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事一议惠民生,科学理财促三农
一事一议惠民生,科学理财促三农
---县财政局用“一事一议”奖补方式 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效益明显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财政局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科学探索惠农利民的有效途径,全力落实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政策,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一段时期以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滞后,日益成为致约我县三农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挥、利用好上级政策,盘活有限的财政资金,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民生财政理念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成为县财政局领导的重要任务和自觉行动。
县财政局通过调研发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靠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额有限,也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采取财政奖补方式,引导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两者形成合力,既可以使财政投入落到实处,又可以解决农民筹资筹劳规模小的瓶颈问题,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实效。2008年,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我县正式启动。
县财政局奖补政策主要为:
明确奖补对象。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村内街道硬化、小型水利、人畜饮水、环卫设施、公共绿化等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
明确奖补标准。按奖补项目的性质和奖补对象的不同分为两档:第一档为当年列为省文明生态村创建行列的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在村民或筹资主体年筹资20元限额内,按村民筹资总额1:3给予奖励补助;第二档为其他村兴办的一事一议项目,按照村民筹资总额1:1给予奖励补助。
严格奖补程序。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中,县财政局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资金管理规定,所议之事必须符合大多数农民需要,切实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受益,议事过程坚持民主程序,阳光操作,实施过程和结果完全由群众参与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2008年,全县共完成建设项目90个,参加筹资农民达到11万人,筹资总额218万元,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65万元,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50多万元。村内路面硬化3万多米,安装自来水6500多户,修建排水管道3000多米,兴建了一些环卫设施和健身活动场所。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调动了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建设,使村上的路平了、水通了、灯亮了,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四季喝咸水、夜晚一片黑的落后条件。老百姓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真是暖人心啊。截止到目前,我县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已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站在新的起点,放眼新的发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县财政局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扬科学发展的旗帜,奏响奋发有为的号角,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强县富民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新十八谈-----科学理财惠民生
科学理财惠民生
(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政者,为国之要而万事之统。
现代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之基,是财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调控之手,是财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之源,还是财政。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
(二)从历史纵深看,但凡轻徭薄赋、颐养生息,则百姓乐业,国运昌盛;但凡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则民怨沸腾,国祚艰难。王朝政权更迭的活剧,无不与财政的丰寡紧密相连。
从现实需要看,“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休戚相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举足轻重。
从发展规律看,“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理财施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充分体现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善谋富民之策,恪尽安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广兴安民之举,才能顺应人心民意,筑牢执政根基。
(三)“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新中国成立62年,河南的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连续七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筹措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中原父老尤为津津乐道。
承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民种粮非但不交税,还要拿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总产连年超千亿斤;
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飞进平民百姓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年年看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死角,病有所医渐行渐近;
廉租房、“村村通”、农家书屋……伴随河南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民生支出成为财政保障重点,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已达60%以上,执政为民的意识更加强烈,理财为民的形象更加凸显。
(四)民生改善无止境,改善民生要持续。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亿万人民福祉的宏图大业,也是对理财能力锤炼和理财方式转变新的“大考”:既要持续破解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这个“老四难”,又要积极应对“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 这个“新四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件件都不能忽视,干啥都需要花钱,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撑就会寸步难行。
(五)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在思考: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如何不断改变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人均投入水平处在全国落后地位的尴尬局面?
如何持续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居住在16.7万平方公里上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何统筹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财、聚财、用财,困难重重:
生财之难,难在财源不优,难在底子不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百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国最低;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人均财力水平全国最低。这可喜亦忧的“成长烦恼”,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这些状况,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聚财之难,难在利益调整,难在统筹运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偷税漏税逃费等并存。税费制度不完善、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调节不到位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并存。统筹运作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资本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事、难事的有效办理。
用财之难,难在僧多粥少,难在管理粗放。人均投入与全国差距较大,财力可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合理把握财政分配顺序与轻重缓急难。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形不成规模效益。截留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七)困难,困难,困住才难。难题的困扰,固然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理财观念、理财方式不科学。
重总量,轻质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忽视经济运行质量,数字好看不好用,可供改善民生的财力较少。
重习惯,轻创新。一些地方因循守旧,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理财方式,不注重用市场经济办法和改革思路研究解决问题,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新的矛盾。
重投入,轻绩效。一些地方和部门争钱时胃口很高,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用钱时大手大脚,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投入不足叫苦,另一方面又为铺张浪费开门,甚至重点投入“重点”浪费。
重当前,轻长远。一些地方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不注重涵养财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研究不够。一些地方寅吃卯粮,还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重收支,轻谋划。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不注重统筹运作,不注重主动谋划,不注重主动服务,安于当“账房先生”、“好好先生”,就收支论收支,就财政论财政,推动发展思路窄,改善民生实招少。
(八)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需的,不能持旧观念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要求为借口而不把问题当问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观念一转天地宽。破解难题,根本途径在于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方式方法,转变体制机制,以理财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方式转变,进一步凸显民生改善”。
(九)凸显科学发展,是夯实基础的必然选择。
发展决定民生。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是民生的关键,是民生的保障。真的解决民生问题,靠的是真的实现科学发展。要使经济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优,必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不变,紧紧扭住发展要务不放,坚持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大力推动发展进程不停。
遵循规律,营造环境。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缩影。“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舞台,一种背景,好让产生经济增长的演员们把他们的戏演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用在营造公平、有序发展财税环境上,用在支持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上,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站位全局,突出重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富民强省。要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超前谋划,统筹运作各项资金,破解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审视和把握财政工作,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买单,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实现服务全局与财政工作的“无缝对接”。抓住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政府与市场和自我努力与中央支持有机结合,注重“四资”运作,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夯实发展基础。
注重统筹,探索提升。“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的黄金分割点,妥善处理支持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妥善处理支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关系。
(十)凸显方式转变,是提高效能的现实需要。
钱是有限的,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能势在必行。
效能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效能是检验工作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经济尚不发达、财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加快科学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老观念老框框,探索科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省长郭庚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撒胡椒面”看似公允,实不可取。如此做法只能使一些问题累积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定决心,集中财力打“歼灭战”,办一件,成一件,制度化一件。
巧用四两拨千斤。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单靠公共财政难以完成。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树立政府性资产、资金、资本、资源统筹使用的理念,找准财政杠杆“撬动”支点,设计好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的结合点,创新支持方式,统筹安排,有效推动,持续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求活力。机制是导向,更是“指挥棒”。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于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竞相发展。
科学管理重实效。“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古人警言,引以为戒。一方面,要坚持开源,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培育壮大财源,实现“源远流长”。一方面,要坚持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歪风,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理念,“节省每个铜板”,用于发展,用于民生。
(十一)凸显民生改善,是理财施政的根本归宿。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无疑是一句空话,不能改善民生的发展就谈不上“硬道理”。
改善民生,需问民意。百姓需求,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钱花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需抓实事。老百姓关心你说什么,更关心你干什么,怎么干。十大民生工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的决心。“三具两基一抓手”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抓实事,就要抓眼下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难”、“物价高”、“住房贵”和“上好学”、“就好医”等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深入下去,有所突破,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需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要始终如一,不多变、不折腾、不懈怠,使民生改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要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把群众愿望与可用财力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定信念,强化“为民理财”的思想,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依法花、科学花、阳光花,树立理财为民的形象。
(十二)科学理财,任重道远;改善民生,大有可为。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会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会惠泽万家,中原儿女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财茂民丰
何平
立国为政,非财莫举。善为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财如清泉,源远流长则生生不息;财似甘霖,倾情播撒则万物滋润;财是杠杆,运用得力则事半功倍;财乃食粮,仓廪殷实则民生无忧。
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柴智”的《科学理财惠民生》,纵观历史,横揽现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条分缕析何为理财,深刻阐述如何惠民,让我们明政之要,知财之重,更加坚定了为民理财的信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聚财讲方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张弛有度,与民施政,政善促民殷。
理财凭科学,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用活存量,做大增量,财多能国富。
用财重成效,收凭政策,支有圭绳,取之于众,用之于民,国脉系苍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任务重,做好财政大文章,确立新的思想观念,运用新的工作方式,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民惠民,关乎全局、事关发展、涉及长远。
为民理财,就要着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为民理财,就要着力转变、加快转变、持续转变,做优“蛋糕”,小资金推动大变化,巧用四两拨千斤。
为民理财,就要体恤民情、关切民生、维护民利,分好“蛋糕”,有钱先尽老百姓,阳光财政见真情。
为民理财,就要敢于负责、认真履责、尽心尽责,管好“蛋糕”,当家理财不言烦,责随职走无旁骛。
财力倾黎庶,政声自远扬。为民理财,让我们更加主动,更加求实,更加创新,更加为民。○
第三篇:读《科学理财惠民生》有感
读《科学理财惠民生》有感
行政服务科:陈广旭
首先,这篇文章讲了财政位置的重要性。纵观历史,分析了河南财政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有发展中原经济区改善民生的惠民政策及存在的问题、要求和思考,最重要的是为国担忧的大智警言。分析的非常到位,也是求真务实的讲法。这两年,我县的经济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制度的健全,各项收入增幅、涨幅均在省市排序的前列,成绩喜人。作为财政人就如何转变理财方式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感染身边人 作为一名财政干部,工作质量的好与坏,工作效率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我们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结合新的实践再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务必加强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通过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感染人,从而影响和带动身力的同志搞好财政工作。
三、认清权力和责任的关系
因为财政是以服务于政府的预算管理单位,也是控制政府四资的预算管理单位,要科学理财,加强财政监督。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的义务。一方面我们要谨慎行使理财权力,坚决杜绝理财商品化,将权钱交易渗入财政管理领域。坚决杜绝财权庸俗化,防范不讲工作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讲关系的倾向。另一方面要善于体贴民情、关心民意、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是组织赋予的,要做依法理财的表率,要做格尽职守之典范。
三、清正廉洁、树一身正气,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工作作风关系财政人的形象,关系党的生命。作为一名为民理财的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财政的形象,切实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带头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以好的党风带动机关风气的好转,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四、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三具两基一抓手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兢兢业业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以坚定的党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为民理财、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财政事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保民生促三农工作总结
保民生促三农工作总结
保民生促三农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保民生促三农工作总结
自“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杨乡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通过成立机构、开展调研、制定方案,推动“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有序开展。现将上杨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上杨乡地处崆峒区南部山区,全乡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549亩,人均4亩。全乡辖7个村33个社,1575户7176人,其中,回族6761人,占总人口的%。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杨乡通过及时成立组织机构、认真开展调研摸底、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严格程序强化监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形成“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工作链条。即以“三结合三突出”抓实事前警示(结合工作岗位,突出警示教育活动;结合项目分类,突出预防职务犯罪;结合风险排查,突出制定防范措施);以“三清查三确保”落实事中监督(清查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确保政策落实深入扎实;清查村级财务使用情况,确保村级财务公开合理;清查惠民项目实施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有序规范);以“三配合三健全”做实事后跟踪(配合区直部门,健全协调机制;配合乡属站所,健全监督机制;配合村级组织,健全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形成专项行动强大合力。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保民生、促三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此同时,及时召开班子专题研究“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工作会议4次,设立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检察服务站,并督促各村成立检察服务联络室,全面安排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认真调研、制定方案,明确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以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主要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方法、主要措施四方面扎实安排,进一步明确了任务,靠实了责任。
(三)精心组织、强化培训,严格程序建立预防体系。按照省、市、区检察院“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乡上于1月23日邀请区检察院工作人员为我乡全体乡、村干部开展了以典型案例为主的警示教育活动,进行“保民生、促三农”专项法律讲座,培训党员干部80余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各类法律法规4次。同时在3月中旬邀请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负责人开展警示教育座谈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建立了项目预警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提前预告和警示,对全体工作人员常怀警醒之心、常筑防腐之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统筹兼顾、健全机制,确保惠民项目有序推进。紧紧围绕工作计划,针对实施的下杨新农村示范点续建、道路硬化、下杨文化广场绿化、下杨村C204桥建设、甲上公路维修改造等10大项目建设内容,找准惠民项目风险点37项,通过充分发挥“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跟踪职能,制定事前警示教育计划7次、事中监督措施13条、事后跟踪做法9项;针对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招标、监理、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后找准风险点58项,制定预防措施60余条;针对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7名领导干部存在的23项个人风险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党员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对策30余条。通过建立以专为主、部门联动,以督为主、惩防并举,以疏为主、化解矛盾的协作机制,确保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内容公开、规范施工,为“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有序开展奠定机制保障。
三、工作成效
通过市、区检察院对我乡的积极指导,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发放教育读本、建立检察联络站(室)、设立意见箱,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同时进一步做好矛盾排查、建立预防体系,推动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有序,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效:
(一)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乡党委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机制。重点围绕全乡各项惠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乡党委领导班子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从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督促贯彻落实、察民情听民意、解民怨化民忧入手。截至目前,对58项惠民项目风险点、23项领导干部个人风险点,共制定完善20项40余条预防制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全面了解、重点把握,为乡党委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党员干部的行为。把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同村社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八项禁令”、“工作职责”等机制内容,制定村社干部管理制度10余条,严格要求村社干部牢牢把握工作方向,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重点,确保村社干部在项目实施、村务管理、财产管理及化解矛盾等方面纪律严明、公开公平、严格程序,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在专项行动的开展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20余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诉求,掌握群众难题后,在乡党委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后,通过制定计划4项,解决群众难题15件。通过“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取得了让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和主动参与的满意成效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上再安排再调度,推动我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与保障民生民利结合起来,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惠民项目实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我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
保民生促三农工作总结
自“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xx乡高度重视、精心部署,通过成立机构、开展调研、制定方案,推动“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有序开展。现将xx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地处xx区南部山区,全乡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549亩,人均4亩。全乡辖7个村33个社,1575户7176人,其中,回族6761人,占总人口的%。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xx乡通过及时成立组织机构、认真开展调研摸底、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严格程序强化监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形成“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工作链条。即以“三结合三突出”抓实事前警示(结合工作岗位,突出警示教育活动;结合项目分类,突出预防职务犯罪;结合风险排查,突出制定防范措施);以“三清查三确保”落实事中监督(清查惠农资金发放情况,确保政策落实深入扎实;清查村级财务使用情况,确保村级财务公开合理;清查惠民项目实施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有序规范);以“三配合三健全”做实事后跟踪(配合区直部门,健全协调机制;配合乡属站所,健全监督机制;配合村级组织,健全长效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迅速行动,形成专项行动强大合力。
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保民生、促三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与此同时,及时召开班子专题研究“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工作会议4次,设立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检察服务站,并督促各村成立检察服务联络室,全面安排部署,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认真调研、制定方案,明确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以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乡、村干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主要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方法、主要措施四方面扎实安排,进一步明确了任务,靠实了责任。
(三)精心组织、强化培训,严格程序建立预防体系。
按照省、市、区检察院“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工作要求,乡上于1月23日邀请区检察院工作人员为我乡全体乡、村干部开展了以典型案例为主的警示教育活动,进行“保民生、促三农”专项法律讲座,培训党员干部80余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各类法律法规4次。同时在3月中旬邀请区检察院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负责人开展警示教育座谈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建立了项目预警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提前预告和警示,对全体工作人员常怀警醒之心、常筑防腐之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统筹兼顾、健全机制,确保惠民项目有序推进。
紧紧围绕工作计划,针对实施的xx新农村示范点续建、道路硬化、xx文化广场绿化、下杨村C204桥建设、甲上公路维修改造等10大项目建设内容,找准惠民项目风险点37项,通过充分发挥“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跟踪职能,制定事前警示教育计划7次、事中监督措施13条、事后跟踪做法9项;针对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招标、监理、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深入研究后找准风险点58项,制定预防措施60余条;针对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7名领导干部存在的23项个人风险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党员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对策30余条。通过建立以专为主、部门联动,以督为主、惩防并举,以疏为主、化解矛盾的协作机制,确保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内容公开、规范施工,为“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有序开展奠定机制保障。
三、工作成效
通过市、区检察院对我乡的积极指导,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发放教育读本、建立检察联络站(室)、设立意见箱,畅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同时进一步做好矛盾排查、建立预防体系,推动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有序,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效:
(一)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乡党委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机制。
重点围绕全乡各项惠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乡党委领导班子以专项行动为抓手,从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督促贯彻落实、察民情听民意、解民怨化民忧入手。截至目前,对58项惠民项目风险点、23项领导干部个人风险点,共制定完善20项40余条预防制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全面了解、重点把握,为乡党委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党员干部的行为。
把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同村社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八项禁令”、“工作职责”等机制内容,制定村社干部管理制度10余条,严格要求村社干部牢牢把握工作方向,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重点,确保村社干部在项目实施、村务管理、财产管理及化解矛盾等方面纪律严明、公开公平、严格程序,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在专项行动的开展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20余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诉求,掌握群众难题后,在乡党委领导班子讨论研究后,通过制定计划4项,解决群众难题15件。通过“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取得了让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和主动参与的满意成效。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上再安排再调度,推动我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与保障民生民利结合起来,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惠民项目实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我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
第五篇:一事一议显实效 财政奖补惠民生
迎接全市“一事一议”项目验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我县2010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10年,按照省市工作安排,我县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县247个村、一事一议项目在全县16个乡镇247个村遍地开花。项目总投资10397.2万元,筹资2891万元,筹劳折资4531.3万元、部门帮扶6万,财政奖补资金2968.9万(其中中省1979.3万、市县989.6万)。依托一事一议项目,新修村内道路 222.1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 299.5千米,新建、改建、扩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 114 个,整修面积达137455平方米,绿化村庄 95个,村庄环境整治5994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92210株,电路改造 7个村,人畜饮水机井3眼,安装太阳能路灯128盏,修筑标准化水泥排污渠107.19千米。一年来,经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真抓实干,247个项目全部验收合格,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国家为解决税费改革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资金投入量偏少、群众筹资筹劳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突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惠农新政。基于此,试点工作一开始,我县即加强领导,健全相关工作机构。县、乡均成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上由县长担任组长,县委主管副书记、主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财政、水利、农业等25个工作部门为成员单位。各试点乡镇则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和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机构。与此同时,我县明确要求各试点村张榜公示本村“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建设项目负责人及从群众中选派出的项目质量监督员。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统一县、乡、村干部思想,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思想决定行动。为打消群众思想上的顾虑,推进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积极利用舆论宣传工具,在县电视台长期开辟专栏节目,就“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及时进行广泛宣传;县综改办组装宣传车辆,制作宣传录音带,通过赶乡镇大集等形式进行宣传;各试点乡村除在主街道悬挂醒目的过街横幅外,项目实施地均制作固定性宣传版面,公示项目的筹资筹劳方案和建设目标。与此同时,我县积极印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各类宣传资料,由县乡干部进村入户发放资料,并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讲解政策。通过采取这一系列宣传措施,我们把财政奖补工作政策真正送到了群众中,使农村广大群众全面了解党的惠农政策,增强了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意识,逐步打消了群众筹资筹劳建家园的顾虑。两年来,我县的农民群众对“一事一”议政策了解得越来越清,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逐年在增多,财政奖补已成了我县农村干部最熟悉的词汇。据统计,2010年,我县“一事一议”政策宣传群众知晓率达到98%,宣传资料入户率100%,全年组装流动宣传车巡回各试点乡村130多车次,及时督促基层财政所进村入户,向群众发放“一事一议”宣传单5万多份,在乡村路旁刷写、张贴标语400多幅,制作80多个固定性宣传版面,悬挂跨街横幅120多条。2010年,共编发一事一议工作简报12期,通讯报道稿42篇。
三是周密部署 精心实施。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中,我县严把六关:一是严把项目筛选关。为确保建设项目选取科学,我县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基础上,对各试点乡村报送的“一事一议”项目逐一进行论证,从而确定和群众利益最直接,受益范围最广的项目为该村拟建项目,并建立项目库。二是严把项目批复关。对试点乡村上报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我县严格控制群众筹资筹劳上限标准,对超出规定的筹资筹劳项目不予批复,对举债兴办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的不予批复,从而保证了每一个审批的奖补项目都符合政策要求。三是严把项目预算评审关。对批复建设的“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我县坚持对每一个项目的资金预算进行事前评审,以确保有限的建设资金得发挥应有效益。四是严把工程实施
关。在“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县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机制,县级主要领导坚持下乡检查、负责牵头的综改部门则定期组织成员单位下乡督查,认真听取村干部汇报,查阅有关账目表册,征询专业监理、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则及时发出督查通报,以促进乡村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视。五是严把资金管理关。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建设资金,我们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进行专户管理。分别在县、乡财政部门开设“一事一议”资金专户,并严格按照《彬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收缴、拨付资金,以促进奖补工作的有序开展。六是严把工作考核关。县上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纳入县乡两级全年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实行分阶段与全年考核有机结合,以推动试点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四是严格程序 规范运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程序严密,因此要求工作上必须规范运作。工作中,我县主要抓了以下六点:一是规范民主议事决策程序。根据财政奖补工作范围,由村委会或群众代表联名提出筹资筹劳事项,公告村民,广泛征求意见。村委会集中意见后,提出筹资筹劳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由村民代表进行表决,并签字认可,经半数以上与会代表通过后方可形成决议。二是规范申报程序。即对开展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须经村委会填写《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
政奖补项目申报表》并附相关材料,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负责对村级申报的奖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则分类上报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规范公示制度。即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的筹资筹劳方案、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情况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布,公示期不少于7天,以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按照“建补同行”的工作方针,我县坚持只有在群众的筹资款全部到位后,再予以拨付项目建设启动资金;经试点村申请,依据工程实际进度,将财政奖补资金拨付至施工单位或个人账户。这种资金拨付程序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建设资金的安全投入和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五是规范档案管理。即对“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形成的各类原始资料建档成册。工作中,县上对包括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汇总表、项目申报表、筹资筹劳议事会议记录、筹资筹劳签名表、筹资筹劳花名册、捐资花名册、项目工程合同书、工程(决)算表等22项资料,做到了一村一卷。六是规范项目监督管理。为扎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县建立健全了乡、村两级监管体系。村级成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理事会,负责工程预(决)算、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和工程验收;村委会负责筹资筹劳资金收缴、合同签订、组织项目施工、调解矛盾和争取外援等;乡镇政府包村干部参与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了解掌握村级
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防止加重农民负担。以上所有环节都是我县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必不可少的步骤,其最终都体现在我们精心设计印制的22种“一事一议”工作表册中。
五是狠抓落实 认真验收。项目建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村级公益事业是否有着恒久的生命力。为此,我县从狠抓项目落实、认真组织验收、规范验收程序上做文章。项目建成后,项目村首先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初验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初验并签注意见后向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项目正式验收申请,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则严格按照“八不准”进行审验,即奖补项目工程预算没有评审的不予验收;筹资票据没有开具到户的不予验收;筹资款没有缴存到位的不予验收;奖补项目工程未达到建设目标的不予验收;奖补项目工程决算未审计的不予验收;奖补项目工程建设税票没有开具到位的不予验收;筹资款没有直接支付给工队的不予验收;内业资料整理不到位的不予验收。
2010年10月和11月,县综改办会同林业、农业,水利,城建,交通、纪检、财政等7家成员单位,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分两批对全县247个完工项目进行实地验收。通过现场测量、查看资料两方面进行验收,并现场打分排名。在第一批验收的194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没有达到项目建设目标,不符合验收标准,经现场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后,最终实现年内所申报的247个奖补项目全部达标。我县还对工作中开展较好的太峪、香庙、龙高等6个乡镇给予了表彰奖励。并规定:连续两
年“一事一议”工作不力的乡镇、试点村将引入退出机制,三年内不得申报“一事一议”项目。
六是管护有力 持久惠民。县综改办积极引导各乡镇探索建立公益设施管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公益设施的所有权,确立养护责任主体,建立管护模式和管护目标,落实管护经费,逐步建立村级公益设施的管护网络。验收结束后,建成项目记入村集体固定资产账户,明确管护责任。各村成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公益设施管护巡查小组。县财政为每村配备了项目养护工具、三轮车,为巡查人员发放了统一制服,对建成项目进行日常管护。综改办定期、不定期对建成项目进行检查,及时排除病险和自然毁损,实现“一事一议”项目长久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们将严格遵照的省市综改部门的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探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总结经验,挖掘潜力,竭力推进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最后,我们恳请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希望各位领导常来彬县指导我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