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五篇)

时间:2019-05-13 00:0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第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上海市大华中学

张红志

[摘要] 本文阐明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和目标,介绍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定义和依据,提出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总结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效果和反思。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具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期课改对学生提出了四个维度的要求,即探究、自主、合作和创新。新大纲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意志和品格”的育人目标。

在这样的课改大背景下,广大教师在努力探求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学习和时间方法,进行诸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开放学习、建构学习、有效学习等等课题研究,与教学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比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

作为一名20年 教龄的中学教师,我在学校推进二期课改特别是小班化教育的进程中,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尝试,自己的体会是,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课题。一方面,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反思,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外延非常丰富,它可以包容或者说联系到上述几个课题的研究,小班化教育通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师生比例的举措、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提供极为有力的教学环境、教改环境。于是,我积极的以“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为课题,作为自己投身课改的突破口和抓手。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从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困惑

中学语文教学之难,这是不争的事。究其原因,一是教材的文选型与知识的网络化之间的矛盾。语文教材的各种版本都是以一篇一篇的文章为主的,而缺失的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要求和训练系列,缺失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网络化教程。二是大语文和小课堂的矛盾。语文学习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的外延,而目前学生多束缚在封闭的校园和狭窄的课堂,语文阅读和写作往往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矛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要正确对待“文以载道”,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思想课。四是教和考之间的矛盾。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考试考不到的(少量要背诵的文言文除外),而考试卷中的文章是语文课中教不到的,语文课因此往往显得特别的松散和无所适从。

2、从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和倾向看

以往,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是满堂灌,易延堂和程式化,语文课成了围绕语文课文的词语注释、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由教师讲、学生记这样一个内容和程序。这些年来,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题海战术”,即用大量的训练题、模拟题、检测题挑战学生,学生苦不堪言而效果事倍功半。

3、从当前教改课改的内容和相互关系看

我的认识和体会:合作学习的课题,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开放学习、建构学习、有效学习等,有着不同的重点和内容,但合作学习与这些课题有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合作学习课题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括自主和合作、主题与主导、教法与学法、预设和生成、接受与活动、积累与归纳、课内与课外、精讲与精炼、减负与增效等等对立和统一的矛盾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积极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对待上述辨证关系,也可以有助于解决上述的语文学习的困惑和弊端,有助于实现二期课改的目标。

4、从推行小班化教育的目标和做法看

1998年开始,上海市推广实施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为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和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富于个性发展,即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学习倾向给予不同的学习和帮助,充分挖掘内在潜能。从我校实践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在完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在实施小班化教育中探索的分组配合法、个别指导法、游戏活动法、尝试探求法、鼓励表扬法、情感交融法、活用资源法和动手操作法,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整体性、活动性、互动性、差异性和发展性,无不与合作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定义和依据

早在2000多年前的《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成语“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学而时习”都可以看做源远流长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大教育家孔子在与弟子们“各言其志”时,先引而不发,让弟子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然后才发表自己观点,看来,这就是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儒家教育思想的一个体现。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的“小先生制”,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20世纪70年,掀起了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明确提出合作学习的概念,“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而从二期课改的根本目标看,从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看,合作学习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时间需求。二期课改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指为了完成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其实质应该是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以解决上述几种辨证关系和内容,探究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关于“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同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载体,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情感体验的过程。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在语文学习的在载体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团结快乐地学习。

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演讲和辩论的活动,因为语文课平时进行读写训练,而听说训练少。演讲和辩论是听说训练的方法,而且演讲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自己准备演讲稿,每个学生有上台表演交流和展示自己才华风采的机会,每个学生都非常看重在全班同学中的“亮相”。而辩论比赛,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相互交流、相互配合,这正是交流合作和培养团队精神非常好的形式。

2.关于“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过去常常有人把学生比作演员和运动员,把教师比作导演和教练,我认为这样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关系”。就教育方法是把教师作为主角,学生是配角,这是主客颠倒的错误,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体现在创设情景、质疑答疑和多元评价等方面,与学生一起体验和感悟。有人把初中四个年级的教学分成四个阶段,六年级是“喂”学生学,七年级是“抱”学生学,八年级是“带”学生学,九年级是学生“看”着学生学,这样阶段的分法太过机械,但这样的过程倒是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在情境创设、提问设计以及对学生的调动和评价,对知识点的归纳,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尽情发挥主体作用,“以我笔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生活感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问题是,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优劣难以自我评价,对自己落笔成文缺少思路和方法。我在教学中,加强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解释,强调了作文按“中心与材料”、“语言”和“思路与结构”三个方面评分,一方面讲解具体的要求,一方面印发学生优秀作文,一起鉴赏,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作文不在无的放矢,不再放任自流,而逐步走向成熟。

3.关于“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教学要制定的三个唯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的根本理念是让教师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从关注“鱼”到关注“渔”,这里就要解决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不能光看教参,不能光备教材,光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是合作学习的体现,也是于漪老师一直强调的“心中有数、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上朱自清散文《背影》时,我感到要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章生动描写父亲在车站送行儿子的情景,前提是要让学生认识父爱的真切细腻。所以我先讲了《孽债》中亲人离别的情景,启发大家回忆自己家庭中亲朋好友分别的情景,再一起读《背影》,学生能比较好地体会到动词准确使用所产生的描写细腻的好处。

4.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生成教学是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课堂教学的行为,它突破了教师备课内容的局限性、上课的有序性、问题处理的固定性和问题答案的唯一性,而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生成即动态,打破程式,主动探求,关注学生发展,要求师生合作交流。教师要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要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足够的智慧和机制,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使课堂呈现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局面。

例如,我在上《韩信胯下之辱》的一则文言短文时,原本计划只是做词语的解释翻译,而讲到文中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中情怯耳”,有同学在地下切切私语:“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感到这个说很有意思,于是提出让大家讨论。一下子,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一方说,韩信做法没错,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另一方说,韩信做法不好,大丈夫不能受欺受辱,人要活得有尊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的异向思维,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兴奋点。我在表扬大家直抒己见的同时,又讲解了辩论时的技巧和原则,使大家获益匪浅。

5.关于“接受与活动”的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善于思考的人。”因此,合作学习要求改变单一的接受型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及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行,“放羊式”教学方法也不行。其实,学习有三种形式,一是学得,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二是习得,即自然状态下的联系、交流、阅读、拓展;三是默会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而且应该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坏的老师奉送真理,好的老师发现真理。于漪老师:“少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的阅读文本,书不熟读不开讲。

例如,我观摩《安塞腰鼓》的教学公开课,老师成功地采播了电影《黄土地》中的大西北农民击鼓豪迈情景,集中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其中包括单独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两步朗读、全班同学朗读等等。整堂课,学生看得入神,读得很有味道。试想,如果这篇文章知识由教师讲解,让学生凭空想象或机械记忆效果或这样好吗?

6.关于“积累和归纳”的关系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彼洛夫斯基说:“教学任务与其说是在大量掌握原始的事实,不如说是在于掌握编码系统。”师生共同合作过程中最终目标,让学生掌握思维训练方式,找到一条通往自主学习的捷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归纳、比较、贯通”,要有单篇意识到单元意识的归纳。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习惯于逐字逐句死板地讲,然后又让学生死板的记,当然,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词要懂、要记、要积累,但是更需要的是归纳和迁移,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注意在注释翻译中常犯的错误,归纳了“四忌”:一忌只写本义,二忌只抓单字,三忌只看局部,四忌主观臆断;同时归纳了“四看”:一看形声字,二看对应词,三看语法关系,四看逻辑关系,总的要求是“看语境,作注释”。这样有系统的归纳可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学生从课本学习迁移到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初中学生中,我适当的渗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内容,在讲词法时,还与外语老师联系,一起体会古文注释和外语翻译的相同之处,效果是促进了共同提高。

7.关于“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语文学习十分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合作学习的外延可以拓展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在这里,首先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授之以鱼”提高到“授之以渔”。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目的,是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和能力。拿现代文阅读为例,如果能有文体意识,即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不同文体出发,那么课内学习可以起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地步,以后不断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学会赏析课外的文章。

曾经观摩到一位老师上《稀粥南北味》,整堂课大讲特讲各种粥的名称、原料、烧法、营养等等,真是“粥天粥地”,语文课几乎上成了烹调课。其实,这堂课应该体会“散文贵散、散文忌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才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可以设想,这堂课后,学生从课外再读到类似的散文,还是找不到阅读分析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要思考和实践的切割辨证关系。这些关系解决好了,就是解决了“精讲与精炼”的关系;而“精讲与精炼”的关系解决好了,那么“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可以迎刃而解。人们担心的“减负减负,责任自负;松绑松绑,考试落榜”的现象不再出现,减负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这样的教改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因之而少教,学生因知而多学,校园里充满了欢笑”。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教学理想境界!可以相信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探究和实践,一定会使这样美好的理念逐步成为美好的现实。

四、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效果和反思

1、合作学习有利于化解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造成的语文教学的困惑和教改瓶颈,有利于转变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两个极端。“满堂灌”的“死讲”,“题海战术”只有学生的“苦作”,合作学习强调师生互动“精讲精炼”,正是解决两个极端的最好办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推进二期课改,面对教改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不少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是“其他年级轰轰烈烈搞教改,毕业班扎扎实实抓应试”的办法,其结果教改流于形式而应试也完不成任务。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合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作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金钥匙,形成了“寓教改于教学之中,寓教学于教改之中”“扎扎实实搞教改、教学改革促应试的生动局面”。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和发挥个人潜能,使学生学会与全体师生相互沟通、交流和协作,也是学生体会到建设和谐人及关系的意义和快乐。

当然,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而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上述第三部分所述合作学习“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切割辨证关系,要有理性的认识并不容易,要有实践的应用难度更大。

例如,强调了“生成”教学,注意了上课的灵活性,注意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也自由活泼了;但如果忽视“预设”的重要性,没有精心备课,没有教法与学法的预见和预备,上课只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热闹变成了混乱,教学进度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也不能实现。

又如,不少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活动、自由讨论、个性发言,而当学生观点产生分歧,看法产生偏差时,教师只是空洞地赞扬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不对的。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不作为”的做法,教师不能忽视合作学习中的引导点拨和归纳。

又如,不少教师能积极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但是常常出现以画面和音响的形象效果,代替了文本的阅读和赏析,而且常常是公开教研课上精心设计和展示,平时上课还是老一套。

今后,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进程中,在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进程中,我将继续探求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切实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探究合作学习的课题作为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抓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浅谈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中学语文课改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被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采用,由于合作学习符合中学生思维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中学生的互助精神,塑造中学生的内在品质,提升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培养品学兼优人才具有特殊深远的意义,并且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学语文 教学模式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突破和补充,通过合理的分组和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进行讨论、倾听、合作学习,懂得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和虚心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学会互助协作、共同进步。《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来开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合作学习,将其充分运用到我国的教育事业中。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能够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加了学习乐趣,让学生在讨论和互帮互助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首先是生生合作。生生合作有“优优合作”和“优差合作”两种。“优优合作”就是把两个优等生组合在一起,其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可以相互竞争,因此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交给他们,可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优差合作”又叫交叉组合,就是让一个优等生帮助一个学困生,这样可以有效的带动学困生的学习,让学困生学习优等生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也能让优等生在助人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其次是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思广益。通过几人一组的合作学习,能够避免个人思考的局限性,充分实现思维互补。通过学生各抒己见,思路会更加开阔,理解问题也会更加透彻,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是班级集体合作。这种合作学习有辩论赛、演讲赛、座谈会等形式,学生之间自由对话,可答辩可争论,教师则在关键的地方适当加以点拨或指正即可,这样有效帮助了学生强化其合作学习。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1 符合中学生思维特征,培养学生互助精神

中学时期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这是其身心发展独有的特征。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敢于探索,对未知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而能在学习上标新立异。但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阅历的缺乏,中学生的思维仍然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让他们将自己的兴趣审美、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等等都充分表达出来,让别人倾听、理解、接受和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学生个体思考所带来的局限和障碍,对于问题的解决和新知识的吸收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2.2 强化中学生语文学习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由于中学生的兴趣审美、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等等都有所不同,那么他们对于语文的认识和学习也会各种各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展现的最佳途径,这就体现了中学语文学习的主导地位。另外,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且被人们视为未来社会建设者必备的基本功能之一,而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语文教育应强调学生语言实践的主要任务。在实践中,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通过不断的“听”“读”“说”“写”的培养和锻炼,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将合作学习引入中学语文教学中,正是以这种方式将中学生聚集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还能接触自身平日所不及的人、事、物,从而体验到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

2.3 塑造中学生内在品质,培养品学兼优人才

我国五千年年来优良的传统一直被延续和发展,语文教育又是学生接触传统的最直接的载体,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这些优良传统灌输给中学生,由他们继承与发扬。首先从诚实守信着手,逐步建议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比如开展中学德育教育展览,将一些实际案例通过文字配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等等。又如关于德育教育的演讲,或者付诸于实践,如给同学一个微笑、给老师一封感谢信、对父母家人说一声我爱你、帮家里做家务或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些都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中学生在一起讨论,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将对于塑造中学生内在品质,培养品学兼优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实现语文教育课程“保传统、促发展、搞创新”教?W模式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天性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中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也将会保留部分传统,教师的指导地位不发生变化,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在其中要乐于分享、耐心倾听、虚心学习,教师则在下结论等特殊时刻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正,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将语文教育多姿多彩的知识世界发挥到淋漓尽致,成为其他学科的模范,最终实现语文教育课程“保传统、促发展、搞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将合作学习更加重视起来,结合教学实际和生活实际全面展开,将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首要位置,为语文教育事业、德育教育事业和我国综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令燕.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14.[2]刘小盼.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4,(5):14.[3]文明.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0):32-33.作者简介:杨秋,女,汉族,本科,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初级中学 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青浦区大盈学校 杨玉红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有关背景

该班属一所乡镇小学,自入学一年级就实行了小班化。大多数学生透着农村孩子所特有的朴实坦率、活泼真诚,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本次教学课文《落叶》是H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文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深秋季节枯叶飘落、候鸟南飞的情景,并通过小动物们富有生趣的活动,反映了秋天给它们带来的喜悦与欢乐。Z教师是一位青年教师,教龄15年,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四次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率与效度,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课堂观察与分析

(一)搜集信息,合作汇报 ……

T:哪个小组先汇报一下?

(好几组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

S1:我们小组搜集到了许多有关秋天的信息,有黄叶几片,有枯草一把,还有一幅美丽的菊花图。T:谁有补充?

S2:我有补充。我搜集到的叶子是半青半黄的,这是我在上学路上捡到的。S3这幅菊花图是一位大哥哥帮我画的,画的就是我们的校园花坛里的菊花。…… ……

(大家争相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同伴分享,由于采用异质编组,再加上小组已相互交流,所以大伙儿全员参与,兴趣盎然。)

鲜活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拓展学习时空,从学生生活出发、联系实际,丰富经历。……‛综观以上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正值深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季时令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老师已提前一周布臵任务:多渠道搜集有关秋天的信息。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再安排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汇报。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自寻信息的印象,并了解其他学生找到的不同信息;另一方面,使学生更能深入地了解生活,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视野,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预习课文,合作检查 在预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常规的‚预习四步曲‛,即读准字音、巧记字形、想想词义和读读课文。随后,由小组长组织检查,进一步合作学习。具体操作也有四个程序:

1、读卡片,过音关。要求每个组准备好本课12个生字的卡片,由组长负责组员一一抽读过关。其中‚催(cuī)‛、‚藏(cáng)‛和‚躲(duǒ)易读错,要特别优待学困生。

2、报难字,献计策。每个组长准备好难写本,先记录组员报出的自己认为难写易错的字(一般一至两个),大家一致认为‚藏‛字最难。再请组员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如‚藏‛字的左下和里面部分,有小朋友就说:‚‘片’字反倒写,大臣害羞里面藏‛。这样,大家献计献策,相得益彰。

3、议词义,共解疑。每位组员说出自己预习时碰到的不理解的词,请同伴援助解疑。讨论下来,有好几组都不理解‚催‛和‚电报‛的意思,组长便把它们写在纸上,反馈给老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读课文,两结合。要求每组采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体目标为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荐和推选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参加大组交流的朗读者。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自己学的基础上,否则会流于形式或质量不高。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环节,教师先保证让学生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独立自学的时间。没有经过独立自学,效果不会好,经过自己的自学思考才会提高发言的质量,还会吸收小组成员的意见,或提出异议,展开争辩,真正达到思维的碰撞。然后在异质分组中渗入了合作讨论检查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检查之时,教师还可不失时机地进行个别化辅导。这样大组交流时,课堂上便出现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可喜现象,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操作、交流的频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感悟语言,合作表演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对学生语言训练的好材料。教学时,老师不分析,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老师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利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展示成果。

(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三五成群,有演有读,煞是热闹。)汇报开始了,每一组都争先恐后。

组长1:‚我们一组分角色朗读。……‛ 组长2:‚我们一组分小节朗读。……‛ ……

有好几个小组编演了课本剧。你瞧:娇小文静的钟佳怡同学表演的‚小鱼‛,缩成一团,悄悄地藏在‚伞‛里;活泼调皮的谢超超同学表演的‚小鱼‛弓着背,小手当鱼尾,左右摆动,躲到‚伞‛下,还不时地四处张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学中用这种新理念,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转换角色,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感悟、体验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最大空间地给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使课堂充满生趣和活力。

(四)拓展训练,合作评价 《落叶》课文第二至第五节,结构相似。教学结束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几节,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师生总结出:这几小节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请学生学着课文中的写法,说一、二句话。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分层练习单。

A层:树叶落在,爬过来,把它当作。(哪里)(谁)(怎么做)(什么)

B层:树叶落在,爬过来,把它当作。C层:。

具体训练时采用动态分组,即由原先的异质分组改为同质分组。随后先小组内学生互相评价,再以同质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由于题目的难易有差异,切合各组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因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比较高,学习气氛非常浓郁。最后评比结果:中等及较差学生与较好学生都能较完整迅速地完成本次练习。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一员深入学生中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性循环中领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验集体组合的力量。

三、反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班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提高了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率与效度,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作为教师,必须注意的是①要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实行动态分组。因为同一学生在学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学习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采取一成不变的分组方式,不仅不利于调节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还会大大损害学生刚刚萌发的学习潜力及学习情感。②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发展中建立新的合作。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展‛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第四篇:合作学习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合作学习中几个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新课改过程中,合作学习被广泛采用,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这里针对无价值的学习任务、自发的合作状态、学生缺乏必要的准备、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内成员不能友好相处、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现象描述和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无价值的学习任务

有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的老师甚至每提出一个问题,也要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结果,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要求下不得不做出热热闹闹的讨论状。

问题分析:所谓无价值不是指学习任务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指不值得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合作学习作是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的,其学习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而那些原本可以通过教师教授或教材提示就能掌握的简单知识与技能,则无须通过合作方式教学。

解决策略:

(一)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破除对合作学习的迷信,因为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

(二)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首先需要选好合作学习的材料,善于提出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小组讨论的形式容易使小组成员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只有那些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能激活思维的学习任务才具有合作价值,(三)在教学时机上,教师应根据教学之需给以准确的把握和灵活的创造。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判断、创造与把握教学时机的最好依据,而有价值的学习任务也大多在学生的思维面临考验时得以突显。时机1,学生思维受阻时。此刻,学生的内心往往产生了最大程度的学习需要,同时学生之间也往往产生了强烈的合作需要,无疑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时机2,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有分歧,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这时,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不仅问题会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互动意识、合作技能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时机3,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全方位的启发。

第五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科:语

目:

作者单位:阳东县塘围中学

作者姓名:陈

写作时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豪 2009年3月12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 摘要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教学,我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认为主要做到以下五点:尊生学生,激发热情;根据实际,难易适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 关键词 】 《语文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难易适度、探究意识、体验感悟、思维拓展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道、授业、解惑”这些传统思想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几乎僵化,教师惯于牵着学生走,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一味灌输”,在知识时代及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与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不相适应。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然是捉襟见肘的,必须有一种发自学生内在的精神解放,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探究性学习引进中学语文学习实践是当前新课标实施中的迫切问题。我认为将探究性学习引进语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激发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老师尊重学生是关键。只有老师尊重学生,师生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才能让学生敢于探究。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还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教学《第 1 一次真好》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第一次有趣的事情。有一调皮学生却故意捣蛋,他说:“其实,最值得我去回乙的第一次,就是我的第一次接吻!”当时全班马上炸开了窝,把我气晕,七年级的学生竟然“体味”初吻,这不是在“造反”吗?但是我很快又平静下来了,心想:这是学生的个性,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理,我也应该尊重学生。于是我对每个学生的“第一次”作了点评,当点评“第一次接吻”时,我却话锋一转,说“其实吻有很多种,在西方国家吻和拥抱都是一种礼节,相信同学们都吻过自己的亲人,如爸妈等„„”然后用鼓励的口气说:“现在,我提个建议,不如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一下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吻是一种礼节,而在我国却还不真正成为礼节呢?”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净化了学生的一些不好的想法,而且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敢于去探究。

二、根据实际,难易适度

在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中要把握好几个“度”,重视深度、把握难度、掌握时间度、提高效益度、关注参与度。由于初中生阅历不深,知识积累不够,要想在大范围上实践探究性学习,还得从降低难度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层推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句。” 胡适给北大的毕业生开的三味“防身药方”中,第一味就是“问题丹”。他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 问题。”问题与质疑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涵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位”,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去产生问题,这是最符合中学生的身心规律,也是最容易让学生培养探究意识。如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当讲解到“我从石架向下望,„„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我就让学生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文章的“我”,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当讲解到“‘听我说吧’,„„你能看见石架下面的那块岩石吗?”时,又让学生换位想一想“爸爸明知你不敢去做,为什么还这样做呢?而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又提问“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作为‘我’的同学,你会怎么做?”这样换位思考,能让学生对提出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换位思考,就会让学生觉得想问题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就逐渐使他们形成问题意识,达到培养提问的品质,从而达到培养探究意识的目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让学生乐于去探究。

四、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

学习语文离不开一个“情”字,课文是情感的产物,作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只有对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情有了真切的体验,对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有了透彻的感悟,才能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进而“会意”、“悟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字析句,换位移情等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教读《春》,先由语言感受春天的信息,仔细观赏春天里风雨花草的声音、色彩、形状以及人的活动,渐渐地在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欣欣然的迎春图。继而由景象、人、事转入理性 思考,由个人感受上升到社会理性层面,问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春天像一首歌,唱出了鸟语花香,预示着人们的美好未来”;“春天像一台戏,展示着五彩缤纷的世界”等等。这就超越了文本固有的内涵。文本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学生进一步提出表示要珍惜青春年华,进而醒悟“一年之计在少年”要扬起风帆向前去。这就由文本转入人生体验。哲学家加达默尔说“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性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仅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这种最充分的资源整合的目的。

五、注重学生的思维拓展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要忽视学生思维拓展,如果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呈定势特性,展不开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因而,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势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产生灵感爆发,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越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可能可以分两步走。首先,由此及彼,逐步拓展。使如在学习《春》一课时,我按照课文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春特点,在学生基本认识春特点之后,让学生带着愉快新奇的心情去探究其他的季节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地加以越味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春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其次,设计游戏,边玩边学。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愉快的游戏,让学生们在不贩游戏中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让班的一个男生扮演皇帝,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扮演骗子,其他扮演相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留意自己每一步都做着什么。然后提出问题:“在根本不存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这是为什么?”、“你怎么理解皇帝的新装?”、“骗子是怎样使皇帝受骗的?”这样就把单调的语文知识融化于趣味的游戏之中了,学生很容易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拓展,根据游戏从而得到答案,就变得爱学、乐学、会学。这样,学生在探究分析过程中也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应《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使探究性学习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伍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3、谢智昌:《面向中学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广东教学研究》。

下载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 作者:柴茂勤 摘要:当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个人主义,而是需要懂得团队配合的集体主义,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 运用摘要:合作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策略 一、现状分析 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论文

    一、设置问题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论文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其价值,着重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合作学习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标准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

    作文教学中的合作写作策略

    作文教学中的合作写作策略 一、合作写作的必要性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占41%;第二个25年,上......

    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程走进我们校园,走进师生生活已一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