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征军·书法课堂-对中小学书法课的研究与思考
书法课堂
对中小学书法课的研究与思考
书名:
书法课堂------对中小学书法课的研究与思考
编写说明: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谈到民族文化建设时曾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为了弘扬书法艺术,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加强书法教学,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及审美能力。教师如何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适量的加以培养,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与要求,编者将中小学书法课分为了书法文化知识、书法技法、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书法应用活动五种课型,邀请了全国部分优秀书法教师针对不同课型精心撰写了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编写突出了趣味性、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艺术性,为广大书法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编写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中小学书法课堂概述
第二章书法文化知识课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书法文化知识是书法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遴选的教学案例中,应用了典故与史料,通俗易懂地讲清楚了由写字到书法的重要转变,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本章将从以下三篇课例进行研究与思考。
文房四宝(胡征军)文字的演变(书法史类)(胡征军)走进书法家(书法故事类)(胡征军)
第三章书法技法课的研究与思考
技法讲解,是书法教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师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关键。技法的讲解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我们将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方面的课例来进行研究和思考。本章将从以下十一篇课例进行研究与思考。
基本笔画
20160222
体验笔画之美——“提”的写法陈逾 20160522
撇的写法孙小越
20150807
笔画应用中的变化廖丙林 20160407
横折弯钩杜中秀
20160307
从点滴做起——点的写法龙安军 20151222
撇的变化肖雪 20151107
主笔突出王鹏 偏旁部首
20150822
隶书四点底的写法梅文江
20160507
《多宝塔碑》带日字底的写法徐文勇 20150922
我手书我心——心字底的写法陈逾 20150907
临写框形字庞后琴 间架结构
20160207
中竖独撑左右均衡廖丙林 20151122
临写左右结构的字胡俊杰
第四章书法创作课的研究与思考
在书法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爱好是书法教学的前提,作为书法教学工作者,必须指导学生大胆创作,创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学习书法的真正目标。“创”,即运用所学进行创作,活学活用,达到一定要求,并非出奇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进行少字数”集字式““的创作,多一些鼓励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写好字的信心。本章对书法小品、团扇、春联等集字创作共五篇教学案例进行了尝试和探讨。
20150722
言行雅汪继平
20160422
团扇书法的创作邓前超
20160322
“书山学海”联颜楷集字临摹马玉莲 20160122
走进春联梅文江 20160107
五“福”临门胡彦
20151022
书法小品的欣赏和临摹云锋 20151007
正大光明蔡春华
第五章书法欣赏课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生要学习欣赏书法,初识五种书体,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初步感知不同的字体的美,初中生要从笔画、结构、章法及内涵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书法技能学习与书法欣赏水平是相辅相承的,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还要指导有方。本章将从以下四篇课例进行研究与思考。
20150707
有趣的汉字——甲骨文唐建军 20151207
隋唐敦煌写经书法艺术杨成双
象形文字
(差一篇楷书)胡俊杰
第六章书法应用活动课的研究与思考
书法课的教学场所,不局限于小教室,教室之外有更大的空间,古人不仅有“题笔画”,更有“题笔书”,开创了书法应用中由私塾进入生活的先河。更多的随机应变,因势就行的创作能力得以训练与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从如下三篇教学案例进行研究与思考。
北碚实验小学 开县汉丰一校
书法作品美化校园李强
后记
一、书法文化知识课(差三篇)胡征军
二、书法技法课(十一篇)廖丙林
三、书法作品创作(五篇)胡俊杰
四、书法欣赏课(差两篇)王鹏
五、书法应用活动课(差三篇)李强
通知作者教案完善教案
ppt类原图片
PPT 协议草稿胡征军签订协议后快递回来板块负责
时间:6月10日所有稿件全部出来 6月10——15日审稿
板块负责
第二篇:胡征军·关于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深度的三个问题的思考教学高峰论坛文稿
关于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深度的三个问题的思考
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
胡征军
内容摘要:书法教学古已有之,古时多采用私塾教学。现在,伴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深入贯彻,书法课程已经进入中小学课堂。在这物欲横流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手段的不断升级,给广大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我们该如何尽最大力去传承和创新,直接取决于书法的高效课堂,而书法课堂的高效又取决于书法课堂教学的深度。书法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写写字,这篇论文就书法课堂教学教什么、书法课堂教学怎么教、书法课堂教学谁做主三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期望在此基础上得到重视和反思,使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书法 课堂 教学 深度
书法教学古已有之,古时多采用私塾教学,形式乃口传心授,或自悟之。现在,伴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深入贯彻,书法课程已经深入中小学课堂成为广大师生特别热爱的学科。在这物欲横流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手段的不断升级,给广大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熊秉明先生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我们该如何最大限度去传承和创新,则直接取决于书法的高效课堂,而书法课堂的高效又取决于书法课堂教学的深度。书法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写写字,针对当前的书法教学课堂,梳理了书法课堂教学教什么、书法课堂教学怎么教、书法课堂教学谁做主三个问题如下:
一、书法课堂教学教什么
尉天池先曾言:书法课堂教学重在教学生五个字,即读、悟、临、对、改。
就教材而言,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曾谈到:“编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以示范、引路。”这只是“一掬水”,教材(法帖)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但是现在似乎割裂了书法教材(帖本),切断了“一掬水”和“大海洋”之间的生命线。于此,学生读帖的天地狭窄了,1 视野也局促了,胸襟和精神都变得委顿、小气了。这种不正常的“贫瘠”状态迫待新时代的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来改变。
书法教材(帖本)作为书法教学的工具,不仅要有,而且要用,因为它是学生到达书法艺术彼岸的桥,是学生登上书法艺术之巅的阶梯。然而又不能完全依耐书法教材(帖本),正如刘锡庆教授说的,“一掬水之外还有江河湖海”。学生可通过“书法教材”这个窗,能收获到多少风景,完全依耐教师对书法帖本做何种科学的深入的有见地的解读。
任何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都是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教学策略的进步,书法也不例外。关注书法课堂生成的有效,必须落实到“用书法教材教”的策略上来。
用足书法教材(帖本)
落实”“用书法教材(帖本)教”,首先是要用足书法教材(帖本),充分发挥书法教材的三重更能,把书法教材(帖本)作为实现书法课程目标培养能力的基本凭借。对书法知识点,要扎扎实实地教:对读帖、临帖过程要认认真真地按要求完成;对自主练习过程,要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和活动组织的提示,做好活动的引导和成果的交流。不要轻易对书法实验书法教材(帖本)的内容进行增删。其次是要防止“用好书法教材(帖本)教”的不得法的使用。有些受传统教学思维习惯性的影响,或书法教学条件的限制,容易忽略活动教材(如历代法帖)和教材资源的使用,并以“用书法教材(帖本)教有的可以不交”为理由,为不开展相关的综合性书法知识学习、不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书法教学资源来拓展课外学习书法而找理由。
用好书法教材(帖本)
用好书法教材(帖本),即在书法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教出书法书法教材(帖本)的特点。抓住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读帖、感知、临帖、体验、思维,提高审美水平,训练操作能力,熏陶人文精神。务必做到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新方式,务必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尊重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自主-合作-探究”乃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模式,但是有些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书法学科的自身特点,为迎合新课程理念而一味地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学生的参与,无论问题大小,随便什么课堂都让学生放开讨论,而把自己置于课堂之外,结果连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所以,书法教师在推出课堂的同时,把书法教材(帖本)“孤立抛弃”了,这对书法教学而言无疑是大忌中的大忌。
用活书法教材(帖本)
在宏观上,书法教育工作者要尊重书法教材(帖本)的编排,不要轻易改变:在微观上,书法 2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增删调换。具体到一节书法课上,则可以根据动态生成利用书法教学资源。如自然等学科的插图的应用,书法教师不能把教材上的插图当语文等学科的看图说话来教,而要把它作为师生对话的“桥”。只有把书法教材(帖本)上的插图当做“桥”来对话,并让图中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进行对话,才能达到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法教材的思想融为一体,让书法教材(帖本)中的儿童与书法教室里的儿童同生共乐、一起成长。
在利用好书法教材(帖本)的同时,作为高明的书法教育工作者更要跳出书法教材(帖本),激励学生对历代法帖、书法家、书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古代文史论著的海量阅读。
二、书法课堂教学怎么教
热闹华美的公开课堂固然令人赏心悦目,仿佛尺子量出来的课堂进度,教师若伯牙,学生似子期,默契十足,令人羡慕。然而公开课毕竟不是常态课,真正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常态课,现实情况常常是乱成一锅粥,随时会发生意外问题,令教师手足无措。如何让我们的书法公开课变成新常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变身为一个高超的导演,做到书法课堂教学张弛有度、进退自如。
不打无准备的仗
邱振中教授曾指出:“书法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他告诉我们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既需要有课前的预设,也要有课堂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书法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前预设决定着书法教学活动的预期价值和基本走向,体现着书法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生成是达成预设性目标过程偶发的教学情景,乃至一闪念间所引发的出来的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和辅助性。书法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书法元素本体的形象和质感,还要注重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为此,书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发挥自身高超的书法技术水平、极强的书法口头表达能力带哦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书法课堂的动态生成设计,是设计尽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书法课堂教学,让书法教学资源尽可能生成于预设之内。
精心于预设,为生成起锚
“动态生成”对构建书法课堂教学新常态,起到了升华作用。在此理念的召下,便有了书法课堂教学“无法预约的精彩”,于是“动态生成”的书法课堂便可成为一种时尚,书法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也十分关注书法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部分书法教师甚至认为,只有在书法教 3 学中生成的东西才是精彩的,如果课前预设多了,课中动态生成就会减少,学生的主动发展就越难落实。其实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离开了预设,生成就无从谈起;离开了生成,预设也就变得教条。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书法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地、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不拘于预设,为生成导航
书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期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和故事发生。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现象和故事往往拥有无穷的价值,利用好这些书法课堂即时的生成性因素,将其作为一种新的书法教学资源,原先可以成为问题的课堂即可转化为书法课堂教学的新靓点。
放弃其预设,为生成开路
专家余文森在谈及预设与生成时说道:“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许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但在现实的书法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每每谈及预设则色变,于是这些书法老师课前不作充分预设,课上又缺乏调控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说哪儿就是哪儿,“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另一些书法老师重视预设,但在预设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非书法学科的东西,不重视对书法教材(帖本)的深入钻研,忽略了书法学科本位的东西,以至于书法课堂上教学花招不断,而书法学科的本体地位没有被放到应有的地位。
立足于预设,为生成导航
书法课堂上,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彰显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安排,章县教师的主导性。
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也可说是妙手偶得,是无法逾越的美,若天马行空,不可复制。预设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书法教师应有课堂生成的意识,思考书法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书法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方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提供必要的时间。书法教育工作者在书法课堂教学中要着力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互动,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并根据课堂的实情,随时对设计做出有把握的调整。
三、书法课堂教学谁做主
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要从知识与技巧的独白者到知识与技巧的对话者。
传统的书法教师把自己置于书法课堂的中心,以权威者的身份说话,使课堂教学成了书法教师的“达人秀”。在这类似独白式的书法教学中,书法教师忠诚于书法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书写技巧,却背弃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关注的只有书法教师自己的表演,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和参与;体现了书法教师的独断与专制,忘却了与学生的民主与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整体“失语”。
书法教学新课堂则把书法教学视为师生交往过程常态。“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书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将“话语权”归还学生,把书法课堂变成与学生交流的场所。在这种对话式的书法教学新常态中,书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着文化的传承,在协商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断产生新的‘帖本’,影响着对方,进行着文化创新。
那么,如何体现书法教师作为学生对话者的角色呢?
首先,有赖于教师走下三尺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依赖的关系;其次,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霸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可以接受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解书法知识和技巧;再次,创设开放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书法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学”的欲望和兴趣,为对话的展开提供更大的平台。
是想,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都能理清每一次在书法课堂上教什么,也搞清楚了书法课堂应该怎么教,更懂得如何与学生在书法课堂上进行民主、平等、自由地对话交流,那么我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史将翻开新的一页,中国梦将日日更新,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10月第1版。2.刘正成《现代书家书论》,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第1版。3.朱永新《新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7月第1版。4.汪永江《心性流淌》,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第1版。
5.邱振中《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版。6.余秋雨《中国文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第1版。
第三篇:对中小学书法教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对中小学书法教学本原问题的思考
我不断反思当前书法教学中本原问题―――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并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想法,遂记此小文,以期与同道同参共勉。
一、书法教学为何教
即书法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体现的是书法教育的价值观。《意见》中明确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二、书法教学为谁教
即书法教学的主体是什么,这体现的是书法教育的师生观。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里,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中小学生首先是个人,所以书法教育面对的是使学生成为人的教育。其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些学校、教师急功近利,为了追求获奖、追求加分,让学生几年如一日只练习一幅作品来参加各种比赛和展览,而书法的其他必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
三、书法教学教什么
即书法教学的内容,这体现的是书法教育的课程观。从2000年参加工作从事书法教学以来,特别是在教科所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后,这个问题就一直在让我反思。《意见》中明确指出书法教学的内容,诸如“双姿”的培训、书写能力的培养、书法章法的学习等。通过近期到不同学校的视导、听课,逐渐让我明晰了书法教学应教给学生的知识是什么,那就是教给学生共性知识。有了共性的知识,然后他们才会有个性的发挥。所谓共性知识即是基础性、规律性知识。其包括多个方面:一是好的书写习惯,二是学习书法的规律和方法,三是选择正统。什么是正统,正统就是历千百年来公认的基础性书体书家作品。楷书就是唐楷,草书应是张旭、怀素、《千字文》,隶书是《曹全碑》等等。这里包含有大量的书法基本元素,如完备的楷法、规范的草法、准确的隶法。只有将这些基础性知识掌握好,才能深入书法学习,也才会有蜕变、有个性的张扬。四是培养学生共性的书法学习观念。
四、书法教学怎么教
这是书法教学的方法问题,即是书法教育的教学观。陶行知说,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书法学习是师徒授受制,即是一个教师教授一个或者几个徒弟,手把手地灌输式;而班级授课制的建立,改变了传统书法教学模式,是教师同时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人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鉴于书法学科自身的特点,书法教学又不能脱离传统的一些教授方法。诸如博闻强记、教师示范,甚至到描红、摹写、背临、意临等传统方法的运用一个也不能割舍。除此,为适应大班的教学,可以采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和小组学习等,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将传统方法和课改经验相结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能采用“灌输讲授→启发讲授→引导探究→独立发现”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符号学习、操作学习、反思学习、观察学习……这些教法和学法的实践和运用,探索一条书法教学的新模式,将具有积极意义。
五、书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对綦江全县113所学校的书法教学问卷进行抽样分析,其中就困扰学校书法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排在首位的是书法师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意见》都明确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而现状是:书法师资良莠不齐,部分学校让没有书法基础的教师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有些学校由于没有书法教师无法开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书法学科没有纳入国家的课程设置,二是没有专职书法教师编制,三是学校、教师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够。
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尤为关键。首先,书法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书法和书法教育,愿意以此为终身事业来奋斗,否则就会昙花一现。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包括书法和书法教育理论、书写技能、教学方法的学习。再次是书法教师的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书法教师要抱定书法学习的坚强信念,沉心静气,经得住寂寞和诱惑,耐得住清贫,积极学习传统书法艺术,使自己书艺不断精进;同时注重交流和沟通,不断“走出去”、“请进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也是书法育人功能的实施平台。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书法教育正在蓬勃兴起,书法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正在崛起和壮大。但繁华背后,我们更应理性分析和总结。书法教育关键看书法教学课堂,所以更应该对书法教学的本原问题进行有益反思反省,找准弱点,匡正扶倾,让当前书法教育真正体现出很好的功能和社会价值。这样才无愧于古人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和义务。
第四篇:对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研究
对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研究
摘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是受制于教师自身素质、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效率,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系统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发挥其神奇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也能让教师得到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因此,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教师 课堂教学艺术
美学价值
教学相长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是语文教师凭借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综合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充斥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它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课堂教学幽默艺术,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课堂讲授艺术,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课堂教学举例艺术,课堂教学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板书艺术以及说课艺术等内容。二 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艺术
实施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下面我由课堂教学准备、教学进行、教学总结三个方面研究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准备艺术
俗话说“有备而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做好教学准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如的应对各种状况,顺利上好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那,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观念准备。课堂教学观念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这种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是课堂教学,主体是谁,有什么地位作用,怎么进行等等。①有了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准备,在工作中就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完成教学任务,缺的理想的教学成就就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了。
其次,要做好教学态度准备。教师的教学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心态与教师的教态。教师的心态是指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后思想、感情的表现状态。保持好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态的准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教态主要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势。教师良好的教态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三尺讲台是教师发挥个人魅力、展示个人才华和能力的舞台,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教师多用肯定、鼓励的面部表情,自信、温和可亲、全面和充满活力的眼神,自然的手势,稳健优雅适当的站姿走姿等美的教态给学生美的感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受到你的感染,轻松愉悦的学到你要教给他们的知识。
最后,要做好教学业务准备。教学业务是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的起点,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充分教师上起课心里才会踏实,应对各种意外,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备课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体现。备课,要求教师充分研究课文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教材的重难点,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
(二)课堂教学进行艺术 1. 课堂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一堂课如果导入适度,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课堂导入要求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对整堂课充满期待,他们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而课堂的导入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所以课堂的导入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还有,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新鲜感,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方式也要新颖。材料越新颖,越富有时代性,越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2.课堂组织艺术
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是指通过运用自身能力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加里·鲍里奇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应该包括七个要素:A有效地班级管理。B有效地课堂氛围。C教师的任务取向。D学生的积极参与。E学生的成绩及成就。F多样的教学方法。G有效地教学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
教师要做到教学新颖活泼、环环相扣使学生劳逸结合、动手动脑结合。
第五篇: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单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3.由于高中的音乐课刚刚起步,还缺乏较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索、讨论、创作、评价等,以进一步发挥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征,具体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归纳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