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2012年4月)

时间:2019-05-13 00:1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2012年4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2012年4月)》。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2012年4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

研 究 方 案

大连第十九中学

孙 博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

大连第十九中学 孙博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堂教学目标导学实施策略研究是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最终表现为创新人才的质量与数量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会主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这便是“科教兴国”之所以成为我们国家基本国策的原因之一。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教育改革。时至今日,课程改革已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实验的探究历程。为适应 21 世纪的发展要求,此次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较以往都有质的差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注意多元评价和过程评价等,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中学课程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先后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明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仔细推敲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目标教学”的影子。不管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其实都是对“目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最有力的保障,它冲破了应试教育的藩篱,以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作为行动指南,实现了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见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然而,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负担没有实质性地得到改变,甚至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可以说,在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等功利主义思想,再加上社会相对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择才标准,使得万众子弟一心一意地为过那根“独木桥”而劳苦终日;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认知度的影响,好多家长根本不从子女实际考虑,一味的想通过夜以继日的补课来成全孩子实现当年自己未完成的夙愿,很多学生成了死啃书本的机器人,何来兴趣特长的培养,健全人格更成了一句空话;三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很多学校管理层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随意增加课时,疯狂挤占课外时间补课,综合课和校本课成了摆设,广大一线教师都“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明知故犯,所谓的“家校共建”也很大程度的被大量的课外作业和请家教取代了。

然而,在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我们总觉得所做的一切对于教学主体研究有失偏颇,过于注重制度和教师行为的研究与思考,过分依赖教学制度与规范,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认识和思考,特别是对后30%的学生缺乏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认知方面等领域的探索处于初级阶段。从近年来学生整体发展角度分析,要想真正意义的上升到“轻负高质,全面提高”的层面,必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几年的摸索,认为实施以“目标导学”为核心的轻负高质的教学实践研究,开展以“目标认知——激趣导学——阶段性目标检测和评价”的目标过程管理,是问题研究的关键所在,而其中的立足点就是落实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共同致力于“导学稿”的编制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构在“目标导学、课时训练、阶段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升在目标导学的评价体系中。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由成长,不断在目标激励中取得进步,这才是本课题真正的研究价值所在。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是创新教育的 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是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因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概念界定

—— 目标导学

(一)内 涵

目标,target,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我国古代的“道”就是指目标,《尔雅》:“一达之谓道”,“道”就是“达”,头考虑走的地方,发展方向。这里的目标指教学目标体系。导学,这里指引导、指导、导控学习的意思,学习即成长。目标导学,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引导学习者的科学发展—— 齐健等《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概念辨析

目标导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方向性的东西。目标导学是实现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由研究教学目标向研究学习目标转化,目标导学不是创新,不是新名词,是目标教学的发展延伸。目标导学中的“导学”,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导”指教师的引导,“学”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的活动展现给大家。

(二)外 延

在 21 世纪初的前十年,导学式教学法被作为一种模式,一线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对其理解趋于成熟,导学式教学在学科中应用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学案导学、目标导学、探究导学和建构主义导学。

● 我认为

目标导学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生命力,只有将它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才能展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种由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的新的教学策略,以“还学生以自主,还生命以本色”理念为基础,以“精讲高效,精炼互助”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 解、赏析、评价及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指导思想,体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和谐对话的过程。

—— 策 略

“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原意是指“计谋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一般意义上人们的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 熊坤茂《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教学策略

● 我认为:

教学是学校得到中心工作,提高教学途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从宏观上看,凡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活动都应该称之为教学(课程),所以学校有三类教学(课程):第一,学科教学(课程),即国家、地方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学科等;第二,校本课程,即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学校开发并实施的课程;第三,参与体验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并有学生参与的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升旗仪式、班队会、社会实践活动等。

目标导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应该以学科教学(课堂教学)为重点,并且贯穿于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组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通过学习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结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有效提问

1、教师提问 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

2、有效提问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概念辨析

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 我认为

课堂教学中,问题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学活动应围绕教学问题逐步展开;问题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归宿;问题推动者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所以,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与语文教学的质量密切相关。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的实现,达到简洁、省时、高效的目的,实现课堂问题教学最优化和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一)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五、研究的目的

⒈ 科研目标

探索出“目标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及实施策略; ⒉ 育人目标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性意识、合作性意识及求异求同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⒊ 工作目标

学校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目标导学”的教学特色。

六、研究的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梯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 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七、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反思法,根据课题的进展和实际需要还将采用、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⒈ 行动反思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 分析 — 设计 — 行动 — 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改进工作,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⒉ 文献资料法

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明确课题研究对象的内涵、外延,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课题操作的策略与方法)。⒊ 案例研究法

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⒋ 经验总结法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⒌ 调查研究法

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八、研究的原则 ⒈ 科学性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遵循现代教育规律,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科学的发展目标、探究方法、操作策略。

⒉ 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校教育事业出现的实际问题与差距为重点,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多地通过实际来进行,而不是脱离实际地空对空研究。要做到既不把研究工作局限在很狭小的“实用”范围内,更不是排斥那些跟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问题的研究。

⒊ 双主性原则

所谓“双主性”即在课题中要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与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型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在组织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指导(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⒋ 反馈调节的原则

反馈调节的原则即不仅科学地设计实施方案,还要在实施以后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反馈使大家看到成功,激励师生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反馈,调整自己的设计与行为,争取不断的完善进步和更大的成功。

附: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2、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4期

3、丁念金:《问题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版

4、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5、郑晓龙:《“问”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8期

6、钱振刚:《谈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7、徐忠祥:《课堂提问的琐屑化现象透视》

8、李志刚:《课堂风暴》,南京大学出版社

9、陈建源:《语文课堂特征和教学策略》,语文出版社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方案

仁寿县文林镇第三小学 叶学彬 余金华 周文群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己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讲步的推动作用。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 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白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冈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即是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表述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又包括了小学生的提问意识。

2、小学生有效性提问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3、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分析。对小学数堂课堂教学中提问现状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调查我们才能针对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可以为我们更深入的研究不但有依有据也为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2、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3、有效性数学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然而在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

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所以我们将通过对教师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才能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5、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土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六、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数学学科中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思路

(1)我们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前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及其产生原因,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来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

(2)我们将以课堂为载体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共同行为三方面研究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操作模式,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及途径,构建一套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3)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从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第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二,增强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4)我们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类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要求等方面总结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七、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不管哪一教学层面的研究,都要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求异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择“优”。

6、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八、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一2011年8月)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一2012年1月)主要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阶段成果:课题小结,中期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2月一2012年3月)主要工作

(1)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后测)(2)撰写研究报告

(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九、课题组织: 组长:叶学彬 副组长:余金华

成员:何清及全体数学教师

十、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论文。

文林三小:余金华 叶学彬 周文群

2011年3月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主持人:李小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3、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是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因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对于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梯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

马山县古零镇中心小学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注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 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 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 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Sure.Here you 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而有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向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单词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 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只是觉得好玩,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

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 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并能说 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 My 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 draw一些服装 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 shirt,T-shirt, skirt, dress,trousers, 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图片,结果 35分钟的一节课,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 “clothes pictures”,最后教师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 clothes pictures”开展 clothes shop,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有的教师在教“ in, under, on”方位词时,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间的场景,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一名学生蒙着眼睛猜另一名学生藏的地点。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场景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同学位置的教学活动中,并且由于活动场景的有限,每次只能有两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单易懂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英语指示语应当简单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句,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教 big, small, short, long, 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强调,尽量使用英语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因为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无法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时如果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该句子结构的意思,这样也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组活动、两人活动、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合理有效的评价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并鼓励和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尽量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则尽量使用体态语,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实施计划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实施计划

(2011年10月-2013年12月)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乡于2003年9月进入了课改实验,我们认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学习内容上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习方式上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在师生关系上倡导师生平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提出本课题研究也是解决我乡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现状的必然选择。我乡是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开发乡之一,是属于老、少、边、穷的落后乡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处于全县末尾。近一两年来,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上升,然而不少是靠老师和学生“时间加汗水”拼出来的。我们的教学现状依然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为此我们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中做了一项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教师认为

教学效率低,30%的教师认为教学效率一般,其原因涉及到课堂上师生缺少交流(46.5%的学生认为课堂缺乏沟通,教师不理睬学生),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82.2%的教师讲授时间超过35分钟,17.8%的教师讲课时间为40分钟),教师备课时只关注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差异(51.5%的教师对全班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以灌输式为主(81.1%的教师依然是老师讲学生听)(具体数据及分析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调查报告》)等。因此,进行提高课堂教有效性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采用有效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对于推进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预设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一预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而设计的,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本课题将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达到用较少的教学成本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教学成效的提高。

具体的研究计划如下:

2011年10月—2012年3月:启动阶段

目标和措施:对课题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掌握其基本特征;实验开始。对申报学校进行考察,确定实验学校;实验学校申报子课题。组织指导实验教师把握多种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实验教学的能力。

2012年3月—2012年6月:第一阶段实验

目标与措施:调查实验学校师生的真实的教与学的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教学)风格,及时分析并给予反馈;实验学校的教师在项目组指导下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组进行实验监控和督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交流;要求实验教师能说明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案的理由;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方案进行实验学习;鼓励实验教师发表备课教案,形成教案库。

2012年9月:第一阶段总结

目标与措施:实验教师在项目组指导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形成体系较为完整的实验教学案例。组织全乡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会一次,实验课竞赛一次。组织实验教师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试验评估;组织实验教师形成各种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的方法;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教学竞赛;组织实验学校和教师的论文交流;请专家对实验进行一次会诊。

2012年9月—2013年6月:第二阶段实验

目标与措施:进一步调查实验学校师生的真实的教与学的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教学)风格,及时分析并给予反馈;实验教师在项目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和程序;项目组进一步完善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的理论分析。要求实验教师完全掌握符合实验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程序。

2013年9月:第二阶段总结:

目标与措施:项目组对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进行评估与总结。组织实验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教学竞赛;组织实验学校和教师的论文交流。

2013年12月:研究总结鉴定

目标与措施:对该研究课题进行鉴定。组织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展示;对实验学校(子课题)进行分级总结和鉴定。请专家对实验进行鉴定;录制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案例。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下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2012年4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实施中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施研究方案(2012年4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