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

时间:2019-05-13 08:4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

第一篇: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

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GDP达605亿元)

2012年02月01日 08:45 来源:西藏日报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2011年西藏自治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5亿元,增长12.6%,税收突破95亿元,增长8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7亿元,增长49.2%。

2011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03月30日 1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

2012年3月15日

(点击查阅更多2011年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沉着应对复杂的维稳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和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我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605.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3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09.54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321.94亿元,增长1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77元,增长11.3%。

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2.3%、34.6%、53.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5.2%,农村上涨4.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3%,消费品价格上涨5.2%。从居民消费价格构成大类看,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9.1%、2.7%、2.8%、1.9%、2.8%、2.2%、0.7%和6.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3%。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93.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3万人,增长8.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二、农牧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40.6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9千公顷。其中:青稞面积118.4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5%;小麦面积37.60千公顷,增加0.54千公顷;油菜籽面积23.92千公顷,与上年同期持平;蔬菜面积21.58千公顷,增加0.25千公顷。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93.73万吨,比上年增长2.7%;油菜籽6.33万吨,增长9.1%;蔬菜60.07万吨,增长3.4%。年末牲畜存栏总数2185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减少136万头(只、匹)。其中:牛645万头,减少9万头;羊1459万只,减少120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27.67万吨,比上年增长5.2%;奶类产量31.35万吨,增长3.5%。

(责任编辑:耿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74亿元,增长16.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5.41亿元,增长20.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3.45亿元,增长31.1%;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84亿元,增长21.9%;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8.35亿元,增长11.4%;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0.07亿元,增长77.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增长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29亿元,增长48.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78亿元,下降35.2%;集体企业实现利润0.34亿元,增长40.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0.86亿元,增长27.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水泥产量234.91万吨,比上年增长7.2%;发电量23.38亿千瓦时,增长11.2%;啤酒18.17万吨,增长36.3%;中成药(藏医药)1436吨,增长17.4%;自来水12804万吨,增长5.4%;瓶(罐)装饮用水9.04万吨,增长7.5%;铬矿石11.49万吨,增长6.7%;铜金属含量1.18万吨,增长1.1倍;铅金属含量2.66万吨;增长26.5%;锌金属含量2.14万吨,增长9.6%。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民间投资126.79亿元,增长7.4%。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9.2%;第二产业150.6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367.91亿元,增长20.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40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集体经济完成投资4.73亿元,增长56.1%;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完成投资77.31亿元,增长35.6%;个体经济完成投资21.57亿元,增长3.0%。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投资48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村完成投资68.43亿元,增长18.3%。在农村投资中:农户投资29.91亿元,增长49.6%;农村集体投资2.18亿元,下降27.2%。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完成20.23亿元,增长10.7%;采矿业投资完成13.88亿元,下降22.9%;制造业投资完成33.61亿元,下降3.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61.49亿元,增长11.6%;建筑业投资完成32.09亿元,增长4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完成143.60亿元,增长30.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完成6.13亿元,下降37.3%;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完成3.50亿元,下降44.9%;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完成13.03亿元,下降11.1%;金融业投资完成0.58亿元,下降25.4%;房地产业投资完成17.79亿元,增长5.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完成1.86亿元,增长2.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完成1.22亿元,增长29.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完成44.38亿元,增长87.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完成1.44亿元,增长108.5%;教育投资完成18.82亿元,增长65.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完成7.49亿元,增长119.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完成11.47亿元,增长7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完成43.10亿元,增长6.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3亿元,比上年下降42.7%。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48.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2%;竣工房屋面积21.69万平方米,增长78.1%;商品房销售面积19.36万平方米,下降0.1%。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84.27亿元,增长17.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73亿元,增长25.0%。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有: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6.8%,化妆品类增长28.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78.7%,通讯器材类增长80.6%,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1.1%。

六、对外贸易

全年进出口总额1358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5%。其中:出口总额118310万美元,增长53.4%;进口总额17551万美元,增长1.7倍。

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930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6.0%,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8.5%。其中:出口92420万美元,增长86.0%;进口613万美元,增长1.1倍。

全年对亚洲进出口1012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0%;对欧洲进出口23988万美元,增长1.1倍;对北美洲进出口8856万美元,增长62.5%;对大洋洲进出口478万美元,增长65.0%。

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534.9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459.59万美元,全年审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运总量1044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公路运输完成979万吨,增长2.8%;铁路运输完成48.63万吨,增长62.5%;航空运输完成1.21万吨,下降17.7%;管道运输完成14.90万吨,增长14.6%。全年客运总量3938万人次,下降52.6%,其中:公路运输完成3659万人次,下降54.6%;铁路运输完成95.86万人次,增长8.7%;航空运输完成183.14万人次,增长18.9%。

年末公路总通车里程63108公里,比上年增加4859公里,其中:有铺装路面总里程8723公里。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5.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7亿元,增长10.0%;电信业务总量25.67亿元,增长16.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2.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5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26万门,总容量达225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8.79万户,年末达到196.4万户。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36.9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5.4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1.7部/百人。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69.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9%。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842.68万人次,增长27.2%;接待入境旅游者27.08万人次,增长18.6%。旅游总收入97.06亿元,增长35.9%;旅游外汇收入12963万美元,增长25.1%。

(责任编辑:耿敏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4.53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76亿元,增长49.4%。

全年财政总支出773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7.4%。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58亿元,增长37.6%。在一般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09亿元,增长63.2%;教育支出77.43亿元,增长27.4%;医疗卫生支出34.75亿元,增长8.5%;环保支出15.89亿元,增长35.0%。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62.50亿元,比年初增长28.2%。其中:单位存款1151.98亿元,增长30.1%,个人存款319.27亿元,增长19.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09.05亿元,比年初增长35.5%。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人寿险保费收入0.78亿元,增长81.9%;意外险保费收入0.42亿元,增长35.5%;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3.68亿元,增长16.0%;健康险保费收入0.65亿元,增长2.1倍。全年共支付各类赔款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9.6%。

九、教育、科学技术

全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6所,年内招生9836人,其中:研究生317人,普通本专科9519人;在校生33198人,其中:研究生824人,普通本专科32374人;毕业生8354人,其中:研究生195人,普通本专科8159人。中等职业学校6所,招生5286人,在校生19446人,毕业生8625人;中学123所,其中:高级中学22所,完全中学8所,初级中学93所。高中招生16720人,在校生44676人,毕业生13165人;初中招生44567人,在校生136371人,毕业生44370人;小学860所,招生49536人,在校生294725人,毕业生48319人;特殊学校招生27人,在校生246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41751人,比上年增加18337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11年西藏气象系统共有127个自动气象台站,其中:有人值守气象台站39个,无人值守气象台站88个。天气雷达站6个,其中:多普勒雷达站4个,数字化雷达站2个。地震监测台站(点)共20个,其中试运行2个。水文监测站35个,水位监测站5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文化机构394个,其中,艺术事业67个,群众文化事业323个。公共图书馆4个,群众艺术馆8个,其他文化事业2个。年末全区共有电视台5座,广播电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1.67%和92.8%。出版报纸15411万印张,各类杂志1701千册,图书1563万册。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8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8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7个。实有病床床位946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192张。卫生技术人员10797人,其中:执业医师4175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3.18张和3.56人。

年末全区共有健身路径器材5810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8个(每个工程包括:24个篮球场和24个乒乓球台)。我区运动员在国际国内各种体育竞技比赛中共取得金牌3枚、银牌8枚、铜牌3枚,在登山及攀岩比赛中获得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组织群众体育活动50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达232万人次。本年度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443人,其中:一级体育指导员53人;二级体育指导员143人;三级体育指导员247人。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42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6029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96元,比上年增长8.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04元,增长18.5%。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年末已有33.87万户、174.27万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6.61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61平方米。

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1.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0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8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6.06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居民)43.67万人。

全区城镇居民共有42881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救助金11222.5万元。农村居民有23万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救助金18067.66万元。年末全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共有80个,公办儿童福利院10所,民办儿童福利院5所,集中收养1043人;供养五保户15247人,其中孤残儿童340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3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1.03亿元。

十二、矿产资源、安全生产

2011年度全年新发现矿产20处,重点评价15处具有开发价值的矿床。有(铜、钼、铅、锌、钨、金、银、铬铁矿、盐湖钾矿等)9种矿新增储量,实施地质勘探项目300项,完成了钻探实物工作量18万米;全年地质勘查工作总投入约9亿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207起,比上年上升15.3%;死亡337人,下降22.4%;直接财产损失922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58,下降34.8%;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2,下降65.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2.6,下降26.7%。

注: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西藏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对外贸易、交通、邮电、旅游、财政、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气象、环保、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保障、资源、安全生产方面的数据均由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

3、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第二篇:西藏交通与西藏经济发展

西藏交通与西藏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西藏的发的作用,西藏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交通密不可分。西藏的和谐发展有赖于交通通达的保障,交通de 发展则有赖于社会经济制度的安排。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交通的均衡发展,人与资源的匹配需要交通的输送沟通,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交通的纽带联络。西藏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西藏交通均衡发展的目标,西藏交通迅速发展的历史就是西藏和谐。社会发展的历史。交通运输业是西藏经济结构的基本要素,它与西藏经济和其他产业相互依存。而西藏交通主要以公路为骨架,形成公路交通网。

关键词:交通、交通运输业、公路、经济、交通结构、铁路、1西藏交通发展现状

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一直落后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西藏全局的交通闭塞。但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存在着不足,技术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严重影响了西藏交通的发展,解决西藏交通问题刻不容缓。

目前西藏交通以滇藏﹑青藏﹑川藏﹑新藏等主要公路为骨架,拉萨与各地市县乡公路为基础,形成公路交通网。其中国道有5条,总长5613公里,区道15条,总长6206公里,县道40条,总长6749公里,乡道327条,总长2万公里,专用公路72条,总长2790公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试运行,初步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航空与管道运输为辅的现代运输新格局,综合交通干线大骨架已逐步形成,对促进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业有了重要作用[1]。

虽然西藏主要地市公路网形成了,但公路的准较低。首先,西藏的公路密度是全国最低的,每100平方公里才有2公里,而且外路占了总里程的53﹪以上,2级公路主要在所谓的“高原高速公路”青藏公路线上。而公路担负着西藏的94﹪货运量以及84﹪的客运量,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太恶劣,青藏路线上的冻土,川藏线上的泥石流,雪崩问题没有借鉴的经验,因此,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抓住技术创新工作。目前,西藏的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公路养费则主要来自区征收的养路费和地方财政补贴,西藏的财政主要还是由国家补贴,来源很单一,自主发展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藏交通的发展。

2交通结构

交通结构的实质是指在整个交通系统内安排好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满足社会的交通需求。在各个区域中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政治历史背景,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形成路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运量比重不一,技术装备水平与构成特点的不同类型的交通结构。因此,西藏的交通结构由西藏的区情决定的。

西藏地广人稀﹑地形复杂﹑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因其特殊的性质,它的结构与其他地区由很大的不同。地理气候因素度西藏的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西藏交通建设特别试铁路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首先是高原冻土。西藏地高天寒,是我国最广大的冻土分布区之一,冻土区给公路和铁路的布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多年冻土区地下1—4米的季节融冰层[3]。冬冻夏融产生不均匀的冻胀融沉作用,导致地面下沉,地基变形,给施工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多的危害,由于地理因素的制约,高原交通建设的技术性要求高,有很多技术难关还未能突破,特别是铁路,管道建设面临着冻土,碱地﹑戈壁﹑泥石流﹑地震﹑高寒气候等的威胁。因此,在自然地理﹑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限制下,西藏交通结构受到了制约,形式比较单一。

西藏的交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要使西藏交通更好的发展,要形成适合西藏交通发展的制度安排。现阶段西藏运输网络总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水平低下﹑运输改革相对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结构。

3交通的影响因素

3.1区域性影响

落后的产业结构对交通的引导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的发展。这是因为西藏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差异很大,长期以来处于消息闭塞的封闭状态,农村地域的加工工业主要是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和家庭作坊制生产。生产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含量少﹑原料浪费严重﹑产品的消费范围小,根本上行不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没有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形成规模和影响,这种情况反向削弱了对交通的发展需求。从另一方面讲,随着交通业的发展,西藏落后区域与外界的交往条件开始改变,加上各个区域独特的资源优势,使一些生产性企业和生产技术流向这些区域,开始出现了生产的多元化,促进了西藏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

矿产资源﹑能源及原料的开发,农业资源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西藏的交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西藏地处边陲,拥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加强国际通道建设,有利于沟通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西藏地理环境的优势,是西藏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形成大开发﹑大流通﹑大发展的格局。在西藏交通方面,由于地域﹑人文的各种影响,是政府大力发展交通,为西藏的交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2生态的影响

虽然西藏的交通尚欠发达,车辆运营量也未能达到全国平常规模,但随其交通发展,机动车的增加,使西藏环境遭到破坏。西藏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独特。从所周知,西藏由于没有的大规模发展,使西藏的生态环境破坏最小,但

西藏的生态环境和脆弱,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对全国生态环境以及水土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此,在发展西藏的交通建设时必须考虑西藏的环境问题,以至于环境问题也制约了交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西藏的野生珍宝动物很多,公路的大量修建会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使物种减少,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因此,发展交通的同时,必须保证生态环境破坏减到最小。而青藏铁路是西藏交通的枢纽,青藏铁路的建设,不仅使西藏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空间,而且使青藏沿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生态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面对西藏交通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政府部门必须做出最好的发展方针,使交通给西藏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使西藏的生态环境破坏减到最小。

4西藏交通对经济的发展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枢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交通的城市是闭塞的城市,就得不到外部的信息,以及资金不能够很好的流通。面对这些严重的经济问题,必需先解决交通问题,得到城市与外部的物资交流。

交通运输的条件直接影响到运输到的费用,以致影响到物品的价格,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离开交通,很多经济活动形成了不连续的孤立存在事物,无法延续进行,而西藏交通作为西藏区域的内部条件,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自然和人文条件,直接影响了西藏的交通发展。由于西藏交通的落后,使之与内地的物资交流困难,货物费用的昂贵,更加影响了物品的价格。

作为经济系统与外部交流的主要途径,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能够增强区域经济的耗散结构的正向演化。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将有利于区域交通保持可持续

发展的势头,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与社会俩大类,能源﹑土地﹑原材料﹑技术﹑资本及人力资源等。它们的承载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所在,并与交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作用机制,今天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把交通的建设对环境生态的危害影响降到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能够容许与消解的最合适程度。由于交通的特殊性质,它的发展受到政府行为的干预,合理的政府行为将促进交通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之间的协调过程,反之,交通的发展将会受到阻碍。综上所述,作为一个实质的综合问题,区域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它的过程是一致的即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合理制定区域和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最终实现区域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正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内容。

由于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周期长,系统的效益有特多种交通方式的配合,以及线路网络与设施的逐步完善,明显表明交通的发展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表现为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阻碍和制约。因此,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交通发展最好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面,应有适度的超前,有一定的运输和动力储存,不能总是落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后面。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区域经济的拉动和牵引作用,真正体现区域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协调关系。

目前,西藏交通发展水平仍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公路密度小﹑乡镇村通达程度低,为全国最低水平,路不够完善﹑节点联通性差﹑技术水平低。西藏是全国唯一无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省份,西藏交通仍然处于交通滞后阶段,对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巩固国防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制约仍然十分突出。而青藏铁路的开通,为西藏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

护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促进西藏与区内的开放和交流。经管如此,西藏的交通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出合理的规划,来发展西藏的交通。

参考文献:

【1】和宗刚:《谐社会框架下西藏交通发展的制度保障》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8年 57页

【2】孙勇主编:《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中国藏学出版社 1997年 182页

【3】《从“调优”看西藏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西藏日报》 2003﹑11.2

第三篇:绍兴区域经济发展数据

㈠绍兴诸暨

1、地理经济基本情况

诸暨市位于绍兴市西南部,区域面积231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8万,常住人口150万。下辖27个乡镇(街道)。诸暨市经济实力强劲。诸暨是“中国袜业之都”“中国珍珠之都”“中国香榧之都”。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14位,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第7位,是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2018年,诸暨市实现GDP1257亿元,增长6.5%左右;财政总收入137.8亿元,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4亿元,增长13.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2500元、35900元,增长8%和8.5%。

诸暨市近年来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经济转型取得新进展。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行动计划,成为省首批“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示范市。诸暨商贸经济发达,商贸城国际健康城(一期)、新农都、万达广场、印象城等建成开业。诸暨强化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诸暨开发区成为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在创省级高新区第二名。中乌生命科学研究院、科创园、诸暨2025创意产业园、袜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投运,科技大市场实现技术交易额3亿元,增长186%。

2、金融同业情况

近年来,诸暨金融经济平稳发展,入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末,共有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五大行外,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绍兴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台州银行等银行已经入驻。截至2018年12月末,诸暨各类本外币存款余额1472.37亿元,同比增长7.49%;各类本外币贷款余额1296.65亿元,同比增长0.83%。尽管金融机构增加,但并不能完全满足诸暨市场的需要,诸暨民营经济发达,乡镇块状经济实力雄厚,对金融需求旺盛,诸暨本地的金融机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不少企业的资金来自周边城市,其中包括绍兴市本级、杭州等。在诸暨开设综合性支行,将进一步拓展宁波银行绍兴分行金融辐射面,有效支持诸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发展和满足居民金融消费需求。

3、业务发展分析

诸暨经济发达、民殷商富,是一座活力之城。2018年诸暨市通过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传统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末,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规上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利润分别增长15.5%和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分别增长12%和30%。袜艺小镇命名为省特色小镇,建成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新增国家级大数据应用示范和“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各1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企业上云突破580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20家,技术市场交易额突破6亿元。同时,诸暨市聚焦北承南接,制订“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引进都市区项目108个,实到注册资金93亿元。开发区启动“一核一廊五园”规划建设,引入高新技术项目7个,5D智造谷签约落户。临杭产业园引进项目27个,总投资33亿元。9家企业入驻“诸暨岛”,环保小镇、珍珠小镇入选省大花园、大湾区重大产业项目。

未来几年,诸暨将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把稳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坚持实业为基、实业为先、实业为重,进一步增强诸暨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内生动能。全市将加快积蓄发展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为抓手,支持各大园区、各级平台数字化改造,建成1家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示范型数字化园区。同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引进产业化项目35个以上,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通过强化有效投资动能支撑,贯彻落实省“三行动一计划”,实施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完成“个转企”500家、“小升规”110家、“下升上”70家,新增IPO报会1家、股改30家。

㈡绍兴越城

1、地理经济基本情况

绍兴市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位于浙江大湾区核心区,是绍兴市政治、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越城区下辖5个乡镇、11个街道,共有297个村、100个社区,面积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

2018年,越城区实现GDP880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亿元、同比增长11%,外贸出口总额410.8亿元、同比增长6.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950元和33084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8.5%。同时,拥有科技孵化器10个(国家级3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家,研发中心26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31家。拥有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累计入选(引进)国家“千人计划”15人、省“千人计划”18人、“绍兴海外英才”126人。

越城区近年来坚持破立并举,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列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1.4%、23.6%,增幅均列全市首位。通过聚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162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3亿元,有效投资增速位列全市首位,共引进“中芯国际”“豪威科技”等产业项目76个,协议总投资470.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百酷电商产业园等56个项目已落地。

未来几年,越城区将着重抓转型、重实体、着力培育高质量产业体系。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等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

2、金融同业情况

越城区是绍兴市金融业最集中的区域,截至2018年末,共有4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除五大行和所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还包括北京银行、台州银行、温州银行、民泰银行、泰隆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尽管金融机构逐年增加,但差异性竞争仍不充分,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越城区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镜湖核心区建设,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越城区开设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将进一步向越城区拓展金融辐射面,增加网点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方便企业和居民办理业务。

3、业务发展分析

当前,越城区正处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在围绕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全力抢抓接轨大上海的历史机遇、杭绍甬同城化的战略机遇、大市区融合的发展机遇和“大越城”政区一体的现实机遇,奋力谱写越城区跨越新篇章。

越城区产业高度集聚,是绍兴“一区两廊”建设的“主战场”,拥有高新区、袍江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健康装备及医用新材料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园区三块国家级牌子。

未来几年,越城区将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两手齐抓”,加快构建具有越城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通过精准把握中心城区定位,把发展都市型高端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通过实施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在招引规模企业和总部经济上做文章,推动解放路、迪荡、镜湖、城南、环城北路等商圈提档升级。通过启动特色街区建设,让老绍兴焕发新魅力。主动融入绍兴文创大走廊,引导文创产业特色发展、差异竞争。通过积极推进“凤凰行动”和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加强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进一步打通市场主体升级“快车道”。

㈢绍兴袍江

1、地理经济基本情况

袍江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2010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斗门街道、马山镇、孙端镇,目前全区共有常住人口25万左右,辖区面积118.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66平方公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袍江开发区已经成为绍兴市本级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2018年6月,袍江开发区与越城区“高新区”合署办公。世纪街为袍江开发区主干道,沿线分布众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周边居民小区密集,是商户最集中的区域。

2、金融同业情况

近年来,袍江开发区入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末,共有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除了五大行外,邮储银行、绍兴银行、恒信银行、华夏银行、台州银行等银行已经入驻。但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仍不充分,尚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袍江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加强、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绍兴世纪街社区支行的开设,将有利于拉近宁波银行普惠金融与世纪街附近居民的最后1公里,扎根社区金融服务,打造“邻里金融”服务品牌。

3、业务发展分析

近年来,袍江开发区全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进展。通过优化产业规划、完善企业扶持政策,现共有9家企业进入全市民营企业百强行列,3家企业进入全市国地税排行榜前三十强,3家区内企业被评为省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1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隐形冠军”企业。

繁华的工业与商业体系为袍江开发区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袍江开发区全面聚焦提品质优环境,城市功能配套得到进一步完善,世纪街作为袍江的重点区域,商贸的发展与生活配套设施也日渐完善,周边住宅小区逐年增多,人口较密集的小区有亲亲家园、中海世纪公馆、蔚兰星城等。随着产城融合进程不断加快推进,以世纪街为中心,两湖区域周边不断衍生出新的商业体:集宝龙广场主体商业、高品质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已现规模。袍江开发区百姓富足、社会安定,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未来几年,袍江开发区将作为绍兴融入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以及接轨柯桥、上虞两区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城市高架快速路、杭绍甬高速等重点交通设施的建设,今后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入住袍江。区域常住人口的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绍兴世纪街社区支行作为一家服务区域居民的金融机构,将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下沉服务重心,提升服务品质,为网点周边居民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优质金融服务。

第四篇: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研究

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大数据

研究

宜宾市工商局 邱 柏

前言

2013年下半年,作为专业的工商执法人员,笔者开始转型关注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并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独家掌握的大数据,对宜宾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增强研究的务实性,笔者重点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不是纯粹理论上的探讨。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思考、深入研究,笔者针对多个方面、不同领域撰写了大量的大数据报告,现选择部分大数据成果汇集成册,供交流参考。邱 柏 2016年6月21日

目录

1.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战略意义………………………第6页 2.对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关联要素的再分析……………………第12页 3.关于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的大数据报告………………………………………………………………………第16页 4.关于宜宾市“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报告………………………………………………………………………第25页 5.关于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研究……………………第41页 6.对长江经济带宜宾沿江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分析……………………………………………………………………第53页 7.对宜宾市支柱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第62页 8.关于加快中介市场发展助力中西部经济崛起的思考………………………………………………………………………第66页 9.从县域协同视角探析新常态下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路 径………………………………………………………………………第74页 10.浅析全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第86页 11.对“六大基地”保障措施的对比分析及贯彻建议………………………………………………………………………第90页 12.关于以游击战和持久战方式助推宜宾白酒产业发展的建议………………………………………………………………………第98页 13.关于宜宾茶产业主体发展的分析报告…………………………第104页 14.宜宾市2015年一季度市场主体发展分析……………………第110页 15.探讨经济新常态下的地方经济发展出路——以中小微企业为路径……………………………………………………………………第116页 16.从民营企业500强视角探讨宜宾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第126页 17.对宜宾市商标战略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第133页 18.对宜宾市网络商品交易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第140页 19.从宜宾县凤仪乡400吨白萝卜滞销看偏远农村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第145页 20.关于宜宾市农村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51页

21.关于以大企业为抓手助推地方核心经济优势发展的思考………………………………………………………第158页

22.关于市场主体对旅游景区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第163页

23.关于宜宾市民间投资理财咨询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68页 24.关于宜宾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176页

25.关于宜宾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第182页 26.宜宾市2014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第188页 27.关于翠屏区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第196页

28.关于宜宾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大企业的分析报告………………………………………………………第202页

29.对宜宾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抽样调查的分析报告………………………………………………………第207页

30.对工业型重点镇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以高县月江镇为例…………………………………………第212页

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工商部门承担了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的主要职责,掌握了大量市场主体发展的数据信息,而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经济视角探索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工商部门履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市场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并对促进市场主体稳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对市场主体与关联经济要素的形式分析 一是市场主体上升空间大。据国家工商总局4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3月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6177.94万户,以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计算,全国平均每22人就有1人是老板。而据环球时报等媒体几年前的报道,在美国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老 板。这说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主体上升空间很大。

二是市场主体税收贡献率大。以山西省为例,据山西省国税收入分税种表显示,2012年山西全省国税收入13167362万元,其中国内增值税9746224万元、消费税433367万元、企业所得税2373735万元。而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山西省有内资企业202836户、个体户940687户。由于当前未建立针对市场主体的专门税收贡献核算系统,因此只能按照模糊方式计算,抛开246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不计,2012年山西全省个私主体户均贡献税收11.51万元,其中大中型企业税费贡献突出。

三是发展市场主体有利于促进就业。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达10857169户,较2012年新增1180393户,同时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达90960236人,较2012年新增7281533人,这意味着每新增一户私营企业就会产生6个就业岗位。而2012年全国的个体户为40592731户,较2011年新增3028059户,从业人数也从2012年的79452765人上升到2013年的86283145人,每新增1户个体户将平均新增2个就业岗位。

四是有利于稳定货币流向。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8.07万户,注册资本(金)2.91万亿元,月均增加注册资本(金)0.97万亿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报表显示,2014年1月流通中的货币为76488.6亿元、2月为62320.92亿元。从注册资本月增量高于流通中的货币量来看,投资者对发展实体经济充满信心,发展经济实体仍然是稳定的货币流向渠道。

五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乡村人口达64222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占40.89%。从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12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688974户,成员总数达23734470人,占未外出务工农民的6.25%,发展农村实 体经济成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主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据不准确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经济户口自动生成和基层工商部门报送,由于口径、标准不统一,造成实际数据与统计数据存在差异。加上在县级和工商所一级未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明确统计责任,导致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时常出现随意填报数据现象。特别是在数据项目的设置方面缺乏科学的考虑,如城镇与农村市场主体数据的区分、投资人数、雇用人数等数据信息填报,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影响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是对数据关联度的分析不足。从工商部门数据统计发布情况来看,当前的数据统计发布基本上都是立足于现有的统计系统模式,缺乏对货币、人才、经济指标等的关联分析,导致市场主体数据开发运用不足。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就未体现全国市场主体数据情况。

三是市场主体发展遭遇阻力。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有常住城镇人口73111万人、常住农村人口62961万人,而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7907元,意味着全国城镇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为22.67万亿元。而据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6062.38万户,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可供户均市场主体竞争的货币为373900元,除去存款等因素,实际参与流通的货币更少。

四是现实国情局限。据凤凰网等媒体对世界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排行榜的报道,2012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50120美元,以10个美国人1个老板计算,在美国1个企业可对应10个美国人的501200美元。而在中国,根据商务部消息2012年人均GDP才超过5000美元,这意味着以全国平均每22人有1人是老板计算,中国1个市场主体只能对应110000美元,远低于美国。这说明,在现实国情下,中国市场主体发展的内在 压力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三、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地力度。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长远发展,首先就要让这些扶持政策落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国家和省级层面顶层设计的完善,并着重抓好市级和区县一级的落地,坚决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形式主义作风。特别是工商部门应切实发挥好严把市场准入关口的职能优势,依托市场主体资源,加强向党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为经济发展提供“晴雨表”式的依据、参考。

二是掌握市场主体发展规律。据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全国企业生存时间在1年以内的为14.8%、2年以内的为14%、3年以内的为11.6%,这说明市场主体生存质量、生存时间还有待提高。而对工商部门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协会职能,大力扶持、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要从过去的重事前登记、事后监管逐步转变为对包括事中扶持的全程引导规范,真正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是完善数据采集系统。对工商部门经济户口和市场巡查等制度进行完善,将市场主体雇用人数、经营规模、产值等作为工作过程中必须重点掌握了解的内容,完善部门市场主体基础数据资料,确保工商部门的市场主体分析报告能够与统计、人行、商务、公安、税务、财政等部门发生有效关联。同时,要加强对市场主体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切实发挥市场主体数据信息指导投资走向、指引经济发展、参谋国家决策的作用。

四是立足国情发展市场主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主体发展遭遇了现实国情的制约,因此工商部门应立足国情稳步推进市场主体,一方面不能透支市场主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优生优育”。特别是要充分把握市场主体与人口比例逐步缩小的趋势,利用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等时机,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总量,并切实实行“严管”,增强市场主体发展质量。

对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关联要素的再分析

1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总体来看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市场主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细胞,通过对与市场主体关联的相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为国家政策完善提供支撑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市场发展提供积极导向。

一是对全国市场主体与人口要素的关联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各类市场主体6062.38万户,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人口1332810869人、户数为417722698户,市场主体与人口数的比例是1:21.98,市场主体与户数的比例是1:6.89。同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有260937942人,占总人口的19.578%,这说明人口固定居住仍然是大趋势,为当地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人口要素支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多、区域 广,市场主体发展潜力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20岁至69岁的人口有933785258人,如果抛开合股、联营等要素,适宜创业人口数与市场主体数的比例为15.40:1,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时期。

二是对全国市场主体资本(金)相关要素的分析。全国6062.38万户市场主体,有注册资本(金)101.2万亿元,这些注册资本(金)主要用于市场流通。而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全国货币供应量为58558.31亿元,这一货币供应量还含非市场主体货币使用量,因此从某一侧面来说,当前国内市场主体资本(金)的实际使用率高,货币现金流有限。2013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18022亿元,全国1527.84万户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是96.88万亿元,2013年新增注册资本(金)为14.34万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新生量与新增企业债券量的比例为7.96:1,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企业注册资本(金)处于安全状态。

三是对全国市场主体投资回报相关要素的分析。从目前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城镇和农村消费水平相差悬殊,这就决定了市场主体发展仍然以城镇为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向城镇化集中。以2012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为14098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6515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1120元,以全国1332810869人计算,居民总消费为18.79万亿元,如果以全国市场主体101.2万亿元注册资本(金)折算,抛开国家投资因素不计,收回投资需要5.39年,市场主体投资时限长、风险高。截至2013年底,全国实有企业1527.84万户,注册资本(金)96.88万亿元,企业户均投资634万元,但作为市场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工商户,却户均资金只有54775元,这说明小规模个体经营是大多初次创业者和一般创业者的重要选择,而个体工商户对于产业间的关联和盘活,作用不可忽视。

四是对全国市场主体区域比重相关要素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东部地区有企业962.2万户、个体工商户2081.48万户,分别占总量的62.98%和46.92%;中部地区为326.21万户和1413.59万户,分别 占21.35%和31.86%;西部地区为239.43万户和941.22万户,分别占15.67%和21.22%,这说明从全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来说,东部地区除了出口优势之外,市场主体的饱和度更高。特别是东部地区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比例的失调,抛开出口因素,东部地区生产出的产品还有赖于中西部地区的内销。因此从投资创业的角度来说,市场主体区域比例失调含有巨大商机,而中西部地区也会成为未来市场主体发展的重点区域。

五是对全国市场主体产业区分要素分析。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第一产业有企业44.38万户、有个体工商户93.36万户,第二产业有企业382万户、个体工商户324.36万户,第三产业有企业1101.46万户、个体工商户4018.57万户,特别是在2013年,第一、第三产业成为市场主体的主要增长极。而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是52374亿元,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是235162亿元,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231934亿元。因此从三大产业的相互依存角度来说,发展第三产业至关重要,而第二产业对资本(金)的要求高、风险也高,受政策的影响大,相比之下第一、第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优势。

从以上分析情况来看,当前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市场主体总量大,竞争激烈程度高,需控制投资风险,特别是未来创业压力加大;二是国内资本投资量逐渐趋于合理,市场主体资金安全,但受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影响,中小规模投资应成为重要考虑因素;三是投资者应关注中西部地区和第一、第三产业,而对初次创业者来说,第三产业是最佳的创业选择;四是由于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监管引导压力大,部门基础工作需要不断强化;五是市场主体与投资、创业、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要素关联度高,需注意多方要素考虑、整合,以提升市场主体数据有效使用率。关于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的大数据

报告

白酒是宜宾市经济发展支柱。有报道表明,2015年宜宾市62户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白酒企业呈现产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利税和利润下降的格局,白酒出口破10亿元。这是一个结果数据,但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则需要看过程数据,特别是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大数据报告的支撑和参考。本文以宜宾市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为样本(不含国有企业“五粮液”),根据各企业2015年企业年报数据,分析其2014年发展实情,以为产业配套、跟进政策措施的完善提供第一手情报资料。

一、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

(一)沿江而兴。此次调查的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占全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的69.35%,且均为公司制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较为先进,是全市民营白酒企业中的关键和核心部分,涉及全市“二区八县”中的9个区县。其中翠屏区2户、高县1户、江安县11户、筠连县1户、南溪区11户、屏山县3户、兴文县1户、宜宾县6户、长宁县7户。从这些区域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沿江而兴、近水而兴的发展特点,因为屏山县、宜宾县、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江安县等具有较多白酒企业的区县均分部在长江沿线或长江重要支流。

121086420县区县县县区县县连筠兴安溪宁宾山屏高江南长宜屏(二)原始资本较少。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总注册资本112023万元,户均2605.19万元,但其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不含100万元)以内的8户,10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8户,500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含1000万元)9户,1000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含5000万元)10户,5000万元以上至10000万元(不含10000万元)4户,10000万元4户。从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占58.14%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宜宾市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原始资本较小和较少,品牌营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企业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多元化发展能力等均受到极大的限制。

翠文县109876543210按注册资本分0万10元0万50-010元上元元元以万万万000元0000000万-1-510000-005000101050

(三)企业负债较高。在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中,0负债的只有5户,且其中3户为筹建期企业;负债率50%以内的13户;负债率50%至70%的8户;负债率70%至80%的6户;负债率80%至90%的5户;负债率90%至100%的1户;负债率100%至110%的2户;负债率110%以上的3户。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户均负债57.73%。从“负债率超过50%的25户,占总数的58.14%”这一组大数据不难看出,目前宜宾规上民营白酒企业融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部分企业可融资空间较小,融资风险较高,亟待大力推进原酒抵押、商标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也亟需先行把股本、股权做大。

14121086420

(四)拉动就业明显。据统计,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解决就业9273人,户均215.65人,明显高于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吸纳从业人数水平,其中解决就业50人以内(含50人)16户,50人至100人12户,100人至200人(含200人)7户,200人至500人5户,500人以上3户,最多的一户解决就业4500,也是唯一一户从业人数超过1000人的民营白酒企业。

500%以内50%-7070%%-8080%%-9900%%-11000%0%-11110%0%以上***8642050人以内50-100人100-200人200-500人500人以上按

(五)绝大多数企业资本原始积累累加。尽管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普遍负债较高,但有40户企业的资产都呈现出资本积累有效累加的发展状态,其资产总额明显大于注册资本,占93.02%,只有3户企业的资产总额小于注册资本。其中资产总额1000万元以内12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11户,5000万元至1亿元9户,1亿元以上11户。同时,负债在1000万元以内的19户,1000万元至5000万元11户,5000万元至1亿元5户,1亿元以上8户。

20***64201000万元以内1000-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按按

(六)生产经营情况并不乐观。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282627.9万元,但是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以内的达20户,占46.51%;100万元至1000万元10户,占23.26%;1000万元至5000万元8户,占18.6%;5000万元以上5户,占11.63%。值得注意的是,有21户企业利润总额呈现负数,其中13户企业的亏损在100万元以上,最多的亏损近2000万元,有5户企业0利润,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9户,利润100万元以上8户。

20***6420100万元以内100-1000万元1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按

252015按1050负利润0利润100万元以内100万元以上

(七)税收贡献减弱。在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中,除1户可能存在数据填报不准确之外,其余42户纳税总额16928.73万元,户均纳税393.69万元,但其中有6户企业0纳税,纳税50万元以内的18户,50万元至200万元8户,200万元至550万元7户,550万元以上4户。尽管白酒企业纳税贡献明显高于一般民营企业,但整体税收贡献有所下降。

***64200纳税50万元以内50-200万元200-550万元550万元以上按

二、从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发展实情谈提升建议

(一)加强资源整合,落实属地发展责任。由于此次数据调查统计只涉及到是公司的43户规上民营白酒企业,基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查询,另有3户公司制白酒企业因为名称不准确,查询无果,还有以“厂”命名的规上民营白酒企业未纳入统计调查范围。但从总体情况看,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宜宾县民营白酒企业相对较多和集中,共有35户,占81.4%,这些区县可以通过合并、联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中小白酒企业加强资源、资金、渠道和管理能力的整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民营白酒企业发展较少、较小甚至为0的相关区县,则要落实属地发展责任,要鼓励和引导小企业升规上企业、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白酒品牌更要助推加快发展,如高县的落润白酒、珙县的王家白酒等。

(二)做大做强规上企业,严防融资和市场风险。据报道,根据国 务院的要求,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今后将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支持化解过剩产能。由于白酒是易耗消费品,加上其可陈酿的性质,产能过剩的性质还不容易确定。但是,目前宜宾相当一部分民营白酒企业债务较高,各区县党委政府应加强对本地白酒企业的跟踪指导,要明确专门的人员、机构从税收、贷款、就业、债务等数据波动方面,指导企业防范融资、担保风险,对支柱企业、重点企业要给予重点关注,而不能仅仅是看结果数据。同时,要指导有发展潜力、管理规范的民营白酒企业,将资本积累转化为股本,将企业实体做大做强,对资本转股本的,在税收上给予减少或免除的政策。要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涉足关联性上下游产业等方式,鼓励白酒企业做大资本、做强产业,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白酒产业整体发展。在今年的四川省两会上,四川日报以“除了要政策资金大家还有没有别的问题?”为题报道了省政协的一次小组讨论会,对宜宾白酒产业来说,宜宾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由于家底就这么多,在资金上、政策上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突破,这就需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扶持措施。比如可以在政府财政出部分股本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宜宾白酒窖藏园、宜宾白酒集中交易物流园、宜宾白酒和酒具电子商务基地、宜宾定制白酒基地等。通过对宜宾经济研究院进行升级、升格,将白酒监测中心等并入宜宾经济研究院,并在宜宾经济研究院的框架下,新组建宜宾白酒广告宣传中心、宜宾白酒管理研究中心、宜宾白酒技术情报中心、宜宾白酒产业链延伸研究中心,除常规工作经费保障之外,应给予专项的经费支持,在广告宣传、企业管理、渠道营销、世界白酒技术进展、多元化发展成功经验研究、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风险预警等方面,给予宜宾白酒企业更多、更直接的支持,把有限的财政帮扶资金用在品牌塑造、渠道拓展等方面,把宜宾白酒这个“一号工程”真正抓好、抓实。

关于宜宾市“十二五”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大数据报告

2015年,宜宾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77.27亿元,占GDP的57.49%,同比增长9.8%,增加值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为深入剖析民营经济实体发展情况,掌握民营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市民营办以各区县为单位,广泛收集整理全市民营经济实体发展情况,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宜宾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特点(一)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及特点。“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主要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仅筠连县、兴文县2012年存在小幅下降情况。特别是2014年、2015年受全国、全省经济结构性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增多,但宜宾市各县区民营企业呈现出高速增长,为经济稳增长做出直接重要贡献,对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落地提供了基础支撑。

25002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及特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所增长,但仅翠屏区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余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宜宾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与其农业大县地位相匹配。总体来看,各区县的农业经济市场化基础仍然不扎实,农业经济实体发展信心不足,只有翠屏区依托“市区一体”优势稳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南溪区、江安县、高县、长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呈现下滑现象。

200***01008060402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个体户发展情况及特点。工商部门在个体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主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两区八县”个体户呈现波动式发展趋势,尽管都有所增长,但增速有升有降。特别是2014年正值国家商事制度改革关键时期,当年暂停了个体验照,报告也是2015年补报,由于没有了个体验照时期的地毯式清理规范的有力工作措施,2014年“两区八县”个体户增速都有所下降,而2015年实施报告后,个体户又呈现出了新一轮的增长态势,这说明在乡镇一级有一个强有力的市场监管经济部门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确保党委政府的经济工作目标真正落地。

***020001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四)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及特点。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家庭农场”,自此各地“家庭农场”才开始正式发展。2015年初宜宾市工商局联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登记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宜宾市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作出了全面细致规定。从2014年开始,宜宾市家庭农场起步发展,2015年“两区八县”中有6个区县实现倍增,只有珙县增速有所下滑。

***1501005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五)民营经济产值情况及特点。2015年,在“两区八县”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的,有9个区县,翠屏区占比也接近50%,民营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如果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好,也直接制约县域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也充分证明民营经济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一旦民营经济增速下降,必然引起GDP增速下降。

***1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GD民民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镇乡民营经济发展不均衡。“十二五”时期的前两年,翠屏区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郊、安阜、东区和西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2013年旧州民营企业也出现蓬勃发展,到2014年、2015年,老城区的南城、西城范围再次换发出新的发展生机,而金坪镇的民营企业发展2015年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李庄镇前4年都保持低速发展,到2015年则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南溪区的南溪镇和罗龙镇“十二五”的5年民营企业发展都较快,前者年均新增超过100户,后者年均也超过40户,其余乡镇都是个位数增长,马家乡和大坪乡有3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宜宾县的柏溪镇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其余25个乡镇2011、2012、2013年连续3年民营企业发展都相对较慢,到2014、2015年也只 有喜捷镇、观音镇、泥溪乡、蕨溪乡、高场镇等少数乡镇发展较快。高县“十二五”时期民营企业增长保持两位数的只有符江、文江、月江、沙河等县城所在镇或人口大镇,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如潆溪乡、趱滩乡则出现了多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的情况,“十二五”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占乡镇总数的50%以上,2年未新增一户的有4个乡镇,3年未新增一户的有2个乡镇。珙县连续5年都保持民营企业两位数增长的只有巡场镇和珙泉镇,其余乡镇都在10户以下,有3个乡镇存在3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的情况,而上罗镇2014年、2015年则出现了两位数增长。江安县只有江安镇和阳春镇连续5年都保持民营企业两位数增长,其余16个乡镇“十二五”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均低于两位数,但只有大井镇、大妙乡、迎安镇和蟠龙乡出现了1年未新增民营企业的情况,乡镇民营企业发展相对均衡。长宁县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只有一个长宁镇,2015年该县的铜鼓乡、硐底镇、古河镇、下长镇、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竹海镇、铜锣乡民营企业发展较快,都在10户以上。筠连县的筠连镇和巡司镇民营企业发展较好,其余乡镇除个别年份和个别乡镇,均呈个位数发展趋势,其联合乡有4年未新增一户民营企业,且联合乡仅2012年新增了一户。兴文县只有古宋镇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僰王山镇也发展较快,但2013年也仅新增8户民营企业,太平镇、大河苗族乡和麒麟苗族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较快。屏山县除屏山镇之外,其余乡镇民营企业发展都较为缓慢,呈现波动式个位数增长。从2015年全市172个乡镇街道(部分街道未统计)统计排位来看,前10位的翠屏区占5席,南溪区、宜宾县、珙县、兴文县、长宁县各有1席,有10个乡镇没有实现民营企业新增,13个乡镇各新增1户,18个乡镇各新增2户,这些乡镇由于没有国有企业,加上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对镇乡经济刺激和拉动严重不足。

2015年***2002***000户户新新新户户户户户以以增增21增以以以以以上上户户上上上上上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21005215300000新新0户户户户户户户增增新以以以以以以以21增上上上上上上上户户

(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需改善。除江安县、长宁县之外,其余“两区六县”各在2014年、2015年已经报送企业报告的数据库中,随机抽选了20户。而江安县、长宁县则分别抽取的是11户和10户。总体来看,381户企业在2014年、2015年的生产经营并不理想,企业的营利能力较差,对国家的税收贡献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企业是0纳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大的纳税贡献,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却十分旺盛,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存有债务,有的企业甚至有较高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014年1614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31

2015年1614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吸纳就业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据工商总局有关测算数据显示,企业户均吸纳就业能力为12.6人,个体户为2.6人,从宜宾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户均就业情况看,大多低于全国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个体户户均吸纳就业低于2人,也说明个体户发展壮大面临困难,尽管存在大量家庭式经营个体户,但大多个体户营利能力并不强,经营所属行业、所处区域、人流量等对个体户生产经营影响极大,市区和县城所在地个体户营利能力相对较强。

12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民营个体兴 33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四)民营企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十二五”期间,宜宾市“两区八县”民营企业呈现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明显特征,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对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等具有较强市场拓展能力产业体系构建形成制约,工业领域的构链、补链步伐相对缓慢。同时,各区县“十二五”时期三大产业总体呈现向前发展趋势,但也有部分区县产业发展波动较大,需进行深刻剖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措施。

第一产业***2001501005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第二产业***2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36

第三产业***080060040020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

三、加快宜宾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抓好民营经济工作。根据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每年年底统一发布民营企业新增前10强的乡镇街道名单,由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并确定新增民营企业最靠后的10个乡镇,由乡镇党委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整改提升方案,连续3年名列靠后的乡镇,提请有关部门落实具体责任。同时,每年评选出民营经济环境最优乡镇10个,即使属于0增长乡镇,只要党委政府积极作为,民营经济主体满意,民营经济主体纳税能力、营利能力、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良好,就可在末位追责中予以免责。

(二)强化民营经济工作经验总结。从“十二五”各区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尽管民营经济主体受城镇化等的影响较深、较大,但是仍然有很多乡镇、一些区县的发展经验值得总结。比如李庄镇2015年民营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李庄古镇景区改造和经济区位优势的提升,增加了创业吸引力和吸附力。而珙县上罗镇民营企业的加快发展,也与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兴文县麒麟苗族乡的快速发展,则是该乡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结果。2015年,长宁县有多个乡镇民营企业发展实现两位数增长,其背后肯定也有刺激因素。总体来说,一个县或区、乡镇的民营经济要发展,除了城镇化、新区发展等因素,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迫切需要加强总结,从战略规划的角度做好不同要素、不同刺激因素的筹备、推进,以确保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刺激发展。

(三)健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对很多远离市区和远离城区的乡镇来说,民营企业广告成本、物流成本都比城区高,这就是为什么离城市越近就发展越好,而翠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于那些偏远的乡镇,市县政府应该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重点要在广告宣传和物流上给予财政补贴,并在人才培养上给予倾斜性支持,逐步拉动这些靠后乡镇也加快发展。同时,也要打破传统的

资金划拨方式,避免出现“找项目用钱”的现象出现,实实在在发生的广告宣传和物流费用才给予补贴,不再实行年初定额划拨制度,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落实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属地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抓好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民营经济主体新增、产业发展、转型发展、纳税、营利能力提升、吸纳从业人员能力提升等关键指标应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年终乡镇党委政府应形成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县区党委政府应综合形成县域民营经济工作报告,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应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对抓民营经济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要优先提拔重用,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予以嘉奖或立功。同时,要进一步壮大各基层工商所,加大编制和经费保障力度,配强配齐人员,切实抓好装备、交通车辆的保障,以满足当前一个时期协助各乡镇党委政府抓好民营经济工作的迫切需要。

(五)强化民营经济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民营经济涉及三大产业、各个行业、诸多领域、所有区县和乡镇,要形成定期分析研究的工作机制,只有把短板找到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宜宾市范围内的注册资本、从业人数、纳税、资产、利润、融资等数据信息必须实现适时共享,从市委市政府层面打破数据综合利用的部门、条块壁垒,将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与民营经济实体发展进行

关联,以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要在“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建立各区县、较大乡镇街道一年重点支持一户新增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步一个脚印,把真正有潜力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逐步构建起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

关于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研究

2016年是“十三五”决胜率先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稳定增长被放在了经济工作首位,而向壮大市场主体要增量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015年,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29897户,工作日均新增119.11户,保持较高较快发展水平,创业潜力有效释放。但也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发展不优、重点

发展不突出的特点,亟待从市场主体发展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研判,以为今后一个时期市场主体的增量壮大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优化发展途径。

一、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一)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据简单查询统计,2015年,宜宾市新增市场主体29897户,工作日均新增119.11户。其中新增公司制市场主体4610户(含分公司),分公司6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6户,合伙企业34户,个人独资企业1135户,个体户23359户,企业集团13户,外商投资企业1户,外商投资企分支机构9户,其他市场主体13户。

市场主体按主体类型区分577361***9个体户公司个人独农民专其他

(二)市场主体投资趋于理性。经过2014年一年注册资本认缴制的适应后,2015年全市市场主体投资逐渐趋于理性,经综合查询统计,2014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2085户,注册资本(资金)2953240万元,户均133.72万元;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0429户,无论是简单查询还是综合查询数据,市场主体数量都明显高于2014年,但2015年注册资本

41(资金)为2864447万元,户均94.14万元。按简单查询统计,2015年注册资本(资金)50万元以上市场主体5274户,100万元以上3535户,500万元以上1252户,1000万元以上528户,5000万元以上92户,1亿元以上39户。而2014年,5000万元以上市场主体为102户,1亿元以上38户。

市场主体按注册资本区分***742462350万50万100万500万10005000

(三)市场主体出生率平稳。在2015年新增的29897户市场主体中,按月统计,1月新增1982户,2月933户,3月2247户,4月2810户,5月2697户,6月2867户,7月2836户,8月2598户,9月2285户,10月2407户,11月3146户,12月3089户,除春节前后受房屋租赁、风俗习惯等影响之外,其余月份市场主体出生率总体保持平稳,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主体内部存在着自我调整、修复、优化的调节系统。

市场主体月均出生情况***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四)市场主体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趋同。按行政区划和登记口径统计,在2015年新增的29897户市场主体中,翠屏区7743户,占总数的25.9%,南溪区2257户,宜宾县4410户,高县2014户,珙县2124户,江安县2702户,长宁县2158户,筠连县2341户,兴文县1623户,屏山县1575户,临港开发区790户,竹海57户,市工商局登记新增103户。

市场主体按行政区划分***0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

二、宜宾市2015年市场主体发展特点

(一)生产经营形式相对滞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司是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最为完善、健全的一种市场主体类型,而在29897户市场主体中,公司3947户(不含分公司),占13.2%,表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形式相对滞后。但公司(含分公司)占企业类型市场主体的70.71%,也表明如果要成立企业,过半数的人都会首选公司。在3947户公司中,翠屏区1802户,占总数的45.65%,这一比例高于该区占全市市场主体25.9%的比例,表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条件对企业发展形态影响较深,而公司占该区市场主体的23.27%;南溪区公司262户,占该区市场主体的11.61%;宜宾县363户,占8.23%;筠连县159户,占6.79%;江

安县162户,占6%;珙县159户,占7.49%;高县168户,占8.34%;长宁县255户,占11.82%;兴文县197户,占12.14%;屏山县131户,占8.32%;临港195户,占24.68%;竹海4户,占7.02%。从翠屏区、临港两组数据占比可以看出,区位优势、城镇化规模对市场主体发展产生直接作用。

各区县公司数量2000***0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 45 公司占本地区市场主体比重302520151050区区县县县县县县县县港临屏溪宾连安宁文珙高山翠南宜筠江长兴屏竹海

(二)乡镇发展极不平衡。以公司制企业主体为例,由于经济户口简单查询统计和综合查询统计的差异,此处分析调查公司为3985户,与简单查询统计得出的3947户公司多出38户。据不完全统计,在翠屏区1755户公司中,南广镇38户,李庄镇13户,菜坝镇23户,赵场镇7户(不含西区片),金坪镇8户,象鼻镇54户,高店镇3户,沙坪镇3户,牟坪镇2户,李端镇4户,宋家乡9户,明威乡3户,凉姜乡2户,邱场乡9户,思坡乡8户,宗场乡12户,其余1557户公司主要集中在城区;长宁县250户公司覆盖全县16个乡镇,但有2个乡未新增1户公司制市场主体,其中长宁县长宁镇就有180户,其余乡镇户均不足5户;宜宾县326户公司覆盖全县24个乡镇,有2个乡镇为0,其中柏溪镇超过210户,其余乡镇平均约为5户;南溪区237户公司覆盖全区10个乡镇、街道,另有5个乡镇未新增1户公司;高县168户公司覆盖全县18个乡镇,有一个乡镇为0户,其中新县城庆符镇和老县城文江镇分别为90户、34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3户;珙县159户公司覆盖全县8个乡

镇,有9个乡镇为0户,其中珙县巡场镇126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5户;江安县164户公司覆盖全县15个乡镇,有3个乡镇为0户,其中江安县江安镇110户;筠连县159户公司覆盖全县12个乡镇,有6个乡镇为0户,其中筠连县筠连镇119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4户;屏山县134户公司覆盖全县13个乡镇,有2个乡镇为0户,其中屏山县屏山镇90户,其余乡镇平均不足4户;兴文县195户公司覆盖全县15个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其中古宋镇120余户。总体来说哦,在乡镇、街道一级,目前宜宾市有70%的乡镇市场主体发展缓慢,实体经济并不发达,返乡人员就近创业就业仍然困难。

各区县0户公司乡镇数量1086420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高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

(三)农业主体发展缓慢。在综合查询统计的73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宜宾县185户,长宁县54户,南溪区23户,翠屏区107户,兴文县72户,屏山县105户,江安县53户,筠连县51户,珙县52户,高县50户,凸显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不深,特别是很多偏远的村社还主要是农业生产而没有上升到农业经济的高度。而综合查询得到的1093

户个人独资企业则也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农村等地,且有572户都属于家庭农场或家庭养殖场,一定程度上表明农业经济单打独斗现象还较为普遍,市场经营理念和竞争力水平十分低下。在综合查询统计的94户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城镇77户,农村只有17户。

各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200150100500

(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区域差异大。在综合查询统计的94户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资金)的企业中,翠屏区33户,南溪区11户,宜宾县14户,长宁县9户,江安县9户,高县2户,珙县1户,筠连县1户,屏山县3户,兴文县4户,临港7户。而在39户1亿元以上注册资本(资金)的企业中,翠屏区17户,南溪区5户,宜宾县6户,长宁县4户,江安县3户,高县1户,珙县0户,筠连县0户,屏山县0户,兴文县0户,临港3户。2015年,全市新增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含集团公司分公司)38户,其中完全属于企业集团的14户,集团公司12户,48 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高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14户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部分区县,其中翠屏区7户,宜宾县3户,高县2户,屏山县、长宁县各1户。在一些地方,新的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相对滞后,不利于形成独特、强势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各区县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情况35302520151050珙县高县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筠连县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临港注册资本500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亿-5

(五)新增高科技高技术市场主体偏少。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大类为例,在其39项行业小类中,随机查询统计几类行业小类发现,属于完全意义上的高科技高技术市场主体偏少。如专业技术服务有10户市场主体,但属于完全意义上专业技术服务的只有3户;专业设计服务5户,也多是城市园林设计、室内设计之类;工程技术研究和实验发展7户,多是工程设计;农业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10户,只有一半有技术研究项目范围;医学研究和实验发展1户为咨询服务类;自然科

学研究和实验发展则为0户;从事科技中介服务的也只有3户。相对来说,在软件设计开发这一大类中,软件开发小类就有42户,但面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本土软件开发企业要想有大的作为,十分困难。

三、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工程的建议

(一)要将发展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工作重要抓手。2016年,中央确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经济发展思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市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是大的趋势,为了全面适应结构性改革需求,宜宾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稳定增长调结构、改革创新促转型”的总体工作要求。实际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市场主体的结构性调整,是对市场主体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优化,各区县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发展市场主体,要将发展市场主体作为抓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新增市场主体增量和提质工作,同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对已经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常态化发展趋势的市场主体也要加大提质力度,强化结构性优化。各产业规划、行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工作,也要用市场主体落地生根的数据来说话、量化,真正做强市场经济硬支撑。

(二)要将优化市场主体发展机制作为工作切入点。各区县要以原有市场主体为基础,同时抓好对新增市场主体的培育,区县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应结合本地新增市场主体情况,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从事前规划引导、事中加大扶持和事后积极指导等全过程介入方式,加大对新增市场主体的引导、扶持和培育力度,打破原有长期盯着本地固有几户企业的做法,强化对新生力量、新鲜血液的关注,让新增市场主体出生后活得下来、能走路、长得大。要改进联系企业考核方式,对有问题不了解、不反映,能够帮助协调解决困难而不解决的,实行经济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强化务实高效领导干部作风打造。

(三)要将发展乡镇市场主体作为未来工作突破口。目前,宜宾市乡镇市场主体发展还较为薄弱,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与农村道路等基础设

第五篇:浅谈对于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于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西藏经济 农牧业发展 县域问题

[论文摘要]农牧业是西藏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西藏农牧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经济增长模式,对构建西藏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既要加强对农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牧民及经营者素质,更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规划中的主导作用。

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身积累能力不足,发展缓慢的西部边疆落后地区。研究和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对缩小与发达地区及西部兄弟省市的差距,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西藏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西藏现有72个县,其中包括农业县、牧业县,半农半牧业县、边贸县等区域经济类型。县域经济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2001年,全区总人口为253.7万人,县域人口为239.43 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94.4%;全区gdp138.73亿元,县域gdp为130.97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94.4%。全区工业增加值11.03亿元,其中96%以上是县域工业增加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藏县域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藏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75元上升到2001年的5300元左右,增长了14倍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年的175元升至2001年的1404元,增长了8倍多。纵向比较成绩显著,横向比较差距较大。1999年,全国2109个县中,gdp超过100亿元的共有59个,其中广州南海市gdp达到306亿元,江苏江阴市达到300亿元。gdp超过50亿元的县共有270个,西部地区有19个县,仅占总数7.3%;gdp超过20亿元的县东部沿海省市占71%。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等份分组,在竞争力最强组中,西部地区的县占5%,东部地区占80%,中部地区占15%;竞争力最弱的组中,西部地区的占81.7%。东部地区占4%,中部地区占14.3%。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2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1亿元。西藏阿里地区7县财政收入总额仅为0.28亿元,那曲10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46亿元,昌都11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51亿元,山南12个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69亿元;日喀则18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76亿元,林芝7县财政收入总额为0.54亿元,所有的县远远没有达到平均规模。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西藏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西藏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由于西藏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不严格、科学水平较低,使得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没有建立适当的农牧结构比例和较为完善的农牧结合模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二)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及生态渐趋恶化

由于尚处于粗放的原始农牧业生产状态,产业化水平不高,未形成具有良性循环和增值功能的产业链,农牧业生产效益低,农牧区贫困问题仍很严重,在一些农业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草原低投入高索取,毁草造田,超载放牧,掠夺式经营,造成草原退化率不断上升,引起草地生态功能与生产能力的下降。目前,西藏现有耕地的1/2是不能保证灌溉或不能灌溉的低垦殖耕地;草场有近一半以上重度退化、1/10明显沙化,部分地区草场实际载畜能力已超过理论载畜量的1/5,致使鲜草产量下降20%~75%,可食牧草比重由80%降至30%;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现象严重。

(三)农牧民劳动素质普遍低

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速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的意识不强,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淡薄;区内干部群众经营管理水平、思想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均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放慢了西藏和谐社会实现的步伐。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发挥的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的同时,加大后续的管理工作力度,实行管理工作法人制,使巨大的投入资金能发挥永久性的效益。继续加大投入,重点做好农用和草场的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加强农牧业科技开发利用,切实为农村(转载于:浅谈对于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思考)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资金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集体和农牧民个人自筹为辅,每项投入都应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合理的勘察设计工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的投入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今后的投资方向应向其他地区转移,以促进西藏区农牧业经济的平衡、协调和全面发展。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社区环境

人口居住分散、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西藏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农村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迫切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小城镇建设,要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建立良好的社区环境,使之充分发挥农副产品集散地、同城市联系的桥梁和农村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带动农村社会经

济的发展。同时应在牧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特别是应引导牧民采取联户、集体等办法联合经营,合理进行社会分工,形成一定经营规模,鼓励游牧的牧民相对定居和集中居住。还应切实搞好牧区的村落建设,为牧民接受文化教育、医疗保障以及在牧区形成一定商品市场奠定基础。

(三)建立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

市场是发展农村产业化的龙头,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首先应以乡、镇为中心,加快建立包括农畜产品买卖在内的商品市场,尽快使农牧民的劳动成果转化为实际收入,同时又可以就近购买到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彻底解决“买难卖难”的矛盾,从根本上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机制,使我区广大农村尽快融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根据我区农村种植业一年一收和畜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较小的特点,将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分离出来,到第 二、三产业中寻找出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乡镇企业发展战略,以民族手工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兴办农产品、畜产品、藏药材加工和销售企业,加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1]狄方耀,程志碧,罗华著.西藏经济学导论[m].西藏人民篇二:关于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发布时间: 2009-07-21 来源: 中国藏学 作者: 岳颂东 [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摘要]本文从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类成功实践入手,深入细致地剖析了西藏当前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由此宏观而又具体化地提出了西藏未来经济新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和进一步完善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f78(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557(x)(2009)02-0081-10 2008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指示:要以全新的思路谋划西藏未来发展战略。西藏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这就是说,西藏经济发展不仅要吸收全国改革开放的共性动力,而且更要发挥西藏经济的特性潜力,不断充实、丰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使西藏与全国一道在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

一、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

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迈向现代化的大门,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获得了经济和人身的解放,成为西藏的真正主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西藏发展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政策,西藏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经济领域在多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1959年西藏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2007年猛增到342.19亿元,是1959年的196.6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59年的142元,增长到2007年的12109元,后者是前者的15.3倍。详见图

1、图2。

图

1、图2资料来源:西藏统计局《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述评》。

1、西藏已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放前西藏没有任何工业。解放以后现代工业从无到有,逐渐成为带动西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迄今已经建成的工业产业有能源、轻工、纺织、机械、采矿、建材、化工、制药、印刷、食品加工等30多个门类。到2007年西藏拥有乡及乡以上企业600多家,工业增加值由1959年的0.1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5.71亿元。西藏已初步建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一批较为知名的地区品牌。见图3。



2、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农牧民收入有了很大增长

旧西藏农牧业生产极端落后,广大农牧民极度贫穷。解放以后,国家投入巨资兴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进行以“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综合开发为代表的大批农牧业基础项目,改善了西藏农牧业生产条件。科学施肥、育种、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科学养畜、畜群调整等一系列农牧业科技措施开始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西藏基本实现粮、油自给,人均占有肉、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很大增长,197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有175元,到2007年已达到2788元。详见图4。



3、第三产业已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在工业、农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旧西藏闻

所未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通信事业实现超前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由光缆、卫星传输、集程控交换、卫星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于一体的通信网络。第三产业已成为西藏第一大产业,三种产业结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值为16.17:28.22:55.61,出现“三二一”排序的良好态势。

旧西藏城镇规模小,人口最多的拉萨也不过3万多人。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至今西藏已有建制市2个,建制县72个,建制镇112个,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指数居全国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详见图5。



4、生产总值8年实现“三级跳”,财政赤字成为历史

西藏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双拉动转变。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20年来增长最快记录,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工业增长、旅游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8年实现三级跳:1999年突破100亿元,2004年突破200亿元,2007年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42.19亿元,同时也结束了长达15年的财政赤字的历史,总财力达到345亿元。详见图6。



5、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融入7全国大市场

旧西藏没有任何现代公路和铁路,仅依靠“茶马古道”与外界通商,西藏与外界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状态,长期停滞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上。解放后,以青藏、川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为骨架,形成总长近3万公里的公路网。但是由于公路运距长、成本高、运量小、速度慢,运量不大,竞争力不强,西藏一直未能融入全国大市场。2007年青藏铁路胜利通车,完全实现了西藏的全流通状态。市场经济是流通经济,只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的大进大出,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才能使西藏根本挣脱自然经济的交通桎梏,才能使西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青藏铁路的通车是西藏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标志和重要里程碑,其经济、政治、社会、国防的重大意义将日益获得显现。



6、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地方区域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推动西藏商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产业空前发展,对外开放使西藏与内地、与世界加强了经济技术合作,西藏地方区域市场初步形成,与全国、世界的市场体系正在逐步接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西藏开展经济合作。“世界第三极”的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西藏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热线。总之,西藏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二、西藏当前经济的基本特征

制定适合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全面了解西藏的区情,准确深入地剖析西藏经济的基本特征。根据其资源禀赋和经济特征,充分挖掘西藏独特的发展潜质,谋划出经济发展战略,最终实现西藏经济的新跨越。西藏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多方面的,通过去粗取精,集约归纳,大致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

1、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篇三:浅论对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

浅论对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新疆是农业大区,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农业是新疆基础和战略产业,在新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发展农业,在满足自给的前提下,近些年来,外向型农业已成为自治区政府及农民的一个主题。发展外向型农业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疆出口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从2001年的1.94亿美元到2008年的8.18亿美元。

本文在对外向型农业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进行一般性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对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状,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思路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新疆向型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外向型农业的概述

外向型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向型农业,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是一种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是指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和世界经济相联系,并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的,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建立农,工,贸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形成有效的农产品进出口体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农业的外向度是指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占全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广义的外向型农业包括两个层次,两个方面,两个层次就是国外市场和 外市场(作为一个国家来讲只有一个层次),两个方面就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农业的外向度是指当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外商投资的税收和境外投资利润占全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2 新疆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疆外向型农业发展迅猛。外向型农业创汇在自治区对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出口地区不断扩大,出口品种不断增加,外向型农业领域不断扩大

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猛——近年来,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262家,固定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9.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农业产业化国家、自治区、地(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已达566家,其中国家级23家,自治区级296家。319家龙头企业资产总额573.5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16亿元,上缴税金14.5亿元,累计带动农户251万余户。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新疆已逐步形成以天山面粉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优质粮油加工产业,以新疆泰昌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优质棉花加工产业,以中粮新疆屯河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产业,以伊犁巴口香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业。目前,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891家,同比增长12%;实现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3.9%。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21.5万余人,增长5.7%。

依靠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建立质控体系,新疆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名牌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区94家企业的139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55家企业的10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65家企业的77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4家企业的292个产品通过qs认证。通过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82家,iso9000体系认证的企业174家。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现有中国名牌11个,新疆名牌58个,中国驰名商标19个,新疆著名商标47个。

去年,新疆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约2898万亩,牲畜饲养量401万头,禽类饲养量1237万只,养殖水面20万亩。建成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46个。目前已认证无公害生产基地22个,面积84.7万亩,累计达到40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基地认定和基地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7.7%、33.3%和26.2%。

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新疆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坚持发

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带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全面推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有力地支撑了新疆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势头。近年来,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8.9%的幅度递增,主要是凭借着发展新疆特色农业拉动的.近年来,人民坚持“稳定面积,提高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以高产优质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针,进一步调整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叶尔羌河流域、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准噶尔盆地南缘三大优质棉产业带,生产了全区85%以上的棉花。长绒棉、彩色棉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机棉开始发展。棉花在全区农民收入中占25%的比重,主产区农民棉花收入占到其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2005年,全区棉花面积达到1747万亩,总产达18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单产、总产、调出量已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2006年棉花种植面积已突破1800万亩。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特色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们坚持粮食区内平衡、自给有余的原则,重点在北疆和南疆阿克苏地区,建设优质商品粮产业带,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2005年,自治区粮食面积达到2204万亩,粮食总产达876万吨,连续1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0多万吨,人均占有粮食在450公斤以上。

把特色林果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以南疆环塔里木地区为重点,以建设150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努力把林果业发展成为继棉花之后又一个支柱产业。全区特色林果总面积今年已达到1200多万亩,其中环塔里木盆地已有900多万亩。特色果品的加工转化开始起步,干鲜果品、加工品出口量逐年增加。特色林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在主产区的一些县乡,林果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

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畜牧业特色优势地位。优势突出的优质牛奶、牛羊肉和细羊毛三大畜牧业主导产品,80%是在天山北坡、焉耆盆地和伊犁河谷三大产业带集中规模生产的。特别是以天山北坡为重点的牛奶产业带,鲜奶日加工能力达到3000多吨,乳品年加工能力可达80万吨以上;优质肉羊年出栏3000多万只,优质细毛羊发展到1000多万只、绒山羊发展到660多万只。2005年,全区肉类、奶类和细羊毛总产量分别达到141万吨、152万吨和9.7万吨,畜牧业收入在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都超过了50%。

促进区域性特色农产品扩大规模。加工番茄、甜菜、红花、哈密瓜、啤酒花、亚麻、枸杞、沙生麻黄、甘草、肉苁蓉等已经成为特色农业开发和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其中,番茄加工品产量占全国总产的90%以上,出口占国际贸易量的1/4;甜菜制糖成为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啤酒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设施农业迅速发展,温室大棚面积达40多万亩,小特色作物面积继续

二、发展新疆外向型农业的综合优势分析 2.1 区位条件优势 2.1.1地缘优势。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8个国家毗邻,国界线5400公里,是中国边境线最长的,拥有邻国最多的省区。目前,新疆拥有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是中国拥有口岸最多的省份。新疆的阿拉山口是中国到欧洲的新欧亚大陆桥的中专,其距离其距离比经由西伯利亚路桥通道节省2000多公里路。从地理上看,新疆不但与中亚国家相连,而且与欧洲,北美与西亚,北非的距离也是中国省区中最近的。新疆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可以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中降低成本,对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2.1.2 交通比较发达。

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是它拥有了较发达的交通条件。新疆处在国内,国际两个13亿人口大市场的结合部,是我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开拓中,西,南亚和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新疆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和空中走廊。亚欧第二大陆桥,已达到1χ10t的年运输能力,铁路货运实施一票通关直达莫斯科和欧洲等地。从对中,外铁路海运线的计算,乌鲁木齐由新亚欧大陆桥到莫斯科,汉堡伦敦的距离比北京,上海,广州分别近3340km,4100km,4680km。乌鲁木齐通过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等口岸运输蔬菜,水果及畜产品运输成本低,运距短,能保证果蔬新鲜快速直达周边农产品市场。对内有兰心铁路,连霍高速,312国道,新青公路,民航十几条航线与祖国内地相连。新疆具有其他省无法替代的地缘优势,十分有利于新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

2.2 资源优势

2.2.1 自然资源优势。

新疆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区域间气候差异明显,水,土,光,热生物物种等自然资源丰富。2011年,新疆有耕地(总资源)00000千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00公顷。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在三山和两盆的周围有大量的优良牧场,牧地面积为5.13×10m,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水资源占全国3%。地下水可采量2.51×10 m ,冰川储量占全国的50%,为新疆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水资源,并与夏季光热集中的特点形成了水热同季的明显优势。

新疆是我国日照度最多的省区之一,光照时间长,太阳年辐射总量在全国排第二,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一些地方还有丰富地热资源,可以用来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

新疆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发展潜力较大。新疆地方畜禽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耐粗饲料等优良特性。新疆是多种果树的起源中心,果树资源丰富。2.2.2 特色资源优势。

新疆特色农产品有能力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导产业。目前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疆果树种植面积超过86.7万公顷,产品总产量突破45万吨,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新疆的果品目前已畅销世界接近60个国家,具有出口竞争优势。

下载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2011年经济发展数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据录入促渔业渔村经济发展

    数据录入促渔业渔村经济发展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尤其对于水产局这样的工作机构,每天的数据吞吐量大的惊人,因此需要具备超强的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数据(合集五篇)

    数据: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说,现在我们发展上快的问题解决了,但好的问 题并未解决好。 2、 污染数据: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

    2016年西藏施工员考试岗位:钢筋混凝土数据考试试卷

    2016年西藏施工员考试岗位:钢筋混凝土数据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室外架空线路最小允许截面,档距在10m以内:__。 A.铜线......

    2015年下半年西藏施工员考试岗位:钢筋混凝土数据考试题

    2015年下半年西藏施工员考试岗位:钢筋混凝土数据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平行时,其间距不......

    大数据(推荐)

    《新技术讲座》论文2012-2013(1) XXXX大学— 《微软新技术系列讲座》论文 大数据 一、 背景及发展趋势 1.1. 背景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规模巨大到无......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简介 西藏大学座落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是一所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1951年至今,历经藏文干部培训班、西藏军区干校、西藏地方干校、西藏行政干......

    感受西藏

    感受西藏一、“山海”的启迪 当西南航空公司的空中大客车由成都平原的上空向西北方向飞出三刻钟后,机身下厚实的云层开始变得稀疏,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尽收眼底,耸峙于......

    西藏考察报告

    大学教师假期西藏游调研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目录一、摘要--------3 二、调研目的----3 三、调研内容和范围-----------------------------3 四、调研方针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