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16: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结 题 报 告

自2002年10月课题申报被批准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对待精心研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全组成员信心十足,倍感责任重大,全身心投入课题研究工作,经过全组成员的不懈努力,达到了预期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实验教学论文三篇《浅谈物理实验复习与学生能力培养》、《浅谈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如何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并在《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上发表,另外还制取了许多实验教学课件,其中课件《光的干涉》在2004年度廊坊市中学物理教学优秀课件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课件《高中物理碰撞》在中国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上获得三等奖。还撰写了阶段性论文三篇。最重要的是把研究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直接指导实验教学,为我校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理论保证。

一、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针对高一学生实验意识薄弱和实验能力差的问题,全组成员深入高一课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制定策略,我们为高一学生编写了实验报告手册,改变了已有的实验侧重学生只需填写表格和数据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实验报告中只给学生列出应该做的事情,具体怎样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自己认真阅读课本弄清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在实验前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在实验报告上,这样学生对实验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否则不能完成实验报告的中实验前的任务,有了这些实验前的铺垫学生对实验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做好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实验时,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完成实验情况,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对掌握了本实验的操作,还培养了学生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后,学生要把实验中的数据认真处理填入实验报告册,初始阶段我们给出了实验数据处理表格,经过几次训练后,我们让学生自己制定表格,以锻炼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此外学生还要对实验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写入实验报告,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对完成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并作为样例发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验效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完成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后,我们又对高二学生进行视导,先是找学生座谈,找出影响学生实验兴趣的原因。全组成员认真分析,为高二教师出谋划策,针对高二学生实验课中学生实验兴趣较浓,但实验技能较差,实验课有流于形式的倾向,我们在实验课时,安排多名教师进行巡查,一个班做实验,其他教师作为巡查教师配合本班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另外学生除了完成高一学生的要求以外,教师还要提出实验题高兴问题,在学生实验完成以后,可以利用本实验得以其进行研究,如:教师可提出本实验中的仪器还可用于做什么实验?本实验还可用什么方法来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本实验的实验操作熟练掌握,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为学生设计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联想,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1、从实验仪器展开联想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13种基本实验仪器。对实验仪器不仅要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且还应熟悉其构造特征,弄清其工作原理并熟练使用。例如:在复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其原理及使用方法,而且还要知道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记录了什么物理量,弄清了这些问题,再让学生联想:(1)通过打下的纸带可以计算什么物理量?各是怎样计算的?(可计算平均速度、运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和即时速度)(2)通过测出的即时速度、加速度进而可以测量那些物理量或验证那些定理、定律?你能想出具体测量方法吗?(可测动能、势能、动量,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匀变速运动公式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对仪器的使用,而且还能够把相应的仪器迁移到其它实验中去。

2、从实验原理展开联想

实验原理是实验的理论基础,弄清实验原理,对搞清实验中需观察哪些物理现象,需测量哪些物理量,以及应如何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到实验结论等方面都有帮助,因此,复习实验必须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从而进一步引申。

例如:复习“平抛运动”实验时,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展开联想(1)利用平抛运动可以测量那些物理量?

(已知初速度、水平位移、竖直位移、重力加速度四个物理量中的任意三个可测另一个)(2)利用平抛运动如何测量弹簧枪的弹丸速度?如何测量水平出水管的流量?(3)利用平抛运动还可做一些什么实验?(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等)又如,在复习“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通过原理复习展开联想

(1)实验除可测重力加速度外还可测那些物理量?(若已知重力加速度,测出周期进而可测摆长)

(2)你能利用此原理在已知地球半径的情况下测量山的高度吗?还能测量那些物理量?(地球质量、旗杆高度„„)

3、从实验方法展开联想

明确实验目的为实验做好了精神准备;弄清实验原理为实验消除了理论障碍;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又为实验打下了物质基础;接下来关系到实验成败的就是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方法一般分为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法等,这里主要谈测量方法。不同的实验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些实验方法相似,我们应引导学生善于比较善于联想。例如:在复习“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学生应明确此实验,一方面借鉴了平抛运动的实验方法,同时还应用了“等效法”用“水平位移”代换“水平速度”。学生理解这一点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在哪些实验中我们还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又可联系到“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半偏法”测电阻以及用电流场“等效模拟”静电场或用棱镜的色散“等效模拟”彩虹等,这样学生把各个实验相互联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迁移能力。

此外在实验复习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使学生把实验复习贯穿到整个物理知识的复习中,把可以当作测量原理,测量方法,验证方法等的题目与实验相联系,亲自动手做一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也可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可谓是实验复习的良方。

总之,经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的成果颇丰,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实验素质,也为我校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理论保证。另一方面,由于时间有限和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水平还有待提高,研究成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改正,希望领导给与批评指正,使之更加完善。

廊坊市教育科研课题

《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永清一中物理课题组

第二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能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分组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现,促进学生在感官认知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含义。物理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不仅要系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技巧,还要通过实验能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物理结论和规律的能力。本文以作者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在实验教学中成功地培养学生能力的几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物理分组实验

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

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精神

【正文】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就是从实验中产生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做演示实验,多安排学生实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测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实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验的各种知识的同时自己动手操作,这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参与,这样既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巩固和加强,又培养学生喜好动手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我们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当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在物理教学中,是应该做并且有条件做的许多重要实验被人为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改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探究完成的实验活动。这项教学的作用要起到提高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当合适,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老师千万不能将实验步骤一、二、三、四地列出后指导一步学生做一步。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物理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形式,实验的目的不能只会解相应物理实验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达到弄懂实验目的、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达到能独立设计实验,纠正实验中存在偏差的能力。

1.分组实验教师要善于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操作,不能动手包办处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分组实验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思维、动手,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的升华的动态过程。学生必须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其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知道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达到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的目的。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动手实践。从了解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到测出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全过程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装配错实验仪器或装配不上实验仪器的现象,或面对实验仪器无从下手,或数据测量不准,或不会排除实验中的故障等问题。分组实验时碰到此类情况有些学生就会举手将问题推给老师,此时教师决不能动手排除实验的故障包办处理一切。这样表面上看似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但却扼杀了学生探究中寻找科学规律的正确方法,扼杀了他们成功后激发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动脑动手释放学习潜能的机会,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程序要求,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由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因实际测量总会有误差,所绘的V—t图线总不会精确到使测算出的各个点都落在一条直线上。实验中有一小组测出的点以毫米为单位分毫不差地落在一条图线上,显然这是学生为了“凑数据”弄虚作假改动了原始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发现问题后,我首先对学生力求完美的出发点给以理解。但向学生们指出,虽然实验设计正确,实验操作认真,但任何测量的精度都是有限的,在现有实验仪器条件下,测出的各个点虽没有完全落在一条直线上,在偏差并不大时,一样可得出“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况下V—t图象中各个点应完全落在一条斜线上”的结论。又如,在做“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时,有一组学生将线路接通后反复检查小灯泡就是不亮,急得他们直叫,快下课了实验数据一个还没测量。此时我没有帮助检查排除线路故障,而是将“多用表”递到他们面前启发他们逐段检查导线和各个仪器,终于查出是其中一段导线出了问题,换上一段新导线后线路马上通了。

多媒体的出现使教学领域产生巨大进步,但物理教学中实验和演示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是无法替代的。实验和演示能养成学生对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的认识,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坚持对实验和演示操作的持之以恒一定会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和研究方法产生影响。

2.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经历科学过程、体会科学方法、树立科学价值观。是要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

中学物理的实验基本为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不像大学物理那样存在许多科研的可研性,但仍然体现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点。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今天。实验的过程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揭示物理现象的物理概念、反映物理过程的物理规律,是构成物理大厦的基石,只有正确掌握物理概念,才能深刻理解物理规律;反过来,也只有深刻理解物理规律,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如把物理概念比作网上的结点,那么物理规律相当于结点间的连线。物理教师必须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和演示,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并总结出“事物”存在的规律,进而以物理规律为中心,更加深刻、完整地掌握物理概念,在应用中巩固物理规律,达到以概念为基础,以规律为中心的整个知识体系。在问题的探究解决中促使知识的完善促进人的能力的提高。物理定律的建立是在实践中创立的,实验是物理学首要的检验手段。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意义使学生懂得物理科学的内涵,区别物理与数学的不同,知道数学是在物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抽象”。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感官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促使学生以正确方法对待物理的学习。真正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含义。因此,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会做实验,更要“教给学生一双没有束缚的自由的手”。要使实验真正成为探究、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各类实验问题,达到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边实验、边思考、边分析,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高实验技能,在动手思维中发展自身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主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实验的内涵。如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学生比较容易导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应满足△S=aT的规律。但在具体数据处理时为减小长度测量带来的误差却不用S2-S1、S3-S2、S4-S3表示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S,而用S4-S1、S5-S2、S6-S3间隔两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表示。等号右边22也不用aT,却用3aT表示。对这一变化,我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很多学生列出了a1=(S4-S1)/3T2、a2=(S5-S2)/ 3T2、a3=(S6-S3)/3T2式,但将a1、a2、a3三式列出综合求和式子的学生却没有,我适当给以点拨有个学生很快写出了a =(a1+a2+a3)/3 = [(S6+ S5+ S4)-(S3+ S2+ S1)] /3T

2的式子并从中悟出这种求法可减小纸带测量产生的偶然误差。当该生将其“发现”向同学们说明时灵感使其悟到所设问题△S还可分别延伸至等于S5-S1、S6-S2、S7-S3、S8-S4的情景,此时等号右边应为4aT2的形式。

3.严谨求实实验作风的培养能提升学生做人的品质、能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精神

上分组实验课,开始操作和获取数据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待到将实验由动手转为动脑、由操作转为数据分析处理时心情急噪,认为实验一定服从已知的物理规律,采取数据有目的向已有的物理规律倾斜,使实验结论很粗糙。个别学生在虚荣心驱使下私改实验数据,来迎合科学理论的“正确”。教师在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教学前应估计到这种由应试教育产生的对实验教学的负面影响。在探究、验证实验时既要使学生认识到实验的各个环节在整个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又要就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数据分析的准确程度,及实验报告要尊重原始数据的诚实态度等各方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指导学生认真探究、验证,将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纠正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严谨的实验态度能养成学生诚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探索2求知的欲望。如在摩擦力的学习中学生们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理解不好,受力分析时经常出错。一个学生在买了个汽车模型,仔细琢磨老师讲的汽车主动轮受摩擦力向前,从动轮受摩擦力向后的道理,用了许多办法反复实验,主动轮和从动轮受摩擦力方向效果都不明显。后来他发现把汽车模型放在床上当用手转动后轮时受力效果非常明显。后将模型带到学校在铺上桌布的桌面上进行演示,当用手转动后轮,即把后轮作为主动轮,四个轮子之间的桌布被轮子向外拉紧。他分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汽车在前进时,后轮作为主动轮,受地面(桌布)的摩擦力向前,则后轮对地面(桌布)的摩擦力向后;而作为从动轮的前轮受摩擦力向后,前轮对地面(桌布)的摩擦力向前,所以桌布被前后轮的摩擦力绷紧了。反过来前轮作为主动轮,则可清楚看到桌布上由于四个轮子给的摩擦力方向改变了,因而桌布处于收缩状态。有趣的实验调动了大家学习的情趣,人人都来转一转汽车轮子。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在学生们基本搞清汽车轮前后驱动问题后我又提出一个新问题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大型汽车是后轮驱动,而家庭经济型小轿车是前轮驱动。新问题又让学生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前轮驱动相当于向前拉汽车,后轮驱动相当于向前推汽车,推汽车获得的向前作用比拉汽车大;有的学生立即反驳说那小汽车也应后轮驱动„。此时我启发学生从大小汽车质量分布使重心偏前或偏后不同来考虑。当学生完全沉浸在问题中时,其他人稍给以启示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实验课上按步骤指导学生操作,是不会得到如此效果的。

4.实验方法多样化,活化创新思维。现在中学课本中设计性的物理实验太少,应当让学生多做一些设计性的物理实验。设计性的物理实验突破了传统静态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使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更加突出。设计性的实验拓深了实验课的功能,它更适合当代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实验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布置题目,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方法、原理、仪器选择、实验步骤、误差来源);第二个阶段是教师审阅方案,提出修改建议;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目前学生的分组实验,普遍存在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分组实验,就可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得的信息进行仔细筛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5.利用物理实验史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还应包括物理实验史教育、课外小实验、学生小仪器制作等。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人教版新编教材高中《物理》1至3册中,对物理学史上著名实验介绍达20多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课本一开始就以"历史的回顾"方式介绍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这种将有限的实验事实外推到无限,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结论的方法,是对传统实验方法的创新;汤姆生利用实验准确地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并发现了电子,他的实验设计是何等的巧妙,设计思想与器材组合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这些实验介绍,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而且展示了科学家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要发挥物理学实验史的创造教育功能,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重视实验史的教育,可以启发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实验思想与设计的精彩之处并提出问题;有条件也可采用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与设计实验,来“表演”某些著名实验。总之,通过物理实验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以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是课后的小实验。不论是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还是研究性试验、都是获取物理材料的重要渠道。从物理学的发展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今天。物理实验能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实验素质,不仅要系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方法,还要通过实验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探究物理结论和规律,充分利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大昌

物理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试教通讯物理专辑 2006/5 2.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学技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造力有多强。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中,我们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带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而实验操作更是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学生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科一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5年3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15年4月 ——2015年10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鸡蛋保护器,并且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经过精心设计。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2)、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例如:五年级的潘立同学会利用家里的马铃薯、盐、水等生活物品,会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实验,刘菊同学会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叶文亮同学会利用生活中废铁来做“金属的热胀泠缩”实验,老师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于制作失败的,老师便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让他们经过多次思考,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老师在指导中得到了成长,增长了智慧,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学到了知识。五年级的学生会解释生活中电线在冬天会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鼓上来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会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知道舞动塑料袋,袋子就会鼓起来,为什么气球会越吹越大的道理。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打开可乐冲鼻的气体是何物。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方法。四年级的学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电击的感觉的原因,会解释脱下毛衣时发出啪啪的响声成因。

对于那些酷爱科学实验课的学生来说,课堂四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坏”,如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开来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飞机拆下来拼一拼等等。这些在家长们眼里看作搞破坏的行为,实际就是学生创新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闹钟拼装活动,学生通过将散装零件拼装成钟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多时间,从2015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实验探究,到2015年年底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秉持以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为基地,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研究课题达到研究目的,多次请学校教导处对这个课题组进行指导、论证。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并且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具体的研究行动

1、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老师进行演示和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科学、不可少的手段。实验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变化前、中、后的观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觉所有现象。对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新物质的生成等,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做实验时教师可给出适当的观察点,使学生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实验的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演示操作要规范,给学生留下科学的、严谨的印象,培养正确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科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想: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教科书中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研究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改进的实验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表演,学生不仅享受到设计实验成功的乐趣,而且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空气占据空间》时,在课堂上,我出示矿泉水瓶两个,其中一个切去底、蚊香、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猜一猜空矿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没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有空气,为什么猜有空气呢?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无味的试验变为直观形象的试验,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准备好乒乓球、铁块、弹簧秤、细线、一杯水等器材,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铁块为什么会沉到水底?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学生都跃跃欲试,说出许多想法,通过观察浸没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运动,感知浮力,又通过观察弹簧秤下的铁块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对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后,又问:对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感觉和启发?有什么疑问和猜想要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吗?凭直觉思维,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铁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看来浮力的大小与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继而引导学生:如何测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共同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始终在思考、操作、观察、总结,表现欲得到了发挥,在探讨新知识新方法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多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从生活走进科学。

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进行简单器材的准备,例如用矿泉水瓶制成烧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潜水艇等。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同时,开展小仪器和小制作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每一年,我校都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例如引导学生开展《空气占据空间》、《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和《鸡蛋撞地球》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2、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4、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2015年底我校通过了 “均衡化学校”验收。

5、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学更加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6、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智慧得到升华。

开题一年多,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得到较大的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5年5月叶崇辉老师制作的微课《热胀冷缩》获中山市二等奖;2015年11月叶崇辉老师制作的微课《神奇的电磁铁》参加镇级评先;叶崇辉老师撰写论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5月份举行的中山市中小学实验考核中得到巡视领导的好评。9月份在学校组织科技节活动,收获小发明、小制作作品一百多件,其中黄国超同学作品《多功能雨伞》和谭淦宁同学作品《人体感应灯》获中山市发明创新作品三等级。

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生活科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第四篇:怎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主要是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时代的要求促使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的续佩君老师将物理实验能力分成10个基本层次:①按实验步骤完成;②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③基本量具及仪器的使用;④基本工具的使用;⑤运用误差理论分析物理实验;⑥写出物理实验报告;⑦分析物理实验现象和实验处理;⑧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⑨排除简单故障;⑩根据需要寻找实验仪器的待用品。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专门规定要开设实验“物理实验专题”板块,该模块注重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经历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的物理课程已经淡化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传统的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验证某些物理规律、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同时,要求学生会进行观察、操作、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在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认真观察老师在课堂上所做的演示实验,大概地了解实验要解决的事情,在大脑中搜集所学相关知识的内容,充分调动思维。在演示实验中应当把实验做得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观察验证性实验,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目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并假设和预见实验结果,充分培养创造性思维。

2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增强学生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物理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动手能力,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妨碍了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通过充分运用学生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让学生设计自己物理实验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同样,爱因斯坦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他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力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阿瑞提(S.A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道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创造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索取性、多向变通性、求异性、综合概括性等创造思维品质。

3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使每个人都有实验操作机会,注重学生手与脑的完美结合去探索万物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分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切磋”,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还能积累团队工作的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胜任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物理实验中数据的变化,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因此对试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增强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物理规律的本质,通过实验数据的变化来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化实验过程和分析试验误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评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需要评估,没有评估与交流的物理实验是盲目的,评估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不当或者错误?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有什么出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会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并且说出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为什么,怎样去解决的。在评估与交流活动中达到知识互补的目的,实现创新思维的碰撞。评估与交流的过程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激烈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学习好的经验,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所获得的新知识。通过评估与交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弯路甚至失败,这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还能从中得到良好的宝贵经验,为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的永恒重点。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灵魂,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的态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通海学校 张军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 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 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 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可是走进小学课堂,除了一些研究课、公开 课、示范课以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都是听——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 的状态,课堂上每个学生提问和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 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 学生的数学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方 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

1、学生目标

敢问:即学生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要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抛出 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

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2、教师目标

(1)善于学习,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创新学习能力,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做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2)善于启疑,提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学习背景,学习情境应与学生心理、生理相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

(3)教师要有热忱的工作态度,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对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和助长学生“自信、独立、机敏”等人格特征,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危害性的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育人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五、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

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美国教育家杜威在30年代对“探究”或“反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七、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策略

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

3.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给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支持,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4.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二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是问题意识形成阶段(二个月时间); 第三阶段是自觉探究问题阶段(二个月时间)。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

主要工作:

(1)选题、申请立项;

(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

(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 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 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3、研究总结阶段(2012、6)

(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

(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八、研究成果分析:

本课题实施半年多以来,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迈出了从敢问到会问的关键一步,并逐步向善问逐渐发展,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去拜访“网络”。而且从课伊始到课末,学生冒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或质疑已经是学生和教师习以为常的活动。实验表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学习一般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但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并充分锻炼了自己能力,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研究前后,我们对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检验,我们以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举手次数的多少为标准,(举手次数少于2次为积极性缺乏,举手次数在3次到5次为积极性一般,6到9次为积极性较强,9次以上为积极性强。)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汇总对比,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于实验前。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明显进步。

2、学生的问题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从较随意地问问题逐步发展到问题的数学味越来越浓厚了,问题的针对性也变得明确了。

3、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增强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越来越强烈。他们中有部分“敢为天下先”,解决问题时有了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 达方式、新操作程序。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85%的学生能 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他们经常会问:这种方 法正确吗?有没有其他方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其他问题吗?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数学化地思考回答问题。两年多来学生基本能按照以下流程获得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发现问题(生疑)→提出问题(质疑)→讨论问题(议疑)→分析问题(析疑)→再提出问题(再质疑)。实验后,学生探究质疑能力得到增强。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能力提高了,学生不满足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变得学习非常主动,课堂上呈现着“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带着问题走向老师”的新气象。而且这种学习品质会迁移到其他学科。如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养成的想问、敢问的大胆品质直接影响到语文等学科,他们所获得的质疑问难品质将带他们走向一个个成功。

5、先进的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口,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教师再也不满足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一名解题的高手,课堂教学过程从直线性的变成曲线的、块状的、多元的„„教师提问的水平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那种零碎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变成了整体的、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的问题。实验前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后教师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

6、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幅提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的一个切入 口,课题组成员通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课 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验后教师的提问水平明显强于实验前,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九、存在问题我们在总结课题实验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主观和客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待加强,通过课题研究,反思我们的老师要向 研究型的老师转变,才能与时俱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要转变。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在穿新鞋走老路,既想改变教学方式,又怕影响教学质量,怕学生的过多提问影响教学进度,导致课堂改革举步维艰,新理念、新教材、旧教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全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对“问题意识”提高重视,课题研究虽然结题,但研究还要继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水平差异很大,如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敢问、会问、善问,是我们老师一直面临的挑战。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意识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教师也通过学生的提问,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地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本次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还有很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下载《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精选五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常安二中 2014年12月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是常安二中申报的县级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这一课题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教育是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和教师应当怀着对国家民族兴衰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黄甫学校赵佳一、课题的选题背景: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

    三合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三合中心校 冯丽君 2017年12月20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 要: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也对现代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完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高中时期,是一个人创新思维能力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物理这一科目则是一门需要活跃的思维、大胆的创新来研究学习的课程。因此,如......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年级: 专业:数学教育 学号:姓名:赵侠【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