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南——361主题变奏式模式解析
阆中市枣碧乡中心学校 “3-6-1”主题变奏式导学模式解析
枣碧乡中心学校 陈 南
一、改革宗旨和背景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素质教育是塑造学生未来、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彰显创新思维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减轻学生负担、使其快乐成长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师生全心投入、将心注入的教育;素质教育更是不断提升质量、最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但是,无论怎么说,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依然在课堂!
敢问素质教育,路在何方?
一年来,阆中市枣碧中心校就以“营建诗情校园,打造诗意教育”的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在向有效课堂求质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特色初具的“3-6-1”诗意课堂导学模式---诗意的课堂,让心灵飞翔。
二、目标规划及任务
一年起好步,两年彰特色,三年成体系。
三、模式解读与践行----“3-6-1”主题变奏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一)“ 3-6-1”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1、课堂时间的划分:“3”是指一节课的45分钟,老师 “讲”(导入、点拨、情景展示、讲解等)的时间不过30%(即13分钟左右),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6”是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领悟、自学、讨论、展示、拓展)的时间不少于60%(即27分钟左右);“1”是指用10%的时间(即5分钟左右)组织随堂“检测过关”,进行总结和信息反馈。
2、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学生的组成大概是:最多30%的“优生”,至少60%的“中等生”,起码10%的“学困生”。
3、教学目标的划分:“3-6-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给他们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力所能及地发展自己的智力,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中间6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生,以此扩大优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催化,把原本10%的学困生向着中间层次60%的群体推进和转化,从而实现人人有收获,个个有提高的整体发展素质教育目标。优化的3-6-1课堂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能够消灭 “差生”,充分体现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
4、学习内容的划分:30%是不用讲学生能够自学就会的,60%是通过同学之间讨论问题、合作探究才能学会的,10%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展示、点拨、强调,反复训练才学会的。“3”就是自己学会的,“6”是合作探究学会的,“1”是老师点拨学会的。
5、课后自习方式的划分:3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6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二)何谓“主题变奏”?
“主题变奏”就是把课堂导学目标(即学习主题)、学生学情、师生活动和时间调控等导学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借鉴音乐奏鸣曲的结构原理,建立一种愉快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课堂节奏和导学流程。纵观一堂课,就是一曲起伏跌宕、妙趣横生、激情飞扬、动听悦耳的音乐。主要包含五个基本步骤:
1、引入主题:教师运用简洁精彩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展示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三维目标),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究竟要做什么,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一段美妙的音乐、一首动听的儿歌、一幅精彩的图画、一个简短的故事、一个寻味的问题等。总之,就是用一个紧扣学习内容的精心设计,来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在2-3分钟以内。
2、主题导学:相当于音乐奏鸣曲式的“第一显示部”,教师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预设的要达到学习目标的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学和解读,进行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学习,通过学生解答、质疑、再解答、再质疑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时间12-20分钟左右。
3、感悟主题:学生通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对话、交流互动探究等多种学习途径,对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自我“鉴定”、体验感悟,切实反省“是那么回事吗?”、“我真的明白了吗?”、“他会了,我也会吗?”等,整个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度过疲劳期。从而让学生自己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内心真切地享受成功的愉悦,坚定的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时间10-15分钟左右。
4、深化主题:类似于音乐奏鸣曲式的“第二显示部”,教师在学生树立了一定自信心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学生取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抓住契机,对主题的内容的精髓部分进行拓展和延伸,大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深化主题内容的目的,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台阶”,时间控制在8-12分钟左右。
5、强化主题:相当于音乐奏鸣曲的尾声,教师对主题的内容进行言简意赅的归纳总结,将学习的重点内容纲要化,通过强调、训练、反馈来巩固一节课的导学要点,时间约为5-8分钟。
(三)践行“3-6-1”主题变奏式教学模式的十点注意
1、教师要深刻领悟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髓,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大胆“扬弃” “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明白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师的倾情投入和学生的激情参与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造就的是一代具有独立思维和不同个性的人,不是“机器人”,也不是“木乃伊”。
2、班级学生合作氛围的营造势在必行,主要包括划分异质活动小组、张贴激励性的名言警句、经典的班风班训和良好的班主任寄语、快乐成长评比栏或、我又上了光荣榜(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主要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使用普通话阅读交流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正确工整书写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敢于求异的习惯等。
4、精心备课,创造性地设计课堂,要把学习目标寓于各种活动之中,包括学案的编写、课件的选择、激情的调动、问题的设计、时间的调控等。
5、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进入主题式奏鸣曲,并非一节课都要严格、呆板地按照上述的五个步骤及其时间来上,但是,无论折扣哪一个环节,一定都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6、开放的课堂需要放开的教师,鼓励教师放下架子、丢下面子、敞开胸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新型课堂师生合作关系,要用欣赏的眼光,虚心接纳每一位学生。
7、教师要在脑海里根除“差生”的概念,善于细心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闪现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做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不做定性评价。
8、教师具有灵活调控课堂的艺术,对整个课堂的驾驽,教师要放得开、握得住、收得拢,而不是散沙一盘,失去控制。
9、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情境,既含课堂内,也指课堂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会富有生命力。其实,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放手,归根结底来源于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10、科学合理地发挥多媒体先进教育手段的作用,如班班通、IPTV、CAI和Flash课件、电子白板等,形象直观、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问题,拓展认知时空,使传统上呆板的知识传授形象化、美妙化、纵深化、立体化。
总而言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要彻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进入一种快乐的、自主的、诗意的学习境界: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因为教师的任务是授学生以渔,帮助他们树立终生乐学、勇于创新的理念。
我们始终是一个在教育路途中迷惘的探索者,始于迷惘而终于更高境界的迷惘。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却没有尽头。平芜尽处是青山,教育更在青山外。
第二篇:导学式教学模式解析
式导学教学模式解析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教学的每个环节和过程都有具体的做法和目的,只要我们认真去理解、把握其教学思想,不要使这种模式程式化、教条化,而能创造性的根据学科特点及课型、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预设,灵活运用好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并能充分运用好教学资源,课堂上能以“学”定“教”,以“学”定“导”,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导学式教学模式对新授课教学比复习课教学更有效,对理科教学比文科教学更有效,只有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更好的去完善、补充它,就能发挥出它更大效益。
目录 基本概念 2 基本思想 3 理论基础 4 实现目标 5 基本程序 6 作用 7 具体操作
导学式教学模式基本思想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它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能行为界定为主要是“导”,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规范为主要是自学。这正好与新课程中教与学要求相吻合;教师从认知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导学式教学模式实现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愿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获取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
导学式教学模式作用
导学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激、思、疑、辩、理、练过程)中以 “观察、读、听、说、写”五种方式体现出“学”,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依靠“听”单一方式获取知识信息的模式,形成了同一信息从“口、耳、眼、手、脑”等多渠道结合强烈刺激记忆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情趣,开发了自己的智力,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导学式教学模式-具体操作
第一步,课前复习,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但对于一个新课题,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 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 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小姐的角色。我们通常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应在开学初就把全书的重难点编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
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学是关键,自学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认知是任何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极积思考自觉探索,动手动脑自我获取知识。学生采用符号圈点法,即“勾”“画”“圈”“点”法。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学生自学时,老师有两个任务: 一是指导学法,如时间的分配,记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哪些知识自己独立完成、哪些需要讨论等。二是掌握学生自学情况,老师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得到答案。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座位的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组,也可以是小组、全班讨论,还可以是设立正反两方观点的争论。教师应有意识、有准备地设置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既要防止讨论过于简单,出现众口一声的场面;又要防止问题过于深奥,出现无言应答的冷场。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和锻炼。
第五步,教师讲解,即“讲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迫切需要老师精讲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精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清除思维障碍、侧重联系等几个问题。老师讲的正是学生所要听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解渴”。
任何知识都处在特点的体系中,并与体系中的其它知识密切联系。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问内在的联系,把知识纳入整个体系中,掌握它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逐步系统化,这样既促进学习,又便于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听讲是有目的的听讲,接受教师具体指导,并将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对照,改错、补漏、加深、提高。
第六步,巩固知识,即“练”。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习题应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履盖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要体现启发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练习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从题型上,要有选择、判断分析、理解说明等;从学生回答方式上分,要有口答、笔答、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竞答、抽签回答等。练能使教师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展程序,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
“导学”教学模式的以上六步,在时间上可分配为:第一步、第二步共约5分钟,是良好课堂的基础。第三步、第四步共约20分钟,是课堂质量的关键。第五步约10分钟,是良好课堂质量的保证。第六步约10分钟,是课堂质量的检验。这六步骤紧密联系、自然过渡、环环相扣。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科学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思想品质。采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等都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当然,由于探索这种课堂结构形式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第三篇:南陈小学主题队日活动总结
南陈小学普遍开展“我是向上向善好队员”主题队日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南陈小学于新学年开学初到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66周年纪念日期间开展了“我是向上向善好队员”主题队日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中队辅导员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
二、加强了少年儿童媒体宣传。
组织队员关注微信、发布微博以及关注有关少年儿童媒体,学校开设了专栏、专题,深入宣传总书记的希望和要求,宣传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精神。
三、开展的主要活动
1、以学校少先队中队、大队、小队和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学习实践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精神。
2、结合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在集体学习、实践体验、仪式教育、文化感染中,运用各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牢记和践行总书记“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希望,牢记和践行李源潮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的要求,学习团中央、教育部和第七次全国少代会报告对少先队员的希望。用好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将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充分结合,将学校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社区和社会充分结合,注重实效,大胆创新。
3、创作推广文艺作品。
各中队分别围绕第七次全国少代会精神,创作了黑板报、墙报。
举行了儿童画、漫画、手抄报比赛,队员们积极参与,踊跃交流。
第四篇: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庙滩镇小学 周红梅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经历对身边科学事物和科学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启发、引导下,尽可能地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钻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根据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
教:设疑激趣、启发思考、组织研讨、联系实际 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实践运用
2、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用问题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并正面鼓励。
2、设置认知矛盾。有三种方式: A、暴露学生间的认知矛盾;
B、设置认知对象与已有认知间的矛盾; C、呈现事实对象间的矛盾。
3、明确认知矛盾,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4、整理和选择探究问题。
(二)启发思考、探究问题。
1、确定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
2、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问题,并顺应学生的认知引导制订合适的研究方案,提出观察实验等相关要求。
3、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并观察、倾听、参与、及时了解探究活动的进程与效果。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引导收集整理事实证据。
(三)组织交流、研究问题。
1、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事实,组织学生交流。
2、抓住矛盾,激起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
3、展开思维,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进行辩论。
4、引导学生整理对问题的解释,作出合适的结论。
(四)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事实,作出判断。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
4、设置新认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5、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二、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科学课要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全体参与。
每一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
2、主动高效。
每一节科学课,学习内容要适量,学习过程要有高效率,学习活动要有好效果。
3、全面提升。
每一节科学课,每位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能得到全面立体式的提升。
(二)科学课要落实三个阶段的教学。
1、自学质疑。
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前的自学活动,有目的地搜集积累新学习活动必要的知识经验;二是教学开始有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交流,暴露认知矛盾,进行质疑提问。三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处理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2、探究展示。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围绕主要学习问题自主开展探究研讨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一是明确探究问题(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合理推测。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小组合作讨论制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教师根据学生探究需要提供观察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四是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组间交流,围绕问题开展研讨,形成结论。
3、反馈测评。
反馈测评是评价、矫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反馈评价一般穿插在探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自评、互评落实;达标测评一般在探究学习结束阶段进行,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新知解决具体问题” “书面测评,检查学习效果”等。单元教学结束和学期教学结束,应安排专门的反馈测评课。
(三)科学课学习活动的六个基本环节。
自学展示——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互动研讨——拓展提升——达标测评
科学课导学过程应依据探究活动过程来设计,学生探究学习的流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自学展示。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活动目的和要求,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前观察、考察、查询、搜集等自学活动,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交流学习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
2、质疑思考。
一是思考处理问题。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看学生对哪些问题能有理据地作出解释,哪些问题只能作出猜测。二是筛选聚焦问题。观察学生对哪些问题有探究兴趣,明确要探究的问题。
3、合作探究。
一是在对问题预测假设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想办法开展观察实验等活动研究问题。二是教师提出观察实验活动、操作分工等方面的要求,提供观察实验器材,深入小组观察、倾听、参与学生探究活动,及时了解学习进程与效果。
4、互动研讨。一是小组整理收集记录的事实,并展示交流。二是教师组织学生互动研讨,分析事实,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归纳形成科学认识。
5、拓展运用
一是联系生活生产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二是运用知识分析事实,作出判断;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四是结合事实,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
6、达标测评
围绕教学培养目标设计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测试,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四)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1、教学时间分配要求:
一是教师讲述不超过10分钟,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少于30分。
二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分配:自学质疑10分,探究展示25分钟,反馈测评5分钟。
2、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要求: 独学: 对学: 群学:
3、多主体多层次即时性评价要求:
科学课教学的反馈测评,实施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一是学习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结对互评、小组评价、形成性测评等方式组织实施。二是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运用科学记录、互动交流、黑板展示、达标测试等方式反馈校正,强化巩固。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教师总评
第五篇: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经历对身边科学事物和科学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启发、引导下,尽可能地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钻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根据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
教:设疑激趣、启发思考、组织研讨、联系实际 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实践运用
2、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用问题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并正面鼓励。
2、设置认知矛盾。有三种方式: A、暴露学生间的认知矛盾;
B、设置认知对象与已有认知间的矛盾; C、呈现事实对象间的矛盾。
3、明确认知矛盾,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4、整理和选择探究问题。
(二)启发思考、探究问题。
1、确定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
2、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问题,并顺应学生的认知引导制订合适的研究方案,提出观察实验等相关要求。
3、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并观察、倾听、参与、及时了解探究活动的进程与效果。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引导收集整理事实证据。
(三)组织交流、研究问题。
1、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事实,组织学生交流。
2、抓住矛盾,激起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
3、展开思维,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进行辩论。
4、引导学生整理对问题的解释,作出合适的结论。
(四)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
2、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事实,作出判断。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
4、设置新认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5、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
二、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科学课要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全体参与。
每一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
2、主动高效。
每一节科学课,学习内容要适量,学习过程要有高效率,学习活动要有好效果。
3、全面提升。
每一节科学课,每位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能得到全面立体式的提升。
(二)科学课要落实三个阶段的教学
1、自学质疑。
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要求,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前的自学活动,有目的地搜集积累新学习活动必要的知识经验;二是教学开始有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交流,暴露认知矛盾,进行质疑提问。三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处理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2、探究展示。
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围绕主要学习问题自主开展探究研讨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一是明确探究问题(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合理推测。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小组合作讨论制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教师根据学生探究需要提供观察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四是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组间交流,围绕问题开展研讨,形成结论。
3、反馈测评。
反馈测评是评价、矫正、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反馈评价一般穿插在探究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自评、互评落实;达标测评一般在探究学习结束阶段进行,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新知解决具体问题” “书面测评,检查学习效果”等。单元教学结束和学期教学结束,应安排专门的反馈测评课。
(三)科学课学习活动的六个基本环节
自学展示——质疑思考——合作探究——互动研讨——拓展提升——达标测评
科学课导学过程应依据探究活动过程来设计,学生探究学习的流程有以下几个环节:
1、自学展示。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活动目的和要求,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前观察、考察、查询、搜集等自学活动,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交流学习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
2、质疑思考。
一是思考处理问题。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看学生对哪些问题能有理据地作出解释,哪些问题只能作出猜测。二是筛选聚焦问题。观察学生对哪些问题有探究兴趣,明确要探究的问题。
3、合作探究。
一是在对问题预测假设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想办法开展观察实验等活动研究问题。二是教师提出观察实验活动、操作分工等方面的要求,提供观察实验器材,深入小组观察、倾听、参与学生探究活动,及时了解学习进程与效果。
4、互动研讨。
一是小组整理收集记录的事实,并展示交流。二是教师组织学生互动研讨,分析事实,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归纳形成科学认识。
5、拓展运用
一是联系生活生产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现象;二是运用知识分析事实,作出判断;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四是结合事实,对学生进行评价教育。
6、达标测评
围绕教学培养目标设计测试题对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测试,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四)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
1、教学时间分配要求:
一是教师讲述不超过10分钟,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少于30分。
二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分配:自学质疑10分,探究展示25分钟,反馈测评5分钟。
2、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要求: 独学: 对学: 群学:
3、多主体多层次即时性评价要求:
科学课教学的反馈测评,实施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一是学习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结对互评、小组评价、形成性测评等方式组织实施。二是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运用科学记录、互动交流、黑板展示、达标测试等方式反馈校正,强化巩固。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