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西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管理办
法
为了规范管理我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加强校园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总体原则
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是利用先进实用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教学应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教师备课电子化、资源共享立体化、家校联系网络化,设施保障可控化,有效解决社会、学校和家长教育资源整合。
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包括校园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家校互动教育系统(家校通)、校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通)、数字化课程教学系统(教学通)、网络化教师培训系统(培训通)、校园电子政务以及校园网站管理系统等。
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必须遵循学校、家长和学生自愿的原则。
我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选用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必须经市教育局严格审定,严禁未经审定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进入学校。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及幼儿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黄新南 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白成芳 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 肖号彦 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 魏 健 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馆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电教馆,办公室主任魏健(兼),成员张波、柏俊涛、周荣。
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整体建设规划、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及推广应用。
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的选用和审定必须建立专家库,专家的基本条件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坚实的基础教育理论和丰富的信息系统研发经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系统应用研究有一定的造诣;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入库专家一般应是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教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高级教师等。专家的筛选、入库等工作由市电教馆负责。
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专家建立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的技术标准、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建设方案的审定和应用效果的评价。
三、工作程序
1.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单位必须提供相应的初审材料,由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组织初审。初审结果15个工作日通知给建设单位。
2.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定期组织专家,对通过初审的建设单位所提供的系统建设方案进行审定。通过审定的建设单位,由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推荐使用。
3.我市中小学及幼儿园选用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必须通过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组织专家的审定,严禁未经审定的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进入学校。
4.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单位和学校必须遵守国家信息安全的有关管理规定,与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签订《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协议》三方协议。
5.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成经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组织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
6.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定期从信息安全、服务质量、应用效果等方面,对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有关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单位和学校必须严格遵守本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建设单位,将取消其在西安市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资格;对违反本规定的学校,视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对于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校园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学校和单位必须及时纳入本管理办法规定。对已建的系统平台,由学校和建设单位向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提交系统平台的建设技术标准、功能说明、信息安全保证措施及应用效果分析等材料;对于在建的系统平台,由建设单位向西安市教育局电化教育馆提交系统建设方案,由市电教馆对在建系统方案进行审定,经审定合格后才能建设和投入运行。
第二篇: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课题名称]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课题负责人]某大学各相关学院院长,电化教育馆馆长 [课题组主要成员]教学处,科研处有关人员 [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也响彻全国,它作为素质教育的延续和内容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同样也给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物理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标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本应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共同体被瓦解。教师教、学生学;也或先教后学,甚至不教不学。教学关系就这样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评价也是看你是否把学生教会了,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你——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只注重结果,而是更加看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于是我们只有真正理解和体验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真谛,才能从根本上摒弃那些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的东西和模式,把在物理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落到实处。
2、物理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关系到课程实施的走向及目标的实现程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应对考试的组织者。“堂堂三尺讲台,有我在此,谁敢与之争锋!”充分体现了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宰者,在课堂上永远唱的是主角,学生充其量也只是观众而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并且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换句话说学生的“地位”可谓大大的提高,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不再是教师的“专政”的对象,相反教师成了学生的服务者。可真要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等都将付诸东流,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可面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也只有一种正确的选择: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究,尽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合作者;由大纲的执行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到探究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以便构建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而且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3、改进物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
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研究性、探索性。
4、加强物理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来源于生活,可以说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是学科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是学好物理这门课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育,这些新术语表明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朝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000年10月,在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
1、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2、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早日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提高中小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更好地学好物理,提高物理教学,进行《中小学物理信息化平台及物理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地研究使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平台及物理学科教学资源库,探求信息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信息化教育实践,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为在我国早日实现信息化教育而奋斗!
通过课题研究,使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获得了一批信息化教育的研究成果,使信息化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开展,培养出一批具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优秀骨干教师,从而使学生受益,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本课题的研究, 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研究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后的 “学与教” 形式和“学与教”方法,系统地进行物理学科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探索全面实现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三个发展阶段:
1、信息技术教学阶段
开设信息技术课和进行实证研究。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
3、信息化教育阶段
构建新的“学与教” 教育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按物理学科开展研究。
1、关于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学与教”模式和“学与教”方法的研究;
2、关于中小学各学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3、关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及教学课例的研究;
4、关于学物理科信息化教育网站的研究。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由校领导担任总负责人,教学处,教育处,有关人员参与研究,使课题研究具有有效的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多数为教授,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这就决定了课题组便于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深入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点上的研究;多数担任过国家及当地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经验;多数人在各地各类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教学研究的文章,具有研究水平。
3、本校有一批事业心很强,教学上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践基础和实验基地。
总之,课题组成员具有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本校具有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
四、课题研究计划 1、2011年10月——2012年5月 总课题组制定总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报告会、组织课题学校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2012年5月——2012年12月
总课题组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3、2012年9月——2013年7月 课题学校开展实验研究。4、2013年9月——2013年12月 总课题组组织对子课题进行中期评估。5、2013年9月——2014年7月 课题学校深入开展实验研究。6、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课题学校交流、研讨、发布研究成果。7、2015年1月——2015年8月
总结与结题阶段,总课题对各个子课题进行终审评估、验收研究成 8、2015年9月——2015年12月 总课题结题,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五、课题完成时间 预定于2015年底结题
六、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的形式 以学科信息化教育课为基准。
1、教学设计方案
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的信息化教育实验课教学方案,形成WORD文
2、学科教育资源库
按照课程知识点要求,收集和制作的学科教育资源素材(包含五种类型: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影视素材及动画素材),按每节课管理,形成光盘。
3、学科教育网站
按照学科要求建立的学科教育网站,按学科管理,形成光盘。
4、教学说课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的教学说课,形成WORD文件。
5、现场教学录像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的课堂教学录像,按学科形成课例光盘。
6、研究报告
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写出的研究总结报告,形成WORD文件。
7、学术论文
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如果研究成果具有领先地位或独具特色,可以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
第三篇: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办法
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办法(修订稿)
发表日期:2011年3月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治安秩序,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校园管理
第二条学校应设置安全保卫工作机构或组织,并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根据办学规模,按照学校师生总人数的适当比例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保卫人员,寄宿制学校和治安复杂地区的学校要增加保卫人员的数量。保安人员要按照《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学校要建立健全保安人员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保卫人员参与培训,提高保安专业化水平。
第三条学校应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学校应聘任政治思想品德好、身体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担任门卫工作。
第四条学校应加强校园内部巡逻。任何人不得在校内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经允许进入校园的车辆必须限速限道行驶,限点停放。学校应使用经公安交警部门检测合格且符合安全条件的车辆有序接送学生,并切实加强接送过程中的学生组织及相关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学校应按照浙江省《DB33/768-200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学校部分)的标准要求,在学校出入口及主要通道、学生宿舍(公寓)楼出入口及公共走廊、财务室、食堂膳食厅等重点部位和要害部位,安装与当地公安机关110接处警平台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并建立档案。要建立技术防范设施使用、维护和更新等配套制度,切实提高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科技含量。
学校应加强物防建设,配备一些简易实用的橡胶警棍、钢盔、催泪喷射器、防刺服、防割手套、约束绳、防护钢叉等防护器械,并妥善保管和使用,切实提高学校保安人员的自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遇有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置。
第六条寄宿制学校应根据寄宿学生规模在宿舍区配备足够的专职保卫人员,并安排值班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学生宿舍通道要随时保证畅通,便于人员及时疏散。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七条健全学校治安管理预警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处置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进行演练,完善事故预防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八条小学、幼儿园应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学、放学接送交接制度。上学、放学时段学校要安排当日值班领导、教师和保安到校门口值守,有秩序地引导、保护学生。
第九条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全面实施《关于建立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
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重点做好思想困惑、心理障碍、行为有偏差、家庭情况特殊学生的帮助、教育、引导工作。要建立健全困难学生、问题学生、特殊学生管理档案,定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制定帮助教育引导措施。
第十条加强对校内各类从业人员的管理。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等规定加强对教职工、聘用人员和临时工的准入资质审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中关于“无精神病史”的规定,坚决清理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
第十一条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助综治、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研判和分析,加强综合治理,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第十二条妥善处理学生伤亡事故。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对校内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故,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四章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建立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行事历,根据季节、天气和节假日等特点和规律,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坚持放学前1分钟安全教育、小黄帽路队制和校门口安全提示牌等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开学初、放假前,应当结合当地治安特点,做好学生预防绑架、抢劫、伤害与消防逃生等教育及演练工作,提高学生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重视法制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校要聘请政法系统的工作人员、律师或相关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不断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制纪律观念,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等学生的心理干预和法制教育。
第五章管理责任
第十五条落实学校内部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作为学校内部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公立学校和经批准登记注册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明确监管责任;对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经批准登记注册的各类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教育部门要协同共青团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管理等部门督促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对尚未批准登记注册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类课外班,教育部门要依托综治部门协调当地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担负起安全管理责任,督促主办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抓紧按程序登记注册;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多次整改仍不达标的,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安置学生和儿童。第十六条建立和完善学校治安工作管理制度。各校必须建立学校治安目标管理制度,细化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实行岗位责任制。一旦发生重大校园治安事件,学校要按要求及时启动预案,妥善处置,防止事态扩大,确保师生安全。
第十七条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对发生校内重大治安事件和学校治安管理工作存在重大隐患的学校,在目标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学校治安事件中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要实行问责,情节严重的,按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治安管理办法》予以废止。、浙江省教育厅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四篇:西安市集资建设住房管理办法
西安市集资建设住房管理办法
(二00五年四月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挥国家、单位、个人集资建房积极性,改变国家、单位统包的住房建设体制和单位全额投资建设住房的办法,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住房建设新体制,加快住房建设,缓解职工、居民住房困难,加强集资建房的组织管理,根据《西安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资建设住房是在政府、社团或单位倡导和组织下,把单位和个人用于建房的资金集中起来,按照城市规划和有关规定,解决职工住房的一种建房形式
第三条 集资建房包括集资建设新住房和集资改造旧住房。
第二章 范围和对象
第四条 本市范围内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均可组织职工集资建设住房和集资改造旧住房。
第五条 单位向职工集资建设住房的对象指本单位的固定职工、计划内合同工、离退休职工。临时工、计划外合同工不参加集资建设住房。单位集资建房,男女职工享有同等权利,应鼓励职工积极参与。
第六条 参加集资建房的条件: 1.集资建房以户为单位,一户只能以自住为目的参加一次集资建房。
2.申请集资建房的个人应填写《集资建房申请表》,经单位批准后可参加集资建房。
3.无房户、人均居住面积四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可优先参加集资建房。
4.拆迁安置户、自有私房户,其住房达到规定面积标准或房改中以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的职工,均不可参加集资建房。
5.参加集资建房的住户,在住房建成分配后,必须退出原租住公房,历各种原因未能退出的,按成本租金的1.2倍计租。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审批程序
第七条 市房改办是全市集资建房的行政主管机关,负责制定集资建房的计划和政策,审批各部门和各单位集资建房的方案,并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 单位集资建房必须首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九条 集资建房的面积标准,按照陕办发[1990]6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户均3.5人的测算标准内,按人均建筑面积20平方米控制。
第十条 集资形式和标准:单位向职工集资建房,个人集资额应不低于当年成本价的三分之一。随着标准价向成本价的过渡,要相应提高集资额比例,逐步过渡到成本价集资建房。目前鼓励有条件和职工经济承受能力强的单位以实际成本价集资建房。第十一条 集资建房审批程序:
1.集资建房单位必须制定本单位的集资建房方案上报市房改办。内容包括:建房计划、土地批文、资金来源、集资标准、集资总额、综合造价概算、集资职工名单等。
2.单位集资建房方案经市房改办原则同意后,须将集资款及时存入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专户,专项储存、专款专用。市房改办审核资金到位后,签发《集资建设住房批复》。
3.单位持《集资建设住房批复》到市规划局、土地局等有关部门办理建房和减免税费手续。
第十二条 单位组织职工集资,在市政府规划住宅开发区购买住房的,由出售住房的房屋开发建设单位持《集资建设住房批复》,到市有关部门办理减免税费手续。
第十三条 集资建房单位在住宅楼竣工后,经市房改办审查同意,应在三个月内到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集资建房预售方案审批程序:
单位集资建房经市房改办批准,工程正式开工且基础处理到正负零时,可按第十一条规定程序向市房改办申报集资建房预售方案。单位上报集资建房预售方案应附建房计划、土地批文、规划定点审核图、施工许可证、集资人员分配住房名单及集资金额。市房改办经现场察看核准后,方能正式批准单位集资建房预售方案。
单位集资建房预售方案批准后,建房单位应保证在18个月内(指普通砖混结构住宅)完成建房工程,交付使用,并与职工签订集资建房预售合同。在规定工期内建成的住房,职工集资款不计利息,职工个人可享受集资预售当年公布的标准价。超过规定工期的,则超期部分应给集资者支付利息,并应按实际竣工年月推前18个月时的售房政策出售。
第十五条 集资预售住房建成后,须向市房改办申报验收审核报告,经市房改办按原设计标准验评,才能向集资职工正式售房。售房办法按《西安市公有住房出售管理办法》规定执行,职工个人集资款可冲抵购房款。
第四章 优 惠 政 策
第十六条 集资建房的单位和职工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按零税率计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免缴城市规划费、拆迁管理费、开发管理费、人防工程费、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邮电通讯建设费、商业网点建设资金、水电增容费、教育附加费等费。
第十七条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单位集资建房工作,以保证各项优惠政策的顺利实施。
第十八条 集资建房自有资金不足时,集资建房单位可向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和专业银行申请专项贷款。
第五章 权益和产权处理
第十九条 单位向职工集资建设的住房租赁给职工的,其产权为单位所有。参加集资的职工个人享有租住权,并按规定标准向产权单位缴纳租赁保证金和租金。参加集资职工个人投入的资金,扣除应缴租赁保证金,剩余部分按规定期限还本付息,还款期限三年至五年,利息按有关规定利率计付。也可用来逐月抵扣房租。
第二十条 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按组织建房单位确定的标准交清集资款,且集资款用以冲抵购房款的,对住房享有下列权益:
1.职工按成本价集资建造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未达到成本价集资的,产权归单位和职工共同所有。购房人所占产权比例为购房当年公布的标准价和购房当年公布的成本价之比。
2.职工集资建房按标准价购买的住房,拥有部分产权,即占有权、使用权、有限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可以继承。一般住用五年后方可出售,集资建房单位有优先购买权。
第二十一条 以标准价、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进入市场交易时,按《西安市公有住房交易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集资建设住房的维修管理,按《西安市公有住房售后维修管理办法》执行。单位可按规定提取属于单位部分产权的住房折旧费,用于住房维修。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集资建房的单位或职工,擅自向社会出售住房,除没收非法所得外,并按非法所得的一倍处以罚款。凡弄虚作假,骗取减免税费,除责令退回减免税费,并按减免税费的一至三倍处以罚款。
凡以公款充私款,骗取产权的,要收回住房或产权。
第二十四条 市辖六县、阎良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报市房改办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房改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单位集资建房: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在本单位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什么是集资建房?
答: 集资房是改变住房建设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制度,实行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共同承担,通过筹集资金,建造的房屋。职工个人可按房价全额或部分出资、信贷、建材供应、税费等方面给予部分减免。集资所建住房的权属,按出资比例确定.个人按房价全额出资的,拥有全部产权,个人部分出资的,拥有部分产权。
集资建房有两种产权:一种是该房屋出售的价格高于当年的房改成本价。其产权界定为经济适用住房产权。另一种是低于当年的房改成本价格,其产权为房改成本价房。
第五篇:XXXX学院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XXXX学院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规范校内通讯线路,优化和丰富学校信息资源,实现学校信息有效流动和共享,强化在网络建设、信息建设、系统建设、通讯线路建设、一卡通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意识,构建学校信息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校园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硬件平台是基础、网络管理与安全是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是根本”。信息化校园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由XXXX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并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主任兼任。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问题决策、审核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听取工作总结和汇报等。第四条 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是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具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起草、修改与完善;
2、负责信息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
3、负责与上级管理部门就有关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沟通,并接受其指导;
4、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文件及政策的起草;
5、负责校园网、信息共享平台及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及运行工作。
6、负责全校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7、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第五条 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学校、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部门”三级管理模式。各单位必须明确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分管领导和信息管理员,信息化工作应列入部门工作计划。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为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完成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第三章 校园网建设与管理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校园网是指我校与信息化建设项目相关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数据中心、冗灾备份中心等网络系统,还包括网络综合布线、通讯线路、路由交换设备、服务器及存储备份设备、安全设备以及相应网络设备上的系统软件等。第七条 校园网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基础,由学校进行统一规划,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负责进行建设、维护、改造。电信运营商的通讯线路、通讯设备进入校园,必须纳入校园网建设的统一规划。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允许擅自对校园网进行规划外的建设和改造,不允许擅自批准电信运营商通讯线路或通讯设备进入校园。若因特殊需要,相关部门事前必须将计划报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审批、备案,并主动接受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的技术监督和检查,按相关标准进行施工。若因擅自改造、施工而造成校园网中断、扰乱校园网正常运行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条校园网系统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工作由信息化管理中 心负责,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可委托相关单位的指定人员代为管理子节点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更换网络设备。
第九条校园网与公共网络的互联互通,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代表学校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程序确定电信运营商,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增加新的公共网络出入口。校园网的出入口带宽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会同学校相关部门讨论决定。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校园网的活动,除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登陆进入校园网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盗用IP地址、不得盗用他人用户名、口令及信息、不得私拉网线及以其它破坏校园网正常运行的方式上网,坚决打击盗窃和破坏网络设施的行为。校园内从事施工建设,不得损坏网络设施,否则由施工方承担一切责任。第十二条各单位需要建设的局域网以及购置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是校园网的延伸,网络建设必须符合行业规范和学校要求,网络设备技术标准必须与校园网设备相一致并符合学校的接入要求。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研究提出网络建设项目的技术需求申请,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设备处根据各单位申报的技术需求,结合网络发展和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网络设备配置方案,并对重大项目组织专家论证。第十三条为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项目招标内容必须按照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设备处所拟定的网络设备配置方案进行。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参与项目实施时的招、投标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技术监督和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第十四条校园网主干服务系统发生遭到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后,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应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向分管校长和学校党、政办公室报告,并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做好清理和取证工作。
第十五条严禁在校园网上使用来历不明、可能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起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使用公安部门认可的杀毒软件检查、杀毒。故意传播或制造计算机病毒造成危害校园网系统安全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第二十三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章 校园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第十六条校园网信息涉及学校的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学校重要新闻、重要公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信息,描述学校基本状况的各种基础信息等。学校网站及各级各类二级网站是校园网信息发布的载体。
第十七条为确保信息资源的可靠、安全,校园网信息数据实行分级制。一级面向公众开放,二级只面向校内公开,三级只面向本单位(部门)公开,四级只面向本单位(部门)有关人员公开,五级仅限于个人使用。信息发布单位应根据分级确定信息公布范围及内容。
第十八条学校网站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涉及学校形象,必须做到实用、美观、大方和及时更新。学校网站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建设和技术维护。
第十九条学校网站信息实行分级发布原则,学校主页、新闻网、各单位网站发布一级信息,学校信息门户、综合信息网发布二级及以下等级信息。对学校一、二级信息发布采用“归口管理,专人发布”。学校主页栏目设置及内容建设负责单位见附件1,各部门对需要发布信息审核并确定发布等级,指定专人发布。对三级以下信息的发布由相关部门按规定发布并及时更新。第二十条信息发布过程中因归口管理部门或发布部门审核不严造成信息发布错误的,学校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及学校规定,从技术层面负责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各网络用户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校园网或局域网系统信息情况,一旦在校园网或局域网系统中发现有害信息和不良信息应及时向学校宣传部和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报告。
第二十二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校园网络和设备从事下列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信息的行为:
1、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以及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的;
2、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的;
3、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4、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5、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的;
6、宣传不健康生活方式,格调低下的;
7、其它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将向学校宣传部及保卫处报告,视情节轻重学校将追究当事人责任;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将向公安部门报告,由个人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第五章 二级网站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二级网站是指XXXX学院各二级学院、部门及其他附属机构建立的网站(页)及各种专题网站。为保障学校校级网站与二级网站间信息共享,二级网站须使用学校网站群系统建设,并符合《XXXX学院二级网站建设规范》。
第二十五条建立备案登记制度,规范二级网站建设。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公安部门的要求,二级网站的建立必须在当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在校园网上建立的二级网站必须经校党委宣传部批准,在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备案登记,同时签订相关责任书。第二十六条建立责任人制度。二级网站必须由各学院、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该分管领导为本单位网站安全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日常建设维护工作。第二十七条建立网站安全管理及用户信息管理制度。本着“谁主办,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学院(部门)要对所建网站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制度。二级网站如需设置互动栏目,必须经党委宣传部批准,实行实名制管理。二级网站要加强对信息发布、留言版、BBS、博客等互动版块的管理,及时清除不健康或有害信息,并做好备份及清除记录。
第二十八条强化信息更新管理,保证信息及时更新。二级网站内容若长时间不更新的,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将建议关闭。第二十九条建立定期检查和评比制度。学校将每年一次对二级网站开展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集中检查或评比活动,对优秀二级网站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对网站质量不高,问题较多的二级网站提出警告,限期整改。
第六章 应用系统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条应用系统是指服务于学校各种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业务系统,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见附件2《XXXX学院应用系统分级管理制度》)。应用系统应符合学校信息标准规范,并接入或集成到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数据共享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和学校信息标准的统称)。
第三十一条 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中的数据共享平台是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中心,具有权威性,必须保证其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确保其正常运转,学校今后所有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遵从如下原则:
1、统一规划。校内各单位的相关应用子系统建设要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之中,所有建设项目必须遵循学校的总体规划,在技术上接受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的评估。
2、统一技术标准。各新建子系统在实施时必须统一技术标准,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开发,以保证各子系统与数据共享平台的无缝集成,实现数据共享。
3、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信息编码是实行数据共享的基础,《XXXX学院信息编码标准》制定后,所有系统(新建、已建)的建设均必须按该标准执行。该标准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研、制定、完善、发布。
4、统一使用规范。为确保学校数据共享平台建成后数据的权威性,基础信息建设单位必须遵照《XXXX学院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共享流程》(见附件3)及时更新、维护数据,对所属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维护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运行和维护须严格按照《XXXX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管理规定(试行)》》(见附件4)执行。
第三十三条为保证经费合理使用,防止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所有接入校园网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必须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建设单位、设备处结合网络发展和保障体系建设需求共同论证,提出应用系统技术标准和配置方案。
第三十四条所有接入校园网的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设备处、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拟定的系统配置方案进行招标活动。为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应参与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技术监督和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第三十五条为确保各应用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各应用子系统要遵照《XXXX学院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共享流程》,必须有专人负责。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应加强对应用系统的管理,并做好协调工作。
第七章学校信息门户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 信息门户是全校师生员工获取信息的平台,包括了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个人信息资源、应用工具及各种网络服务等内容,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建设、管理、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进行违规操作,否则一经发现将严肃查处,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造成重大影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学校信息门户设专职管理人员,定时监控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情况,确保权威数据源的数据能够顺畅的到达公共数据库中,确保共享数据可以及时下发到各应用系统。
第三十八条需要在信息门户上集成信息的应用系统,由相关建设部门向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申报,由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协调实施。
第八章用户服务与管理
第三十九条校园网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是指通过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终端或通过接入校园网的其他计算机网络(以下简称子网),并使用校园网资源的个人和单位。校园网用户分“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机构用户是指:XXXX学院各二级单位、基层教学、科研等学校正式设立的各类组织机构。个人用户是指:XXXX学院教职工和学生,以及短期来学校从事工作、学习、进修、访问等活动的人员。
第四十条校园网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校园网接入、电子邮件、网络域名、服务器托管、应用托管、VPN等。第四十一条校园网接入服务。
1、校内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可以申请接入校园网。申请接入校园网的用户自备上网终端设备,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依据实际情况受理接入服务。
2、个人账号认领请携带校园一卡通到一卡通自助机上认领,并根据屏幕提示操作即可完成账号认领工作。
3、其它未尽事宜,请参照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校园网用户入网流程》执行。
第四十二条电子邮件服务。
1、开放对象:校园网用户可以申请电子邮件服务。
2、申请办法:申请电子邮件服务的办公用户需填写《电子邮件申请表》,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递交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即可。教工和学生邮件账号在学生入校后统一生成,无需申请。第四十三条 网络域名服务。
1、校属各单位,因工作需要,向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通过可拥有本校的二级域名。二级域名的责任人为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2、二级域名只能用于建立与教学、科研有关的网站,不得他用,网站必须托管至数据中心机房,违者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有权删除该域名,并会同有关部门追究域名责任人的责任。第四十四条服务器托管服务。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为校内各部门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面向全校提供服务的系统须将服务器托管至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托管部门须填写《XXXX学院托管服务申请表》,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有权对服务器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管,以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第四十五条应用托管服务。
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为校内各部门提供应用托管服务,使用部门须填写《XXXX学院应用托管服务申请表》,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有权对托管的应用系统进行必要的监管,以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第四十六条用户必须对所持用户名、口令负责,定期更改。口令遗忘或发现被人盗用,须立即持本人有效证件到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申请更改口令。
第四十七条为了有效地防范网上非法活动,校园网要统一出口管理、统一用户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开设代理(proxy)服务,开设文件传输(FTP)、邮件以及流媒体等服务须经学校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批准。经批准开设的服务必须保持日志记录功能,历史记录保持时间不得低于两个月;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按照郑州市公安局计算机网络监察支队的要求规定,不定期地检查各开通服务器的日志。
第九章经费管理 第四十八条校园网接入点以下的计算机、网线、网卡等由用户自备,费用自理;二级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由各单位负责,费用自理;应用系统和门户的对接及服务器托管等产生的费用,各单位负责落实。
第四十九条校园网的运行和管理坚持非赢利性原则。主干网络的维护、扩充、更新、改造等所需经费由学校负责。各子网的建设和扩充经费由各子网单位负责落实。
第五十条学校在经常性事业经费财务预算中设立“网络运行费”科目,逐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付校园网的通信费、分摊费及设备维修费。
第五十一条本着“鼓励使用,限额免费,超额收费,促进发展”的原则,根据条件对校园网用户进行分类收费管理。
第五十二条XXXX学院校园网络服务费由XXXX学院财务处统一收取。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校园网中的无线网络是有线网络的补充,对有线网络的所有管理规定均适用于无线网络。
第五十四条校园网的英文网站、二级网站的英文网站的建设、管理和信息发布与中文网站相同。
第五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以前与本办法相关的规 定同时终止执行。本办法由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解释。附件1 XXXX学院主页内容负责单位 附件2 XXXX学院应用系统分级管理制度 附件3 XXXX学院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共享流程 附件4 XXXX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管理规定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