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朱旭容)

时间:2019-05-13 00: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朱旭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朱旭容)》。

第一篇: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朱旭容)

《农村小学幼小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 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五通桥区蔡金小学 朱旭容 朱茂林 2013年3月 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内容摘要】:学前大班与小学低段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学前大班为小学低段做准备,小学是学前教育的延续与发展,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与严密逻辑性的知识,对它的学习连贯性、系统性很强,如果在教学中幼小转变的“坡度”太大,很容易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使学前大班的儿童升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作为学校区级课题《农村小学幼小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组成员的我们,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实践体会。

【关 键 词】:小学低段

数学教学

幼小衔接

【正 文】:学前大班与小学低段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学前大班为小学低段做准备,小学是学前教育的延续与发展,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教育形式上看,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小学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再者,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它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与严密逻辑性的知识,对它的学习连贯性、系统性很强,如果在教学中幼小转变的“坡度”太大,很容易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幼小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使大班的儿童升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而作为学校区级课题《农村小学幼小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研究组成员的我,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实践体会。

一、作好教材过渡,确保知识无缝衔接

从以往的教材内容来看,幼小教材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儿童对知识失去了新鲜感,使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现今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学前教育教材与小学教材衔接上出现一定的“断代”现象,均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小学数学的能力发展和初入学时的数学能力水平有密切关系。初入学时,对数学概念,对数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算,那么他们入小学后对整数中的多位数,对小数和分数,对于自觉地运用数的关系和运算法则进行计算,都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须搞好两个方面的过渡。

1.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先教师引导,后儿童独立操作,先易后难;通过分类训练,帮助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分与合的思维结构。掌握分类关系的同时,初步渗透连续再分的思想、分合可逆的思想、逻辑排除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分类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 间双向联系。

2.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演示实例,口头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编应用题的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发展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发展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为了帮助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因此,切切实实地做好数学教材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二、关注儿童情感,引领进入数学殿堂

低年级的学生刚跨出幼儿园来到小学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上课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感情的发展也还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而且数学学科本身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态势语言作用,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简明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调整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认真做得好时,我会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而做得不够好时,用摇头否定,当学生在做小动作时,摸摸学生的头、扳正学生的身体,抓住他的手停止他的小动作,或等他注意到时用眼神去制止他的动作„„这样富有情感的态势语言既使学生专心于学习,而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这样的语言会比有声言语的批语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数学课堂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态势语言并适当排解、引导、以生活中的数学为学习的起点,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在具体形象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感知数学,进而就会喜欢数学,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取得成功,引领孩子进入奇妙的数学殿堂。

三、强化数学操作,促进认知主动建构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数学思维是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与物质材料互作用产生的,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往往对借助语言传授的知识难于理解。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从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 数学操作中,可让学生仿老师操作、仿课本图示操作、独立动手操作等,让动手操作伴随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理解和深化知识。如

“比一比”这课是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我就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样采用实践操作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轻重的含义,意识到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再如,教学“分一分”时,我就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体会归类。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学生轻松愉快地渡过了40分钟。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从而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让幼儿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喜欢上数学。

四、规范课堂练习,培养作业书写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学的书写总是满不在乎的,一来认为比较简单,二来数字书写比较顺手,为了追求快,而草草了事,认为完成便大功告成,不管数字是否写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然后对学生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了,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刚入学儿童是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最初阶段,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中基础,总之,搞好幼小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今后一阶段的学习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参考文献】 张朋,对幼小衔接的思考和实践[J];学周刊;2011年25期李广梅,谈谈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序性[J];2011年01期 李慧芬,运用晨间谈话,做好幼小衔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06期李秀红,做好幼小衔接教育之浅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秦铭蔓,姜自兰,从幼小断层理论看中法幼小衔接[J];2011年31期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幼小衔接研究专题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幼小衔接研究专题总结

良 坟 小 学

金娟

摘要:孩子从学前班到一年级的数学学习需要一个过渡,教师要准确把握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从四个方面入手:

1、用生动的语言来引领学习,链接现实时空。

2、利用直观教具、手段激发记忆,拓展注意范围。

3、利用数学游戏与竞赛巩固知识,促进知觉发展。

4、利用表扬和鼓励激励情商,蕴含教学希望。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衔接,踏好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步。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

幼小衔接

2012年9月1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进了支教学校,尽管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但我还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了低年级教学工作.一年级的孩子上学了,可爱的他们走进了小学的课堂,面对这些只上过学前班的小可爱们,如何认识他们,理解他们,从而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有效的幼小衔接,是一年级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是智力发展的旺盛期,这一时期变化显著,其智力要素的主要特点:

1、现时与空想共存。对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还很模糊,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也叫做未分化的心理状态。希望上小学但又恐惧新环境,思维还没有脱离幼儿期的范围,还是幼儿思维方式的延续。

2、思维非常具体,形象。他们认为,凡是动的东西都是活着的,都和自己一样是有感觉,会思考的。这一时期只要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孩子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应。这说明一年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他们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3、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6写成9,把3-2算成3+2。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这些到二年级就又明显的好转。

二、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1、用生动的语言来引领学习,链接现实时空。

学前班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到了小学,数学学习成了一种需要量化的任务,有压力,使得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孩子心目中变得比较抽象、枯燥、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编儿歌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再如,在教学“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利用直观教具手段来激发记忆,集中注意范围。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比多少几”时,先让摆一摆,第一行摆5个红花片,第二行要求摆3个蓝花片,在摆是要求一一对应摆, ,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展示到展示台上。学生集体核对纠正,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体会到比多少的策略,为学习知识做好铺垫。

3、利用数学游戏与竞赛巩固知识,促进知觉发展。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积极有趣的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知觉的发展。所以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中,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如复习“认识图形”时,可让学生亲自用积木来“分一分”,根据形状把它们分类,初步判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再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等游戏,亲自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的体会四种形体的不同特点,形成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再如,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时,我将口算内容制作成卡片并以游戏形式练习,比如“打气球”,”抓金子”“兔子过河”“小鸟回家”等等。在综合练习时,将各种情景练习设计成过关游戏进行书面或口答比赛,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注意力范围,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4、利用表扬和鼓励激励情商,蕴含教学希望。

一年级学生对新的学习往往在开始时会给予深深的希望,希望老师的喜欢,希望自己长大。据资料显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但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所有的孩子在得到老师的表扬时,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表扬中成长的孩子,会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较高的追求目标,这些会促进他们做更大的努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孩子答对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时,我会给他一个大拇指,并告诉他:“谢谢你,你用聪明的脑袋为大家解决了一个难题。”一个平时不太发言的孩子举手回答后,我告诉他:“知道吗,你的声音很好听,老师想多听你发言。”一个调皮的孩子开始东张西望了,我用表扬提醒他:“你今天真了不起,已经很长时间不和别人说悄悄话了。”这个孩子立刻提起了精神。对写字写得好的学生我夸奖他:“你的坐姿真棒,所以你写出字很漂亮!”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你说得很完整!”“你很爱动脑筋!”“你的分析真清楚!”“你的眼睛很亮!”说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通过表扬的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也树立了不断进取的信心,也蕴含了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希望。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我们老师必须对一年级的孩子多些爱心,多点细心,多份用心,使我们的幼小衔接在课堂上落实的更加有效,让我们的孩子更加稳健的踏好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步,怀揣起一份对数学的深深爱恋。

第三篇: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广州四中聚贤中学

数学科

林结英

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是使学生顺利从小学适应中学学习的关键。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很多知识都是为初中做铺垫;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和延伸,即从具体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数学教师应注重分析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与变化,帮助学生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如何才能准确抓住其内在联系,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的衔接呢? 下面就结合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不能衔接的原因

1、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也不愿意承担为学生初中学习做铺垫的教学任务 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清楚甚至也不去想应该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为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必要的铺垫,事实上课程标准六年级教材内容,明显就是完成小学向初中过度。例如,六年级“位置”一单元是为初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准备;下册出现了“负数”为初一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做准备;特别是“解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题目列算术式比列方程简单,有些列方程比列算术式简单,更何况两者的解题思路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因此,有些小学老师怕“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的方法越多越容易混淆,担心学生考不高分,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做重点要求,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一下,却不知这正是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铺设的一步。2.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高估了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

正如上面所说,“负数”,“相反数”等一些概念,其实学生在六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初一的教师你们都知道吗?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教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很多教师认为,初一的内容太过于简单,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不会教,学生学习起来也总觉得自己跟不上,差异就开始慢慢呈现。

3.学生不能适应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的因素

刚进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学生自己没能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学生长期在小学学习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方法,到了中学有部分人不能适应。中学教师也很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要意味着我们要调整教学方法,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工作。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上衔接的策略

针对以上提到的几个原因,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都有义务为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承担起这个责任。下面就教学内容上提以下几点:

1、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就引入了负数,目的让学生对负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进入中学后进一步学习负数搭建了一个斜坡,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领域,这就要求六年级的老师抓好这一过渡。如讲负数的概念时,先通过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负数的作用,如何利用负数来表示事物,然后再形象的去归纳负数的概念。

2、数到式的衔接

七年级数学代数初步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

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意义十分重大。其实,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简易方程中的未知数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体会到字母比数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学中应揭示数与式的联系和区别,数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况,数的运算可以看成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此外还应加深对字母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式的观点来看待数的问题。有关字母表示数的问题,也是我们中考的重点,也是学生步入高中学习后的重点。

3、算术式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

小学六年级里解决问题已经引入列方程来解决,但多数老师和学生还是喜欢利用算术法。进入中学后,要求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开始,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此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几何上的衔接

小学几何的学习是从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测量这四个方面直观的学习,中学有三个方面跟小学是一致的,也是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小学的图形与位置到中学就明确提出图形与坐标。另外中学跟小学相比有一个最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图形与证明。小学侧重于比较单一的图形的计算,对于图形的性质就是基于直观的认识,而中学则要求推理证明,并且要求要有完整的格式。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些图形学生在小学到接触过,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实际出发,从旧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这样学生有兴趣也能接受新知识。

5、统计与概率上的衔接

统计与概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小学教材到中学教材每一册

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从最简单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始,目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六年级已经会把收集到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如,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并从中读取有关的信息。但到初中明显对该部分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到有概率,方差,中位数等。只有将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打造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不仅从内容上关注如何衔接的问题,方法上也应该要多加留意。

1、小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巩固,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

赖性。在初中,教师教法发生了变化,此时必须做好教法和学法的衔接,既要耐心讲解引导,又要放手鼓励探究,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2、初中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

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 的过渡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学生能够接受,长期坚持潜移默化,这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甚至比具体个别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

4、初中数学教师则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如

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并加强督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让他们去研讨;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

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改进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总之,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问题不能全部列举,真正能影响我们的只有中学与小学老师的意识,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得以重视,真正地做好沟通这一步,最后受益还是我们的学生。而我们初中的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也应该在平时的工作和教学中做好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各方面的衔接工作,力求为学生高中的学习做铺垫,也算是为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第四篇:古武香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教育教学专题总结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惠州市机关幼儿园

古武香

本学期我执教的班级是大班,幼小衔接问题便成为教育教学的一大重要课题,下面,就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解决好衔接问题,应明确衔接点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教育实践及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了解,我认为幼小数学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幼儿学习心理等方面。

(一)在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上没有严格把关

幼儿园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使幼儿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学会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量,学习一些量的比较;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初步获得简单的空间方位和一些时间观念。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的内容是: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现在不少幼儿园将一年级的数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中进行教学,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幼儿上小学时对所学的内容似曾相识,但对这些内容的数学思维训练要求尚未掌握,不但为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而且幼儿入学初期失去了学习的新鲜感,产生厌学情绪。

(二)在教法上整体观念不强

幼儿园数学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这两个层次的教学有着各自的分工、特点,但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是相互衔接的,每个环节应得到均衡发展,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层次的教学必须有整体观念,在教学时注意知识的延续,教法上的 过度。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机构,幼儿主要是在玩中学习,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各种知识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教材进行系统教育,有目的、有要求,教学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活动中严肃氛围显著增加,游戏色彩大幅度减弱。这两种教学形式上的一“动”一“静”,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法上的差异,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难以适应的。

(三)幼儿的学习心理存在障碍 1、儿童心理发展方面。

我国小学适龄儿童的年龄在6~7岁左右,正是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的过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准备,后一阶段同前一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学前期与学龄初期正处于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两种不同认识水平、两种教育环节的转变期,入学儿童从学前期跨入学龄初期的转折,没有一个减缓坡度的过程,则会产生心理上的“陡坎”。

2、数学思维方面。

在幼师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文化课的比例有所削弱,特别是数学教学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在学校处于薄弱环节,学生没有重视也没有用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钻研数学学科的内容。学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擅长于形象思维、舞蹈、音乐、绘画、手工等技能技巧,缺乏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与现代科技意识及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大多数教师不能真正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往往是在机械地传授知识,忽视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幼儿在 学前期未能达到应有的思维训练的要求,在头脑中没有树立应有的数学思想。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主科,其要求比音乐、绘画、手工要高,需要有初步的数学思想、抽象的概括能力,且课堂的教学密度大,幼儿的思维水平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造成心理障碍。

那么,应当如何解决幼小数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呢?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注重幼儿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使阶段性与连续性达到统一。

(一)吃透两种教材,注意知识结构的衔接、数学思想的建立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幼儿园教师不但要钻研幼儿园教材,还要钻研小学一年级教材,从数学知识结构上弄清知识的衔接点、思维的过渡点,将这些作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为幼儿进入小学作准备的目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也就是说,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景和模拟情境中展开,幼儿数学活动的现实目标应立足于感知周围事物的数量关系,对数学现象产生兴趣,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思维和技术工具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满足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智力。

要顺利完成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达到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把数学教育贯穿在幼儿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在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的主题活动,充分尊 重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本学期,我将幼儿数学教育融入了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人体探索》主题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五官、四肢及其功用、婴儿的诞生等人的秘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数学教育的重点放在对概念的理解上,通过幼儿对五官、四肢、娃娃数量等的观察、操作、理解而得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从一个数里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进入小学后,数字扩充到20以内并要求用数字列式,这只是在数量与表示方法上变化了,加减法概念的内涵延伸了,如果学生有了在幼儿园的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学习这部分的内容时既不会感到吃力,又不会失去新鲜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有增无减,这种效果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机械传授20以内数的运算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在“等分”的教学中,我利用小朋友喜欢婴儿,乐意为婴儿分送食物等特点,让幼儿为娃娃等分各种形状的饼干及其它物体,在幼儿理解了“二等分、四等分”的含义、学会了操作方法后,并没有再教幼儿学习八等分,而是提出“看哪位小朋友分的方法最多?”这样幼儿兴趣盎然,一个个比比、画画、剪剪,得出正方形、圆形等一系列不同的四等分,一系列操作过程正是幼儿对“等分”含义的理解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等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运算、分数运算的基础,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由于学生有了在幼儿园对“等分”含义的认识与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小学后,除法运算、分数运算会学得更灵活、更深刻,这正是幼儿教师挖掘教材中数学思想所产生的效果。只有把握好幼儿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两种知识结构的渗透点、发展点,才能真正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减少彼此重复、脱节现象,使幼儿在浅显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数学思想,感觉到进入 小学初期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的延伸,在数学思维与能力上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处理好沿袭与变革的关系,注意教学方式与学习环境的衔接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到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采用直观操作与游戏形式,又要考虑到此时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将进入以上课为主的小学学习。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适当减少“游戏法”的使用,增加“引导发现法”的使用。逐渐培养幼儿探索数学初步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小学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用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会感到陌生而不适应。其次,应适当调整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使其身心状态和学习环境与学校生活的内容和节奏逐渐协调起来,构建一个适合幼小衔接的育人环境。如增加及适当延长集体活动的时间,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可坐在桌子旁进行学具操作,做做、讲讲、练练,提问、思考、回答等穿插进行。这样,幼儿园与小学相比,游戏活动增加了,与中小班相比学习内容增加了,既像幼儿园又像小学,既生动活泼又严肃紧张,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向小学过渡,从而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稳定入学的倾向性

在数学教育中,操作的规范性,学具使用后的收拾还原;培养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与引导幼儿实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树立认真的学习态度;在书写阿拉伯数字时,执笔书写的姿势、习惯、笔顺及对学习任务认真完成等等,一定要严格并持之以恒。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要互相联系,定期交流、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心 理状况,组织毕业班的幼儿到小学去参观,请小学生到毕业班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及要求,使幼儿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任务各种要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培养幼儿上学的兴趣。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非智力因素,以达到适应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目的。

(四)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数学素质

解决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教师的数学素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幼儿教师要切实把握住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思维品质的要求,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这不是单纯钻研幼儿园教材能解决的,必须以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作基石,只有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才能用高观点去挖掘与处理数学教育中的实质性问题,从而较顺利地解决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

以上是我在大班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浅显经验,幼小衔接的各种教育问题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探索总结出更多有效可行的科学方式方法,让每位幼儿顺利适应学校教育,为其终生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太平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资料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篇)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大班幼儿即将升上小学,这是他们步入自主求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长都是满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去迎接孩子成长阶段中的这一重要时刻的。然而,大部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为反正幼儿园会制订相关的教育计划,自己只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就足够了。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大班期间缺乏适当的指导,从而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也使自己在孩子升上小学后倍感吃力和辛苦。其实,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也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这样的:

一、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者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幼儿园已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变为以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幼儿由凡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很多事情要独立完成;平时上学,成人给予关注、照顾的时间大为减少。因此,需要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自己照料自己。

从大班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9时前就寝,早上7时前起床,中午休息一会,以便接近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如自己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洗澡、整理书包,会洗自己的饭盆,自理大小便,会保管自己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钥匙、衣物等),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等。

二、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最好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入微、了解透彻、记忆牢固。

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让孩子做数学题、认字、背诗,也不顾孩子能否接受,一味给孩子灌输,以为灌输的知识越多孩子在上小学后就会学得越好,使孩子的兴趣在填鸭式的教学中消失殆尽。其实,在入学之前孩子认识了多少个字并不重要,强迫孩子学习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从而不愿意学习。因此,如何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家长最应重视的问题。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乐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都抱着刨根问底的钻研态度。家长如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问到“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灯为什么会发亮?”之类的问题,家长可不正面予以回答,而是与孩子共同去探究,如自己做实验,还可利用书籍、网络和向科技人员咨询以获得正确答案。这样,不仅使孩子掌握了问题的答案,还了解了实验探究的方法以及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周而复始,孩子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见识,真是一举数得。

三、家长是孩子注意力培养的领入者

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孩子在幼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大班幼儿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只有7~15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精神状态,所以很多孩子上小学后首先觉得上课时间太长,会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加之幼儿园的学习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孩子学习起来感觉轻松;而小学学习则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形式单

一、枯燥,孩子会感到非常疲劳和不适应。因此,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要有意识地进行各种训练,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或者是集中时间很短,这都是正常的,但孩子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专注力却时时令许多研究者惊讶和感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与孩子多玩记忆游戏,如把图片反面朝上盖起来,一张张分别掀起再 盖上,由家长说出其中一张图片的内容,孩子凭记忆正确地找出相应图片;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这些活动在亲子互动的融洽环境下共同完成,不但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加深亲子感情。

四、家长是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者

人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习惯睡觉之前阅读书报,有的人则习惯在临睡前欣赏优美的音乐,还有的人习惯对每件事情都怀有好奇心并都要得到明确的答复等等。这些习惯有值得保留的,也有需要摒弃的。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有不良习惯就要马上制止,并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如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趴在桌子上写字、写字时爱咬笔头、爱吮手指头等等,这些虽然不是大毛病,但如果不及时改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父母须知,幼小衔接三大内容

内容1:增强孩子体力和体能

鼓励孩子参加锻炼,保证孩子得到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营养,促进体能发展,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内容2:培养孩子的态度和习惯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容3:发展孩子的智力和能力

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不容忽视,幼小衔接四大误区

误区1:急功近利

许多父母认为,幼小衔接是大班孩子的家长要做的事情,当孩子到了大班下学期时,便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所以出现了大班下学期“ 加班”“ 加码”现象,使此学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导致孩子“消化不良”。其实,整个学前期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父母应使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始于入园时,并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到大班时再进行适当的“强化”。

误区2:重心偏倚 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多背几首唐诗,多写一点汉字,多做一些题目,过分重视片面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如规定孩子每天抄写50个汉字、做20道算术题。事实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心应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误区3:提前授课

有些父母为孩子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教孩子学习语、数、外课程,并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按质完成。这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儿童喜欢变化的、新异的刺激,父母把小学教育内容提前教给孩子,以后再听这些内容,孩子会觉得索然无味,对课本不感兴趣,或自认什么都懂,上课就不专心听讲,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

误区4:追求名牌

有些父母以为,为孩子找一所理想的寄宿制小学、私立小学或名牌小学是一项最重要的衔接工作,因而对此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但却很少从孩子的自身条件、家庭的经济实力、家校的空间距离和交通设施出发,致使幼小衔接出现盲目性、富贵病、攀比风等负面效应。其实,政府允许开办的现行小学,都符合办学标准,都有教育质量的保证,父母应放心地让孩子就近入学,既可免除父母接送之劳累,又可省去孩子乘车骑车之辛苦。

除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的角色之外,家长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营养学家”、“心理咨询顾问”、“社会交往的表率”等多种角色。相信只要家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与幼儿园共同努力,将会使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而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

下载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朱旭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朱旭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作者:唐美香指导老师:杨灿荣摘 要:中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打好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中如何做好数学概念教学

    教学设计中如何做好数学概念教学 学习时间:2018年4月18日数学概念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概念课......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论文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创设 有效情景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全5篇]

    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郭黎 《新课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浅谈数学教学中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数学教学中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210008 南京外国语学校 李平龙近来笔者有幸欣赏了诸多青年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有的是章......

    寻找语文教学与幼小衔接的平衡点——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寻找语文教学与幼小衔接的平衡点 ——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在其发展成长过程所面临的一......

    数学日记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运用(范文)

    数学日记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来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记录,主要是记录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问题以及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

    多媒体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多媒体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盐城市冈中小学 王亮 摘要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从事数学学习,发展数学能力的根基。目前,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