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4: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

第一篇: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

陶渊明,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如:《归园田居五首》

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如:《山居秋冥》

孟浩然,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如:《卖碳翁》。

韩愈,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 孟郊,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贾岛,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柳宗元,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如;《江雪》

李贺,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如:《山行》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清照,缠绵悱恻

温庭筠,绮丽香艳

王昌龄,雄健高昂

第二篇:诗风词韵

从我记事开始,就经常听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诗词文章,虽是少不更事不甚了了,但耳熟也能详,什么“春眠不觉晓”、“锄禾日当午”,又什么“离离原上草”还有《水浒》里老百姓的打油诗“赤日炎炎似火烧,王孙公子把扇摇”之类。什么诗风词韵,小时候我的感觉无非也就抒情写意,小文人玩的一种文字游戏而已。

长大一点上了初中,接触了一些课外读物,看了一些小说才知道,诗风词韵含义还大着呢,比如我看《说岳全传》后就知道诗词还可以言志,象岳飞就可以写《满江红》,说他要踏破贺兰山缺,直捣黄龙府,还要抓紧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哎哟哟不得了,“精忠报国”本已将岳飞的英雄形象牢牢地刻在我的脑海了,再看到这激情澎湃的《满江红》词,更是崇拜了。

高中时期,学了一首诗让我觉得有点晕,总觉得太深奥应该是《诗经》里讲的吧,没怎么去理解就搁置起来,一放就是二十年,最近有所触动,再仔细看看原来的那首诗,原来作者是杜甫,诗名为《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还是晕,那不就一首唐诗嘛,可以前对杜甫的印象就是一个落魄之辈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都是他说的吗?还有就是,押韵怎么会是仄韵?唐诗好象应该都是平韵的吧?再说这家伙老是不得志,还能写出这么激越的篇章吗?翻翻历史,书本明白无误地告诉我:没错,小子,好好学学吧。

这诗说来也太直白了:人称“岱宗”的泰山最近怎么样啊?不是很清楚,但听说山东那边一直绿着呢。那就去看看呗,哇!真是不得了,那景色是分外神秀妖娆,一边是昏天黑地,一边是春光明媚恍如阴阳分割,对比之下是那么清晰强烈。山间的层云就像我心中激荡的豪情哦,可远远看去,怎么有归鸟来入林了?有机会我一定到最高的地方去,那时候我就会对边上的群峰拍拍肩膀说,小兄弟们要努力哦,有本事向我看齐!佩服佩服,好一副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慷慨情怀!好能吹的杜甫,怪不得我原来会那么晕,呵呵。

那宋词也不光能言志,还可传情的。那小男人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就如今年的小沈阳倾倒了不计其数的的善男信女他的粉丝,哈哈。还有就是那南唐的亡国小皇帝李后主,虽然没有秦皇汉武的英明神武,政治失意且无甚作为,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落寞,“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甚事?”的天真同样可以传唱至今。

诗风词韵,萦绕我们的美梦,寄托我们的理想。说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是成吉思汗,也不过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已!那可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哦,以后我们都要好好学习。

第三篇:浅析李白的诗风

浅析李白的诗风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届00516号 张兰姣

【内容提要】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最璀璨的一页,而李白又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他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他的诗歌题材相当广泛,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相当精彩。他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多样的诗歌风格开辟了古典诗歌的新境界,将盛唐诗歌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他存世的九百多首诗是我国诗歌史上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曾哺育过杜甫、李贺、苏轼、陆游等一代又一代的伟大诗人,直到今天,仍是人们丰富、发展文艺创作、学习和借鉴的宝贵源泉。本文试图以李白创作的诗歌为切入点,初步探究了其诗作所反映出的不同的诗风。

【关键词】李白 诗风

一、导言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素有“诗仙”之称。他自幼博观奇书,熟谙百家,形成复杂的思想性格。他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思想,希望“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他一生怀着崇高的理想,但始终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只好把抑郁之情寄之于酒,将激情倾注于诗。他是个高产的诗人,他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艺术领域,在古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他独特的诗风。“以豪放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这就是李白诗风的主导风格。

二、李白的诗风(一)豪迈雄放

豪迈雄放是李白诗歌最显著的风格特征。诗中充沛的激情,奔腾的气势,高昂的格调,突出体现了其诗的艺术个性。

李白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且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他青少年时代漫游过蜀中雄奇壮伟的名山大川,与隐者高士常有交往,这些,造就了他任侠仗义的性格和追求浪漫、爱好新奇的气质,也形成了他纵情豪放的诗风。

李白的诗往往表现出诗人鲜明的自我、浓厚的主体意识和豪放的风格。如《蜀道难》“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首《蜀道难》写秦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寄寓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诗人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兼有。儒家济天下的思想成为他终其一生热烈追求治国安民的政治思想基础;道家超脱尘世的思想又影响着他追求绝对自由,藐视权贵甚至求仙访道;游侠思想又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以致养成了一种傲兀不屈的豪放的性格,三种思想集于诗中,从而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之美。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李白以雄奇的笔调、热情奔放的豪情,把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历史故事、神话传统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写得气势雄浑、磅礴峥嵘、风光变幻,此其一。其二,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情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的开头、中间、结尾三次反复出现,构成了全诗的感情格调,标志着感情的爆发,延伸和收束。文句虽然相同,而含义和作用却大有差别。其三,诗用赋体,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各种句法混合运用,甚至以大量散文句法入诗,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无拘无束的语言风格,从而创作出一种有别于魏晋的新型杂言诗。在用韵方面,大多采用以开口度大的元音韵母押韵来表达豪放的感情,同时,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表达出自由用韵,极尽变化的特点。

李白的《蜀道难》,使历代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竭力描绘的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感受到一种豪放雄壮的美。陈毅同志在《冬夜杂咏》中赞道:“吾读太白诗,喜有豪放味。大不满现实,遂有游仙醉”。这确实是中肯之语。

李白的绝句将宏伟的气象、开阔的胸怀与轻快流走、自然明朗的格调熔铸一体,创造出豪放而俊爽的诗歌境界。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写天门山雄峙一方的气势和江水的广阔浩渺,以情写景,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情赞美。这首诗正是诗人豪放个性、博大胸襟的形象写照。

诗人傲岸不苟、追求自由的个性,必然同当时的社会发生矛盾冲突。也正如此,他的这种个性和蔑视等级制度的反抗精神在他的作品里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在诗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古风》第十二)。“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这些诗歌,在政治上都体现出诗人对富贵权势的高度蔑视,也体现出诗人豪迈雄放的诗歌风格。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无论是“咆哮万里”、“奔流到海”的黄河,“白浪如山”、“涛似喷雪”的长江,或是“屏风九叠云锦张”、“巡崖沓障凌苍苍”的庐山,“连峰去天不盈尺”、“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都显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诗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经过了诗人的感情锤炼,凝结着他追求自由、冲破束缚的精神,也体现出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豪迈雄放的诗风。杜甫曾称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称他的诗“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这些赞誉,正好说明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二)俊爽飘逸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不仅能摆脱格律的束缚,而且能灵活自如地表达,处处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由于道家思想的影响,李白的诗风又呈现出俊爽飘逸的一面,诗歌的命意立格出人意表,超凡脱俗,往往不屑于为格律所束缚,而是追求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如他在《赠孟浩然》中写道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彼此揖清芬。”其诗首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番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李白的诗往往境界高远,风度飘洒,显出蓬勃的朝气和舒展自如的魅力,读之令人心神一爽。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仅四句,却写得气势飞动、景象壮阔。诗人渲染了香炉峰的美,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出不寻常的背景。瀑布象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极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表现出一派蓬勃的朝气,显示出诗人境界高远、俊爽飘逸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绝句将宏伟的景象、开阔的胸怀与流走轻快、自然明朗的格调熔铸一炉,创造出俊爽飘逸的意境,表现出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如《陪侍朗叔游洞庭醉后》:“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山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新颖活泼、富有情趣。读后令人心神爽快。又如《陪族叔刑部侍朗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道》(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诗人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写清幽空灵的夜景,别有一番飘逸情趣。诗人歌唱酒月,篇篇意新,句句动人,或“月下独酌”或“把酒向月”,或“唯愿当歌对酒时”,而此诗则别开生面,独树一格。“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赊”字将诗人与月亮亲密融洽的关系表露无遗,妙趣横生,一字传神,这首诗的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想象新颖奇特,出人意表,可谓奇之又奇,给人以飘逸的审美感受。杜甫曾对李白的诗风予以高度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他对李白的这一评价是十分恰当的。

李白诗歌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奇幻的神话传说来表现他热烈的思想感情,从而体现其俊爽飘逸的诗歌风格。例如《梁甫吟》诗,诗人刻划自己上天叩关、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攸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这首诗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写得气势磅礴,色彩缤纷,处处涌透出飘逸之气,富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李白写了许多幽美恬静的风景诗,写景之中表达出诗人向往光明的美学思想,诗句中含蓄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体现出诗人俊爽飘逸的优美诗风。如《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道:“楼观岳阳尽,川迥迥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写此诗时,李白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的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与诗人分享着欢乐与喜悦。“山衔好月来”,这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飘逸、诙谐和风趣。“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起舞,仪态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等超脱豁达,豪情逸士,溢于言表,何等风流倜傥,难怪韩雪称“倜傥人诗必飘逸”。

(三)清新自然

李白崇尚道家思想,师法自然,又从南北朝民歌中吸取营养,他的诗毫不矫饰,冲口而出,语言明朗自然,构成了他的诗风清新、直率、自然的特点。如《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这首诗诗意明朗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全诗饱含着令人神往的韵味,确实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写景疏朗有致,不主刻画,接近写意;写情含而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自然清新,虚含概括,力避雕琢。本诗“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行文如流水,纯粹任天然。又如反映人民纯朴生活的《宿五松山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友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首诗写荀媪一家诚挚款待客人的情景。荀媪的淳朴真挚,诗人的感激惭愧,都在清新自然的诗句中表达出来。诗人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新,不露雕琢痕迹而颇具情韵。

李白的诗歌清新自然的又一体现就是他诗中的许多抒情句子明白如话,晓畅自如。例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等都是直率自然的语言。”

李白的诗语出天然,音调清越,感情质朴而又委婉。如“妙绝古今”的《静夜思》:“床前明白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是信口而成,真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的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这正是“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

李白有一些绝句既不苛求音调的平仄,也不讲究上下句的粘附,颇富民歌风味,语气风格同样清新自然。如《横江调》其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诗的开头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朴,充满地方色彩。“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真挚,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的特色。诗人描绘大风大浪的夸张手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猛风吹到天门山”,显然是大胆夸张,然而,从摹状出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说写得活龙活现,令人觉得可信而又不觉得虚妄离奇。“白浪高于瓦官阁”,粗看仿佛不似,但从透视规律上看,近大远小,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了远处的瓦官阁。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弛聘丰富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起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然而语言自然晓畅,明白如话,可以说,这首诗是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的典型。

在体裁和格律方面,李白诗歌非常自由解放。在各体诗歌中,他的七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写得最好。因此,李白常常用它来表达自己热烈奔放的感情,塑造雄伟壮阔的艺术形象,获得很大的成就。他的绝句,特别是七方绝句,写得新鲜活泼,自然可爱,在艺术上常常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乍看起来好象毫不费力,脱口而出,但表现感情异常深刻,使人玩味不尽。例如《赠汪伦》、《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这些诗歌,其语言的最大特色是明朗自然,摒弃了雕琢和辞藻的堆砌。“清水出芙蓉,天然云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可以说是他诗歌语言的生动写照。李白诗歌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正是表现他豪迈不羁的思想感情的良好形式。

三、结束语

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一位作家在当时所引起的轰动而言,李白的震慑力无人能及。他像一阵雷霆、一股狂飙,以其壮丽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人。他以其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李白诗歌的豪迈雄放、俊爽飘逸、清新自然的风格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从盛唐至今,都是诗坛楷模,影响、熏陶和培养着后世诗坛群星。他的诗歌,永远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他的名字,千秋万代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李晖《李白诗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版。[4]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 》,齐鲁学刊,1992年第5期.[6]张厚余《太白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准考证号:011601100503

浅论李白的诗风

张兰姣

二00八年三月

第四篇:诗风雅韵 吟诵经典

诗风雅韵

吟诵经典

——二中第八届中华经典诗词朗诵大赛

金秋十月,正值校第二十七届校运会开幕之际,高一师生精心筹备,为全校师生送上一场吟诵经典的饕餮盛宴,博得了阵阵喝彩。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诗风雅韵,吟诵经典”,活动在高一年级开展。比赛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班级组织开展的初赛,班里同学轮流上台,自选诗篇朗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在此基础上,各班推选两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在本次活动的现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选手们的朗诵,更多看到的是他们诗歌的理解与展现。决赛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再别康桥》《中国梦,我的梦》《将进酒》等一首首古代或是近现代经典诗词被选手演绎的淋漓尽致,打动了在坐的所有评委与观众。最终洪遥凯、童洪磊、郑旭凯、方颖等同学脱颖而出。

中华经典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因此,我校已经连续八年在高一的同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熟颂于口,濡染于心,使“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活动既是对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很多同学也从这个舞台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取得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我们“推普周”系列活动的延续,是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有力推手。

第五篇:李杜诗风的比较范文

所谓风格——李白杜甫诗风之比较

如果说汉朝的乐府诗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唐朝的今体诗则是里程碑的一个延续,而在这个里程碑上刻下了两个不朽的名字:那就是被后人并称为“李杜”的李白与杜甫,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甚至到了今天充斥着先锋诗人的社会,他们的诗依旧被称为永恒的经典。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唐朝诗歌两大不同派系的代表人,李白代表了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略晚于李白的杜甫则代表了现实主义。

想要探究李白和杜甫诗风的差别,我觉得首先要从二人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入手,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从唐代编年史就不难看出,李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而杜甫则从懂事起不久就开始了安史之乱,适逢乱世,这就造成了李白诗风前期以喜为主而后期则蕴含了“苦中作乐”的意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直在感叹“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杜甫。

我先阐述一下如今对于李白杜甫诗风的一个普遍看法,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看法。

首先就是李白的诗,无论是歌、行、吟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浪漫洒脱,颇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的风范,内容上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我把李白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早期,这一时期李白以游历为主,上黄山作出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访东鲁写出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登敬亭山又吟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岸,只有敬亭山”。正应了后人所说的那句“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正是他的早期游历开拓了李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中期,这一时期李白在朝廷做翰林,为朝廷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能够展示他的才华,怎奈朝廷日渐腐败,玄宗正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李白极为失望,于是主动请辞,并有了那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吾不得开心颜”的经典。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三、晚期,这一时期李白因参与朝廷纷争而获罪,蒙冤入狱,后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最后回乡之后一病不起,一代诗仙星陨,这一时期李白作品较少,但大都充满了悲凉孤单的意味。

然后再说杜甫,不同于李白,杜甫出名较晚,直到几十岁才开始小有名气,所以因为政治上的诗意、生活上的贫困,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近下层的劳动人民,从而了解了最底层社会的黑暗,成为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大、重、拙,被称作“诗史”。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集团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吐藩回其纥的野蛮骚扰,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杜诗中得到了深刻反映。杜甫有怨愤,有不平,然而从不只陷在个人痛苦的荒园内彷徨企盼,低徊欲绝而淡漠了那个广漠的,多灾多难的社会。他在安史之乱时期所作的诗最为有名,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相比较李白,杜甫的晚年作品数量多且最为有名,甚至我们可以说超过了他早期的作品,而在杜甫弥留之际仍坚持写完了一首长诗。但一句话,我们的同学们更加喜欢品读李白的作品而往往对杜甫的诗给与侧目。

以下是两种结尾

一,思想型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把杜甫和李白的诗歌拿到一起比较,因为两个不同的领域我们根本不能说谁写得更好,根本没有可比性,不同的时代处于不同阶级利益的人对事物的客观看法也就不同,李白全盛时期终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杜甫从始至终都站在被压迫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说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代表了诗歌发展的潮流。

黑格尔曾经说,“真理不是一块铸成了的硬币,可以现成拿过来就用。”这不同于感性认识可以被当作真理,我们不能对于李白或是杜甫的诗一概予以肯定或是否定,当然我们所说的题目是比较,既然比较,从辩证法来讲必然会产生一个谁更优秀的辩论结果,这对于两个不同领域的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正如同我们不能对比斯宾诺莎和黑格尔谁的理论正确一样。李杜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他们的诗风又为什么一定要拿来比较呢?这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最后一句话,我认为分属不同领域的李杜,诗风上各有千秋,根本无法比较。

二、书卷型(我写的有点违心,凑合看)

对于李白与杜甫诗风的比较,我们恐怕很难得出一个好坏的评价。

杜甫的诗歌号称诗史,也就是如实的记录而已。而李白则不然,其诗歌中也不乏对天地万物的悲闵,看了太白的诗歌会使人有种奋发向上的味道。不论是他描写的汉代霍去病的诗歌还是对自然山水的吟诵还是那种傲然屹立的风骨都会使人景仰万分,这也许就是杜甫本人也十分钦佩太白的缘故吧。

杜甫的诗歌是哀鸣,而太白的诗歌确是既反应了世俗的丑恶,也有他自己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出则为仕(当然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报效国家,退而隐居,啸傲山林之间,把对美好的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这也是很好的方式,很符合儒家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吾身的境界,而且太白一生时刻不在等待国家和民族的召唤,渴望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微薄之力,就这样的时刻等待着....难道谁能想出比太白更好的方式吗?他本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游侠、居士、诗人、将军(可惜没做成,只能写缅怀汉代的诗篇)、酒神、旅行家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埋灭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怀和追求光明的伟大形象,从这点上来说他比杜甫要博大精深许多,杜甫只能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写写哀鸣的诗篇本身并无所作为。这也就是大家更欣赏李白而不是杜甫的原因。

至于李白的功力不如杜甫那好像并非是这样。李白的诗歌更多为乐府和歌行律诗偏少,但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太白的功力不够。太白的律诗和绝句数量虽少,但都是精品,足以体现诗仙的实力。杜甫的诗句可能更多的是推敲出来的,说他是苦吟诗人可能大家不会有意见,而太白的许多华彩诗章都是即席所赋,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李白的功力在杜甫之下应该不成立。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还是无法分出谁的诗更有吸引力,一切还有待推敲。

下载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著名诗人诗风诗风[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韵诗风诗歌

    世间不风雪,何处见爱清霜未凌月,谁言愁忧痴影逝,醉有风萧扮惆怅佳梦稠,闲看清菊绎遥飞泪悔夕,枣阳东升纷雨挽迷霏月,流霞西落萧瑟起潜锋芒,几度离语志休湾初红染,别雨苍欲倩搅槐诉离......

    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

    有唐一代灿若星汉的诗人群体,奏响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强音,在华彩与激情组编的交响乐章里,也有“诗佛”王维“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的佛唱。这位山水田园诗段的第......

    兴校园诗风,创特色学校

    兴校园诗风,创特色学校——夜郎中学特色学校创建记要夜郎中学教师赵福伟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不断增强我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实现提质升位的目......

    闻一多与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比较(定稿)

    闻一多与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比较 闻一多与郭沫若是中国文学界不可忽略的两位文学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们的浪漫主义诗风有各自的不同,但同时又有相似之处,是中国文学史上......

    建安风骨和正始诗风(总)

    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

    兴校园诗风,创特色学校范文合集

    兴校园诗风,创特色学校 ——夜郎中学特色学校创建纪要 夜郎中学教师 赵福伟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不断增强我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实现提质升......

    论杜甫诗风的变化

    论杜甫的诗风变化 【摘要】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独特,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在不同的时期,诗的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杜甫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阶......

    论李杜诗风异同及原因

    论李杜诗风异同及原因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唐代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文化的繁荣,同时,政治比较开明,各种思想也兼容并存。这些都形成了唐诗发展的基础。加之唐代以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