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潜的战争诗(定稿)

时间:2019-05-13 13:0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程潜的战争诗(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程潜的战争诗(定稿)》。

第一篇:论程潜的战争诗(定稿)

论程潜的战争诗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10650436 谢佳 指导老师:唐红卫

摘要 :程潜为世人所知是因为他在战争中所取得的成就,但鲜少有人知道他诗人的身份,他一生写了许多的诗词,尤以战争诗最为出名。程潜的战争诗内容具体,情感丰富,运用独特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紧张场面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创痛和灾难。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程潜;战争诗;爱国;爱民;反战

目 录

引言..............................................................................................................................................(1)1.程潜战争诗的思想内容...................................................................................................(2)

1.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2国内军阀混战时期..................................................................................................................(4)1.3抗击外国侵略者......................................................................................................................(5)

2.程潜战争诗的艺术特色...................................................................................................(8)

2.1体裁形式,皆为五言古体......................................................................................................(8)2.2善于运用典故来警示敌人、鼓舞士气、表明决心..............................................................(9)2.3善于运用天气、动物、兵器等意象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9)

结语...........................................................................................................................................(11)

引言

程潜(1882-1968),字颂云,湖南醴陵市官庄人,他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先后参加过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辛亥革命等战争。他曾在讨袁、护法、平叛中战功显著;也曾因刚正不阿、清正严明受到蒋介石、李宗仁的忌恨而再三受到陷害;身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亲密合作。程潜在进行作战的同时也会用诗词来记录战争的场面和内心的感受,国内外许多学者会对程潜的政治倾向以及他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但是,对其战争诗歌却鲜有涉及。程潜不仅在战场上有详密的作战计划,在他的诗歌中也有自己对战争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会。通过研究他的战争诗,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程潜对战争的态度的变化,感受他的爱国、爱民情怀,以及他所展现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精神创痛,感受他的反战情怀。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了解到他创作战争诗的独特手法,本文将从体裁、用典和意象这三个方面了解程潜战争诗中所蕴含的艺术特色。

1、程潜战争诗的思想内容

程潜战争诗中所蕴含的内容十分具体,情感特征丰富。从诗歌的内容上,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解读程潜的战争诗: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军阀混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将从不同时期的战争诗来分析和理解程潜战争诗的内容和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变化。1.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去探讨程潜的诗歌:1917年-1925年、1926年-1927年。

第一阶段,1917年-1925年。程潜参加过护法运动、陈炯明叛变等战争,他的诗中也有对护法运动、陈炯明叛变的描写。这个时期的程潜,斗志昂扬,怀着满腔热血,带着革命激情,积极投身到战争中。从程潜的战争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爱国情怀,誓死效忠孙中山,捍卫祖国的决心。我们首先来看其中一首《纪湘南护法之役》: 大盗何时止?生灵困涂炭。羿死浞奡凶,卓亡傕氾乱。联军起南纪,相与申国 宪。视听秉民意,忠贞摧虐慢。尸横祝融麓,血染萱洲涧。前军告矢绝,秋霖护 天顺。惨淡偏师捷,虎狼中夜遁。飞旆逐窜逃,气类由兹奋。[1]

该诗写于1917年,写的是孙中山先生为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而发动的护法战争,当时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随后密派程潜到湖南护法,策划发动起义。段祺瑞领导的北洋军阀与林修梅、黎元洪等的护国军对抗,最终护国军取得胜利。程潜作为护国军的一名将领,他为护国军取得的胜利十分的开心。我们来看第一、二句,第一句是说北洋军阀毁法乱政,人民生灵涂炭,不知何时才会停止。但是在第二句他借用典故“董卓之乱”来回答,意在说明这些试图毁法乱政的人必将没有好下场,其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希望这些人不要有意图谋反之心,同时也暗含着程潜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十分有把握,信心十足。再看第六、七、八句,“前军告矢绝,秋霖护天顺。惨淡偏师捷,虎狼中夜遁。飞旆逐窜逃,气类由兹奋。”虽然战斗艰苦,但所幸秋天霪雨的庇护,段祺瑞部自动撤退,战势顺利,战斗告捷,护国军内的战士挥动着军旗追逐段祺瑞部队,心里非常的兴奋。作者看似是写战士的兴奋之情,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当听到战争告捷的消息,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程潜对国民政府的忠心,对敌对者的憎恶,因此,他拒绝一切有损党国,有损孙中山的行为出现,一心一意的为党国服务。又如程潜的《六月十六日观音山纪变》 :

重阴霭层云,流火蒸亭午。比户闭门闾,九衢绝商贾。讹言数日起,吾宁畏强

御。誓秉忠贞心,一死酬盟主。入夜势益急,四面宣笳鼓。街术步伐声,汹汹失伦

序。祸起肘腋间,志在倾幕府。燕雀处堂坳,蛟龙悲失所。求全全已毁,殉义义不

许。平旦好音来,搴云凤高举。[2]

该诗写于1922年,写的是陈炯明叛变事件,陈炯明率领军队围攻总统府,程潜冒死掩护孙中山逃脱险境,随孙中山登舰应变。“比户闭门闾,九衢绝商贾。入夜势益急,四面宣笳鼓。街术步伐声,汹汹失伦序。”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来军气势汹汹,目的十分坚决。面对这样危急的场面,程潜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而是斗志昂扬,发出“誓秉忠贞心,一死酬盟主”的誓言。短短的两句誓言,就将程潜的忠心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爱国忠心,不仅仅表现在奋勇杀敌,与敌对者抗争到底的决心上,还表现在他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血和肉去保护孙中山。“平旦好音来,搴云凤高举。”所幸孙中山脱离了险境,当程潜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因为自从程潜在同盟会上结识孙中山,并聆听了孙中山的”三民 主义”之后,他就十分敬佩孙中山先生,并始终不渝地追随着孙中山,所以当他得知先生逃离险境,心里十分的开心。在程潜看来他的命是属于国家的,属于孙中山的,如果国不在,主不在,那么自己活着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才要誓死保护孙中山。这类诗作在《程潜诗集》中还有一些:《纪羊楼峒及攸醴之役》、《耒阳遏寇》、《五华道中作》等等,都表现了诗人英勇抗敌的斗志和忠心的品质。

第二阶段,1926年-1927年。1926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为争夺统治权而向北洋军阀发动内战,也就是北伐战争。在这个时期,程潜的思想情感有了些微的变化,特别是在战争中蒋介石因为一己私欲,嫉妒他,而在危难关头不予程潜支援,他觉得十分痛心,感知到人心的险恶,当在行军途中,看到自己的士兵所受的苦难时,他又增同情与怜悯之情。如《南昌纪阨》 :

修水荡凶寇,高安驱恶酋。既成破竹势,乘胜下洪州。枝叶已翦除,捣穴扼其

喉。奈何娼嫉者,纵敌自优柔。逆众得所便,麇集来为仇。困斗阨万沙,几死溺章

流。宵深脱险艰,济渡赖野舟。固知虿有毒,吾谋亦未周。[3]

该诗写于1926年,写的是程潜率领第六军向江西进军,连续攻占了数座城市,但是由于是孤军深入江西,受到孙传芳部队的夹攻,蒋介石因为嫉妒程潜,想趁此机会消灭他所率领的第六军,于是密令距南昌仅一天路程的朱培德部队不给予支援,第六军与比自己人数多几倍的敌人奋战三天三夜,程潜军队伤亡惨重,被迫退出了南昌。从诗中“枝叶已翦除,捣穴扼其喉。奈何娼嫉者,纵敌自优柔。”可以看出程潜当时攻占了其他的城市,直捣敌人的老窝,已经胜利在望,但是由于娼嫉者没有及时支援,而导致敌人猖狂,断了我军的退路,导致第六军“困斗阨万沙,几死溺章流”。程潜借此诗来表达自己对蒋介石这种做法的不满与痛心,也是对敌对者的憎恶,他在诗中借《离骚》“众女嫉予之蛾眉兮”中的“嫉”来指蒋介石对自己的嫉妒,借“固知虿有毒,吾谋亦未周”中的“虿”比喻蒋介石这类的敌对者如蝎类毒虫,心肠歹毒,程潜在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他的憎恶之心,但我们从“奈何娼嫉者”、“固知虿有毒,吾谋亦未周。”这些诗句中仍然可以感受得到。

作为一名将军,不希望自己的祖国变成虎狼的洞穴,同时也不想放弃就要到手的胜利,所以内心十分矛盾,当看到自己的士兵在行军途中所受的苦难时,心里会生同情和怜悯之情,我们将从《彭泽至秋浦雨雪载途军行甚苦》 这首诗中感受诗人的矛盾心理,同时感受诗人对将士的疼惜之情。

整军趋金陵,舍舟登彭泽。荆棘沿路除,浊秽随地涤。春雨载途飞,朔风吹淅 淅。嗟我前锋士,苦寒困行役。念彼文物邦,久成虎狼宅。义师本为民,匹夫各有

责。正以仁伐暴,况乃顺临逆。胜算已可操,一篑宜努力。[4]

该诗写于1927年。1926年12月庐山会议之后,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向安徽、江苏进军,最后直取南京。当时程潜作为江右军的总指挥,率领军队从彭泽至秋浦。诗中所描写的就是当时行军路途中天气和周围的环境以及这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从“荆棘沿路除,浊秽随地涤。春雨载途飞,朔风吹淅淅。”可以看出道路上到处是荆棘,地上都是污秽,又刮寒风,又下雨雪,天气十分寒冷,环境十分恶劣,将士们又冷又饿。“嗟我前锋士,苦寒困行役”是嗟叹我军那冲锋献阵的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困难行走。从这几句对环境描写的诗句中透露出程潜对士兵的疼惜,对士兵行军途中受的苦难的体恤。“念彼文物邦,久成虎狼宅”则指出我们的祖国本来是文明古国,但是现在却变成了虎狼居住的洞穴,诗人心中有一丝的哀伤,可是“胜算已可操,一篑宜努力”,北伐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差最后一点尚未完成,我们不能放弃,从这里可以看出程潜当时的心里是矛盾的,他既不希望祖国变成虎狼的洞穴,同时也不想放弃这唾手可得的胜利,所以诗中的这句话既是在说服士兵,也是程潜的自我说服。作为一名将军,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胜利在望,这点苦都算不了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想到这些,就更加坚定自己心中英勇奋战的决心。1.2国内军阀混战时期

1928年—1933年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发动了中原大战,而日本帝国主义又对我国虎视眈眈,占据了我国的东三省,又逢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泛滥,产粮基地顿时成了一片湾泽,中国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程潜面对这种局面心里十分担忧,在加上当时正值诗人母亲去世,程潜的心里又增添了许多哀伤,但是面对祖国与家人的双重选择,诗人放弃哀伤之情,选择了与祖国并肩作战。在这个时期程潜写出了《辛未冬感诗五首》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担忧。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一组诗中的两首。

燕雀争巢居,火焰燎堂宅。蚌鹬持沙渚,渔人伺岸侧。嗟彼挟弹儿,少小眤邪 慝。累恶已慢藏,妄意更丰殖。邻家务兼并,由来非一夕。高台曲未终,奄忽倾其

国。藩篱寄童昏,本以资羽翼。器重非所乘,东望悲难塞。[5](其一)这首诗写于1930年夏。诗中既有对中国处于内忧外患局面的描述,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担忧之情。诗中第一句“燕雀争巢居,火焰燎堂宅。”写的是祖国的内忧,“燕雀” 指的是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意思是说,蒋介石、阎锡山和冯玉祥在发动中原大战,火焰已经烧到了堂宅,战争十分的激烈。第二、三、四、五句写的是祖国的外患,“蚌鹬”是指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的战争,“渔人 ”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这里借“蚌鹬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故事来对中国处于外患进行描写,这几句的意思是国内有军阀混战,而对岸的日本帝国主义则对我们虎视眈眈,正在伺机得渔人之利,他们拿着炮弹,十分的邪恶,他们的邪恶已经蓄藏很久了,心意也越来越明显,想要吞并我国的心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蓄谋已久。高台的曲子还没有结束,而日本侵略者却想迅速的侵占吞并我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局面十分的紧张,处境十分的危险,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第六、七句,写的是诗人对祖国的担忧之情。当他看到外患乘之,而我国还把保卫祖国的重任寄托在那些年幼无知的孩童身上时,他对祖国的未来十分的担忧,悲伤之心也难以掩盖。

风回黑眚起,雾凝白日薄。清灏忽然汩,灾害时并作。人有二三心,同方聚众 恶。亲友判胡越,肢体自束缚。即背宗盟训,惶恤国土削。狂走若瘈犬,干戈成戏

谑。夸者甘死权,佥壬复从虐。蜉蝣振采衣,聊趁朝曦乐。[6](其二)这首诗写的是当程潜看到祖国灾害来临,洪水忽然泛滥,而国人之间又在发生战争时,他对祖国的未来表示了担忧。诗中写到了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以前是关系友好的人,现在却变得疏远,并且双方进行了恶战,他们违背祖宗的盟训,像疯狗一样乱走,那些兵器就成了戏谑,他们之间互相残杀,这时候那些夸大其词的人甘愿死死的守护他的权益,而那些巧言谄媚,行为卑鄙的小人还在从中作梗。当程潜看到祖国处于军阀混战、洪水泛滥这样一种局面时,他很担心日本帝国主义在国家元气损耗殆尽之时乘机侵略我国,国土会因此被削弱,百姓也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从这里我们同时也看出诗人的爱国之情,特别是看到祖国处于危险的境地时,诗人的爱国之情更加强烈。1.3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预示着抗日战争爆发,在这期间,程潜创作了许多有关抗战的诗词,我们可以把他的诗词分为两个时期:1937年-1939年、1940年-1945年。我们将从程潜这两个时期的战争诗去探讨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及诗人的情感变化。

首先,在1937-1939年间所创作的诗歌,这个时期处于抗日战争初期,面对日寇的入侵,以及他们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程潜表示了极大的愤怒,他对打击日寇充满了斗志和信心,从他的诗歌我们就可以看到,如《六月五日大营移洛感赋》 : 岛夷犯上国,谬肆吞噬计。故冬陷京畿,今夏扰淮泗。烽连吴鲁天,血染徐梁

地。元元涂炭苦,毒焰何残厉。寇虐非无因,吾防实未备。玉碎白不移,金销刚岂 坠。接厉整六军,众志成坚塞。嵩华以为砺,黄河使如带。奋力勉持危,长蛇终自

毙。致志由极乱,积否方开泰。桓桓前驱志,懔懔后车戒。[7]

该诗写于1938年。写的是1938年5月开封失陷后,日寇急逼郑州,程潜决定将大本营移至洛阳。这首诗的意思是:日寇侵犯我国来实现它吞并其他国家的计划,1937年冬南京失陷,今年夏天又来扰乱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来势汹涌,他们的侵虐没有缘由,让我们防不胜防。但是虽然这样,我们依然不畏惧,重整六军,凭借嵩山、华山的险要地势,借黄河的环护,众志成城抗击日寇的侵略。只要我们奋力抗战,日寇早晚要被消灭,要相信否极泰来。从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程潜对抗击日寇是非常有自信和斗志昂扬的,他用“奋力勉持危,长蛇终自毙。致志由极乱,积否方开泰。”来鼓舞自己和士兵,尽管南京、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接二连三被日寇侵占,但是程潜相信否极泰来,只要我们重整军队,以嵩华为砺,以黄河为带,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敌,日寇侵略者早晚有一天会被我们打败,赶出我们的国土。又如《战城南》 :

战晋南,争湘北,尸模旷野乌争食。乌争食,鹊争啼,男儿当战死,腐肉委地

充汝饥!车声辚辚,马鸣萧萧。将军号令肃,士卒意气豪。鼓颦急,生以出,死以 入。出生入死国与立。愿为干城战必捷。嘉我干城,干城诚可嘉。东夷未平,誓不

还家。[8]

这首诗是程潜拟乐府古题之作,诗人借这首诗来抒发自己抗战的决心。诗中“男儿当战死,腐肉委地充汝饥!”意思是说:身为男儿身,应当保卫自己的国家,就算要死也应该战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壮志豪情,他认为男儿生来就应该保家卫国,应当在战场中死去。“愿为干城战必捷。嘉我干城,干城诚可嘉。东夷未平,誓不还家。”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愿意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在战场上一定会取得胜利,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值得我们嘉奖和敬佩的。最后程潜发出誓言:不把日寇消灭,就永远不回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程潜抗击日寇的决心,他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希望像坚硬的盾牌一样守护着自己的祖国,把侵略者消灭干净。像这一类表现诗人对日寇犯下种种罪行的愤怒及对打击日寇充满自信的诗还有许多首:《抗战四十二韵》、《续抗战四十二韵》、《苦寒行》等等,都体现了诗人这一情怀。

其二,在1940-1945年间所创作的诗歌。从程潜这个时期创作的诗歌来看,诗人的诗句中透露出一种反战思想,特别是看到敌人对城市的轰炸,对百姓的奸淫掳掠,战争 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更希望世界不再有战争。

我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来对诗人这种反战思想进行理解。程潜,他是民国将军、元老,在抗日战争初期,当过参谋长,在黄河前线抗击日寇,虽然说程潜给日寇以重创,但是他也因要执行上级命令而炸开花园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抗战胜利后,程潜希望祖国和平统一,在国共两党和谈,毛泽东飞往重庆进行谈判之际,程潜作为老乡前去接机,并亲自登门拜访毛泽东主席,从这些举动表明他是不想再打仗了。但是后来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共产党的势力日益强盛,但国民党却日渐衰弱,当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他,看到家乡兵祸频繁、人民蒙受苦难的情景,心里非常痛心、难过,他已厌倦战争,他不想看到湖南变为焦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也不想让湖南人自相残杀,所以,他不顾顽固派的非议和反对,主动向中国共产党致电,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决心投入到人民革命的行列中,并与陈明诚宣布湖南国民党军队起义,为和平解放湖南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嘴上没有说反战,但是他的一切举动和行动就表明了他在反战。

程潜的这种反战举动是有思想基础的,我们在他的诗词中发现有几首诗都是效仿汉代同名的反战诗,其中有一首是《七哀诗》,其反战思想由此可见。

秋夜月华明,高照笳声急。四顾何茫茫,人天共严栗。老幼相扶携,窟穴争蟠

屈。俄然万籁静,即目灯火灭。有声空中来,轰轰如雷发。响同山崖崩,震若地维 折。眚焰凌清霄,栖禽纷出没。向来繁盛区,景物摧七八。谁家罹暴殃,骨肉齐喋

血。残虐尔思逞,感愤我情热。穷黩安可常?神灵痛终雪![9] 程潜写这首诗时,正在重庆进行抗日,当时民国政府为战争所迫,逼不得已撤离首都南京,然后在重庆另立陪都。众所周知,国都被敌人攻破,是最为耻辱的事,这既是政府的耻辱也是军人的耻辱。国民政府被迫迁到陪都后,日寇还在不间断的进行空袭,尸横遍野,到处都是老百姓的哭喊声,炸弹的声响如雷声般轰隆轰隆,男女老少争相躲进防空洞。程潜用诗歌来纪录这一事件,他的心情在小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陪都冬春雾积,夏秋气清,敌机辄于理夏后肆虐,秋夜尤甚。悲既深于子建,哀更切于仲宣,言何能矣。”[10]历史上曹植、王粲都写过七哀诗,他们都是写于战祸频繁的三国时期,其中王粲所写的的《七哀诗》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反战诗名篇之一,他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深恶痛绝,悲哀之情在诗中展示的淋漓尽致。我们从程潜的诗中可以很好的感受到他的悲哀之情,可以说他的悲哀之情比之优过之而无不及。秋夜,日寇在不断的进行空袭,笳声在现代是听不到的,程潜在诗中写到“秋夜月华明,高照笳声急”,其实这是诗人在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当他看到敌机飞来,听到急切的警报声时,心里是紧张的,是惶急的,这些更能说明诗人心中的悲凉。天空是昏暗的,人是恐惧的,男女老少争相躲进地下的防空洞躲避敌军的空袭,整个城市漆黑一片,笼罩在一片死亡的气息中。炸弹的声响如打雷般轰隆轰隆,如同大山崩塌,如同地裂一般。可以看到硝烟弥漫,可以看到建筑物被夷为平地,可以看到鸡飞狗跳,可以看到血肉纷飞,尸横遍野,可以看到血流成河,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程潜在诗中把这些百姓的恐惧、躲避和敌人的毁灭、残暴等战争中的灾难一览无遗的展示出来,从诗句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程潜的反战思想溢于言表。一个将军级的老人,他对战争的揭露和控诉的确是愤怒激烈的。与历史上的文人相比,他既是军人,也是文人,其内心的痛苦真的无以言表,其反战心声更清晰可见。程潜的反战诗都是通过对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进行描写,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反战情怀。像这种带有反战思想的诗还有许多:《代东门行》、《渝州度岁》、《途中遇警》等,都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厌烦。

2、程潜战争诗的艺术特色

战争诗在程潜的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诗人的诗词往往是自己个性的体现和情感的寄托,诗中所蕴含的艺术特色,运用的艺术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情感更好的抒发出来,在分析解读程潜的诗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程潜战争诗的艺术特色。2.1体裁形式,皆为五言古体。

在《程潜诗集》中共收录程潜不同时期的诗作173首,其中战争诗28首。他的战争诗大部分都是五言古体诗。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拟程潜为地僻星打虎将李忠,并谓:“自序《养拙园诗集》,于明尊青田,于清尊湘绮。„„今其集中所存,皆为五言选体,七古乐府仅数首,近体诗无一首。”[11]程潜的诗歌沿袭了汉魏古风,有的诗歌是拟乐府古题而作,例如:《苦寒行》、《七哀诗》、《代东门行》等,这些诗歌的每一句都是五个字,全篇都由五字句构成,而且句数不等,平仄不拘,不讲究对仗。在他的战争诗中句数8、10、11不等。而在其表现手法上习惯通过对景致与人物表情的描写来进行抒情,能够灵活细致地进行叙事。例如《苦寒行》就是对征人行军途中所遭遇的劣环境和所受的苦难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诗中有:“悲哉长征士,苦寒谁与言!”[12]这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叹征人塞外长期行军之苦。又如《七哀诗》,它描写的是战争发生时的场景、百姓的恐慌,以及战争对城市的摧毁和对百姓带来的伤害,来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怀。2.2善于运用典故来警示敌人、鼓舞士气、表明决心。

程潜在诗中借用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他在《纪湘南护法之役》中写到:“羿死浞奡凶,卓亡傕氾乱。”[13]这句话的意思是:窃国大盗袁世凯已死,其党羽段祺瑞等继续淫暴肆虐。这里借用“董卓之乱”这个典故来代指那些毁法乱政者,同时也是对这些人的一种警告,意在说明试图毁法乱政者必将没有好下场,希望这些人不要有意图谋反之心。在《耒阳遏寇》有:“遏寇必茹苦,复仇期卧薪。”[14]此句借用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志来表明自己抗击日寇的决心,程潜愿以卧薪尝胆之志,来雪战争失败之仇,虽然遏寇的过程很艰辛很痛苦,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百姓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就算吃再多的苦也要将敌人击败。《辛未冬感诗五首·其一》中写到:“蚌鹬持沙渚,渔人伺岸侧。”[15]诗人借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故事来提醒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在他们发动中原大战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正窥伺于岸,坐得渔人之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程潜对国家的担忧,内忧纷至,外患乘之,他希望国人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能够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一起对抗外敌。《抗战四十二韵》中有:“秉钺追姜尚,挥戈效鲁阳。”[16]姜尚是西周的开国元勋,曾辅佐周文王,后来辅佐武王伐纣,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鲁阳则是传说中的大力士,程潜借姜尚和鲁阳意在鼓舞士兵拿起武器,像姜尚、鲁阳一样,为国前驱,杀敌立功。2.3善于运用天气、动物、兵器等意象来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简单说来,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从古到今,意象都是文人诗词研究中所关注的重点。程潜的战争诗中运用的意象最大的特点就是烘托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以程潜战争诗中最常见的雨意象为例:

秋霖护天顺。[17](《纪湘南护法之役》)

春雨载途飞。[18](《彭泽至秋浦雨雪载途军行甚苦》)

雨雪迎我来。[19](《军行秋浦大通间所至欢迓遂循江路赴芜湖》)春雨洒四维。[20](《由芜湖趋金陵》)每凭风雨夕。[21](《辛未冬感诗五首》)旸雨无常。[22](《苦寒行四首》)栉风沐雨。[23](《苦寒行四首》)猝雨划地散。[24](《途中遇警》)不仅程潜战争诗中雨意象如此,诗中其他的意象也有烘托萧瑟、悲凉气氛的特点。以笔者统计的程潜战争诗中的几种意象为例:

雨—春雨、秋雨、猝雨、旸雨,雪—积雪、雨雪、霙雪、霰雪,风—朔风、春风、融风、夕风,冰—层冰、冰凌,云—玄云、层云、赭气,日—暮阳、浮阳、白日、朝曦。

在程潜的战争诗中,不仅有这类描写天气的意象,还有动物和兵器这两类意象。在他的战争诗中有各种各样凶猛的动物,还有各类兵器。在他的诗中这些不仅仅是动物和兵器,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据笔者统计的程潜战争诗中的动物意象:

虎狼:虎狼中夜遁。[25]《纪湘南护法之役》

期然来虎狼。[26]《纪羊楼峒及攸醴之役》 豺虎横我前。[27]《驻军马坝作》

久成虎狼宅。[28]《彭泽至秋浦雨雪载途军行甚苦》 横行纵虎狼。[29]《抗战四十二韵》 不睹虎狼凶。[30]《续抗战四十二韵》 驱狼恶其贪。[31]《代东门行》 毒虫:固知虿有毒。[32]《南昌纪阨》

不见蛇蝎毒。[33]《续抗战四十二韵》 长蛇终自毙。[34]《六月五日大营移洛感赋》 鹰犬:游猎纵鹰犬。[35]《抚军江门作》

犬贪鹰更残。[36]《抚军江门作》

狂走若瘈犬。[37]《辛末冬感诗五首·其二》 独将奋鹰扬。[38]《抗战四十二韵》

从这些意象上可以看出程潜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在他的诗中这些凶狠的动物被作者用来形容那些凶狠残暴的敌人,他们入侵时的人数众多,手段十分残忍。表现了诗人对敌人的憎恶之情。

兵器意象:

总辔出衡城。[39]《耒阳遏寇》 顿辔修我矛。[40]《驻军马坝作》

干戈成戏谑。[41]《辛末冬感诗五首·其二》 秉钺追姜尚,挥戈效鲁阳。[42]《抗战四十二韵》 修尔戈矛。[43]《苦寒行·其一》 桓桓干城。[44]《苦寒行·其三》 振其纲维。[45]《苦寒行·其三》 嘉我干城,干城诚可嘉。[46]《战城南》

这类兵器意象在程潜的战争诗中既是作战用的兵器,又是指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程潜在诗中运用这类意象来对那些战争前线的战士进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的爱护和赞美之情。

结语

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伤害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些杰出的战争诗人。在历代的文学发展中,战争诗数不胜数,纵观历代战争诗的创作,在内容和思想感情上会有不同,《诗经》中的战争诗的作者都是站在周王朝的立场上,描写的是平定叛乱和反对外族入侵的斗争。李白所写的的反战诗,写的是心史,是战争环境下各种人心里的苦闷,他是以心苦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反战思想。杜甫所写的战争诗多写妻子等待丈夫的归来,通过塑造众多女性形象来展示战争的残酷性,反映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危的关注。程潜所写的战争诗,内容具体,情感丰富,他既是站在诗人的角度,也是站在将军的角度来对战争进行描述,描写的不仅是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敌的斗争,还有军民行军途中的劳苦,与其他战争诗人不同的是,他本人亲身经历过实际意义上的战争,他带兵在前线作战,参加过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著名的战役,所以他对战争的残酷性,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性的感受会比其他战争诗人深的多,而且他对战争的描写也更具体,更真实。后人对程潜诗词的研究确实不多,对他的战争诗就更少涉及,但战争诗,作为诗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对于它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程潜诗集》的题记中,赵朴初先生写到:“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47]而赵熙也曾说过:“吾读程颂云先生《养复园诗》,而叹八代中先生盖有以自处矣。先生治军三十年,功在天下,而诗学绝深,熟精毛郑之训,言应《尔雅》,本乎经济,所著殆冠等伦。”[48]可见程潜诗词的价值所在。本文就是从程潜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政治倾向入手,着重研究程潜诗词中战争诗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及体现出来的爱国爱民和反战情怀,以便于世人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程潜,同时也让世人对程潜战争诗的内容、思想情感与艺术特色有更全面的了解,让世人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程潜的诗词,了解他的人生态度。注释

[1][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程潜.程潜诗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8,54,73,76,90,91,129,156,168,168,39,18,25,90,117,18,76,77,78,90,154,154,183,18,23,66,76,117,130,169,73,130,129,57,57,91,117,25,66,91,117,152,155,155,156.[11]钱仲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46.[48]王仲镛主编.赵熙集[C].成都:巴蜀书社,1996,37.参考文献

1李佑球.程潜其人其事[J].湖南社院学报,2010,(4).○2唐伯固.解放战争后期程潜政治立场的转变[J].求索,1991,(4).○3李子丹.论泰勒·休斯的战争诗[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1(5).○4王硕民.论《诗经》战争诗的情感特征与军事战略思想倾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6).○5黄去非.略论湖湘诗派的成员构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6卢淼.抗战中的程潜将军[J].团结,2005,(6).○7孔祥成,刘芳.试论民国时期的战争与灾荒[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8程潜.程潜诗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9王福栋.唐代战争诗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0钱仲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1胡大雷.金戈铁马 诗里乾坤:汉魏晋南北朝军事战争诗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On Cheng Qian's War Poems

Department of Chines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0650436

Xie Jia

Supervisor: Tang Hongwei

Abstract: Most of Chinese people know that Cheng Qian hav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but only a few people know that he is also a poet who writes many poems,whice spacially are war poems.The war poems of Cheng Qian describe the fiery battlefied,and meanwhile,reflect the disaster in war and mental trauma of Chinese people.Key words: Cheng Qian;War poem;patriotism;devoted;Anti-war

第二篇:论信息化战争

论信息化战争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狼烟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关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打击我们的视阈,不仅弘大的战斗排场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视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科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正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类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生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焦点的新技术革命,直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军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荧幕进行指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亡受伤人数很少,进展速率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开始阶段。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的劳力密布型向科技密布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求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焦点,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节制。什么是精确节制,精确节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流水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接洽,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气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时下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焦点,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方针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结果的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沉溺堕落史,从1949年建国然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时下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家经济和科技根基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堆集了雄厚的自立创新和出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事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木兰诗》战争改写

《木兰诗》战争改写

终于,平静了半晌的大漠上又传来了军中的号令,冷清的月光下,连那曾经聒噪不休的黑鸦也不知何处去了,只有几匹瘦弱的老马偶尔的几声嘶叫,他们也害怕了吧!我的嘴角沁出一丝苦笑,来了,还是来了。随着主将的一声令下,镶金的铁棒结实的打在厚重的鼓面上,马叫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声声的响亮的口号,我一手牵着马缰,一手握着长枪,多年来的战场生涯使我有了良好的心理,此时的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向家乡望了望,而就在我回过神的那一瞬间,马蹄声、刀刃声混起来了,孤寂的大漠变得咆哮了。两军交战了,这场战争,实力相当的我们拼的只是耐力和勇气。这就像是两股飓风的交汇吧,我心中虽然这样想着,下手可一点也没放松,转眼,又有几个匈奴兵倒在了我的枪下,月光还是那么冷,大漠上的刀剑却是更冷的,主将已经阵亡了,他的最后一句话仍是打到匈奴,但眨眼他的尸首便找不到了,满地的鲜血侵红了沙子,仿佛是枯木中开出的一朵朵红牡丹,而我呢?我的披风和铠甲上早已血迹斑斑,两方的死伤十分得多,冷冷的兵器撞在同样冷的铠衣上,激起了一片更冷的余光。“扑”一只断箭射入了我的左臂,晶莹的鲜血呼啸而出,溅在了我的额上、肩上。我眉一松,还是咬着牙砍到了几个来犯的匈奴兵。正当我感到撑不住时,一声更洪亮的号鸣伴着天边的鱼肚白传来了---是我们的援军!我卧在长枪边,笑了,也哭了„„

以上是我仿写的《木兰诗》的战争场面,对于木兰,我是怀着敬崇的心情,那是真正的英雄,淡泊名利,女子情态,人情味足。在这里,我只想说,木兰不是花架子,她的美,摄人心魂!

北京昌平区昌平一中分校初一:梦里见月

第四篇:边塞战争诗四首

边塞战争诗四首

《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 学习目标:

1、把握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的特征。

2、掌握诗歌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技巧。

3、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边塞诗

歌咏在边境要塞遭受艰辛的将士之心情,和在故乡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子之感叹的诗歌。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数作品流丽而音调悠扬,表示出生气勃勃的高扬精神,这与盛唐进取雄放的风气不无关系。这一进期的代表是王昌龄、高适、岑参。此外,当时作为边塞诗人著名的,有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王之涣的《凉州词》等等,均为边塞诗的佳作。边塞诗内容 :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苍茫雄浑)统治者 穷兵黩武 不用良将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建功立业)

报国无门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边塞诗的风格: 常用手法: 雄壮豪迈 比喻 夸张 用典 常用词语

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胡 羌 羯 夷 轮台 龟兹(qiuci)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雄奇 奇丽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豪气 豪情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思考:

1、这首诗是什么体裁? 写的是戍卒的愁,还是思妇的愁?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戍卒的边愁。本诗抒发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

2、(近)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之佳处,在末句‘无那’二字„„海风山月,都化绮愁矣。”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你说说末句佳处表现在哪里? 虚实结合:前三句叙事,实写所见所闻,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后文抒情铺垫。末句抒情,画龙点睛,从对面写起,想象万里之外,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这也暗示出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这一曲笔把夫妇相忆、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感人力量。边愁——边塞与闺阁同写

情景交融——凄凉、孤寂的氛围与思归的哀怨 结合(触景生情,遐思而生情)二首《从军行》的比较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诗在抒情上,“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表达征人思乡的深情;

“其四”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二诗在环境上,都有悲凉意味,只是“其一”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其四”侧重 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内容:讥讽将军无能,士卒久戍难还。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2、手法:互文、用典、不同角度(时、空)拓展阅读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蓟 中 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认为是讽刺“朝廷”,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3、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忧虑;借助孙武、吴起以自况,自己空有雄才大略,却不为朝廷所用,直接抒发了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心情。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拓展阅读 形象-景物:

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人物: 感情基调:

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旷达胸襟,豪迈情怀。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1、胡应麟曾评价岑参的诗歌是“尚巧主景”。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此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对热海的热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先夸张和渲染: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再作奇特的想象: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这样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这首诗描写热海的奇异风光与“送崔侍御还京”有什么关系?构思上有何巧妙之处?

崔侍御为官公正,清廉无私,执法如山,冷峻寒气能逼退热浪,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这里运用反衬手法,借描写热海的奇热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构思新巧。

塞下曲 李 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2、杨慎《升庵诗话》评价这首诗是“不坠盛唐风格。”请你说明本诗体现了盛唐怎样的风格?

1、这首诗歌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看法,请具体说说诗人借用典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伏波将军马援事,班超立功西域、万里封侯、晚年却恋家思归之事,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用秦晋殽之战事,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借薛仁贵西征突厥事,主张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这首诗借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了诗人慷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

这首边塞诗抒发了诗人慷慨激昂、誓死报国、坚决彻底杀敌卫边的雄心壮志。格调高昂,苍凉悲壮,豪迈奔放,意气飞扬,有盛唐边塞诗风格的余韵。

1、内容:边塞之景、吹管望乡

2、感情:思乡

3、景与情的关系

第五篇:论《货币战争》读后感

今日闲来无事,偷得自在,不觉《货币战争》一书于浏览完毕,论《货币战争》读后感。又徘徊于2B与文艺之间,对博客甚爱有加,受她人所启,特写一感想于此,聊以宽心。哈哈,真TM太有感觉了。不过这文艺范还真不好装,特俗,简直就那像小沈阳演偶像剧一样,总带着那么点乡村气息,别扭!不玩了,说正事。最近还真把那本传奇中的《货币战争》给看完了。要说啥感触列,还真不好怎么说。好像有点感触又好像没啥感触。要说看完之后感触特深啊,觉得要自己要努力要奋斗啊什么的呢那肯定是在装B。但要说没啥感触列,那是不可能的。读后感这玩意儿啊,就像那女人的胸部一样,它就是再烂,也总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说实在的,这是一本关于银行,关于金融方面的书。里面的观点很犀利,我不知道里面说的是不是真的。因为这本书里面所讲的已经是我们所完全无法想象的。罗斯切尔德家族!按照书里面的说法,这个控制的世界金融200多年的欧洲古老家族。摩根!一直以来都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书把一战二战等众多战争,以及包括1929金融危机在内的众多国际大事件归之为以刚才那两个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故意制造出来的。书中的国际银行家是整个世界极少数的“精英”人物,他们之手遮天,拥有着我们所无法想象的能力,包括众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被私有的掌握在他们手,他们拥有着发行货币着权利,直接或间接的掌控着世界的黄金、资源等,他们所向披靡的想建立起一个世界货币,世界政府,读后感《论《货币战争》读后感》。所谓读后感,应该是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介绍书的内容。所以,不能再去说书了。这不是一本小说,它的发行在全世界都引起的很大的轰动甚至是恐慌,应该人们无法想象到自己一直都生活在一个这么巨大的阴谋之中。我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很想知道里面说的是否属实。里面说的每件事都有事实的证据。我不懂金融,我也没专业的知识去看清它的真实性。根据我的判断,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确实存在的。不过我质疑的是,如果是真的,那么写这本书的人是什么身份,他又是怎么弄到这些证据再把这些证据串在一起的。而且这样一本揭露华尔街乃至那些暗地里的世界金融巨头丑闻的书又如何能够出版。不过对于我来说,我很想知道答案,但是我却不会有任何想法或改变。即使里面说的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也不会左右我的任何思想。说严重一点呢。我现在的生活和家庭已经够烂的,我倒是宁愿社会发生动荡,我也没那么高的境界去忧国忧民。说小一点呢,也就是不争气一点呢,即使我们确实生活在那些银行家的阴谋之中又能怎样呢。反正看不见摸不着,都是这样子,生活也好好的。我不可能说是为了防止货币的崩溃现在就趁早把所有钱都去用掉吧,更不可能去把手中的纸币都给丢掉吧。最多也就是说如果真到了货币崩溃的那一天,就看你有没有那眼光和胆识了。或者说以后准备去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的话,那你就去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吧。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说到哪了,只能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有事没事的可以去看一下,不过,千万不要太认真了,不然还真可能会出事的,到时候不要怪哥没有提醒你哦 哈哈

下载论程潜的战争诗(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程潜的战争诗(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边塞战争诗》教学反思

    《边塞战争诗》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科组 梁娉 本节课,我以边塞诗为主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然后再由课内到课外,从而多角度地感受边塞诗的风格与特点,突出了......

    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 摘要: 《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作者以恢宏的笔调描述了战......

    论哈代自然诗

    历经沧桑,呼唤和谐——论托马斯·哈代自然诗中的鸟的意象 桂宏军 (武汉工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在哈代的近千首诗歌中,鸟的意象出现了70多次,作为一个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

    潜论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潜论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行知工商管理072班 吴昆仑 07806749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味中药,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那么立竿见影。人力资......

    张文潜哦苏杜诗原文及翻译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遣缔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论战争的两面性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论战争的两面性 F1409511005 冯绍栋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

    《乌托邦》读书笔记--论战争观(最终五篇)

    东北师范大学 《乌托邦》读书笔记——乌托邦的战争观 【内容摘要】:作者借书中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将乌托邦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