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

时间:2019-05-13 01: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淡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淡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

第一篇:浅淡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

浅谈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

陈星

(湖南省沅江市特校 沅江 413000)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或者一味地课堂讲述,一味地做题,这样的教学行为,容易引起聋生大脑的疲劳,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难以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聋校教学中,面对一群听力障碍,只得靠视觉接受外界信息的孩子来说,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是个大难题。为此,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教学实践,就课堂中变化技能的运用,对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教学效果,谈一谈个人一些想法及体会。

关键词:变化 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运用 运用原则

前 言:在聋校教学中,聋生由于听觉能力的丧失,只得靠视觉接受受教信息,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是个大难题。多年来,特教老师们一直在为如何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找方法,寻途径。笔者通过对课堂变化技能运用的一些教学实践发现,在聋校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变化技能,把握教学的主动,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可能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果,改善聋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变化技能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改变或变换教学方法及媒体的一种教学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或者一味地课堂讲述,一味地做题,这样的教学行为,容易引起聋生大脑的疲劳,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难以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聋校教学中,面对一群听力障碍,只得靠视觉接受外界信息的孩子来说,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一直是个大难题。如果教师能掌握并自觉地运用变化技能,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聋生的注意力,就能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充分调动聋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大的激发聋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变化技能主要有以下作用:

1.激趣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儿童好奇心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娴熟地运用变化技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2.调节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到动静搭配,讲练结合,适当地变换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聋生思维方式的调节,使聋生在乐中求知,趣中索知,既学得主动扎实,又学得轻松愉快。

二、变化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方法的变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变化,就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而选 用的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这一点在聋校的教学实际中显得尤为重要。聋孩子是一群特殊的教学对象,他们对知识的接受途径非常单一,全凭视觉感知,于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补偿聋生在课堂中的受教缺陷。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各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为我所用。语文教学需要教师针对课文的特点,精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合,使课堂教学效果收到最大可能的提升。

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除了遵循一些普通性的方法和规律外,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题材、体裁的不同,采用“常中有变”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那么,怎么样指导聋生读懂课文呢?途径不一,方法多样,目的是寻找最佳突破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读一读,说一说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1)达尔文不捉弄小动物。

达尔文从来不捉弄小动物。(2)达尔文爱到野外去玩。

达尔文小时候爱到野外去玩。

听力障碍使得聋校聋生听不到朗读的声音,按照我们一般的教学思路就是把题目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聋生通过视觉感观,再配合手语读一读,对比体会,再说出每组的不同之处,聋生基本也能读懂,但教学效果不见得有多好。面对多次这样类似的内容时,笔者曾尝试打破教学常规,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同学们,请你们对照黑板上的句子,看老师来背诵(口语与手语并用),看谁能听(看)出老师的缺点。”老师背诵时,故意将“从来”、“小时候”和“爱”三个词语漏掉,全班同学聚精会神的看(听)完老师的背诵后,迫不急待的举手,争先恐后地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时,老师提出质疑:“漏掉这三个词语和不漏掉这三个词,有什么不同呢?”让聋生思考分辨。

笔者把这一教学进行变化,教学内容丰富了,更重要的是,通过给老师找错的这一举措,聋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改“读”为“听(看)”,不仅集中了聋生的注意力,培养了聋生认真听的习惯,由此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文的讲读,同样也可打破常规,采取多样的讲读法,比如“跳跃式讲读法”已经其一。在《看月食》一文中,课文先是描写月亮变暗过程,然后是描写月食的成因,最后写月亮变亮过程。我们平时一惯按课文顺序进行讲读。在教一课时,笔者做了一个“跳跃式讲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聋生对月食过程有直观上的视觉感觉受,笔者特意制作了一个Falsh的动画课件,利用直观形象教学,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教学。在这个直观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让聋生看月食全过程,接着看月食变暗过程,最后看月食变亮过程,以此对照课文段落进行讲读。讲读完月食的全部过程后,再回过头来提出质疑,为什么月亮会发生这些由亮到暗,由暗到亮的变化呢?由此导入到月食成因的教学。这一教法中讲读的跳跃式变化,让聋生对月食的全部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感观,学生对月食过程的思维感觉没有被课文中描述的顺序所中断,最后十分自然的过渡到月食的成因上,也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教学效果。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采用变式有很多,如“一点突破法”、“中心开花法”、“跳跃式讲读法”、“直入重点法”等等,这些对优化课堂教学都十分有用!

2.教学手段的变化 教学手段通常包括传统的教具和现代化的电教设备等媒体。教学手段的变化就是指老师对同一媒体用不同形式出现,或在不同教学阶段使用同一媒体,或者对同一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不同教学媒体来揭示的一类教学行为。它最大的全面提高就是能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响刺激聋生的感官,调动聋生多种感官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聋生求知欲望,使大脑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大量事实证明,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手段、直接的视觉刺激在课堂中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聋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同时,教学手段的变化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的根本是真正有助于聋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用与不用,怎么样用,都要目的明确,避免盲目和随意;第二:“变”要讲求实效,要用得恰到好处,一般来说要在聋生遇到疑难、产生悬念和兴趣、渴求新知识或聋生思维活跃闪光的时候,通过变化来帮助聋生释疑解难;

第三:“变”在多种媒体互相配合上,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可以调动聋生用多种感觉器官分析、接受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3.教学语言的变化

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教学语言(口语和手语)来向聋生传授知识、阐释道理、启迪思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技能,由于教学对象不同,理解和思考语言文字知识和问题的程度也不同,因而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也要作出不同的变化。教学语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表达方式的变化。为了把知识表达得清晰、生动、形象,便于聋生接受,往往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什么时候用叙述语言,娓娓道来;什么时候用讲解语言,深入浅出;什么时候用提问语言,质疑问难;什么时候用总结语言,提炼升华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

语调语气的变化。有的教师教学语言虽然能够达到正确、明白的要求,但词汇过于平淡,扣起来味同嚼蜡。将影响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能根据表达需要,利用语调语气的高低、强弱、缓急、轻重的变化,使教学语言具有不同的节奏和感情色彩,学生的精神将为之一振,教学效果则大不相同。聋生听力虽然有障碍,但他们视觉的敏感度却异常的强,可以通过教师语调语气的变化,进而带动教师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以此获得教育信息从而被教师的情感感染到。

总之,教学语言的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十分重要,而且能达到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态势语的变化

态势语的变化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思想情感的表情变化、手势变化和姿态变化等。态势语运用得体,变化得当,对提高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表情主要通过人物的面部和眼神来表现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表现 出相应的、适度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讲解中,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悲伤、怜惜、愤怒的表情,使聋生在这种情境的体验下,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在聋校教学中,通常是双语教学(手语和口语),手语是聋校教学的“第一语言”,同时手语也可以说就是态势语的一种。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用不同的手势规范学生的行为,用变化的姿态,甚至有时用夸张一点的姿态来帮助自己讲解,能使聋生更好的明白课文内容。

另外,态势语有其局限性,它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但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与手语充分融合,恰当地变化运用,与口语协调一致,无疑以它具体、直观、形象的优势,补偿了聋生课堂中听力障碍缺陷,便聋校语文阅读教学更富启发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变化技能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变化技能的运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不能背离目标去创新,更不能偏离目标和内容停留在平庸、低层次的变化上,变化只是手段,目标才是根本。

2.适度性原则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的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变化无常的东西难于把握,难于操作,使人无所适从,从早到晚,稳定又是相对,参与 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形式、训练方式等又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此,变化技能的运用要做到稳中求变、适时、恰当。

3.灵活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必须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进行教学,不超纲脱本; 另一方面,时代的要求,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和改革。就其教学手段和方法而言,改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聋校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变化技能,对于提升我们教学效果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变化,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改善聋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

泗县特教学校 卢灿勇

关键词:聋校 语文课堂 教学语言 摘要:

近年来,随着聋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以聋童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为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聋童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识和经验。

一、教学语言及其重要性

1.教学语言是指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聋童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在聋校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还有手指语和手势语。此外,在传递语文信息的教学活动中,体态语能辅助口头语言的语义,帮助聋童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所以体态语是聋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必要的非语言手段。

2.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聋童语文能力,发展聋童抽象思维,陶冶聋童情感。因此,教学语言必须承载正确的教学信息,能被聋童接受,正确理解教学活动中沟通交流的内容,读懂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聋童具有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

3.教学语言在聋校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关系到聋童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聋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把它提到教师的重要素质的高度去认真对待。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应该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语言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七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正确认识聋童的各种语言及其社会性。主流社会共同语——汉语言文字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的第一需要。

3.教学语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聋校语文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聋童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体现语言文字教学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聋童的语言文字能力。

三、聋童的各种语言及其社会性

1.口头语言是用口说用耳听的语言。婴幼儿学语言,都是从学说

话开始的。口头语言是主流社会沟通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聋童具有学习口头语言的潜能,口头语言又是聋童顺利学好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对聋童来说,语音上的差异很大,但聋童可以借助手指语正确表达语音意识和语音思维,用文字正确地转换成书面语言。所以,口头语言应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2.书面语言是用手写用眼看的语言。书面语言是用文字符号把口头语言定型化地记载下来,成为主流社会广泛用以沟通交流思想的工具,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书面语言将无形的口头语言用文字符号记录成有形的书面语言,这对聋童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十分有利,而且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沟通交流思想的最实用的语言。所以,书面语言也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3.手指语是用专门设计的汉语拼音字母手指指式,按汉语拼音方案连接若干指式拼成普通话音节,连接若干音节拼成普通话的一种语言形式。汉语拼音是汉语的代码,为主流社会某种特殊用途服务的工具。手指语对聋童来说可以用它正确表达语音意识和语音思维,大多数聋童用差异的语音加上手指语同样地发展着语言。所以手指语是聋童学习说话学习语文极为有用的辅助语言,也是课堂教学中很有用的辅助语言。

4.手语是聋人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我国聋人使用的手语,一般称为手势语,也有人管它叫手势或哑语。它是聋人与聋人及正常人之间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仅仅依靠口语这一种语言工具,手语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在高年级讲授内容较多时或在教学某一阶段,仍然有着重要作用。恰当运用手语,可以起到有声语言的辅助作用,帮助聋生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有声语言。总之,手语有其自身的特点,聋校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手语的积极作用,使手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

5.体态语是非语言表达方式。是用表情、手势(不完全同于手势语)、体态、图画、使用教棒等传递动态的、直观形象的有关信息,强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接受信息的效果。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学十大教授法中也提到“以姿势助说话”。在主流社会中人们也常用体态语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体态语对帮助聋童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理解教学活动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提高朗读课文的语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都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因此,体态语是聋校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极为有用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07-5-25 6:41:00 大连教育学院

点击:246

姜丽君 普兰店特殊教育学校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长期存在对聋生的学习情况始终不放心、不放手的思想,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做法,认为不讲周到,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自身浅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推开也逐渐受到聋校重视。

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其次教学是否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入选课本的一篇篇文章,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例文,我们讲授要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都教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由于阅读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学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有取舍,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教给他们,当然还要考虑事半功倍,注重抓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讲规律。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规律具有普遍性,重复性,学生掌握了规律就如同掌握了点石成金之术,就可以花费较少时间、精力,取得较大收益。例如:向学生讲清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保护小树苗》《捞铁牛》它们的特点就是:a、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b、中心思想一般是要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个问题或反映一种风尚、批评一种现象等。

(二)探究教法,重视学法,教方法.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如:把握了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的规律以后,教师便可以把学习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如:学习《捞铁牛》,可以先扣题解题,再理清顺序、明了大意,然后精读分析,最后整体把握,体会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读有读法,写有写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掌握了方法便是找到了捷径。

(三)强化练习,注重养成教育,传习惯.传习惯就是把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传给学生。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稳定性,其意义就是使学生终生收益。凡是使用频率高、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范围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都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反复使用,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使用自如的能力。例如:教会学生比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完《赵州桥》时可以比较《家乡的桥》《南京长江大桥》,纵向的了解这类文章写作的不同着眼点,这样便于确切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

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的具体作法:

1、教师提供需要复习、比较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有关材料或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

2、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探讨的方法,找出学习材料中的规律,再按照规律进行学习、记忆。

3、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列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举一反三,进一步复习巩固新知识、新学法。

4、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学习方法,以达到总结学法及日后学法迁移的目的。

二、巧妙设计、精讲精练

(一)提高效率的另一方面是解决好怎样教的问题,巧妙设计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难 与易,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巧妙设计关键在于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抓住了教学重点才有针对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不断地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如:学习《李时珍》课前复习课文《爱迪生》《聪明的华佗》。使学生快速对课文的内容、用意有感性了解,明确这样的文章或赞美人物的勤学苦练,或赞美人物的聪明智慧。如此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即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于新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巧妙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手段多样化、形象化。聋生听不到,没有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基础.因此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使信息形象化。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观点中提出的用“多元智能来教”也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

2教学方法科学化。要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

3课堂结构高效化

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a、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b、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c、学生主动、积极参与d、学生练习的数量合理和质量高。e、课堂信息反馈畅通,能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f、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提倡精讲精练。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繁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作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老师应该始终注意从简到难,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避免太大的跳跃,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精讲精练有以下几个要点:

1、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篇的"点""线""面"拓展全篇,抓住教材的精华和要点,作具有针对性的讲和练。练习还应具有典型性,力求一举多得,以少胜多。如:前面提到的课文《李时珍》可以这样设计练习"介绍你最崇拜的人""介绍你最喜欢的人"等,之后,安排学生讨论:"需要介绍哪些方面?"经简短的讨论研究,师生共同得出了结论: 需要介绍 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事迹等.这样设计目的是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学生学有所得.这个教学实例是讲还是练?恐怕不易判定。因为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是练的前提,练又为进一步讲作了准备。在这里讲和练已经浑然一体了。这样的课堂练习,既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加深了对文章的形式的理解;又通过学生总结自己的语言实践,获得了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掌握了写人文章的写法。

2、时间要用在刀刃上。序列学习中的首尾效应,即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最先呈现的内容记忆效果最好,最后呈现的次之,中间呈现的效果相对最差,也就是说课堂的重点知识要在黄金时段呈现.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4、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把握课堂的有效生成,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将巧妙的设计和精彩的生成相结合。

要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提高的途径是广阔而多样的,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以上所述只是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认识。相信随着对语文教学客观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途径。

第四篇: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聋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官系统,刺激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官,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特殊教育特别是聋校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1、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1)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从而更好理解。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本课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又如在教古诗《草》时,“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可以设置四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 第1页

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教师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教师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摇曳。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多媒体展示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当然,课堂效果也就远远超过了平常的教学。再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依据课文设计情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投影,形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多媒体还原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

我们的文本中,有不少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我们为让学生理解,常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配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字词,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如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 第2页

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2、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1)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以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 第3页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故事片,公益广告或一些优秀的例文,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从模仿习作到自主习作。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度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现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为上好这节作文课,我先播放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把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再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演一演,演过之后再写下来就容易多了。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梁高等转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浅谈全面实施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

2、《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从读入手——聋校语文教学切入点》

第4页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榆树市聋哑学校

宋秀芝

摘要:

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有利于推动聋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以传统教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占据课堂,它声形并茂、图文交互、能打破时空界限,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所以,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聋校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它将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普及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 聋校语文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善聋童学习方式,强化聋童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发面有很大的助益。它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聋生面前,能使倍感值得失误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直观性。充分调动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听障儿童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我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聋校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就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态演变,帮助聋生牢固掌握字词。

耳聋学生识字,掌握字形是关键和难点,因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模糊,不准确,对客观事物的大概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析能力还处于低水平,认识和写字时,掌握字形、辨别字形的差别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分析汉字字形,加深学生第一印象的深刻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学习识字教学“山”等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画和汉字对照,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从事物的“形”入手,演变到汉字的“形”。如“山”字,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比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再把图一步步逐渐演变成“山”字。学生亲眼看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兴奋不已,这样,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趣的演变过程已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深刻记忆。因为它奇特的演变过程得到了学生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所以特别容易接受,并永久记忆。再如教学“上中下”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小动画:讲三个小朋友在游乐园玩滑梯的故事,通过小朋友爬上、滑下的动作的不断反复,让学生体会虽然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可上中下的位置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了,学生能够深刻记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以借用计算机,创设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立即反馈,这种全新方式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使聋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聋生在这样的交互学习的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我根据低年级聋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围绕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让聋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词学句和口语训练,使他们想学、乐学;想说、愿说。如在教学《北京 天安门》这一课看图学词学句时,我先播放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录像,让聋生说说自己刚刚看过的事情,具有现场效应了,接着指导聋生模仿本校升旗过程进行表演,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升旗仪式的过程,在动作情境的促动下,聋生能较通顺地把整个过程说出来,从而理解“升国旗、敬礼”等词语;再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登上领奖台时升旗奏国歌的画面,让聋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为国争光的自豪感,激起聋生爱国情感,从而理解句子“我们爱天安门”、“我们爱国旗”、“我们爱北京”。

三、直观感知,深入理解课文。

耳聋学生由于语言刺激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往往直接受外界影响(直观形象)影响而产生,在学习课文时,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丰富感性材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接从屏幕上感知、识别,建立正确的概念,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百货商店》一课时,通过观看百货商店,文化用品商店等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到百货商店里有毛巾、肥皂、手帕还有„„;文化用品商店里有铅笔、文具盒、书包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还有很多我们不常见的东西。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便捷优势,任意提取学生感兴趣的、急于想了解的的某一部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加强了知识的深刻记忆。这样学生不在对各个部门是干什么的感到陌生,反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挂图,深入理解图画意思,对仿写句式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深度。

四、陶冶聋生情趣,激发审美情感

聋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聋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聋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聋生感受美、欣赏美。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景再现,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语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聋生为之动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教学《颐和园》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录像,把颐和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现在聋生面前,再配上课文字幕,使图像与课文相互对照,形、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意境。此刻的聋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之中,他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长廊上的画,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上的长堤、小岛和十七孔桥。此时,聋生的感情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

五、化抽象为具体,减少阅读障碍。

聋生由于受听障的影响,难以用耳朵接受外界语言的刺激,加上一些阅读材料的难度高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因不能理解而不愿去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抽象程度较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视听结合与动静结合,将抽象信息转为形象信息;将文字信息转为图像信息;将无声信息转为有声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教材的阅读难度,使聋生能很好地读通读懂课文,激起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随之提高,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过渡到课外阅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今天我喂鸡》句子“最后出来的是‘金皇帝’。它抖了抖锦衣似的羽毛,拍了怕翅膀,就昂着头,喔喔喔地叫起来。那威武的样子,确实像个皇帝。”其中“金皇帝”、“锦衣”这两个词语虽然都是写公鸡威武的样子,可以通过看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金皇帝”、“锦衣”都是远离聋生生活年代的画面,学生读起来还是不容易理解。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古代穿着金黄色龙袍的皇帝和跟随锦衣队的图像画面,再与文中插图和句子作比较,并让聋生上台表演,问题就一下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聋生的主体地位,又要考虑到对聋生的缺陷补偿。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聋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帮助聋生理解抽象知识,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能力。几年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有很高热情,同学们由以前的厌学到现在的自主学习,使得同学们的语文写作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聋校语文教学法》 季佩玉 李宏泰 主编 时间:1986年出版; [2]、《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季佩玉 李宏泰主编

[3]、《聋校教育学》 王效贤 王明泽 主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年出版

下载浅淡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淡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变化技能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摘要] :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聋校语文教......

    运用自然手语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运用自然手语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自然手语是听障人以姿势、表情、动作表达信息的语言,是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最为有效的沟通手段。它形象、直观、简练。听障......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语文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语文教学 1 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聋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富于激发......

    聋校学生进校后变化(范文)

    2013—2014学年聋校学生进校变化记录 xxx,女,x族,2006年8月出生,xx县xx乡人,属于听力言语障碍。该生于2013年9月1日入校。 入学一星期时:该生以前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上过语训班,能开......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 【字体:小 大】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作者:赵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众所周知,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语......

    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聋校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聋校......

    聋校语文第六册

    聋校语文第六册《彩虹》教学设计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 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盘锦市特殊教育学校 于 冰 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内容摘要: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