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样例5)

时间:2019-05-12 23:5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篇: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正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现阶段体育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探索了创新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希望创新教育理念能够在指导体育教学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方法;实践

【分类号】G807.4

1.创新教育理念概述

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两者相辅相成,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拓展,是全方位培养新形势下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不再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习惯。创新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本身,竭尽所能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体育教学方法发展概述

体育教学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自1903年以来,中国近代的体育教学已走过100多年。体育教学方法也随只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育教学方法既包含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又包含了教育学的一般性。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的学校教育打破传统的私塾教学,从洋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开始,实施分班?授课制。20世纪初,政府颁布了一些重大法规政策,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制度保障,如《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壬子学制》(1922年)等等[1]。1949年后,中国的体育教学全面向苏联学习,强调教师主导论--教师就是权威和领导者。经此,教学方法又回到原先的“传授式”教学。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劳代学”非常盛行,出现了具有明显的阶级色彩教学方法。1978年后,国门打开,中国与世界接轨,先进教育理念也随之涌来。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土洋杂揉,不仅有本土的传授功能,还糅合了西方的人文特性;随着学校教育的综合化开展,体育教学方法受其它学科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

3.现阶段体育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现阶段体育教学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为强健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亟待解决。比如,传统体育教育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过于强调技术教学和技能教学;体育教学近乎等同于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通常以教练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强调教学的统一、规范、组织严密,致使教学竞技化、训练化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问题,从深层次来说也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想要改进还需要漫长的理念转变和创新。此外,体育教学的实施主体之一的体育老师,通常在教学艺术修养、文化知识、知识面等方面相对薄弱,不太善于总结、反思、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4.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教育理念把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层面上,充分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崭新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体、智、德、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健康”是学校各项教育的重要目的,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的身体健康成本,是学生搞好各科学习的基础。据研究报告,学生的体质正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学生把重心过于偏向学习,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2]因此,在体育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学习主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假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只是应付了事,再好的体育名师也不能教好学生的体育课。创新体育教学方法要开拓思路,不局限于教师去教,也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现阶段有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除了在学校体育课锻炼,平时几乎都是空白,平时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原因何在?无数体育工作者都在思考。体育课程设置,不是要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而是要普遍锻炼学生的体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

5.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1)情景代入法。情景代入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比如语言或场景模拟把学生带入一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3]比如,学习篮球时可模拟比赛现场,以录像带的方式播放NBA经典进攻防守片段,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想象,即增加技能,又充满兴趣。

(2)难度增减法。难度增减法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在不改变基础动作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教学难度上进行适度调整。一般都是先易后难,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增加自信心。难度增减法在现代体育教学上普及较为广泛,已有很多体育老师能熟练掌握这一技巧。其关键是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适时适量、拿捏尺度来调控难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头脑风暴法。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老师在体育教学上缺乏主动探究新方法、新练法的机会和氛围,学生缺少自由表达、讨论的机会。头脑风暴法通过学生集体参与到体育课程上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相互激励,鼓动氛围。如通过小组讨论法进行启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培育学生在其他课程上的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同样具有重大功效。

6.结论

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引导作用。[4]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等原则。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通过思考和探索丰富体育教学方式如情景代入法、难度增减法、头脑风暴法、娱乐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等,切实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2(2):43-44.[2]陈慧琴.试论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J].新校园(阅读),2015,10(10):45-46.[3]万国华,戴永冠,孙健,等.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5(7):82-86,91.

第二篇: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正稳步推进,体育教学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新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各阶段学校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的建设和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工作仍面临着众多发展难题,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 理论 实践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师生,现阶段只要是享受创新教育历练的师生均可以使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均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并且都享受享受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资格,因此,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的发展特征。另外,创新教育理念还具有综合性,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体育教学必须结合课内教学知识和课外体育训练,将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水平。最后,创新教育理念影响下的体育教育不仅要在理论上寻求创新,其实践活动也必须具有创新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智力和体力上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

二、体育教学的现状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体育教学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国体育教学仍面临着较多的发展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创新教学的发展。我国体育教学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和探索时期,正逐渐向现代化的体育教学转型,现代的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创造性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与整个名族的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直接关系,中国的体育教学起源于苏联,在吸引苏联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又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体育教学以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发展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学生主题感受和体育教学深刻内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实际体育教学效益明显偏低。

三、创新理念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一)创新教育理念下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受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从自身着手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思考在实际课堂上那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明确自身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地位,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该讲课堂的主体还原给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体育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对自己实施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完善,为提高体育创新教学的实际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学生的要求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首先应该明确了解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并且结合体育教学了解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另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还要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知道和教育;最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还应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完善自身的体育创新能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理念的方法

1.理论方面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首先,体育教师应该从理论教学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落后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最是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另外,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爱以及平等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朋友的身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最后,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域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让学生在体育能力的提升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2.实践方面

从实践方面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从更新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体育设备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体育教学。在实际活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挖掘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实际活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喜欢哪种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在了解创新教育理念内涵的前提下,明确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强化创新教学理念在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洪.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探析[J].科技风.2014(11).[2] 依布拉衣木?艾海提.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赤子(中旬).2013(08).[3] 孙利民,周明文.新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3(25).

第三篇: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霍军

【摘要】: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越来越强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单一趋向综合。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不仅能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能营造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练习态度和体育价值观。旨在为推动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丰富和创新现代体育教学提供参考。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基于教学论、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新课程理念等研究基础上,对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阐述了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构成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演变、概念界定、体系构建、设计、选用与实施对策;以实例论述了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视角与思路;通过实验来比较“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与“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三方面的不同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创新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理念,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核心是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成,对体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对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导向作用。(2)把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界定为“是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组织方式、具体手段的教学活动措施。”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两大类。(3)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等原则。选择应用主要从学生、学法的角度考虑。从教学要素的整体出发,合理编排、优选组合体育教学方法;从教学效果、学生未来发展着手,扩展改进、统整筛选体育教学方法。(4)“以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三方面优于“以教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 中小学 体育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07.4 【目录】:

          摘要5-6 ABSTRACT6-12 1 前言12-21 1.1 选题依据12-15 1.2 国内外研究及评述15-19 1.2.1 国外研究及评述15-17 1.2.2 国内研究及评述17-19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9-21 1.3.1 研究意义19-20 1.3.2 创新点20-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文献综述21-38 2.1 关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相关研究21-23 2.2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研究23-33 2.2.1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研究23-26 2.2.2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研究26-28 2.2.3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研究28-29 2.2.4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研究29-30 2.2.5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30-32 2.2.6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研究32-33 2.3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实践研究33-38 2.3.1 突出新型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33-34 2.3.2 注重体育学习方法的研究34-35 2.3.3 强调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35-36 2.3.4 “以学为主”教学方法的研究36-38 3 研究对象、方法及技术路线38-41 3.1 研究对象38 3.2 研究方法38-40 3.2.1 文献资料法38 3.2.2 访谈法38-39 3.2.3 问卷调查法39-40 3.2.4 实验法40 3.3 技术路线图40-41 4 分析与讨论41-101 4.1 研究基础41-47 4.1.1 教学论基础41-42 4.1.2 心理学基础42-44 4.1.3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基础44-46 4.1.4 新课程理念基础46-47 4.2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47-76 4.2.1 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47-53 4.2.1.1 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构成47-51 4.2.1.2 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51-53 4.2.2 体育教学方法演变及启示53-55 4.2.3 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及体系构建55-60 4.2.3.1 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55-57 4.2.3.2 体育教学方法的体系构建57-60 4.2.4 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理念与选用实施60-66 4.2.4.1 体育教学方法设计理念60-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2 体育教学方法选用依据63-64 4.2.4.3 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64-66 4.2.5 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与改进建议66-69 4.2.5.1 体育教学方法影响因素66 4.2.5.2 学生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意见66-67 4.2.5.3 体育教学方法改进建议67-69 4.2.6 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视角与实例69-76 4.2.6.1 从教学要素整体着眼,合理编排体育教学方法69-70 4.2.6.2 从实际情况入手,扩展、改进体育教学方法70-71 4.2.6.3 从教学效果出发,优选、组合体育教学方法71-72 4.2.6.4 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统整筛选体育教学方法72 4.2.6.5 几种创新的体育教学法72-76 4.3 实验研究76-97 4.3.1 实验假设76 4.3.2 实验对象与时间76-77 4.3.3 实验方法与工具77-78 4.3.3.1 实验方法77 4.3.3.2 实验工具77-78 4.3.4 实验设计78-83 4.3.4.1 实验设计78-79 4.3.4.2 课堂教学设计79-83 4.3.5 实验程序83-85 4.3.5.1 实验的测试与控制83-84 4.3.5.2 教学程序84-85 4.3.6 实验结果与分析85-95 4.3.6.1 学生体质的变化85-89 4.3.6.2 学习效率的变化89-90 4.3.6.3 创新意识的变化90-95 4.3.7 实验小结95-97 4.3.7.1 实验结论95-96 4.3.7.2 实验小结96-97 4.4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展望97-101 4.4.1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反思97-98 4.4.2 体育教学方法与其它教学要素协调配合的思考98 4.4.3 体育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98-99 4.4.4 体育教学方法发展与创新带来的启示及展望99-101 5 结论与建议101-102 5.1 结论101             5.2 建议101-102 致谢102-103 参考文献103-110 附录110-124 A 专家访谈提纲110-111 B 访谈专家一览表111-112 C 教师问卷112-117 D 学生问卷117-120 E 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表120-122 F 学习效率调查表122-123 G 创新意识调查表123-124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4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第四篇: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第六节 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中国清末新型学校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虽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就物理教育来说,一方面由于学科自身的性质所决定,另一方面也由于欧、美,特别是日本教育的影响(据统计,自1901年到1911年译自日本的教育学教本和专著有22本之多),因此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这对后来中国的物理教育产生了较积极的影响,打下了较良好的基础。

一、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理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自龚自珍、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蔡元培等等,都曾作过重要的论述。但与物理教育比较密切的是王国维的教育理论,这里仅对此作一简要的介绍。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他1901年秋去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读书,回国后曾编辑中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世界》,并发表了大批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译著,为中国最早一批研究中西心理学者之一。第一部汉译心理学书,丹麦海甫定著的《心理学概论》即出自他手。他在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阐述了自己进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科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

王国维于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了培养“完全之人物”的观点。所谓“完全之人物”,就是一种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他认为人的能力,分为精神之能力和身体之能力。所以“完全之人物”就是精神和身体“无不发达且调和”的人。他还认为,人的精神能力又是由智力、情感和意志三个部分组成的,故“完全之人物”必须是在这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因此,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完全之教育,就必须有对智力培养的“智育”、意志培养的“德育”、情感培养的“美育”和身体训练的“体育”所组成,四者缺一不可。于是,王国维就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完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四育的主张。

在王国维看来,智育就是对人知识的培养,要求一个人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生活在“今世”的人,由于“文化愈进,其知识弥广”,因此要受“今世之知识教育”,“掌握今世之知识”。他又分知识为理论和实际的两种,理论的知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而实际的知识解决社会和人生之需要。所以完全的人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知识,方能有益于社会,有利于人生。

德育,王国维认为屈原、陶潜、杜甫等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高崇伟大之人格”,都能“助之以德性”而“济之以学问”。古今中外之哲人,教育人无不视德行重于知识;古今中外之教育,也就“无不以道德为中心点”。这是因为,如果有知识而无道德,不仅于个人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而且于社会也不能确保其安宁。因此就“未得为完全之人物”。所以,办教育者,对道德教育不可不重视。

美育,王国维认为美育的作用有三:其一,能调和人的感情,“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由此养成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二,美育又能成为德育的手段,能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变得“高崇纯洁”;其三,美育可以发展学生的“聪明官及发生器”。所以他认为美育之重要毫不在德育与智育之下,“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于美育”。

在分别论述了智、德、美三育之后,王国维又进而正确地指出,三者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交错”的,彼此相辅相成。这是因为人的任何行动,总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智、德、美三育相互孤立起来,只有“三者并行”协调,再“加以身体之训练”的体育,才能培养“完全之人物”。

王国维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理论,是对清末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宗旨的批判与否定,开了中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河。

2.论知识与知识教育

王国维在论知识与知识教育中,强调“完全之知识”。所谓“完全之知识”,他认为应包括这样一些相对的方面:就其产生的顺序来说,可以分为理论的知识与实际知识,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说明层次来说,可以分为“当然之知识与所以然之知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又可分为“直观的知识”与“概念的知识”,等等。他又认为,它们是相互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着的。正因如此,这些知识才成为“完全之知识”。

(1)“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王国维认为,就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实际知识在先,而理论知识在后,所以实际知识是理论知识的基础。而理论知识发达之后,又成为实际知识的“根本”,也就是对实际知识产生反作用,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的指导。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溯其(知识)发达之次序,则实际知识常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又为实际知识之根本也。”具体地说:“一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皆谓理论之知识,至应用物理、化学于农工学,„„谓之实际之知识。”实际知识不但是维持个人的生活所必须,而且可供社会发展生产所需要。所以,他认为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都很重要,两者不能偏废。

(2)“当然之知识”与“所以然之知识”。王国维认为知识有当然与所以然之分,人若只知其当然而不识其所以然,那就是“蔽”。只有知其当然进而知其所以然,方能不“蔽”,才算得“完全之知识”。一个学者要达到“完全之知识”,有一个艰苦学习的过程。他借用前人的诗词形象地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阶级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阶级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辛弃疾原文然回首),那人正(原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阶级也。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的获得,都有一个迂回曲折、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学者必须要有“坚忍之志,永久之注意”的勤奋学习精神。

(3)“直观的知识”与“概念的知识”。王国维认为,“知识乃经验之所教我者,”又说,“凡一切可经验之物”,皆是我们知识的来源。人们经常是通过感知,获取经验,得到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这叫“感性”知识。如果感知无误,即是最可靠的知识,必不可不由直观之知识即经验之知识中得之。”王国维十分重视直观经验之知识,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进而认为人们的学习,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即由直观经验抽象为概念,不过“概念必实于直观”。见得真,才知得深。人们概念的形成,应“本于直观之所得”,而概念愈有普遍性,其离直观愈远,我们若欲获得关于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又须反归于直观。从教学论的角度来观察,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意见。王国维既肯定了感性认识,又肯定了理性认识;既高度肯定了直接经验的知识,又高度肯定了间接经验的知识,包括学习书本知识的必要,强调两者必须紧密地结合。王国维还认为,“理性之作用,为吾人智力作用中之最高者。”理性,通过人的思考的作用,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并能“为吾人构造概念及定概念间之关系。”

从上可见,王国维对知识及教育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的特点及人们认识的规律性。尤其是他强调了实际知识和感性知识在形成理性知识中的作用,这不仅在当时以书本知识并且以陈腐的经史知识为主的中国教育界和知识界,不啻是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而且对当前的物理教育也是值得借鉴的。

此外,在王国维看来,所谓“智力”,就是“思索之能力及语言之能力。”智力发展之“最高者”,即是“理性之作用”,理性是一种“特别之智力”,它有着“自直观之观念中造抽象之概念,及分合概念之作用”。所以,理性就是一种思维的能力。当时在西方教育上,关于知识与能力的问题,存在着教学上的形式主义与实质主义之争。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还是传授给学生知识?王国维没有陷入两者的争论之中,他很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要求给学生以“完全之知识”,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对学生“智力”的培养。他认为发展智力不仅“有心理上之意义”,而且“物之可以析”,知识是可供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他说:“偿我以知识”,而“慰我以怀疑”。疑,就是思考活动,知识可以释疑,学习知识是释疑的过程,就是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王国维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与智力的发展是不矛盾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其智力,即“思索之能力”。这不仅在当时是卓有识见的,就是对目前物理教育来说也仍有启发作用。

二、教学方法

中国近代学校创建以后,不仅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已从古代的分斋教学、个别讲解转变为分科、分班相间授课的形式,即已建立了班级授课制,而且在教学方法上,“先进的教师提倡用启发式教法代替注入式。”不过当时的“所谓启发式,是指参用问答法,不单纯用讲演法言。”后来又逐渐变化,“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代之以:有问答、有练习,练习亦有多种方式;而采用预习者亦增。”在《奏定学堂章程》关于小学堂的教授方法,还作了“各教科详细节目,讲授之时,不可紊其次序,误其指挥,尤贵使互相贯通印证,以为补益”和“凡教授儿童,须尽其循循善诱之法,不宜操切以伤其身体„„夏楚只可示威,不可轻施,尤以不用为最善”的规定。可见已注意到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于物理学科,除了上面的一般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外,还有教授物理之次序方法,包括教授物理内容的次序及教授方法的次序。以教授内容的次序来说,在《中学堂章 程》和《师范学堂章 程》中有“其物理当先讲物理总纲,次及力学、音学、热学、光学、电磁气”和“教理化者,在本诸实验,得真确之知识”的规定。后者可说明已重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以在《章程》中又相应地作了“凡教授物理„„所用器具标本、模型、图画等物,均宜全备,且须合教授中学堂程度者”的规定。

中国近代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在1870年上海广方言馆“再拟开办学馆事宜章 程”购测器以便考订条中,就已有“查西人言理必显诸迹象,即有各类操作者,„„中国素未讲求,故言理终涉空疏„„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彼格致之学,假象以明其理,藉器以显其象”的认识。在1896年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则说得更明确:“格致制造诸学„„非试验测绘不能精„„今之诸馆,未备图器,„„则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成空谈,无自致用„„”,并指出“格致实学,咸藉试验”而建议创仪器院,开了学校中设立实验室的先河。

就物理教授方法而言,在教学中已注意了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的实验教学,即直观教学法,并也从日本传入了“赫尔巴特的五段教授法。”日本流行的也只有五段法,日本教习以及从日本留学回国执教的教员大都采用这种教授法。这正如森冈常藏的《各科教授法精义》中所说:“„„五段教授法,可谓之理科教授法。”其时也有人将五段教授法改为三段法,认为“赫尔巴特之五段法,诚适切于理科教授法,然使教者不知活用之才,而徒拘拘于形式,则反有混思想之虞。故不如改为三段,斯勿背于五段法之精神可矣。”

赫尔巴特反对让学生记一些零碎之知识,最初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后经其弟子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或联合、总括,应用五段,故谓之五段教授法。

若将赫尔巴特五段教授法应用于理化教授,其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备陈述儿童常见的理化自然现象。

2.提示说明此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变化要点。

3.比较从实验或实际观察类似的现象加以比较,以说明某一假说是否正确。

4.总结概括所得的结果。

5.应用列举类似的现象并说明相互间的异同点及条件与变化。

运用五段法教授物理的典型教例,详见附录三。

三、考评

清末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考评,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查和定期考试。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有问答题和计算题两类。

平时考查“均有教习按日记录,核记分数。”“评定分数,以百分为满格,满六十分为及格。”

考试开始于同文馆时期,有四种:月考、季考、岁考和大考。大考每届三年,由总理衙门执行。凡优者授为七八九品等官,实际只是科举考试略加修改而已。

《学制》公布以后,在“功课教法”中正式规定,除教习按日记录,核计分数之外,有常例考试三项:1.升班考试,2.年终考试,3.卒业考试。凡升班、年终、卒业考试所得分数,与平日功课分数平均核计;如平日功课80分,而考试得60分者,以70分计算等等。

此外,有临时考试二项:1.教习欲试堂内学生而临时出考题试者,2.须招添学生而随时示期考试者。

到1904年张百熙等《重订学堂章程折》中,对学生毕业考试、升级、入学考试,又详订章 程。“中学堂以下及收入高等学堂者,由督抚学政会同考核;高等学堂应升级者,奏请简放主考,会同督抚、学政考验。„„京城大学堂奏请简放总裁,会同管学大臣考验,以昭慎重,而免冒滥。”可见,到清末,中国近代学校的考试形式,监考制度和百分计分制都已基本形成了,这为以后考试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创新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体育课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上体育课可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学习到有价值的体育知识。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的价值。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体育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一种体力劳动。但是,当前的创新理念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比较差的,学校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聘请科班出身的体育教师,让其他学科教师给学生上体育课。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师是专业的,但是专业技能也达不到体育教师的要求,在体育课堂上没有科学的教学策略,不能给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影响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的因素是比较多的,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所以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考核没有一个重视,也没有给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师不能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体育教学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二)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没有明确目标的课堂是没有价值的,学生是不能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的。体育教师由于对体育课的不重视,没有给体育教学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混乱的。体育课没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自己该如何努力,因此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感觉是比较迷茫的。在每节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只是根据课本知识给学生呆板地讲解体育知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记忆体育知识,体育课慢慢的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没有了实践性的特点。

(三)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一些学校体育场的面积是比较小的,体育器材是有限的,所以体育课大部分是讲解理论知识,很少给学生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导致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地开展,这样的体育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四)体育场地器材经费严重短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因此教育条件是比较差的。体育课没有宽广的体育场地,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体育经费的投入也是比较少的,学生只能在小小的体育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不能使用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体育课都是简单的跑步、做操,体育内容是比较单一的。

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特点

(一)健康为本“健康第一”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最基本的理念。在创新理念的背景下,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实现培养健康的人才目标。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在创新理念下,体育课的特点已经由传统的身体健康,成为现在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培养。

(二)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是学生要服从老师的命令,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而随着创新理念的改革,课堂的主体已经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一种传授知识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一种彼此平等,互相沟通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

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是比较落后的,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体育教学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很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很难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的。体育教师应该运用趣味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媒体技术教学法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再结合体育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原则,给学生开展体育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起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

如果体育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的体育技能,就不能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体育教学要想实现体育课程的价值是需要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学校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师,让他们来进行体育教学,这样体育教学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校还要定期给体育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升这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鼓励体育教师弘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自主探索教学法

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主要任务,为体育教学设计出一个独特性的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把一些器材展示在学生面前,不告诉学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然后思考出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自己创编各种使用方法,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索的形式来学习器材的使用,比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对器材的使用方法更加印象深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了,不仅对学生提高体育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学校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能够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当成教育的重要的任务。学校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也是重要的。学校还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做好体育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四)使用类比教学方法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可以类比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构建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蹲踞式起跑时,教师可以给高中生讲解压缩弹簧的原理,教师通过用这种类比的方式可以激发高中生对这节课的探究欲望,培养高中生的想象力。学生就可以把蹲距式起跑的动作和压缩弹簧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有效地把握动作的技巧。

(五)使用游戏教学法

教师也可以游戏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学生都是喜欢做游戏的,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游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融入“解手链”的体育游戏,这个游戏的内容是:以十个同学为一小组,十个同学围成一个圆圈,让小组成员举起右手,握住对面同伴的手,再举起左手,握住与他不相邻的左手,围成一个复杂的链子。然后教师让学生不松手,解成一个大圆或者两个小圆。学生通过做这个游戏,可以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游戏中放松自己,缓解自己在体育课上的疲劳。当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是有趣味的时,是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之情的。这样的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是比较高的。通过认真分析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发现只有解决这些问题,高中体育教学才能步入正轨,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这样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创.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意识探索[J].快乐阅读,2011,(04):115-117.

[2]亓兴元.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9):12.

[3]郑胜利.创新理念高中体育教学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下载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对“骨干教师如何成为专家型名师” 之愚见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这次课程......

    CDIO理念下PLC教学方法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本文介绍了CDIO先进的教育理念、PLC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了运用CDIO理念指导教学方法改革。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等主要......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作者:陈玲 单位:三阳镇小学邮政编码:431803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 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新探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一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不同层次的学......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五篇)

    1 P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天津市武清区崔口镇崔黄口初级中学李景禄 [摘 要]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长身体的阶段,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

    创新实践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与分析论文

    一、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机电设备的控制中,单片机是最常见的控制器之一。因此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是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必备技能。在......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定稿)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上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得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学方......

    柔性管理下知识型员工发展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柔性管理下知识型员工发展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为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传统的物质资源和资金资源己不再是企业获取竟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