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

时间:2019-05-13 00:5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

第一篇: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

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

摘要

信息化时代的军队院校转型对我军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我军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通过收集和分析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院校改革的举措,为我军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从而为我军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正文

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院校教学提出了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人才培训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外军院校改革起步早,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对我军院校改革的借鉴意义重大。特别是外军院校在改革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和明显的发展趋势,对我军未来发展和院校改革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外军院校教学改革中的特点加以归纳总结,与我军目前正在进行的军队院校教学改革进行对照,以得出对我军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从而更好的完成我军院校的教学改革。

所谓教学改革,是指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从人类教育起源之初,教学改革就随着教与学的不断推进而从未停止过。教学改革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的达到教育的目标,从而更好的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各方面人才。

一、我军军校教学改革及相关研究的现状

1、军队院校人才队伍现状(1)人才基础较为稳定

由于历史积累较好,目前我军院校内有一批较为稳定的人才队伍。这只队伍以国内外知名专家院士为龙头、专业领域内学科带头人为骨架、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教育的中青年教员为基础,优秀地方人才为补充的人才体系。他们作为我军院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中流砥柱,已经为我军各方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打造出了我军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

(2)人才质量稳步提高

各军队院校从建立之初就一直进行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积极探索。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引进,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有了稳步提高。个别尖端人才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声誉。军队院校的人才结构从之前的以本科生为主已经形成了目前以研究生和博士生为主的人才体系,整体质量跨上一个台阶。(3)高端人才短缺

虽然军队院校的人才体系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缺少高端人才,名师、大师十分有限,特别是缺少享誉国内外的大师级学科带头人才,这与我国当前整体的学术现状有关。这种情况大大制约了我军的跨越式发展。

2、任职培训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任职教育院校在培养直接面向部队的军事人才,尤其是基层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人员方面,表现出军校所学与实际部队应用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冗长,重点不突出;过于强调课程系统的完整性,不仅分散学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精力,而且占用了培训专项技能的课程时间;过分强调书本知识或理论基础,所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等等。

3、教学内容滞后于未来军队人才需求

当前军校教育往往缺乏前瞻性,存在知识一学到就立刻过时的情况。如此培养出的军队人才,应对军队的日常工作还是可以的,但对军队的长远发展就显得后劲不足,缺乏新理论的武装。

进行超前培养是我军院校人才培养应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军人才建设中长期发展战略定位模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这就很难从方向上把我人才培养的节奏,从而无法掌握培养人才的主动权。

4、另外,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关我军院校教学改革的的研究不少,研究角度和方向也较为全面。但仍存在有几个共同的不足:第一,对我国军校教学改革的现状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这可能与我国军校教学改革在方式方法上较为具体、且不同院校之间差异较大有关。第二,主要论述点集中在我军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和外军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对我军院校在多年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有益经验没几乎没有提及。

二、外军院校的改革措施

1由学历价值中心向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转变

面向未来战场,贴近实战是是各国军校改革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做到院校任职培训与部队实际需要的有力衔接,其实质是军队院校教育既要满足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标准要求,又要满足军事职业化岗位合格要求。主要着眼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改变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配置科目内容,在培养具有基本通识的“专才”上下功夫,加强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二是建立起终身学习机制,随着岗位的变换进行周期性充电,以期获得人才的长足发展。

以美军为例:作为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的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要求所有的学员都需要学习传统的核心课程(占教学时数的60%),这些课程强问题解决、指挥与参谋程序、师一级或更大的合成兵种单位的战术和后勤;其职业选修课属于军事艺术和科学的广泛范畴,构成了剩下的40%课时。作为高级任职教育院校的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则致力于成为“国家战略领导能力和地面力量的核心。。。优秀的学习机构和设施。。。使今天的领导者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通过教育、研究和对外联系活动,追求对战略艺术的掌握。”

2、整合教育资源,着眼规模化发展

(1)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世界各主要军事大国纷纷对军事院校进行改革与整合。以俄军为例,俄军将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与装甲兵学院、莫斯科军事专科学校合并,组成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成为俄军唯一的中级指挥院校。经过一系列合并和裁减,俄罗斯的军事院校由原来的101所减至55所,并在新院校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型教学科研综合体,实现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院校与军事训练基地一体化,院校教学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训练和军事科研项目开发的速度和效率,节省了军费开支。

军事院校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军事普通教育与任职教育也经历的分离的过程。美军在19世纪 70年代开始进行普通军事高等教育与军官任职教育的分离,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4所军种院校为骨干,以全美数百所大学为依托的军事普通高等教育体系。

(2)由于现今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精简教育管理机构和紧缩编制也是各国军事院校共同的做法之一。当今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的军队院校教学管理均是由学院直辖教研室或教学系的两级管理体制。英军将院校教职员工和学员数量逐步减少,提高工作效率;美国国防大学、俄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以及法、德、英的军事院校,都是采取院(校)、教研室(教学系)两级管理体制;西点军校的机关、教员比例达到了1:4。缩编达到了节省不必要的军费开支、训练更高标准的各方面人才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加强信息化知识教学,并增设联合作战与联军作战的课程。(1)各国普遍重视信息化作战教学,开设信息战课程和相关专业。例如,美军各级指挥院校开设了联合作战和联军作战课程各高、中级院校开设了应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使用、联合信息战等课程。俄军事学院出版了信息战教材,将战役信息战列为学员必修和考试课。英军有的军事院校专门增设了信息战专业学科。(2)专门成立信息化教学机构。如美国防大学建立了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下设信息战与战略系,专门从事信息战与信息技术教学。德军增设了联邦国防军安全政策学院和联邦国防军信息通信学院,将信息安全纳入军队作战体系,把信息战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3)加强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国家军队院校早已将计算机及其网络引入教育管理领域,致力于将现实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及教学环境全部数字化、网络化,并加大模拟化建设力度,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

4、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教员的职责由“知识传授”向“引导学员学习”转变,学员的学习由被动的“听”、“记”向“主动探索发现”转变,由“运用知识”向“实践创新”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向同时注重与他人“互动交流”转变。为此提倡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常常采取专题研究、重点讨论、难点答疑等教学方法,重视强化学员实践环节,以培养学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常采取小班教学,以便于实施上述教学方法。通过上述以学员为主体,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员的思维,培养学员的怀疑批判精神,这是产生创造性灵感的重要条件。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也成为世界各国军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5、利用国民教育资源,“联合化”办校,军地院校共同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十分发达,形成了非常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拥有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为军队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联合化”办校早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比如美国1000多所地方高等学校设立了后备军官训练团,已经为美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初级指挥人才,而且,美国的地方高校还承担了美军初级指挥人才的深造培训与提高学历层次的任务。美国的国民教育对美军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西点军校每年为美国陆军输送初级指挥军官1000多人,仅占陆军每年补入新任军官总数的18左右,而8O以上的陆军新任军官全部从地方大学毕业生中选拔。此外,美军还从地方院校法律、医务、财务等专业的毕业生中直接任命军官。由于实行委托式教育,既减少了现役人员数量,又节省了军官培养中大量的军费开支。

在办学模式上,英军院校强调与地方高校“联姻”,既突出了军队院校的军事特色,又利用了著名大学的办学优势。布里塔尼亚皇家海军军官学院与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研究学院联合办学,学院学制有1年和3年两种,学制1年的课程,主要在布里塔尼亚皇家海军军官学院完成海军军官任职前的岗位培训任务,毕业后直接到部队任职或转到皇家军事科学学院或其他地方大学“连读”一些自己有兴趣、范围更加广泛的学士学位课程;学制3年的课程,第一学年的课程与1年制课程内容基本相同,后两个学年转入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研究学院继续学习,毕业时获得普利茅斯大学学士学位,然后再到部队任职,英军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生长军官的比例之高,达95以上,皇家国防研究院是英军最高军事学府,学院授课人员全部从外单位聘请,其学术联系遍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俄罗斯,依托地方大学培养军官的数量占每年新任军官的25左右。日军也利用地方大学培养军官,其途径主要是“委托教育”和“贷费生教育”两种形式,由此培养的军官占日军每年新任军官总数的45左右。

6、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建立开放型教育体制。外军专家认为,军事院校教育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让学员随时吸收整个社会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这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基础。实行“开放型”教学,在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表现更为突出,把走出课堂、走出军队、走出国门,广泛开展军队内部、军地间、国际间交流,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对尖端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授,可随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讲课,或直接聘任地方或军队有名的专家、教授为本校的兼职教授;加强国际间军事院校交流,包括聘请外国教官到本国讲授课程,互派军官进修深造等。当今世界,在经济领域,行业与行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密切,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成功之路。在军事领域,武器技术和军事学术日新月异,如果军事院校教育拒绝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难以吸收最新信息、最新成果,难以把军校教育建筑在当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前沿。7.强化顶层设计

强化顶层设计,是世界主要国家改革军事院校领导管理体制的趋势和潮流。俄罗斯和日本就在其国防部(防卫厅)内设立了全军教育行政的领导机构,对军校进行集中统管。其中,俄国防部设有军事教育总局,负责拟定和实行统一的军事教育政策。各军种和军区还分别设有军事教育局。日本防卫厅下则设有教育训练局,负责军事院校的教育工作;美军针对陆军院校自成体系、条块分割,使教育与训练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问题,新近建立了整体陆军院校体系,以统一组织陆军各部队的军官培训,形成了以地区为基础,融院校教育、训练中心、部队训练于一体的军事教育与训练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发挥了各方面的资源效益。

中央军委2003年8月正式颁发了《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规划》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对我军未来一二十年人才建设应达到的数量规模、知识结构、复合素质等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并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突出培养人才、提高素质这个核心,按照各支队伍的特点进行了分类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三、启示及结论

纵观外军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顺应新军事变革的举措,无不渗透着先进人才培养理论和军队建设理念的指导。军队发展,理论先行。若想实现我军院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赶超欧美军事强国,我军必须走出一条中国军事教育理论之路。具体有三点:一是在顶层设计上要跟上甚至超越世界先进军事国家的步伐,并把握好中国特色。只有我军高层把握好发展方向,全军各院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推动我军各级人才培养。二是鼓励基层科研人员和理论研究者广开思路,切实反映我军院校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尽量做到及时解决。三是及时总结多年来我军院校改革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发展我军自己的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院校建设方面的自主性。我军院校教学改革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必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何迎难而上,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所用,将我军院校教学改革推向系统化,是各级科研人员应努力探索的方向。相信在我军新老人才的共同努力下,我军院校教学改革必将成为推动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宝书译.美国职业军事教育辞典[M],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第7卷第2期。

[2]外军院校教育对我军院校教育转型的启示,赵经成,张作前,丁友宝,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6月。

[3]“我们总是前瞻未来”——美军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呙中安,政工导刊,2007年3月。[4]改进和完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机制,吴东莞,政工研究文摘,2007年6月。

[5]加强任职教育课程开发 提升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石道祥,徐建华,王宪嵘,继续教育,2011年第5期。

[6]军校人才培养教育发展趋势论略,李有才,龚正霞,雷 革,海军院校教育,2005年第2期。

[7]浅谈如何加强军队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李庆云,朱紫怀,文毅湖,中国商界,2011年第2期。

[8]浅谈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培养,林聪榕,陈勇,阳仁宇,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9月。[9]外军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其思考,王庭芳,刘文。

[10]外军院校教育的特点与走向,马明田,葛兵,海军院校教育,2005年1期。

[12]外军院校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井建辉,张延生,高凤岐,党史博采,2008年8月。[13]外军院校教育转型的几点启示,朱培现,郝月峰,陆锋,海军院校教育,2005年2期。[14]外军院校教育转型现状及其启示,宁显福,张树龙,湖湘论坛,2009年第1期。

第二篇:伊拉克战争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伊拉克战争的几点启示

2005年6月20日

伊拉克战争,是世界上两个军事强国对一个弱小国家所进行的一场力量悬殊的不对称战争,也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纵观战争全程,城市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能否夺控城市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关

键。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积极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攻心为上”是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明显特征,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在作战指导上既要注重强攻硬打,又要积极开展心理攻势,力求攻城攻心紧密结合分析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美英联军除在巴士拉等南部城市遇到伊军有限的抵抗外,在包括巴格达、提克里特在内的其它大中城市,几乎没有遇到有规模的抵抗,不但防守城市外围的伊军精锐部队不战而散,就连巷战、破坏城市设施等行动也没有发生,甚至美军以1个营的兵力就能直插巴格达市中心,战局进展之顺利,大大出乎军事专家的预料,连联军自己都没有想到。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攻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城市作战中,美英联军把心理战摆到了突出的地位,采取战争准备期间,美英联军就采取在“禁飞区”投撒传单、开设无线电广播及利用新闻媒体造势等手段,展开对伊民众和军队的心理攻势;军事行动展开前,采取政府官员向记者发表谈话、向外界泄露部分“作战计划”,利用隐蔽渠道收买、劝降和威胁伊高级官员,以及炫耀武力等手段,进行战前心理威慑;战争期间,每天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大肆宣扬战果,散布萨达姆被炸死、伊军弃城投降等假消息,瓦解伊军斗志、涣散伊军军心,为顺利攻占伊大中城市创造了条件。伊拉克战争表明,高技术局部战争并没有改变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军心士气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战斗力;心理攻势与高强度的军事打击紧密结合、贯穿始终,已成为未来城市进攻作战的重要手段和事关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作战对手不仅综合作战能力远远高于伊军,而且还可能有强敌介入,加之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以坑道和掩蔽部等地下工事为骨干,钢筋混凝土碉堡等永备工事为主体,要点、要塞等坚固核心阵地为支撑,多种类、大密度障碍物为屏障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而我武器装备又没有明显的优势,有些还相对落后,如果一味强调强攻硬打,很难迅速实现攻城的目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攻势,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积极进行政治攻心。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几十年,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两岸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加之台岛当局的反动宣传,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将面临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必须把心理攻势摆到突出位置。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我战争的正义性,使岛内军民认清这场战争的性质,消除因误解而产生的敌对情绪;采取投撒传单、开设无线电广播等手段,分化瓦解敌军,为我实施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二)注重强化军事威慑。就是充分展示军事实力和战果,对敌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通过展示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杀手锏”,使台岛军民产生畏惧心理;通过组织针对性军事演练和导弹试射演习,显示我武力解决的决心,使台岛军民产生恐慌心理;通过战前频繁调动部队,造成重兵压境之势,以及战中适时公布战果,使台岛军民丧失顽抗的信心。通过多方面的军事威慑,削弱敌抵抗意志,实现作战目的。

(三)严格控制舆论宣传。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把有效控制伊拉克的新闻媒体作为辅助军事打击的重要手段,首轮空袭就把电台、电视台作为重点打击目标,并公然违背国际法用导弹袭击新闻记者,对舆论宣传进行控制。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也要把控制敌方的舆论宣传作为重点。通过摧毁敌新闻机构、广播电视系统等宣传工具,使其失去喉舌,削弱宣传舆论力量;通过针锋相对的反宣传,以及必要的干扰和压制措施,控制敌对电台、电视台;通过组织“黑客”攻击,破坏互联网中的反动网站,形成对我有利的舆论宣传态势。

二、“直取要害”是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突出特点,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在目标选择上既要注重全面攻击,又要实施重点夺控,力求迅速瓦解敌防御体系

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最基本的作战目的就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把打击萨达姆官邸、伊高官住所和指挥中心等要害目标作为重点。在城市进攻作战中,也没有按照攻城的一般原则,层层剥皮、逐个拔点、稳扎稳打,而是跳跃攻击、直取要害,攻占伊军核心防区,把矛头直指市内的战略要地和标志性的建筑物。如,攻占巴格达时,就在还没有完全控制城区的情况下直捣巴格达广场,迅速动摇了伊军的防御体系,使伊军很快失去抵抗,达到了攻其一点、控制全局的目的。伊拉克战争

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城市进攻作战,全面攻击必不可少,但直取要害更能实现迅速制胜的目的。

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作战对手非常重视城市外围城镇、山地、河流和机场等的拱卫作用,强调将城市外围纳入整体防御体系,对外围要点及有利地形“尤应坚持据守”,确保防御完整;强调将兵力部署的重点置于外围,确保城市防御稳定,筑牢防御外壳,台军的防

御特点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全面打击,更要重视夺控敌纵深要点,力求速战速决。

(一)精选打击目标。首先,要准确掌握战场情况,充分利用卫星侦察、航空侦察和地面侦察等手段,准确获取情报,为确定打击目标提供依据。其次,要围绕作战目的,确定打击目标。军事类目标应当是敌城防体系中的骨干成分,对其实施攻击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甚至能造成敌防御体系的瘫痪;政治、经济类目标应当攸关台岛政局稳定,如市政中心、电台、电视台以及水、电、气供应设施等。再次,确定打击目标时,既要考虑所选择的目标是否是要害,又要考虑到武器装备的性能,保证能够“吃得下”。

(二)集中使用力量。尽管我军的精兵利器数量有限,但若集中使用,形成拳头,也能达成速决制胜的效果。因此,在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中,要集中二炮和海、空军的精锐力量组成火力打击拳头,对要害目标实施精确打击;集中机降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组成纵深兵力攻击拳头,对要害目标实施袭击;集中装甲、机械化部队组成正面突击拳头,从城市外围快速突进,直取要害,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确保一举夺占。

(三)把握打击强度。要针对台岛军事目标与其它目标、地面目标与地下目标混杂交织的特点,根据作战需要,恰当把握打击强度,合理区分摧毁目标、局部摧毁目标和威慑目标,减少附带损伤,尤其要注意防止对居民区、宗教场所等敏感区域造成破坏,避免全局上的被动;对一些敌我都可能利用的要害目标和设施,如,城市外围的港口码头、交通要道、油库等,对其打击既要考虑当前歼敌的需要,又要考虑尔后为我所用,尽可能减少对后续作战行动的影响。

三、“空地一体”是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显著特征,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在力量运用上既要注重合理编组,又要加强军兵种协调,力求形成综合作战优势

这次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明显的不同是:没有独立的空袭阶段,空中打击与地面进攻同时进行,并在没有用空中力量给予对方武装力量重创的情况下就投入地面部队,从3个方向同时向伊拉克腹地高速推进,尔后与伊军发生了激烈的地面交战,最终靠陆军取得了胜利。从这场战争不难看出,空中力量与协面密切协同,实施空地一体作战,是取得城市进攻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伊拉克战争表明,传统的单一军种作战,已难以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空地一体、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将成为未来城市进攻作战的基本作战样式。

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将是远程机动、跨海作战,面对的将是空中、地下、地面及其高大建筑物、街区组成的立体防御体系之敌;我战役战术力量将多维展开,电子战、网络战、特种作战、防空作战贯穿始终,作战样式转换频繁,战场环境将更加复杂。因此,必须实施空地协同作战,发挥诸军兵种优势,用整体的力量取胜。

(一)打破军兵种界线编组。美英联军成功的作战编组启示我们,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应根据作战需要,围绕作战目的,改变在单一军兵种内进行作战编组的传统模式,实行跨军种、跨建制指挥,突破战役战术界限,打破既有的战斗与支援、战斗与保障关系比例,统一调配建制和加强的各种作战力量,使各个作战集团内部各要素之间功能互补,数量比例恰当,质量匹配合理,形成具有较强侦察、干扰、进攻、掩护、保障能力的高度合成作战集群。

(二)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势。应在联合战役集团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各军兵种的优长,围绕作战目标,合理区分作战任务,导弹部队、航空兵和地面炮兵要发挥其突防能力强、打击距离远、破坏毁伤大的优势,适时进行火力突击,为地面作战部队攻城创造条件;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及其它特种作战部队要发挥其突击能力强、能执行多种任务的特点,迅速抢占敌战役战术要点,断敌交通线和攻击重点目标,配合地面部队进攻;陆军要发挥其陆上机动和突击能力强、能遂行多种攻坚任务的优长,围城打援、拔点歼敌,使各军兵种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三)搞好诸军兵种整体协调。应从作战全局出发,协调好各种作战力量。要严密制定协同计划,有效调控各种力量要素,保证各种作战力量围绕同一作战目的展开;要根据各个军种在不同时节和空间所处的地位,以起主导作用的军种为主组织协同,确保各种作战力量围绕主要作战任务实施行动;要突出协同重点,抓住作战的关键阶段、时节和行动,如主要方向的作战、战役阶段的转换及其他对作战全局构成决定性影响的行动,要加大协调力度;要依据战场情况的变化,适时与上级及友邻联系,主动了解和通报情况,对协同中出现的问题要注重拾遗补漏,确保各种作战力量协调一致地遂行作战任务。

四、“奇正结合”是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鲜明特点,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在作战样式上既要注重常规作战,又要重视特种作战,力求出奇制胜

这次战争,美英联军并没有打多少堂堂正正的正规作战,而大量进行的是特种作战。据报道,美军十万地面作战部队中,特种部队就占了近一万,并一改以往在空中打击结束后再投入其交战的传统做法,如绿色贝雷帽、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及中央情报局特工等,分别在战前或开战初期就秘密潜入伊拉克的各个城市,搜寻监视重要目标,引导美军实施精确轰炸,策反当地民众,配合大规模的地面进攻等;战争结束后,又担负起抓捕伊高官和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务,对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胜利乃至整个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拉克战争表明,特种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城市进攻作战的重要作战行动,是获取纵深情报、加速作战进程、增强纵深打击能力和遂行局部应急机动的重要力量,也是以精制强、以少胜多和以少的代值换取最大胜利的有效作战手段。

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作战地区将是被山地拱卫下的城市,其纵深山峦叠嶂,峰高谷深,植被茂密,便于我秘密渗入城市外围;通常在我先期火力打击、登岛部队夺占并巩固登陆场之后进行,要夺占的城市既可能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也可能遭我先期打击、防御体系部分被毁,战场情况复杂多变,获取情报的难度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特种作战,以奇取胜。

(一)围绕“进得去”灵活选择渗入时机。能否到达预定作战地区,是特种作战部队完成任务的前提。一是欺骗干扰,早期渗入。如战前利用政治、外交手段,借助舆论宣传工具,或以和谈相助等,为特种作战秘密渗入创造有利的政治、外交环境;利用夜暗或不良天候,采取伪装和掩护等手段隐蔽进入。二是军事掩护,伺机而入。军事佯动,声东击西,创造进入的有利战机;以军事演习为由借机发挥等。三是军事打击,强行突入。如电子干扰敌方雷达,火力摧毁敌防空设施,掌握局部或某一时段的制空权,采取伞(机)降和陆上直插等方式强行进入。

(二)围绕“攻得下”灵活运用作战手段。特种作战应针对不同任务、不同性质的目标和不同的作战环境,采取灵活的作战方法。一是查打结合,周密侦察。使用抵近侦察、照相侦察、电视侦察、技术侦听等手段,主要察明敌纵深内重要目标情况,特别是活动目标、伪装目标、地下目标,以及目标内部的结构等情况,为兵力、火力打击提供情报、报知效果。二是选准要害,有效打击。要选准要害目标和目标的要害部位,集中力量,采取打、炸、烧、毁及电子攻击等手段,打乱敌部署,瘫痪敌指挥系统,如断指挥网电源、击指挥网关节、乱指挥网程序等,以巧打获奇胜。三是夺点控道,要害楔钉。如断敌退却、增援的主要通道、机场等交通要点,直接配合正面部队作战。四是适时支援,特殊保障。采取提供情报、指示目标、打敌增援和支援、营救行动等多种方式,适时支援正面作战部队,为其提供特殊、必要的战斗保障。

(三)围绕“合得成”灵活确定支援行动。重点是搞好“三个配合”:一是特种作战与空袭行动的紧密配合。就是以特种作战行动引导地空火力实施精确打击,以地空火力突击支援特种作战力量的破袭和夺控作战。二是特种作战与地面作战行动的紧密配合。特别是作战目标较大,敌防守力量较强时,特种作战行动要与地面作战联合进行,增强突击效果。三是诸军种特种作战行动之间的紧密配合。如夺控或破袭敌城市外围的机场和港口时,空、海军特种作战行动要积极配合陆军特种作战行动。此外,还要把各种作战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衔接和转换。如完成特种侦察任务后,可转为引导作战;有利条件下的破袭作战,可转为夺控作战;集中作战行动后,可转为分散袭扰等。

五、“灵活指挥”是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重要特点,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在指挥控制上既要注重集中统一指挥,又要强调分散临机指挥,力求把握战机争取主动

指挥员及时适应变化的环境,灵活指挥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纳西里耶等大中城市,被美军认为是对伊战争胜利的“三个因素”之一。在城市进攻作战过程中,一方面,美军把平行指挥的82空降师及特种作战部队,甚至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都交给地面作战陆军司令指挥,形成了诸军兵种的集中统一指挥机构。另一方面,又注重集中下的分散临机指挥,给一线部队指挥员较大的临机处置权。比如,在攻打巴格达时,美军地面指挥司令部,就把攻城的具体行动交给了机步第3师指挥官,而机步第3师指挥官经过试探性攻击后,感到巴格达伊军兵力空虚,没经地面指挥司令部授权就直接攻占了巴格达。相反,伊军则过分强调分散指挥,在美英联军瘫痪其指挥通讯系统、对其境内各个城市实施分割包围后,部队就出现了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有效抵抗。虽然伊军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作战指挥的失误无疑是其迅速溃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伊拉克战争表明,作战指挥是部队作战行动的关键,指挥员能否根据作战情况灵活实施指挥,直接影响到城市进攻作战的进程和结局。

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作战力量将全面投入,并在多维空间展开,指挥范围广、对象多;岛上城镇50以上距海岸线不足20公里,战役筹划时间紧迫,计划组织工作难度增大;台岛城市地形特殊,战场可变因素多,指挥协调困难;指挥手段敌优我劣,我指挥机构多处于暴露和运动之中,保持指挥稳定异常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变化的战场情况,灵活运用指挥方式和手段,保持不间断指挥。

(一)建立顺畅的指挥关系。应建立城市进攻地面作战指挥机构,统筹协调各作战方向和各军种、各作战集团的行动,确保各种作战力量形成合力,多种作战行动连贯实施;要打破平时行政建制关系,按照作战职能编组指挥机构,并按指挥任务的需要确定人员构成,明确部门职责。必要时,还应建立与主要作战方向一线分队的直接联系,保证一线分队可直接召唤直升机和请求远程炮火支援,缩短指挥周期,及时捕捉战机。

(二)采取灵活的指挥方式。应根据任务、地形、指挥素质,按各部队作战行动对城市进攻作战影响的大小,灵活采用指挥方法。对事关作战全局的重大问题,如对主要目标的攻击和主要方向、关键时节的作战行动,应集中决策,实施集中指挥;对各军兵种具体行动和一般问题,如对次要方向和一般环节的攻击,应放权、分权,实施分散指挥;对担任特种作战任务的部队,应只明确任务和要达到的目的及必须的协同事项,具体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和手段,由其指挥员自主实施指挥,提高指挥效能。

(三)运用先进的指挥手段。在合理使用传统指挥手段和通信方法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指挥手段的运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我军C3I指挥系统的建设和与武器控制自动化系统的配套,确保我作战指挥信息能够互通;要加强指挥系统防护,提高我指挥手段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指挥通信畅通和指挥稳定。

第三篇:情境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情境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熟悉李吉林老师,并一直关注着她实验研究的进展。我对李老师为了教改实验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精神深表钦佩,分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发展,实验研究不断深化,理论框架的日臻成熟而至为欣喜。同时,我又深感有责任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李老师实验研究的成果。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一项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实验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了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提供了一种成功的模式。这项实验研究丰富了中小学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教学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揭示了小学教育的规律,提供了鲜活的研究材料。同时生动地说明,教育理论只有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新的发展,教育家只有在校园丰厚的土壤里才能得以诞生和发展。我们应该像李吉林老师那样,为探索教育规律奋斗不息。

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改革实验必须研究学生,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研究是从语文学科开始的。李老师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接受良好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可贵的是,李老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实验,有更为宏观的思考,她不仅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更把握了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她认为,小学教育是让儿童学习。熟知人类积聚的文化遗产,从而了解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体验人类文明的光辉,并从中获得人类创造世界的精神力量的过程。这种精神力量连同知识,最终转化为儿童的精神财富,使儿童的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她进而提出小学教育要“着眼发展,着力基础”。正是从这种深刻的认识出发,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始终把目标对准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始终把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紧紧联系起来。她研究的是语文,教的是语文,其实质,她研究的是学生,塑造的是学生的人格。可以说,她在进行每一次语文教学的时候,心目中已有一个完美的学生的形象,每一次教学,每一次实验研究,都是朝这一素质教育总目标的逼近,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一次塑造和完善。因此,她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更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全面培养人的过程。

任何改革实验研究都是为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都是为了教育人、塑造人。即使进行的是某一学科或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也必须把握这一学科、这一方面问题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目光才高远,视野才开阔,实验研究的方向才明确,行为才自觉,其效果和意义才会超过其本身。

为此,改革实验重要的是研究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至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是对我们的教育的一种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研究这些变化,把握现代的孩子的特点,教育将失去针对性,教育目标最终难以实现。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就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深入到儿童的心灵去进行教学。李老师说她是“带着可以无拘无束爱孩子的人格力量,不可遏制地投入到实验的热浪之中”。我们就应该像李老师那样热爱孩子,研究学生,把握教育教学的真谛,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而进行改革实验研究。

其二,改革实验必须研究教学,准确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全局性意义。应该指出的是,至今课堂教学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对教学的本质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准确的把握。

李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加以理性概括。她认为,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她还认为,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以单纯“告诉”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实质上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正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改革,优化了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以为,李老师正确处理了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始终有情感发展相伴随,教学过程应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遗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不少课,注重的是认知,缺少的是情感的伴随和推动。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把智慧和情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把情感作为贯穿于其中的一根红线,串联、带动起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注重形象教学,潜移默化地开发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去追求人类文明。因此,李老师的课不仅是扎实的,而且是生动活泼的,还让你时时触摸到学生情感的脉搏。二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毫无疑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是为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主体地位的确立,评价教师主导作用的成效,最终看是否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就是旨在以人为优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在情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可以说,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这一形式较好地解决了认知与情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等关系问题。

最近,李老师倡导一个教学原则:美感性。事实上,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美”的结晶。其教学过程应当是审美的过程。美感性原则的提出,是对教学本质及教学过程的进一步认识。离开了对教学本质的认识,离开了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任何教学都会偏离教育目标;把握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才会体现出育人的目的。

其三,改革实验必须研究学习方式,把握学习方式变革的走向。

世界即将迈进对世纪的门槛。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促使学习方式的变化。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的沟通,学习方式随着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研究新的学习方式,把握学习方式变革的走向。

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实验研究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对我们同样是有启示的。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自己去尝试、体验,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概括、提炼,使认识水平得到提升。在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中,教师提供了诸多工具,并且让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工具,学生在制作、组合、使用工具中学会创造,动手动脑;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之间学会交往、合作。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就是通过人与各种“情境”恰如其分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符合人类学习的规律,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也符合未来学习方式变革的思想。

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进步。在生存方式发生变革的今天,我们要摆脱许多传统的偏见,通过改革实验研究,变革学习方式,使新的一代脱颖而出。

第四,改革实验必须研究教师成长的规律,把握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李吉林老师以长期的创造性劳动,奠定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践及理论基础,成为全国知名的小学教育专家。但她知道,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必须后继有人。因此,早在80年代初,她就有意识地手把手地帮助、扶持青年教师。90年代初,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要求,她在学校党组织和行政的支持下,成立了校级教师培训基地——通师二附小青年教师培训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一大批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使这批青年教师得到迅速、健康的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素质。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验研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而且要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包括美学素养;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而且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李老师正是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并以实践为示范,导演出生动活泼的教育情境,启迪大家,教育大家,引导大家。这种个体创造性的劳动对于优秀群体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实验研究的成果不仅表现在孩子的发展上,也体现在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上。同样,李老师的改革实验研究也离不开全校教师的支持,正是在与老师们的共同研究、实践中,李老师获得了许多新的启发,年轻教师们的精神也鼓舞了她,丰富了她的实验。现在通师二附小以李吉林为代表,一个重师德、勤进取、讲奉献、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已初步形成。它向我们展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内部机制和有效途径,寄托着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所在,也给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有益的启迪。

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的实验、研究过程,是不断学习、及时总结、逐步深入的过程。李吉林老师高度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科学与艺术、情感与理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路子。在这条成功之路上走来了李吉林老师,也一定能走出更多像李吉林老师这样献身于基础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与开拓的教育专家。为早日看到江苏教育这一喜人景象,省教委成立了推广李吉林教改经验领导小组,在全省各地设立了若干个试验点,召开了阶段性的表彰会。1996年底中央教科所在南通举办了“全国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70位知名专家学者及近3百名教师代表,对李吉林老师的此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研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专程前来参加会议,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省教委主要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我们召开这样的会议,大力推广李吉林老师的教改经验,正是旨在推动教育科研在教学第一线的广泛深入开展,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快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两个根本转变。

江苏教育现代化工程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正在深入实施,我们相信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实验研究将会更加顺利进行,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我们希望江苏有更多像李吉林这样的老师,探索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带来江苏基础教育百家争鸣、百花争妍的盛景,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础教育带进21世纪。

第四篇: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

我国的启示

目 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1.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4 1.1重视战略性管理.....................................4 1.2重视开发与培训.....................................4 1.3重视良好的工作环境.................................5 1.4注重激励雇员,保留人才.............................6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6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6 2.2员工的选拔随意性...................................6 2.3员工培训体系存在问题...............................7

3.对我国的启示........................................7 3.1应注重战略性人才...................................7 3.2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8 3.3应珍惜人才.........................................8 3.4应建立激励机制.....................................8 3.5要中西结合.........................................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摘 要

本文通过观察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各种特点,分析其形成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并指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热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试着提出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 企业, 启示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of foreign countries.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Enterprise;Enlightenment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是形式上的改动,而与原来无实质性的差异。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到企业经营者的任用制度基本沿用传统的方法。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原因,有体制原因,也有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原因,但是,没有一支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队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所以,企业首先应该培养一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人才,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彻底地改革过去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人事管理制度,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尽快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以下我们逐步分析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1、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1发达国家企业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指为了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对人力资源各种部署和活动进行计划的模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企业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满足其成就感, 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1.2发达国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

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把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既作为一种提高员工能力的手段,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和保留员工的方式。发达国家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培训看作是获取与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活动,由于 科学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企业,每个雇员平均每年接受15个小时的教育培训,总计达150亿小时;小公司教育培训费用每年平均21.8万美元[2]。

1.3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部门注重为雇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雇员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例如通过参加雇员的生日聚会、家庭日聚会,了解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听取建议,并使雇员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引导雇员参与企业管理,使雇员感到自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定期不定期的向管理层汇报雇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关心协作的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创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关心员工的事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使员工提供住房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1.4发达国家的企业注重完善企业激励雇员、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发达国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形成了比较灵活、有效的分配制度。近些年来,国外企业对有价值的战略性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间竞相通过提高薪水等待遇吸引优秀人才[4]。特别是那些跨国企业、合资企业,他们在吸引人才方面非常有经验,利用各种各样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人才。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不足

2.1教育与市场需要脱节,人力资源流动性差。

我国尽管现在有着发展良好、要求严格的教育系统,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强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大学毕业的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而是进入企业后才开始技能培训。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制度,大多数人一生只在一个单位工作。由于需要办理复杂的调动手续,同时还得私下找许多关系,使得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很差,很少有跨单位、跨行业以及跨城市的调动。在苏维埃时代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并且许多工作岗位保证终身雇佣。

2.2员工激励和选拔有很大的随意性。

由于不重视赢利,企业不像西方企业那样重视对职工的激励以及能力的选拔。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工人的选择由国家劳动部门统一控制,多数工人的招聘是由劳动部门推荐提名,其中往往夹杂裙带关系、腐败行为。同样企业管理者的提拔也是通过政党推荐或通过裙带关系。人事主管的提拔不是凭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受的教育和拥有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是根据工作态度和劳动积极性。这种制度必然导致对人的能力判断标准,往往成为对领导跟随的紧密程度和积极肯干程度。

2.3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国有企业仍然保持计划经济时的组织形式,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人事工作仍然是企业行政或后勤的一部分,没有单独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据对部分国有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企增加了对员工培训的投资;20%左右的国企年人均教育培训经费为10-30元;30%的国企每年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经费,人均不足10元;其他国有企业因连年亏损早已停止对员工进行培训投资。可见,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不仅不能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达到激励和保留员工的目的,而且连基本的为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都达不到。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企业界足够的重视。

3、对我国的启示

3.1我国企业应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发展。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实践达到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通过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战略灵活运用,实现组织目标,战略性让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地位,就是系统地将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建立统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2我国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我国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人才的开发和管理,积极转变观念,转变为切实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对待。企业要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做到上下沟通,重视情感的交流,形成和谐和团结的人际,视员工为企业核心的资源,经营好企业人才,建立健全企业民主机制,使员工有一种归宿感,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3我国企业应经营好企业人才。

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建立对关键人才进行特别保护的制度。保留关键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对管理者意义重大。调查显示,80%的企业经理人认为,现在企业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67%的企业经理人相信保留合适的人才比起吸纳新鲜的生力军更为重要 目前 许多单位“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流失”、“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普遍缺乏一整套 科学 的人力资源评判标准,如工作 分析、能力测试、绩效考核、性格测试等。

3.4我国企业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励人才的创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使人才享有贡献 社会 的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着眼于人才个体效能的充分发挥,建立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薪酬、保障制度,落实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在国家没有明确限制领域中投资创业,并从中得到合法收益。设计合理的报酬激励体系能吸纳所需的人才,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与报酬激励体系,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报酬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到企业内部公平,也要考虑企业外部的平衡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3.5要中西结合。

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建立在与我国的文化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的渊源上,具有理性的传统。从古典经 济学的亚当斯密,到政治学巨匠洛克,哲学家卢梭,管理学家泰罗、西蒙等。正是这些思想文化的土壤滋养了西方国家制度的伦理,强调尊重法律的作用;同时,在这个前提下,提倡人的自由,弘扬人的独立性,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形成了西方独特的伦理精神。反映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中,突出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导向[5]。与此相对应,我国由于是东方文化影响,提倡人际伦理道德,重视对人才心灵的关注,更重视心理的契约,因此,形成了以关系为根本的契约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在借鉴外国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要注意中西结合,要研究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

结 语

总之,人是企业发展中第一重要的生产要素。世界先进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我们必须学习和尽快消化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合我国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

[1]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2]刘永安王芳: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企业 经济,2005 [3]张博: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中国 培训,2005 [4]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5]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五篇: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军校教学改革

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化军校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作战为牵引、以创新求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注重用信息化的思维更新教育理念,用信息化的内容充实教学体系,用信息化的技术创新教学手段,用信息化的要求改善教学条件,让课堂不断向信息化战场延伸,逐渐构建起一个崭新的教育体系,为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信息化;改革;教学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引发了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军事理论、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军校只有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才能适应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加速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因此,军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思路,树立好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以指导军校的教学活动。

一、用信息化思维更新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历来是院校能够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推进军校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理念,突出“问题意识”、“平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意识”。只有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把信息化作为教学的中心轴,才能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站在全局高度创新办学理念。在科学把握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增强军校教学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求、贴近作战任务的岗位指向,使办学方向更明确,办学环境更开放,教学内容更超前;在科学把握军校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实践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用教学科研的双轮驱动办学水平的提升。

顺应改革需要创新办学目标。应积极探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寻找军校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点,坚持把胜任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突出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科学思维、信息素养和实战能力等,形成信息主导、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新特色。

结合转型实际创新办学渠道。必须加强与部队沟通、交流及合作,适时了解部队装备、训练和演习等情况,将军校教育与部队建设两套系统衔接起来,把课堂与岗位、操场与战场连接起来;必须拓宽社会教育资源的引进渠道,加强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的协作,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人才为军校教育服务,以综合集成之法,育具有综合素质之才。

二、用信息化内容充实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向信息化渗透。把信息化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主线,坚持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同步,与一体化联合战役战法创新同步,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发展同步,把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和新训法融入教学,特别是要充实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教学内容,增大高科技和信息战含量,在基础军事理论教学中突出信息化,在军事专业技能训练中突出信息化,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逐步构建起信息化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设置向信息化拓展。按照信息化战争对学员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应以信息化建设为杠杆,实现专业性与综合性、层次性与衔接性、现实性与前瞻性、规范性与自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精选必修课、扩展选修课、多

开讲座课,重新梳理、整合、设置现有课程。应加强对信息化战争和部队信息化训练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充实主干教材的信息化内容,构建与任职教育相匹配的新型课程模式。

组训模式向信息化延伸。军校教育必须打破旧的组训格局,建立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特点相一致,与部队信息化训练相一致的新型组训模式。必须创造近似信息化战争的环境和条件,加大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主要样式的信息化训练力度,突出练指挥、练谋略、练战法,把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作为重点,网上推演和实战磨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员的信息作战能力。

三、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应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为实现军校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构建一体化教学训练系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对现有校园网络进行优化整合,对基础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其功能,使之既可进行异地一体化联合教学训练,又可实现教学网络化、可视化和远程化,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丰富、通畅快捷、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平台。

构建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应和军地高校、科研院所、作战部队等广泛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关系,依据数据库格式标准和信息传输协议,建立安全通畅的信息传输通信网络,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最新化。构建教学训练模拟仿真系统。必须结合专业教学进程,加大模拟器材研制力度,加强系列模拟训练软件开发,实时生成各种模拟训练环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配套进行,不断提升教学训练效益。

四、用信息化要求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保障一体化。必须按照“设计起点高、资源配置优、设施设备新、科技含量高、综合功能强”的建设目标,加强教学训练场地建设,加强专业教室、虚拟实验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建设,为教学训练提供信息化的物质保障,实现“导调指挥自动化、情况显示模拟化、信息传输实时化、训练保障信息化”。实战环境虚拟化。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着力构建以未来信息化作战环境为背景的虚拟化作战训练环境,能够随时生成各种作战条件,满足单兵技能训练、敌我对抗训练、集群演练等各种要求。训练场地基地化。必须按照基地化、节约化、标准化的要求,从技术设施、训练器材、武器装备、场地规范等方面加强野外训练场地建设,为学员适应实战化联合训练提供保障。

总之,军校教育必须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科研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下载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军校教学改革特点和对我军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军历史使命的历史性演变及其启示

    我军历史使命的历史性演变及其启示●我军历史使命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我军历史使命的演变历程,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对......

    浅谈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信息社会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结合大数据技术适时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大数据在国内外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及大......

    外国校长的职责对我们的启示(5篇)

    目前,国外校长评价制度的研究,往往比较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校长评价的目的。以往校长评价的目的往往仅在于决定校长的去留或报酬的增减,如今各国对校长评价的目的逐渐有......

    外国企业管理文化对税务机关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作为一门管理哲学,它既是管理实践的结晶,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在当代各种管理科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都在不......

    外国企业管理文化对税务机关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作为一门管理哲学,它既是管理实践的结晶,又是管理科学的发展,在当代各种管理科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美国、日本企业界的最优秀的总经理们都在不......

    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对学习英语的启示

    浅谈英语习语特征及对学习英语的启示 摘要:英语习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英语的精华所在。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语句,英语中许多脍......

    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启示 ※ 主要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

    外国政府贷款的特点范文

    外国政府贷款简介 许多西方国家为了扩大本国资本货物出口,增强本国出口商品竞争能力,还采用混合信贷方式,即为援助和用于资助贷款国专项出口的政府贸易信贷相结合的贷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