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探索——如何做到“授人以渔”
数学课堂探索——如何做到“授人以
渔”
数学课堂探索——如何做到“授人以渔”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行教材的设计及课程教学安排正是这样要求的,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其实质就是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生都引到课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课堂“活”起来,其中就蕴含了一个“动”字。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努力探索快乐的课堂,是我一直研究的命题。我现将几年来的具体做法阐述如
下: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方法,讲的过多,而学生能消化吸收的却少之又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切实做到“授人以渔”
一、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存在着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把课堂教学看作一门艺术,我追求着一种境界:让数学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像诗一样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像诗一样充满想象和创造。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大力提倡,积极鼓励,加强引导,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乐于问”,逐步到“善于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方法,如从课题发问、从中心发问、从练习发问、从思考题中发问等,学生一旦掌握了质疑的方法,能力就能迅速提高。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想像、操作、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练习是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注意问题的探索性,题材要注意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要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单
一、重复、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因此教师应把练习的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作为数学教师,更深的工夫还应在于对教材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挖掘,在于用以情夺心的课堂语言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王国,在于课堂上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在于能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
思维空间,让快乐在数学的天空中翩翩飞舞。我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与学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能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二篇:如何做到高效课堂
如何做到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任务,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主要目标。课前预习是听课前的一种预备工作,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自己“更好地学”,为教师“更顺利地教”,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础。
一、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课前预习恰好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预习问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前,自己先要做精心的准备,要对新课内容有充分的认识,预习题目要精心准备反复斟酌,以求真正达到预习目的。
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再去听课,上课时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大多数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
二、主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体
高效课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将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高效课堂要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设计学案和教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思维、创新和合作精神。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作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
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才能做到有效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成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显现,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课堂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
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让课堂上做到“四个有”:有疑问: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有惊叹:善于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有笑声:课堂上应该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有争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二、把握激励时机
教育空间弥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漫之时。
三、多角度评价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总之,我认为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第四篇:加强小班教学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加强小班教学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凤凰镇何田小学
程国清
我们凤凰镇何田小学的所谓小班化,班级规模是完全小学一至六年级六个教学班,全校共有学生90人,人数最多的是一年级学生20人、人数最少的是六年级学生10人。这些班级的规模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认为的结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热潮,带着子女纷纷到城里的学校就读,昔日人口密集的村庄现在也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户人家了,带领着孩子上学,且多数为留守儿童。因此学校的生源就越来越少,就形成了自然的小班。针对现有的小班教学现状,开展小班教学探讨,势在必行。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充分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决定着学生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因此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是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根据现有的班级现状,如何开展小班化教学探索,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教的法子依据学的法子而执行。通过激趣、诱导、启智、明理,采取愉悦性教学原则,变厌学为乐学。
1.师生多沟通:变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近了、多了,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的告诉你。教师也更能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家庭状况、学习差异设计教学方案。上课时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质疑,帮助理清思路,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
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就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课堂、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能找到自己的名字、看到自己的照片和荣誉、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样优生将变得更优,差生也会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得到提高。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内容时,新课开始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车轮都是什么形的吗?有没有见过正方形、长方形等的车轮?那车轮又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接着在认识圆的半径、直径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圆内你能画出哪些不一样的线段?然后让学生动手去画线段,最后再由学生归纳出在圆内画出的不同线段,从而得到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由于我放手给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对半径、直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理解中掌握了半径、直径的概念。总之,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就能够使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2.作业面批面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好坏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要在课内里完成是比较困难的。班小,生员少,作业批改比较方便,教师的作业批改应该在课内及时完成,而且要采取面批面改。大家都知道,作业面批面改有很多益处。一具有导向功能,二能够及时纠错,适时激励,三有利于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四能做到励优促差、提高效率。五能够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确存在问题。
数学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更注重于贴近生活实际,但其逻辑结构严谨、抽象的要求,有时不可能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无法从生活中直接去找寻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理解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思维的强弱也决定了每个学生成绩的优劣,影响到差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不同于语文,它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理解、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作业完成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走向、成绩高低。改变传统的集中式批改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保证。
小班化给老师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发挥有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时间、空间不同了,老师讲的比以前少了,学生练的机会更多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能很好的在课堂里完成,这样老师就能够利用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差对学生进行面改。面改为老师了解学生课堂掌握知识情况带来了便利条件。针对能力差的学生,教师一可以边批改作业,边进行指导,告诉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改完后要求学生当着老师的面马上订正;二是批改时先和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作业是怎么完成的,为什么会做错,原因在那里。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进行面批,同时指点课外补缺的方向和方法;三是通过面批,帮助找出其主要问题,帮助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既能保护其自尊心,又能激发其自信心。对能力好的学生,教师在面批时一可以着重于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不良习性,布置完成提高性作业;二可以先告诉学生作业的优点,让学生当着老师的面自己批改,自己找寻缺点,纠正偏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润无细无声”的影响,让学生明白自样才算好,怎样才算不好,让学生有意识地朝好作业方向发展。作业的面批一可以改变学生懒散、应付、抄袭的不良习惯,二可以纠正个别学生老是拖欠作业的坏毛病。三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真诚地帮助自己,时时在关切着自己,就会对老师信感亲切。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正是栽培教与学成功之花的肥沃土壤。
当然面批面改不能一概而论,一条路走到底,要依据数学题型的不同而随时改变。计算是数学的最主要题型,由于生数少,作业可以让所有学生直接用站板完成。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批改、共同订正。这样既节省了学生财力,又减轻了老师的压力。批改应用题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做到差生逐题批改,落实正确率;优生加强做法批改,指导他们用最优、最简便的方法来做。空间几何形体的批改,重点面批差生利用公式计算的能力,着力提高差生利用公式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优生的着眼点放在正确率、计算速度上,保证优生做的好,做的巧。总之,面批面改要做到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
面批面改学生作业,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3.教学组织方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老师教学情绪的调节。激活学生全程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由于班生额的减少,教室的空间逐步扩大。原来满满当当、人头挤挤的教室,现在变成空落落、缺少生机。这无形中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情绪。因此,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第五篇: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
数学教学心理学的重塑
审视“后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教学心理学逐步被忽略和淡化:起点对于教学过程的错位;迁移对于新知生成的冷漠;表象对于概念形成的缺位;变式对于素养发展的单调等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由此可见,没有教学心理学的支撑,课程改革难以走向理性。重塑经典理论的光芒,呼唤教学走向生本,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迫切需求和深情呼唤。
一、`理清学生认知基础,在动态中生成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是有效教学的起跳板。能否正确设定课堂的教学起点,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教学的起点分为“逻辑起点”与“认知起点”。厘清“逻辑起点”与“认知起点”,实现逻辑起点和认知起点的平衡、统一与和谐,是教学走向生本的基准线。进行课前调查是了解学生起点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每节课做调查是不切实际的。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先听后讲。上课开始,可以用1、2分钟交流,“关于这些内容,你已经知道什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问题要问?”“你想要研究哪些问题?”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学习起点,做到心中有数。或进行尝试练习,课的开始设计尝试练习,根据练习的反馈情况,找准教学起点。
二、调动多感官参与,在协作中确立概念表象
建立正确、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可以发展数感,支持抽象思维。而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就越具有概括性。但是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大量的材料简单重复,而应是多方位多形式,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如运用实物、模型、图片、操作等途径。只要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表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成就数学运动现象的直观描述;表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呈现数学现象的内在本质;表象可以是一组简单的示意图,简化数学思想的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一方面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感知;另一方面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把学生的眼、耳、手、脑都调动起来,使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更充分。让多种感官冲击表象,让表象更具深刻性。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类比联想,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积累。
三、适度同化与顺应,在融合中激发认知需要
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同化”与“顺应”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这些推动教学深入本质,突破教学难点,扩大或改组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四、利用变式和反例,在比较中克服消极定势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照某种习惯的思维进行思考。思维定势具有双重性,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消极的思维定势往往伴随思维的多项和呆板性,妨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变式能帮助学生从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反例也是变式的一种,它是故意变换事物的本质属性,使之质变为其他事物,在引导思辨中,从反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运用变式和反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走出思维定势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