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儿童诗歌创作
森林会歌唱
三年级
陈苏华
瞧!春天里,每一只小鸟,都热爱歌唱!
小鸟的歌,从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流成弯弯的溪流; 小鸟的歌,在枝头的叶子上汇合,结成晶莹的露珠; 小鸟的歌,在大地的衣服上跳舞,编织美丽的乐曲,小鸟的歌,汇成了森林的歌。
你听!
每一片森林都会唱歌。
金色的脚印
三年级
王嘉 秋风凉凉,黄叶离开树妈妈,飞向了大地的怀抱,落叶,落叶!你别伤心!
春天里。你带给我们绿色; 夏天时,你赠给我们浓荫; 今日今时,你走完了生命的旅程,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你金色的脚印!
第二篇:小学儿童诗歌创作活动工作总结
一、漫漫求索路
第一阶段:酝酿、起步
在调查准备过程中,我们对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询问、访谈、调查,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
1、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想,学生不但喜欢读诗,而且经常摘抄诗,并能记住一些精美的诗句,大部分的同学都曾蒙发过写作的欲望,并确实有过尝试的经历。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力的证实了一点:儿童诗歌创作的实验,顺应了学生的强烈愿望,学生对诗歌兴趣,给活动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虽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但对诗歌的认识肤浅。有的一无所知,有的只凭,感觉认识到诗歌有语言凝炼,顺口(押韵)、有激情、回味无穷&&的特点,可见,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这也给活动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3、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冲动与盲目性,对诗歌的特点认识不足,认为写诗歌很简单、很容易,可以一挥而就,所以虽然都曾有过创作诗歌的经历,但从学生即兴创作的作品看,缺少内涵,不讲技巧。其中,只有10%的学生,能按诗歌的形式借事、借物、借景抒情,有70%的学生能写出朗朗上口的三、五名诗,有20%的学生,思路混乱,语言零散,找不到诗的感觉,他们不知道诗歌创作要讲求循序渐进。平时,只知道烦恼时写,高兴时写&&认为写出来的就是诗歌,只知抒怀,不讲文字表达,其实这种冲动,确实是我们诗歌创作必备的激情,而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底蕴积累、诗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也恰是我们所需要加以辅导和重视的地方。在对学生认识诗歌、学习诗歌、创作诗歌的程度,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之后,我们教研组成员进行了综合分析,整理,并针对性地制定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探索、求知
在这一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一开始,我们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读背大赛、诗歌朗读比赛、诗歌常识多少竞赛,出图文并茂的诗歌小报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诗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
2、俗话说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丰厚的积累,哪来创作的基石?所以,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摘抄、并定期交流、加大学生诗歌语言的积累,增加学生诗歌创作的底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内化诗歌的语言。
3、通过对大量诗歌作品的赏析、品悟,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诗歌的特点,逐步训练学生掌握诗歌表情达意的技能技巧。通过对典范的儿童诗歌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诗歌具有: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鲜明,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等特征,并引导学生对诗歌和小说、童话、故事等进行比较,感觉诗歌重视抒情、强调意境的语言表述方式等,对诗歌进行了全方位的评析,感悟与学习。
4、陆游曾教导自己的孩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实验教师经常带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安排具有一定主题的诗歌茶话会。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创作诗歌的欲望。
5、鼓励一部分有创作天赋和对诗歌有特别爱好的孩子,率先步入创作天堂,以此带动和诱导更多的孩子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第三阶段:感悟、创新
这一阶段,我们加大了对优秀儿童诗歌作品的评析、感悟、欣赏的力度;通过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留心感受身边的万事万物,并激发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激发创作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创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中选取创作素材,积极投身于创作活动中。而且及时评析、反馈学生作品,让学生在不断交流、讨论、评点过程中总结、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作水平及其相关能力。我们寓创作于鉴赏之中,寓创作于活动之中,扶放结合,仿练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诗歌与生活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去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去体验生活;让学生用童眼看世界,产生真知、真觉;去生活中发现真、善、美,陶冶性情。学生创作激情高涨,而且文思如泉,大量的诗歌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整个一、二、三阶段的活动,在紧张而忙碌中度过,但我们教研组成员回顾走过的艰辛,看到活动过程中良好的运作趋势,个个更加信心十足,而且一个个鲜活的经历和体验给我们每个成员,都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快慰。
第四阶段:对比、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诸方面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阶段,为了对比活动前后,六年级全体学生创作水平的差异,和其它诸方面能力的悬殊,我们不仅搞了访谈调查、问卷测试,并将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观察记录和成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
1、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学生对诗歌的研读兴趣浓厚,常常手不释卷;学生整本整本的读书笔记中有精美的诗句摘抄,有精彩的诗句评析;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创诗、评诗蔚然成风。
2、学生的阅读、赏析、感悟能力大大增强。表现在:学生能对诗歌的音韵和谐、鲜明的节奏、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感悟。
3、创作能力明显提高。活动初期,学生对诗歌的认识非常肤浅,只能写几句支离破碎的零星小诗。而现在,大量的学生优秀诗歌作品如雨后春笋。这些作品,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也不论是方法和技巧,都是十分难得的。
4、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等偕同发展。孩子们在诗歌学习过程中,情操得到了陶冶,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学生语言、行为健康文明;个性、品格健康向上;谈吐文雅,有修养,有品味;校园文明歌谣层出不穷,文明风气悄然形成;亲情、友情、师情得以突显和张扬。
第五阶段:整理、总结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用点点辛劳换来了硕果累累。
1、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学生的创作能力、认知水平、审美情趣等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创作激情,已到了难以抑制的地步。学生能准确表情达意,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用心感受作品与生活,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到目前为止,学生尝试创作的诗歌作品获奖的有30余篇。在这些稿件中,有抒情诗,有叙事诗,有有韵诗,有无韵诗,还有的是自由体的散文诗,形式不同、内容各异。
3、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认识水平等诸方面能力大幅度提高。
语言、行为,健康、文明;个性、品格、健康向上,谈吐文雅、有修养、有品位。知识面广,观察力、想象力强,善于发现美、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独到见解。能准确表情达意,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用心感受作品与生活,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吾将上下索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儿童诗歌的研究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事实证明,诗文化确实能铸造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心智,提升孩子的品位。我们在活动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只有把取得的宝贵经验介绍和推广出去,把资料达成共享资源&&真正让儿童诗歌成为所有学生成长的乐园,儿童诗歌的创作才能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三篇:五一 诗歌创作
春节物语
五一 杨忠昊
春来返寒棉衣添,丝雨滴答冷风卷。
新春吉羊福禄至,雨打春叶祥席门。
走亲访友车穿行,好友亲朋聚一堂。
晚会声声乐无消,人语碎事谈笑间。
想一首诗
五一 张新宇
想一首诗,诗里有鸟儿飞出。
想一首诗,诗里有有虫鸣,伴你浅浅入眠。
想一首诗,诗里有涌泉流出,汩汩,汩汩…
想一首诗,诗里有悠扬的琴音。
它…
一切
五一 朱晨曦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折断翅膀。
忆家乡
五一 顾欣琪
每当游子等闲时,望起明月思故乡。
故乡之中无烦事,让游子不禁怀念。
听
五一 马鑫蕊
听,那婴儿哭泣的声音。
是谁在睡梦中被吵醒?
听,那秋风呼呼的声音,是谁的秋叶被乱去?
听,那学生读书的声音,是谁在欣慰的微笑。
听,那寂寞脚步的声音,是谁在深夜独自哭泣。
第四篇:诗歌创作总结
诗歌创作大赛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在紧张而忙碌中度过,但我们人文教研室教师回顾走过的艰辛,看到活动过程中良好的运作趋势,个个更加信心十足,而且一个个鲜活的经历和体验给我们每个成员,都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快慰。我们共收到13中职学生原创诗歌124篇,通过评选,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5名。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
1、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想,大部分的同学都曾蒙发过写作的欲望,并确实有过尝试的经历。学生虽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但对“诗歌”的认识肤浅。有的一无所知,有的只凭感觉,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冲动与盲目性,对诗歌的特点认识不足,从学生即兴创作的作品看,缺少内涵,不讲技巧。
2、我们多次组织学生进行读背大赛、诗歌朗读比赛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诗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诗歌的语言美、内容美、形式美。鼓励一部分有创作天赋和对诗歌有特别爱好的孩子,率先步入“创作”天堂,以此带动和诱导更多的孩子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3、我们寓创作于鉴赏之中,寓创作于活动之中,扶放结合,仿练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创作激情高涨,而且文思如泉,大量的诗歌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用点点辛劳换来了硕果累累。
1、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学生的创作能力、认知水平、审美情趣等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创作激情,已到了难以抑制的地步。学生能准确表情达意,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用心感受作品与生活,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到目前为止,学生尝试创作的诗歌作品获奖的有30余篇。在这些稿件中,有抒情诗,有叙事诗,有有韵诗,有无韵诗,还有的是自由体的散文诗,形式不同、内容各异。
3、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认识水平等诸方面能力大幅度提高。
语言、行为,健康、文明;个性、品格、健康向上,谈吐文雅、有修养、有品位。知识面广,观察力、想象力强,善于发现美、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独到见解。能准确表情达意,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用心感受作品与生活,并以此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诗歌的研究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事实证明,“诗文化”确实能铸造心灵,启迪心智,提升品位。
基础部
2014年5月15日
第五篇:郭小川诗歌创作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郭小川
一、郭小川的生平
郭小川(1919—1976):郭小川是一位艺术功底深厚、才华横溢的时代歌手,他是以战士兼诗人的形象置身于优秀诗人行列的。在文学史上,他与贺敬之齐名,代表了我国当代政治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他原名叫郭恩大,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代在父亲的私塾读书,少年时代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120师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直接领导下当过文艺战士、政治教员、司令部机要秘书。1937年18岁入党,1941年被组织上送到延安学习,在马列学院、中央党校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1945年回到家乡丰宁县当县长,领导了清匪反霸运动和土改斗争。从1945——文革前,他主要从事党的领导工作和文艺领导工作,当过编辑部主任、宣传处处长、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编委等,1962年调到《人民日报》编辑部当特约记者,直到文革开始。文革中,江青、姚文元亲自对郭小川开刀,把他打成了“修正主义分子”、“反动文人”,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和天津团泊洼干校劳动改造,身心都受到摧残。1975年9月,澄清了事实,他恢复了自由,回到了北京。1976年1月9日早晨,他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哭得起不来床,写了一首悼诗寄给了邓颖超,算作他的唁电。朱德、毛泽东先后逝世以后,他每天泪流不止,以至眼睛发了炎,写悼诗手也写肿了。1976年10月9日,他去河南安阳看眼病,听到了粉碎四人帮的重要社论,欣喜若狂,正准备回北京开始新的生活,不幸于18日凌晨,被一场意外的火灾夺去了生命,终年57岁。1976年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了追悼会,王震等400多人参加,收到唁电、唁函、悼诗数百首。
年
月
日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郭小川为人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生活朴实、为人正派,同事们都称他为“实干家”、“党和人民的好儿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与诗人”。
二、郭小川的创作道路:
郭小川写诗起步也比较早,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一些抗日救亡的诗文,参军以后,写过一些歌颂革命斗争的诗和剧本,但是一次过黄河时,都丢掉了。在延安时期写的诗都收进了诗集《平原老人》和《投入火热的斗争》。他创作的真正成熟期是在建国后,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A、建国后到56年。50年代:他和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笔名写了大量的思想杂谈,影响很大。1955年他写出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人的相互信赖、关怀,就如一根纽带将他们连得更紧,给予他们力量去战胜物质的贫乏和感情危机,过的人生的富足。可惜,这些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甚至受到批判和指责。
C、60年代前期:郭小川以记者身份,走了许多地方,到过内蒙古的包钢、钢都鞍山,煤都抚顺,还去过北大荒和小兴安岭。这个阶段诗歌的主题是歌颂中国人民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定乐观精神,比较注重阐发哲理, 诗作更加贴近现实政治运动。代表作《林区三唱》(《祝酒歌》、《青松歌》、《大风雪歌》)、《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乡村大道》。
D、十年**期间:他在干校受审,一方面继续钻研马列主义著作,做了大量笔记,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变化;一方面仍然坚持写作,写出了《万里长江横渡》、《长江组歌》、《团泊洼的秋天》、《秋歌》两首。17年他出版了10个诗集,他去世以后,出版了《郭小川诗选》、《诗选续集》、《郭小川诗集》(上、下)。
三、郭小川的诗歌分类
郭诗有三大类:
A、直抒胸臆的政治抒情诗,如《闪耀吧,青春的火光》、《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
分析《闪耀吧,青春的火光》。(待续)
B、表现自己对宇宙人生认识思考,感物咏志的生活抒情诗,如《团泊洼的秋天》、《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
分析《团泊洼的秋天》(待续)
C、叙事诗,如《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将军三部曲》等。
四、郭诗的总体特征:
年
月
日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教案
咏的情感;行行如韵,一韵到底,有格律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和整体感,又可以形成豪放的气势。
评论家杨匡汉评价郭小川说:“在和新中国一起唱歌的行列中,郭小川是一位公认的才气横溢、思想敏锐、善于思考、不断地探索着前进的诗人。他自然难免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而有其不足和缺失。他也难免因道路之崎岖多艰而产生过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并发为矛盾重重的歌吟。但是,他的绝大部分篇章体现了作为优秀的人民诗人的真诚。他那颗感应着生活脉搏、又属于自己的诗心、使诗格与人格同时生辉。”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