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祖籍盱眙的文化名家杨氏三兄妹
祖籍盱眙的文化名家杨氏三兄妹
作者: [] []
泗州(今盱眙)杨氏是近代中国一非常显赫的家族,这个家族继清末民初涌出的淮安知府、漕运总督、山东巡抚、北洋大臣、民国“左相”、中国第一代银行家之后,又涌现出翻译家、画家、诗人、学者、专家教授等众多文化名家,他们活跃在文坛上,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蜚声海内外,杨宪益三兄妹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一、文坛奇人杨宪益
1957年国庆晚上,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一场盛大的国宴。宴会前,毛泽东、周恩来到场和与会代表见面,当他们来到一位五十余岁的中年人面前时,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就是把《楚辞》翻译成英文的杨宪益同志。”毛泽东和中年人握了握手说:“把屈原的诗译成英文,这很好!那么能把中国的《诗经》、《易经》都译成英文吗?” “当然可以,凡是有中国文字的东西,都可以译成英文。”中年人欣然答道。他就是我国当代文坛奇人杨宪益先生。
杨宪益原名杨维武,安徽泗县(今盱眙)人,1915年生,译界泰斗、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文坛奇人”。早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以及英国文学,1940年归国后先后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
1943年,重庆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负责人梁实秋先生想在翻译园地开辟一块新领域,把中国经典著作翻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杨宪益被梁实秋聘为翻译委员会编纂。
其实,早在牛津大学求学时期,杨宪益就翻译了《楚辞》。后来他在重庆中央大学又翻译了《儒林外史》、《阿Q正传》。1952年,在北京举行“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这是建国后由新政府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有三十多个国家近四百名代表参加,需一批翻译精英,杨宪益夫妇奉调入会,其间他和妻子戴乃迭(英籍)还被单独抽出,为宋庆龄编辑她的英文版文集《为新中国而奋斗》。
1953年,杨宪益奉调入京在外文出版局工作,1978年任外文版《中国文学》副主编,1980年茅盾病逝,杨宪益继任主编。1979年起兼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数十年来,杨宪益一方面和妻子戴乃迭合作,把《屈原》、《史记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宋明平话选》、《红楼梦》、《老残游记》、《白毛女》、《鲁迅选集》(1~4卷)、《青春之歌》等大量古今文学名著译成英文出版,同时还把荷马的《奥德修纪》、阿里斯托芬的《鸟》、萧伯纳的《凯撒与克丽奥帕脱拉》和《卖花女》等西方古今名著译成中文出版。译作逾千万字。
杨宪益译作以简洁、流畅、传神而深受读者喜爱,尤以其英文版《红楼梦》的问世蜚声海内外。在《红楼梦》英译本中,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英国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es)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是举世公认二最佳全译本。但霍氏译本注重信息的传递和读者阅读习惯及心理,强调译著的可读性。而杨氏译本则以“忠于原文”为第一要义,讲究原著的韵味和意境。
1980年香港《开卷》杂志刊载一篇题为《评“红楼梦”诗词的英译》的文章,文中指出:如果要译好中国的诗词,特别是曹雪芹在其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红楼梦》中使用的古典诗词,必须做到,第一不失其原意,这是个对于汉语原著透彻理解的问题;第二要得体,这要求译者对于汉语和英语的诗歌有较高的造诣。而这两者都被杨宪益夫妇得心应手地做到了、做绝了。
杨宪益还是位出色的诗人、名学者。有旧体诗集《银翘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三家诗》里收有杨诗100首。此外,杨宪益还撰有《零墨新笺》、《零墨续笺》、《译余偶拾》等学术著作多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宪益多次应邀到澳大尼亚、印度、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1982年、1984年两度受母校英国牛津大学之邀前往讲学。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也对杨宪益进行了专访和报道,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为杨宪益夫妇制作了长达数十分钟的专题片。
1993年3月,香港大学因杨宪益在文学和历史学上的杰出成就,以及他对开拓学问知识等方面有重大贡献,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获此殊荣者,还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莉莎修女和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
二、中国古典文学学者杨敏如
杨敏如,1916年生。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考取硕士研究生。1954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第五届全国妇联执委、民盟中央第七届委员,第五、六届妇委会副主任。
杨敏如是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她讲过的课很多,但她最为喜爱、讲授最多的是唐诗宋词。讲起唐诗宋词时,她旁征博引,她的心、神、灵魂完全融入其中,精彩的讲解使古典诗词长久而深远的艺术魅力在莘莘学子心中激起感情波澜和思想上共鸣。
杨敏如先后出版好几本唐诗宋词著作,如《宋词百阙》、《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等。1997年叶嘉莹先生为杨敏如著《唐宋词选读百首》作序,不由得赞叹道:“讲到稼轩词的慷慨激昂之处,就真的投入了稼轩这位词人的激昂慷慨的感情境界之中,所以能使在场的听众举座动容。”此外,她还和刘东宇合著《红楼梦讲读》。
2006年杨敏如90寿辰时,北师大文学院赵仁硅教授作了一首《望海潮·贺杨敏如先生九十大寿》:
左芬兄妹,易安伉俪,今生泗水杨家。即席吟诗,当堂应对,敏如临场八叉。妙语出奇葩。生徒争列座,击节称佳。七秩耕耘,新桃旧李遍天涯。
平生回首堪嗟。有雄心壮志,非止文华。耿耿衷情,唯天可表,怨谁阴错阳差。莫道黑云遮。且幸晚风吹,天满红霞。眉寿有如梅树,老干着繁花。
按:左芬,西晋女文学家,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其兄左思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易安指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其夫赵明诚,南宋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杨敏如哥哥杨宪益,大翻译家、当代学人;丈夫罗霈霖,物理学家、两院院士。“八叉”指晚唐诗人温庭筠,他才思敏捷,每临场作赋时,叉手八次即可成文,时人称之“温八叉”。
三、“呼啸山庄”译名的创译者杨苡
杨苡,学名杨静如,曾用笔名晓黛、黑苓等。1919年生。著名翻译家、儿童作家、散文家。曾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翻译,原民主德国马克思大学东方语文学院讲师,南京师院外语系教师。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有拜伦《栖龙的囚徒》,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杨·贝特逊《伟大的时刻》,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等。所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获庆祝建国10周年优秀儿童文学奖。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以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该书有许多中译本,然而最早采用“呼啸山庄”作为此书译名的是著名翻译家杨苡。
国内第一位真正译出此书的是梁实秋先生,1937年以《咆哮山庄》为名,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
杨苡始终觉得这个书名不妥,因为“W.H.”是希刺克厉夫的居住地,原属于恩萧家族住宅的名称,杨苡认为任何房主是不会用“咆哮”二字作为住宅名字来吓唬来访者的。好长一段时间杨苡一直在琢磨书的译名。杨苡在《一枚酸果》写道:“有一天夜里,窗外风雨交加,一阵阵疾风呼啸而过,雨点落在我所住房子的玻璃窗上,宛如凯瑟琳在窗外哭泣着叫我开窗。我所住房子外面本来是一片荒凉的花园,这时我几乎感到我也是在当年约克郡旷野附近的那所古老的房子里。我嘴里不知不觉地念着Wuthering Heights……苦苦地想着该怎样确切地译出它的意义,又能基本接近它的读音……忽然灵感自天而降,我兴奋地写下了„呼啸山庄‟四个大字!”
1953年杨苡着手翻译《呼啸山庄》,1955年6月该书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文革”后,此译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1980年重新出版。1990年,《译林》从江苏人民出版社分出成立了译林出版社,把《呼啸山庄》再版。
在众多《呼啸山庄》中译本中,“杨苡译本”更权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呼啸山庄》日汉对照本中的中文即采用杨苡的译本,该书序言云:“日文采用日本最著名版本,中文采用译林出版社译本(即杨苡译本),均出自我国著名翻译家之手,因此,所选版本具有权威性”。
《呼啸山庄》“杨苡译本”自1980年再版以来,先后被湖南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竞相出版、重印,经久不衰!
2002年,杨宪益、杨敏如、杨苡兄妹仨皆年逾八旬,杨敏如赋《蝶恋花》一首:
2002年春夏月,兄妹三人俱达耄耋。在京门时相过从,言笑晏晏,恍如往昔。不料沛霖猝病,不得外出。阿兄关情,日传一电,阿妹依恋,屡滞归期。感而赋此。呈燕祥方家暑日一粲
手足情深深几许,雁序成行,共举还回护。本是同根棠棣树,繁枝盛叶花承露。秋肃春温留不住,白发飘萧,依旧童騃侣。勘破人间悲喜剧,只因味到情浓处。
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兄妹之情,切切手足之意!令人感喟,让人羡慕。(王泽京)
第二篇: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总结
一、起势实战用法(口诀: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在凝)1、杨澄甫:
此为预备动作之姿势,„„尤要精神内因。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2、牛春明:
预备动作,灵活运用。两臂上提是掤劲,即用掤劲接住(粘住)以待势反击,下落是采劲,采敌来力,化力借用,有四两拨千斤之用。3、李雅轩传授陈龙骧
李敏弟:
起势以安静心神,养其虚灵之气,以备对方不测之来手,周身各部都可相机而动,切勿轻视之。4、崔毅士传授崔仲三:
用法(1):对方双手死握我双腕下压,我顺势向下沉肩,缷对方之力。趁着对方回抽瞬间,我力发于肢,提髋紧腰,双臂向前提起送出,破坏对方重心,使之向后倾倒。
用法(2):再如对方双掌向我迎面扑来,或如对方双掌抓我双肩,我以双肩虎口向上接应对方双肘或双臂下侧,将对方向后掀起,随之用双掌攻击对方胸部。
用法(3):对方正手或反手握我双腕,我松腰沉髋,沉肩垂肘,以挑掌动作结合弧形路线,赂内引进化解;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脚跟拔起,力量落空。
用法(4):结合上势动作,我虽已破坏对方重心,但未解脱,此时,我即刻向下、向两侧分掌,使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在对方想撤手变化之时,我随之放长击远,双掌向对方胸部推按,以脚、脚、腰之力将对方推出。
用法(5):我双手进攻对方胸部,对方处于被动局面,对方由内外分拨我双掌时,我即时松肩肘,双手拿住对方双腕,迅速下落使之身体重心前倾,趁对方身体前倾时,起腿以膝关节顶撞对方。
二、揽雀尾(掤、捋、挤、按)实战用法(口诀:掤捋挤按雀尾生)
(一)左掤右掤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体用全书》上说:“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这里的掤法是向前向上转腰横出,用的是横劲。
掤手是杨式拳的总手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意念在腕的上缘,打手时一般以腕部与人相接,劲点也在腕的上缘。掤手在杨式太极拳中使用最多,也最有效。2、杨振铎:
左掤:设对方以右掌或拳向我击来,我即将左臂提起,用掤劲(粘劲)将对方之臂架起,使其不得接近我胸,如果以腰带臂,使臂、手齐向外翻,变掌心向外,即可将对方之臂握住,利用采劲将其力引化至一侧,使其落空,失去重心,必为我制。
右掤(双手掤):设对方以左掌向我击来,我急上右腿,以右臂置对方左臂近肘处,并以左手掌心侧向外,接住对方腕部,握住对方手腕,再以右臂向上掤起,而左手在下面用采的手法向下采,再加以按劲,此时就会使对方两臂之间的肘部处于上提、下压被撅之势,轻则被动双脚离地,重则定被撅断臂。3、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实战中,如右手抓住对方右手腕,则上左步,此时有两种击法; 用法(1):如自己左手在对方手臂下,则用左小臂横劲对方胸腋部; 用法(2):如果自己左手在对方手臂上,则用左手臂掤对方臂部及胸口。
4、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对方从右侧面左拳打我胁部,我速向右转身,同时右手抬起将其拨开。对方继续用右手击我胸部,我左手提起将其掤开,同时左脚横迈一步,弓腿,两腿坐实。避过对方攻势后,我右手从下往内绕一小圈,转到对方胸部,右脚上步弓腿,全身整劲向其掤去。
(二)捋式的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速将我右腕肘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内向胸前、左侧捋来”。捋是拖腕捋肘,施用时,顺对方的来力,向里引进,使对方力量落空,即转腰将对方向一侧捋出。
捋对方的手臂时要管住对方的腕、肘关节。杨式太极拳在推手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是管活的,不管死的。意思是管住了对方身上活动的关节,则对方转动不灵,不易走化。就手臂而言,腕和肘是活动的关节,捋对方时,管住了这两个关节,就容易拿住对方。
捋式右手意念在手掌,劲点在掌下缘。左手意念在手背,劲点在手背或虎口处。实施捋法时,注意与对方“贴随”,因为捋时左手是用手背粘人,必须与对方贴住。才能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粘连贴随这里重点突出“贴随”二字。2、杨振铎:
由前式,对方感觉我有撅意之前,很快坠肘欲走,我即由左向右转身,速将我之右臂向内翻转,搭在对方之肘臂部上方,由右向左向下压,握住对方手腕之左手向上提,这样一压一提,使对方之肘关节处于向下被撅之势,这自然会使对方失去重心,难以自制。3、傅钟文:
我即向内胸前、向左侧捋来,那么他的根力就被拔起,身体也就随着倾斜了。
偏着:如对手要抽臂回去,我即乘势前按;
如对手用靠进攻,我即垫左步、右足虚步(脚尖点地)、含胸、用右手击对方左肩,使之向左跌出。
(三)挤式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由捋式对方往回抽其臂,我则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
挤法是使用合劲和长劲。合劲是两手合成一劲施于对方身上,长劲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臂,串成一劲,伸腰长往而发。直线发劲。挤法是直线发劲的。杨式太极拳发放时“曲中求直”,看准对方的焦点、重心线,得机得势,直线发劲,不走弧形。
左手按住右前臂时,不能用手指或腕根,要用手心。用手指易打折自误,用腕根易滑动,使不上劲,用手心贴住右小臂,助力方便。
挤式意念在右手背至右肘一侧,劲点在右小臂外侧。左手劲点在手心。
2、杨振铎:
由前式,当对方察觉我有下撅之意,即往回抽其左臂,我将顺势速将右臂向里翻,掌心向内,并以左手搭在右手腕臂之间,掌心向外,乘其抽臂之际,向前挤出,彼自当跌出。3、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接上捋式,对方因不得力,欲将手抽回,我右手心翻向上,将其黏住,不使走脱,左手心翻向上,合于右腕上。乘其抽回之际,我弓前腿,蹬后腿,发劲挤出。
(四)按式实战用法 1、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中说:“由前势,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用提劲,空其挤力。”“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接去。”“伸左腿,腰也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按手使用的是提劲与长劲。提劲为向上向左引化对方来力,以获得发长劲的机会。演练时两手开按的距离是自己两肩的宽度,使用时两手按的位置是对方腕肘的位置,同时贯彻管活不管死的原则。
直线进攻。按法在得机得势时,对准对方的焦点,直线按逼,不走弧形,以获得最快的速度。按手的机关在腰,发按劲靠腰的长往进攻,不是单靠手的力量。2、杨振铎:
设对方在我未挤出之前又有准备,继以坠肘摆脱,我即以左手掌心向外搭在对方手臂近腕处,右手同时也以掌心向外搭在对方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四之胸部,甲自己右膊下招起双手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连气往外推去。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2、杨振铭:
太极拳之揽雀尾内中含有掤、捋、挤、按四法,掤是用粘劲,捋是拔其根力,挤是敌人被捋而抽回其臂时顺势将敌人挤出,按是设有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拳击我胸部,我急用右手在敌人右腕下向上化一小圈转正,粘住敌腕,同时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左手亦随同粘住敌人之右肘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用沉劲将敌人按住,按时需要虚灵顶劲,眼神贯注敌力。3、牛春明:
1、掤:对方用右手袭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贴对方腕,用横劲向前往上掤之。
2、捋:对方用双手正面击来,以右肘腕间,贴对方手肘,用左手接对方腕背,两臂随腰转动,而往左捋,顺对方来势,用捋劲化解,对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3、挤:交手时,对方进攻之手失势而想往回拗时,则双手随之跟进。
4、按:对方用挤劲进攻,则用捋劲化之,对方若被捋空,随即乘机按进。
4、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掤式用法:实战中,对方用手击来,我先用双手掤架,再借势掤发敌人。
捋式用法:接上掤式,如我已掤开对方右手,对方换用左拳击我腹部(肋部),我则用右小臂粘贴对方肘部,同时用左手采抓对方左腕,向左则用腰腿劲捋之,致其前跌。
挤式用法:接前式,对方被捋后,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顺势向前挤出,至已劲贴上对方时,顺小臂向外上翻出,击对方面部。
按式用法:此式用法可举两例:
(1)接上式如对方双手下压我小臂,我可把两手从左右向后分化,空缓其来势,待其劲将断时,两手再按其胸部;
(2)接挤式,如对方从左侧挤来,我则将两手左右上提,缓冲其来势,接着再用双手按之。腕部,控制其腕,肘两关节,向前推去。
(五)揽雀尾综合用法
1、杨澄甫:
上手为甲,下手为乙,如二人对敌乙执右拳直打四之胸部,甲自己右膊下招起双手手,绕外边转上,与乙膊靠接,以意连气往外推去。右足同时往前上一步,左足在后蹬劲将乙打出。掤、捋、挤、按、由揽雀尾内变化换劲化劲是也。
2、杨振铭:
太极拳之揽雀尾内中含有掤、捋、挤、按四法,掤是用粘劲,捋是拔其根力,挤是敌人被捋而抽回其臂时顺势将敌人挤出,按是设有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拳击我胸部,我急用右手在敌人右腕下向上化一小圈转正,粘住敌腕,同时上右脚一步弓腿坐实,左手亦随同粘住敌人之右肘上,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用沉劲将敌人按住,按时需要虚灵顶劲,眼神贯注敌力。
3、牛春明:
1、掤:对方用右手袭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贴对方腕,用横劲向前往上掤之。
2、捋:对方用双手正面击来,以右肘腕间,贴对方手肘,用左手接对方腕背,两臂随腰转动,而往左捋,顺对方来势,用捋劲化解,对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3、挤:交手时,对方进攻之手失势而想往回拗时,则双手随之跟进。
4、按:对方用挤劲进攻,则用捋劲化之,对方若被捋空,随即乘机按进。
4、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掤式用法:实战中,对方用手击来,我先用双手掤架,再借势掤发敌人。
捋式用法:接上掤式,如我已掤开对方右手,对方换用左拳击我腹部(肋部),我则用右小臂粘贴对方肘部,同时用左手采抓对方左腕,向左则用腰腿劲捋之,致其前跌。
挤式用法:接前式,对方被捋后,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则屈右膝,伸腰腿,顺势向前挤出,至已劲贴上对方时,顺小臂向外上翻出,击对方面部。
按式用法:此式用法可举两例:
(1)接上式如对方双手下压我小臂,我可把两手从左右向后分化,空缓其来势,待其劲将断时,两手再按其胸部;
动挥全臂,由上往下压,化中有打;拦法,整个手臂随腰行动,追、封、打合一;捶,及时跟上;三法合一,一瞬间连环连击出,让人防不胜防。搬拦两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手臂外侧,捶的动作意念和劲点在拳面。
4、杨振铎:
设有人用右手击来,我即以右手逐渐握拳以腰带臂由右向左以俯腕握捶将对方右手之力化于左侧,或由左向右转身以腰带臂以翻腕握捶将对方之左手之力化于右侧,此谓之搬。
左手以掌拦击对方之右手,谓之拦。当对方空出前胸,我即以右捶随腰腿一致向对方打击,此谓之捶。此上为搬拦捶之用法。
5、牛春明:
对方以右拳击我胸腹,我以右拳将其右拳压住,我以折叠劲化除来势,并以左掌迎击面部。对方用左手接我左掌,我急以右拳击其胸、腹。这种连环手法又叫“紧三拳”或“紧三捶”。
6、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技击时,如用右足蹬人腿部,左肘抓人臂,对方出右拳击来,我则左手向下沉化,如对方手转至我手外部,似击我胸部,我则将左手向上往左拦去,上左步用右拳击其胸口。
7、傅钟文:
此拳妙用,全在化对手击来的右拳,先用我的右手腕,黏他的右手腕,从左肋上搬到右肋下,这时恐怕对手抽臂换步,我即将左手直前随步追去,含有开劲。拦他的右手时,即速将我右拳,向对手胸前击去,那末对手来不及躲避,必为我所击中,所以此拳的妙用,全在搬拦的合乎方法。
偏着:如对手右掌击来力量特别大,我即乘其劲势,听其劲(高、低、左、右)随机,我右臂往右搬,左手向左拦对方右小臂,即以我右拳猛击对方。
八、如封似闭实战用法(口诀:如封似闭护正中)
1、杨澄甫:
如甲右手打乙,乙用左手封挡,甲的左手从自己右膊下边往前逼住乙左手腕,甲右手速抽回,再去按乙左横肘上,双手按劲往前推去,左足在前作弓式,右足在后为直线,足根不可欠起,其根在足。
2、杨振铭:
由搬拦捶式,设敌人以右足在前,用左手推我右拳,我即含胸松胯,坐在右腿,同时仰左手在自己右肘下穿出,向敌人左手腕格去粘住,右手速抽回,放在敌之左肘上,左手即翻转速弓左腿,双手向前按去,使敌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如即如封似闭之谓。
如敌人含胸缷我按力,并向前弓腿,用右拳向我头部用横劲击来,我急向后闪身,用右手把握敌右手腕用左肘放在敌人右肘上,向我右方用横劲击去,旋用左手握住敌右腕,向我左方挒开,以牵动敌人根力,随急翻左手,右手置于自己左腕内侧向敌人胸部挤去,此变法也。
3、杨振基:
《太极拳体用全书》上说此式的用法是:对方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手心缘肘护臂,向敌左手腕格去。如对方想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拆,至两手心朝里斜交。如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对方不得进。分开两手,以手心按住对方肘腕,照按式用长劲按去。
此式有以守为攻的内容:
(1)对方握住我右手,我以左手助右手脱手,以双手封闭对方来手。这是守。此时左手与对方左手相粘,我右手向怀内抽拆后即找对方的肘,转为攻击。一分即合,了防即攻,相连不败。
(2)脱手法用左挒手配合,两手交叉时成左右挒手随机使用。(3)左手伸穿时,意念在大拇指一侧,劲点在腕根;两手分开时,意念在全掌,按出时劲点在掌心。
4、杨振铎:
设对方以右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左手沿肘护臂向对方左手腕击去。
如对方欲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回,两手斜交,如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对方不得进。此谓之封。
速以我之右手搭在对方左肘上,转身弓腿双手向前按出,使其不得走化与分开,此谓之闭。
5、牛春明:
对方推我右拳或肘,我以左手由右肘外接住其左腕,掤住来势,顺其力
劲,甲同时飞右腿扬打乙胸,左足千万立实,倘敌自后打,用转身摆莲腿亦好。
2、杨振铭:
由退步跨虎式,变转身摆莲,左脚坐实,右脚尖点地,设敌人以左脚在前用左拳击我腹部,我急含胸松腰胯,用左手在敌腕下翻上握住敌之左腕,用右手由敌之左肘下转上搭在敌之左膊上,向左侧履来,使敌失去重心,同时飞起右脚用横劲向敌人腹部分去。
如敌人以右拳直击我面部,我急用右手在敌腕下转上握住敌之右腕,右脚急向左斜角退一步,重心坐于右腿,左手搭在敌人右肘上,向右转身用腰手合劲向下撅去。此变法也。
3、杨振基:
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用法是:对方在我前面用左手打来,我以双手粘住对方左腕肘,向左履带,用右脚背向对方胁部用横劲踢去。拳式中的右转体有以左脚和双手刮向对方意识。此式意念
和劲点在两掌和右脚面。
4、杨振铎:
设我前后受敌,情况紧急。我即使右脚在原地,向右后方悬起左脚,随身转动,先以两手及左腿用旋风势,向对方下部扫去。再用两手右履,用右脚横踢对方腰部。
5、牛春明:
在技击上,以横劲摆踢,谓“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比如对方由身后来击,我就以旋风般旋转身体,以手脚向敌人上下部还击,两手或挒或采或掤,并以右脚用横劲踢之,使对方上下受攻难以招架;如对方以右拳击来,则以右手向右引领,并以左手推其肘,旋转身躯,再用右脚踢其腹或胸。
6、郑曼青传授 陈龙骧、李敏弟:
用法(1)接上势,我右手采抓对方右手腕,左手抄于右臂上,用掌向前斜击对方面部,如果对方仍向前追击,我闪身假避之,并将身后右圆转,至原来方向时,再用右手采抓对方右手,同时用右脚缘踢
对方右肋部或腰部,这是败中取胜之法,如能应用得势,甚为巧妙迅猛。
用法(2)对方右手击我胸部,我右手采抓对方来手,同时用右脚缘踢其肋部或腰部。
7、崔毅士传授 崔仲三:
对方以右拳进击时,我以右掌握其腕,左掌虎口卡其上臂形成撅臂之式,同时向右转体,以左脚勾挂对方一起,使之倾倒将其制服。
8、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接退步跨虎式,设对方右拳向我头部打来,我左手往右,右手往左,我左手往右,右手往左,收置身前保护胸部,如对方右脚横扫来,我速右转身退步避开,此时仍面向对方,右脚抬起,左脚坐实。趁对方扫空之时,我右脚往右向其胯部横踢,如对方再左右手打来,我两手同时往左捋,手足并用。
9、傅钟文:
接前势,如前有对手,而又有对手自我身后用右手打来,在前后都要守的紧急情况下,我即将右脚就原地旋转,左脚向后方悬起随身旋转,同时用两手及左腿用旋风之势,以手脚一起向对手的上下部刮去,旋转一周,仍转到原来的位置,紧接将在前面对手的右肘腕粘住,随即绕到对手的腕的里裆,往左用履带挒抽回,同时急用右足背向对手胸肋部用横劲踢去。
二十五、弯弓射虎实战用法(口诀:弯弓射虎挑打胸)
1、杨澄甫:
如乙右掌打来劲大,甲随用右手靠接住,同时左掌拂乙右肘,可用提劲往右高处粘提,将乙足根领活,然后甲用按劲向斜下打去。
2、杨振铭:
设敌人以右脚在前用右掌向我面部击来,我急上右脚半步,用右手背接住敌人右腕,同时用左手握住敌肘,向右后方斜角用提劲粘住,以牵动敌人这根力。
如敌人抽回其臂,我顺势翻右手握住敌右腕,左手握住敌右肘,用沉劲向我右膝外侧采下,敌人失去重心,左脚必向前冲一步,如敌人向后退回右脚一步,我急随上右脚半步,敌向右转身,并坠肘抬起右手扣住我之右腕,并用左手搭在我右膊上移右手放在我左腕上,用挤法击来,我急含胸坐退,坠肘反右腕用沉劲放在敌人右腕上,同时将左手放在敌人右肘上,向前微动,用合劲向敌人胸部按去,此连续变化也。
3、杨振基:
根据《太极拳体用全书》所述,此式用法是:对方往回撤身,我双手粘住对方,左手沉住对方右肘部,右拳向前击去。也可用右臂上提对方左臂里侧,左拳沉住对方右肘部向对方胸腹击去。如果对方用右掌向我面部击来,我摆好步法,以右背接对方右腕,用左手握对方肘部用提劲粘住,牵动对方的根力。
此式意念先在双掌,双手由左向右转时,在右腕小指一侧,握拳时意念在拳,双拳打出时,意念和劲点在两拳面。
4、杨振铎:
设对方以两手击我未遂,欲后撤,我即坐腿上步,用左手搭对方肘部,右手握对方腕部,向我右侧用提劲粘住,拔其根力。再由向向左以沉劲随之转动弓出右腿,用合劲以双手握拳,右拳击对方头部,左拳击对方胸部。
5、牛春明:
对方左侧击来,我即将腰向右转,以避开其来势,用左拳击之,右拳为辅,形如射虎。又如对方将右臂向右推,我顺其来势向右送,即以右拳转至对方右肋下,用腰劲攻之,左拳击其胸或背部。
6、李雅轩传授 陈龙骧、李敏弟:
假定对方以右拳击我面部,我即以右臂向右挂开,同时出左拳击其胸肋部。
7、郑曼青传授 黄性贤:
对方用右拳击我胸部,我右手勾抓其右手腕,左手按击其右肩,身体向右偏转,乘势提拿对方,使其落空,并顺势用双手发之,如对方左手外合我右手,我双手借腰腿势随化随转,击其胸口。
8、董英杰传授 董虎岭:
对方右手自前打来,我双手往右将来手拿住,右脚上步,我双手顺势稍向上提起,以消其力。对方被拿住,必更出力抵抗,我作弯弓势,随一撒手,将他连手带人整个射出。
以上内容摘自太极拳论坛,内容不是很全面,后面有几式没有找到 请各位谅解。
第三篇: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参考)
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
中宣部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杰出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组织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的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实施文化名家工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律,以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以加大资助扶持力度为重点,充分发挥文化名家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文化名家工程着眼于对成就突出的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资助,为他们创新创业创优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主要任务是,每年重点资助扶持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文化经营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到2020年,由国家资助的文化名家达到2000名。
文化名家的遴选分期分批进行,2011年组织开展首批推荐工作,到2015年入选文化名家计划为1200名左右,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到2020年完成工程目标,对工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三)实施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把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到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中来。
坚持差额择优。严格德才条件和推选程序,健全差额推荐、优中选优机制,充分体现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成就突出、业界公认的一流人才遴选出来。
注重激励创新。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文化名家潜心创作研究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他们施展才华、干事创业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动力。
注重统筹兼顾。适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重统筹本领域各界别、各行业、各门类人才布局,注重统一协调、通盘考虑、分步实施,适当兼顾老中青各层次人才年龄结构,积极促进优秀中青年人才不断涌现、脱颖而出。
二、工程的组织领导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成立文化名家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责任单位为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在工程领导小组领导下,分界别组建4个文化名家贯彻工作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届别文化名家的推荐、评议和资助扶持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一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小组,由中宣部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中央编译局、求是杂志社、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成;二是新闻出版人才工作小组,由中宣部会同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央外宣办、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记协等单位组成;三是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人才工作小组,由中宣部会同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外宣办、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国家文物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成;四是文化经营管理和文化科技人才工作小组,由中宣部会同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单位组成。中宣部和其他责任单位有关司局承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三、人选产生机制
(一)推荐范围
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创作表演、传承传播、生产经营、技术保障、组织管理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中国公民,可被推荐为文化名家人选。对现职党政领导干部推荐为人选应从严掌握。
(二)条件要求
推荐入选工程的文化名家,应符合以下总体条件要求:
1、思想素质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风严谨,德艺双馨。
2、学术造诣高深,业务成就突出,社会影响广泛,有国内外同行承认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他有影响的重要成果;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或运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组织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经营管理或社会文化活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
3、对首批入选文化名家不明确年龄界限,以后入选文化名家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
4、在同等条件下,获得过本领域公认的国内外重大奖项的,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国家其他重大人才工程的,在推荐中可优先考虑。
各界别工作小组根据总体条件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提出相应人选的具体推荐条件,并报工程领导小组审定。
(三)推选程序
1、名额划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总体要求和各界别情况,综合考虑人选条件、专业类别、年龄结构等,研究制定文化名家人选推荐计划及名额划分方案,下发推荐工作通知。
2、推荐提名。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人民团体,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严格按照人选条件和有关要求进行民主推荐,广泛征求意见,研究提出文化名家推荐人选,将人选名单和有关材料报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第二批推荐起,已入选的文化名家3人以上也可联名推荐人选,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研究确定是否作为人选对象。
3、资格审核。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人选对象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核,并报各界别工作小组。
4、专家评议。各界别工作小组组织由著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家评议委员会,对人选对象的专业能力、业务成就和工作业绩等进行评议,专家评议委员会提出人选意见和
建议,并按一定差额比例,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初步人选。
5、讨论认定。根据专家评议意见,各界别工作小组研究提出具体人选建议,由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工程领导小组研究提出建议人选方案,经中宣部部务会议研究审定后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6、人选公示和公布。工程领导小组将文化名家入选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后,正式向社会公布,并为入选者颁发文化名家证书。
四、资助扶持颁发
(一)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开展创作研究。委托或资助文化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支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前瞻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基础学科、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支持对文化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运用。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参加重大宣传文化活动,为他们采访报道、创作生产、展映展播、展演展示等提供资助。鼓励支持文化创新,对原始性作品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支持文化名家组建创新团队,承担重大创作和科研攻关活动。积极推荐文化名家的优秀成果参加国家级奖项评选。
(二)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支持资助文化名家到国外著名高校、重要媒体、科研和文化机构等,进行参观考察、访问交流和合作研究,增强国际眼光,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推荐和资助文化名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艺术节、博览会等活动,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参加重要国际专业组织、担任国际比赛评委等,增强中国声音和话语权。积极支持文化名家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三)资助扶持文化名家开展学习调研、考察采风。组织文化名家开展国情调研考察活动,支持文化名家下基层长期蹲点、体验生活,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到经济建设最前沿,到社会生活最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激发灵感,积累素材,提升学术境界和艺术境界。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部署,组织文化名家开展座谈研讨、学习交流活动。
(四)鼓励支持文化名家发挥智库作用。重视发挥文化名家的专长和优势,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党和国家重大决策中的专家咨询活动,参与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大课题、重要工作的研究论证。积极支持文化名家开展智力服务活动,组织他们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开展义务演出、义务授课等,宣传普及思想理论研究成果、传播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有关文化名家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师资库,切实发挥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对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文化名家,推荐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推荐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要团体、行业组织的领导机构人选。
(五)宣传推介文化名家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组织出版文化名家文集、文化名家经典等,集中展示文化名家的优秀作品、重要成果。组织举办文化名家作品研讨会、发布会等。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开设名家风采专栏,制作播出人物专题片等,适时开展重大典型宣传,组织文化名家巡回报告团,宣传文化名家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弘扬敬业精神和道德风尚,努力提高文化名家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管理保障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文化名家思想理论水平。采取适当方式向文化名家通报党和国家有关重大政策、重大部署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形势任务、进展成效。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增强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二)加强联系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尊重、包容、服务、引导”的要求,建立健全文化名家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他们创新创业创优的宽松和谐环境。建立工程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拓宽与文化名家联系沟通渠道。推荐文化名家作为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人选。定期组织文化名家开展学术休假、疗养活动。健全落实广交深交朋友制度,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座谈联谊活动,认真听取文化名家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他们的呼声和要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文化名家的合法权益。真情关心、真心理解、真诚帮助文化名家,努力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大激励保障力度。文化名家工程由中央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给予支持。建立完善资助扶持和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对文化名家承担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给予资助扶持。为更好地体现人才价值,加大激励表彰力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名家作为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的人选,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给予表彰奖励。
(四)加强考核与管理。及时了解文化名家创作研究、参与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对他们承担的资助扶持项目进行跟踪了解、考核评估,积极促进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建立动
态管理机制,对存在违法违纪、学术造假等严重行为的,取消其文化名家称号。健全完善工程实施的相应配套措施,加强管理监督,定期组织开展工程评估,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工程组织单位与文化名家所在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发挥所在单位在联系服务方面的主体作用。
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加强指导。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认真履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职责,把实施文化名家工程作为人才工作的重大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第四篇:关公文化名家解读
关公文化名家解读合集
中国国家主席:胡*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国政协主席 贾庆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
历史的创伤割不断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人为的破坏除不去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文化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成就了泱泱大国的历史地位,今天仍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实现民族富强的。中华文化是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源泉。
要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派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
2009年7月11日 于湖南长沙
中国国民党主席 吴伯雄
什么是文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饮食、服饰、宗教、艺术、文学、教育,举凡生活的内容,一动一静,莫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财富,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分享的记忆与感情,是任何价值观的总和。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文化就像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从衣食住行到一言一行都有文化的要素在其中。
文化为什么重要?因为任何政体的建设,如果没有了文化的内涵,只是冷冰冰的一个政体;任何制度运作如果没有了文化的支撑,任何经济建设如果没有文化的建设做基础,也无法提升社会的品质。中华民族有丰富的文化基础,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我们中华子孙勿忘了文化的重要性。
2009年7月11日 于长沙
澳大利亚前总理 约翰.霍华德
我很荣幸地向所有信奉关帝文化的人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举办悉尼关帝庙建成100周年庆典活动表示赞赏。
自上世纪末起,关帝文化的信奉者们对澳大利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新移民在淘金热时代来到澳大利亚,在各行各业辛勤经营,建家立园,特别是在悉尼。从那时起,澳大利亚的华侨们就在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如今这个社会已为世人瞩目。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会长 胡德平
北京举办《中国关帝文化》画册首发式,胡德平先生在会上发表演说。
右起:谢伯阳、雷震寰、孙孚凌、胡德平、冯德鑫、郭招金(摄影 朱正明)
《中国关帝文化》大型画册首发式,在北京国宾酒店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胡德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等领导亲临现场,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美国宝芝林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寰、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美国美亚文化教育交流协会主席杨鹏华等海外朋友,大陆数十位民营企业家到会祝贺。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郭招金、《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黄文夫、《中国画报》副社长曾湘敏、《亚太经济时报》副总编梁金安等出席了首发式。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3家海内外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
大型画册《中国关帝文化》(作者:朱正明),由胡德平先生作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字,230余幅珍贵图片,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充分展示了海内外丰富多彩的关帝文化风情,成为海外宣传中华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
胡德平先生在首发式上就关帝“忠义诚信”发表了重要讲话——
感谢从美国和海外来的各位朋友参加这次《中国关帝文化》画册首发式。
关公确实是个很真实的历史人物,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很深。宋代以后,历代王朝对关公推崇到很高的地步。全国建立的许多会馆,最著名的是敬关公。那么,商人为什么要敬奉关公?
在《资本论》里我们看到,资本,是要追逐利润的,而且追逐暴利,这说得非常对。但是,还有另外一方面,资本,又是最胆小的,又是最胆怯的,只要这个地方不安全,他就不敢投资。我们老招商,这个很好,招商还要安商。我这里投资环境是安全的,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受到保护的,你的资金到了,就不用任何担心,尤其在本小利微的时候,投资者慎之又慎。所以,商人要找个保护神,中国人中最好的保护神,影响最广、最深远的,还是关公。所以,关公信仰在商人中很盛。
以前我不理解,到了香港以后,看到酒楼饭店全都敬关公,而且我去了日本、美国的华侨餐馆,也都敬奉关公,这就是保护神。
敬奉关公,是从山西的商人开始的。山西的商人,在明朝建立之后,就参加了很多军事活动。这种军事活动,要打出一个牌子来,三国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关公是第一位的,他们把关公的形象推崇出来了。明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入侵,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修筑了明代的万里长城,军队需要的粮草、布匹、兵器非常多,这些后勤工作,需要商人来供给。86万军队,这么大的贸易量,山西商人最先承担了军需任务,把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带动起来了,山陕商人就推出了战神、武圣关公。
商人发展起来以后,他们的价值观也开始变化。我们做工商联工作,做民营企业的工作,很有幸在九十年代末,到山东聊城山陕会馆,看到了商人对关公的崇奉。在山陕会馆,商人为关公写了一副对联,我在《中国关帝文化》画册序言里说过。上联是: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谈春秋。意思是什么呢?现在还不是战争环境,也没有到你掉脑袋的时候,你也不必去杀身成仁,就是在和平时期,在建设时期,问我辈工商业者谁全节义?在经商的时候,要不要讲气节?要不要讲信义?是不是有利你就赚,是不是一点慈善、一点责任都不负呢?下联是:书生们读了很多书,孔子论语你们都精通,你们都抱着通经 致用的胸怀,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那你就是空读春秋,空读圣贤书。我觉得,商人对关公,有了这么一种理解:商人也要和关公一样尽社会责任,和平时期,也要讲气节,讲信用、讲信义。
现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法制经济、信用经济。在信用问题上,关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上的一个典型。海外华人都知道“托妻寄子”的故事,交往很深的朋友,很信任的朋友,在他一旦有难的时候,他可以把妻子和儿子托付给朋友,朋友会认真负责地把他们照顾好。如果明天就要发生战争,应招入伍的人会想到,在战场上我可能会牺牲,我的妻子儿子谁来照顾呢?我必然要托付给一个讲信义、讲信用的人。中国的历史故事,哪个最生动呢?最打动人呢?还是关羽的故事。刘关张在徐州战败以后,刘备张飞都突出重围了,就是关羽保着两位皇嫂,被围困土山。曹操派张辽来劝降,关羽却“降汉不降曹”。到了许昌,不管曹操对他怎么好,关羽还是想着桃园结义的兄弟。在许昌,曹操要败坏关羽的名声,把皇嫂和关羽安排在一个院子里住,关羽却夜读《春秋》,秉烛达旦,这就是节义!最后,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千里走单骑,护送两位皇嫂去找刘备。就是托妻寄子,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很生动啊!
信托公司是怎么来的?这和托妻寄子的说法有密切关系。我为什么托给你?我凭信用托给你,这是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一种机制呢?一种制度呢?什么叫信用贷款?我相信你。我们中国传统的信用、信义、诚信,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很有意义。这种诚信思想,在现代社会,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也是需要的。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绝不能让诚信成为最稀缺的资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在道德情操、伦理道义领域中最具信义者就是关公。上至朝廷,下至市井,被神话、美化的关公有着巨大的信义力量。商人把关公的信义当作至关重要的商业信用、信条予以崇奉。信义、信用、信誉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诚信,只是企业界还不行,需要全国人民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率先垂范,制定的方针政策,就要言必行,行必果。整个社会舆论,就要对诚信的人有表彰,对违反诚信的人,有批评,有制裁!
今天,我们编关公画册,我们举办《中国关帝文化》首发式,我们都面临着这样的任务:既要继承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面向世界,面向现在,把过去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现在的伟业,更好地发展起来。这既包括我们工商界,也包括我们的宗教界,也包括我们党政机关,也包括我们的学术团体,也包括全体中国人。
我们很多华侨,孤身一人奔向海外,投靠自己的亲友,或者自己开辟一个新的天地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精神的支撑,需要一种乡情的维系。作为一种文化的联系,这也是非常需要的。美国、日本、东南亚的华人对关公十分崇尚,关公文化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纽带。
中国人中,不知道关公的,可能还没有。但是,对关公文化的历史,善良勇敢的中国人民要赋予他什么形象?如何正确继承他的遗产?我们举行这个首发式,是很有意义的。
胡德平先生的演说,受到现场各界嘉宾热烈欢迎。
首发式上,冯德鑫、雷震寰先生先后向孙孚凌、胡德平、郭招金、谢伯阳等领导赠送了《中国关帝文化》大型画册和关公铜像,并向画册作者朱正明先生赠送了《首发证书》。
摄影家朱正明向胡德平会长讲述世界关帝文化
首发式倍受海内外各界关注,先后收到美国侨界领袖方李邦琴女士、日本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姜维先生及港台朋友的多份贺电。中华海外联谊会庄聪生、孙公麟、郭栋、陶世隆、魏登田等先生、全国工商联王钢治等先生、湖北省及荆州市海外联谊会有关领导,中国各关帝庙主持到会祝贺。
弘扬灿烂关帝文化 凝聚中华民族情结
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会长 雷震寰
雷震寰会长在河南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致辞(朱正明 摄影)
关羽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成为华夏千古传颂的英雄,历代有16个帝王为关羽御旨加封,更被民间尊奉为武圣人、恩主公、财神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
关公的忠义仁勇诚信文化道德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异国他乡的华夏子孙,把关公香火撒播到了美洲、澳洲、欧洲、非洲、东亚、南亚及世界各地,每年,许多海外朋友结伴回到祖国大陆,为关圣帝君庆祝圣诞,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为更好地弘扬中华关帝文化,5年前,我们在香港组建了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并邀请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等地知名人士为本会顾问。本会旨在促进港澳台和海外人士赴祖国大陆观光朝圣,促进世界关帝文化交流;在港澳台海外引进资金,支持祖国关帝文化建设;组织大陆各地艺术家,赴港澳台海外举办展览及演出;组织海峡两岸关公文化工艺美术特色产品,远赴海外展销推广;帮助大陆部分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华关帝文化,已经成为联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2007年初春 于香港
东南亚著名侨领、世界关氏宗亲总会会长 关英才
关英才先生
关英才:
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砥柱,是我们华人的精魂。弘扬关公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建立和谐社会,发展关公文化经济,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台湾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世界龙冈亲义总会主席 赵守博
赵守博先生
赵守博:
刘关张桃园结义,赵子龙忠勇过人,成为四姓联宗。刘关张赵后人有幸以先祖为荣,自广东开平龙冈建庙,力效祖德,在各地以四姓子弟结成龙冈亲义会,尤其于东南亚、台港澳及北美最盛。目前龙冈组织已遍及全球各地,秉承桃园结义“忠义仁勇”之精神,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
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博士 焦戴维
焦戴维:
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洛林
王洛林先生
王洛林:
在中国传统文学、民间信仰和传统宗教中,关羽气宇轩昂,能武能文,忠义仁勇,深入民间,高升为圣,从古至今,流传不息。许多中国百姓,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多以兴建庙宇、在工厂、店堂和家中设置神坛牌位等方式,将关羽供奉其中,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崇敬,寄托对祖国的向往对中国文化的思念,期待风调雨顺,事业平安。关羽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部分,也是连结海峡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一种精神纽带。
关羽“忠义节勇信”精神内涵在国民教育中的扬弃
● 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 冯德鑫
● 美国纽约关帝庙顾问 越国飞
美国纽约关帝庙主席冯德鑫先生
关羽的“忠义节勇信”精神内涵,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精髓,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
回顾人类历史,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尽管几经沉浮,有百年屈辱,终经仁人志士,为国为民、不屈不挠、甘洒热血、前赴后继,唤睡狮渐醒、擎金鸡独立、引卧龙腾飞、令世人瞩目。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完全可以骄傲的说,与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忠义节勇信”的潜意识支配的行为习惯密不可分,甚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亦神亦人的关羽,在雅俗文化之中备受尊崇,影响最广。清朝雍正皇帝有一段话,把孔子为圣、关公为神的显赫身分,以及海内外上至皇族、下至村夫百姓对关公的敬仰之情,表述得十分贴切:“自古圣贤名臣,各以功德食於其土。其载在祀典,由京师达於天下,郡邑有司岁时以礼致祭者,社稷山川而外,唯先师孔子及关圣大帝为然。孔子祀天下学官,而关帝庙食遍薄海内外,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隅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畏瞻依,凛然若有所见。盖孔子以圣,关帝以神。”(清,于敏中等编撰《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册,卷44,第698—699页)。
“忠义节0勇信”被华夏无数先辈历尽艰辛承载到今天,经市场经济大潮的激烈碰撞,金钱万能的无情冲刷,及时行乐的长期熏泡,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坚挺和荣耀。视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越来越少,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越来越多;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的越来越少,见死不救、见钱眼开的越来越多;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的越来越少,欺上瞒下、尔虞我诈的越来越多;坚守名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越来越少,顶不住诱惑、守不住寂寞,甚至不顾国格人格的越来越多;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越来越少,嘴上英勇无畏,腿上胆小如鼠的越来越多。正如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2007年1月17日 南方电视台的“马后炮”疾呼:“不能只通缉刮女孩脸的小偷,更要通缉所有在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乘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霸权主义、军国主义蠢蠢欲动,有必要在国民的教育中,把关公的“忠义节勇信”精神内涵用扬弃的观点吸纳借鉴,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忠”,《说文解字》指出:“忠,敬也,从心。” “忠”的根本要求是全心全意,尽心竭力,是指以中正方直的心理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所献身的组织和所面对的人物,即是对上级、对国家忠心耿耿,无怨无悔。我国先秦时期学者们所谈论的“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一种中正方直的道德心理,这种道德心理外化为道德规范,就是专心致志地忠于某一信念理想和人物,尽心竭力地对待所从事的事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在《忠诚的价值——增长、利润与持久价值背后的力量》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并离不开职业忠诚的,实际上那些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竞争中取得较为长期的理想效益的企业,无一不在灵活地应用着忠诚的各项原理、遵循着基于忠诚的管理的发展战略。落实到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也是需要忠诚的职业品质和操守的。尽管三国时的刘备直至到卧龙岗认识诸葛亮以前,始终在失败与挫折中颠沛流离,没有成就自己的事业。而关羽从中平元年(184年)桃园结义一直到死(219年),都是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始终不离不弃。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忠”的培育和提升仍然十分必要,使国民在潜移默化中,在形成个人高尚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我们对“忠”应该用辩证的科学的发展的态度来传承,提倡“讨论真理”、实事求是的精忠,避免“两个凡是”、唯唯诺诺的愚忠。在国民教育中,就是要把“忠”字的精华内化成听党话跟党走,有不同意见敢于举手敢于张口的自觉行动;内化成身为炎黄子孙感到无比自豪的铮铮傲骨;内化成在大风大浪中勇立潮头、身不歪影不斜的无比精忠;内化成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硬本领。
“义”,是指对兄弟、对朋友重情重义,不讲代价。俗语讲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而桃园结义三兄弟,36年生死相依无罅隙。民间信仰关公的核心是一个“义”字,且诙谐而幽默的称关公为“义种”,形象而生动地勾勒出关公信仰的内涵。“义”是关公突显的一种精神、一种人格力量,体现在民间传说中,便是始终如一的舍身救民的精神力量。但民间把关公的这种精神和人格力量神化了,作为道佛兼容的中国式的护法神,扮演了驱邪镇宅的角色,被利用来做为宣扬忠孝节义的工具。流传极广的《关帝觉世真经》、《关帝明圣经》一类劝善文,均托关公之名,传播“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的思想。中国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忠义,对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高尚品行赞扬备至,把他奉为忠义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从刘、关、张三人结义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中,我们不难看出,桃园结义是以扶国家于危亡,救黎民于水火为宗旨。从关公屯土山约三事之一:“降汉不降曹”也是明证。为何“三结义”流芳百世,“四人帮”遗臭万年?区别就在一个“义”字:就在于一个是扶危救世,除暴安良,大情大义;一个是狼子野心,残害忠良,无情无义。在当今重金轻义的社会中,要想扬正气,树正义,必须倡导五湖四海、心无芥蒂,建立纯真的广义的情义。提倡以“宁让人负我,我绝不负人”为交友之信条;讲究“团结”,反对“结团”,不当老好人;轻视当面做人,背后做鬼之徒;耻于挑拨离间,憎恶卑鄙小人;敢于直言不讳,就算遭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仍追求“以德报怨”为重“义”之最高境界。就是要大张旗鼓的摒弃庸俗的哥们“义”气:如山头主义,拉帮结派、吃吃喝喝,明知违法,还要为所谓的“义气”以身试法,在低处看是一团和气,在高处看是一盘散沙。就是要吸纳关羽的“义”字精华,以志同道合为前提,以生死与共为基础,以互帮互助为纽带,以强国富民为目的,以经得起血与火考验的大写的“义”为尺度。
节,这里专指气节。气节,又称节操、志气或骨气,“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即是气节。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坚定性。气节,是个人修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后的考验。坚贞的气节,对内表现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的坚信不移,即使身处逆境也矢志不渝;对外,表现为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略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誓死尽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民族气节。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名节,有着 “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传统美德。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从古到今,涌现出了许多视“名节重于泰山”的英雄豪杰,他们受到人们的敬仰,激励着代代国人自强不息。他们的崇高气节概括起来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至理名言,揭示了气节的基本内容,因而千古流传,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立身做人之本。关羽的气节,各朝各代都有赞美的诗篇。如宋朝张商英诗咏关羽辞曹事:“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芒。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用来比喻关羽忠义不屈之气节。元朝程元卿诗则赞道:“将军气作汉长城,此身肯与贼俱生 ? 一时成败风云散,千古精诚日月明”都让人感到不仅是歌咏关羽,更是为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唱赞歌。然而许多人在平时,尽管修身修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尽管如何标榜“为圣人立言,为天地立心”的大志;尽管如何养性、敦品、慎行、守信„„,但是一遇到“富贵”就瘫痪了,只好闭起眼,昧着良心去升官发财了。许多人在平时都是英雄、好汉,谈道理口若悬河,爱国爱民,一片菩萨心肠,但到了“威武”面前,低头了,屈膝了,不惜出卖朋友,出卖人民以求个人的苟安。叛国投敌的汉奸和那些卖身求荣的政客们,都是些“修养有素”的一时俊杰,到了是非黑白斗争最尖锐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的决定关头,就抖着双手,厚着脸皮,没了骨气,失了节操,成了败类。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的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什么是高度的理性呢?──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气节,有几种不同性质的说法:诸葛亮对昏庸的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被称为气节的。然而这种气节只是为了某一个人,为了某一个家族而已,可说是一种“奴才主义”的气节。在今天,应该坚决地否定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也被称为气节。这种气节只是孤芳自赏,超人傲世,卖弄自己的清高,可说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气节。在今天,我们没有必要来宣扬它!只有那种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对敌人横眉冷对,对人民俯首为“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真理和正义,威武不屈,一往无前,至死不变;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不惊慌失措;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不妥协、不退缩、不苟免、不更其守!固执着真理去接受历史的考验!这种“舍己为人”、“舍身取义”、为万民、为真理与正义的气节,才是值得我们宣扬和继承的。
勇,是指对敌人对危机英勇无畏。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随刘备东征西讨后,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震华夏。虎牢关温酒斩华雄;为报曹恩,在万众之中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千里寻主,过五关斩六将;刘备平定益州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关羽率军北攻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单刀赴会„„关羽可谓智勇双全,但勇气和傲气并存,甚至傲到了狂的程度:“陆逊小儿奈我何?”才有了“败走麦城,父子皆被杀”的下场。当时,吕蒙进占江陵后,尽得关羽及其将领的家属,并对他们加以优待和抚慰,下令军中不得侵扰百姓,还对全城百姓表示关心,给有病的送医药,给饥寒者赐衣粮,使城内秩序迅速恢复。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不久,荆州为东吴所夺取,关羽败走麦城,在突围中不听将士们“走小路恐有埋伏,应走大路”的建议,最终导致走小路被捕掉脑袋,身首异处的惨烈结局。陈寿的《三国志》也有记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在和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既要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又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既要提倡个性发展,又要力戒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既要构建和谐社会,又要培养全体国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信”,是指对人对事言必信、行必果,即诚实守信。刘、关、张自桃园结义之后,36年如影随形。这36年,是经历血与火考验的36年,是生死相依的36年,是真正对誓言终身信守的36年。如关羽兵败曹操后,曾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挂印封金;为寻刘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兄弟相会。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 诸 君勿复言”,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三国时的荆州乃战略之要,蜀国发展之基,魏、吴虎视之地。关羽的一生与荆州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的政治军事活动都在荆州进行。这些既充分反映了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在蜀汉政权方针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更足以证明了他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我们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尽管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国人诚实守信的品行却在逐渐缺失。伪劣假冒、欺世盗名屡禁不止。胡*主席把诚实守信作为“八荣八耻”之一,列入国人的行为规范,这是各行各业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忠义节勇信”传承到今天,关羽只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先贤无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把“忠义节勇信”的精神内涵代代相传,让全体国民以崭新的面藐迎接2008年奥运会,让和谐之风吹醒世人,让和平之鸽自由飞翔。
第五篇:杨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讲课稿
弘扬中华文化 助力强国梦想
——基于杨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
百色市人民政府调研员 杨宗长
(讲课内容)
习语温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关于中华姓氏文化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姓氏分为单姓(张、王、李、赵等)、复姓(皇甫、司马、欧阳等)和多字姓(爱新觉罗)等。姓产生、发展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星象学、心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1、关于姓。许慎的《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孩子一出生,父亲就走开,只剩下母亲。因此古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但进入父族社会后,就大部分跟父亲的姓,还有跟母亲的。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嬴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愚昧状态的一个标志。
2、关于姓氏。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氏是指氏族,是和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种族。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3、关于姓”和“氏”的来历。据历史资料考究,我国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
4、关于中华姓氏的起源。中华姓氏的起源,追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伏羲氏时期。相传伏羲氏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5、中华第一个姓氏。第一个姓氏是在河南诞生的。相传,6500多年前,人类的始祖伏羲带领人来到河南淮阳,繁衍生息。他规定了姓氏,制订了婚嫁制度,教人结网捕鱼、饲养牲畜,教人们烹制食物,推演出了八卦,制造武器用于战斗。伏羲氏姓“风”,因此“风”成为中华第一个姓氏,淮阳也被誉为“羲皇古都”。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二、中华百家姓
(一)关于百家姓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及甲骨文的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百家姓的称呼起自于宋代《百家姓》著作出版以后。《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原来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二)百家姓来源分类。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但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几乎都有一番来历,都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归纳起来,分门别类,大致有以下十几种来源:
1、以国名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诸侯国遍布神州,有许多国的王族以国名作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卫、许、陈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2、以邑、亭、乡名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乡、亭都是古代行政区划,秦汉时,大体上十里一亭。每乡约12500户,十亭为一乡。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3、以居住地为姓氏。一般是无封土之人采用这种方式,其中复姓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再比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等。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4、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5、以祖上谥号为姓氏。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褒贬善恶所加的称号叫谥号。比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以爵位为姓氏。爵位是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比如:王、公、侯、伯、子、男。上古周朝时,鲁国郡主鲁定公,将他哥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衍,一个叫为,都封为公爵,时人称之为公衍、公为。公衍、公为的后代就以祖上爵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公。得姓始祖:公衍、公为。
7、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比如:伯、仲、叔、季等。
8、以官职为姓氏。比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钱、宗、帅、凌等是以官职为姓的。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晋国赵衰跟随公子重耳颠沛流离十九年,最后辅佐他回国登基。赵衰不仅对公子重耳,而且对一般人也是像冬天里的的太阳一样温暖,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冬日”为姓氏。汉代的淮南王英布,年轻时犯罪,被处以脸上刺字的刑法,这在当时叫做黥刑。他的后代不仅不忌讳这一点,反而以“黥”为姓氏。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赐姓即天子、皇帝赐给臣民的姓。比如唐朝大规模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据《路史》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避讳,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亲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史上因古代避讳而曾被改名的城市与人物)。后晋避讳儿皇帝石敬瑭,姓敬的要改姓文、姓苟。但后汉时基本上都恢复原姓了。到宋朝为避讳翼祖赵敬(赵匡胤祖父),姓敬的又纷纷改姓苟、姓文。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在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中曾列举出不少:“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此外,还有因避汉宣帝刘询的名讳,姓荀的改姓孙;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姓恒的改姓常;避汉哀帝刘欣的名讳,姓欣的改姓喜;避汉哀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姓庆的改姓贺。
12、因避仇、避祸而改姓。比如:司马迁遭到迫害,后裔改姓同、冯。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两千年来他们遵奉“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 的遗训。再比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13、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带来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羌、氏、羯等少数民族原有的复姓原有的复姓、三字姓、四字姓,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单姓,和汉族的姓氏融合为一体。比如:慕容、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司马改姓司,欧阳改姓欧。比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14、其他。
(三)百家姓的排名(2020年百家姓排名)
我们现在所说的百家姓排名,更加关心的是不同姓氏的人口数排名,而排名依据的是什么呢?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排前十,总人口约为5.5亿人。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95,300,000人。
2.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41%=88,900,000人。
3.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84,800,000人。
4.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5.38%=64,600,000人。
5.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4.53%=54,400,000人。
6.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3.08%=37,000,000人。
7.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3%=26,800,000人。
9.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24,600,000人。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百家姓排名100名姓氏:前十名总人口约为5.5亿人。
三、杨姓与杨氏文化
(一)杨姓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台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根据人口普查,杨姓在全国人口排百家姓中第6位。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近40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二)杨姓的起源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三)历史脉络:得姓始祖: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迁徙传播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始祖杨绘,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凤湖杨厝,在揭西县凤江镇,开基祖杨梅轩,先祖杨三阳原居揭阳槎桥乡,后移居揭阳(今属澄海)蓬州都外砂乡。至二世杨公道(1331~1396),字程川,明洪武四年因避土匪许之信之乱,再移霖田都棉湖寨西门,从事商业。杨公道置粮田三千三百余亩,分给诸子。明正统十一年曾孙杨梅轩移居凤湖开基,成为凤湖杨氏一支。
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随后,杨姓也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四)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这三省杨姓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这三省的杨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6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1.1%)、江西(10.7%)、江苏(10.3%)、山东(10.1%),这四省杨姓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9.4%)、四川(7.8%)、福建(7.6%)、陕西(5.9%)、湖南(5.5%),这五省的杨姓又集中了36%。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宋、元、明600余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些,杨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为13%,净增加了30万。杨姓人口的分布总格局也发生变化,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传到了东南部。
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在人群中,分布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杨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以上,有的达13%,占了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大约23%的杨姓人口。在晋冀豫、京津、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北端、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吉西部、湖北大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西北部、广西中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4.5%,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7.3%,居住了大约34%的杨姓人口。
海外分布: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士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五)杨姓文化
1、堂号: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以望立堂。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即是春秋羊舌氏后裔。晋以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弘农杨氏又是借助于杨震家族而闻名的。可以说,没有杨震家族,就没有弘农杨氏。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故而得名。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拒绝行贿者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孔庙堂、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
2、图腾
图中有日、有月、有龙、有凤、有长寿鹤、有捕猎工具、有猎物、有吉祥物等等!意为:日月生辉、龙凤呈祥、延年益寿、丰衣足食、吉祥如意!
3、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3、家训
这里所说的杨氏家训,就是对杨氏族人言行的规范。简单的说就是“忠,孝,勤,俭”。具体的说就是: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4、主要名人
中华万姓本一家,寻根溯源自炎黄。
得姓始祖杨伯侨,春秋杨邑第一乡。
晋国大夫杨叔向,忧道贺贫万古芳。
迁居华山仙谷中,弘农华阴成郡望。
西汉开国杨喜侯,簪缨世家杨敞相。
关西孔子杨震公,清白家风四知堂。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帝一统开隋杨。
创立五省六部制,科举取士育贤良。
杨广兴建大运河,沟通南北赖通航。
隋朝虽短启大唐,华夏中兴雄风扬。
初唐四杰有杨炯,从军雄篇震八荒。
大唐杨氏十一相,杨炎革新在中唐。
五代书法杨凝式,唐宋书峰架桥梁。
继业延昭杨文广,三代从戎杨家将。
北宋哲学家杨时,程门立雪永留香。
南宋诗人杨万里,诚斋先生高风长。
元末浙江杨维桢,铁崖诗体显苍凉。
大明一朝杨氏兴,士奇荣溥称三杨。
继盛铁肩担道义,直谏辣手著文章。
三大才子首杨慎,一代文雄状元郎。
太极宗师杨露禅,弘扬武学民安康。
旷代逸才数杨度,湖南少年歌激昂。
主席恩师杨昌济,为国育才润潇湘。
女中豪杰杨开慧,忠贞豪迈志飞扬。
西安事变杨虎城,义薄云天慨而慷。
侦察英雄杨子荣,林海雪原斗志强。
铁道雄兵杨连第,架桥献身清川江。
上将得志成武勇,三杨开泰总理赏。
国家主席杨尚昆,勤政为民史册彰。
杨贵修建红旗渠,集体主义闪金光。
山东杨朔散文家,清新俊逸写华章。
物理学家杨振宁,华人首度获诺奖。
江苏杨绛人中瑞,著作等身文坛仰。
云南大理杨丽萍,舞蹈艺术美名扬。
辽宁绥中杨利伟,太空遨游敢担当。
国强建立碧桂园,草根创业成巨商。
联想总裁杨元庆,实业报国志远航。
杨氏千秋忠义传,代有贤达振家邦。
沧海桑田衍至今,瓜瓞绵绵族兴旺。
杨树质朴虽平凡,士子方正当自强。
崇德启智多俊彦,龙凤呈祥神州昌。
(六)杨氏历史名人典故及启示
1、杨震“暮夜却金”的“四知”典故——廉洁从政,不谋私利。
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专达,于是征召他(为官),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年已五十余,官职到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的地位。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属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黄金)羞愧地出去了。杨震于是因为“四知”先生闻名天下。杨震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他慎独,不因为别人没有看见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如今,渭南市潼关县在秦东镇四知村东建立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
2、杨家将的精神实质
(1)杨家将。杨家将是北宋著名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群英谱:七郎八虎。杨家将的正史、戏曲与小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杨业七子的名字和结局都有不同。按照作品年份,人物由大到小的排列为:《宋史》: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北宋志传》(《杨家将传》)和《飞龙全传》:渊平(延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杨家府演义》: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因犯武功郡王赵德昭之名讳,改名杨景)、延嗣。
到晚清时,评书中称杨业的子嗣作七郎八虎:
大郎杨泰,字延平,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二郎杨永,字延定,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金沙滩一战,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三郎杨勋,字延光,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入泥而死。
四郎杨贵,字延辉,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字延德,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字延昭,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七郎杨希,字延嗣,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杀死。
八郎杨顺,字延顺,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据《下河东》记载: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老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老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查得共二十二人,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花解语,杨大郎正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张金定,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云镜,杨大郎次妻,有书写大郎妻是,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耿金花,杨二郎正妻,有书写二郎妻是李翠萍,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
邹兰秀,杨二郎次妻,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董月娥,杨三郎妻,有书称花谢玉、朱月梅或花似玉,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孟金榜,杨四郎正妻,有书称林素梅、云翠英或罗氏女,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耶律金娥,杨四郎次妻,辽国萧太后次女铁镜公主,又称碧莲公主。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哉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但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使四郎趁夜混过关去与杨家团聚。有子杨宗原。
马赛英,杨五郎妻,有书称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柴美容,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银屏、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王兰英,杨六郎次妻,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呼延赤金,杨七郎正妻,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
杜金娥,杨七郎次妻,有书称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战时七郎出重围搬兵与其相遇,在杜家山结为夫妻。子杨宗英。十二寡妇中为此一人乃是天上荒星降世。向授九华仙人妙法,会灭兵接刃之术,武艺出众,使三口飞刀,百发百中,杨府内外皆尊之。
蔡绣英,杨八郎正妻,有书称周淑荣或肖金蓉,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耶律银娥,杨八郎次妻,辽国萧太后三女玉镜公主,又称青莲公主。
杨琪(杨八姐),字春花,使梨花嵌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铜锤班指挥使,铜锤程普;据《下南唐》程普乃南唐鲁国公程飞虎之子,即程咬金后人,程飞虎阵前丧命,托孤于高怀德,后为老令公收养于火塘寨。
杨瑛(杨九妹),字秋菊,使朝阳灿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
杨排风,杨府烧火丫头,使一条烟火棒,后来杨门女将出征,都以其为先锋。杨排风自小无爹无娘投入天波府为仆,与杨七郎、杨八姐、杨九妹等小辈弟子一起长大,是以年纪不大,辈分却高,乃是杨家第二代子弟。曾随穆桂英一同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巾帼不让须眉。是杨门女将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穆桂英,杨六郎长子杨宗保之妻,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於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百岁挂帅,领军寡妇西征,她五十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姜翠苹,杨七郎子杨宗英之妻。杨宗英下山认祖归宗,通过他收降的辽邦女将。在天门阵中阵亡。
焦月娘,杨六郎次子杨宗勉之妻,杨六郎副将焦赞之女。
杨金花,穆桂英之女,武艺高超,箭法更精。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后来两家共同为国平叛,冰释前嫌。
(2)杨家将文化精神实质与现实意义
幽州救驾立奇功,滩上金沙卷风云。一门忠烈杨家将,动地惊天泣鬼神。杨家将为中国老百姓传颂,已经有近千年的时间了。这支北宋时代出现的爱国将领集团,其指向是以杨业为首的保边名将。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精忠报国之家族,从最初的民间传说,到后来的戏剧词曲,小说传奇,一直在里巷、舞台、说书场流传,致使杨家将故事中的人物,如杨业、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等,都成了家喻户晓、忧国忘家的一批英雄形象。杨家将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极为罕见的。这就是杨家将为什么近千年来深入人心、辉耀日月的根本原因。杨家将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的故事享誉千古,催人奋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讴歌杨家将,塑造和演绎出的杨家将英雄群体中众多鲜活人物形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家将文化。杨家将文化和它蕴藏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现象,同时也是符合时代精神、历久弥新的先进文化。立足当代,着眼未来,我们更加感知和确认杨家将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的精神实质。
一是把国家的统一富强,社会的稳定和谐,百姓的安居乐业做为几代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与行为。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于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的密切联系,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以及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杨家将为争取大宋不受侵扰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杨家将的爱国精神,杨家将英雄群体的产生,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更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时代要求。是这个时期时代精神的经典范例和时代最强音。
二是不畏强敌、英勇奋战,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的英雄主义精神。英雄引领,众人跟上。英雄主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时代的精神,是支撑时代发展的精神支柱。英雄精神是人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时代需要英雄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攻坚克难,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甚至生命;也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英雄主义彰显的崇高价值,除了一般的具体社会意义外,在生命人格的塑造上更值得重视。古罗马圣哲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曾将这种人格培育喻为“伟大心灵的回响”,并认为,如果人一旦失去了这种对伟大心灵的感应、体悟,麻木、冷漠、委琐就会接踵而至,人生必然因此阴暗卑下,与“自由”无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杨家将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永远都不只是一种过去式的历史陈迹,不只是少数英豪的个人行为,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涵养、人格提升息息相关。一句话,只要我们还对自由、尊严、高贵的人生价值心存向往,英雄的心灵回响就不会断绝。杨家将留给我们的精神,留给我们的思想,促使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忱、更富使命与责任的行动,投身到当代新的历史实践中,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学习、工作、奋斗!
三是坚贞不屈,前赴后继,满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的群体奉献精神。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人。
四是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杨家将身上又体现了一种传承。在杨家将身上又体现了一种传承。这种传承就是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无论历史上的英杰,还是为新中国捐躯的英烈,他们身上展示的英雄气概,已经内化为广大人民血脉中的精神气质,成为发扬光大的革命传统,成为永不过时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这种传承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新世纪,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中,杨家将文化精神无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帜。杨家将文化精神到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今中国,特别需要杨家将文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新时代的气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干净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爱护好你的单位、敬重你的单位、珍惜你的单位、奉献给你的单位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