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3 17:5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点。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的小字、史料和图片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锻炼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武装倒幕建立起的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实行民族振兴的历史转折点,给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经验。

2.日本这个民族通过对外学习,旁征博采,得以不断发展。这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启示。教学重点

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日本不断对外学习的精神

新课导入: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9世纪六十年代,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其中包括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北内战,还有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日本的明治维新。

大家知道,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而东亚的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那么,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

一、背景:

通过武装倒幕,以明治天皇为首的、中下级武士掌控的明治新政府成立。为了“维护统治”“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推动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二、目的:“维护统治”“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

三、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主要内容

政治: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设立府、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经济: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

同时,还建立了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文化: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五、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2)使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3)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二)消极影响:

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 和平的一个威胁。

六、从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向外来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②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坚持改革开放(须言之有理)

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而日本是在推翻幕府统治后,封建势力力量薄弱

八、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影响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

日本是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的,而俄国在改革前早已走对外侵略扩张的路线了。课堂小结

复习这节课内容,学生归纳并回答。

课后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过那些改革?请同学们认真进行归纳、整理。

第16课《明治维新》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A、沦为半殖民地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

3、“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4、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①明治维新 ②俄国1861 年改革 ③大化改新 ④维新变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 5、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二:“泰西以五百年讲求之者,日本以二十余年成之,治效之速,盖地球所未有也,然后北遣使以开虾夷,南驰使以灭琉球,东出师以抚高丽,西耀兵以取台湾,于是日本遂为盛国,与欧州德法大国颉颃焉„„迹其致此之由,岂非尽革旧俗,大政维新之故哉?”-----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序》

材料三: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 年开始修改条约,至 1911年终于全部废除。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材料二: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吸取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和适宜。材料三:见下图。

岩仓使团赴欧洲考察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何事?

(2)、根据材料

一、材料三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3)、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对待“西洋文明”的什么态度?

日本的西式学堂

(4)、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日本的这一事件及其态度对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启发: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思考)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 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新课学习

一、“史实”--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战况 1、1894年黄海海战中

与全舰将士壮烈牺牲。2、1895年威海卫之战,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______年4月,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______________。

2、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

③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____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_

二、“史识”--体验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二:

光绪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__________,他壮烈牺牲于__________中(填战役名称)。你能讲一个他的故事吗? 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问题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败了?

问题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割地有什么变化?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2页

三、“史感”--走进历史,感悟反思。

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林则徐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

2、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林则徐

3、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5、《马关条约》中,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6、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阅读下面材料:

1894年4月,在“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泞”的京城马路上,人们既无花可赏,也没有赏花的心情。在街头巷尾,只见人们面带焦虑,行色匆匆。几个关心时局的人们在低声议论着: “听说李中堂(李鸿章)到日本求和,在马关遇刺了?” “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的儿子李经方已授命继续同东洋人谈判。我看要签的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用心

爱心

专心 3

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你说得对。我听说中堂已经在条约上签了字,可是皇上(光绪)还没有用宝(盖章)呢?”“皇上哪有权呢?还不是太后(慈禧)说了算。太后甲午(1894)年60大寿,花了国库多少银子,可是偏偏日本人又打了过来,好不扫兴啊!”“是啊,怪不得我看到有人在城门上贴了对联:'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真是国难当头啊!” 请回答:

(1)材料中人们议论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

(2)文中所说的《南京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李中堂指的是谁?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感悟反思:

------------------------------

拓展视野: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第4页 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世昌阵亡黄海,震惊中外。其“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注1。光绪皇帝撰挽联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千克的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诗人称赞他: “高密后裔宾英雄,气贯日月怀精忠。炮石攻击乱如雨,血肉激射波涛红。……宁为玉碎毋瓦全,誓与士卒共生死。”注2他的壮烈殉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限的怀念。“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邓世昌纪念馆于1994年9月17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属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广州市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2.7《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目标导航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作用和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严复及其译著的《天演论》。

2.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培养采集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其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认同戊戌变法力图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性意义。学习维新派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戊戌政变

2.中日《马关系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

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促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4.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5.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戊戌变法内容中,损害顽固派利益并引起官员震动的条款是()

A.发展农业、商业

B.训练新式海军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废除八股取士,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7.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临阵脱逃

9.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封建统治

C.宣传西方学说

D.与顽固派论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偏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第五书》

材料二:“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给光绪帝上书的?“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光绪帝看到他的上书后怎么做的?

(2)梁启超提到的变法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反映为哪几方面?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什么?变法达到这一目的了吗?为什么?

11.按照经济、军事、政治、教育等类别,简要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活动探究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最终被捕牺牲,终年33岁。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则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之心。请搜集有关谭嗣同的资料,发表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视野拓展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

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化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

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

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答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6.D

7.C

8.D

9.A

二、非选择题

10.(1)民族矛盾尖锐,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帝国主义瓜分和中国人民起义反抗。

光绪帝于l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

变官制。

没有。

因为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变法失败了。

11.略。

第四篇:历史:第16课《告别雅尔塔》导学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无答案)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前置测评】(小组抢答、教师点评。)

1、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国家、内容及意义

2、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认定目标】学生默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的原因,2、通过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

1、【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学习,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步:①独立学习;②组内交

流:在组长带领下交流、讨论;③教师提问,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经验教训

二、苏东剧变:A、苏联解体:苏联解体过程、催化剂、时间、标志、原因、影响。

B、思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归纳总结:试一试,你能设计出本课知识结构吗?

三、达标测试:精挑细选

1.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局势更加动荡的主要表现是()

①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②苏联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 ③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 ④“八·一九”事件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苏联解体表现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3.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③八一九事件④苏联完全解体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4.下列有关“八一九”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试图维护苏联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B、反映了苏共党内矛盾

C、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D、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5.1991 年12 月25 日,红蓝白三色旗代替了镰刀锤子的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67 年 B.69 年 C.73 年 D.74 年

6.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他评说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

7、“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A.英国B.苏联 C.美国 D.中国

8、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相似之处有:()

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 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五、拓展提高:20世纪初到90年代,红旗从克里姆林宫升起又降落。这一升一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对红旗的升降有什么看法?(苏东剧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贺新郎》学案(无答案) 上海版

《贺新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放毛泽东相关视频和歌颂毛泽东的歌曲。情景导入,激发动机】

二、写作背景 【幻灯片自主阅读】

本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三、检查预习【自制幻灯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蕴藉()重诉()氛围()豪气干云()眉梢()寰宇()龙翔凤翥()澎湃()阴霾()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A.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兹:此 堪:忍受

B.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恨:仇恨 零:下落

C.知误会前番书语。……人有病,天知否? 书:信 病:指内心隐痛

D.今朝霜重东门路,……凄清如许。今朝:今晨 如许:如此

播放范读录音,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要求:在诵读时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的轻重、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配乐朗读,陶情适性】

四、问题设计【由表及里,设计问题梯度,理解词义,把握主旨】

1.如何理解上阕结尾“人有病,天知否?”? 一是诗人对社会的焦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二是诗人表达对爱妻的愧疚。“人”和“天”承应上句的“吾”和“汝”,以求得到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间谋幸福必须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2.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感情?试举例分析.

(1)情景交融.如"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凄苦的心境。

(2)比喻.如"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就好像被那“汽笛一声”惊醒一般:“凭割断愁思恨缕!”振作起来吧,坚决地。这不只是豪情壮语,而是山雨欲来的大革命形势的绘影绘声。“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寰宇。”还会有什么排不去的愁与恨呢?于是,在依依惜别之时,便铮铮预言了:“重比翼,和云翥。”把热情和挚爱升华到如许这般宇宙人生境界,非只源于观念,而是凝练生命意识显像于自然造化的结晶。

3.阅读诗作,归纳上下两片的内容。

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是催人断肠,从此之后两人将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注着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4.怎样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把毛泽东同志放在一个普通人和一个革命者的角度理解该诗。)

《贺新郎》一词未标题目,一看内容和时间,便知道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因此,词里有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深切感受。这首词好就好在这两者的结合,有了儿女柔情的缠绵,更显得革命激情的昂扬;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扬,也更显得热女柔情的缠绵。

用心

爱心

专心 而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

五、小结【现代诗歌鉴赏方法规律指导】

①利用已知,调动储存。“已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面提供的,如题干要求、标题、作者、写作题材范围、写作时间、注释等;二是考生个人的,如对作者这一作品和其它作品的阅读经验,对所写的题材、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理解,诗歌的传统、风格、流派、典故等已知的经验。

②把握意象,体味诗情。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体味诗情,还要善于在诗歌的抒情中寄托情思。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情,就要把诗歌所提供的含蓄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精炼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来的状态中去。要能从含蓄中咀嚼出真味。

六、当堂检测【自制幻灯片】

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四个,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柳 雁 船 蝉 明月 酒

长亭 枫叶 芳草 晚风 夕阳

【相关链接】【自制幻灯片】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9、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14、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

用心

爱心

专心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17、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

18、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19、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2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2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2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6、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27、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