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3 01:2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第一篇: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7期季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湖南省的PPP入库项目数量为498个,仅次于贵州、新疆、内蒙古、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占全国入库项目数额总量(13554个)的3.7%;项目投资总额为7.731亿元,仅次于贵州、云南、山东、四川、新疆、河南、内蒙古、江苏,占全国PPP入库项目投资总额(16.3万亿元)的4.7%;在财政部推出的700个国家示范项目中,湖南有38个,其中19个项目已落地签约。

这些数据反映出我省的PPP建设需求极为旺盛,同时也说明了我省以PPP模式推广适用为载体和抓手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值得重视的是,在PPP模式快速推进的建设热潮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违规操作现象,各类“伪PPP”“假PPP”项目并不罕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将PPP的功能定位聚集于社会资本的引入,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并未深刻理解PPP模式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活化了国家的经济治理,以“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优化了国家的政治治理,以“公平竞争、平等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规则深化了国家的社会治理,并通过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持续、有效的合作关系成为了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之重要载体的深层价值与意义。

为此,我省各级政府须从微观项目治理与宏观社会治理的双重维度深刻认识PPP模式的治理价值,并坚持构建法制体系、转换政府职能、坚守契约精神、培育合作文化、实现信息公开“五路并进”,以确保PPP模式的良性发展与功能发挥,促进其治理价值的充分实现。

路径一:构建法制体系

PPP模式需要借助法律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来增强社会资本对其的信任度和参与安全感;需要通过法律来划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边界,约束政府权力,增强政府信用;需要借助立法来改变当前与PPP模式相关的一些政策出自多门、出台频繁却效力弱甚至相互冲突而使PPP实务界无所适从的局面;需要通过立法来平衡、调和PPP众多参与主体之间的多元利益冲突并合理分配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在PPP法制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基于具体的PPP项目运作始终是一种须以地方条件、地方需求为基础的动态、鲜活实践,因而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规制往往具有全局性和原则性特征,地方立法权的行使空间仍然较大。

因此,湖南应在坚决贯彻中央立法原则与基本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省情特征与实践需要,借助多种方式、多重渠道充分吸纳各方尤其是PPP实务界人士的建议,实现相关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前瞻性、连续性、协调性与可行性。

路径二:转换政府职能

PPP模式的合作意义在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引入其更加适应市场化要求的项目运营能力,来改变传统政府包揽服务的各种低效弊端。

如若政府不能实现在项目运营阶段的“得体”退出,即便该模式确实是按PPP的标准流程进行运作,也只是冠以PPP之名的“假PPP”或“伪PPP”。事实上,从项目的具体操作模式来看,能否称其为“PPP”,核心的判断标准便在于其运营任务是否由社会资本负主要责任。为此,政府需要厘清与市场的关系边界,避免发生角色错位,在宏观管理层面注重运用多重规制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公共资源的正义分配;在微观项目层面建立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以防控风险、稳定预期、提升项目运营的产出效率。政府职能的转换不仅是PPP模式真实存在的核心基础,也是PPP模式得以良好运作的关键要素。

路径三:坚守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不仅是社会诚信的基本内核,也是社会治理实现的重要基石。一些政府缺乏契约精神,正是导致PPP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些政府将PPP模式视为单纯的融资工具,给予PPP项目过多的、不切实际的、甚至是违法违规的担保。这样的担保往往变成“空头支票”,并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与此同时,一些政府还过度理解了PPP合同再谈判机制的功能,因而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物有所值评价与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价,在“未来的事情可以留待未来再考虑”的心理影响下,对风险预先识别、合理分配工作存在马虎应对情况。比如在我省PPP实践中,甚至出现了某县级政府以一纸声明宣布其以往作出的融资担保函一律作废的案例,虽然这一声明后又收回,但显然已损害了该地方政府的信用形象。对此类现象,我们应着力避免,并加强监督问责。

路径四:培育合作文化

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并且是长期的、伙伴式关系合作,需要大力培育以项目公司为载体、建立在相关各方地位平等基础之上的合作文化。

拥有先赋监管权力的政府需要深刻认知自身与社会资本通过项目协议建立起来的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事主体间的关系,其先赋监管权力的来源在于PPP项目的公用性与公益性,社会资本并不存在必须简单服从的绝对义务,因此须以“平等”为指向考量监管行为的内容与限度。与此同时,PPP模式牵涉到多方利益的博弈与整合,如果缺乏追求“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支撑,各种“不合作”乃至“对抗”将无法避免。

所以,各级政府应当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统一、成本——收益——风险基本对等、收益分配公开透明等原则基础上,设计、建立能够容纳各方利益诉求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励、维护PPP合作的存续,进而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内培育出有利于社会治理目标实现的合作文化,打造新型的“亲”“清”政企关系。

路径五:坚持信息公开

PPP模式立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与效率,落脚于民生福祉的改善,必须以信息公开为手段来促进PPP项目各参与方诚实守信、严格履约,推动PPP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与规范发展。

当前,我省PPP信息公开工作正日益规范,但仍存在一些障碍。比如,对于未上市的项目公司而言,某些内部信息具有商业秘密的属性,公开过度可能会对项目公司的运作产生不利影响;相对静止的公开信息无法实时反映长期合作项目的动态变化特征,由此可能形成对公众的误导;一些法定公开的信息如物有所值评价,其科学性尚不确定,公布价值需要予以认真考虑。有关PPP风险分配的相关信息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因此,在PPP信息公开工作中,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努力确保信息公开的真实性、科学性、动态性、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二篇:加快推进PPP模式的几个关键问题

加快推进PPP模式的几个关键问题

国家明确提出和创导PPP模式,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工作要求。对于宁波来说,当前加快推进PPP模式,需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项目生成、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着眼三个维度强化对PPP模式的认识

当前加快推进PPP模式应从三个维度综合立体地看待其重要意义,即创新投融资模式化解债务问题、引进社会资本促进投资转型和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公共治理,不可失之偏颇。

从化解债务问题来看,要综合运用发行地方债券开展地方债置换和实施PPP模式等解决措施,稳步推进债务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PPP模式是解决问题的主动创新之路,发行地方债券开展地方债置换是稳健推进之路,要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既保证整体债务问题平稳过渡,又有新的发展动力。对于存量公益投资项目来说,如能够从地方融资平台单独分离出来,且具备市场化运作收益基础,应该鼓励分离出来做PPP。对于增量的公益投资项目,要优先采用PPP模式,积极谋划具体的运作方式。

从促进投资转型来看,积极谋划推进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总体水平,是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转型命题。从过去政府单方推进项目建设的实践来看,项目的谋划生成容易走偏,一些产出效益低下、社会效益也不突出的项目,容易在政府投资冲动下产生。加快推进PPP模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以社会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来提升项目生成的有效性。

从优化公共治理来看,在引入市场机制后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将更加市场化,很多过去政府为主提供的公共服务都可以大胆尝试购买的方式引入社会化运营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应是这次推进PPP模式的更深远的意义所在,因此在制定推进PPP模式实施意见时,不要只着眼于投融资模式创新,要有更宽泛的视野,否则制定的有些意见会成为今后公私合作的绊脚石。

二、通过三大途径加快推进PPP项目生成

当前,加快生成推出宁波的PPP项目是工作推进的首要,没有PPP项目储备,后续一切工作都是空话,没有实际意义。可按改造存量、增量谋划和积极储备三个途径,尽快推出生成一批PPP项目。

改造存量项目。认真甄别筛选融资平台公司的存量项目,积极开展PPP模式的改造与应用;对适宜开展PPP模式的在建和已建项目,也可以植入PPP模式对原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或者合作运营。对于存量项目的改造要注重平稳推进的原则,不能过快过急,因为植入PPP模式一旦陷入泥潭中将影响项目建设的稳步有序推进。

谋划增量项目。根据产业发展新趋势,适时谋划提出新项目,按照PPP模式进行培育开发,如在财政部首批30个试点项目中,天津就提出了建设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网络项目,其谋划能力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污水处理和公路项目,值得宁波学习。要加大宣传,引导社会投资人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自身投资意愿,按照PPP模式设计生成项目,报相关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合作。

建立PPP项目储备库。按照谋划类、推介类、实施类等分类建立市级PPP项目储备库,及时向社会公布项目清单。所谓抛砖引玉,要通过项目储备库的建设,尽早尽快地吸引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参与到宁波PPP项目的洽谈与合作中来,在谈判合作中又可以不断地对储备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调整谋划。

三、把握三个关键问题加快推进PPP项目实施 PPP模式的实质是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或收益权来换取公共产品加快建设和有效运营,因此,加快推进PPP项目实施需要特许经营制度、收益机制优化和融资新模式对接等一系列关键制度支撑。

特许经营的法律保护。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重要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事关社会资本进入到PPP模式的信心关键和制度基础。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就是着眼于此关键问题推出的针对PPP模式特许经营问题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社会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必须签订书面特许经营协议,并明确特许经营者和政府的权利义务。特许经营者取得的特许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宁波要这个管理办法基础上,尽快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收益机制优化。公益投资类项目,大部分收益比较低,本身市场化运作是有难度的,除了排污治理和公路设施的收益机制较好以外,其他大部分领域的项目都需要进行收益机制优化。一是收益资产捆绑。对于基础设施公共领域项目经济强度不高、项目营收的财务现金流一时难以支撑的项目,捆绑其他收益性资产或以资产分包方式来间接改善项目投资收益状况是有必要的。比如铁路、地铁通常会连带站区或部分路线两侧的土地开发等。二是政府给予运营补贴方式,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采取适当的运营补贴,使项目具备覆盖利息支出后能有一定的收益。近期,银行利率在国家推动下不断下行,以及国家对地方债实施的一系列救助制度,将使得公益类项目的收益基础也大大提升,相信在更多的收益机制优化下,PPP项目实施的盈利性基础会越来越好。

融资新模式对接。PPP项目周期很长,既要提高社会福利、又要降低财政负担,同时还要对社会资本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必然对于大规模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有较高需求,但寻找这样的资金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在推动PPP项目的融资便利性方面,近期中央和各部委也在积极推进各项安排,如大力发展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融资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采用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通过债券市场筹措投资资金;推动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项目建设企业应收账款证券化等。这些融资的体制改革为推动融资方式转变打下了一定基础,宁波需要通过试点运用尽快对接国家创建的融资新模式。从宁波自身来看,当前比较重要的是要研究探索设立产业基金,专门用于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PPP项目建设,按照总的PPP项目投资总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基金规模,同时积极鼓励产业基金通过探索运用QFLP、自贸区跨境贷款等创新融资模式来增加融资多样性。

四、强化三大管理理顺PPP项目的管理体制

项目建设中的协调管理。宁波在此前缺乏PPP协调管理机构,是PPP模式开展较慢的原因之一。一个PPP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较长的准备工作,宁波应着手建立PPP工作机制,在PPP模式工作领导小组中,以发改和财政为核心,推动设立PPP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对风险分担、竞争机制、政府合理承诺、后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同时,要高度重视投资咨询中介的专业力量,通过与这些专业机构的合作,既加快推进宁波PPP项目实施,也强化与金融机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项目审批中的财政管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是PPP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这两项工作做好了才能避免PPP项目选择上的盲目性,才能对财政在PPP项目中的隐性风险作出清晰准确的判断。但物有所值的证明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并非易事,如果没有较强的专业评估判断能力,也许根本起不到把关的作用,只会成为项目推进的拦路虎。因此,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审批中的物有所值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两项工作,加强工作能力培训和学习,提升项目分析评估的专业能力。

运营过程中的国有资本管理。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不大愿意跟政府项目合作,倒不一定是因为项目收益问题,国有资本在公私合营中的管理问题是民营企业比较头疼的,主要是国有资本管理对公司运作的限制条款太多,因此有必要在签订PPP项目合作时,将公司管理中可能涉及到国有资本管理的提前细化考虑,国有资本管理针对PPP项目也要有相应专门的便利化管理办法。

第三篇:PPP模式

一、什么是PPP模式?(也称PPP融资)

答:

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提供公共服务,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收益。

PPP的三大特征:1)伙伴关系 2)利益共享 3)风险共担

注解:过去认为只能由政府运用财政资金来做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公共服务项目,在PPP的模式下,可转变为由非政府的企业主体、民间资本、社会资金进入实施,形成特许权管理框架下的有效供给。

二、为什么要引入PPP模式?

答: 直接动因来自财政压力、垄断势力和低效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攀升,运用PPP的机制创新,针对适合项目选择性地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减少地方债压力。”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日前指出,目前城市建设资金主要靠转让土地的收入支撑是不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我们国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约4亿人口要从农村区域转入城镇成为常驻人口,进城人口所需的“市民化”待遇,必须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而预计2020年城镇化带来的投资资金量约42万亿元。而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题。(如此天文数字的投入,仅靠政府包揽来做,肯定力不从心。必须打定主意,使道路、桥梁、隧道、涵洞、上下水、供电、供热、供气、医院、学校、绿化等公共品、准公共品的供给。)

PPP模式是政府、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三、ppp运营方式: 哪些行业适合这种模式? 早在20世纪90年代,PPP模式是欧洲流行起来的,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尤其是在大型、一次性的项目。如: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卫生(医院)、公共安全(监狱)、国防、教育(学校)、公共不动产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建设。(仅靠政府投资难以满足交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1992年英国最早应用PPP模式。英国75%的政府管理者认为PPP模式下的工程达到和超过价格与质量关系的要求,可节省17%的资金。80%的工程项目按规定工期完成,智利于1994年引进PPP模式。结果是提高了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并获得充足资金投资到社会发展计划。已完成36个项目,投资额60亿美元。其中,24个交通领域工程、9个机场、2个监狱、1个水库。年投资规模由模式实施以前的3亿美元增加到17亿美元。

葡萄牙自1997年启动PPP模式,首先应用在公路网的建设上。至2006年的10年期间,公路里程比原来增加一倍。除公路以外,正在实施的工程还包括医院的建设和运营、修建铁路和城市地铁。

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的体育馆建设也用了PPP模式。

巴西是2004年12月通过“公私合营(PPP)模式”法案,该法对国家管理部门执行PPP模式下的工程招投标和签订工程合同做出具体的规定。据巴西计划部称,已经列入2004年-2007年四年发展规划中的23项公路、铁路、港口和灌溉工程将作为PPP模式的首批招标项目,总投资130.67亿雷亚尔。

美国最著名的4大职业联赛俱乐部(如NBA,NFL,NHL,MLB)所拥有的82个体育场馆的31%都是用的PPP模式。

中国的PPP模式案例:

2005年2月,我国首次运PPP模式进行北京地铁4号线的建设(16号再次使用PPP).2,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案例)3.北京亦庄的天然气项目 4.武汉的高铁

四、PPP:解读新型城镇化的融资之路 在4月1日至2日召开的PPP会议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亚洲开发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柯瑞格先生等为财政系统人士培训了PPP模式的基础知识、政策体系、发展经验、操作实践、法律框架及实施流程等。黑龙江省、河南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上海市等省市及其部分地市的财政厅、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士参加会议。

据悉,财政部力推的PPP模式正在全国多个省市推进。哈尔滨和洛阳作为试点城市,已经通过多个项目先行实践总结经验,而黑龙江、河南、浙江、湖南、福建、上海等多个省市正在密集展开调研,着手筹备项目。

PPP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合作融资模式,适用于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目前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财政部门都专门设立了PPP管理机构,负责推动PPP模式发展,履行研究设计、项目储备、融资支持、招投标管理、争议协调等职责。

如何有效率地提供普遍服务,既能保障公共产品的公共性质,又够促使企业通过利润改善提高效率,是各国在公用事业部门制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于是公私合作制就成为各国公用事业部门改革实践中的一种尝试。

黑龙江:2014.4月

作为试点城市所在的省份,黑龙江省今年年初与亚行合作实施“PPP领导力建设项目”,引导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城市发展、节能环保等领域,与省内有潜力的私有经济体开展直接融资合作,并且先后向国家申报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PPP类项目,引资总额度约合2.43亿美元。洛阳 2014.2 另一个试点城市洛阳的市政路桥和污水处理打包项目已初步选定为亚行贷款支持项目,亚行计划提供总额1亿美元的主权贷款支持。湖南省财政厅此前也举办PPP模式专题研讨会,并明确提出今年将选取部分市县开展试点。

五、安邦产品

房地产行业周刊 2011年7月26日 第369期[北京保障房建设率先引入PPP模式] 金融2014年1月27日第3936期 [财政部力推PPP化解地方债并为城镇化融资] 经济2014年4月3日第4643期[民企面对PPP模式难以跨越资金和制度门槛] 金融 2014年4月23日总第3992期[北京地铁再成地方PPP模式标杆]16号线 中国农业报告 2014年4月24日 总第249期 【公私合营(PPP)促农业现代化转型】 经济2014年5月8日第4666期【形势要点;地方政府需要正视PPP带来的挑战 比如地铁涨价,票价提高政府可以减少补贴,PPP公司也可以有更多利润空间,但公众的福利会损失。没有解决好这些顶层设计上的问题,PPP项目的前景令人担忧。这使得前述的立法工作变得极为重要。

金融 2014年5月8日 总第4002期 【形势要点:复星的复合产业PPP融资模式】

安邦建议采用PPP(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运营,与政府共同分担风险、收益);城投集合债(几个平台捆绑在一起发城投债,对增信有帮助);国开行(国开行被要求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向邮储银行融资投棚改)、财政部的棚改专项。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协议时间可能长达20年。

与现在地方政府熟识的BT、BOT不同,PPP强调民间资本必须出钱,同时必须参与项目运营,与政府共同分担项目风险,分享收益。

(BT)建造、移交(BT在实际运用中变成了垫资施工)

民营机构与政府方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

(BOT)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T则是政府向私人部门承诺固定收益,私人部门基本不承担风险)

私营部门为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待期限届满,民营机构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

企业的好处:PPP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回报的可能性,所以,民间资本自然而然地就会考虑加入到这样的项目上来。

对于政府来说:企业加入后,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企业加入后的优势还有管理知识、专业知识。

总之,PPP对于政府来说,是必须积极运用来推进现代治理中化解财政压力、债务压力和充分尽责地实施和谐社会管理、贯彻“中国梦”发展战略的机制创新。

PPP模式有哪些好处?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公私合作制是指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PPP项目步骤:商业需求→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案例分析→项目开发→竞标过程→合同管理。

第四篇:中职教学模式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偏爱具体形象思维,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擅长意义学习以及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学的有效性,需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教师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有效途径;“从做中学”

一、“从做中学”的内涵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为依据所提出的举世闻名的理论。杜威认为,行和知是良好的伴侣,是携手共进的,而“从做中学”恰恰能发挥这种效能。他主张学生应作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通过在生活体验中的探索,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充分体现做和学的结合。[1]他也认为,“从做中学并不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这些只是为了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供了一个帮助。换而言之,“从做中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不能用之来取代学习本身。[2]因此,“从做中学”被认为只是适合某类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多数都是在普教中学习上遭遇挫折、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归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入校的分数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分数,呈现两极化,基础好一点的相差几十分,基础差一点的甚至相差几百分。在同一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以前对于这些学生的分析多是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来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多是觉得学生的自信心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或是单纯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如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缺乏目标等。对于这些学生,只有从认知特点上对他们进行把握,才会对个体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偏爱具体形象思维

对于他们能具体感知的事物,他们均能理解透彻,并且偏爱从图形、声音以及触觉来认知事物。他们在此方面的能力,可能比同年龄段的普通高中学生要强。他们经常用此种方式来感知世界。对于赋予符号抽象意义的东西,他们往往较难把握,这就是为什么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较差。这几门学科由于现实教材中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多脱离生活实际,而老师对于学生的教授就是不断地进行这种抽象符号的练习,因此,学生对于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认知方式,本能上就对它们有抵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恶性循环,这几门功课他们越学越差。而对于文科类的语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或能在影像资料中形象地体验到,因此,他们这几门功课的成绩普遍较好。

(二)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

按照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进行认知操作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学习者对先前的知识重新提炼或要超出先前的知识,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中职学生在此方面偏弱,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进度无法与普通高中生相提并论。中职生往往只能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略微提升一点新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感到旧知识和新知识是有关联的,新知识仍是“旧知识”,无非只是进行了稍微的拓展,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学习到新的知识。中职学生在学习一门全然未接触或根本没有任何体验的学科知识时,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学生艰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恍若感觉在听天书。

(三)擅长意义学习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直觉的解释。两个不同的人,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因此,他们在对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会出现不一致的反应的。所谓的意义学习,就是指一种使得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当中职学生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时,他们的学习速度就极快。中职学生比较注重此种意义学习,一旦所学知识进入到他们所熟知的和对他有具体意义的认知范围,并且这些知识都是与他的直接的经验体验相关的话,学习效果就非常明显。

(四)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一切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就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横向学习迁移是指相似内容和难度之间的学习,而纵向迁移指的是不同难度和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对待同一层次的学习内容时,表现出较强的横向迁移,换句话说,只要是同一难度的知识,只要他们真正掌握了,相似的内容他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他们所说的懂了某种知识,多是指横向迁移。如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稍作拔高,做纵向迁移,他们的领悟和理解就较为困难。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听不懂的知识,多是指纵向迁移。但是,布鲁姆强调知识的学习恰恰就是重视这种纵向迁移。中职学生学习差,就是指他们这种纵向迁移能力较弱。

三、“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做中学”给予中职学生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实物。在实训教室中,中职学生的身边全是可供他们认知的实物,他们对这些实物伸手可触,不像以前的初中课堂中,老师多是进行抽象教学。中职学生动手触摸并且使用周边的实物进行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从而更加立体地认识了实物。在“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多是围绕生活中的经验来完成,如打磨出一件工具,烹制出一道菜肴或是砌好一面墙,等等。中职学生在完成此类任务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前枯燥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在“做”当中,他们受到了一切必要的训练,对于原本枯燥的知识,他们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们在“做”中,有各种体验的融合,符合他们擅长意义学习的特点。他们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慢慢地将各种体验融进了他们的认知体系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

(二)“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智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做中学”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作为受教育主体,中职学生在接受了初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后,进入了中职阶段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其职业的属性和特点,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此种专业,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其对该专业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从做中学”是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的教育过程必然带来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从做中学”能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比其他任何方法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从做中学”将个体和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得人变得真正有生气和现实感。以往不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要先学会做人,至于如何做人,大家都语焉不详。其实做人就是从做每一件事中去体会做人,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会做每件事情当中去学做人。而且只有做好每件事后,才能做好一个人。中职学生只有通过“从做中学”,才能从一个抽象的人,变成一个鲜活的人和真实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恰恰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四、基于“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的教学模式不能像以往一样,继续沿用初中教学的模式,采取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也不能像大学教学一样,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它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从做中学”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多数人都会赞同“从做中学”应是中职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根据“从做中学”的原则,可以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学习的核心,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连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有效的中职教学应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层面

“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让教师偷懒,让学生自己胡乱摸索,让教师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要点,了解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让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完全地监控状态,并且教师要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此种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而不是让他们去乱作,要有耐心地具体指导每个学生,在需要防止出错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具体的“做”中,提炼出抽象的知识出来。如果学生只是“做”完,不去提炼,那么学习就并未真正发生。真正的学习就应是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另外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创设出各种各样鲜活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事物,从而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层面

按照杜威的观点,“从做中学”并不是要把教材和课本给剔除掉,而是要在教材指导下,来进行“从做中学”。由此观之,教材的作用是重要的。现在中职教材普遍的问题是: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的结构上多是借鉴普高教材或是高校教材,教材的编写形式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要更好地推行“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中职教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改革:(1)让教材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只有使用此类教材,学生才能真正从生活体验中进行学习。(2)教材可以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前的教材讲求系统性和理论性,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教材可以以任务为中心,融合多门学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对各门学科进行适当的学习。(3)教材应重实践性,轻理论性。以往的中职教材偏理论性,重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职教材应该将职业的技能和职业知识融入教材中,将理论性知识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感到学完教材后,知识就能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学习。

(三)教学情境层面

“从做中学”强调就是要从生活中学,要在实践中学。以前的义务阶段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多是处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学习,只有那些抽像思维强的学生才能适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擅长的是形象思维,那么“从做中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创设出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如今,很多的中职专业课就是在实训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真实进入职业场景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也可以与其他同学探讨如何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实验室中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职业技能。因此,实训实验室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而且应该让每个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打造规范和标准的实训实验室,从而让学生能从这种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真正体会“从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文.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性探析——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视角[D].西安:西北大学,2010.[2]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五篇:活用PPP模式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活用PPP模式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已经逐渐探索出BOT、TOT、PPP等多种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随着这些模式在城镇化实践中的多轮改进,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已逐步建立,操作模式也逐渐成熟。上述诸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领域,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平衡,小城镇的城镇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大中城市,其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过于薄弱是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二线城市和当地的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小城镇要发展,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政府投入往往是杯水车薪。当前,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和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就成为解决资金不足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小城镇固有的市场小、资源少、风险高等特点,运用BOT等常规方式融资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借鉴中型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经验,采用PPP的方式就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曾亲身参与项目的经历,以融资和风险分配为切入点,通过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比较,浅析PPP模式在我国小城镇基础设施领域运用的可行性和前景。PPP模式与BOT等模式的比较

PPP即英文“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可以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模式通常被定义为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组织之间,为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当前流行的BOT等融资模式,多是由社会投资人独立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如独自承担项目融资任务、独自完成项目建设、独立负责项目特许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采用BOT等模式的项目,往往需要政府设定清晰的项目边界条件,给予政策扶植,让投资人对未来收益有明确的预期。

在小城镇建设中,政府虽然引资很积极,但由于当地政府扶植政策少、资源稀缺、项目边界条件较差、项目预期收益不明朗、政府财政力量薄弱等因素,投资人往往不愿承担风险,再加上大中城市有更具吸引力的项目,两相对比,投资人更愿意选择项目风险小且预期收益更大、更稳定的大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因此,针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更为合理和灵活的分配,采用PPP模式可以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与BOT等其他融资模式相比,PPP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在PPP模式中,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人的合作始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首先是政府部门以项目发起人身份,根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社会投资人开展伙伴式合作,共同对项目进行确认,并为此组建专门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确定风险分配方案,负责可行性研究、技术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建设及运营。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和投资人以项目公司为载体,相互协调、共同决策,对项目的整个周期负责。在这种合作关系中,由项目公司根据基础设施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的相应扶持措施来安排项目融资,融资数量、成本以及融资结构的设计都与项目的现金流和资产价值直接联系在一起。PPP模式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与BOT等融资模式相比,PPP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资金合作方面,社会投资人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就参与进来,资金可以较早到位,并且随着项目的进程逐步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项目的资产负债率。风险分配方面,政府和社会投资人通过协商,项目的每一个阶段均由政府和投资人共同完成。政府分担了投资人部分的项目风险,风险分配更为灵活合理,使得政府和投资人真正整合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项目合作方面,政府可以及时引进和充分利用社会投资人在创新、融资、技术、管理效率以及企业精神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项目合作的顺利进行。

在基础设施项目中,投资人追求的目标是:在可承受风险条件下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是由于PPP模式的特点,项目的每个阶段都由政府分担了一部分的责任和风险,因此相比其他融资模式而言,PPP模式中投资人承担的风险更为灵活与可控。PPP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PPP模式中,每个阶段都是由政府部门和社会投资人通过合理的机制共同完成的,风险被有效、合理地分配,即由更有承担力的一方分担相应的风险。此外,出于对利润的追逐和对风险的规避,投资人还会不断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

PPP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应用,关键在于政府和投资人之间的合作机制,其核心则是风险分配机制。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PPP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载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PPP模式的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PP模式学习心得

    PPP模式学习心得 PPP指的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是广义PPP,包括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等多种运作模式。 十三五规划要......

    关于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实力的路径与模式的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而且越来越成为新常态卜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和城市竞......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来自潜江市高石碑镇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考察 祁先超潜江市高石碑镇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版图面积121平方公里,是国家南水北调兴隆枢纽工程(被誉为“......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董成森 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生活消费水......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研究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研究企业上市,是一个地区借助现代资本市场,聚合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市场化水......

    中国PPP模式系列研究之BOT模式(五篇模版)

    中国PPP模式系列研究之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方式。该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基础设施有期限的经营权抵押以获取项目融资。在BOT模式下,首先由......

    PPP模式中私营部门风险研究及应对策略

    PPP模式中私营部门风险研究及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周亚美,女,汉族,山东省聊城人,硕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摘要:本文通过对37个PPP项目风险因素的归纳整理,重点分析了PPP模式中私......

    运用PPP模式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研究

    PPP模式参与精准扶贫专题研究 ——贵州罗甸县案例分析 一、精准扶贫概述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