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常德市四中 唐圣君
现代社会,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正逐步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流。从2009年开始,我校在各学科中广泛开展了以合作小组为平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并总结出了“五环节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课堂实践摸索中,对于合作学习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及其意义
1、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是对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式教学的否定,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
2、音乐学科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而成功的合作学习就能最大程度地达到这些目的。
1)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3)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4)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音乐课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加上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在教学中没有有效地发挥其最大作用。究其原因:
1、片面追求学习形式而轻视学习的实效性
2、片面注重学生而轻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片面注重群体而轻视个性发展
三、如何有效组织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能说明合作学习本身存在种种缺陷。好的教学策略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去贯彻,也不能发挥其作用。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我们所使用的合作学习获得显著的收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滥用,不能为合作而合作,教师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2、教师应善于引导、协调整个教学过程
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等多重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并及时、准确地对合作学习进行调控与指导,如合作学习时间的长短,合作秩序的好坏、合作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3、优化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营造宽裕的合作环境。学生只有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敞开心扉,思绪飞扬;才能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才能有创新意识的萌发。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组织学生聆听、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拥有充裕的发言、补充、更正、与展示的时间。在动脑、动手的体验中感受音乐合作学习的成功感。
2)承担责任,成为专家。在合作学习中,要让每个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促进每个成员都参加到小组活动中来。“允许”每个学生都承担责任,能增加能力较差学生的参与,降低能力较高学生的“垄断”。在分小组探究知识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尝试成为小组中的“专家”,指导组内成员一起来解决问题与建构知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负责人
总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开发学生创新潜能,使学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一生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是每位音乐教育教学者的最终目的。初步实施合作学习,对任何一位教师都是很大的挑战,让我们努力寻求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使之在新时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一个热点,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也不例外。通过学习同行们的经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本文拟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一点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音乐艺术是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当学生们在音乐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更新观念,树立学生是“课堂中心”的思想观念,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展示个性,积极思考探索创造,做学习上的真正主人,这时学生才会“学有趣,学有乐,学有劲,学有得”,成为主动快乐的学习者。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成功感,凸显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它的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要合情合理合适,不能因为有其必要性,而在课堂学习中过多运用甚至滥用,那么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所谓“有效”,就是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最终获得了什么。具体来说:即学生学到了什么音乐知识;学会了什么音乐技能;有没有积极参与;与同学配合是否融洽、快乐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什么收获,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无效的;如果学生参与了但学得很累,在活动中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那这样的学习活动是低效的或也是无效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追求“精练”、“实在”,“宁缺毋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推动、帮助、提高学生音乐各方面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1.怎样分组。
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一般按照混合编组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有优、中、学有困难这三种类型的学生组成,同时应考虑学生的男女比例及个性特点。当然,不排除学生自愿组合的形式,教师可以提一些建议,做一些调节工作。分小组要最大限度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员能接受,并在不断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6人最好,多则不要超过8人。
2.小组活动:
(1)明确任务,展开活动。
教师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安排好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各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在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后,由组长负责并充分发扬民主,尽量根据组员的要求及特点分配好各位组员的具体工作,全体组员根据要求进行练习、创作。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有序、集中、投入、活跃,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2)展示个性,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一般可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分组展示:每个学习小组分别交流汇报,这种形式能尊重每个小组的劳动,给予平等的表演机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但分组展示会占用很多的教学时间,运用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安排。②个别小组展示:挑选一到两个小组来进行交流汇报,这种形式可注意到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请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作示范来鼓励其他小组学生,同时能保护暂未完成任务小组学生的自尊心,为下次的成功增添信心。个别小组展示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但在活动公平性、全员积极性上有一定不利的因素。③共同展示:每组选派一到二名学生代表,采取各小组轮换、组合、衔接的方法来共同展示。这种方式面向每个小组,更多呈现学生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即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但要注意活动中“学生代表”的不固定性,鼓励、强调轮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着每一个人的学习,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会更热烈、浓厚。
(3)形式多样,真实评价。
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进行,但注意不走过场,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作用。
1.指导帮助作用。
①指导学生分组:从考虑全局与尊重学生出发,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满意、快乐的小组。②确立学习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考虑到任务应具有选择性,有一定思考 操作的价值,强调活动的可行性。③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能及时、适时为学生答疑解难,耐心辅导,并能调控好整个活动的进程。④组织和评价:在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中,教师应成为组织高手,使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又是欣赏者、帮助者,抓住学生们的优点、闪光点,加以表扬、对学生中肯建议,准确评价,真情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下次可以做的更好,表现会更出色。使学生从心里面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2. 积极参与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应该是最佳配角,而不能当观众,做评委,我们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尽情表现,探索创造,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享受音乐的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音乐潜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小组合作是学习音乐的一个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来,在活动中表现个人才能、情智,体现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享受音乐的乐趣。让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在音乐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驰骋、遨游吧!
第三篇: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姓名:李单位:林甸县红旗镇中心小学总校电话:
秀
***
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一、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带动小组共同发展。
小组长在一个小组中起重要作用,那么对他们的培训就尤为重要。在课下时要经常性地对小组长们予以赏识,使小组长们能够自信地在小组中做好管理者。并通过各种培训,教小组长们通过各种方法学会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互相团结,取得进步。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我发现在音乐课上小组长的作用发挥得特别好,每个学生都在为自己小组的展示积极地做着准备。从他们有序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前预习充分,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默契,许多小组同学马上就可以把本节课的难点突破,这些小组长带领大家课前预习的作用功不可没。
二、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的基本单位,小组成员们通过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首先要了解学情,合理划分小组。把个性不同、情感各异、知识水平有别的学生分为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小组的组成让学生有了归属感,学习时心情愉快,学习起来会特别认真。其次,通过积分式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
如:音乐课中接触到一条较有难度的旋律,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之后,可以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自由练习,然后每小组选出一名唱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上台演唱,同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监督,任意点出小组内的一名同学,都可以唱出来,唱出来的要加分,唱不出来要扣分。这样,小组同学都会齐心协力,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将旋律唱好,给小组加分。这样,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和对抗,各人不同程度的成果展示,不仅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更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使原来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
三、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尽情展示自我风采。
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展现个性特长发展,在分享展示中共同提高。同时,小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音乐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看到自己心中希望的天空。
音乐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在认真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根据乐曲传达的情感和旋律,结合学生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进行展示:喜欢画画的就简单地描绘出心中的画面;喜欢文学的就写出优美的诗句;喜欢朗诵表演的就尽情抒发;喜欢舞蹈的就跳起来;即使什么也不喜欢的学生,专注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享受„„小组学习为学生搭起了尽情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四、充分利用合作时机,攻破音乐学习难点。
音乐课堂教学应当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应当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把握时机,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进行探究、合作的时机。
把握好合作时机是提高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良好途径。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合作要适时,一般可放在以下几个环节处开展:
1.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学习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如欣赏了《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圆舞曲的特点。
3.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当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方式时,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如:在学唱了一首歌曲之后,让学生用动作、表情等自由的方式创编歌表演,这时的合作表演能让每个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评价激励,强化小组学习有效性。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以小组评价为主,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数量,评价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过程和效果,并对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认识到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但教师应适当关注小组成员,对于小组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对一些平时不主动参与的同学偶尔的好表现进行及时的表扬,激励他们将偶尔变成经常。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音乐教学合作学习的尝试
音乐教学合作学习的尝试
山东 胶南市实验小学 陈 菲
去年在四年级二班上音乐课时,我像往常一样带好录音机走进教室,一到门口就有几个同学围上来:“老师,我们六个人一起为歌曲《郊游》创编了一个舞蹈,请你给我们看看吧。”我当时很吃惊,因为这里面有三个学生是在音乐课上表现非常差的同学,从来没见他们表现过自己,能行吗?带着疑问看完舞蹈,我震惊了:这是我的孩子们跳的吗?他们的舞姿那么优美,他们的编排那么符合歌曲内容。事后我得知这个舞蹈是他们六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创编的,每个人在创编过程中各抒己见,经过多次修改,集结每个孩子的智慧终于编创出了优秀的作品。于是我深深地反思: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在音乐方面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要能让孩子展现出亮点,就需要我们老师为每个孩子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呢?于是我开始在音乐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将我的体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情况,均衡分组
首先,全面了解班内每个学生音乐课上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责任感、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分成四大类: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的同学为A类,并担任组长,稍差一点的可以担任副组长为B类,其次把那些学习好但责任心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作为C类,最后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为D类。
其次,按照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的原则,全班学生分成四类,其中,A和C、D分别组合两个组,B和C、D分别组合两个组,这样六十多个学生的班级就分成了四大类,十多个小组,这样就容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凝聚力,大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
最后,小组桌椅的摆放由学生商讨后决定,圆形的、方形的、马蹄形的、椭圆形的……这些摆好的图形都是根据他们所需展示的内容确定的,由此可见每个小组都有着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见解。
二、合理分工,发扬个性
小组分好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给组内每个成员确定相对应的任务,比如:唱歌好的同学负责歌曲表演,节奏好的同学负责节奏创编,舞蹈好的同学负责舞蹈创编,让每一个学生各负其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这样又避免了因为分组给C、D类同学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就是小组的主人,组荣我荣,努力为小组增光添彩。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根据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课的快乐。例如:在唱完歌曲《打花巴掌》以后,先让每个小组进行一次唱歌比赛,然后推一名唱歌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内的比赛,这需要组内每个成员大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集思广益。只见他们认真交流自己的想法,大胆设想,然后制定歌曲的演出方案,有的为歌曲创编舞蹈,有的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有的加入解说词,忙得不亦乐乎,我不由感叹:原来通过合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音乐家。编排结束后每个小组都到前面进行才艺展示,增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意识,也让每一位学生在与同等水平学生的对比中进行评价,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三、关注小组内的后进生
在音乐课上,所谓的后进生就是不愿表现自己,唱歌跑调的同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首要的,组内每一个同学的表现直接影响整个小组的水平,因此老师要引导在小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主动帮助音乐课上有困难的同学。例如:在学完《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后,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练习歌谱的试唱,只见小组内每个成员先试唱一遍,找出唱得不好的同学,全组同学齐心协力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及时对差生进行鼓励“你真棒!”“加油!”有的借助柯达伊音阶手势帮助学生找准音高,有的同学借助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变化,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后进生找到了自信心,快速成长进步,使小组成员意识到只有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才能在比赛中取胜。
四、及时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
反馈是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的作用在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小组根据成员的表现及时作出整改计划。我在日常的音乐课教学中,每四周举行一次音乐会,曲目编排形式全部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全班同学认真观看,做好记录,音乐会后写好音乐会收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畅谈音乐会的感想。班级内定期进行评比,才艺展示优胜的小组奖励一颗金星,优秀个人奖励一朵红花,进步大、提高快的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真正实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音乐理念。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已突显出来,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活起来”“动起来”“闹起来”了,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了,班级中互相帮助、合作愉快、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风气更加浓厚了,自己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更加坚定,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地挖掘教材,研究学生,把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向更深层次推进,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效益。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小组合作快乐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他们就会越学越爱学,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有信心,学得快乐。
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有利,也解放了老师,从前填鸭式的教学,整堂课是教师的讲演,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小组合作,教师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导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真正的把教师解放出来。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小组合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形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若只是泛泛而不重实质地将其运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基本是按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因此我们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几位学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组,如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演唱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等分成几个层次,再从每一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于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间同质”就是将全班各个小组的水平保持平衡,组与组之间不允许能力的过于悬殊,让各小组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公平竞争。
1、确定小组人员的数目:
2、根据学生的等级水平进行分配:
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间保持平衡。首先,每个小组都应具有素质高、中、低的学生;其次要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再次,注意小组成员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配置。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组员均有轮流担当组长的机会,以发挥小组内每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3、及时写好小组概况记录:
将小组成员的姓名填在各组的登记表格上,以便评价交流。例如:在执教的二年级班级
中,我要求各小组拟好组名或队名,如糖果队、彩虹队、胜利队„„及一句可以鼓励全组团结一致、勇争第一的口号;让各组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设计一幅宣传评比画,并标上队名、口号和小组成员姓名,我将各组的宣传画贴于教室中最醒目的位置,以便每位成员及时知晓评比结果、获取竞争信息。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它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有效保证。
1、收集资料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
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可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
例如:我在教学《卖报歌》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歌曲的资料,并通过课前预习,学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抗日儿歌。我还向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方法:回家向家长请教,或到图书馆、音像资料店、网上寻找等,还可以小组合作寻找、共享资源。课堂上,同学们为了参与小组间的竞争,都充分利用自己和小组获得的资料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合作表演。课前资料的收集,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相互竞争交流中取长补短,既增加了知识量,又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2、学会倾听:
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不打断对方发言,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3、学会表达:
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想后说,想好再说,4、学会讨论: 讨论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置疑,但不能讲伤害对方的话;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组内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5、学会组织:
小组讨论时要组织分工,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能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
三、营造宽裕的合作环境: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能进行最佳效果的合作。但是和谐、民主、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不同课堂的“共性”。
1、和谐的室内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墙上可贴一些中外音乐家的画像,或挂几幅小朋友在演奏乐器、表演舞蹈的图画;钢琴上还可以摆放一瓶美丽的鲜花;后墙可以设计音乐黑板报,既有音乐小故事,又有音乐知识,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这样的环境能让学生倍感新奇亲切,自然地喜欢音乐,产生学习的动力。座位的安排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半圆形、马蹄形、田字形等排列形式,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拉近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集体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静静的夜》一课时,我剪了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贴于墙壁、黑板上,学生听着静谧的乐曲走进教室,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同化,很快融入到角色中。座位成星星点点状分散在教室里,学生与小组合作伙伴坐在一起,顿时兴趣高涨,积极性十足。背景与主题的吻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座位的安排,更有助于发挥合作精神。
2、平等的民主环境:
教师要在心理上承认学生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要赋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他们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对象,让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现自我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索与创新的合作学习中。
3、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担心合作过程花去过多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的做法会使学生在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的同时,因为时间的不充裕被直接制约其深入展开。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地听、看、讲、想、做,在表现与创造中体验音乐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四、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点,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强、好表现,对形象的语言和童话故事情节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执教二年级欣赏课《龟兔赛跑》时,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内容及音乐表现形象后,分组讨论音乐剧的再度创作。“经过这次比赛后,音乐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一番激烈地讨论过后,都表演了各自富有创意的音乐情景剧:小组中有朗读故事内容的、有扮演美丽大森林景物的、有扮演乌龟和兔子的、还有选择打击乐器表现龟兔二次比赛情景音乐的。整堂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集体合作的愉悦感。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
低年级音乐课中自制小乐器的活动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第二册第七课《乐器制作》中,我课前让孩子们收集生活中的可乐瓶、沙子、食品盒盖、啤酒瓶盖、铅丝等废旧材料,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简易乐器。在讨论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用铅丝把啤酒瓶盖串成一串,制成打击乐器当中的串铃;有的小组把饼干盒盖四周钻上四个洞,用铁丝装上啤酒瓶盖制成了打击乐铃鼓;还有的小组把沙子装进易拉罐,做成了沙锤„„最后,孩子们分组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为已学乐曲进行了即兴器乐合奏表演。通过运用简单的生活材料,亲手制作打击乐器,学生不仅懂得了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难易适中。
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音乐课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作者:黄佩贤 文章来源:艺术科 点击数:
1614 更新时间:2011-10-11 18:27:54
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黄佩贤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歌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近,我校举办了各学科的高校课堂展示,发现无论语文课,数学课,心理课、美术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组织形式,下面谈谈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几点做法:
一、提供有利合作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车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如果教室较为宽敞,可以采用“马蹄形”、“口字型”、“半圆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为只有互相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讨论,对话交流的气氛,而且这样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学习歌曲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音乐原有基础,心理素质,性别等将班级均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含有各种层次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实践中不调整,不断优化,教师要依据每一首歌曲学习和竞争中学生的成绩安排作调整,使之趋向公平。开始,我先是将学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组,这样几次竞赛下来,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小组,每次他们都拿第一,其它小组将失去信心,每次在学习歌曲或表演歌曲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这种现象我在我们学校三年级两个小班中实施过,深有体会,后来我又放手由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平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十分浓厚。同时,扩大了学生们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训练量,且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径。
(1)合作学唱歌曲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哼唱旋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唱歌曲,如果学习中有困难,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才可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歌曲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那是浅层次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地深层地艺术加工,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道具等,音乐实践活动。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于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泼。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的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
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间评价,整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中有一首表演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合作评价,组员各司其职,歌声优美,演唱形式多样且感情投入,但队形缺少变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动或站或坐,打击乐器,运用不当,因为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学生伴奏起来有困难、有点乱,教师表扬该小组,能在表演中加入诗朗诵,富有创意,还有两位学生吹着肥皂泡为舞台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共同评价,使该组学生明确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唤起了他们再次参与表演的强烈愿望。
评价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如评价出最佳编导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伴奏奖等等。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小礼品等。奖励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树立学习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总之,在歌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师的权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体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儿童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株洲市一中 周利双
内容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也把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下文笔者从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的表现形式、优势及存在的误区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 键 词:小组合作 音乐教学 表现形式
优势
误区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发挥教学效益,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实践与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小组合作表演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合作是音乐表现的特殊需要。因此,合作表演是音乐合作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音乐小组合作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合作教学的最大特征,它可以采用合作演唱、合作演奏、合作律动等形式来表演音乐内容。例如:在一篇关于创作课的案例中,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按照4-5人一组分组,然后根据老师发放的图画标识、线条、音符、单词等利用用身边的乐器和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即兴创作音乐片段。以上这篇案例就很好的采用了合作演奏的形式来为教学服务。它不仅丰富了音乐学习内容,增加了音乐学习的新鲜度,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
2、小组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法是提高学生精神集中度、保证音乐学习热情参与的一种愉悦性教学方法。其实施方法是为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合作性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享受音乐,表现音乐、获取知识。例如在一堂面向研究生开设的音乐教育法理论课的案例中,主题是“幼儿歌唱的发展”。教授并没有采用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而是现场邀来了四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幼儿及亲子家庭进课堂参加老师预设的音乐游戏,让学生现场观察孩子们的音乐模仿能力和节奏感,然后让学生谈观后感。接着再让学生轮流表演几句自己熟悉的、感觉有趣的儿歌或音乐节奏。最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将每个人刚才表演的东西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节目来表演。看完这篇案例我非常惊讶,原来纯理论课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研究生也可以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我想这种合作游戏法当然更加适合我们的中学生的音乐学习。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样的学法,只要运用适度,都是有价值的。
3、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法是一种新兴的热门教学方法,它以探究相关的音乐课题为载体,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分析、上网查询等互动活动获取音乐知识。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一课中进行如何区分不同演唱方法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6-7人为一小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分别从作品内容、发声方法、音色等方面去探究区分,将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究,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凸显的优势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利于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表现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音乐表演、音乐探究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
2、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个别差异,缩小了生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还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实现了创设合作式学习小组的初衷。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推动下,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潜力也会得到更大发挥,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小组合作活动实行虽然已有多年,但如果实事求是地作一下冷静的思考:我们的有些小组合作有点流于形式之嫌,学生的一番热热闹闹成了课堂的摆设,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标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探讨。具体表现在:
1、误认为分组即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分组学习,因此提起合作学习,很多老师就想到把学生“分小组”。由于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理念,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只是很粗浅,甚至是很生硬地套用了这种形式。有的在教学中不看时机、不分难易,不分内容,不分学生实际情况,滥用合作,个个环节只要有问题,都想让学生“合作”一番,例如:表演用合作表演,欣赏用合作欣赏,甚至音乐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常用的音乐概念也要合作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误认为参与即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讨论中好学生唱主角,汇报中又往往是好学生一言堂,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甚至在开小差,实际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重形式轻内容,课堂表面热闹,实质收效甚微的小组合作是失败的。
3、误认为结论即合作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小组合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培养与提高,可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追求合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合作过程。对于学生在过程中是如何合作的以及情感、态度如何,教师却不予关心。因此合作探讨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教师指导调控也不够。笔者曾听了一堂市级音乐研讨课,老师在简单陈述了教学目标后,出示了三个思考题,但是研讨了三分钟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成果。笔者顿时就生了疑:即使是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分钟的交流学生能干什么?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比比皆是,草草收兵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哪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讨? 总之,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我们只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的理念,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有的放矢的运用小组合作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益,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书目:
郭声健著:《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韩恬恬著:《看小学音乐合作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巨瑛梅、刘旭东著:《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蒋四林著:《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周成平著:《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音体美论文
收藏本页
一、问题的提出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部分音乐教师对小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否则,只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适得其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他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音乐教育中常常能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符合音乐教学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它有效的运用与音乐教学中,达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遵循的原则
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则,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既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同时还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愉快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5、协调性原则
6、渗透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创造性的将多中方法有机的结合,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1、科学明确的分工。分工是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明确的分工是为了有序、快捷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2、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愿意合作,才能合作得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形成音乐合作欲望,这是小组合作有效运用的情感条件。首先要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其次建立生生融洽的合作关系;再次,采用灵活多变的座位方式。
3、提高合作的能力。合作能力越强越便于组员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要教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互助,让他们善于表达,学会倾听。比如唱、跳、弹、说等等方式都可以表达。
总之,鼓励合作学习,不仅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而且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是该如何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待于我们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共同探究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