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指导的三个阶段 (3000字)
小学作文指导的三个阶段
作文教学不同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凭借教材让学生认字、学词,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意,再体会人物的情感或事
物的美丑。而作文教学则是让学生运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
能,把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某人、某事、某个场景写出来,表达自
己对人、事、物的情感。因此,我认为“作文指导”这一环节应该
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始终。教师通过文前指导、文中指导和文后指
导,教给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激发写作兴趣,解决作文的观点、材料和写作方法等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提高写
作水平。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文前指导——学会观察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结合单元的训练重点,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指导作文,作文
中巩固阅读。引导学生从学过的阅读课文中,归纳、总结观察方法:
观察人,要看外貌、看动作、听语言、想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及
品格;观察场景时要按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按方位
变换等;观察物,有生命的,要从外形到性格,无生命的,要从样
子到结构。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注意积累。在认真
观察的基础上,再展开想象,思考事物特点和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
系。比如:在要写《我的××》时,先教给学生注意定好要描写的 人物是谁,然后注重观察他,从他的外貌: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
的身材,什么样的脸型等等,接着也要让学生注意观察他的行为举
止,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性进行观察和描写。
二、文中指导——画龙点睛
文中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的人、事、物以后,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组织讨论交流,了解习作的要
点,明确写什么。教师先要具体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材,抓住那些新
鲜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再让学生说说想怎样写?抓住哪些重
点?突出什么中心等?大家各抒己见后,教师再给予指导,画龙点
睛。例如:课堂作文教学《师恩难忘》这一课时时,我带领学生共
同讨论,让学生抓住平时点滴事件,如××同学生病了,老师是怎
么对待他的?××同学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是怎么处理的等等。
同时,可讲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例如运用一些比喻句、拟人句等,还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
的毛病,提醒他们引
起注意,避免走弯路。最后让学生动笔写
出来。
三、文后讲评——修改、提高
这一环节是学生作文成果的展示。批改中,教师已对本次习作的 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作文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分析,把一些具体例子提高到作文规律上来认识。可采取“佳作朗读、片
段欣赏、美词佳句赏析”等形式,指出习作中的亮点,充分肯定学
生的成绩与进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可以采用“对比讲评”
等形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分析、鉴别,指出习作中的优点和不
足。再引导学生品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优缺点,使他们从自己的作
文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讲评中悟出规律性的知识。最后让学
生按要求修改习作,达到自我提高。
这样,让学生文前仔细观察,激起对生活的热情。文中,明确写
作目的学练写文,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人、事、物得到升华。文后有的放矢修改,提高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虽
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以上这三个阶段的指导,相信大部分同学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接受训练,慢慢地就会形成一定的作文写作的模
式,写起作文来也会事半功倍的。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庆市北湖学校)
第二篇: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阶段
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的三个阶段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区古宋一中 蒋祥龙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我们强调中学生多读书,更需要有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笔者认为初中课外阅读指导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入手:
一、“雾里看花”阶段—— 化整为零、层级阅读。
我们时常发现,有不少孩子刚买的一本新书,才读了几页就弃之不读了,学生课外阅读无序与低效,随意性较大,盲目地、没有选择地读,得到哪本读哪本。今天高兴看看,明天又换了别的一本。对于这种现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能去分析,如何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倡导他们能完整地阅读一本书,即使一开始学生有点看不太懂,犹如“雾里看花”,也要让学生去从整体入手。初中生若是读书没有计划,不仅造成时间浪费,而且使读书缺乏系统性,效率不高。很多学生读书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缺少深入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设置,“化整为零”,以周为单位,分“章回”来阅读,突破阅读障碍的勇气,以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找到阅读兴趣所在,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关注到全本书,体验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乐趣。罗彻斯特大学的爱德华·德赛教授认为:“只有当人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颇有乐趣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不管孩子多大,基础如何,动辄让孩子读古典名著,世界名著,这对于只有十多岁的初中生而言,实在勉为其难。调查显示,在四大名著中,按学生阅读喜好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因其《西游记》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看来初中语文课本中,按年级顺序安排名著:《繁星·春水》、《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水浒》、《名人传》、《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十部必读名著,这种呈现顺序,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在一开始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有层级,并以此定期的进行阶段性的分段阅读考级,遵循中学生实际学力、智力、心力的量力性原则,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由易到难、由中到外、由短到长。
二、“踏雪寻梅”阶段—— 有读无类 科学抉择
课题组就课外阅读情况还做了一个调查,现在学生普遍还存在阅读倾向的偏差:34.9%的学生把漫画、卡通书以及金庸的武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47.3%的学生把中小学生自己写的作文集作为主要的课外读物。还有些孩子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他们认为这是潮流与时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到外面猛租,众多名著已如昨日
黄花,不受欢迎。作为教者的我们要能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好自己的阅读篇目,在这个鱼目混珠的时代,要做到指导地第二阶段,“踏雪寻梅”,让学生能科学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地阅读目录,努力寻求效用的功利性与品位的经典性的有机统一,强调读本的典范性和精品意识。
然而我们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注意要跳出语文看阅读,拒绝片面性,真正做到“拒绝单
一、有读无类”。如果中学生看课外阅读只局限于文学名著,而不扩大阅读面,不读或少读其他课外书,获取的知识面必然狭窄,视野就不会开阔,势必影响将来的发展。如此阅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其实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政治、历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时文、美文等他们一般会乐意接受。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时,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体系,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认知水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需求。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作者作品阅读推荐书目:《男生贾里》、朱自清散文、老舍散文、梁衡散文、毕淑敏散文、《安徒生童话选集》、《泰戈尔诗选》、贾平凹散文、《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昆虫记》、《外国散文百年精华》、宗璞散文、《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居里夫人传》、《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余光中诗选》、《培根人生论》、《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科技作品阅读推荐书目:《寂静的春天》、《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植物的欲望》、《数理化通俗演义》;时文阅读推荐书目: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刘亮程、史铁生、张抗抗、苏童、迟子建、三毛、林清玄、龙应台等当代作家散文集《新语文读本》《读沧海》《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杰出少年训练计划》《2009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感动你一生的全集(散文、杂文、微型小说)》。古人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书,科学的选好书,才能从别人的思想库里不断获取营养,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朵“梅花”!
三、“回眸一笑”阶段——咀英嚼华启迪人生
学富五车,必然谈吐不凡,写文章底气十足,这还是浅层次上的,阅读指导的第三个阶段是“回眸一笑”,即让学生从经典名著中,得到文学语言的积淀、醇厚情感的熏陶、精神底质的构建,在通过深度的阅读会使其心智宁静、稳定、充实,启迪人生,受用一生。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咀英嚼华”,对一些名篇名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以“悟意审美”为目标,如读诗歌在于品位精粹韵语的深层意蕴,读小说在于感悟人物形象的审美内涵,读剧本在于探求角色对话和性格冲突,激起情思的共鸣,使精神得以愉悦,人格得以升华。成功的阅读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装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随着语言文字流到学生的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在平时每天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天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要求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理由。每周做三篇摘抄:每周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给予点评,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做在剪报本上。利用
黑板报、壁报、校报,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班级里形成了一种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进而在思想品德、人格品质、审美修养等方面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有着其它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让我们在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是一种内在需求,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营造一方广阔的天地!
第三篇:高中生三个阶段自我鉴定
回忆高中三年,恰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努力拼搏,三年下来收获丰富,而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手上的大学通知书吧。激动之时,做个自我鉴定,要做参考。
20**年7月这是高中的第一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我每天都认真学习积极地生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更强的人。
这一年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热心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希望未来的日子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要坚强和宽容。
20**年7月
踏入高中的第二年。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时刻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于钻研,肯思考,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学习中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精益求精,学习效率高,因此成绩出现了提升。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
在校,团结友爱,热心助人,坚持“做好自己再管人”的信念。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20**年5月,作为高三的最后一年高中生活,虽然累,但很有意义。
再幼嫩也要变的坚强,心里面成为一个强人的追求没有改变。在那么多的日子中,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出发的初衷,“做人要忠于自己”。
学习努力,乐于助人,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坚持自己喜欢的一切,努力去成为一个很坚强的人。我的高三就这样子。
第四篇:抗日战争三个阶段是什么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是什么
抗日战争指的是在二战进行的过程中,中国面对日本的入侵发起抵抗的重大战争,这次战争的时间比较长。这次战争进行的时间很长,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也将全部的过程包括其中,那么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通常都是这样划分的,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从 1937年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十月份,那个时候广州和武汉等地区已经相继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而这段时间则是中国进行战略防御的阶段。当时中国方面处于多种位置的考虑,并没有主动进行战争。日本从卢沟桥开始发起进攻,这也就代表着战争进入了全面爆发的时期。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从也是最长的一个时期,从 1938 年开始,这时候国民政府出现了投降叛变的人,汪精卫的行为让中国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人民依旧英勇作战,和日本的战争也进入了互相对峙的时期,一直到 1943 年为止,对峙形势并没有发生改变。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从 1944 年开始,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日本也受到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而中国的支持者越来越多,直到 1945 年战争胜利,日本已经没办法做出任何的攻击,向世界宣布了自己投降。
抗日战争耻辱
如果要提起最大的抗日战争耻辱,那么一定要提起中条山战役,这次的战争也被人们称为是晋南会战,在这场战争中国国民党军队被日军抓获的俘虏人数在三万五千人左右,而战场上所遗留下来的国民党士兵的尸体也达到了四万二这个庞大的数字,可是日军却仅仅有六百多人死去,受伤的人数也不过在两千人左右。就连蒋介石都不得不无奈的承认这是最大的抗日战争耻辱。
日本在百团大战中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于是他们将八路军看成了是最大的对手和敌人,认为必须全力以赴的铲除八路军才能够占领整个中国地区。在中条山周围却有着二十几万国民党军队,他们始终牵制着日军的重大力量,如果将这些国民党军队打走,那么日军就可以全力面对八路军了。于是日军派出了十万多人的部队前去进行战争。
其实当时那个条件之下国民党军队还是有一些有利条件的,可是当时国民党却一直没有在这个地区修建防御设施,直到战争发生了才仓皇的应战。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国民党军队似乎一直都没有找到状态,被动挨打持续的进行着,根本没有任何的抗争精神,面对日军的攻势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而日军方面不仅有空军协助,而且装备精良物资充足,而且还使用了毒气弹,这样一来国民党军队的形势更加恶劣了。因为国民党军队的疏忽和轻敌,最终酿成了这场抗日战争最大的耻辱。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是中华民国政府划分的对抗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自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展开全面抗日运动,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整体兵力划分为几个战区,以此来瓦解日军的军事势力。抗日战战争第四战区划分之初,所管辖的是广东、福建一带。
后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整顿。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抗日战争第四战区与抗日战争第三战区进行了合并。1937 年,根据中华民国政府的安排,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由何应钦管理,其中第四战区管辖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
1938 年,抗日战争第四战区作了整顿,其中司令长官一职还是由何应钦担任。并且,作战地区变为广西和广东一带,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的第十二集团军由余汉谋领导。总的来说,抗日战争第四战区共管辖九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
1939 年,抗日战争第四战区作了较大的整顿,其中司令长官由何应钦变为张发奎。并且,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的作战范围改变为两广一带。除此之外,抗日战争第四战区包含第九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其中第九集团军由吴奇伟带领,第十二集团军由余汉谋带领,第十六集团军由夏威带领。
总的来说,调整后的第四战区还是管辖九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中华民国政府经过实际情况对抗日战争第四战区进行了整改,以此保障充沛兵力来对抗日军。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五篇:企业管理的三个阶段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 企业管理的演变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必经的过程,通常演变由三个阶段构成,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
经验管理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之内,所以企业管理靠人治就能够实现。所以在经验管理阶段,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所以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式是以外激为主,激励方式是胡罗卜加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企业规模比较大,靠人治则鞭长莫及,所以要把人治变为法治,但是对人性的认识还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其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还是外部的,通过惩罚与奖励来管理员工工作,员工因为期望得到奖赏或害怕惩罚而工作,员工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挥下行动, 管理的内容是管理员工的行为。
文化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企业的边界模糊,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这时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文化管理阶段时并不是没有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实现文化管理的基础,经验仍然是必要的,文化如同软件,制度如同硬件,二者是互补的。只是由于到了知识经济时期,人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对人性的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