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双向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双向教育
湖南省湘潭卫生学校 刘晓明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把师生的双向交流贯穿于教学始终,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如此。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内容活化给学生,根据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指导他们怎么说、怎么应答。
在整个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要求学生在发言或答问时声音要大,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全班同学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一个人在发言时,全班动耳、动脑、动口,要求全班同学用“Yes”或“No”给予发言的同学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班
同学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师生双向交流的:
一、课堂双向交流活动要从第一堂课抓起,形成一定的规范。
开始时组织工作要花一些时间,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一段过程,学生习惯了,形成了风气,掌握了教师的思路,教师一点拨,学生就可以动起来。如:
Teacher:“Whoisthetalestinyourclass?”立即会有人站起来说:“I'mthetalestone。”Teacher:“Ready,go!”全班会齐说:“She(orHe)isthetalestoneinourclass。
“
在学习感叹句时,教师以“Itisabighospital”为例进行讲解后,马上给出替换词,如:“beautifulflowers”,Teacher:“What…”,students:“Whatbeau-tifulflowerstheyare!”Teacher:“How…”学生自然会接着说:“Howbeautifultheflowersare!”这样做学生练习的机会多,效果好,速度快,而且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感
到轻松愉快,很少有人分散注意力。
二、在拼读新单词时,首先要求学生试拼读,然后再跟老师拼读。
这样学生一下就可以找出自己拼读方面的失误。经过比较之后自己纠正过来,往往印象深刻。
三、在分析难句时,不要教师一味地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
下面的例句,许多学生一开始总感到茫然。
Theincreasedresistancetocoldscomesfrombetterskincirculation。
这时,教师可不断地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分析:首先找主语。学生自然会去找名词,有的学生认为是“colds”,这就需要接着问“to”在这里是什么词性,“come”加“s”说明什么?这时学生会清楚“tocolds是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它和“increasde”一样,在句中作“resistance”的定语,主语当然就是“resistance”。接着请学生译成汉语:对感冒的增强了的抵抗力来自于良好的皮下循环。教师将它汉化成:对感冒抗力的增强来自于良好的皮肤循环。并指出英文句子的主语是“抵抗力”译成“增
强”那就错了。
又如:Peoplewhoareusedtotakingdrugsormedicinewhentheyareilfindtheideaofacupunc-tur
estrange。
对这句话,大多数学生往往搞不清“when…”这个从句是修饰哪个词,所以怎么也译不通。这时教师应先讲beusedto的用法以及与usedto的区别,然后提问:1.请找主语——people;2.who引起的定语从句应划至何处?这是大多数学生容易糊涂的地方,他们往往不把when引起的从句包含进去。这时教师不急于解释,可继续往后;3.找谓语——find;4.找宾语——theidea(ofacupuncture);5.strange这个词起什么作用?部分学生不很清楚。这就需要提醒:如果去掉strange,原话会是什么意思?“习惯于吃药的人们发现了针刺疗法这个主意”,这是不合原意的。因此,学生明白了,strange应当是宾补。最后反过来问;6.when引起的从句修饰哪个动词?许多学生答:“find”。那么可以反问:人们生病的时候觉得它不可思议,难道不生病时就可以理解了吗?学生会自己更正,应当是修饰areusedto的,然后请一位学生完整地把这句话译出来:“生病的时候习惯于吃药的人们觉得针刺疗法很奇怪。”这样一步一步提问,使学生对原句的理解逐步深入,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经过对问题的分析,就会觉得原来很复杂的东西已变得简单明了。把这句话汉化成:“生病时惯于吃药的人们觉得针刺疗法不可思议。”这就通顺了,合于汉语习惯了,也就译得准确了。
选词意“很奇怪”是不当的。
四、在学习新的语法知识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而且要尽量使语法这个比较枯燥的内容
变得有趣味性。
如在讲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的区别时,先请学生记住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从语态上看,现在分词具有主动意义,过去分词具有被动意义;从时间上看,现在分词具有正在进行的意义,过去分词具有已经完成的意义。然后举例说明,接着马上问:“Ismyexplanationconfusing?”如回答:“No”,再问:“Areyouconfused?”如回答:“No”,说明学生搞懂了。如果相反,则立即以这两个问题为例,再讲解。然后请学生填词:“Englishisvery——(interest)。Iam——(interest)inEnglish。”答对后,请译:theboilingwa-ter(沸腾的水),问:“Canyouputyourhandin?”(不能,正开着呢!)。theboiledwater(开了的水),问:“Canyouputyourhandinnow?”有人答“Yes”,也有人答“No”。这时教师告诉他们答案都正确,但是要小心:这水开过了,也许还烫着呢,也许早凉了。如果再问:“Areyoustilconfused?”得到的回答一般都会是“No”。
五、在背诵课文方面则教师要在学生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悉课文。1.就课文提问。可由教师问学生,也可分小组互相提问,尤其是由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样学生必须自己熟悉课文,还要掌握用英语提问的能力;2.教师说前半句,学生接着说后半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句型,记忆情节;3.让学生听。要求学生不看书,教师正确流利地背诵一遍,第二遍则在一些学生容易错漏的地方,有意出错,请全班找错。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然后教师再示范背诵一遍,最后请学生自己背就不很
困难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着重策划这堂课应该进行一些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达标率。与此同时,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活动,安排好教学双向交流的每一个步骤,教师就会对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对学生的差异心中有数。课堂双向交流的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学生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会显露出来,当教师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成效,不断进步时,会感到欣慰,从而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如何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朱海燕
摘要: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营造创新氛围,设疑启智;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激发自主探究;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诱导发散思维。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辩证统一,不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引导学生提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真正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营造创新氛围,设疑启智
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课型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其中共同点是每一教学设计的步骤都要多提高有效信息量,多设立信息沟,循序渐进,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语言材料,设计灵活多样、难易适度、题量适中的思考训练问题,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同来源的知识材料或信息中寻求多种不同的答案,提高学生积极多变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设疑启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这样在合作和竞争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同时训练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究不同结果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学生对设疑启智类问题产生强烈兴趣时,学生必会不怕困难、积极主动、身心放松地学习,此时英语教师要抓住时机,创造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氛围,强化文字、图片或影像等语言信息的刺激,创新教育教学的氛围自然营造成功。
二、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激发自主探究
培养21世纪的人才,需要学生获得能够继续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天赋能力。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他们更多地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掌握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和效果。
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用课堂更富有情境性,更自由开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预设中,准备创设新颖、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激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和调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返璞归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采纳多种教学方法,拓宽多种教学途径,争取让每一名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锐意进取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独立,运用知识创造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诱导发散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非常著名的观点: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金字塔教学法等教育理论中也提出:质疑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给予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丰富想象,主动探索求异,让学生积极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大胆进行发散思维,对自己提升和创造。
1.对比指导法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以学 “a great deal of”的用法为例:
教师可叫学生比较“lots of”, “a lot of”, “plenty of”, “a large quantity of”, “a large number of” 和“a large amount of”的用法,让学生比较下列句子:
①We have still plenty of eggs left.We have still plenty of water left.②The rich lady has large quantities of clothes.We have large quantities of rain this summer.③She has spent a great deal of(a large amount of)money on her clothes.④A large number of settlers from France reached Canada
⑤There's lots of rain here in spring.At noon lots of students go to the reading-room to read.通过比较这些句子,学生会明白 “lots of”,“ a lot of”,“plenty of” 和 “ a large quantity of" 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a great deal of ”和 “a large amount of ” 只可用在不可数名词前,“a large number of ”只可用在可数名词
2.讨论活动法
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也可用来对语言现象的操练、深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下列句子中所含从句有什么共同点:Who will go to the conference is not sure.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How they went to the USA remained a question.Whether the other scientists would accept his ideas was unknown.I t was quite clear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him to live in Germany.That 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is known to all.然后,教师收集各组讨论结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的总结,并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新颖别致,同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在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再组织集体讨论,最后全班学生集思广益,归纳完整知识。比如一篇文章学完后,尝试在黑板上排出几个key words,鼓励学生去编一些内容。这样能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在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必会得以真正的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教学的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新课改的英语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辩证统一,不断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引导学生提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真正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
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werethechildrendoing?whenhisfatherwasreadinganew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第四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我国的几代领导人早已高瞻远瞩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摆明了任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里弄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告诫我们青年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少年强,则国家强。胡锦涛主席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也说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他们的讲话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明确了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要课题和努力方向。下面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新能力。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心情愉悦,情绪高昂,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也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如学习fmaily一词时,我先提出让学生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y……当同学们唱完这句后,我叫停并且问同学们此句中的family是何意?很快同学们说出它的中文意思是:“家人”。接着我又读出一句:“I have a happy family”是何意?同学们马上想到它的另一个中文
意思“家庭”。在讲人称代hesheit的用法时,我先让同学们用已学过的you、I造句,例如:I am Li juan。You are zhang ye等。当学生们互相说时,我立刻引导学生们指向第三个学生:男生问:“who is she?”同时把he、she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意思,学生们很快根据刚才的情景说出意思为“他”和“她”紧接着就叫同学们做“接力式”训练:I am wang fang,you are……,she is ……,He is ……,训练几遍后,学生们就很快掌握了he she的用法。同样用教室的实物,教会了学生it的用法,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充分显示出来。
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地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有一千个读者,就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是多无化的,学生是有差异性的。对知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基于本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在讲到“shall we go to the zoo?”这课时,我让同学们说出自己所见过的动物名称。这时,有些从来没有去过动物园的同学会问:“动物园里面有熊猫吗?”一下子同学们就说开了。接着我让学生们讨论如何看待在动物园圈养动物;又怎样才能设计一个好的动物园。平时一些调皮的同学,一些不爱发言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三、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才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如在讲到:what is the weather like?时,我先用图片呈现三组词(sun-sunny,wind-windy,rain-rainy)后,就设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se words?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学生发现构词规律后,我就立即板书要新授的词Snowy foggy Cloudy。问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gese words?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到的构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我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句子,词汇进行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大胆交流书报想法,互相启发,开拓了思想,让思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创造的火花。在讲到“Have/has been to”与Have/Has gone to 的用法时,我并没有直接讲它们的意思,而是设计一个方案来完成教学。我先叫一个同学(Den tao)并设计他的座位为一个地名(武汉),然后设计另一组的某个同学(Li hau)的座位为另一地名(上海)。接着叫Den tao 到Li hau 那儿去,按两个方案进行:①当Den tao 到Li hau 的座位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我就说:Den tao has gone to shanghai;②当Den tao 在去Li hau 座位的过程中,我就说:Den tao has gone to shanghai。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并有些同学很积极地回答:“我知道它们的用法与区别了”。“ Have/has been to……”,表示曾经到过某地(人已回来);“Have/has gone to……”表示已经去了某地(人没回来)。此时老师的教似乎不是显得很突出,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体验,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得,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探导、多学习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才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四化”建设培养列多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南:《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施》。
第五篇:关于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于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哈尔滨市新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梁 伟
关于职业教育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 要:教育创新是涉及教育理念、模式、制度等诸多层面的整体变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关键词:教育创新的内涵 创新氛围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一、教育创新的内涵与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是推动职业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职业高中历史使命的重大战略要求。
我国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规模、质量到效益,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并起到我们期待的创新效果呢?国际国内的教育事业都有自身变化发展的共同规律,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从世界性来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财富。从民族性来看,任何教育都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都要为民族的振兴服务。因此,教育创新的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它应当在探求世界教育发展共同规律性,学习借鉴世界教育改革先进成果,尽快超越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同时,总结民族教育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我们虽然拥有无穷的创造潜能,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培养,就不能变成现实。不是什么教育都能兴国的!只有保证健康、给人幸福、助人成功、使人高尚、激励人不断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兴国人才”,才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在实施具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教育创新的前提与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职业教育创新的前提。
职业教育是以面向“蓝领”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的需要。
在普教中学习文化课方面有可能呈现弱势的学生,在操作能力强的专业课上就有可能变为强势。职业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把应用教育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育创新的保障与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效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创新的保障。
在我国二十年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办学形式。有“紧密型”的联合办学形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学校培养的学生,企业分配使用;有“松散型”的联合办学形式,即学校与企业有联合办学意向,学生毕业时,企业选择使用人才;也有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校的资源,学校自主的办学形式。
与此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呈现着多种多样的风格。“紧密型”联合办学形式,由企业和学校双方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课程设置;“松散型”的联合办学形式,由学校征求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意见,确定课程设置;学校自主的办学形式,则是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对市场的估计,选择课程设置。应该说每一种办学形式与课程设置模式,都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效应”的产生。
然而,这些课程设置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其一,存在着盲目设置课程的现象。无论哪一种课程设置模式,都受到办学形式的制约。在办学过程中,往往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其二,存在着课程之间不衔接的现象。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论证,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甚至相互脱节。其三,存在着课程设置定位不当的现象。职业学校、普通中专校与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似乎各有特色,又难以辨别。以至于有些学校采用“拿来主义”,随便订购使用教材,给教学过程造成了困难。其四,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时,为了“对口单招”或者应某企业的暂时需要,增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使本来就缺乏严密、科学的课程体系,更没有系统性。因此,我们应当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依据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课程设置;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化课程设置;依据本校的办学实际,探索课程设置。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was his father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在“教育创新”旗帜下既取得了成果也走了一些弯路。究其原因,主要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教育创新的内涵和相关因素。中国的职业教育原本起步就晚,很多问题有待思考和研究。我们一定要立足现实,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个人简历
姓名:梁伟 年龄:24 教龄:1年 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二级
工作单位:哈尔滨市新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