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模拟教学
幼儿园模拟教学
健康领域
教师:凌占一
第一部分
幼儿园模拟教学健康领域教师素质要求
一、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1、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幼儿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功底,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
2、较好的健康教学及组织幼儿健康活动的能力,通晓幼儿健康教育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
3、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和机敏的临场反应能力。
二、健康教学能力
1、教学过程中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2、教学组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教具及器材的有效使用、教学过程中基本动作的示范,课堂教学技能和师幼互动能力等;
3、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使学生自觉融入到健康教育活动中。
4、教学反思能力。
幼儿园模拟教学体育领域教师素质要求
一、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1、对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的理论内容熟练掌握。
2、能够对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基本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与示范。
3、高尚的师德、良好的身体素质、创新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体育教学能力
1、具备体育教学的能力,教师本身体育素质良好。
2、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综合的素质要求。
3、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寄教育于游戏。
4、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
5、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能够使体育锻炼活动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第二部分
幼儿园模拟教学健康领域教案要求
一、完整教案书写要求
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重点、活动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教学反思。
二、教学目标要求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健康领域:力求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力求面向幼儿教育实践,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的,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儿童健康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尽快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的指导要点
1、教学必学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谨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第三部分:
幼儿园模拟教学健康领域评价指标
一、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1、教师具备较强的亲和力,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
2、教师要切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幼儿达到和谐互动。
3、教学方法得当,鼓励赏识教育。
二、对教师与儿童互动情景评价
1、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知识、技能、行为
2、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增强幼儿安全知识教育
4、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安全常识
5、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6、激发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三、对活动组织形式的评价
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
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健康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
四、对活动结构合理安排的评价
1、方案是否具体可行,能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地位
2、通过活动能否达到安全、营养、保健教育。
五、对活动效果的评价
1、活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理想目标,对活动的综合评价。
2、幼儿得到受教育的程度,是否照顾到个体差异。幼儿园模拟教学体育领域评价指标
一、教学准备
1、熟知教案,对教案的理解、备教案的程度。•
2、教具制作新颖,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3、教师要切身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4、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体育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设计
1、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新颖。•
2、突出重点难点,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三、教学组织
1、情绪饱满,积极向上。
2、教师的亲和力,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3、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对整体幼儿的驾驭能力。
四、教学指导
1、规则的讲解大方自然,声音洪亮清晰明了。
2、示范动作规范认真,做示范的位置和角度让幼儿一幕了然。
五、活动效果 •
1、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
2、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是否适合幼儿的身体发育。•
3、是否有适合的教学延伸,使幼儿在课内课外都热爱运动。•
4、教师是否能够巧妙的应付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第四部分:
幼儿园模拟教学健康领域试讲教案
健康教育教案
• 教学名称:小班健康教学《抹香香》 • 教学目标:
1、会独立地涂抹护肤用品。
2、了解一些简单的冬季护肤常识。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
4、培养幼儿的嗅觉能力。
活动准备:儿童护肤品若干。
活动重点:会独立地涂抹护肤用品
活动难点:能够均匀的涂抹护肤用品 活动过程
1、闻闻说说:
• 教师出示一盒护肤用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鼻子闻。•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在家里用它抹过脸和手吗?”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
小结:冬天的时候涂抹护肤用品可以保护我们的脸和手不开裂。
2、抹抹嗅嗅:
提供幼儿几种儿童护肤品,边照镜子边抹在自己的脸上和手上。教师与幼儿一起试着涂抹,给幼儿平行式示范。同伴之间相互看看、照照镜子里的自己是否抹得均匀。
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亲亲对方的脸,嗅嗅对方的手,闻闻是什么味道。教师一边来回亲幼儿,一边念歌谣:“涂一涂,抹一抹,小脸、小手香又滑。” 活动延伸
1、给幼儿讲每天洗完脸、手时,要抹护肤品,对幼儿的稚嫩的皮肤有好处。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动手涂抹护肤品,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体育教育教案
教学名称:大班体育教学“寻宝”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的跳跃和奔跑能力,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及对物品的辨别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团结友爱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学重点: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难点:短时间内让幼儿辨别物品的能力,并让幼儿说出物品在生活当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纸杯、矿泉水瓶、包、面巾纸、扑克、铅笔、苍蝇拍、电话、圆珠笔、钥匙、电池、书、本、充电器、手机、网球拍、乒乓球拍、乒乓球、算盘、玻璃杯、宽胶带、夹子、钢笔、橡皮、烟灰缸、纸篓、手巾、网球、网球拍、墨汁、墨水、奖杯2个。
活动过程 一:组织活动
(一)准备活动,做游戏“贴膏药”
目的:让幼儿充分活动开身体的各个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二)幼儿分成人数相等,实力相当的两组
二、讲解游戏规则
• 游戏规则:起点到终点的过程中,有黄线、红格子、和粉格子连接,教师吹哨游戏开始,每个幼儿从起点出发,看到黄线跑步、红格子单脚跳过、粉格子双脚跳过,到达第一个宝盒前,拿一个纸条打开看上面写的是什么,在跑到宝箱前取出“宝贝”按原路跑回起点(同样是黄线跑、红格子单足跳、粉格子双足跳)。到达起点后配班老师拍打下一名幼儿开始进行,进行完的幼儿站在每排的排尾,全部进行完后看那组小朋友快并先完成比赛,每组小朋友都要展示自己的宝贝,并说出自己取回来的“宝贝”其用途和作用。老师出示奖杯并颁发给幼儿,先进行完的颁发优秀团体奖,后完成的颁发团体优秀奖。• 小朋友们都非常的聪明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宝贝“取了回来,并且都说出了它们的作用,大家都是好样的!活动延伸
1、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使运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中。•
2、使幼儿认识了更多的生活日用品,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自如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识别能力。
第二篇:幼儿园模拟教学大纲
《幼儿园模拟教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类别与设置
一、课程类别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
二、课程设置 总学时:90学时 学分数:5学分 开课时间:第七学期
三、考核方式 实践操作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考核内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1、健康领域: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
2、语言领域:语言教学
3、社会领域:社会教育
4、科学领域:数学教学与科常教学
5、艺术领域: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
说明:不管是学生自选领域的模拟教学,还是教师指定领域的模拟教学,授课年龄班、具体内容均可自行确定。
二、考核方法与分值
1、授课——看教育活动(60分)。
说明:此项考核内容若不合格,则视为该门课程成绩不及格。
2、配角方案——针对某一节教学活动写一份配角方案(10分)。
3、教学活动记录(要求每名学生记录30篇优秀教案)——检查听课笔记(10分)。
4、评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自评报告(5分);第二,现场互评(5分)。
5、平时表现(10分)。
三、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一)“授课”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60分)
1、试讲态度严肃认真,教学过程完整(8分);
2、教学目标明确恰当,教学重、难点突出(6分);
3、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体现生活性、教育性、科学性、发展性(6分);
4、教学准备充足,能根据教学内容丰富有关知识经验(8分);
5、课程设计新颖,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时间分配合理(6分);
6、课程组织与实施能把活动贯穿始终,使幼儿处于活动状态,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6分);
7、教学方法有利于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6分);
8、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语言规范亲切,声音适宜,情绪饱满,随机应变能力强(8分);
9、完成了教学目标(6分)。
(二)“配角方案”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10分)
1、书写认真、字迹工整(3分);
2、方案具体、可行,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行为表现(7分)。
(三)“教学活动记录”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10分)
1、书写认真、字迹工整(5分);
2、教案完整、详细,达到数量要求(5分)。
(四)“评课”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10分)
1、自评中能对自己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反思,能指出该节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5分);
2、互评中能做到全面、客观、认真,语言表达清晰(5分)。
(五)“平时表现”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10分)
1、无旷课现象(3分);
2、无迟到、早退现象(2分);
3、认真模拟幼儿表现,积极配合试讲“教师”授课(5分)。
说明:若旷课3次以上,记为该门课程不合格,迟到、早退累记3次记为1次旷课。第三部分 说明及实施要求
一、学习主要参考书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发,教基[2001]20号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黄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施燕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林琳、朱家雄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黄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柳倩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幼儿园课程》,朱家雄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学习方法指导
着重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组织形式
本课程的课程组织形式采用双模拟教学模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潮,即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行动导向。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包括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等。双模拟教学模式就是在行为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模拟教学方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人为地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情境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心理模仿,按既定设计,通过解决问题等方式,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教师指导方法
1、强调教学的互动性与配合性
要求学生自主评课、课后反思,合作交流,分享同学间的体验、感悟、建议和想法等学生课程资源。
2、强调教学的计划性与创造性
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但允许学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自选讲课的内容、改编教材等教学资料提供的案例并鼓励原创教案。
3、强调教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学生不是被动听课,而是主动讲课,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在幼儿园模拟教学课堂上,学生自主设计课时方案、独立试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幼儿园特色教育模拟教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类别: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
2、总课时:36
3、学分数:2
4、开课时间:第七学期
二、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三、教学目的
《幼儿园特色教育模拟教学》属于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来设置的,计划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模拟幼儿园特色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现代幼儿教育专题及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2、通过评价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幼儿园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推广普通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特色教育教学活动
2、难点:评价幼儿园特色教育教学活动
五、参考书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发,教基[2001]20号
2、《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子课题“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潜能开发中的应用”培训教材》,王红兵、杨瑛主编,教育部“科学教育”子课题组、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北京红缨教育研究所编制
3、《少儿珠脑速算》,刘善堂、齐兆麟编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活动指导》,梁志燊主编,档案出版社,2007年版
5、《逻辑狗Logico儿童思维升级训练系统》,“十五”国家级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幼儿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实验教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中德智慧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六、大纲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课时安排:共计36课时
(一)理论讲授:8课时
1、做好幼儿园特色教育模拟教学的动员工作,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意义,端正态度,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2、幼儿园特色教育模拟教学采取“说课、授课、评课”三个过程,即在小组内说课,在全班内授课,评课时采取“自评、小组评、总评”相结合的方法。
说明:在授课环节中可根据教学需要设一名学生做“配班教师”。
3、教师做试讲示范(四个专题)。
(二)教育实践:共28课时,每名学生1课时,从四个专题中任选一个专题设计与实施教学,要求模拟教学的全过程。
二、具体试讲内容:幼儿园特色教育四个专题的教育内容
1、幼儿珠心算教学
2、幼儿英语或双语教育
3、早期阅读
4、“逻辑狗”思维训练
说明:教育专题、具体内容、授课年龄班均可由学生自行确定。
三、考核内容、方法与分值
1、授课——看教育活动(60分)。
说明:此项考核内容若不合格,则视为该门课程成绩不及格。
2、配角方案——针对某一节教学活动写一份配角方案(10分)。
3、教学活动记录(要求每名学生记录15篇优秀教案)——检查听课笔记(10分)。
4、评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自评报告(5分);第二,现场互评(5分)。
5、平时表现(10分)。、课程内容
From:教科院 Click:518 Add time:2010-10-26
课程目标
《幼儿园模拟教学》属于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的,计划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学前儿童五大领域教育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2、通过评价教育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推广普通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将幼儿园五大领域八个模块的教育活动内容全部涵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以按其它方式作不同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该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健康领域包括体育活动和生理卫生及心理保健两个模块;科学领域包括科学常识教育和数学教育两个模块;社会领域包括幼儿个性教育一个模块;语言领域包括幼儿语言教育一个模块;艺术领域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两个模块。幼儿园模拟教学全部涵盖了这五大领域八个模块的教育活动内容。
1、重点:设计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撰写试讲教案、试讲)
2、难点:评价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说课、自评、互评)
课时安排
共计90课时,5学分
(一)理论讲授:20课时
1、专题讲座:幼儿园模拟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指南。
2、做好幼儿园模拟教学的动员工作,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意义,端正态度,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3、幼儿园模拟教学采取“说课、授课、评课”三个过程,即在小组内说课,在全班内授课,评课时采取“自评、小组评、总评”相结合的方法。
说明:在授课环节中可根据教学需要设一名学生做“配班教师”。
4、教师做试讲示范(五大领域)。
(二)教育实践:共70课时,每名学生2课时(其中学生自选领域的模拟教学1课时、教师指定领域的模拟教学1课时),要求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篇:幼儿园新教师模拟试题
幼儿园教师入职考试样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幼儿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_____________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_______________次;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________次玩具清洗,每_______周图书翻晒1次1。
2.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___________水洗手;上班时不戴_______,不留________;不在园(所)内吸烟。
3.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_________次,每次至少_________(时间)。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_______次。
4.幼儿园教育必须遵循幼儿___________规律,尊重幼儿的_______特点和_______特点,以________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__________地发展。
5.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提高幼儿期的____________质量。
6.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他们________________,并能得到____________的环境,让幼儿能够表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7.幼儿园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各环节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掌握___________和行为技能,发展起对自己和他人的_____________,以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
8.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科学内容的情感教育价值,使幼儿逐渐形成对________、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____________。
9.艺术领域作为幼儿的一个学习范畴,包括音乐、_________、________、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文学、__________等等。
10、幼儿语言能力是在不断_________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个别化建构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的机会。
11.幼儿的艺术学习应该在富有探索性、_________性的环境中进行。要鼓励幼儿的探索与表现,为幼儿创设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和氛围。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托幼机构要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全日制儿童每日不少于()
A
1小时
B
2小时
C
2.5小时
D
4小时
2.__________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年龄。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3.幼儿园健康教育包括()等方面的教育
A心理健康
B社会适应
C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D安全教育
E营养教育
F人体的认识与保护
G运动与健康
4.幼儿的科学活动可以利用的形式包括()
A实验
B参观
C讨论
D郊游
5.请选出各年龄段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3~4岁幼儿的思维属于();
4~5岁幼儿的思维属于();5~6岁幼儿的思维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6.幼儿科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幼儿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这些价值观和态度包括()
A提出问题
B相信世界
C实事求是
D合作
7.教师在艺术教育领域中的主要作用是()
A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
B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C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D
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8.对幼儿音乐、美术等活动的选材要符合以下要求()
A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B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C以本民族的作品为主
D广泛接触国外优秀的儿童艺术作品
9.幼儿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包括()
A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B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C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D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E
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F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10.幼儿科学活动中要重视对幼儿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培养,这些价值观和态度包括()
A提出问题
B相信世界
C实事求是
D合作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
2.幼儿语言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3.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4.幼儿艺术领域教育追求的价值在于对幼儿进行技能训练,使其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
5.为了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教师在艺术活动中应避免对幼儿进行指导。()
6.幼儿的艺术学习需要环境的熏陶。教师应把优美、健康的音乐贯穿在一日生活中。()
7.幼儿园要重视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融合。()
8.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保健医生的事情,与班级教师没有关系。()
9.3-4岁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有些音发得不够准确和清晰。
10.3-4岁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相对较差,因此组织活动时要注意游戏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幼儿健康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2.幼儿社会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3.幼儿语言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4.幼儿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5.幼儿艺术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仔细阅读下列案例,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相关条文进行分析:
1999年12月8日下午两点多,浙江省萧山某幼儿园大班就读的6岁女孩丹丹(化名)在午睡起床时不慎从上铺摔了下来,孩子从床上摔下是头部着地,老师检查了一下,没有肿起来,老师害怕领导知道,自己看看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没向保健医生等人报告。孩子一个下午都非常安静地坐着,放学后家长来接也没有告知家长真实的情况,回家后孩子说头疼,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脑震荡。由于幼儿园老师的大意,致使病情延误,最后只能实施开颅手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2;1~2;1;2
2.肥皂、流动;戒指;长指甲
3.2;10~15分钟;2
4.身心发展;年龄;学习;游戏;富有个性
5.保护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健康;生活乃至生命
6.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积极应答和肯定
7.社会性;自我概念;社会行为规范;积极态度
8.认知兴趣;探究欲望;大自然;正确态度
9.美术;戏剧表演;艺术作品
10.运用;个别交流;自由交谈
11.创造性;轻松;和谐;积极
二、选择题
1.B
2.B
3.ABCDEFG
4.ABCD
5.A-B-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幼儿健康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幼儿社会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幼儿语言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4.幼儿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幼儿艺术教育的领域目标是什么?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五、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幼儿教师应该:1.把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3.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4.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案例中,教师有几个失误;
1、教师本应该预计到幼儿起床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防御措施。丹丹小朋友从床铺上摔下来,老师本身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当丹丹摔下来后,老师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保健医,让保健医检查幼儿摔伤情况。而教师则因怕领导知道后影响自己的利益而隐瞒了事实,表现出责任心和保护意识的缺乏。
3、当丹丹摔伤之后,教师应该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丹丹一下午安静地坐着,本身已经表现出异常,而由于老师责任心不够,不细心而延误了病情,最后给丹丹小朋友造成了严重伤害。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幼儿园游戏模拟试卷一
模拟试卷一
一、判断说明题(20分,每题4分)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1、有规则的游戏就是规则游戏。
错。所有游戏都有规则。规则游戏的规则更外显、确定。
2、教师只有是一个高水平的建构游戏者,才能给孩子的建构游戏好的支持。
错。从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作用角度思考。
3、我们应尽量为幼儿提供低结构化的游戏材料。
错。从年龄适宜性角度思考。
4、勤于观察、发现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并不断介入的老师才是一位好好老师。
错。从真假问题角度思考。
5、幼儿在运动性游戏中只发展了动作技能。
错。运动、认知、社会、情感发展都有。
二、问答题(40分)
1、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要点:亲子游戏与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群体游戏的社会化趋势;游戏“去自我中心”。
2、有人说“游戏中有学习,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你赞同吗?为什么?
要点:这句话是对的。从游戏的发展功能、游戏与学习在本质和结果上的联系性,学习的多种形式角度分析。
3、试分析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中的任务的异同。
要点:相同之处:都需要观察,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兴趣和需要,以及游戏中反映的发展;都需要搭建社会交流分析平台,让幼儿个体的经验、问题变成大家的。相异之处:角色游戏中,教师重在发现问题,引导讨论,丰富经验,解决问题;结构游戏中,教师重在尊重、聆听幼儿的作品,创造幼儿相互模仿、学习的机会;规则游戏中,教师重在介绍规则和玩法,并在幼儿有相当经验后引导讨论游戏策略。
4、把游戏比作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有何理论依据?
要点: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讨论游戏对幼儿心理机能的调节。
三、实践操作题(40分)
1、Joey 和几个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邮局游戏。Joey说:“我要去写一封信。”他拿起一张空白信封,开始在上面写字母,没写一个字母之前,他都会重复念前面所有的字母:A(写下A),AB(写下B),ABC(写下C)„„他这样按顺序写下所有的字母,一边微笑着,并不时停下来让其他小朋友看他的杰作。这个过程很费时(写Z之前必须背完前面25个字母),但是Joey一点也不显得厌倦,写完后,他把信交给了一位小朋友,然后开始玩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活动。
请分析这个活动与老师组织的字母教学活动有什么不同。要点:从游戏与教学活动不同的本质出发分析。
2、班上一位幼儿过生日,带了一个蛋糕请全班小朋友吃。在玩小吃店游戏时,明明说:“老师,我想在小吃店里买蛋糕。”教师同意了明明的要求。明明拿来了油泥,边做边买起了蛋糕。许多幼儿都来购买蛋糕的。明明的面前排起了很长的队伍,明明一时手忙脚乱。
如果你是明明老师,你会怎么做?
要点:在游戏后的分享环节肯定明明的想法,并让明明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请大家讨论,为什么会手忙脚乱,怎么解决。请明明挑选一种方法第二天尝试。
3、一个孩子在沙堆旁玩耍,他将铲子装满沙子,然后看着沙子流下来。老师过来建议他修建一条道路,并为他做了示范。老师离开后孩子又重新玩起了前面的游戏。
你如何评价该老师的游戏介入行为?(5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5分)要点:以教师自身为媒介介入,介入无效。
没有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
应该观察,确定该幼儿的真实需要,就是在玩沙子,而且很投入,所以不介入。
4、下面是活动区里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
建构区:轩轩刚刚搭好了一个高塔,随着一声“地震啦”,便把它推到了;重新又开始搭,这回他是把积木一横一竖搭的,可是刚搭完,一声“爆炸啦”,又推到了。再搭„„
美工区:小宝刚画完一艘船,就用笔涂掉了,嘴里说“沉下去了”。接着又拿出一张纸,再画。画了又画,边画嘴里边念念叨叨的,一共画了四五张关于轮船的画„„
益智区:皮皮用夹子把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圆片片一个一个连起来,说:“一条毛毛虫”,接着就把它拆了,重新用大的圆片和小的圆片分别连接了一条“大的毛毛虫”和一条“小的毛毛虫”,但很快又拆了。第二天他用红色的圆片连了一条“红色的毛毛虫”“一条特别特别长的毛毛虫,1,2,3,4,„„”他数了一下,“一共用了16个圆片”。
请分析孩子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10分)
分析思路: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结合具体细节。
第五篇:幼儿园游戏模拟卷答案
《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试卷ABCD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2、补偿说
补偿论认为,游戏能象征性地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儿童期的普遍愿望就是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样的本领,像大人一样地生活,比如像妈妈一样烧饭,像爸爸一样会开汽车,像医生一样给人看病等等。这种愿望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们只要稍微参与一点大人们的事,就一再失败而遭谴责,于是儿童就试图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在游戏中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模仿大人的各种行为举止,扮演各种所向往的角色,从而使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补偿。
3、联合游戏
联合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儿童一起进行的游戏,其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在涉及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时,他们之间却没有共同的意愿,他们只是愿意在一起玩,而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每个人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
4、恩物
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福禄贝尔强调在童年进行自由游戏的重要性,认为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5、场地空间密度
游戏的场地空间密度是指在游戏环境中平均可供每个孩子使用的空间大小,可以用下列公示来计算:
空间密度=(房间大小—不可用的空间大小)/孩子的人数
6、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与孩子的认识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
7、七巧板
拼图类的一种,即将方形板分为七块,能搭成各种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助于发展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
8、规则游戏
具有规定出来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的游戏,有规则性和竞赛性的特征。主要是指以教师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游戏中的幼儿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限制,即游戏有明确的规则,幼儿必须服从规则所要求的步骤、玩法进行活动,不得违反规则,游戏的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要努力达到的目的。
9、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指的是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在假装别人,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10、命题构造
命题构造即建构游戏中幼儿根据一定的主题来进行建构.11、以人代人
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任务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
1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的主要特征是“假装”,即幼儿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想象的改造”,包括以物代物(如用积木当电话)、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公主)、情景转换(如把教室当作海洋)等。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形式,2岁以后开始大量出现。
13、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 游戏。幼儿之间能意识到相互的存在,期间有眼光接触,有彼此模仿,但没有游戏互动。
14、游戏的间接指导
游戏的间接指导是指成人以游戏内部的角色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游戏行为。由于没有直接建议孩子干什么,而是使他随着指导者的角色行为暗示而行动,所以,又称为内在干预。
15、以物代物
以物代物是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
16、本体性游戏
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
17、手段性游戏
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及其局限。
1.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游戏本质的理解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强调同化,提出游戏可以是“纯粹的同化”。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完善,同化和顺应之间常是不平衡的,表现为要么顺应大于同化,要么同化大于顺应。当顺应大于同化时,儿童忠实地认同外部事物的特征,顺从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表现出模仿的特征;当同化大于顺应,儿童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活动,将外部事物改造成能适合自己认知图式的东西,游戏的价值不在于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在于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在考究儿童为什么要游戏时,皮亚杰说“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在属于自我的游戏中不断体验着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内涵。2.局限性
在涉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问题时,皮亚杰皮亚杰强调的是情感价值而不是认知价值。游戏不能使儿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对认知发展的价值只是一种联系和巩固。
2、游戏经验为什么会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的不确定性经常给孩子带来问题,促使儿童自发地进行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各种问题情景中,运用物体属性的经验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经验对事物作出反应,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实践。
其次,游戏降低了儿童对成功的期望和失败的担忧的压力,使孩子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力和坚持性。因此,在游戏的背景中就能促使孩子机智地理解问题的条件和问题的情景,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心理基础。
4、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儿童在游戏中成功感的体验要比挫败感的体验强烈得多,成功的体验有助于理智感的形成。
5、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审美快感。游戏常常使儿童沉浸在高度的美感享受,游戏培养了儿童的艺术素养。
4、简述同伴因素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1、有无玩伴的因素。研究表明,与同伴一起玩比起独自玩,其游戏更趋于复杂化,儿童似乎更能发现物体的性质,并更多地运用想象和装扮来使用物体。同时,儿童有了玩伴还增强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2、玩伴的熟悉程度的因素。研究表明,社会性装扮游戏较多地发生在熟悉玩伴之间,不熟悉的玩伴之间更多开展平行的机能性游戏,而且熟悉的玩伴游戏水平更高,更趋于复杂。
3、玩伴的年龄的因素。同龄儿童由于共同的年龄特征,共同的知识经验,对客体能产生共同的理解和体验,相互之间的游戏技能相当,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儿童在游戏中通过不断的比较整合自己的行为,促进游戏水平的发展。
5、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作为儿童期的一种主要活动,与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紧密交织在一起,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 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在游戏中,儿童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现实的伙伴关系,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的最好实践机会;游戏情节的展开过程,正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使儿童能够进一步体验、感受、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3.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自我表现中心。首先,玩伴关系使儿童有机会接触到同伴之间对共同的游戏背景的不同理解,产生行为或思想上的矛盾冲突,这就迫使儿童经常进行相互之间的检查、比较、反省,在认识和理解他人的同时调整自己;其次,游戏是有规则的,在经常受规则制约和裁判游戏行为的过程中,儿童常常会体验到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从而日益理解规则、尊重规则,逐步将自己的立场让位于规则,用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6、专门化玩具与非专门化玩具对儿童游戏有何不同影响?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型玩具”。根据儿童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餐具、娃娃、动物玩具等。材料功能固定,一种材料只有一种玩法。专门化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非专门化玩具材料又称为未成型玩具材料,是指一些废旧物品被幼儿当各种玩具材料使用,一方面起着以物代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玩具的条件。材料功能不固定,一种材料可以任孩子们想象出多种玩法。非专门玩具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也能使幼儿可以得到自主的体验。
7、简述家庭因素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1、亲子关系。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善于社会交往,因而游戏的积极性高。因为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为大胆和自信,当他们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对周围的一切更容易引起好奇而去积极探索,更快地熟悉环境而参与游戏。
2、育儿态度。有四种类型的育儿方式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3、社会阶层。一般来说,中上阶层的父母比起中下阶层的父母,更鼓励游戏,包括装扮游戏,也更容易充当游戏指导者。
4、家庭结构。不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影响了孩子社会性发展,以及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变通性,影响了孩子的想象力,从而影响了游戏的复杂性,使游戏水平的成熟化倒退;家庭破裂给男孩的体验更深,并且更难以调节。
8、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使得幼儿自发进行动作练习
任何一种动作都是从幼稚的新动作到熟练的动作再到完善的动作技巧,在游戏的自发练习中,幼稚的动作不断完善,日益成熟。在幼儿阶段,只要有充分游戏的机会,幼儿就能在自发练习中获得动作的发展。
2、游戏提供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练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的运动形式表现为一系列组合动作的机能性练习,游戏提供了从单一动作的练习到组合动作的练习。儿童的大部分自发游戏活动是综合的,其中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内容,3、游戏是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动作成熟度做不同水平的练习
儿童总是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又在这
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动作技巧,再根据已经提高了的能力变化游戏内容的难度,使之进一步发展,如此小步递进式发展的。可见,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能力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9、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1、理论概括
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的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相适应的, 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儿童游戏的方式。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强调同化,提出游戏可以是“纯粹的同化”。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完善,同化和顺应之间常是不平衡的,表现为要么顺应大于同化,要么同化大于顺应。当顺应大于同化时,儿童忠实地认同外部事物的特征,顺从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表现出模仿的特征;当同化大于顺应,儿童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活动,将外部事物改造成能适合自己认知图式的东西,游戏的价值不在于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在于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在考究儿童为什么要游戏时,皮亚杰说“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在属于自我的游戏中不断体验着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内涵。
2、优点与局限
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但是, 由于皮亚杰只是试图用儿童游
戏作为例证之一来说明儿童发展的特征, 这就使得他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 而认为游戏只
是智力(认知)活动的“变形”或衍生物;只是看到智力发展对于儿童游戏的制约, 而没有看到游戏
对于智力发展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完全成了依附于智力的消极的“追随者”, 丧失了自己的主 动性。
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认为游戏是儿童解决情感冲突的一种手段。而与对游戏的
情感发展价值的突出强调形成鲜明的对照的, 是皮亚杰对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
的估计不足。他认为儿
童游戏是由儿童认知水平决定的, 即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儿童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不同的游戏形式
对应不同的认知水平, 而不存在游戏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智力每前进一步, 游戏就跟着走一步。这种片面的、单向的理解, 从根本上颠倒了作为一种活动形式的游戏与智力的关系, 即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没有充分看重游戏在认知的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有人说:“假如你想了解儿童,研究他的游戏;假如你想影响其发展,指导他的游戏(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a child is, study his play;if you want to affect what he shall be, direct the form of play)。” 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假如你想要了解儿童,研究他的游戏”指的是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表现,游戏能反映儿童的发展水平,故能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来了解儿童。儿童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这是因为游戏活动是一种表现活动,表现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的,因而游戏必然是符合儿童身心水平的一种活动。游戏的水平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相同步,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游戏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假如你想塑造他,指导他的游戏。”游戏能使儿童潜在的新能力在真实情景中(特别是学校课堂之类的正式情境中)表现出来之前,就在游戏中首先展现它们。对儿童游戏的有益影响可以导致至少加强了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游戏不同于教学,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儿童是 在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活动的。也就是说,儿童在游戏中并不总是满足于原有的水平,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往往要略高于他的日常行为水平,他们总是试图表现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水平。所以,我们看到儿童在游戏中总是变换着花样玩,每一种新的玩法,是孩子对自己的原有水平的一次挑战,这种新的玩法是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但总是力所能及的,是自己最近发展区里的表现活动。游戏是一种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即使是新的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孩子只要经过同化,把它转化为他认知结构中相似的经验,便能以他可接受的方式来作用它。即便是孩子早已熟悉的事物,孩子也可以通过同化,以象征的形式将事物的意义进行改变,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活动。故正确地指导儿童的游戏能以一种小步递进的方式促使孩子自我发展,以此来塑造儿童。
2、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
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这个活动混淆了游戏与教学的本质,游戏与教学是表面结合而实际拼凑,未能有效结合起来。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虽然游戏研究者对游戏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对游戏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基本趋同的:游戏是儿童为满足自身需要的自发活动;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人类积累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的过程,是儿童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儿童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因而,游戏与教学本质上有所不同,但是具有互补性。
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类型。分离式:在有些场合或情景下,游戏和教学可以完全分离,及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幼儿游戏,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这种结合方式操作简单,容易被教师掌握;评价直截了当,容易被管理者运用。插入式: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者在游戏中插入教学。运用插入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插入时应自然而不生硬。整合式是实现游戏与教学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两种活动的不同价值。这种结合方式操作难度大,稍不注意,不仅难以起到两类活动互补的作用,反而会使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
这个活动中,教师将原来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转化为游戏,游戏成为有各级教育目标的、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这种所谓的游戏处处出现教师造作的痕迹,已经不是儿童自发的活动,游戏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儿童游戏”演变成了“游戏儿童”。教学本来应当承受的任务也悄然地被所谓的游戏替代了。由于搞形式化的一套,教学活动变得低效或无效。认识上和操作上的混乱使得游戏和教学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3、有人说:“一个不会游戏的孩子是病态的;阻止一个孩子游戏,他会生病——身体的和精神的。”
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这是由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决定的。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法代替的。游戏独有的特点使之成为符合儿童身心需要和适合其发展水平的学前时期的主导活动。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又受知识、能力和体力的限制,不能真正地参加成人的活动,从而就产生了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也就是身心发展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时,游戏作为一种主动、自由、有趣的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的活动,能较好的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社会性发展、自主性创造性的需要,并使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等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所以,游戏不仅解决了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的矛盾,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适宜的发展。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故游戏就具有其教育上的独特价值了。我们知道,要体现教育的有效性,其功力无非在于教育者预设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为儿童的发展品质,这是教育自始以来一直在方法论的范畴内苦苦追求着的问题。人们在指责仅仅着力于教育的外铄作用时认为,我们强迫孩子学习,但我们却不能强迫孩子学会;人们在指责教育仅仅依赖孩子的内发作用时又认为,我们难以让孩子学到我们期望孩子学到的东西。看来,孩子太小,其理性尚不充分,在我们期望的目标与孩子的内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才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即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孩子的需要。那么我们的期望能不能正是孩子的需要呢?游戏正是在这样节骨眼上显示了它的作用,游戏是孩子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孩子的发展,那么游戏必然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游戏成为教育的手段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决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正是由于游戏在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故不会游戏的儿童失去了这两方面发展的契机,就会“生病”。
4、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试分析教师采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并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优点。
试分析教师采用的是内在干预的指导策略。是指成人以游戏内部的角色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游戏行为。由于没有直接建议他干什么,而是使他随着指导者的角色行为暗示而行动,所以,又称间接指导。
优点在于:
1、教师不干扰孩子的游戏,却为孩子提供了行为的范型,影响、塑造了孩子的游戏行为。
2、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的隐性指示作用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来自教师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