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监督的组织建设存在三个薄弱点
首先,预算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只举行一次,且会期只有五天至七天,这样对预算进行审查的主要是人大财经委员会,但人大财经委员会的职责并不单是行使预算监督权,它还肩负着比如提出和审议法律议案、审查法律法规、审议法律质询案等职权,加之人大财经委员会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所以人大财经委员会无法对预算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审查和监督。于是,只能通过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来分担预算监督方面的工作,但预算工作委员会是隶属于人大常委会的机构,多数情况下主要负责与政府财政部门的沟通,这样它在财政预算监督方面的作用也并不大。总之,地方人大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先天缺陷导致其很难进行实质性的预算监督。
其次,地方人大代表的预算监督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我国实行非职业化的人大代表制度,即人大代表都是业余的,平时都在自己的岗位和工作部门。人大代表从不在人大领工资,在人大也没有专门的办公室,除了每年开会时会发一些补贴外,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更没有工作助手。这种业余性使地方人大代表没有充足的动机和能力去履行作为人大代表的庄严职责,很多人认为单位工作是主业,人大代表则是副业。同时,地方人大代表只有在人大开会期间才履行代表的角色和职能,所进行的是事前和事后的监督,并没有在日常工作之外去监督的意愿,更不用说对财政预算有实质性的审查和监督了。此外,人大代表来自不同行业,知识基础和专业背景不同,对于预算监督相关法律以及监督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对预算的监督,要求具有财经方面很高的专业素养,地方人大代表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就无法看懂和了解政府庞杂的财政预算案,更不可能对每一个预算项目的具体细节进行严密的思考和探究。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即有些人只是将人大代表作为一种崇高的荣誉来看待,忽略了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利益代言人的光荣使命,因而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政府预算案监督的重要性没有正确清醒的认识,认为政府在制定预算案之前已经进行过详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因而预算案肯定是合理科学的,而且政府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突发性情况也会酌情对预算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作为地方人大代表不需要再去征求广大选民的意见,也不需要对政府预算案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到最后举手表决一下就完了,也无需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预算的执行进行跟踪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