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0419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讨论整理稿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
(群讨论整理稿)
时间:2013年4月19日 20:00-21:30平台:新世纪小数教研总群一(49977976)
研讨主题: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 主持:刘勇
话题引领:廖敏 精粹妙语:
分享教学不是不要教的导,是需要更高明的导。(陈汉操)我有事,放给学生自己上课,效果有时比我还好!(王治山)前期应该是随便问,再到有意义的问。(成都欧小丽)因为学生正在以学生的眼光看数学。(北师大六安王林)
这时候教师需要有耐心,需要容忍,容许学生说的慢,也可以说错,这都是正常的,这样他就能够敢说话。有话说了,再来看谁比较精彩,这就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了.(老醉)
学生认真思考了才能提出问题,而问题正是他或者他们都迫切需要解决的,而不是老师预设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困惑。(人随风过)
学生提问是需要呵护,需要尽可能小心的呵护。(顺德大良实小石)孩子提出的问题他们才最有兴趣研究。(付亮)
首先相信自己的学生,然后才能相信自己。每位老师如果能够坚持这样的信念,并且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开展自己的教学,那么将会有更多地学生受益,获得终身的发展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的能力,获得终身的幸福机会。(尚德维)
文稿整理:蓝湄
导 读
任景业老师提出分享式教学的三个基本单元为:问题-思考-分享。并指出: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探索,结论让学生总结,规则让学生制定。我们今天的话题引领者--廖敏老师,以前也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在课堂中带着分享式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后,发现那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触摸的现实。
你对分享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这一教学方式还存在着哪些顾虑和疑惑,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呢?我们的一些网友带着自己的问题,在廖敏老师的引领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看看以下哪些条目是你比较关心、需要马上深入了解的,就请直接点击吧!可快速阅读哦:)
1、“问题让学生提出”的方式可行吗?
2、你顾虑不能实现“问题让学生提出”的原因在哪?如何解决?
3、“问题让学生提出”的策略是什么?
4、提出有效问题的解决策略是怎样的,如何操作?
5、精彩“生成”提问的课堂精彩案例。
6、分享式教学的语言模板赏析。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群讨论节选
话题引领-廖敏: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分享式教学“问题由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探索。
课堂是学生的,努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任景业老师提出分享式教学的三个基本单元为:问题-思考-分享。并指出:问题让学生提出,方法让学生探索,结论让学生总结,规则让学生制定。以前我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可在课堂中带着分享式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后,发现那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触摸的现实。
人随风过:学生认真思考了才能提出问题,而问题正是他或者他们都迫切需要解决的,而不是老师预设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困惑。
成都 付亮 :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话题引领-廖敏: 对,解决学生的问题,那问题得来源于学生。蓝湄:提不出来怎么办?
人随风过: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他们的问题才是他们的,才是他们最想知道和了解的。
话题引领-廖敏:那核心问题学生能提出吗? 喜悦:我们的学生都没提问题的习惯 成都天回唐治国:习惯是培养的。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山西-李秀丽:提出问题时一回事,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提问题。
KV2005: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公开课上会提出来,作秀的多。真能提出关键问题的少。常州-白银科:学生的思想世界没成人那么复杂
陈汉操:学生能否提出值价问题关键看教师的导演如何 KV2005:教师导演过多又是问题
尚德维:新课标提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从组织教学的角度上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质疑发问的时间与空间,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如果核心问题学生不能质疑出来,教师完全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跑出核心问题先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分享。这也是一条途径。
话题引领-廖敏:您觉得实现“问题让学生提出”有哪些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哪些?
成都 付亮:其实只要让孩子提,他们能提出来的,并且比老师预设的问题还要好 盐城教师:教师引导不能忽视
蓝湄:学生当然能提出问题,但我觉得能提出问题的学生不多。陈汉操:分享教学不是不要教的导,是需要更高明的导 四川唐治国:提问题就怕天南地北
常州-白银科:天南地北也不怕,至少说明孩子在思考,只是思考的方向不符合老 师心目中的方向。
陈汉操:天南海北不害怕,即时拽回来也很好
KV2005:现在的课不好上,太顺了说作秀,天南海北说导不好。呵呵
成都 付亮:孩子提出的问题他们才最有兴趣研究。小小虾:能提出来的,慢慢培养就可以提出来。
人随风过:形成习惯,逐渐放手,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让学生理解,学生能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够进入课堂,深入思考,就会有问题,让学生提,并不是毫无边际的提,比如以前一直是老师提问题,学生重来都没提过,你就让他说,他们能说好么,关键在培养孩子的习惯。
话题引领-廖敏:
不能实现“问题让学生提出”的原因
1、老师的理念与行为没有跟进。
我在与同事们讨论关于“问题让学生提出”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提到一是怕学生提的问题与本堂课无关;二是怕学生问题太散;三是怕学生乱提问而耽搁教学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四是觉得学生不会提问。分析老师们担心的这些问题,你会发现老师们更担心的并不是学生提不出问题。
学生,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学生是相当爱问的,他们的小脑袋里常常会冒出一些让我们都不能解决的异想天开的问题。所以我们重点不必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转变理念,接纳“问题就应该让学生提出”这个现实,从而让行为跟进,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在课堂中去解决如何让学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而不让老师好心的担忧成了学生提问题的“绊脚石”。
陈汉操:准说天南海北的课就不好了
山东-刘勇:我们的研讨,是在任景业老师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话题引领,为的是让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四川唐治国:提问题从模仿开始,低年级是模仿。小小虾:我觉得慢慢培养 娃娃肯定可以提出来的 安徽——王治山:引——扶——放。话题引领-廖敏:
2、缺少民主教育的家庭氛围。
教学中,我们还发现真的有学生就是提不出问题。而且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是有共同特点的:性格内向,家庭教育比较家长制,孩子都是听家长的。长期的压抑让孩子失去了好问的兴趣。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山东-刘勇:其实,我们群最近就有一个话题,关于数量的研讨,就是学生提出的 四川唐治国:我觉得最开始是让他养成说的习惯
安徽——王治山:我们不能一直照顾学生,只有这样做你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你的学生高中时,就有用了
山东-刘勇:刘加霞教授说,学生的思考是最本源的,没有受过污染的,可能会让我们老师感觉无法回答——但这个最接近数学的本质
话题引领-廖敏:
3、缺少民主好问的课堂文化。
蓝湄:我赞同问题由学生提出来,而且他们也能提出来,但我希望的是能有更多的学生,我想知道如何操作。目前我班上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比较擅于思考提问题。
四川李颖文:慢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有非本质转向本质,只要课堂民主文化够浓
安徽——王治山:我的学生感觉我的教法,高中时用处最大。效果不错,成都 付亮:同意,关键是形成民主好问的课堂文化。
蓝湄:不会提问的学生当中有学习很好的孩子,但完全不会讲。也有不会做,也不会讲的孩子。
话题引领-廖敏:出现一个现象,不要急于做,首先要思考,背后的根在哪儿,尚德维:从前有一只海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把它迎进太庙,用酒宴和艺乐招待。而鸟却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这是用养己的方式去养鸟。用养鸟的方式养鸟,就应该让它栖息在深林中,漫游在沙洲荒岛,浮沉于江湖水面,捕食泥鳅和小鱼,随鸟群行列飞行与留止,从容自如地生活着。教育孩子,是不是也该如此呢?
话题引领-廖敏:理清根,寻到源,就好解决了
山东-刘勇:说得好,我们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追问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四川李颖文:就是 关键还是回到读懂学生上了
安徽——王治山:我有事,放给学生自己上课,效果有时比我还好!常州-白银科: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前进 安徽——王治山:课堂是生产的课堂 成都 付亮:让学生提问就是为了读懂学生
我心飞翔:我们学校提出让孩子自主学习,问题让孩子提出-思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最后集体展示交流,效果很好!
山东-刘勇:尚德维老师讲得好,现在很多老师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廖老师以及她的同事,还有付亮老师等以及我,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话题引领-廖敏:
“问题让学生提出”的策略:书本是最好的载体。陈汉操:分享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升级版 山东-刘勇:如果用好书本这个载体? 话题引领-廖敏:首先是课题
【案例】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路线》 师:板书课题:认识路线。
师:今天学习认识路线,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知道怎样认识路线? 生:我想知道认识什么路线?
生:我想知道认识路线要用到方向吗?
生:上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认识路线,我想知道今天为什么又要学习它呢? 成都 付亮:质疑课题
话题引领-廖敏:案例中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呈现的有对方法的探索,有对路线的好奇,有新知的联系,还有旧知的对比。其实,情境课题也是可以提问的,如在一年级下册教学《采松果》一课时,学生就提出:采松果和我们的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呢?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四川唐治国:认识角的开课,我也有类似的设计
四川李颖文:这就是培养学生问题的一种方式,我试过,一年级娃娃都可以所出很多
山东-刘勇:这些对话,在我们老师看来,可能没有什么,但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成都欧小丽:肯定有意义
尚德维:当我拿到群里,任教授的那份课题资料后,结合自己的反思,感觉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甚至已经在做了,只是从命名上和理解的角度上不同,措词不同而已。我个人分析分享方式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也是课改的大背景下的。是对现行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的另一种理解。
四川李颖文:意义很大,常常问,娃娃就把握得住目标了 四川唐治国:问题导向
陈汉操:我们的很多课题目都是情境式,恐怕只看课题学生提不出问题吧?如小小图书馆,采松果,小熊购物...话题引领-廖敏:那要思考,提不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任何一个词,都是可以引发思考的
成都 付亮:比如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学生提问题:为什么要学单位的换算?怎样换算?有几种方法?与长度单位的换算相同吗?
成都欧小丽:要求平时课堂的课题是透过情境归纳总结知识能力课题。话题引领-廖敏:只是要关注角度而已。
山东-刘勇: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些问题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会提出? 四川李颖文:会,学生会提的更多。
山东-刘勇:甚至我们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比这更精彩的问题!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常州-白银科:预设?
成都 付亮:只要老师放手,学生就能提出
成都欧小丽:前期应该是随便问,再到有意义的问。
话题引领-廖敏:还有针对内容提问:学习竖式除法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逸灵:为什么没有3╳10的乘法口诀?(很机灵,知道追问)
贝雨:如果有3╳10的乘法口诀,那是不是说乘
11、乘
12、乘13都要编口诀呢?那怎么编得完呀!成都 付亮:孩子问得真好 话题引领-廖敏:对
彬彬有李:这种需要课堂有好问的文化氛围
蓝湄:但我们班上敢于这样的问的人不多,总是那四分之一的人在追问,成都欧小丽:老师的引导很重要。
四川李颖文:就是,文化氛围就在于我们老师理念怎么样了
话题引领-廖敏:所以还是回到了前面,为什么学生不会问,或不敢问 四川李颖文:廖老师班上的娃娃真是能干 这就是数学本质的问题了
话题引领-廖敏:这种需要课堂有好问的文化氛围,很多课堂缺少这个,这个才是提问教学成功的关键。
蓝湄:好问的文化氛围如何建立? PM:容错。
山东-刘勇:逸灵:我有问题,有没有3╳10的乘法口诀?这个,是很自然的!因为前面的都有口诀,自然学生就会想到10,11……
成都 付亮:这就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山东-刘勇:所以学生的提问,应该是与课堂教学的情景分不开的 成都 付亮:如果这时老师讲其它的知识,这个孩子会专心思考吗
山东-刘勇:所以,我们再次看廖老师的内容,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提问? 四川唐治国:我们班直接背的三十三十
福建泉州蔡真真:做个笨老师,学生就会聪明。
话题引领-廖敏:我是觉得吧,学生问问题不需要多少引导,因为学生有好问的天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性
山东-刘勇:其实,我在这里插一句:学生提问不需要引导,但需要呵护 话题引领-廖敏:对,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顺德大良实小石:我同意,学生提问是需要呵护,需要尽可能小心的呵护。尚德维:天性没有了那就是被外界改变了,这个外界有家庭,学校,社会几个主要方面。
成都 付亮:同意,学校占主要方面。
山东-刘勇:记得曾经有学生在做分成的练习时,把四分成了零与四,结果老师说是错误的。其实学生心中疑问很大呀:在生活就有小孩子把四块糖都拿走,而不分给别人,这说明四与零的分法是存在的,为什么老师不让分成零与四呢?
话题引领-廖敏:所以我们老师的价值就在这儿
顺德大良实小石:只要有一次被打击了,学生可能就不会有下次的主动提问了,越往高年级,提问的越少
话题引领-廖敏: 提出有效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关注行为结果给行为者带来的刺激,并提出了“反应-刺激”的模式。任景业老师也提出:关注老师取舍与学生心理感受的关系。
四川李颖文:重视 说的好 我常常就不重视
山东-刘勇:对呀,我刚才提出的例子,如果老师能听取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做交流,也许学生就能保持提问的天性。
四川唐治国:操作条件反射
话题引领-廖敏:我的一位学生饶光玉因提出了:你知道结果是72的口诀是哪句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吗?我在课堂上大力表扬了这位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欲,这些本源的东西比较多的阶段,因为没有受到太多的“污染”,都是孩子特别好的一些思考。我想老师在关注学生的时候应该努力的、认真地倾听孩子的一些朴素的,本源的问题。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孩子有时提出的问题是很傻的,或者是老师觉得怎么这么笨呀,怎么还提这样的问题?你千万别轻易地否定学生的问题,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朴素的、本源的东西往往就是揭露出数学本质问题。所以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眼中有学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
话题引领-廖敏:不应该这样想的,说明学生的起点在那儿
北师大六安王林:对的,先把材料准备齐,后再慢慢上正轨。就像写作文,先放胆,后再讲究章法
开心:我常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大家认为笨得学生,可是小组又需要积分,这是矛盾。山东-刘勇:把我的话连起来读:或者说我再简短些说——你千万别轻易地否定学生的问题,有时候孩子提出的是问题朴素的、本源的东西,往往就是揭露出数学本质问题。
成都欧小丽:先欣赏再引领
山东-刘勇:所以,我一直想请我们思考自己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真的就是想让大家能在思考之中得到一点启发
成都 付亮:有的课堂上老师没有抓住数学本质,孩子的问题往往一下就抓住了本质。
山东-刘勇:付老师说得有些偏了,其实我们数学老师对数学的理解还是特别深刻的。
北师大六安王林:因为学生正在以学生的眼光看数学 开心:有时候数学的本质在学生的问题和争论中逐渐明朗 成都 付亮: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话题引领-廖敏:
2、自主形成语言模板,培养问题意识。
任景业老师提出的分享式教学的语言模板:我有问题;我有不同;我有表扬;我有补充;我有不懂;我发现问题了,大家发现了没有――――
山东-刘勇:任老师这几句话挺有意思的,大家思考一下,与我们处理学生的时候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吗?
北师大六安王林:相信学生,但也不要夸大学生,学生不都是神童。话题引领-廖敏:这些话为学生建模过程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山东-刘勇: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我妻子以及同事,还有一些网友都不止一次告诉我,我好否定别人,说你错了。——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我能这样说,我有不同的意见,会不会有更好的交流呢?
成都欧小丽:任老师的话里首先透露一个学会接纳别人的好品质。
话题引领-廖敏:我是觉得吧,学生问问题不需要多少引导,因为学生有好问的天性。
北师大六安王林:任老师说的有递进。
山东-刘勇:是呀,这也是课标中的重要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接受别人的意见 任景业老师提出的分享式教学的语言模板:我有问题;我有不同;我有表扬;我有补充;我有不懂;我发现问题了,大家发现了没有。
话题引领-廖敏:更有思维层次在里面。
开心:的确,这样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呢?
山东-刘勇:大家能结合任老师的这几句话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些思考吗? 四川李颖文:加一个我有复述。北师大六安王林:引得巧,不露痕迹。话题引领-廖敏:换成我有理解怎么样。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四川李颖文:好,非常好。
山东-刘勇:欧小丽老师就给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任老师的话里首先透露一个学会接纳别人的好品质。
开心:我的学生会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同的想法 老醉:学生为什么会提问题? 因为学生有提问题的需要? 如何让学生有提问题的需要?
天使之吻:任景业老师提出的分享式教学的语言模板:我有问题;我有不同;我有表扬;我有补充;我有不懂;我发现问题了,大家发现了没有。
效果很好!
尚德维:这些引语,真是浓缩的精华,收藏了
成都欧小丽:除了有需要,我认为还因为问题能刺激思维发展。所以我们就会将会提问题提到一个高度来重视之。
四川李颖文:就是我现在也在使用这几个模块 天使之吻:我还补充一个 四川李颖文:我有理解 成都欧小丽:我有收获
尚德维:这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的
山东-刘勇:能介绍一下合作这个模块的一些过程吗? 四川李颖文:就是我现在也在使用这几个模块 成都欧小丽:指的是语言模块吧 四川李颖文:对 山东-刘勇:是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天使之吻:我教学生还要懂得说,我同意他的说法------这样的引语会帮助学生把一个人的观点释放,形成共同的观点,又切是学困生,他才有发言的机会
成都欧小丽:就是分享过程中孩子们从哪几个方面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山东-刘勇:天使之吻老师说得太好了 蓝湄:
话题引领-廖敏:形成思维模板,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如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针对本节课知识结构的提问:与新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以前就学过了,今天怎么还要学习呢?将来,还会学什么呢?
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后提问:有不明白的吗?还有疑问吗?
东莞-学不懂:建立语言模块本来是好事,但现在又有说是限制了学生的个性表达,什么都有专家的赞成和反对
山东-刘勇:我同意他的意见,这首先是对人的尊重——这有交流技巧的培养呀 老醉:因为老师的活动确实引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有感了,才能有发,这是前提。其次,有问题我想发,这是基础,也就是大家说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学生需要老师的认同,老师给了学生认同的心里需求,学生从老师哪里获得提出问题后所需要获得的幸福感,因此学生原因说,这是前提,然后才是我有问题;我有不同;我愿意说,我说了,不论对错,的都得到真诚的呼应,于是,我有表扬;你有补充;于是我愿意更多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从别人的语言中发现问题,尝试我发现问题了,大家发现了没有
四川李颖文:思维模板说的好
天使之吻:我现在让班上同学不举手,学生就比以前积极 话题引领-廖敏:其实是整理学生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天使之吻:再评日冠军,学生就有动力 话题引领-廖敏: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4、精练语言,指向明确。
学生最初提问时往往会很宽泛,如:这道题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个图是什么意思?这道题老师说我错了,为什么呢?遇到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
老醉: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这个提法蛮时髦
开心:争着回答问题也有弊病的,全被那些学得好的答了,差点的机会都没有 成都—三两枝:这应该是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要求 话题引领-廖敏:是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山东-刘勇:面对这些正常的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做?
广西平行线: 争着回答问题也有弊病的,全被那些学得好的答了,差点的机会都没有.我也觉得.话题引领-廖敏: 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如果问题太长,大家听不懂什么意思;如果问题太大,大家无法帮助他想办法,引导学生:能不能问题再明确点?能不能说出你明白了什么,再说说你哪儿不明白?语言能再精炼点吗?―――慢慢的学生就能形成问问题的原则:精练语言,说清懂,问明不懂;问问题,说想法。
开心:还有,争着回答时,有时站了很多人,都不肯坐下,也 急,老醉:精练语言,说清懂,问明不懂;问问题,说想法。说得好,想说爱你不容 成都—三两枝:可否:对老师的要求,则需要老师自身的提高,认真高要求的备课,尽量尽量自己的引导语言,明确问题方向;对学生,则需要一步步训练,我的课堂如果学生语言较为冗繁了,我会让他自己或是其他学生说出他刚刚发言的关键词,慢慢的还不错,有待继续努力
成都欧小丽:我发现学生不能细说自己的哪里不懂,有时候是文字障碍或者阅读理解造成的。
快乐时光:作为低年级学生能说明白问题就可以了,如果再要求精炼可能有孩子就不敢说了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广西平行线:问题是学生自己都说不出哪里不懂
成都欧小丽:比如说,有人会直接说某道题我不懂,你再追问到底这道题的哪个地方不懂,他才会去说到他不能理解的词语的含义.或者某个表述,某个图形,或者对信息的理解有障碍
山东-刘勇: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会先让学生读一下题目的,我只是听 深圳周永红:先能提出问题再慢慢的模仿精炼
蓝湄:如果有学生自己说不出来哪里不懂,可先让他说说他已经懂了什么 老醉:我觉得,首先是应该让学生敢说话,其次过渡到是让学生说明白的话,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述清楚,如果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述清晰的思维,这样的语言就是不精练,也应该允许
深圳周永红:需要慢慢培养
成都欧小丽:这个还是回到廖老师前面提到的好问的氛围,首先一个是不懂就问,不耻下问。
快乐时光:同意老醉
开心:我遇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我做个试验,读一遍能懂得统计一下,接着又让读,能懂得又统计,真让人感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山东-刘勇:说一句题外话,我们似乎把论语也教了,不耻下问。
老醉:这时候教师需要有耐心,需要容忍,容许学生说的慢,也可以说错,这都是正常的,这样他就能够敢说话
快乐时光:课堂上确实有一些孩子不敢说 心灵天使:敢说的学生勇气可嘉 深圳周永红:是的,学会等待
老醉:事实上等到学生都开始说话了,我们的老师有时候就会心烦意乱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成都—三两枝:如果不举手,想回答问题的直接站起来,这是一个方法;如果举手,我的课堂是采取用语言用眼神鼓励,再加上了一个“等”,前期,我宁愿花时间去等一等那些举手犹豫的孩子,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要一定的时间的。
话题引领-廖敏:这是另一个话题 规则
浙江东师周立志:我插一句:有没有因为不约束孩子的发言秩序,导致课堂陷入表面热闹,但思考肤浅的尴尬??
天使之吻:我觉得不会 主持-李明伟:不会
老醉:经常有,越是看起来热闹的场面,越是容易陷入表面热闹,但思考肤浅的尴尬。
天使之吻:反而我常常觉得学生问题思考比较深刻。
成都—三两枝:真实的课堂上如果老师跟着学生的问题,探讨研究下去,即使很有意义,但或许会被认为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这也是一个困惑。
山东-刘勇:其实,这种担心是现实的——学生往往不会深入思考。话题引领-廖敏:现象的背后。
快乐时光:不会提问不爱思考的学生有时就像看客 心灵天使:习惯是需要时间养成的,是吧?
老醉:老师可以说:谁能用更简单明了的语言在说一下。那要是学生说不来简单的语言,就像刘勇老师说的那样:学生答案似乎就在嘴边,可学生就是说不出来,怎么办?
主持-李明伟:通常在三个月有一个初级的形式
山东-刘勇:但如果学生能提问,学生就会慢慢成为研究者,而所有的问题自然也得到解决
天使之吻:秩序怎么会让思考肤浅呢? 心灵天使:那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语
成都欧小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哪种好一些,或者有意义一
分享式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的解决策略群引导话题讨论整理稿
引导教师:廖敏 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老师
些?
话题引领-廖敏:我觉得那属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天使之吻:课前预习有思考。
老醉: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哪种好一些,或者有意义一些? 都没有意义
话题引领-廖敏:这属于如何培养老师的倾听能力 天使之吻:课堂发言都是针对自己不懂的,怎么会肤浅呢 话题引领-廖敏:最后,对今天分享的话题进行一下总结:
1、明白“问题让学生提出”的理在哪儿?(理念接纳)
2、找到学生问不出问题的原因?(读懂学生的困难)
3、寻求不同的策略,解决看到的各种不好的现象。特别提醒:在转变观念,行为跟进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的行为千万不要倒退。因为我们走的路是正确的,可能我们现在还没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已。
如果通过今天的话题分享,促进了您的思考,那我觉得我成功了;如果您能将您的思考转化为行为,并进行再思考,那是您成功了。
最终希望我们能共同成功。
山东-刘勇:说得好:让我们通过群的研讨,共同走向成功之路!蓝湄:主要还是老师的观念转变问题,还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 成都欧小丽:反思型教师是关键。话题引领-廖敏:快乐了
第二篇: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有效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点击数:[3779] 作者:王黎敏(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2009-03-23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成效,不一定是指教师是否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他们在活动中有没有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没有收获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明显趋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教学。但是,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
1.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未思考将活动过程与活动目标有意识地联系起来
如:中班科学“认识天气符号”,活动中教师安排了幼儿“散步”,即听音乐感受(说出)不同的天气状态。由于幼儿缺乏对音乐的感知,一时难以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与不同天气状态较匹配的音乐形象。再,因为音乐与不同天气状态匹配与否,全凭借个体的感觉,只要你觉得像就像,根本没有一个可借鉴的标准,更何况幼儿又没这经验。因此,多数幼儿不会分辨,最后只好由老师告之答案。
又如:大班科学探究活动“配制饮料”,老师在示范配制饮料、介绍了提供的操作材料(果珍、白糖、小苏打、柠檬酸)后说:“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选用材料制作饮料。”操作时,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在动手将这个材料、那个材料放入杯中,还不时地有孩子在品尝自制的饮料,有的送饮料给老师看,有的告诉老师自己的饮料很难吃。当老师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配制的?”,竟没有一个幼儿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苏打和柠檬酸。
活动中,教师准备材料花费了大量精力,孩子摆弄、操作忙得不亦乐乎,而在配制的过程中:是让幼儿感知认识,获得经验?可是,整个操作活动幼儿是在忙于将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动作慢了让他人用完了,根本无心去思考怎样配制才好吃,无法去关注自己配制过程的变化,经验从何而获。是体验成功?可是,幼儿配制出来的饮料没有一个是可以让他自己连喝两口的。
2.关注幼儿表面兴趣,对活动的要求指向不明,难以真正提升幼儿的兴趣
如,大班数学认识“时钟”,老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儿绞尽脑汁拼命地猜想:图书、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线宝宝、礼物„„。可是,当老师打开礼物揭开谜底,随着一声长叹“唉„„”,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一下全没精打采了。
像这样的“猜一猜”,大家并不陌生。初看,老师的意图好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但是,幼儿的这种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像这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无需动脑的猜测,不仅不能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而是时间的隐性浪费。
又如:大班“复习几何图形”教学活动,老师设计了“变魔术”这一操作活动即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变各种图形。操作前,老师:“下面请小朋友当魔术师,用这张纸变图形,看哪个小朋友变得又多又好。请小朋友拿起剪刀,开始变。”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剪出了好多图形。当老师请幼儿说说都“变”了哪些图形时,幼儿说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长方形没有一个,而说不出名的碎片却占了相当一部分。
在“变”的过程中,由于老师的要求不明确,多数幼儿不明白“怎么剪?”:是剪一刀?剪二刀?还是随意剪?“怎么变?”:是变一个图形?变一种图形?还是变多个多种图形?于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剪到哪算哪,剪成什么是什么,很少在考虑要变出不同的图形。因而,不仅“变”出的图形很单调,而且这样的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效能。
3.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未引导幼儿的思维参与,幼儿的智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大班美工──用各种材料装饰面具。提供人手纸袋一个,各种废旧材料若干(如树叶、毛线、旧图书纸、蜡光纸、皱纸等)。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介绍了制作的材料,简单交代一下操作要求,便以“做得不一样”请幼儿用桌子上的材料制作面具。可能是教师想让幼儿自己做主,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所以对如材料的多样性、材料搭配的和谐美、面具独特构图等的要求,一概没提。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看,每个孩子都在制作,且都制作了一个面具,其差别就是动作快的,装饰的材料多一些,慢的则少一些。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都是随意拿起什么贴什么,或看看教师的,或看看同伴的,极少在边思考边操作。
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动手做了,但像这样只动手,不积极动脑的参与,对大班幼儿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无助的。
如,科学活动“物体移动的秘密”:让幼儿感知物体移动需要力的作用,了解不同大小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教师提供积木、铁块、羽毛、乒乓球等多种材料,请幼儿玩一玩,让这些物体动起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现场的情景是,全班幼儿兴致勃勃,个个忙于摆弄,实验;老师则忙于控制活动的时间,并让个别幼儿展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操作的方法。看起来,场面非常热闹,每个幼儿都在参与,都在动手实践,而且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
上述活动,幼儿都动手做了,但是在动手之前,幼儿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先假想,再去验证的过程;再,活动后,幼儿虽然汇报出不同的方法,可是老师根本没时间来引导幼儿质疑方法的差异,也没有时间给幼儿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事实上,这个活动的设计与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作为探究活动,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它们潜在的教育资源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4.给幼儿提供的学习操作材料不恰当,预期的活动目标难以实现
如,大班数学“感知长度守恒”第一课时第一环节,教师选用红、黄、蓝三根不等长的丝带,让幼儿边操作边判断:①并列摆放:“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②变换方向:“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③改变形状:“这三根丝带还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幼儿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孩子是真的理解了?还是瞎猜的?无从知晓。因为,老师选用的教具本身就是不等长的,并列摆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当然还是不等长的。
又如,小班健康活动“走钢丝”,老师准备了一根直径约3厘米粗的麻绳(即成人“拔河”用的绳子)作为“钢丝”。在幼儿自由玩绳、教师示范、个别尝试后,老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钢丝”上练习直走和侧身走,不要从“钢丝”上掉下来(即保持平衡)。由于提供“钢丝”实在是太粗了,老师示范直走时,也不能保持平衡,更何况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在尝试直走(根本无法走),侧身走也成了“垫脚”走。
该活动之所以低效,“钢丝”罪责难逃。其
一、“走钢丝”其实就是一样假想的情境活动,根本不需要实物道具,在地上画条粗线即成,老师花大力气搬来的器材是多此一举(也许是评优活动,老师想让材料逼真些,幼儿兴趣浓一点)。其
二、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平地走路保持平衡尚需锻炼,而现在却让他们在(成人都难以做到的)粗麻绳上练习近平衡,自然是徒劳无效,难以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如何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
一、自始至终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与组织有效的活动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指导策略等,一定要根据教材及幼儿的学习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并需要思考、明确以下问题:
我确定这一主题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让幼儿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让幼儿了解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还是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某些现象、获得某方面的知识?还是重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所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材料?有没有更适宜、更简便的其它材料?
我所设计的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一个环节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缺一不可?整体时间的安排是否合适?核心环节的感知与质疑、探索与发现等时间是否足够?有没有给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与时间?
我运用的指导策略是否适当、有效?幼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是否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点拨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引发幼儿作深层的思索与探究?是否适时提升幼儿的学习策略与学习经验,并在同伴中分享与交流?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要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理解、洞察幼儿的想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表象的提示和支持。
二、关注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给予恰当的有效的引导
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才能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平。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等,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平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如,大班命题意愿画“海底世界”:(1)丁丁三二下就把“海底世界”这幅画完成了,没事可干,就东说说,西弄弄。老师发现了,过去一看,丁丁画的就三、五条线条很简洁且涂色又不均匀的鱼。于是,老师说:“丁丁,再给鱼画上好看的花纹吧。”可是,丁丁却没听见似的就是不再作画。(2)冬冬只画了些小鱼,因较均匀地分布着,主体不突出。老师看见了:“冬冬,把鱼妈妈也画上吧。”冬冬想了想,看了看画面(没空间可画大鱼),不知所措。直至活动结束,丁丁和冬冬的画仍然还是原来的模样。
如(1)中,假如老师这样指点:“丁丁,你(丁丁身穿毛衣)衣服上的图案可真好看呀,让鱼儿也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一定会游得更开心的。”利用具体的凭借物,易唤起幼儿再度创造的欲望──避免幼儿一时因找不到或想不起参照物而不知如何深化创作,同时,也可渗透审美意识。
如(2)中,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冬冬,小鱼如果看见鱼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做呢?(向鱼妈妈游过去,在鱼妈妈身边亲亲鱼妈妈„„)那你就让鱼妈妈游到小鱼身边来吧。”并用手示意冬冬可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区分开(用粗黑线,或用颜色)。由此,画面自然就丰富了,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也可初略感知运用重叠带来的美感。这样,把个性心理感受与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的指导,可使外在的教育深刻地影响到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绘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充分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教师在发现幼儿绘画中存在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运用已有的相关技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因此,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习活动一步步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积极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促进智能有效发展
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很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或让幼儿先思考后操作,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这样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教育情境,把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同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不牵着幼儿的鼻子走,不硬将幼儿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幼儿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幼儿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幼儿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幼儿没有被同伴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幼儿便会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儿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重视幼儿学习方法的指导。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解决。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其学习积极性盎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四、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操作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有效的发展
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操作材料──教学具(器材),选用它,老师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它所蕴含的对本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而绝不能随便信手捏来,不能让幼儿动手就了事,它们的呈现与使用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确定的。
其次,选用什么样的学习操作材料,要与本活动的内容及幼
第三篇:针对目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_提出解决策略并讨论
[摘要]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已经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我们应纠正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就算得上是运用现代教学法的错误观念;其次制作粗糙的多媒体课件必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再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过大的教学容量往往使学生不堪重负。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多媒体课件协同制作等对策。
[关键词]教育理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它必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产生严重的冲击,从而引发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于一体,以其形象生动的表现方式,被我校广大教师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这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就越来越显示出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校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不足和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全面,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其陷入
了一些认识的误区,他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多为提纲式的,有些图片装饰没有整体效果、数量多质量差、具备形式但实效欠佳等等。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有偏差,运用目的不明确
我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如今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就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就算得上是现代化的教学法。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把教学搞得声像具现,热热闹闹,就是在搞现代化教学等等。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教师把所要讲的课堂内容,如文字提纲和声音、图象资料等纷纷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话筒前开始上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在会议上作报告”的形式,多媒体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甚至“人机共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这样形式的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目的并不明确,还存在不是致力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而在运用多媒体的现象。2006年12月,笔者在渝北校区观摩了一位中年教师的公开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他运用多媒体投影了教材中的章节标题和几幅示意图。课后,笔者咨询了他:“这节课不用多媒体是不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啊?”这位教师回答非常干脆:“我本没打算用多媒体,但现在学校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节课又是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我发现别的地方实在用不上,就只能这样用了.....。”可见多媒体教学方法已被他误用。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较差
成功的多媒体教学,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但我校课件制作质量较差,还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问题。
1、课件功能比较单一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如图文色彩处理功能、形体的运动及变形功能、程序自动绘制功能、人机交互功能、数据分析功能、模拟工具功能、符号运算功能、观察规律功能、模拟现实功能、直观显示功能等等。从目前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来看,课件运用最普遍的是直观显示功能,使用的课件开发软件有95%以上是PowerPoint,它的效果此刻“多媒体的作用在于代替了教师的板书”、“课件的功能使教材和书本搬了家”而已。由此可见,我校多媒体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课件的功能开发还很欠缺,尤其在综合地、和谐地、交互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情境,提供合作、交流、发现、实践的学习机会,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的平台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
2、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
很多教师制作课件缺乏技术性和艺术性,导致课件设计过于花哨,而缺乏科学性。课件中的文字过于密集,画面色彩眩目,声音配合不和谐,动画不流畅等问题经常发生。课件并没有注重教学实际效果,甚至忽视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追求视听效果的课件,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事实上,由于教师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其结果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对象上。当过于追求视听效果的课件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更多的是充满新鲜感、好奇感,而将学习任务抛于脑后。有的多媒体教学课程结束后,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教师只要轻轻叩击鼠标,图形、概念、定义等便可一一呈现,甚至连案例的细致分析、具体解答、作业布置也由多媒体直接显示,难怪有人说“电脑屏幕最终将使黑板粉笔下岗了”。
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已获得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同。合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要求制作出行之有效,与教学配合密切的多媒体课件,这类课件的主要特点有:
(1)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
(2)良好的交互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有效学习
(3)超文本结构信息容量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趣味
化、运动变化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无限问题有限化。
(三)多媒体教学容量过大
传统的教学依靠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和绘图,讲授的节奏致使课程教学容量不大,学生却相对容易接受。而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使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成为了可能,此时,多媒体教学不仅没有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反而带来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使用多媒体课件,文字和图像都自动显示,省去不少时间,课堂信息容量便出现过于饱满了。一方面,教师用课件上课,其讲课速度不知不觉中就会加快;另一方面,课件中所展示的形体旋转、图像交替和表格更换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对老师所教的内容,“来不及反应”或根本不去反应,而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笔者在渝北校区的《电视动画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对部分学生做出调查,80%的学生认为“来不及反应”,65%的学生认为动画好玩,忘了“反应”了。
笔者统计过一节新闻学多媒体教学课的教学容量,教师在课堂中一共呈现了12个图形,讲解了12个实例。在听课过程中,笔者试图
记下教师所呈现的图形和讲解的实例,以便作具体分析之用,但没有成功。可以设想一下,每个实例只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既要做课堂笔记,又要听教师讲解,那将该会是怎样一种状态?课后,笔者访谈了一些学生,问他们是否做了完整的课堂笔记,大多学生回答是否定的,其中,有学生说:“没时间记不了笔记没有关系,上完课之后去老师那里拷贝课件。”据此看来,相当一部分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过大,多媒体教学由“人灌”转变为“机灌加人灌”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基于上述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不仅与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关,更大程度上则是与教师落后的多媒体教学理论有关。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应纯粹着眼于教师某些不合适的多媒体教学行为的改造与改良,更应关注于从宏观上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理论水平。
(一)积极提升教育理论素养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单纯地、简单地归结到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操作层面,还应从支撑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教育理论层面进行积极反思。实际上,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师陈旧的教育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教师传递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观必然导致“机灌加人灌”的现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主导者的教学观,必然导致多媒体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在严格执行教学环节之前、教学情境之外制订的教学计划,必然导致教师严格执行课件设计的程序,而不能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作出修改和调整;文科院校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应该低点等错误认识依然存在„„。因此,只有把多媒体教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教育理论背景之中,才有可能寻找到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教学实践表明,陈旧的教育理论必然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的多媒体教学。所以,积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是达成有效的多媒体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二)协同发展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既依赖于理论研究的发展,又依赖于多媒体制作技术的改进。
在理论研究和多媒体制作技术之中,理论研究又凸显出了其优先性和重要性。如果理论研究的缺乏和滞后,必然会导致多媒体制作技术发展的盲目和迷失。而具体分析当前我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不难发现我校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有待于加强,而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研究更滞后于多媒体制作技术。
另外,多媒体教学只重视前期的设计和开发,而忽视教师对于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有的教师将他人设计和运用的课件不作丝毫修改就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不顾及课件对特定群体——自己和学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般而言,多媒体教学的结束往往又是新一轮教学理论研究和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的起始。如此反复进行理论研究和对多媒体制作技术作进一步地调整和改进,将会极大地推动我校教育技术的向前发展。
(三)有效融合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
用并不能自动地实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往往表现为理论层面与实践环节的脱节。
因此,首先,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是多媒体教学的精华所在。其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要适量。运用多媒体呈现信息量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完整地做笔记,则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是节奏过快,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会不深刻,不透彻,从而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再者,如果节奏过慢会造成学生的情绪涣散,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育培训工作
1、多媒体教学辅导加强了教师的核心主导地位
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多媒体教学创造者、整合者、评
估者和思考者。为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应从抓青年教师培训入手,以青年教师的学习活动,带动中老年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和多媒体课件整合的能力,最终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制度上规范,改变教师传统习惯
多媒体教学合理的运用,能使学生接受知识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教学中时间利用效率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客观上就大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利用计算机处理一张图片,平均都需要20—30分钟,制作一节课的课件至少要用去两三天的时间。所以,多媒体教学固然好,许多教师还是不乐意投入过多精力去钻研,这也是制约我校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建议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以推动我校多媒体教学向前发展。同时,由于课件制作周期长,耗费的精力和时间都较多,加上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以学科为一个制作单位,来合力打造课件也不失为一个比较节约资源的方法,另外,应积极与其它高校加强联系,以达到相关专业的资源共享。
3、活动上促进,展示成果,树立典型
近来,随着多媒体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我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意识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现象。学校每年都组织多媒体课件评比,以及不定期地组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客观上都促进了我校多媒体教学的向前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学校组织的该类活动,教师的参与面还不宽,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够高,学校没有专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机构,以及没有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效果评估等等,问题尚多。因此,学校应借助校内现有资源,经常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课件交流,动画制作,图片处理,文字录入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使用现代化设施,通过展示教师多媒体教学成果,树立课件开发与多媒体教学设计典型,从而让我校自觉形成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促使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向前迈进。
第四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02-01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之间交流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但以写文章的形式进行交流仍是主要的方式。况且语文考试改革逐渐成熟,作文在语文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作文也让学生头疼。社会上虽流行着诸多作文教学和写作文的秘诀,学生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效果。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主要体会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作文兴趣低落,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懂得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部分学生的作文缺少个性化,千人一面,甚至有的一个班同学的作文几乎是如出一手,其中的“罪魁祸首”是老师,例如:一次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题目是写自己喜欢一样文具,有一个班的作文,六十人竟然有四十都写《文具盒》,而且几乎都是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言,真让人深思。
二、学生套用作文、背作文现象严重。一些学生的习作猛一看写得像模像样,读下去却觉似曾相识。经交流验证会发现是某优秀作文刊物上的别人的文章。学生为了应付多种题材的习作,不是睁大慧眼去观察生活,选取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习作材料,而是下功夫去背诵范文。
三、学生的作文思想狭隘,显示出自私、贪图享受的阴暗面。例如:在训练学生写《假如我是、、、》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到,假如我是校长,我要让每个学生都上交一千元钱,那样我就可以想买啥了就买啥了,假如我是发明家,我就发明一颗隐身草,我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去偷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我问他为啥的时候,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什么,玩呗!这种没目的没思想的作文,反应出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取向,反应出来的作文和做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写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自己要明确习作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睁大慧眼观察生活,用慧心去感受生活,然后用笔记下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说真话,道真情。教师应经常反思审问自己:我们给了孩子什么?孩子会不会表达?他们能表达什么?他们是怎样表达的?千万不要把功利性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教师要善于动脑筋,出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习作指导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作文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可利用网络写日志,让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拓宽阅读,积累素材。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素材。
四、观察生活,开掘源泉。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五、勤写多练,用好素材。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许多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了,他们的作文材料充实了,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第五篇: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杏花村小学 包桂萍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8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一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教材上的例题介绍了其中一种,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结果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两种策略,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并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策略。
2、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联系生活素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与数学运算的意义建立联系,能正确地确定算法。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能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吗?为什么喜欢看?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吗?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看吗?对,因为他很聪明,在解决问题时很有头脑,很讲究策略。
2、你们也象 一样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吗?那我们在做事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先想一想用什么策略来解决?
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上,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需要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复习揭题
谈话:今天老师要来问问我们班级有没有哪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你有没有留心过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呢?生答。看来你们跟小明一样是个大马虎,今天小明在上学的路上特意留心了一番,他发现自己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课件演示)你知道从他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生口头列式子:70×4=280米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看,小明这么一走,就走出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式,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知识。介绍“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出示:速度*时间=路程 今天我们就在“速度”、“时间”、“路程”这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再研究点新问题,怎么样?
三、探究,认识并运用策略解决行程问题。
1、理解词语“同时、相对、相距、相遇”
师:接下来有这么几个词,你们读一下,自己读自己的。出示“同时、相对、相距、相遇”,好了,能用你们的动作和语言把这四个词语表演出来吗?两个人一小组,好不好?(生小组合作)小组演示,两人上台(同时—--他们俩“预备走”叫不叫同时?相对—---生面对面,师让一生或两生背对问:这叫相对吗?不叫,转过来。相距—---他们俩中间有一段距离,只要没挨在一起就行。相遇—---老朋友相见,充满了感情,这就叫相遇。)
师:那这样,你暂时叫小明,站左边,你叫小芳,小明小芳面对面站好,8:00开始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8:04两人相遇了,大声告诉大家,你走了多长时间?你呢?他们同时用了几分钟?为什么是4分,同意吗?好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又通过演示了解了4个基本概念同时、相对、相距、相遇,那么有了这么一个基础,我们来挑战一个难关好不好?
2、课件出示例题:早晨,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到相遇点学校在哪里?中间?离小芳较近?说出理由)那么老师奇怪啊,同学们,小明和小芳相对而行,正是这样一个信息,你们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同意哪种观点?生答,再问错生,听了别人的介绍,你有什么启发?(读题一定要细心)然后问他们相遇时用的时间相同吗?分别用了几分钟?)
3、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问: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很清楚地整理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列表法我们已经学过,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填一填.生口答,师用课件演示.提问:我们用列表法整理了条件,有什么好处吗?(有条理,更清晰)今天我们重点要研究的是如何画线段图整理.问:先画什么?(一条线段,左端表示小明家,右端表示小芳家.)师演示,学校画哪里?还要表示哪些信息?(他们的速度和时间)怎样在线段图中
表示呢?接下来会画了吗?生动笔尝试.交流画法(生作业展示并根据线段图说题意)问:怎样表示问题呢?
4、解决问题
问:你能根据我们整理的结果,来求出两家相距多少米吗?(生列式解答,写在书本上。)全班交流(有没有勇敢者上台?有没有不同的做法?综合算式可以吗?两人交换下意见,师巡视。写好的同学请坐好,有没有困难的同学?)
解法1:70×4+60×4 解法2:(70+60)×4 生作业纸上台演示。
同学们,这两种方法,你们喜欢哪种就个哪种,好吗?老师今天很高兴,开始同学们一个问题都不问,后来有不少同学都举手提问了,我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好良好的学习势头。受老师的表扬,怎么一点表情都没有啊,呵---终于给我灿烂的笑脸了。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来,为自己喊一声“加油!”。
5、课件出示“试一试”。傍晚放学后,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小明向西走,每分走60米;小芳向东走,每分走55米。经过3分,两人相距多少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解题方法,作业展示。
6、比较两题异同点。
小结:虽然两人开始时站的位置不同,走的方向也不同,但从图上可以看出两题求的都是两个人一共走过的路程,所以都可以先求出每个人走过的路程再相加,或者先求出他们的速度和,再乘时间。
四.巩固练习想想做做2
下午第一节课是体育课,小明和小芳在学校的环形跑道上跑步
(课件出示题目和图)
提问:要求跑道长多少米,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求?怎样列式呢?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追问:如果把这条线剪断,拉直,你发现了什么?
这题有那么一点复杂,也有那么一点挑战性,送给你们回去思考,好不好?
五.梳理新知,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帮小明,小芳解决了不少问题,那这几个问题都跟行程有关,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吗?(主动提问,审题认真)
师总结:列表与画线段图这两种方法都是我们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列表的方法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更适合应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家华罗庚就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