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红白喜事倡俭示范点申报材料
倡导文明新风,净化乡风民风,已取得扎实成效。今年2月,新华社以“少人为本,乡土民俗变了”为主题,在人民网、《廉政在线》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了一次专题转载。21年11月,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等新闻媒体再一次对我乡的“红白喜事倡俭”进行了宣传报道。
第一,基本情况。
位于国道319公路沿线,距安岳县城15公里,全乡总面积27.76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1个独立居民小组,总人口16人。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11元左右。到21年前,岳新乡各类宴席名头多达10多个,许多人情消费占到了家庭年开支的三分之一以上,“人情债”一度成为我们乡亲的负担。为扭转这一风气,21年6月,岳新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试点在新田村设立红白事委员会,引导村民形成新的文明朴素风气,反对大操大办、攀比送礼和铺张浪费。其后,各种宴会逐渐减少,红白喜事委员会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我的乡亲们在21年6月在新田村试点的基础上,在全乡开展了“红白喜事倡导俭”宣传,21年10月,这项活动在岳新乡全面展开。
第二,主要做法。
第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岳新乡高度重视“红白喜事倡导勤俭节约”活动,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人大主席、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各村主要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乡人大主席担任,成员由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具体负责“红白喜事倡俭”活动的开展。
第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村“两委”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群众代表召开“抵制人情歪风,倡导新风尚”宣讲会,仔细探讨“红白事倡俭”的目的和意义,深刻认识到“红白事倡俭”的必要性。又用院坝会、恳谈会、广播、会议、宣传画、展板等形式,在村民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倡导,让“红白喜事倡俭”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形成共识。
第三,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第一,各村党员干部要提倡节俭办丧事,力戒铺张浪费,力戒铺张浪费,自觉抵制大吃大喝、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并带头签署《节俭办丧事红白喜事承诺书》。其次,要率先垂范,节俭戒奢,自觉反对铺张浪费,在人情上不跟风攀比,重礼节轻礼金,梳理好人情关,做好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第三,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动员家庭和亲友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建立引导理性消费的理事会。以“四好村”创建为契机,各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完善的理事会章程,明确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权利和义务,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村务公开,由红白理事会牵头服务,保证群众得到实惠,最终实现农村红白喜事节俭办大事的新风尚。
建立一套规范宴请行为的制度。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村两委把宣传教育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自觉抵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和跟风宴请等行为,提倡宴请酒席可免、可减、可放、可放、可展、可比。红白喜事如婚丧嫁娶,婚事提倡新办节俭,丧事提倡厚养薄葬,尽量不招待客人,不招待客人送礼或收礼,尽量控制宴会规模。主张寿星年满60周岁,且满10周岁超过5桌的,经乡食安办批准才举行寿宴。满月宴、升学宴、入伍宴、生日宴、谢师宴、车宴等,原则上提倡不办,即使办也只能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事,规范了村里人办的宴席。
第五,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人际观念。人来人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提倡红白喜事提倡节俭,不能淡化人际交往。我们应该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杜绝用金钱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杜绝炫富,提倡邻里互助,有技术就有技术,家有技术就有条件,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富裕。村里两委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好孝道红黑榜评选活动,树先进、评先进、学先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乡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
3.工作的重点。
要以红白喜事倡导俭为抓手,以村规民约为依托,以1573乡镇依法治乡工作体系为保障,积极探索三治农村治理工作中的我乡自治、德治和法治模式。
当前,我乡农村出现了心浮气躁、虚荣浮华等不良风气,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清风正气。我们村以倡导节俭办红白喜事为出发点,引导群众抵制人情歪风、奢靡之风,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新风尚,在村规民约中推行村务管理新机制,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群众走上法治之路。
第四,预期目标。
“红白喜事倡俭”达到共识。
大力开展“红白喜事倡俭”活动,引导社会新风尚,使人们在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上达成一种新俭办、一事一议、一事一议厚养薄葬的共识,尽量不宴请,少宴请,不送礼金,不收礼金。指导村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发展新型社区关系。
调动各村组成志愿服务队、舞蹈队等队伍,加强村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倡导邻里互助,提倡技术援助不技术援助,家庭援助不技术援助,让“好邻里”评选活动常态化,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
㈢文明之风逐步形成。
从提倡节俭办红白喜事入手,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人情歪风、铺张浪费,形成农村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