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6_如何处理专业分流
KINGOSOFT高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学籍)有关问题
7、如何处理专业分流?
(1)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设置专业分流学年学期”,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1)。
图7-1(2)选定待分流专业的年级以及学年学期,单击“确定”按钮。
(3)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确定专业分流”,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2)。
图7-2(4)选定年级、院(系)/部(如:2004级教育学院),单击“检索”按钮(图7-3)。
图7-3(5)双击某一待分流专业(如:教育学),在“未对应专业”窗口中将显示此年级未对应专业的信息,勾选某一或多个未对应专业(如:学前教育),单击“
”按钮(图7-4,图7-5)。
图7-4
图7-5(5)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处理专业分流”,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6)。
图7-6(6)选定年级,选择分流前专业和分流后专业,单击“检索”按钮(图7-7)。
图7-7(7)勾选待分流学生,单击“
”按钮(图7-8)。
图7-8(8)单击菜单项“专业分流→专业分流之后分班”,即可弹出相应窗体(图7-9)。
图7-9(9)选择年级、院(系)/部、专业、班级信息,单击“检索”按钮,即可显示专业下待分班学生以及班级下已有的学生(图7-10)。
图7-10(10)勾选专业下待分班学生,单击“
”按钮,即可将这些学生分到当前班级下(图7-11)。
图7-11
第二篇:大学专业分流利弊
大类招生利弊
大类招生,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近几年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
一、实行“大类招生”的原因
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 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根本变革,并于2001 年秋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根据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的理念,先按文科和理科学习基础课,然后按专业进行分流,二年级下学期才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也都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为什么国际、国内的一流大学都选择“大类招生”呢?
1. “大类招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两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二是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向高新技术领域扩展。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这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途径。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已经从一次性教育变成了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本科教育阶段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专业技能,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不断求索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同学科探索求知和创新求解的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路径和思维活动的特性,从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岗位任务与挑战,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
2. “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而且要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多变局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本科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应从过去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教育,向多学科交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大类招生能够让学生入学后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了由于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导致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素质欠缺的弊端。同时,由于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活后,对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选择专业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 “大类招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由于目前我国本科学制一般为4 年,许多学生入学时选择的是热门专业,但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专业。如,前几年的计算机热、财经热都是这样一种情况。实施大类招生,每个大类包含了若干专业和专业方向,通过1-2 年的按大类培养,可以有效地延缓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让学生和家长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动态和市场就业信息,从而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缩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有利于按需培养人才。
4. 有利于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实施“大类招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的教学资源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局面,形成院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指挥和统筹作用,有利于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使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院、系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分制的实行。
5. 大类招生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受社会就业走向和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招生中报考各种专业的生源很不均衡。“冷门”专业少有人问津,新生质量没有保证;“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考生人满为患,录取比例奇高
二、“大类招生”中显现出的弊端
从“大类招生”的兴起到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实施了四五年。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渐渐也显示出一些问题,需要不 断的研究和完善。
1. “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在充分考虑学生志愿时,应实事求是地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目前有些学校,完全按照学生的志愿进行专业分流,致使各专业不能协调发展。首先,这种专业分流方法,不可能事先知道最终的专业人数,当一个专业选的人很集中,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都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选择人数少的专业,可能会造成师资、设备闲置,造成浪费,对学校办学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容易造成研究性、基础性的学科选择的人数比应用型学科少,或者一些前几年热门过、社会上人才过剩、近年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可能选择的人数也少,致使学校既不能因选择人数少而放弃这个专业,同时又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对于这一问题,可以用合理制订专业分流计划的方法加以克服。即在学生填报分流专业志愿后,综合考虑考生志愿、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方面设置每个专业的分流计划数。这个计划和我们按专业招生的招生计划数设置不同,它首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志愿,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志愿为优先,但同时也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并且,对于连续几年生源质量好的专业,学校要加强建设;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一方面要加大整改力度,同时也可考虑停招。对于专业本身建设基础好,只是由于专业的性质和 社会需求量短期的饱和而造成分流选择人数不多的专业,要采取保护政策,继续扶持。
2. 专业数较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的学校,要在“大类招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虑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实行大类招生的学校一般都是综合性院校。有部分学校专业很多,招生规模却不是很大,平均下来一个专业的人数不超过50 人。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有些班级的人数少于35 人,那么学校的办学效益就受到了影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找到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平衡点,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试着大二按照规定的招生计划数、根据学生的成绩或者其他综合考评对学生进行分流。这种分流办法同样保留了“大类招生”的优点,同时,也可以保证学校的办学效益,亦可促进学生大一期间为了能分流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更加努力地学习。这样的分流办法,与遵循学生志愿、自主选择专业相比,在学生的自主权和专业之间的竞争方面有所减弱,但是却保证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专业的稳定发展。
3. 师范类专业、医学类专业等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专业不适合大类招生。师范类、医学类等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要
求专业方面的课程较早地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则与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不太适合常规的大类招生。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政策上目前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有些不同,很多地方的师范生招生数和录取名册都要求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大类招生由于在入学时不能确定其师范生的身份,所以在就业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医学类和师范类的学生也不是完全不适合大类招生。如有的教师教育学校,可以把若干个师范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也是可行的。
4. 不能盲目地按照学院招生。目前,一些学校的“大类”很大,几乎是按照文理科分类或者按照学院分类。按照学院招生,一个学院就是一个大类。其中有的学校是同一个学院里的专业都比较相近,有的学校则不是。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他们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普通高校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大部分都会继续深造,本科教育只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直接就业,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高。因此,大类招生需要一个合理的培养方案来支撑。如果为了大类招生,不顾学校的培养目标,将教学计划完全不同的几个专业硬是拉在一个大类里面,这对学生的培养质量、专业的发展前景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按照大类招生,还是要以相近的专业组成一个大类比较合适。
5. 实行二级管理的学校,大类尽量不要跨学院。近年来,各个高校新专业比较多,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哪个学院早启动就放在哪个学院。这就造成了一些相近的专业分属于不同学院的情况。目前,比较多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在大类招生的时候,建议实行二级管理的院校不要把不同学院的专业放在一个大类招生。否则,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不容易开展。总之,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本科
院校教学改革大趋势,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必须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以及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是否成熟来谨慎地实施大类招生。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长处,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
第三篇:专业分流重要通知
志愿填报原则:
1:志愿优先原则(与高考志愿录取原则类似)
2:绩点:不同专业按不同课程成绩评绩点。例如信息工程专业就看重:C语言,通信软件工程等
3:绩点按四个学期的成绩
这学期会提前至少一个星期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进行分流,分流工作完成后大家根据自己专业选完课才放假
转来的同学一二学期成绩会分别进行单独认定,等候通知
如果某个同学某一门选修课没有学,而这门课程又刚好在计算平均绩点的课程里面,那么在计算该同学的平均绩点时不考虑该门课程。
4:加分项:
对C++,工数,空间解析几何等会高一个绩点;获国家二等奖以上同学,不考虑成绩,直接录取;获省级奖加分,可能还有其他的加分项,大家可关注通知
5:二级和四级不影响分专业
6:填报志愿时要填三个志愿
7:由于会考虑四个学期相关课程的成绩,而专业分流工作又要在本学期考试完成后立即完成,所以,凡第四学期期末考试有不及格的课程,计算绩点时按照1.0计算,第一二三学期有不及格且补考没过的课程,计算绩点时按0计算。
8:目前,学院关于专业分流的方案已经提交至教务处审核,具体方案细节及志愿填报时间将在方案审核通过后公告通知。
各专业的了解
下周将会陆续针对各个专业进行介绍和详细分析。内容包括:专业定位,目标,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跟考研关系等,具体时间等通知
关于课程选修词:
课程选修词里的课程是按方向列进去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选相关课程
各专业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靠大家,例如去年广电的整体学习氛围就表现的比较好
调宿舍问题
如果想调宿舍,可以自己跟其他人协调好,申请调换。
资源开放
无论选哪个专业,学校的实验室,老师等这些资源都是共用的,以后会安排参观了解实验室。觉得哪个老师可以给你指导,就主动找他,老师都很欢迎同学去寻求学习方面的帮助。101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有老师和研究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去那里寻求帮助。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请求老师的指导,有什么好的提案也可以向学院申请
关于广电
广电(通信技术方向)国外做得比较好,中国这方面仍然很弱,要想大力发展还得靠高科技人才,中国也在大力扶持(ps:
1、目前广电做通信技术的人员大多不是受过大学教育或是学过广播电视工程的人员,所以以后广电毕业的同学如果去广电局这一块的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他们也很希望能招到这方面专业的人才。
2、学广电的同学也并不是就业就定格在去广电局什么的,同样可以和其他专业的同学竞争岗位)。所用的技术跟通信一样,还有一些特技,例如:微波转发,卫星接收信息等
通信的广电不同传媒的广电:前者侧重技术,后者侧重艺术。
实际上,很多广电毕业生跟其他三个专业从事的工作差不多
专业总结:
从实际出发看,前三个专业差别不大,只是牌子打得响
考研和就业
无论考研还是工作,别人看的是你把知识转化为成品的能力,导师一般都不看奖学金之类的东西,而看你有没有把知识学清楚。
关注就业的同学请注意:下周有个模拟招聘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观摩或参加。平时可以关注就业信息网
提醒
学过什么不代表你就会什么。好好利用课余时间,拿些用实际行动去做点东西才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现在是夯实基础,根据兴趣规划学习的时候了
第四篇: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本科生“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专业分流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专业分流工作,旨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专业分流实行一次性分流模式,在校期间每位学生只有一次专业分流的机会。拟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应慎重考虑, 申请分流的专业志愿限报一项,专业分流一经批准,不能更改。
2.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可在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重新选择专业。文理学科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非师范和师范专业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艺术、体育类专业不进行专业分流;文理兼招的专业,文、理科均可转入,转出只能按照高考报考类别(文史类、理工类)转到相应的专业。
3.师范专业之间、跨学院的非师范专业之间,分流学生(转入与转出学生)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专业学生人数的20%以内,具体情况视转入专业的空额决定;本学院内部,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分流不受比例限制,不进行学院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某专业分流后剩余人数不足本专业原人数50%的,将予以停招。
4.转入创新实验班的学生限定在学院内部相近专业,且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转入创新实验班全班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
5.全校非师范文史类专业、非师范理工类专业学生可通过选拔,分别进入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生物学基地班学习。转入基地班学生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成绩必须为本专业前10%,具体转入人数由基地班所在学院确定。基地班所在学院制定基地班选拔实施办法,报教务处备案。基地班转出学生分流办法可参照上述1至4条。
三、基本条件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已修学分符合教学计划要求,课程考试成绩全部及格,无缓考情况。
2.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的记录。
四、破格条件
学生进校以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院(部)考核可申请直接进行专业分流,转入相关专业。
1.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其以上者;或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其以上者。
2.在各类文体竞赛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前六名(或三等奖及以上)者,或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前三名(或二等奖及其以上)者。以上各类获奖指由省级及其以上共青团、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组织的活动获得的奖项,具体认定由相关职能部门确定。
五、工作程序
1.专业咨询与政策解读
各学院在专业分流前组织专题咨询活动,全面介绍相关专业情况,教务处、文理科基础教学部负责专业分流的政策宣传。
2.申请与资格初审
按照专业分流工作进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及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转出单位)符合专业分流基本条件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递交专业分流申请表等相关材料。转出单位将相应的材料汇总,完成对申请专业分流学生的资格初审并拟定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名单;若学生确有专业特长,经转入学院教学委员会考核,可不受此条规定。
3.笔试与面试
转出单位将通过资格初审的学生名单提交给相应的转入学院,转入学院在接到名单后的一周内,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60分,面试成绩40分(特殊专业可作适当调整,并报教务处审批)。笔试要严格规范,考核内容为转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实施集体评卷,流水作业。各转入单位须明确考核结果,对于不同意转入的学生,应注明原因。综合考核结束一周内,各转入学院将考核成绩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形式分别报送转出单位。纸质版考核成绩和相关说明必须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4.分类排名与资格确定
转出单位将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及学院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总成绩=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50%+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50%),分别对转入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分类排名时,若学生原专业相同且加权成绩相同,则以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学生原专业不同而加权成绩相同,则以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学院综合考核成绩)相同,则按照公共必修课和学科专业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确定。转出单位根据排名,初步确定本单位各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并报教务处。
5.结果公示与审批
教务处审核各转出单位初步确定的各专业学生分流名单,并征求转入单位意见后,统一对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公布专业分流学生名单。6.学籍变动与学分转换
专业分流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教务处与文理科基础部、相关学院配合,为专业分流学生办理学籍变动等手续,并将其编入相应班级学习。学生转专业前修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与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内容、难度)相同或相近,转专业后可认定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否则认定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学分认定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办理学分认定及补修课程。
六、学籍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依照入学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转入新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修满规定的学分,经审核,达到毕业或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方能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七、有关说明
1.已确定转专业的学生,应严格按转入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并获得与转入专业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补助。
2.专业分流后,学生按照转入专业学费标准交费。
3.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及时妥善为专业分流的学生办理相关手续。
4.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电信学部专业分流经验交流会新闻
电信学部首届专业分流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3月23日晚6点,电信学部学习部、权益部、创业就业部联手电信学部2012届毕业生工作组在西部校区综合2号楼B303举办了电信学部首届专业分流经验交流会,旨在为即将面临专业分流的学子提供帮助。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电信学部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秘书长张新奎老师、电信学部08级辅导员袁雨辰老师、电信学部10级辅导员李香周老师以及电信学部各专业优秀的2012届毕业生。交流会现场座无虚席,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不少同学都站着听完本次交流会。
首先,08级辅导员袁雨辰老师以就业为导向为大家讲解了大类分流,一开始,他讲解了专业分流的考虑因素即兴趣优先和审时度势,接着,他告诉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关注就业信息,从多方面获得就业信息渠道,并为同学们展示了历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他说道:“我们要以学科介绍为指导,以参观实践为感受,以同辈经历为参考,以家庭意见为辅助选择满意的专业。”
随后,各专业优秀学长为大家讲解了各自专业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些问题。电气专业保研综合排名第一的刘奭昕为同学们介绍了电气专业的特点以及所要学的专业课程,分析了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曾利凯已报送本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他幽默风趣地讲述了自己选专业的经历,惹来了台下阵阵掌声和笑声,他鼓励同学们要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集成电路优秀毕业生傅泰宁为大家播放了一个集成电路公司生产流程的视频,精彩的展现了集成电路的工作状态,并就什么是集成电路,大工、中国以及世界的集成电路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计算机专业的杨浦和多次获得奖学金、被保送本校研究生自动化专业的张伟分别对自己的专业做了介绍,并对同学们职业和人生的规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精彩的演讲结束后,同学们踊跃的进行了提问,针对专业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老师和各专业优秀的同学也给出了令他们满意的回答。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经验交流会确实获得了许多收获,老师和学长们解答了他们心中很多的疑惑,对专业选择起到了指导性的意义。电信学部首届专业分流经验交流会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