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9-05-13 00:0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一篇: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绘家乡景之美

美莫过于大自然。家乡陆郎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翠竹传情、绿茶迎宾,时刻散发着浓浓的乡村田园气息。尤其是茶、竹资源,极具经济价值。我便带领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感受、体验绿竹的栽培、护养以及绿茶的采、制、焙等“一条龙”工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写作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了,一篇篇优美生动、情感真挚的《我爱家乡的绿竹》《我爱家乡的绿茶》便应运而生了。我想如果教师这样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就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描家乡物之丰

家乡陆郎的特产,有堪称“四绝”的茶干、羊糕、乳竹笋、臭豆腐声名远播。同学们虽对这些都很熟悉,都吃过。但要他们具体地谈谈家乡物产的特点,他们反而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先动用自己的眼、口、鼻等器官,细细地观察、品尝家乡物产,我再补充介绍这些物产的制作工艺及其他关于这些物产的小常识。《家乡的美食》《家乡的茶干》《家乡的羊糕》等习作就会内容充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写家乡事之奇

家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挖掘这种底蕴,可以起到习作、育人的双重作用。家乡陆郎“红楼大观园”的遗迹有根可寻,“娘娘坟”的动人传说世代相传,声声不息;陆郎人民打鬼子的抗日故事妇孺皆知……我便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与家乡有关的历史故事、传闻轶事、真人真事及街谈巷议,简要地记在日记本中。学生耳听八方,搜集到了不少有趣的材料。另外,我还引导学生主动出击,去访问村上的老人,了解更多的奇闻轶事,真人真事,激发他们去探索家乡的奥秘,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一座老态龙钟的古桥、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银杏、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们欣喜无比。于是,在他们眼中,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熠熠生辉。把传闻插入习作,习作为之增色,如《陆郎桥的由来》《朱门,不老的街》《百年银杏》……这些习作生动有趣,正是学生通过访问才将它们轻松诉诸笔端的。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创作欲望极为高涨,写作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赞家乡人之勤

家乡人民,勤劳淳朴、奋发向上。望着自己父辈们辛勤耕耘在这片家乡热土上,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希望,这场景怎不令人感动?不值得写呢?翻地、浇水、插秧、收割、种桑、养蚕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我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辛苦、家人之勤劳、收获之快乐。除参与农活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捕蝴蝶、捅蜂窝、钓鱼虾、捕泥鳅等等,然后把这些当作素材来写成习作。

五、感家乡情之浓

乡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家乡陆郎的风俗乡情,有其独特的风格:春节贴对联、放爆竹;元宵观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包粽子吃绿豆糕;中秋赏月尝月饼……这些农家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还有祝寿做寿桃、满月搓团子等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乡情,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对民俗乡情的体验中,进一步感受到了乡情之浓、乡俗之美,陶冶了情操。

六、叹家乡变之快

家乡陆郎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状态,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荒野,如今成了一片片整齐宽敞的厂房;昔日低矮的瓦房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首先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风景独好》《家乡的变化》等一些精美的习作便出现在学生的笔下。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第二篇:习作教学要源于生活

习作教学要源于生活

石首市高基庙小学:李超

【摘要】: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从作文来源于阅读、生活、观察三个方面论述了作文源自生活的道理,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做到有观察,有思考,有写作。

【关键词】:习作教学 阅读方法 关注生活 积累 动手 观察生活 回归生活

【正文】: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留意观察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去体会,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放飞心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爱上习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徜徉其中,快乐其中,获益其中。

在小学习作教学生活中,应把这一提倡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对此,我谈几点可能有益的尝试。

一、在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读书与习作的关系。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1、指导背诵,多动口。我们使用的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优美,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背,熟读成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与儿童大脑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板报、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2、勤练笔,多动手。当学生学完课文或阅读了课外书时以后,应辅导他们去摘抄,将阅读到的好词佳句、科学小知识、名人名言等内容抄在“读书卡”上,这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辅导学生摘抄时,可逐步引导他们进行规类摘抄,并写上简要的阅读批注或感想。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互相吸取营养,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可以组织交流和展评。如:摘抄本传阅、心得体会互谈、评每日一读等形式。另外,还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如“展评读书卡”“交流诗句集锦”“读书报知识竞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逐渐地积流成河,学生习作不愁“材料”,下笔时就会文思敏捷。

二、素材是习作的关键习作是观察、思维以后的书面表达,它源于生活。要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翱游、到大自然去寻觅写作素材。

1、多观察生活,写真人真事。

生活是万花筒,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是写作极佳的素材。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如观察自己的同学,写写同学间的矛盾与关爱;注意校园里的新鲜事,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留心家庭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习作。

2、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 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了我们习作的素材问题——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习作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而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他们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习作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 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让他们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自己的写作源泉。

三、习作要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间,走进学生的生活,要求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习作,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 理之中。从这个角度看情有可愿,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 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 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 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 欲望。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促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根据教 参与以往教学其它学生的经验,指导学生去进行这本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校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创 造性地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 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 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 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 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 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 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四,向生活回归,展真情实感。

“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 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是适应实际需 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不需要急于教他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而是引导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材料,把亲眼看到的;亲身体会到的;以及自己的思想真实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还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自己思维的产物,是自己语言交际的成果。叶老曾经打个比方:“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奔腾不息。”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观察生活,获得实感,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作文如做人,也是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纯客观的,它体现着孩子们的情感和认识。情感和认识是生活体验的结果。生活的体验深,情感才强烈,认识才深刻。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取素材,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更会充溢着鲜活的灵性。总之,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之,作文教学的“根”在教材,“翅膀”在课外和生活。我们必须彻底抛弃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发展的套路、模式,给学生以自由飞翔的双翼,让他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施展创造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新内容,创造新思想,吐露真情感,述说真体验。“海阔任鱼跃”,只要放手给孩子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孩子会宣泄新颖独特的构思,吐露流畅自然的语言,展示活泼明朗的文风。让我们以新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撑起孩子自由表达的天空,让孩子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董菊初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年月10月. [3]汪潮.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品质.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年11期第3-4页.

[4]人教版小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期。

第三篇: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三年级习作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杨梅,女,小教一级,大专毕业,岑巩县羊桥乡羊桥中心小学教师,联系电话:*** 一提起作文,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不光是学生感到难写,老师也感到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教师与学生,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教师对小学三年级作文拔高要求,形式单调,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不是成人的写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这就将小学生作文改为“习作”降低了作文难度,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生活取材,说实话,写实事,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习作前的指导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作文前的指导往往花去较多的时间,有时整整用一节课,甚至有的教师花上两节课。教师总担心学生不会写,写不好,于是指导前非常费心,把写什么,怎样去开头,怎么去结尾都一一交代清楚,甚至列出具体的要求,举了不少的实例,提供一大串词语。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模式去写。其实这样的指导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写下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的,体现不出各自的个性习作。应该让学生写出各自个性的习作,必须改变用一个模式来指导学生习作的做法。我认为习作前应抓好两件事:一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进行这项习作;二是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使学生觉得有许多内容可以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由学生自己决定。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如我在进行《观察日记》这次习作前,指导时,我先向学生说说我小时候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然后让学生也向大家说说自己的发现。就这样一次习作就在浓厚的兴趣中展开了,全体学生纷纷向同学介绍了自己的新发现。有的介绍《母鸡是怎样下蛋的》,有的介绍《水蜗牛》,还有的介绍了《水是怎样烧开的》……几乎每个学生说的都不一样,内容丰富多彩。由此可见,习作前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是关键。这样做,花的时间不但少而且成效显著。

二、注重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如第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习作《我喜欢的一堂课》有一位同学写到“我喜欢的一堂课是某年某日星期五早上第二节作文课,老师让我们写熟悉的人,在还未写之前,我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总是担心不会,该怎么去写,总认为作文很难,不喜欢作文课,可是没想到一下老师便将我畏惧的心理排除了,而且是我感受到了习作的快乐,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作文课了。由此,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是较为重要的。同时让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体会到,习作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不光是给老师看的,也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认真地对待每一篇习作。而且交流、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评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取长补短。在进行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每次习作后我都让学生进行交流、修改,然后把写得好的习作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取习作的快乐,提高习作的能力。

三、注重习作修改

修改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主要是有两种方法:一是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如三年级上册中在“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提示中提到“写好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这就在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在互改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习作的评价,然后再进行修改。二是自己来改,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的态度。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地方或词句。生互评互改。在互改过程中,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习作评价,然后再进行修改。通过训练学生不但学到了别人写文章的长处,也克服了自己写文章的不足之处。

四、课外多练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从以上几方面为突破口,我相信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第四篇: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指导几点做法3

浅谈小学三年级习作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乌敦套海总校

席学东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 —4年级)习作目标中有这样表述的内容:“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做为一名小语教师应该怎样在自己的习作教学指导中,有效引导学生实施这一学段习作目标呢?

结合自己一学年的三年级习作指导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明晰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以生为本,有效整合学生的文本学习活动,适时构建展示习作的平台。

这一学年,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整合。教材围绕八个主题设计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导学语”、课文、语文园地、三大主版块构成。

1、引导学生研读“单元导学语”,明确单元习作专题目标。例如:第一单元的“导学语”提示“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学生研读了“导学语”,就会在课堂阅读单元里的课文,在课下观察家乡的景物,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写在日记里,为写好单元习作做好了铺垫和心理准备。

2、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读写结合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激发情趣适时表达。

教材大部分课文在文中都设有或让学生口头表达,或动笔写感受、想象、评价等书面表达的“泡泡”;在课后,有的课文编排了仿写,有的编排了续写、或改写等小练笔。我在执教每篇课文时,随着课堂一个个生成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学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及时点拨、引导,激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的表达兴趣和愿望。这样既迁移了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法,降低了作文坡度,又让学生及时表达出了自己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体验到了文笔表达的愉悦,增强了习作信心。例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文充分认识到毁林是这个小村庄遭受洪水灭顶之灾的原因,保护绿色家园的激情高涨时,我及时引导学生用手中的笔写下文中最后一个泡泡 “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的话。听课的学生个个行笔自如,表达情真意切。王博同学写到:“以后你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只顾眼前利益,随意伤害树木,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呀!如果不爱护花草树木,就是对大自然的不尊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时,我在指导学生读完“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一重点词句时,及时引导学生提笔批注文中“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这个泡泡。二分钟的时间,听课的大部分学生写出了一二百字的批注语句。王海丽同学在批注中写到:“这时我会想,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她永远高高飘扬在我心中,你给多少面包我也不换呀。我要维护国旗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

《争吵》这篇课文写的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课后安排了“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这一小练笔。学过课文后,我及时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当堂写下了这一小练笔。学生下笔如有神,写出的内容真实,反应同学之间的友情真切。如:李娜写的《原谅我》、陈佳乐写的《吵架》王东浩写的《和同学打架》许梦达写的《真后悔》„„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阅读文本,观察学生读文感悟程度和表达激情,及时设计问题,也能让学生插上无意想象的翅膀,走出文本,流畅自如表达。如:我在教《七个钻石》这篇童话时,当学生有表情地读完了“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我动情地点拨说:“这真是久旱逢甘露呀!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的大地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呀?” 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出自己此时的想象。我发现这个问题已打开了他们的无意想象大门,激活了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及时引导说:“快快拿起笔来,把你们的想象写在读书笔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学生很快在读书笔记上写下了瞬时想象的内容。“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自从出现了一股巨大的水流,这里就像绿色的海洋,土地上种满了花草树木,庄稼也长得高高大大的。我们在绿色的海洋里玩耍,那个小姑娘到河边舀了一灌水,给她母亲喝,她的母亲也渐渐好起来,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过路的老爷爷也从心里高兴起来。那只小狗对小女孩叫着,好像对人类致谢。后来,小姑娘收养了那只小狗。母亲做了一桌饭菜,小姑娘和母亲和过路的老爷爷高兴地吃上了可口的饭菜。” 这是班级王东浩同学,在课堂上写下的想象内容。

3、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迁移单元学文所得,写好单元习作。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在学习园地编排了与课文内容、写法相关的习作训练课题。我在指导写单元习作时,是在学生学完单元课文,和“口语交际”之后进行的,因为“口语交际”内容和习作写作内容与单元主题是一致的。

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通过互相倾听、表达的言语和思维的碰撞活动,在大脑里中对要写的景、事、物进行了再造想象,拓宽了思路,发散了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想象写作,无疑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实现了读写结合有效迁移。学生进入习作状态自然,文思泉涌,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例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口语交际话题是“教你学一招”,习作是“写自己一项本领”。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互相交流了自己学到的一招,学的过程,学的体会。我在习作的导语中说到:“在口语交际课中,老师就知道我们的同学很聪明!老师从心底佩服你们,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这些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学生短时构思后,提笔写作,不但快,而且言之有物、有序,顺理成章。

引导学生写单元习作,不仅要找准“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说写结合点,还应注重单元课文阅读与习作结合点的挖掘和梳理,进行阅读和写作的有效整合迁移。我在指导每个单元习作训练时,都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表达方法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感受生活经验,借鉴写作方法,开拓思路,使学生的读和写有效 结合起来。

二、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走出文本,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在观察自然,认知社会中学写习作。三年教材,上下册各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上册编排的是“记录课余生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下册编写的是“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走出文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去见闻身边的人和事,去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去想象未来的世界„„例如:在教学“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这一综合性学习课时,引导学生先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共同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想象展示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大家分头行动。有的同学去观察,有的同学去访问,有的同学去查找资料。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内容,调查内容,然后回到班级进行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在这样的的看、听、说、写的整合活动中,留心周围人、事、物、景,写下了真实的见闻、感受、想象,激发了动笔写一写的兴趣,增强了习作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随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景、事、物入手,把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我平时非常注意观察引起班级学生感兴趣的景、事、物,并引导学生及时写下自己当时所看、所想、所感。如:一天中午,上课铃刚响,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班级学生从门窗探出头来,望着室外的雨天嬉笑着。我站在办公室的门洞里大声说:“你们先回到座位上去,老师一会就去教室。”学生回到座位后,马上又回到门窗边望着外面的雨和我说笑着。雨稍微小一下,我快步跑进教室,看到孩子们个个满脸喜悦的样子,我高兴地说:“你们喜欢这场雨吗?”“喜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说。“那你们能不能把你们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和高兴的心情写在小作文上,让老师分享一下呀?”学生兴趣盎然在小作文本上写起来。二十分钟后,有的学生拿着写好的习作跑到讲台前读给我听。“ 雨越下越大,我们来到门窗前又看见了闪电,听见了雷声,心里想,如果雨再下,我怎么回家呀!„„”这是李棋在习作中写下的真实语句。

开展游戏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笑笑,玩玩做做中写习作,也是我常用的习作指导做法。如:在班级开展的“做动作猜成语”活动,学生伴随活动即兴写出《快乐的一节课》那样的好作文;伴随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学生写出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真快乐》、《跳跳绳》、《包粽子》等习作。

四、结合学生实际有效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读书笔记。

班级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并能亲身实践。春天,常跟随父母去田间看播种、学薅草、间苗;夏天,常到河边、田埂割草,帮父母饲养猪羊;秋天;常与父母一起到田间收割庄稼。引导学生写观察校园景物的日记;观察家乡田野景物的日记;写观察家乡小河景色的日记;写学种植农作物的日记;饲养小动物的日记等。针对班级学生阅读实际,引导学生摘抄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课外书的好词句,好段落。

五、引导学生有效修改习作,教师有效点评习作。

叶圣陶先生提出:要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曹雪芹《红楼梦》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从低、中段就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习惯的必要性。每次指导学生写习作,我都引导学生写完习作草稿,自主修改后,再在学习小组内互读互评,誊抄在作文本上。教师点评都有针对性。例如:我说:“妈妈你教我梳头好吗?”妈妈问:“你为什么让我叫你梳头呢?”“为了给您减轻负担呀!”我说。这是冯志琪同学在《我学会了梳头》这篇习作里的语句。在讲评作文时,我作为一个亮点向学生进行了点评,因为这几句话,正确地使用了冒号和引号。

习作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可能有点石成金,一蹴而就的写作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我们依据低、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尚不成熟,有意注意时间短,认知、想象、思维和表达水平均处以较低阶段这一生本特征,明晰教材编写意图,有效整合运用课内外习作教学资源和方法,定能有效实施小学低、中段习作教学目标。

第五篇:融快乐学习于语文教学中

融“快乐学习”于语文教学中

在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激情只会越来越淡,甚至会厌恶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在新课程中快乐地学习语文,那学生学习的激情是完全可以培养起来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马申斯基也曾说过:“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的实践也证明:孩子有了乐趣,就会自觉地参加到语文教学中来。孩子有了乐趣,就会主动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发挥他们在新课程领域中的主体作用。那么,在今天语文教学的领域中,怎样才能“融快乐学习于语文教学中”呢?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的教与学。

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像以前一样高高站在“三尺讲台”上,唯我独尊。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乐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怎样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呢?在实践中证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宽容。在语文教学生活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能没有宽容,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怎能找到快乐的源泉?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宽大的胸怀,才会拥有无数的快乐。其实善待学生正是善待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在原谅自己,要想享受快乐人生,就得多点爱心,多点宽容。“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要求教育学生从心里尊重、理解、宽容老师。

2、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在今天的教学中,教师也有向学生求教、学习的时候。老师与学生虽是师徒关系,但同时也是朋友关系,因为教师与学生在新课程中都有得认真学习,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教师应积极争取时间参与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学习生活,共同拼搏创新。

3、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要想让语文教学充满乐趣,那得用真情去感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须得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了感情,教师就可以更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大家有了彼此的信任与了解,教师与学生就像一家人一样,没有距离,到处充满温暖的阳光。在班上有一个孩子,他在语文课堂中,学习非常松懈。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用真情与他勾通、交流。由于平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师再动情一问,他便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我找出原因,和他一齐共同解决问题。没过多久,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超过了班上的好多同学。他现在常说:是老师的深情让我再次把快乐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我感谢我的老师。

二、让学生快乐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课堂。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只会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情况。我们就得想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而快乐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记得一位教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他走上讲台就直接宣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然后组织学

生学习生字;读课文;分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一堂课,几乎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坐在教室里几乎什么也没学到,他们的思维完全被老师扼杀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他们快乐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我先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情景如下:在前一天,我看见一位家长不小心把烧热的火炉盖子放在他儿子的手上。你们猜一猜:他儿子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孩子们的学习激情来了,有的说:他会尖叫起来;有的说:他会跳起来;有的说:他会伤心地哭起来,有的甚至于加以动作说„„见孩子们说得差不多了,我说:孩子们,那才不足一秒钟,那就让他受不了。可今天我们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熊熊燃烧的火在他身上足足烧了半个多钟头,火才渐渐熄灭,他受得了吗?孩子们那一双双急切求知的眼神,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让我想到了:当今的语文的教学,只要给学生一个有效情景,就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更好发展。

2、创设游戏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新课标”。根据获得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有效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让孩子们学有所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去创设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爱唱好动,根据这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方式,挖掘教材的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读拼音、生字、词语、课文;组织学生课堂学习竞赛,如:“比一比”、“赛一赛”、“争红花”、“夺红旗”、“看谁的伙伴找得快”等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兴趣,积极态度。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听、看、想、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课堂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法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要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手、口、脑有效地利用起来,发展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议的目的。“一听”。让学生边听教师讲解边记重点,还要认真分析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二看”。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三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脑思考。“四说”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够促进学生多想。“五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 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六写”。就是要养成学生的正确、规范的书写习惯,养成多写读书笔记、日记、习作。通过多写去积累生活,去增添语文的综合素养。

四、为学生营造成功与快乐的气氛。

在语文课堂及学习生活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快乐学习语文的气氛,为他们搭起成功的阶梯。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相信他们在新课程中只要拥有快乐,就会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得到质与量的飞跃。教师在课堂和课余生活中要适时创设使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时机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梦想的追求。当发现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进步或者有一定亮点时,教师一定及时给予孩子们展示成功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成功的同时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总之,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孩子们是受益匪浅。

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麻城乡高桥完小李毅 联系电话:座机:0830-6844810

手机:***

邮编:646418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麻城乡高桥完小

下载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融乡土资源于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融经典诵读于音乐教学中 平果县第一小学 唐凤兰 【内容摘要】“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经典应用到音乐课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还可以让学生逐......

    浅谈习作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习作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慧泽小学 霍永霞 “如果我们不再与自己的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的心中就没有奉若神明之物了,我们的生存也就毫无目的了……”这是著......

    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范贵龙 邮编:224500 摘要: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有利于理论联系......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初探 摘 要: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

    政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政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与大家一起探讨初中政治教学的机会。其实,我就是做了我该做的一些份内工作,谈不上经验,只是一些不成熟的体......

    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依照教学目的认真备课。在美术课上要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心中要有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技能,这就要备好课。例如:四年级的《......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青州市杨集为例 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人类快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出现了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返璞归真,开始关注......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5篇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这堂课选自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陆春芳老师,是一堂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