失实
五、识别真假财务报表的几种方法
(一)报表分析
1、结构分析
(1)其他应收应付款金额异常
(2)虚拟资金的金额异常
(3)企业连续多年通过非经营性收益得以保持盈利记录
(4)往来账项分析(重分类调整账龄分析)
(5)报表项目的余额或金额源于一笔或少数几笔重大交易
(6)企业高度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再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务融资)才得以持续经营
(7)最后时刻的收入调整极大改善了当期的经营业绩
2、异常变动分析
(1)在连年报告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入不缚出。
(2)在对外报告的收入中,已收回的现金流量的比例明显偏低
(3)销售收入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呈背离趋势
(4)销售收入增加,存货减少,销售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
(5)存货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6)应收账款的增幅明显高于收入的增幅
(7)与销售成本相关的会计记录(如购货、销售、现金支付日记账)明显不相勾稽
(8)有贷款但没有相应的利息支出,或有利息但未体现贷款
(9)有租赁办公场所,但没有相应的租金支出
4、形成报表项目依据分析
(1)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挂账无依据或依据不足(销售合同、出库凭证采购合同、发票、收货单)
(2)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结转政策随意变更
(3)存货应收账款挂账依据不足(采购合同盘点记录函证确认)
(4)银行存款往来调节表或其它调节表出现重大差异(未达账项不调整)
(5)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入账依据不足(产权凭证资产评估资产构成)
(6)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政策随意变更(折旧方法、年限)
5、关联方交易分析
(1)企业设立了众多特殊目的的实体,且资金往来频繁
(2)企业与关联方的资产往来频繁,委托付款或委托收款现象突出
(3)异常的违背公平交易原则的关联交易
(4)将亏损子公司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
(5)采用成本法反映亏损的被投资单位
(6)经常将长期投资转让给关联方或与关联方置换
(7)频繁与关联方发生经营资产买卖行为
6、行业特点分析
(1)生产制造型企业财务报表特点: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大,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相对慢
(2)商贸流通型企业财务报表特点:固定资产金额小,应收账款、存货周转快、资产负债率高
(3)服务类企业财务报表的特点:固定资产少,管理费用中人工成本高,现金流动频繁、量大
(4)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特点:预收账款余额大,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小,存货与预收账款保持正相关
7、经营特点分析
(1)企业的净利率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迅猛增长
(2)企业的主要成本费用率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3)企业经营业绩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不相称
(4)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与销售总量不匹配
8、常识分析
(1)生产与办公现场的情况
(2)存货的堆放情况
(3)工人工资及发放情况
(4)销售物流情况
(5)动力消耗情况
(6)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配备情况
第四篇:银行信贷人员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银行信贷人员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国家经济下行,银行信用风险激增,我行贷款不良持续走高,利润同比增长放缓甚至下降,发放贷款的源头风险控制成为重中之重。而银行信贷人员贷前识别财务报表的能力十分关键。总结起来,信贷人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1、比较分析财务报表
要求企业提供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
2、关注贷款目的
通常说专项贷款应有相应项目相应的开工许可证,反应到财务报表上应有在建工程项目,若没有则可能涉及舞弊,若企业解释项目没有开工投入,则应有相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立项批复,若企业没有上述资料,说明暂时没有资金需求或者是以这个虚假项目贷款,企业诚信应引起放贷人员关注。
流动资金贷款应关注会计报表有没有大额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如果有大额货币资金,则说明企业没有资金需求,若有大额应收账款则首先应收回应收账款,不回收则说明应收账款坏账的可能性很大,更坏的可能是应收账款和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同时涉及虚增舞弊。
如果企业会计报表上存货占比很大,有大额产成品库存,说明企业的流动贷款应投向新产品开发,如果企业不能提供新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应是老产品扩大生产,但原有会计报表产成品有大额库存,说明企业贷款有别的用途,企业的诚信度值得关注,需重新评估贷款风险。
3、关注报表上各类贷款金额与时间
若财务报表上长、短期贷款较大,则说明企业有借新贷还旧贷的可能,若是本行为新介入发放贷款,则可能是他行贷款风险转嫁本行。
4、关注贷款用途与企业会计科目的关联性
如果会计报表显示应付工资和应交税金有大额结存,则可能企业贷款是用来偿还内部债务和外部税金,为消费性贷款,应和企业贷款合同用途进行对比。
5、关注企业业绩异常变动
公司取得超出预期的市场份额,并且增长速度比较快。由于份额越大,增长超过行业均数越困难,如果找不到正常解释,就应关注其真实性。公司增长迅速,但其增长总有合理限度,过快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财务问题,公司有可能人为地改变财务报表。有操纵利润的历史,应引起放贷人关注,会计报表企业前三季度业绩不好或很差,第四季度业绩突然大幅增长,都应引起放贷人员的关注。
6、进行财务比率的测算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比较 A、毛利不得低于10%,利润率不得低于5% B、流动比率标准值:2:1 C、速动比率标准值:1:1 D、资产负债率标准值:没有固定的标准值,一般认为70%以下为佳
E、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至少要小于100天 F、存货周转率 按行业来定,一般存货的周转率以30-45天最佳
G、销售利润率10% F、水电费与销售收入是不是成正相关增长
以上指标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指标,企业提供报表也会人为调好以上比率,以上比率只可参考使用。应多关注间接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经营现金流量等,这些指标和贷款期限是相关的。
7、对会计报表销售的测试手段
由于销售是核心指标,可以进行简单的测试,首先可以在不预先告之企业的情况下,让企业提供上会计报表,将本年数与上年同期数进行一次对比,若有高速增长,则应让企业进行解释,看其是否有合理的解释;可以让企业提供纳税申报系统中上一季度的报表(季度报表在申报增值税报表时,必须填报财务报表),将第三季度报表销售收入与报表销售收入进行对比,若相差较大,则说明10-12月份销售很大,可以让企业提供10-12月份销售所开的发票进行检查,这样检查范围较小,可以用较少工作量发现较多舞弊。
销售收入确定后可以根据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推出利润,进而得出息税前利润能不能覆盖企业所有贷款利息支出的初步判断。可以询问企业会计,销售收入主要销售客户是不是关联企业,如果是关联企业,通常应引起放贷人员关注。
虚开发票增加销售和利润,通常会表现出应收账款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为了不让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企业可能将应收账款向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转移,如果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余额过高,就要审查其是否存在虚假销售的舞弊。
8、对资产负债表的几个报表项目简单测试
货币资金,若货币资金占比较大,可以检查原件对账单;应收账款可以检查其相应大户的购销合同;存货可以到库实地查看大宗材料和大宗产成品库存数,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长期股权投资可检查验资报告和投资协议;固定资产若房屋占比大,可检查房地产证,若机械设备占比重,可检查车间内大件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检查土地证,实收资本可检查验资报告;未分配利润结存,若没有分配的情况下,以销售收入推出的历年净利润相加应与报表相差不大。
9、核实调整报表时应全面调整
信贷人员在核实调整企业会计报表时应全面调整。如核减企业会计报表一笔虚增收入时,应在核减企业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同时,将相应增值税销项税额从报表应交税金中扣除,全面调整还包括调整从何时开始,按会计报表差错更正原则,应从虚增当年调整,而不应均是调整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这样会造成比较数据失真,按实际调整更有利于贷款审批人员决策。综上所述,会计报表分析只是对企业表面情况的初步了解,实际操作中,还要多次不同时间段到企业中实地调查,如了解非管理人员的月度工资印证会计报表中生产成本-工资项目的金额,实地观察固定资产房地产,实地盘点产成品等。
第五篇:银行信贷人员如何分析企业会计报表(共)
银行信贷人员如何分析企业会计报表
(二)损益表分析要点:
是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在公司业务分析中要把握三条主线,一是通过分析产品销售收入把握其收入的构成,核实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所占的比重是否突出,以分析其生产销售状况;二是简略分析主要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构成,了解其成本管理的水平和状况;三是简要要分析其利润分配的流程和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了解其生产经营成果、获利能力和利润分配策略。这些信息都将成为公司业务决策十分重要的依据。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是某一时期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用现金支付股利、利息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的报表,它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产生的现金流量构成。企业有利润不一定意味着能有现金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不一定意味着企业从经营活动中新增了现金流量,而企业只有有净现金流量才真正具备了偿还金融机构贷款本息和其他负债的能力。因此公司业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掌握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将净现金流量分解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其的构成情况,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分析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只有其为正数才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和获取现金的能力正常。
其次,通过分析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投资策略和方向,以及投资活动对其未来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的影响。如企业对外投资为易于便显得股票和债券,则虽然目前引起现金流出,但未来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好。反之,如投资于不易变现项目,则该部分投资难于作为未来还贷的来源。
第三,通过分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了解企业通过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取得金融机构借款等途径取得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本息、分配收益等活动发生的支出,从而对企业的筹资能力和还本付息能力做出相应的了解和初步评价。
最后对其整体的获取现金的能力、偿债能力、筹资需求、净收益与净现金流量的关系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如企业净利润为正数,但净现金流量为负数,但通过分析其构成了解到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数,净现金为负数是因为投资于某债券,从而,可以说明虽然其净现金流量为负数,但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均正常。应该强调的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现金流量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在初建或投资阶段,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值,在稳定和发展阶段,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才逐渐变为正的,因此在分析现金流量是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而不能简单的下结论。
其次,分析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对相应行业和企业在财务会计、税收和其他方面的财经法规、政策、规定,以及上述政策法规及其执行情况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对金融机构偿债能力的影响。
在初步分析了会计报表各重要项目数据的详细构成、经营运转和资金流转的基础上,还应分析有关政策法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盈利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据以评价其未来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的政策环境。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企业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提取了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投资跌价准备。如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上述准备金,则企业有虚增当期收益之嫌,未来的经营面临一定的潜在风险,应在营销中给与充分的考虑。
2、对外投资是否严格执行了《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累计投资未超过净资产的50%;以土地以外的无形资产出资的不得超过被投资企业注册资金的20%(国家有规定的除外);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投资方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投资方向与企业主应业务的关系,进而分析评价企业投资的前景和面临的风险,为金融营销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3、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价原则,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范围、期限和方法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分析评价,了解其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的影响。如企业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快速折旧方法,在经营初期由于提取的折旧多,与直线法比造成企业盈利减少,但同时由于盈利减少,交纳的所得税也随之减少,而多提折旧、少缴税意味着净现金流量比直线法计提折旧时多,有利于企业快速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有利于积累资金及时更新设备技术,有利于企业用折旧资金还贷,对这类企业营销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企业营销安全系数较大。
4、企业的成本核算、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无为虚增利润刻意降低成本费用或乱挤乱摊成本,任意处理损失的现象。对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企业,金融营销面临的企业经营和道德风险相对较小,反之则较大。
5、分析企业的税收环境情况,适用的税收政策,应交纳的税种、税率和减免税税种、税率、期限。对有长期拖欠巨额税款未缴、刻意偷税避税、减免税期限将满的企业,应充分考虑相应的营销风险。
第三,运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有关行业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单位的经营水平、行业特点、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难点和面临的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价。
在较为详尽的搜集分析了上述报表数据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公司业务营销人员还应对会计报表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横向纵向的比较,以对企业做出最终合理的评价,为进行营销决策提供全方位充分利的依据。其分析的步骤为:
(一)进行有关比率分析,计算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的各有关指标,并加出相应的判断评价。
1、偿债能力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款周转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通常认为该数值在2上下为正常。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通常认为该数值在1上下为正常。
上述两项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同的行业对于该指标要求不同。两项指标过高不一定说明其经营状况良好,偿债能力强,如流动比率较高远大于2,但流动资产大多占压于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则其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好。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越低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就越好,但过低的资产负债率往往说明企业经营过于保守,未能利用适度负债经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息前、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数额越高对偿还利息的保障越好。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帐款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款余额。
通常,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款周转率数值越大,说明其流动资产周转越快,效率越高,盈利能力、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越好。反之则较差。
2、盈利能力比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等指标。上述指标越高说明其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状况越好。但上述指标反映的侧面各有不同,如从企业内部看,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净值报酬率更为重要,通过比较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可分析出企业三大费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但作为金融营销,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则更应作为金融机构的重点分析的指标。
3、营运能力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主要为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经营现金流量与负债总额之比等指标。这类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各类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利用效果越好,销售能力越强,资产节约程度越好,进而反映出其偿债和盈利能力越令人满意。
(二)对近三年和当期的报表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对历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各主要数据进行对照和比较,另一方面对历年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有关比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明确其发展趋势和状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处于(快速)上升期、稳定期、暂时困难期还是衰退期做出判断。
(三)根据国内外同行业的有关指标、排序,本金融机构对不同行业的指标要求标准,进行其在有关同行业的对比分析,对其在国内外同行业重的地位、排序、发展状况和各主要指标所处水平进行确认,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做出全面的最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