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式过马路主要责任在人民还是在政府 正方自由辩材料
首先,中国式过马路从根本上看就是个观念问题,我们行为主体是人民,政府只是起领导、约束和监督的作用。的战场。
1,有记者曾经在郑州经二路、农业路等多个路口采访闯红灯的行人,86%的人答“没事,我不会碰上事故”难道不是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致使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吗?
2、丰庆路附近,平均不到两分钟就有一大波人闯红灯,先是一两个勇敢的尝试者逼停车辆,随后大部队蜂拥而上。别人能过,我也能过”,正是在这种意识下,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是吗?
3,2011年在海淀区,王某和母亲横穿马路遭遇车祸。事发时,二人距人行横道仅仅只有几十米。如此短的距离仍然不愿意走,到底是政府做的不够还是我们再推卸责任。
可见侥幸心理、从众心理以及趋利性构成了中国式过马路最根本的观念基础,在这种观念基础上,如果没有较好的规则意识,那么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战场二:人们规则意识不够要负主要责任的战场。
1今天全国各地有的地方红灯三十秒,有的六十秒,有的九十秒,无论是长是短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都屡禁不止,到底是红灯不合理,还是心理没红灯
2,2006和2013年上海数次对乱穿马路进行专项治理,2012年共处罚35万起,但是现在上海年年治理年年乱,政府如此高的投入为什么难以收到相应的效果。
3荷兰的德拉赫滕市取消了所有的交通信号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能够自觉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过车过人,德拉赫滕的设施真是不完善,监管真是不到位,可是他们为什么能够井然有序地过马路?
4不仅仅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中国式吐痰,中国式堵车,这些很多即使在政府督促教育下依旧没有改观的中国式陋习,难道不是中国人的规则意识淡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要想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光靠政府改变外界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改变人们规则意识淡薄的现象,才能治本。
反驳战场:
监管设施不到位:承认有些不到位,但是相比于不到位得,北京开始出发了,天津天桥改进了,为什么这两个市仍然没能解决问题,可见不能简简单单埋怨政府的监管和出发?
新加坡罚得狠,他们好:新加坡罚得狠,荷兰德拉赫滕还直接没有红绿灯呢,他们交通治理理念千差万别,但是无一例外都有着极强的规则意识,可见政府的行为往往不是决定性的,人们的规则意识才是重点。
中国人去了外国变好了:中国人去了外国哪里变好了,照样闯红灯,不光闯红灯,还随便吐痰,还乱扔垃圾,还大声喧哗,还乱写乱画,你告诉我哪里变好了。
美国“新闻周刊”评出全球最好的100个国家,中国教育水平排名第61位,新加坡排在第四名,不看公民素质只看政府管理,是不是太多偏颇。
1.泰国白庙(白龙寺)另建洗手间,供非中国旅客使用;白庙因部分内地游客不注重厕所清洁卫生,包括在地板上大便,把卫生棉贴在厕所墙上,庙方一度禁止内地旅客入内参观。庙方表示,决定加设新洗手间,以解决中国游客缺乏洗手间礼仪的问题。
2中国人到国外旅游,把不排队,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的坏习惯带到了国外,许多的公共场合出现了中文“中国人请排队”、“请不要随地吐痰”的中文提示牌
3.英国一家小镇闹“鱼灾”,小镇广播说,请每一家带一个框去池塘网鱼,当地人便遵守“规定”只带一个框,而在当地生活的华人却带了两个,而且去了好几次,最后本当地政府发现,便专门对华人进行检查。
第二篇:中国式过马路一辩立论及质询小结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我方的观点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靠他律”。对方辩友刚刚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确实令人神往,可是对方一辩刚刚的立论略发的显得模糊和片面,下面请允许我从五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进行理论陈词。
首先,开宗明义,概念先行。据百度百科、中华大辞典、大辞海等权威性定义:改变是指事物发生了变化;自律是指自我约束,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而他律是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狭义上说,他律又是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指导、引导、约束、控制、检查和监督等行为。此外,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自我意识”并不等于“自律”,自我意识必须要转化为行动之后才被称为自律。
第二,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是依靠每个人对社会、事物的取向和价值观的不同因人而异的,而在社会意识多元化的今天,自律标准是不能达到统一的。此外,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逐利性和惰性是人的天性,在利益面前,难免不受诱惑,所以这正需要加强他律,依靠他律的监督和指导使人们采取正确的行为。而相对于自律来说,他律更具有标准性、公平性、客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能够长久的应用,是靠谱的,所以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应该靠靠谱的他律,而不是靠不靠谱的自律。
第三,自律是内因,而他律是外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却是作为客观因素的外因。我们今天讨论的辩题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靠什么》,从辩题中我们可知,问题已经发生了,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是问题向哪个方向发展,也就是外因左右事物发展方向的这部分,即他律对问题的影响。也就是说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现象要靠他律。
第四,对于中国式过马路,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公共因素的影响,红路灯的时间长短,道路的宽窄,以及天桥和地下通道等设施的不完善,而这些现象都是自律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要靠他律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既然自律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他律却能完成,不正说明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要靠他律吗?
最后,提醒对方辩友,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要放在现实社会中来对待。现今,我国国民素质已经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高,每个公民都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基本意识,之所以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主要是因为公民这种意识没有转变为行动。那么就要靠他律进行不断的教育和引导、约束和监督,从而使个人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可是对方辩友要明晰的是:要彻底的解决,也就是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需要的是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改变”,改变≠遏制,所以在我们养成自律遵守交通规则之前,他律就显得特别的关键和重要,他律是养成自律的必要手段,没有他律,自律就不能养成,所以先他律后自律,他律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的最有力手段。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靠他律》
第三篇:代沟责任在子女 自由辩及四辩稿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我们今天的分歧主要在以下三点: 1.代沟产生原因是晚辈与时俱进还是长辈因循守旧。对方辩友总说长辈的思想陈旧导致了代沟。这是您没有看到代沟的关键所在啊。我方反复强调代沟是客观的,为何小时候我们与长辈没有代沟而到了青春期,思想独立性变强时代沟才显现呢。很明显产生代沟的责任主要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智不成熟,才与父母极具成熟与经验性的心智相冲突啊。如同追尾时不能说因为前面的车挡了自己的路就把主要责任归结于前车,而不是自己的超速吧。
2.在解决代沟问题上,父母、子女谁应付出更多的努力。您方提到父母要换位思考、尊重孩子、放开枷锁、迎合时代。是,我们承认父母的确有责任做到这些,可对方辩友您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思想政治课我们都是上过的,我们知道父母有爱护养育教导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关爱回报保护父母不受伤害的责任。代沟出现时新一代青年难道不是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让长辈失望、难过,却是将责任推给相关者,这么做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吗?
3.出现问题原因是父母方式有误还是儿女努力不够。对方看起来很不喜欢父母们看似严厉却充满爱意的教导,才觉得那是极端的方式。首先,许多成年人回想起父母在儿时的苛刻教导更多的是感谢,看来现实与您的观点.背道而驰啊。其次,虎毒不食子,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却有着冷落父母的儿女。我方在自由辩中说过90%以上的高中生竟然对解决代沟问题毫不在乎,我记得我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全部都是父母在咨询如何与孩子沟通,却没发现有孩子问怎么与父母相处的....咨询爱情的反倒一大堆.........倒一大堆,看来我们解决与长辈代沟问题还没有感情问题上心,因此对方这个观点很明显站不住脚嘛。
说到这,我不禁要问对方辩友了,您说长辈不理解晚辈的新世界,长辈们因循守旧,所以长辈才应该承担代沟的责任。那我们身上中国五千年尊老、孝敬的品格去哪里了呢,父母将我们养育成人,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了解父母的世界,帮助他们与时代接轨,让他们懂我们,而不是责怪他们的不懂,并将责任推给无辜的长辈呢?
代沟是客观的,是时间的沉淀,它将长辈与晚辈隔开,但却不是不可跨越的,若我们年轻力壮的晚辈肯在这上面搭一座桥,即使代沟再深,我们与长辈的距离也不会那么遥远...因此我方希望作为晚辈都成为堂堂正正敢于承担代沟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第四篇:人才流失的责任在于个人还是政府一辩稿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对于今天的辩题我们可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来解决。我们认为人才流失是指区域内的人才流走到其他的地方从而对该区域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损失。人才流失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人才流失表现为个人为寻求发展从而流向其他区域;隐性人才流失表现为该区域内的各种因素不完善从而导致的人才流失。我想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想为自己的家乡,国家尽一份力,之所以远走他乡其根本原因在于在自己的发展受到了环境和政策的制约,透过现象看本质,责任无疑在政府!
首先,政府在人才流失方面表现为履职不当,留不住人才。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曾经这样鞭笞道,“清华大学培养了大量芯片专业的研究生,百分之八九十跑到国外去了。”以中国为例的这样一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说明国家花高代价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国外,给外国企业搞科技创新。虽然俗语说:“良禽择佳木而栖”。但政府的人才制度与资源配置无法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的确是事实,以至于造成了如今的人才大量流失。
其次,由于政府没有给予人才好的社会环境去发展,人才必然的会出现严重流失现象。我们说,人才流失尽管是一种现象,却强力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畸形的人才观。例如花钱去买技术、单纯依赖引进,很容易导致国内技术人才的流失,可见,社会环境对吸引、留住人才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因而,政府对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避免的责任。
最后,个人与政府相比,政府改变现状的能力远大于个人。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人才流失是一个宏观的范围,是一个整体的现象,而个人又怎么去为一个宏观的整体去负责呢?例如,宋朝冗杂的朝廷机构使人浮于事,表面光鲜的大宋实际上积贫积弱。外打不过蛮夷,内平不了贼患。政府不努力,人民徒伤悲啊。这样的现象个人又怎么去为整个腐败的大宋去负责呢?能负责的只有大宋的朝廷,大宋的统治机构啊!
在人才流失这一现象中,政府于情于理,都有巨大责任。我们会发现,政府在这里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政府是社会的发展方向的代表,有着主导社会发展方向的义务,而且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完善社会制度、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效率、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才需求,才能留住人才。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人才流失的责任在于政府。
第五篇: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靠他律----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对方辩友滔滔不绝的的辩论实在是让我方钦佩,可是妙语连珠的完美攻势也难以掩盖种种漏洞。
首先,在整场辩论中对方辩友始终将“改变”和“遏制”混为一谈,我方不断的友情提醒对方辩友不要偏题,可是对方辩友却依然我行我素,对方辩友这种自我坚持实在是让人欣赏,可是欣赏归欣赏,再怎么说也不能偏题啊。
第二,整场辩论,对方辩友所举的种种例子和假设都在说“如果没有自律会怎么样”,可是对方辩友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今天的国民素质已经有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基本意识了,每一个人都知道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只是没有真正遵守而已,所以这正需要他律的引导和监督,所以对方辩友这些假设都是不恰当的。
第三,我方一辩在攻辩小结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对方辩友没有给自律一个明确的标准,试问一个标准不明确的方法如何能解决问题呢,我方也在不断的向对方辩友征询标准在哪里,提高到什么程度算高,加强到什么程度算强,可是对方辩友似乎连自己都不清楚。
第四,相信对方辩友是理想化的人。没错,我们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愿望,都希望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彻底的根除消失。对方辩友也在为这方面努力的争取,可是我们要以现实出发,我们都知道事物是不可能彻底的消失的。开始对方辩友也承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律的建立是需要非常长久的时间的,可是改变中国式过马路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必须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重要以及必要的强有力手段,即他律。
下面我将简要重申我方观点。
首先,自律没有明确标准,难以衡量。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及同学们都知道,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意识形态也是分散和不统一的,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控制下,自律如何在社会中达到统一,进而符合社会的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呢?显然是不能的,只有靠他律明显的标准才能使自律建立。那么在自律的建立过程中、以及建立之后,他律始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依靠他律来引导和监督人们文明过马路。
第二,他律是自律形成的导师,没有他律,自律就难以形成。在自律长久的形成过程中,对社会和个人起到作用的是他律,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来说,每个公民都有“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只是没有化成行动变为“自律”。所以正需要他律对这种意识的引导和监督,使其成为内在的习惯,对方辩友说不需要他律就可以养成自律,这真是不切实际啊,想法是可以,可是想法要变成行动才行啊,如果没有他律的引导,想法怎么可能变成行动呢,那是不切实际的。
第三,对于中国式过马路来说,自律已经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了,必须要靠他律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从现实来看,设定了“闯红灯法规”之后,相较在没有设定“闯红灯法规”的时候,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变,这不正说明了他律已经起到了作用嘛,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加强和完善他律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更好的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现象。
综上所述,我方始终坚定认为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现象靠他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