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图本阅读的有效策略摭谈
巧用图本 享受阅读
江苏省如东县
陈永红
幼儿语言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之中的,一个集彩图与故事一身的图本会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促使他们萌发语言表达的欲望。好的图本给孩子阅读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加上教师或家长正确科学地引导,巧妙地运用图本,则能更高效地进行阅读。
一、巧妙导入,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怎样引起幼儿阅读兴趣,怎样引出阅读内容,是教者首先要考虑的。因此在此之前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图本,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点的图本采用不同的导入阅读方法,激发幼儿探究愿望并引出阅读内容。
1.经验导入法。幼儿的原有经验是阅读活动的起点,原有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幼儿是否对该图本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不熟悉的?阅读方法掌握了哪些?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可以从幼儿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着手导入。如《我喜欢》首先从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入手,让孩子说说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喜好。这样的导入因为孩子有丰富的经验,有话可说,对自己充满信心,阅读积极性就高,而且能很自然地联系到图本的内容。
有时经验导入法在发掘图本深层内涵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如《跳芭蕾舞的牛》,可以从欣赏一段芭蕾舞表演录像导入,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知道芭蕾舞跳起来真好看,还可以看出跳芭蕾舞的演员身材都比较苗条。而后引出图本中跳芭蕾舞的胖乎乎的牛,孩子们会想,这么胖的牛怎么会跳芭蕾舞呢?它怎么学跳舞的呢?强烈的反差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拓展了语言想象的空间。
2.猜想导入法。给予一个猜想的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小班的图本《熊熊》,通过一个小朋友画出熊熊的各局部,逐步看到一个完整的形象——熊熊。幼儿从颜色和绘画
顺序两方面去解读,边感知边猜测。幼儿在看书时看到的每一页都是局部的熊熊,没有整体体会。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个小游戏“展示熊熊”,将画有熊熊的图片卷起,可从上至下开始逐步展开展示熊熊,也可从左至右开始逐步展开展示熊熊,在这样的游戏中,展示熊熊的过程充满了神秘,展示也带有幼儿的猜测和验证过程,幼儿不仅可以感知到熊熊面部的五官,而且也与自己的五官部位及空间方位有了准确的联系。
3.游戏导入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化导入使幼儿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这些外部的教育要求逐渐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内部的需要,调动了幼儿的内在求知欲望、探索热情,从而使幼儿获得自主感、胜利感、自信心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小班的图本《虫虫虫虫爬》,书中运用“爬、飞、跳、游、跑”等,教师可设计游戏情境,布置游戏场景—夏天的大池塘,让幼儿观看游戏情景表演。然后再读图本,最后幼儿自己扮演角色模仿表演。通过观看表演、参与表演,幼儿很快就在游戏的情境之中学会了这些动词的运用了。
二、变化形式,有效感受语言魅力
相比较而言,第二次阅读是相对枯燥单调的阅读,怎样才能改变阅读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而从图画到文字呢,可采取以下三种变式阅读的方法。
1.验证语言猜想与文字。在第一次看图猜想的基础上,我们出示图本里的文字。这个过程其实也是验证第一次猜图的结果,对应猜想是否正确,如猜想跟文字是有很大的同一性的,文字是图画内容的提升总结,应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文字。正因为幼儿猜图的内容与文字吻合性,幼儿就能一下对应认识这些字,对文字的兴趣陡增,这为幼儿以后学习文字有很大的帮助。
2.感受文字韵律。多次朗读的重复、体味能让幼儿感受文字的韵律与优美,这一过程不仅对大书进行集体完整朗读,还要发放小书让幼儿个别朗读,要让幼儿读到自动化的程度,可以直接感悟、体会文字的韵律性、重复性、美感。例如读本《上床睡觉》,里面就讲小蛇上床去睡觉、斑马上床去睡觉、大象上床去睡觉„„句式重复简单,便于小班幼儿理解感受。
3.与同伴共读,理解图本。第二次阅读的重点就是理解图本。教者可与幼儿共同分析理解图本的内容,让幼儿深入到图本中去,并通过提问解答进一步理解图本内容。与同伴共读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幼儿之间对画面的理解不尽相同,幼儿可从同伴那里学到一些阅读的方法及对阅读内容的不同理解。如《听》,幼儿对听的内容肯定不同:“小鸟在唱歌”、“小虫在细语”、“风儿在说话”„„互相阅读与交流后,幼儿对“听”的想象丰富了,理解丰满了。
三、延伸拓展,有效丰富阅读想象
拓展活动是阅读的延续与升华,目的在于引领幼儿对图本的内容与生活形成一个衔接。根据不同的图本内容要选不同的形式,但是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延伸活动,都应该是紧紧围绕主题活动进行的,应使孩子的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
1.表演图本。为孩子制作一些头饰、胸饰,准备一些道具,布置角色表演的场景,让幼儿将故事搬上小小的舞台,进行故事表演。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熟悉了故事,语言能力与自我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如《狐狸与小鸡》准备狐狸、小鸡的头饰,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小鸡、农民等角色,并准备树枝等道具,让孩子自己通过表演体验角色的性格,领悟动物的心理变化。
2.歌唱图本。分享阅读图本中很多内容文字重复并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将它填上歌谱演唱也很有韵味。如图本《我喜欢》将它配上抒情的音乐进行演唱,孩子们不仅得到美的熏陶,还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掌握。
3.创编图本。在接触一个新的故事时,如果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依据看
到的图画内容和能理解的文字,自选编撰故事情节,想象细节内容,把故事叙述完整,就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体会到语言叙述的内在逻辑顺序,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如《我喜欢》,让幼儿想想还有哪些动物喜欢在哪里干什么?将图本进行创编,丰富体验创编的快乐。
4.制作图本。让幼儿创编故事并且画下来制作成图书,创作、制作小书活动。为激发幼儿再创作的兴趣、唤醒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渗透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注意观察幼儿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用得当的启发性语言,随时引导幼儿回忆、提取与本次活动相关的爱狗、照顾狗等生活经验,运用已有的绘画、手工技能,表达自己的创作内容;同时,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操作活动中遇到的技能障碍。
总之,作为语言训练的有效载体,图本在增长幼儿语言知识、开拓语言想象空间及陶冶情操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巧妙运用图本,挖掘图本的特点及深层奥妙,运用多种阅读指导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阅读,产生阅读的高效性。
第二篇:“因材施教”摭谈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由此之由乎。”《学记》中的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客观的分析了教学结果与教学目的相悖的主观原因,精辟的论证了善教与乐学的辨证关系,其中所反映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和艺术特性,至今还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却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原有素质,在淡化学生的个人欲望、个人情感的前提下,主观地“呻其占毕,多其讯言”,致使学生“隐其学”、“苦其难”,从而泯灭学习兴趣,甚至“疾其师”而荒废学业。这正像夸美纽斯批评有的教师不顾学生领会与否,只是尽其所愿教的错误做法时指出的,“这犹如向仄口瓶子猛灌多量的水一样,结果大量的水都流到了外面,最后瓶子中所得之水比缓缓注入的还要少。”
我们也明白:教学本身就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见《学记》)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从这种“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普遍道理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作为一名教者,在教学中必须杜绝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凝固僵化。因为教学不同于物质生产,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潜在能动性。“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教育者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并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譬如,我县在“目标教学实验”和“生态创生实验”教学中,就把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方法探究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并依次分层、划段,设计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尽其所能,独立思考,协作探究,拾级而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树起自己的尊严,在乐学中步入属于个性的天地。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墨子也反复强调:“必择物而从事焉”,“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公孟》)并说:“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撙其撙。”(《大取》)古人的这些言论无不反映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内涵,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归宿。
诚然,“因材施教”要立足于研究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教法”和“学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努力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美国的布鲁姆也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不需要教的教,找到促进学生最充分发展的最佳途径,就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结合而成的。教涉及到的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步骤,以及学涉及到的知与不知、能与不能,大都是变量,并没有固定的界限,且这诸多变量都是围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而展开。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或引导,在具体的教学情景里,及时而敏锐地洞察学生变化的趋向与程度,适时适度地设计或演绎出促进学生发展变化的教学方法及唤起学生自我运动的学习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也正是这个道理。
毫不忌讳地说,教学改革,春风化雨,教法、学法,异彩纷呈。不论北京宁鸿斌的卡片启迪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辽宁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是我县在“分层异步达标”、“生态创生模式”实验中提出并得到肯定的教学法……都无不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着眼学生成长、发展的趋势,注重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突出“教法”“学法”的研究。尽管他们教法各异、学法有别,但殊途同归,曲径通幽。如果深层次分析一下,种种教学模式乃至具体的教法、学法的产生、发展、定型,都是教育者的教育个性和教育风格的综合反映,都是教育者在不同教学情境、学科内容中发挥多维价值功能,探索开启学生心扉的途径和方法的必然产物。所以教法学法具有差异性、独特性的特点,它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因材施教”就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机械地模仿某种先进的教法学法。而应该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在“同中求异”中追求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在“异中求同”中促进自己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当然,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人的工程,“因材施教”除了强调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的主观努力外,还要启动学生的心志,诱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就必须顺着学生生长、发展的趋势,及时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使之在一次次的成功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避免“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教之不刑”的结果,收到“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效果。
总之,“因材施教”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发展的,它凝结着古今中外教育大家和广大教师的智慧、机智和创造性,闪烁着唯物辨证法的思想光辉。请记住“教育应该永远追随着生活的进步。”(第斯多惠语)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拘一格、博采众长,“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无限中找到永久,从而使永久得到确定。”(马克思语)在张扬个性中,遵循人的生长、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三篇:“因材施教”摭谈
“因材施教”摭谈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由此之由乎。”《学记》中的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客观的分析了教学结果与教学目的相悖的主观原因,精辟的论证了善教与乐学的辨证关系,其中所反映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和艺术特性,至今还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却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原有素质,在淡化学生的个人欲望、个人情感的前提下,主观地“呻其占毕,多其讯言”,致使学生“隐其学”、“苦其难”,从而泯灭学习兴趣,甚至“疾其师”而荒废学业。这正像夸美纽斯批评有的教师不顾学生领会与否,只是尽其所愿教的错误做法时指出的,“这犹如向仄口瓶子猛灌多量的水一样,结果大量的水都流到了外面,最后瓶子中所得之水比缓缓注入的还要少。”
我们也明白:教学本身就是“双向”的“互动”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见《学记》)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从这种“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普遍道理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作为一名教者,在教学中必须杜绝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凝固僵化。因为教学不同于物质生产,教学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潜在能动性。“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和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语)教育者就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并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譬如,我县在“目标教学实验”和“生态创生实验”教学中,就把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方法探究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熟悉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并依次分层、划段,设计训练作业。要求学生尽其所能,独立思考,协作探究,拾级而上。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树起自己的尊严,在乐学中步入属于个性的天地。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墨子也反复强调:“必择物而从事焉”,“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公孟》)并说:“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撙其撙。”(《大取》)古人的这些言论无不反映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内涵,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归宿。
诚然,“因材施教”要立足于研究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研究“教法”和“学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努力去教,使你的学生逐渐不需要你的教育,也就是要他们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得到一种能力,能使自己成为自己的教育者。”美国的布鲁姆也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确实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为了实现不需要教的教,找到促进学生最充分发展的最佳途径,就要研究“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结合而成的。教涉及到的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步骤,以及学涉及到的知与不知、能与不能,大都是变量,并没有固定的界限,且这诸多变量都是围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而展开。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或引导,在具体的教学情景里,及时而敏锐地洞察学生变化的趋向与程度,适时适度地设计或演绎出促进学生发展变化的教学方法及唤起学生自我运动的学习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也正是这个道理。
毫不忌讳地说,教学改革,春风化雨,教法、学法,异彩纷呈。不论北京宁鸿斌的卡片启迪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辽宁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是我县在“分层异步达标”、“生态创生模式”实验中提出并得到肯定的教学法……都无不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着眼学生成长、发展的趋势,注重教学的阶段性、层次性,突出“教法”“学法”的研究。尽管他们教法各异、学法有别,但殊途同归,曲径通幽。如果深层次分析一下,种种教学模式乃至具体的教法、学法的产生、发展、定型,都是教育者的教育个性和教育风格的综合反映,都是教育者在不同教学情境、学科内容中发挥多维价值功能,探索开启学生心扉的途径和方法的必然产物。所以教法学法具有差异性、独特性的特点,它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因材施教”就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或机械地模仿某种先进的教法学法。而应该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在“同中求异”中追求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在“异中求同”中促进自己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当然,教育
第四篇:dz 语文有效教学摭谈
语文课有效教学摭谈
● 从节约生命谈起
(一)课堂容量不够。
(二)对教学内容的施教安排与时间分配不合理。
(三)在一些无意义无价值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四)偏离目标的课堂狂欢。
(五)班级教学中的隐性浪费。
一、关于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理论研究流派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国内研究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虽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2001年以后,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与推进,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从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里,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现有文献来看,迄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121篇,出版专著2部,撰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0余篇。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研究意义
●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 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 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 有效教学的几个问答:
a、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认真,是有效教学吗?
b、教师按计划完成了教学内容,自己也很满意,是有效教学吗?
c、课堂很活跃,学生很高兴,是有效教学吗? d、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是有效教学吗? ▲修辞教学 ▲ 《跳水》 e、有效教学的对立面是什么?
f、有效教学与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是什么关系?
二、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在新课改实践中的变种:
a、泛语文 b、反文本 c、无效讨论 d、教师不作为 e、无中心拓展 f、去知识化 g、多媒体化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决少慢差费的几种策略
(一)先学后教
▲江苏洋思中学
蔡林森
先学后教
▲江苏东庐中学
陈康金
讲学稿
轻负担,高质量
▲山东杜郎口中学
崔其升
教师只讲5分钟 四壁黑板 圆桌
▲河南焦作许衡中学
张璧宏
学案导学轻负担,高质量
(二)改弦更张,“离经叛道”(挤去水分,借鉴传统)
▲魏书生
▲窦桂梅
韩兴娥
▲洪镇涛
▲李希贵
▲王泽钊 严凌君
▲王财贵
▲丁慈矿
对课
◆ 炎冰之 澳大利亚语文(英语)课堂
(三)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略)
▲郑国民
海
▲钱梦龙
赵州桥
▲幻方 ▲马老师
标点符号
▲任为新 拔苗助长
▲简易方程
(四)语文奠基工程
字 :5000 词 : 25000 句 : 2000 篇 : 300
(五)“两个凡是”
凡是 学生自己能够看懂、解决、说出的,凡是经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能够自己看懂、解决、说出的,教师绝不主动“告诉”。
(六)教→不教
1、关于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关于三二四教→不教语文素质教学模式
(七)素质教学与应试策略相结合
1、关于素质教学
2、关于应试策略
(八)轻负担 高效率
1、现实教育生态环境下的“六字真言”
2、与“轻负担,高质量”
(九)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1、怀疑与发现
2、批判与创新
3、“创”与“造”
4、张扬个性与教学民主
四、保证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法宝:
教得学生爱语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第斯多惠
附录一:
语文教学实践的个人经验
一、坚持两个点:
1、下点笨功夫(劳动含量)
2、耍点小聪明(智慧含量)
二、追求两种力:
1、逻辑征服力
2、艺术感染力三、一个小窍门:
先声夺人
出奇制胜四、一条大秘诀:
用最偷懒的办法,做出最优异的成绩。
五、两个小建议
1、找到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
2、打通了做语文
六、两项大原则
1、勇作敢死队员(冒险突围
绝处逢生无限风光在险峰)
2、既仰望天空,又脚踏实地七、三个着力点
1、培养语文兴趣
2、完成“原始积累”
3、训练创新思维
八、语文教师“三热爱”
1、热爱语文
2、热爱语文教育
3、热爱学生 附录二:
值得借鉴学习的优秀语文教师语文专家:
一、小学
窦桂梅(清华附小)
丁有宽(广东)
于永正(徐州)
霍懋征(北京)
斯霞(南京 已故)
支玉恒(张家口)
贾志敏(上海)
高林生(江苏)
包全杰(辽宁丹东)
二、初中
魏书生(辽宁盘锦)
钱梦龙(上海)
欧阳黛娜(辽宁鞍山)程翔(北大附中)
杨初春(湖南)
章熊(北京)
史绍典(湖北)
武镇北(新乡)
姜东瑞(新乡)
三、高中
李吉林(南通)
孙双金(江苏)
白金声(黑龙江双城)
张化万(浙江)
韩兴娥(山东潍坊)
于漪(上海)
宁鸿彬(北京)
余映潮(湖北)
韩军(清华附中)
陆继椿(上海)
孙春成(山西 深圳)
姚竹青(新乡)周丽君(新乡)10
洪镇涛(武汉六中)
黄玉峰(复旦附中)
程红兵(上海建平)
李镇西(成都)
赵谦翔(清华附中)
李希贵(山东潍坊)
吴非(王栋生 南京)
洪宗礼(江苏泰州)
王泽钊(青岛)
严凌君(深圳育才)
袁卫星(江苏)
陈日亮(福州)
何杰(北京)
语文专家
叶圣陶
吕叔湘
顾黄初
刘国正
张寿康
张定远
巢宗褀
顾振彪
倪文锦
雷实
崔峦
饶杰滕
李海林
孙绍振
温儒敏
钱理群
周正逵
顾之川
王晓春
蔡伟
王鹏伟
王显槐
唐江彭(无锡锡山)
高万祥(张家港)
程少堂(广东)
张志公
朱绍禹
郑国民
方智范
曾祥芹
王尚文
王荣生
陆志平
戴汝潜
吕达
唐建新 11
●
附录三:
需要经常翻阅的业务杂志报纸和书籍
(一)杂志
1、《中学语文教学》(北京)
2、《语文学习》(上海)
3、《语文建设》(国家语委)
4、《语文教学通讯》(山西)
5、《语文教学参考》(陕西)
6、《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7、《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8、《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9、《课程·教材·教法》(北京)
10、《人民教育》(国家教育部)
(二)报纸
11、《中国教育报》(国家教育部)
12、《中国教师报》(北京
中国教育报刊社)
13、《教育时报》(河南)
14、《光明日报》(北京)
(三)书籍
15、《语文教研论文集》1989年 方渭泉
16、《中国语文忧思录》1999年
17、《审视中学语文教育》1999年 孔庆东等
1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
19、《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02年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20、《语文教育展望》 2002年 钟启泉
倪文锦等
21、《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 倪文锦
22、《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年 倪文锦
23、《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2003年 郑国民
24、《语文课程新探》2002年
陆志平
25、《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005年
王荣生
26、《李海林讲语文》
李海林
27、《言语教学论》李海林
28、《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王尚文
29、《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
王尚文 30、《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31、《中学语文教学建模》2003 查有良
伊道恩
32、《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 2000年 张正君
33、《美国语文》2004年 马浩岚编译
34、《语文教学探索》 1990年 魏书生
35、《教海弄潮——洪镇涛语文教学改革历程描述》1998年 马鹏举
36、《窦桂梅与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 窦桂梅
37、《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
38、《大语文教学法》
姚竹青
39、《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
2000年
王增昌 40、《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综述卷、理论卷、小学教学卷、中学教学卷等)2007年 王荣生等
41、教育家成长丛书《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等
42、《语文课如何是好》 2009年 王晓春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钟启泉 《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教育新理念》2002年 袁振国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1年
朱慕菊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2003年
傅道春
《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 》 傅道春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2003年 《人民教育》编辑部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2004郑杰 《不跪着教书》
吴非(王栋生)《反思中国教育》2006 莫志华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2006年
李希贵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2007年
孙云晓 《素质教育在美国》1999年
黄全愈 《培养智慧的孩子》2006年
黄全愈
《放飞美国》2001年 矿矿
《教育的国际视野》2005年 上官子木 《我在美国教中学》2006年 方帆 《学与教的心理学》 邵瑞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苏)《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捷)
朱永新
肖川
[美]杜威
李希贵
李镇西
高万祥
《新教育之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与青春同行》
《我的教育苦旅》 《玫瑰与教育》
窦桂梅
《校本研修面对面》
陈大伟
第五篇: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园本研修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对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对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在就我们组对幼儿园园本研修的有效策略这一专题的研讨与大家做一些分享交流。
一、学习——教师成长的主旋律
教师的专业素质关乎着一所幼儿园内涵发展,然而专业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园长必须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理想的园本教研方式不是教师的各自为战和孤军奋战,而是群体合作研究。它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依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和方式。(1)交流分享,畅所欲言
园本研修是把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开展园本课程的研讨,教师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识、情景知识等相应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幼儿园必须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有效利用本土资源的生活课程中,农作物和蔬菜的种植对大多数年青老师来说,从未实践过,知识非常贫乏,需要不断地交流和学习。在每次教研活动前的15分钟,都是教师交流分享的时间,如我园的 汤明芳老师给大家讲述农作物和蔬菜与天气、种植程序、要领,根据她已有的实践经验向老师们进行交流。我们的李晓萍老师对花草的种植很感兴趣,分享班级种植的一帆风顺的经验,如何从土养慢慢地移植到水里的时间、注意要点。
宽松和谐的交流平台,老师们畅所欲言,日积月累,扩大教师的知识面,也培养了教师提炼观点,清楚表达的能力。
例如:利用问题箱。教师将自己的问题、困惑、意见等,主动以书面的、匿名的形式写给同伴,放在问题箱。同伴会经常查阅问题箱,并对问题纸条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这中书面的交流,让同伴间得到协作和支持,充分发挥教师间的合作与互助,让教师得到更快的成长与发展。(2)师徒结对,能者为师
师徒结对,顾名思义就是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师傅对徒弟实施传、帮、带,引领和指导他们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这种教师培训模式在园本研修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更有效发挥师徒结对的价值,在园本研修中要注意搭建共同成长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特长教师带头作用,进行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教学中发展,在教研中成长。例如我们采取新老教师、能力强弱教师配班带教的方法,让双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举行结对仪式,结对过程中,要求互相听课并作好反思。在指导徒弟的汇报课时,师傅会尽力帮她们寻找好的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案,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她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骨干教师,除了优质完成园本培训中任务以外,优先选送参加由省、市等各级培训,并通过市级、区级展示课等各级活动,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我们还打破传统师徒结对的形式,根据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特点,拜能者为师。比如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研究的老师作为师傅,在师傅中也有年轻的老师,我园的青年尹丽娟老师,只有二十几岁,但她在招教前曾有在装潢店的工作经历,熟悉电脑操作,尤其对photoshop、电子表格应用尤为精通,她就是电脑操作组的师傅;苏玲心灵手巧、创意多多,无论是工作组还是生活中都特别喜欢手工制作,在这方面她就是老师们的师傅;而我们园的何娜老师在音乐舞蹈方面具有相当专业的造诣,善于钻研、她就是大家学习舞蹈和音乐的师傅。这样的师徒结对形式很受教师们的欢迎,新生力量的出现,激发了全园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热情。年轻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快速成长,骨干教师在带领年轻教师的过程中教学经验不断得到升华,幼儿园营造出一种互帮互学的氛围,带动了全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研究——教师成长的至爱法宝
园本教研是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我们一改过去“一人讲,大家记”的被动模式,而变为讲、研结合,专题讲座与个别辅导结合,灵活主动地进行。(1)生动而活泼的教研活动形式
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途径,许多新颖的活动方式也在逐渐被引入我们的教研工作中:参与式学习、头脑风暴法、专家引领式、游戏化学习……例如: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的兔子朋友》,采用分组、游戏、设疑、诊断、真实案例呈现、具体操作等形式;又如主题教研活动《幼儿园特色走廊文化的建设》,采用歌曲大PK、走廊文化欣赏、展示创意走廊环境等方式,年级组长们纷纷简述了楼层的创意,如一楼的“生肖长廊”,根据小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可爱的生肖动物。二楼的走廊的“乡村的足迹”,利用本土资源簸箕、鱼篓、秧芭、草帽、竹篮以及废旧物品环保制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孩子的操作与了解自然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平台。三楼的“快乐乐园”中“知识乐园”、“国旗世界”、“戏剧进校园”缤纷呈现。此外,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组组长张国歌园长的幼儿园中则采用“游戏导入——观点阐述——观点碰撞——角色演绎——专家引领”的模式,人人都是主角,个个发表建议,参与表演,在争论中理清了思路,在专家引领中提升了认识,让老师在快乐的游戏、研讨中有所思,有所获。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深深吸引了教师的积极参与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发展。
(2)严谨而丰富的教科研活动内容
教科研活动中不但要引导教师在实践性知识上的日益丰富,同时,也要积极引导教师吸收各科知识,根据幼儿园正在开展的课题或在日常工作所遇到的问题,放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探讨,常用的教研活动形式有:
①骨干教师示范课供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对新教师而言,专业成长的一个和总要途径就是观摩和克隆优秀课例,通过观摩示范课并与执教教师交流,了解上课的基本流程,教师在环节上的设置,语言组织和问题设置等细节问题。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比较和反思中进步。
②开展提高新教师业务能力的活动。通过教研员的“引”,幼儿园骨干老师的“帮”等形式,开展了以一课多人上,一课同人多次上的活动,促进新老师的业务能力,做到课课有研讨,次次有反思。教师们在经历一次次的教学中去找资料,去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去反思自己的活动、形成了一个个成熟的活动方案。他们说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③全员示范观摩课,与其他幼儿园相互观摩学习。
走出本园,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交流学习,开阔我们的视野,吸收他人的新方法新点子,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
④课题研究。针对近几年转岗教师、青年教师增多,许多老师由于缺乏做课题、写课题计划及论文的经验,认为教育科研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事,因而缩手缩脚。因此此,进行园本培训,学习怎样撰写课题计划和案例很有必要。比如我们幼儿园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围绕着省级规划课题《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市级课题《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选择微型子课题。课题组的成员对每一篇课题计划都进行仔细阅读,帮助教师分析方案,积极选择微型课题内容,引领教师逐步走进科研的门槛;邀请了第四医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缪珺来园进一步指导,使老师们在平时所做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提升,感受到科研就在自己身边,去除了畏难情绪,尝试研究,年级组、班级围绕着大课题确立自己的子课题,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的良好氛围。目前,两个课题都已顺利结题。
三、反思——教师成长的灵丹妙药 反思----实践是园本研修的关键。在活动中,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只有适时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平台跃上另一个更高的平台。(1)互助合作,反思成长
幼儿园要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如在我组张娟莉园长的幼儿园中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奇思妙想创游戏》,在展示、欣赏创作游戏的基础上,了解各组成员对游戏的策划意图和玩法,通过交流、归纳、提升,如何合理创编游戏的经验。在全体教师的研讨、创编、制作中,幼儿园的自创游戏就出炉了:《好玩的草绳》、《加油豆豆》、《妙趣横生的桌子》、《小小消防员》,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每一个游戏都有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思想,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与植物朋友近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自然的变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直接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不但能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且可以形成一种互助合作的氛围,又可以促使教师在集体的反思中成长。刘彩红园长的幼儿园也有好的做法,就是在在每一次接待领导巡视、同行参观、现场会中,每层楼都有讲解员,让更多的老师和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人人都是的主人,激发教师潜能。(2)搭建平台,激励引导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积极的期望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积极的期待表现在充分肯定和欣赏每一个教师的特点,为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提供自由空间。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做为园长,我们应尽量给每个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如:青年教师,鼓励她们开展自学和自培,用新课程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基础上,还可组织园内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等,提高她们设计、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骨干教师,除了优质完成园本培训中任务以外,优先选送参加由省、市等组织的各级培训,并通过市级、区级展示课等各级活动,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鼓励其自身参加更上层次的培训、争取专家的引领,积极发挥其辐引领作用的同时,带动全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我们还实行岗位轮换制,班长轮流制,大活动任务承办制等策略,让更多的教师有用武之地,让每个人都能感受自身的价值。在幼儿园开展各类教师技能比赛活动中,我们设立不同的奖项,如亲切互动奖、快乐参与奖、创意活动奖、微笑明星奖等,以此来激励教师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形成。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为其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她在挑战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创造,不断超越自己,从而引导教师更主动地、更富有个性地发展。开展园本研修,意味着教研群体的出现。要形成团队,需要园长注意以下方面: 1. 尊重每一位教研组成员的想法
对组中每个教研成员的问题或困惑都一样重视,成员的发言和问题不存在好坏之分,对积极提问的教师应给与肯定和鼓励。对努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教师表示感谢。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感受到团队对他们的包容和接纳。2. 积极肯定每位教师的劳动成果
每位教师都希望尽力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但每个人能力不同,同样努力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应重视教师的劳动过程。让老师感受集体对他的包容和支持。3. 鼓励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和帮助,形成感恩的教研氛围 不论他人给与多大的帮助都应对起表示感激。强调在团队中用感恩的心态对待同伴,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从而增强团队成员间的感情交流。4.给与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到这儿,我的交流已经即将结束了。
各位园长,此次培训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站点,也是个人成长中的一次历练。用意志冲破了散漫和慵懒,收获和成果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又充满活力。当我们虚心地求教、和学友分享、交上自己满意的答卷,所有的辛勤劳作都化为美丽的果实,因为我们为自己证明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谁能说此次培训没有收获?也许它暂时无法实施,但它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也许它无法改变我们的工作现状,但可以引领我的教育理念;也许它不能左右我们的人生,但可以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这次培训班虽然即将结束了,但留下的深思与启迪,震撼与触动,会像一泓永不竭枯的甘泉滋润在我的心田,会像一架永不生锈的螺旋推动我们前进。
最后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乐为春风化幼苗,甘为教育谱新篇!祝各位园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幼儿园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