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是我们年轻人最该学习的经典
将文化学以致用才能铸就自身的软实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被称为“汉文化圈”,文者是宇宙自然规律理律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的根本。
以上节选自百度词条,显而易见,网络是现代人搜集和知晓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于新鲜事物的从妄想到陌生再到熟悉,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过程。那么新鲜的事物尚且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西方的文化更加快速的被年轻的一辈所接受,而中国传统文化却一度被忘在脑后。我想可能某种程度上西方文化象征着超前的自由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让人联想到过时的腐朽的。
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曾最早提出“软实力”,并且认为软实力和孙子有关联。2008年,更是在他的新书《领导的实力》中把软实力与《孙子兵法》画了一条连接线。那么何为软实力?比如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
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倔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把它引用到我们个人身上,暂把它浅显的理解成:一个人要想全面提升,既要有健康的体魄,礼貌的举止和整洁的仪表,也有学以致用的文化和脑中扎根的进取意识。
鉴于此,我想就此文来谈谈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可是我不想将此文命名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或者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只是就让我们一起想想中国传统文化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又要如何铸就自身可靠的“软实力”?
我们生在祖**亲的怀抱,长在祖**亲的怀抱,却因为什么而不去追溯和传承我们祖**亲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国外留学生在中国潜心学习书法、茶道等等,她在文章中写道:“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摒弃了他们原本就有的优秀传统,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她觉得中国年轻人喜欢的星巴克和中国的茶道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故事的真假,无从知晓。但是让我们来冷静的看待星巴克和中国茶道的事儿,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我自己先做回答:
问:你喝星巴克吗?
我:我喝,星巴克不单是咖啡,我更觉得它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我很爱咖啡,可是我更喜欢COSTA的咖啡,我知道咖啡豆因为山羊才被发现。
问:你喝茶吗?
我:我喝,我也很爱茶叶,我知道红茶和绿茶其实是茶叶的品种,茶叶总共分为六大类:黑茶、青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传说始于神农。
问:那么,非要你做决定选一个呢? 我:我觉得没有必要。
这是我写到这里心中涌出的想法,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很多。要明确的是,我们不需要在西方文化或者其他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作出选择。我们要做的只是去学习和致用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对于其他优秀的文化,也要学习和致用!因为优秀的文化是互相联通的!
虽然从小我们就学习诗词背诵古文,可是才疏学浅的我当时未能参透其中蕴含的深意,直到看到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光盘,才对于老祖宗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有一知半解。但是仅仅这一知半解便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弟子规》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简单的十二个字,所蕴含的深意足以让我对于过去的自己忏悔不已。初中之前的我都比较乖巧,品学兼优,中考考上家乡最好的高中,父母在这之前从来没为我的学习什么的担心过。可是在上高中之后,特别叛逆的我,总被找家长,处分甚至停课。那时候真的就是理解不了父母的那种心情,根本就做不到《弟子规》中这简短的几个字!有幸参加第六届传统文化论坛期间我就给家人打电话,虽然以前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还是想跟家人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收获,并且急切的想在现在和以后的日子里学以致用,就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我很庆幸能够接触并且进一
步深入的学习和致用传统文化,在我的父母尚还健康,在我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家庭之时,就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带给我生活的巨大变革。
在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前,我看了很多西方关于成功学的书籍,亦是获益良多。可是当我对传统文化有了这一知半解,在我读着《弟子规》和《道德经》的时候,真是醍醐灌顶般的觉醒。这是之前所读书籍所没有的顿悟,这是我生命里从未受到过的震撼!仅仅是这一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让我对于之前多数的错误有了完全颠覆的认识,因为我意识到一切的根源都是我自己,并且在某些时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亦会豁然开朗。这样的“软实力”会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所畏惧,一直向前。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在学习的路上从不止息,他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是源自于多种不同文化迸发的火花。他对自己的思维方式释义是涵盖了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人格等因素。然而他仅用一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来阐述自己的商业理念。可见,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无论中国传统文化亦或其他优秀文化的学以致用是多么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佩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积淀,是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最宝贵的文化。现在的我,并不能断言传统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只是想在我有限的时间里,点滴的学习和积累,哪怕只懂了一丁点,但是这一丁点对我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我所希望的!
手中拿着星巴克咖啡的你精神百倍,可是不要忘了在电脑前工作学习了很久的时候来一杯绿茶冲淡疲惫。我们成长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和过去相比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有人为此感到兴奋,有人为此而变得浮躁不安。所以请在当下的生活里将优秀的文化学以致用,水滴石穿的铸就自身强大的软实力。
第二篇:留住传承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留住传承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2014-6-11 马思伟
双管齐下 留住传承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我们村为例,原来户户以种田、养蚕、刺绣为生,村民可以在自家完成纺染织绣的全过程,白天姑娘们就坐在家门口绣花,就连出嫁时必备的嫁妆都是刺绣工具„„然而如今这种‘家家架绣棚,人人弄针巧’的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最传统的教育空间——刺绣作坊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被移去他处,大量本地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严重的‘空巢化’现象„„城镇化的脚步似乎打破了传统技艺与文化本来的传承模式。”梁雪芳说,面对这种状况,留住传承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为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技艺找到符合时代特点的传承方式最为要紧。梁雪芳建议要“双管齐下”:既在学校中开辟相关的传统技艺专业,形成全面而成体系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模式,同时也兼顾师父带徒弟的传统传承模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传统技艺。
对于留住手艺、发展新的传承人的问题,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从而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们在调查河北赵县范庄时发现,依靠乡村贸易和当地在农历二月二举行的百年‘龙牌会’形成的庙会经济,当地村民就势经商做起买卖,生活有了改观,许多外出的打工者也纷纷重归故土。龙牌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古老的村落文化被传承了下去。”
第三篇: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模版)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曾经孕育了无数的繁荣盛世,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发挥了极具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文化也在社会的发展与动荡中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随着道德的不断滑坡,产生的各种恶果也让我们尝到了苦头,更让我们痛定思痛,所以我们都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5月26日、27日我们一行九人很荣幸的参加了南宫市第三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教育专场》,第一天是山东儒源集团的创始人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校长,她利用一天的时间给我们讲授了《教子之道》作为一名家长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怎样教育学生。第二天由全国著名影视演员,传统文化传承推动者金玉婷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改变心改变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我出发,只有自己改变了才能去感染别人慢慢改变世界。通过两天的学习老师们都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就这两天的学习,自身的感受展开分享活动。总结语
学习传统文化是自救,弘扬传统文化是救人。民族兴衰,匹夫有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是任重道远。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于生活、应用于工作,自己身体力行并传承子孙,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并发扬光大!
第四篇:到此一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到此一游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近来,一则中国游客丁某某把“到此一游”刻在有3500年历史的文物上被曝光后,立马引来近乎本能的口诛笔伐,纷纷谴责当事人把脸丢到了国外。笔者以为,在文物上刻字只是众多陋习的代名词,值得反思和讨伐的其实应该是我们自己。
比如,在我们所在的城市,艇湖塔身上,古城墙上,到处都是涂鸦,杂乱无章,除了表明海枯石烂不变心、到此一游之言,更有咒诅骂人之语,粗俗下流,还包括小学生的“杰作”,这里可能也有你我。如果没有,那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吸烟、随地吐痰、插队、乱停车和浪费等陋习中可能有你我。
上述陋习,不能够说当事人主观上品质有都么恶劣,有意去破坏文物什么的,而是习惯。可是恶劣的国际影响和通过旁观者清的谴责却警示我们,物质富裕了,精神跟不上,一种暴发户心态,依然会在国际社会没有真正的地位,被不齿。而上述陋习,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宣传重视熟视无睹的陋习,要像对待酒驾一样立法和执法,让好习惯成为自觉。这恐怕是“到此一游”事件及类似陋习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第五篇:我们该读的书
我们该读的书 我国一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就不错,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阿莱的《尘埃落定》,霍达的《穆斯林的赞礼》,姜戎的《狼图腾》。这几部作品我自己也是看过的,很震撼人心的,会给你很深的体验的。再或则像外国名著《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飘》,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漂亮朋友》《羊脂球》之类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励志和处世的书籍像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缺点》或李敖的《零度生存》。如果你不喜欢看这些书,可以看一些青春故事的书籍,类似史蒂芬呢 梅尔的《暮光之城1~5部》张悦然的《水仙已成鲤鱼去》《樱桃之远》村上村树的《挪威森里》《海边的卡夫卡》都是不错的选择
《约翰.克里斯多夫》
《红楼梦》(王蒙评点)
《现代化的陷阱》
《梦的解析》
《时间简史》
《管锥编》
鲁迅杂文1.施瓦布: 古希腊神话故事
2.圣经-旧约
3.荷马: 奥德赛
4.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5.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6.亚里士多德: 诗学
7.圣-奥古斯丁: 忏悔录
8.但丁: 神曲
9.卜迦丘: 十日谈
10.拉伯雷: 巨人传
11.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12.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13.莫里哀: 伪君子
14.笛福: 鲁宾逊飘流记
15.理查逊: 帕梅拉
16.费尔丁: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17.卢梭: 新爱洛伊丝
18.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19.歌德: 浮士德(第一部)
20.席勒: 阴谋与爱情
21.拜伦: 唐-璜
22.夏多布里昂: 勒内
23.雨果: 悲惨世界
24.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25.斯汤达: 红与黑
26.巴尔扎克:高老头
27.福娄拜:包法利夫人
28.狄更斯: 艰难时世
29.果戈里:死魂灵
30.屠格涅夫:父与子
31.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32.麦尔维尔:水手比利-伯德――一桩内情故事
33.左拉:娜娜
34.莫泊桑:俊友
35.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36.易卜生:玩偶之家
37.托尔斯泰: 复活
38.马克土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39.皮蓝德娄: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40.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1.詹姆斯: 贵妇的肖像
42.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43.吴尔夫: 海浪
44.卡夫卡: 变形记
45.德莱塞: 嘉莉妹妹
46.海明威:老人与海
47.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48.威勒克和沃伦:文学理论
49.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
50.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1、文学、美学方面的书籍读文学、美学方面的书,其作用在于:间接地体验人生、了解生活,提升和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品位,增强心灵的敏感性和精神的丰富性。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我想如果你听过前些日子文法学院举办的“文学之韵”系列讲座就应该有所体会。这方面可读的实在太多了,不妨现代的古代的国内的国外的都读一点,尤其是文化经典。我个人觉得这些不妨一读:文学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庄子、四大名著;《悲惨世界》、《简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飘》《双城记》《老人与海》《瓦尔登湖》《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等《傅雷家书》《围城》《平凡的世界》《浮躁》《边城》《活着》;另外,鲁迅、沈从文、罗素、培根的小说或散文,当代中国作家中的贾平凹、张承志、余华、莫言、苏童等的小说也值得一读。美学《房龙文集》《美的历程》(李泽厚)《美学散步》(宗白华)《西方艺术史》等。顺便罗嗦一下,其实,文学提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口才和笔底功夫,有的文学书籍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它的魅力就在于春风化雨而不是强行灌输,我个人就深受《平凡的世界》的激励,这种激励比今天太多的励志书作用大多了。
2.社会、历史方面的书籍社会、历史方面的书,其功能是:了解社会运行的状况与机制、获得处世待人的经验和智慧。历史是对旧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总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社会学则是当前社会的观察与描述,通过这种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把握我们生活的时空环境,找好自己的坐标。而且,读此方面的书籍,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度,不会为小我的思想和利益所限,这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另一个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于,当前的很多学生太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素养了。我们对历史政治的了解基本上都是辨证唯物主义的,都是以阶级观为核心的,我们的近代史也基本上是党史。这种一元观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遇到的很多
现实问题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解释或者说我们已经开始怀疑教材所说的。这就需要我们跳出来看。个人推荐以下几本书:社会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菊与刀》、《中国社会十大阶层》、《中国人:观念与行为》、《乌合之众》、《断裂》、《代价论》。历史类:《上下五千年》《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史记》、《潜规则》(或《血酬定律》)。另外,一些历史散文或者社会学家茶座的通俗文章,也可一睹。
3.心理、哲学方面的书籍心理和哲学方面的书之功能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自我、知道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体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及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人生的自我启蒙和自我激励,提升人生价值观、社会历史观和终极人文关怀的层次品位,获得较高层次的婚姻、恋爱、家庭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代人的心理都很脆弱,同时却面临着紧张的社会竞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也是电视和电脑机前长大的一代,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疏离感强,心理状况整体不好;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也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一味的反对崇高解构经典会让我陷入对未来的迷茫,而单纯的共产主义理想已经不能救赎我们。这需要我们从心理学与哲学中需求支柱。一般来说,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的了解人3 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哲学,则解决我们的思维困境,帮助们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独立思考,而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知所终。我的推荐:传记类:《曾国藩》、《牛虻》、《苏东坡》、《甘地自传》。人文类(从大方面说):《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培根论说文集》、《菜根谭》、“走向未来丛书”选读、“黑马部落丛书”选读。心理类:《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心理学与生活》。宗教类:《禅宗诗歌境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哲学类:《中国思想史》、《西方哲学史》。
4.科学、经济方面的书籍这个类别其实也可以换个名称,叫现实应用方面的书籍,但要和我们一般应用性书籍相区别。它是形而上的应用知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在经济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信息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的时候。了解科学,了解经济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必去独特别深奥的专业著作,但需要通俗化的了解却是必须的,这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科学类:《第一推动丛书》选读、《第三次浪潮》、《时间简史》、霍金、刘易斯等著名科学家的科普作品。经济类:“当代中国经济学家随笔录”、《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当然,经济学家茶座很值得一看。除此之外,管理学方面、传播学方面的学科知识了解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5、个人专业领域相关书籍专业领域是一个人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方面的书就不仅需要广而且需要精了,我的专业兴趣与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还有一定距离。对你的专业只是算有所了解,所以不敢班门弄斧。在此掠过。需要提及的是,这个专,不一定是你的专业,最好是你的兴趣和擅长所在,这才会激发你的潜能。其实你逐渐会发现,我大概是沿着“文史哲用专”来归类说明(这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完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如果你现在这方面涉猎较少的话,也不妨按这个顺序(主要指文史哲)由浅入深来扩展知识。由于你现在还在读本科,不一定与学术打交道,所以我所举书目也尽量为通俗易懂的经典之作(很多书图书馆也有,可以去借,没准在逛图书馆的过程中你很以外发现其他的好书)。大概就据这么多吧,这些其实就够你很长时间读的了(说句惭愧的话,所举书目我也只读了70%,其它的是一些朋友强力推荐的自己打算读的)。待你读了一些书之后,渐渐的就知道自己该读那些书,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了——你就完全可以抛开我说的这些废话了。当然,由于掺杂了一些个人的经验,难免偏颇。仅供参考,切记三思4 后行。最后再罗嗦一下。我很赞同郑也夫的一句话,他说大学的教育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思考;怎么写论文。怎么读书是说如何吸收知识,怎么思考是说如何转化自己吸收的知识,而怎么写论文则是说如何把你的思考用一种恰
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三件事,读书是基础,我这里简单说一点如何读书的问题。首先是个习惯的问题。要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自愿行为,一种快乐的精神休闲生活。这样的话,才会有效果。其次是到底怎么读。我个人的方法有两个:随便翻翻和带着问题去读。而前者可以培养知识的广度,但失于杂乱,后者可以加强知识的深度,但容易限制视野。二者结合,相得宜彰。第三,建议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这样会让读书变得很枯燥和无趣,而知识的接受也会大打折扣。第四,不妨多看看一些名家荐书和读书方法的介绍,这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指南,可以少走弯路。当然,方法因人而已,不必模仿。随性而为,是最好的方式。好了,就到这儿吧,希望我的些罗唆能对你有所帮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红袖添香夜读书”乃人生一大乐事。提前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