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0:4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

第一篇: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

一、复习引入。

1、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那里青山碧水景色怡人,亭台楼阁更是金碧辉煌。颐和园的精妙建筑和美丽景色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通过(。。)总结了课文大意,谁来回顾一下?

3、作为一篇状物作文,作者采用了。。的方法,移步换景,根据游览顺序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一处处美景,你还记得作者的游览顺寻么?回忆课文,补充内容。

4、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长、美、奇的长廊,来到雄伟壮观的万寿山脚下观赏了闪闪发光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你想登上山去看看么?(想。)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画出作者欣赏到的美景。并且在你喜欢的部分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1)表示方位的词语有“向下望、正前方、向东远眺、下来、走过”这说明的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2)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

登上万寿山向下看是___,正前方是___,向东远眺可以看见___。从万寿山下来就是___,走过___就到了____。3)那你最喜欢那一处景色,能结合你的批注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么? a)“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从红的、绿的、朱红的可以感受到颜色很丰富,鲜艳,搭配在一起很美。是古代建筑宫殿使用比较多的颜色,显得非常华丽。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b)“昆明湖静的像„„„一块碧玉。”这是一个比喻句。(师追问)作者分别把昆明湖比喻成了什么?„„„„可以看出昆明湖非常的静(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绿(晶莹透亮)。(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评价:同学们,你们是否也被这平如镜,绿如玉的湖面陶醉了呢?那就请同学们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也走进你们的心里。

c)“游船、画舫„„一点痕迹。”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湖面很平、游船和画舫行驶地很慢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评价1:你的朗读使老师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评价2: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刘老师已经置身于“秀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这中了。

d)“向东远眺„„白塔”感受到周围建筑的古老。给人古老的感觉。(师追问)那这些景物看的清楚么?(模模糊糊)因为是怎么看的?(远眺)作者用词非常(准确)。e)“昆明湖围着„„垂柳。”

f)“湖中心有个„„一角。”特点是一篇葱绿。湖是绿的,岛也是绿的。“湖岛一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一起反它美美地读一读吧。g)“这座石桥„„相同的。”桥有哪些特点?柱子多、狮子多、狮子不一样。想象一下石桥两侧。形象各异的小狮子都会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用“这里的狮子真有趣呀!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说说这些可爱的小狮子吗?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文中也有一个这样的词就是(姿态不一)。如果你就站在桥上,看着这一个个形态不一,活灵活现的小狮子,你最想说什么?

3、无论是(什么什么的什么,还是什么什么的什么)没有一处景色不令人陶醉,不令人憧憬,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颐和园额?(美!)是啊,颐和园„„学生接读最后一段。这由衷的赞叹来自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那么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三、课外小练笔

这篇课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游览顺序,按照地点变化的叙述顺序,移步换景,带我们观赏了颐和园的几处美景并且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一幅幅美景在我们眼前生动起来,你能模仿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么?相信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不少自己游历过的地方,选某一次游记中的一处景物,围绕他的特点,试着展开谢谢,注意语言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第二篇:颐和园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颐和园,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三个大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颐和园的?解决这个问题要读哪一部分?(哪些自然段?)

二、找顺序明写法

1.那就让我们默读2-5自然段

示自学提示: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画: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师友要求:画完后师友之间互相交流,学友先说,学师再说。

2.全班交流:哪组师友来和大家分享?请学友先说,师傅补充。A示句子:a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b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c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d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学生修改)

B读句子,从句子中我们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游览了长廊,然后是万寿山,接着是(最后是)昆明湖)(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出示地图: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我们看这幅图。说说几个大殿的名子。

这几处景物分别对应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

4、5)我们还可以根据景物的不同把第二大段分成三层,可以在段尾画//,动手画一画。

C再读句子,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把这些景物连接起来的?(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变成红字)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移步换景(板书)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变换,更加清晰。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细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长廊

(1)师:我们就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先去走长廊,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出示自学提示:1.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2.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读出来的,请简单批注。(提示师友主动交流)

(2)交流:特点:长、美(板书)从哪里读出来的? A一眼望不到头。

B数据。(这是在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C几千幅画。(美、长)

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读句子。示图片欣赏。D周围风景美。E游人心情美。

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的精美,表现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2.万寿山

(1)走完长廊作者来到了万寿山 示提示:1.默读3-4自然段

2.想:作者从哪些观察角度来写万寿山的景物的? 3.画出相关的词句。

(2)交流:

A抬头看(板书):(这是从下往上观察)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 云殿)

他们有什么特点?(高、壮观)读出来 B向下望(板书):(这是从上往下观察)

再读第四自然段,作者从不同的方位看,都描写了什么?圈一圈,说一说。

a向下望:示句子: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读句子。掩映是什么意思?(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衬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来读一读。

师:这仿佛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卷,都有哪些颜色?(生找:黄、绿、朱红)

介绍个新词:葱郁。“葱郁的树丛”给你什么感觉?(树很多很绿)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青翠茂盛(出示)。请你读出颜色的美。b正前面:示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读,你感受到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 静——像镜子;绿——像碧玉。

还有一句话也体现了“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你能找到句中体现静的那个字吗?(滑)

比较:为什么不用“划”?(板书:划)(滑,更静,让人回味无穷)c向东远眺。(略)3.昆明湖: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作者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景物吧!(出示图片欣赏)

4.扩展: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景物呢? 出示图片欣赏

5.练笔:请你看着地图,选择几个景点,用上过渡句说一说。自己思考、学友互说、指名说

6.正像作者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板书:说不尽)7.总结全文:

出示过渡句:这些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加上课文的首尾两段,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读一读,再次体会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学生读)

我们看首尾两段,都写了颐和园的美,这就叫——首尾呼应。(板书)

四、扩展阅读:

其实这样的写景的文章还有很多,请大家快速读读这篇文章。快速的找出游览顺序的过渡句。

九寨沟

暑假,我们全家去九寨沟游玩。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做了12个小时的车终于来到了九寨沟。

我们先坐上环保观光车顺着路线往上走,经过了五彩池、犀牛海、老虎海等等。听导游说犀牛海是“西游记”中拍摄猪八戒偷看蜘蛛精洗澡的地方。

车到了山顶,我看到了原始森林,那里的树木郁郁葱葱,非常茂密,一点阳光也射不进来,5 氧离子的含量十分丰富,我深深的做了好几次有氧呼吸。

我们开始步行下山,看到了好多的水,那水中又绿色、蓝色、青色等,在人们的保护下水非常的清,清澈见底,从水面上能看见水底的水草,腐朽的树木,常年沉淀的水垢,还有小鱼,因为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十分多,所以从岸上看水是五颜六色的。并且用这水洗脸,还有美容的效果。

随后我们来到了珍珠滩瀑布,这里游人如织,瀑布虽然不高,但是很宽,景色十分壮观,据说“西游记”的主题曲中拍摄唐僧师徒四人走过的瀑布就是这里了。

下面我们又看到了镜海,这海仿佛一面镜子一般沉静,把山水都倒在了它的身上,显示出了“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奇幻景象。

啊!美丽的九寨沟,我多么羡慕在这里生长的动植物呀,这里真是人间仙境!

五、作业:今天的课文学完了,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第三篇:详案葡萄沟第二课时教案和反思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地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激发他们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重点词语和句子。

3、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感悟中、口语交际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法体会葡萄枝叶的茂密,葡萄的多和美,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从而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初步了解晾房的样子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生字,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0课葡萄沟,让我们把课题补充完整。

3、听说呀,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下面我们就亲自到葡萄沟去一趟,看看谁在哪里玩得痛快,收获最多。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课文,对我们的葡萄沟了解一下。

4、课文读完了,那么你知道葡萄沟在哪吗?那里出产水果,有哪些水果呢?你们喜欢葡萄吗?让我们把对葡萄的喜爱读出来,5、老师听到了你们对葡萄的喜爱。既然这样,咱们就一起到葡萄沟的葡萄园去看一看。让我们坐上汽车,准备出发。同学们看,葡萄沟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6、那么你知道葡萄种在哪里,长得怎么样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快看,这里的葡萄种在哪?(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板书画山坡,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像石梯一样,沿着山坡向上,我们就把它叫做梯田。

7、我们再看看这幅图,有枝有叶的就叫枝叶,那么你能给枝叶加个形容词吗?什么叫做茂密?来写一写密。

8、我们的山坡上难道只有这一个葡萄架吗?哪个词体现出来的?“一个个”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词吗?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吐鲁番的气温可是很高的,在九十月份,那里的温度可以达到40度呢,快,愿意钻到哪个凉棚下就钻到哪个凉棚下。在凉棚下你的感觉如何啊?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好舒服、好凉快哦!把你的感受快读出来!(指名读)凉快吗?好,你先站着,老师再找一位同学读一读,如果他读得比你读得还凉快,你就坐下。9.通过你们读的,我们一下就能感觉,枝叶长得很茂密,让我们快透过茂密的枝叶,一起来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总之一句话葡萄的颜色多啊还是少啊?我这可有这么多不同颜色的葡萄,请你到前面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葡萄。这叫一大串、这也叫一大串、所以说葡萄是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葡萄架下,快让我们把葡萄挂在葡萄架下吧!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葡萄是什么样的?(五光十色)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是五颜六色,课文怎么不用五颜六色啊?他也是说葡萄样子好看啊?是因为光这个字,你能用光组词吗?光芒、灯光,这些都说明是很亮的意思,所以我们用五光十色来说葡萄长得怎么样?被太阳光一照,葡萄发光发亮,就像一颗颗珍珠,玛瑙一样。所以不但颜色多,而且长得好,我们就说他是五光十色。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感受再来读一读五光十色。那么你能把我们看到的葡萄的样子这句话读一读吗?

10、这么多美丽的葡萄你们想吃吗?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准会有人让你吃个够!你们说说是谁呢?那么老乡们还有哪些特点呢?板书“热情好客”。那么现在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个小节目,如果你是维吾尔族老乡你会怎么邀请大家来做客呀!那感觉我们这地方的葡萄怎么样?所以我要让你们吃个够!吃个够是让你怎么吃?一句话就是,让你们吃不了了,还让你们吃,吃不下去了我们还让你们吃,没完没了的让你们吃,一个劲的让你们吃,就是让你们吃个够。吃不了了还让你们兜着走!让你们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11、那么葡萄沟的葡萄太多了,剩下的葡萄我们怎么办?有谁见过阴房,现在四人为一组讨论阴房是什么样的?我们把葡萄就挂在这木架子上。

12、想不想吃吃我们的葡萄干?吃之前先观察,这是我们新疆盛产的各种葡萄干。我们老乡在阴房里利用流动的水蒸气,把葡萄制成葡萄干,现在我就让同学们尝一尝边尝边观察看看我们的葡萄干颜色怎么样?味道怎么样?光吃可不行,我们得来说说我们新疆老乡制成的葡萄干颜色如何?颜色鲜味道甜。把这句话概括成一个词语谁会?“色鲜味甜”读一读这个词,我们维吾尔族老乡让你们参观了葡萄沟,品尝了葡萄,你对我们葡萄沟有什么评价?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们可以用一段话来表示“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葡萄干色鲜味甜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个好地方!”怎么来给他们加上标点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了自己的感悟。那么老师想骄傲地对你们说,这么美丽的地方就在我们自己的家乡——新疆。你作为新疆的小朋友感到骄傲吗?那么新疆除了有葡萄沟,还有哪些特色呢?就让我们来夸夸我们的家乡新疆吧!

教学反思:

《葡萄沟》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这里有最好的葡萄、葡萄干,更因为这里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学习这篇文章,我想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同时,二年级仍是孩子识字的重点,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对生字进行教学,抓住重点字词结合理解、体会,从而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有感情的朗读。

1、抓字词,促理解 本课字词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不仅结合课文、图片认识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等地名,还还重点识记生字和理解词语。比如在解释课题的时候教学了“沟”字,并且让学生回忆与什么字相像,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道“钩”,随后结合偏旁联想的方法进行两个字对比区分,加深印象。又如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时候,采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借助“五颜六色”来理解区分“五光十色”,孩子们理解的很到位,体会到“五光十色”不仅颜色多而且有光泽,如同葡萄沟的葡萄那么的晶莹透亮,紧接着又让学生用“五光十色”进行造句,理解并运用。

2、赏美景,重感受

葡萄沟的景色迷人,盛产的水果香甜可口,尤其你那里葡萄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孩子们怀着满心期待想去见识葡萄沟。本节课我化身为导游,带着班上的六十几个旅客一起前往葡萄沟。透过文字,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如:山坡上的梯田;葡萄沟每月所盛产的水果;“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和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等等。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3、品美句,悟真情

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孩子们自由的去感受,去发现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相互讨论,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句,通过品读句子,品重点词“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孩子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葡萄数量多、颜色多。在感受之中,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将葡萄沟的这一幅幅美景图表现在我们眼睛,深情并茂,令人久久陶醉。

这堂课让我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到美丽的葡萄沟去游览了一番,一堂课下来我们都心情愉悦,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不愿离去,围绕在我的身边跟我讲述着葡萄沟那个好地方。当然,这堂课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老师的反馈语,我精心设计的反馈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很好的激趣效果,整个课堂是那么和谐,老师和学生是那么融洽。

第四篇:(详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宾市兴宾区水落小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生词。

2、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同学各读一排,再齐读。(2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3、请仔细观察这两行词语,上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下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板书:洪水、老汉)。

4、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汇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来临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读中明法,感悟险情

1、过渡:《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的短篇小说。那它在表达上有些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看录像(洪水肆虐的情景),谈感受。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3、默读课文1—6段,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并选择写得好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师: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这一可怕的情景的呢?

出示课件:请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并选择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

4、汇报。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感受吧。谁先来?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师;还有哪个愿意来和我们分享好句?

名+齐读)①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突如其来)生:感受到洪水的来势凶猛、紧张、突如其来。②比较句子,体会短句的特点、作用。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大家来比较看,这两句,哪句写得更好些?为什么好?(一句感受到雨水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爆发作了铺垫)

师:像泼。像倒。多少字?构成了几句话?

师;短短的4个字,却构成了2句话。这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表达方法(板书:短句)师:那么作者在这里使用短句,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吧? 师: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像泼。像倒。有没有紧张、喘不过气来呢? 师:这就是使用短句的奥妙,给人增添紧张的气氛。③品读:男——女——齐读 ① 仿写。

课件出示:

1、中午的时候,阳光更强了。像()。像()。

2、天阴沉沉的,乌云越来越浓了。像()。像()。师:我们能不能学习作者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呢?

② 引导纵观全文,这样的短句、短段在文中还多着呢。不信你看。课件出示:

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男+女读)①为什么好?随机体会比喻句妙处。(板书:比喻)

师:这是文章表达上的一个奥秘,这个比喻把洪水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板书:凶猛可怕)

②结合课件理解“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③品读:先个别后集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

师:洪水是那么的凶猛、可怕,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吧。谁来? 师:谁还能读得更凶猛些。师;一起来感受。

(3)近1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不读)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呢?

③ 为什么好?体会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名+齐读)④ 你有多高?近一米高的洪水可能在你的什么位置? ⑤ 洪水已经在你的脖子跳舞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⑥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洪水,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凶猛。文中可不只一处哦。看,老师也找到了好几个。

(3)课件出示:引出4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可怕、凶猛、突如其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山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师:请看屏幕。① 齐读。

② 从哪些词看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③ 结合理解“狞笑”。(凶恶的地笑。文中指洪水放肆、凶猛、可恨)

④ 洪水由没腿深——近一米高——添着人们的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步步逼近)险情严重。⑤ 齐品读。

三、细品词句,感悟老汉的品格

1、过渡:洪水步步逼近,死亡步步相逼。村民们都在逃生,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可我们党支部书记老汉却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令人感动的地方。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小组读7-23段,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读读,并和组内成员交流令你的感动的地方。(2)汇报

①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齐读

句齐读1次)

1次)

谁来给我们说说令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 a这一句是作者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神态)

b体会对比写法。洪水步步逼近,死亡步步相逼时,村民的表现如何?而老汉呢?(像„„),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汉像一座山,你体会到了什么(沉着镇定、威严)

c人们乱哄哄的、老汉却像一座山,这是拿谁和谁比呢?这又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奥秘(板书对比),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老汉的„„ d齐品读 ②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齐读1次)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动作)

b哪些是描写动作的词呢?这些动词可心以看出老汉怎样?(果断)c这小伙子是谁呀?

D老汉不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吗?为什么这时却凶得像只豹子,揪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呢?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不徇私情)E品读

③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2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

B连用3个!语气怎样?从这你感受到了老汉的什么?(威严、冷静)

老汉是一名„„,可他却要求党员排在后边,可见,老汉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把死亡留给了„„真是一名„„(板书:舍已为人)C品读

④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不读)

师:这也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

师;木桥开始发抖、开始呻吟,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选择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父爱如山)

师:尽管如此,小伙子还是被无情的洪水„„,老汉也被无情的洪水„„。老汉英勇„„(板书:英勇献身)

四、体会题目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1、文章一开始至到现在并没有说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呀,那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出这又是表达的一个奥秘(设置悬念)。

2、《桥》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看板书:老汉„„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正面描写),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却花那么长的笔墨来写突如其来、凶猛的洪水呢?请看板书:洪水„„这是什么对环境的什么?(板书:侧面、环境描写),作者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洪水的凶猛、可怕、环境逼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什么?(板书:烘托)烘托出老汉的高尚品格,这是本文表达的又一个奥秘。

3、刚才大家也讲了。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为什么,课文却以〈桥〉作题目呢?你认为这一座怎样的桥?(看教参)

五、读写迁移。

名读)师:今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就请大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个作家了。

布置学生回去后写一篇作文,以“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

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并注意多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16、桥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洪水 凶猛可怕

老汉

舍己为人

步步逼近

不徇私情

父爱如山

英勇献身

短句、比喻、拟人、对比

动作、神态、语言

侧面描写

烘托

正面描写

第五篇: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详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生词。

2、课件出示,指名两个同学各读一排,再齐读。(2名+齐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胸膛 沙哑

孤山子镇明德小学 刘萌萌

3、请仔细观察这两行词语,上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下面一行是描写有关什么的词(板书:洪水、老汉)。

4、课文围绕洪水和老汉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汇报(当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来临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读中明法,感悟险情

1、过渡:《桥》是一篇小小说,因为它在表达上很特色,所以曾被评为全国优秀的短篇小说。那它在表达上有些什么特色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好不好?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上批注。

3、学生汇报。(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感受吧。)(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①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突如其来)

②比较句子,用极短的语言写出事物特点的句子,叫做短句。(板书:短句)体会短句的特点、作用。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2名+齐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大家来比较看,这两句,哪句写得更好些?为什么好?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使用短句的奥妙,在描写紧急情况的时候,更能突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③像作者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还很多,我们接着汇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男+女读)

①为什么好?随机体会比喻句妙处。(板书:比喻)师:这是文章表达上的一个奥秘,这个比喻把洪水比作一群受惊的野马,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洪水的……(板书:凶猛可怕)

②结合课件理解“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感受洪水的凶猛、强大、可怕。师:洪水是那么的凶猛、可怕,让我们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吧。③文中还有描写洪水的句子,我们继续汇报。(3)近1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不读)师: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呢?

① 为什么好?体会拟人的手法。(板书:拟人)

②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洪水,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放肆、凶猛。文中可不只一处哦。看,老师也找到了好几个。

(4)课件出示:引出4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可怕、凶猛、突如其来。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山跳舞了。(4句齐读1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① 从哪些词看出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 结合理解“狞笑”、“舔”、“爬”。

③ 洪水由没腿深——近一米高——添着人们的腰——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威胁生命)。

④ 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句子,通过朗读,读出洪水的疯狂肆虐和步步逼近。(5)从同学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面对如此可怕的洪水,面对生命的威胁,你会怎么做?文中的村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此刻,这座窄窄的变成了生命桥,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老汉在危急关头又有何壮举呢?

三、细品词句,感悟老汉的品格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齐读1次)

A老汉的什么特点?(板书:沉着冷静)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带着你的感受读。

B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现了老汉的沉着冷静?这一句是作者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神态)

老汉盯着谁?你从乱哄哄读懂了什么?人们为什么要惊慌失措?作者表现的是典型人物老汉,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和人们?作者描写洪水又是为了什么?

C在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就是为了突出表现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把这样的描写叫做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同样,人们越惊慌失措,越能衬托老汉的沉着冷静。

D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老汉就是要用这样的眼神让大家尽快镇静下来,这样大家就会多一分生的希望。谁还能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

E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什么命令?

(2)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2名读)A我们一起来看看这2组句子,你喜欢哪句?为什么?(语言、标点)a: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b: “桥窄啊!大家排成一队吧,最好不要挤,是党员的就请排在后边,好吗?” 师:作者要表现的是紧急情况下老汉的沉作冷静,用的语言是这样的简洁干脆、用的语气是这样的坚定、强烈。谁学着老汉的语气喊一喊?谁能喊出三个感叹号表现出的铿锵有力?

B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先走?群众。在入党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老汉要求党员排在后面,他想到了什么?你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坚持原则)是啊,党员应该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群众才会拥戴他!谁来带着对老汉对党员的敬意读这段话?(指名读)。

C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语言)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几处: 第一次——“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第二次——“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第三次——“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第四次——“少废话,快走。”

思考:这几句话分别是说给说听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四次语言描写,把老汉的威信、沉稳、睿智、忠于职守的人性之美和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精炼的语言描写是表现典型人物性格特点胡重要手段。

D除了这些语言,你还从哪些动作感受到了老汉的这些美好品质?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齐读1次)

a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板书:动作)那老汉的这一揪,对村民意味着什么?对儿子又意味着什么?他犹豫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谁能读出老汉的果断。

b同学们,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其实只有一个理由。什么理由?(小伙子是党员)是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老汉的态度是那样的坚决,他不容许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哪怕是——自己的儿子。C你从哪里知道的?只有故事全读完,我们才能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种安排方法叫做设置悬念。(板书:设置悬念)虽然让人觉得在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增添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从这层关系,你看出了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不徇私情)是的,在亲情与人民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这样的老汉是多么伟大,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老汉的敬仰。齐读。D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的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徇私情、狠心的父亲。那老汉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吗?(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不读)A这里的吼和上次一样吗?让我们关爱的吼出来。

B老汉这一推意味着什么?既然现在要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为什么刚才要把他揪出来?这不矛盾吗?

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饱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的无情,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满怀深情。这用力一推,推出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这一推是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一个动作!让我们带着对这位伟大父亲的崇高敬意再一起读这段话!(生齐读)

C群众在老汉的果断指挥下奔上了木桥,当老汉和小伙子准备撤离时————(5)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对儿子说什么呢?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能说什么呢?可是,老汉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无情的洪水就这样带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支书,但是他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作者是怎样写出老汉这一品质的?通过正面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突出人物特点,叫做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一切又归于平静,可无法平静的是我们的心情。

四、体会题目含义和文章的写法

你觉得题目中的“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吗?你读懂了课题的真正含义。在生死的关头,老汉的抉择所表现出来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架起这座不朽之桥。风呜咽着,云低垂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来了,获救的村民们也来了,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朗诵诗歌,来抒发我们对老汉的深切怀念。

啊,老汉

(领)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

(齐)老汉!

(领)大雨滂沱,山洪咆哮,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哭叫。(齐)妻儿需要你的肩膀,村民更需要你的脊梁。(领)你好似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

你更似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你心中也有父爱如山,(齐)只为那,党旗下的誓言不能忘!

(领)啊,老汉!那一刻,你已经让我们仰望!

啊,老汉!这一瞬,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齐)永远,永远

五、总结延伸:

1、课文学完了,老汉高大的形象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像这样伟大的人,感动的事还有很多,课下 以“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今天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烘托出人物高尚的品质。并注意多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2、今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表达方法,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就请大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吧,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是个作家了。

六、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老汉

突如其来 沉着冷静

凶猛可怕 坚持原则

威胁生命 不徇私情

短句、比喻、拟人 动作、神态、语言

侧面描写 烘托 正面描写

下载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颐和园第二课时详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蜀道难》教学设计详案第二课时

    【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

    《要好好学字》第二课时详案

    《要好好学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揣摩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知道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1.小......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语文s 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伙伴”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家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怕人的......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

    1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

    17.《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积累好词好句。 2、理解文章中含......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详案)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王丽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

    《鲸》第一课时 详案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意思。 2、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 1、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