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定稿)

时间:2019-05-13 21:2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定稿)》。

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定稿)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日期:_______ 班级:______ 组名:______ ___ 姓名:_________ 评价:____ 学习目标: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作用。学习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基础部分】

◆回忆旧知

英国、法国和美国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它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新知

一、彼得一世改革

17世纪末期,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沙皇_____________实行了全面改革,涉及________、经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这次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者_______________ 3.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俄国在____________战争中失败。4.内容:废除农奴制。(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2)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和自由选择职业。

5.改革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革的积极作用:使俄国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7.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不彻底

8.通过本课学习后,你知道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改革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部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从材料一中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2)根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据此分析这次改革的局限性。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1)根据材料一,列宁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列宁说:“ 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2)依据材料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作用是什么?依此判断这场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拓展部分】

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历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摘编自《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材料认为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与俄国1861的改革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摘编自《世界史》

(2)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三 1861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1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1861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这与俄国哪次改革有关?据材料分析“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什么必要条件?

【课堂检测】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洽维新 B.美国南北战争C.俄国1861年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2.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农奴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3.如图所示是吴波同学整理的笔记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4.“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法国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C.日本明治维新D.俄国1861年改革

2

第二篇:北师大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

1.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曾这样描述: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外来入侵 B. 国家的分裂 C. 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D. 农奴制盛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日本明治维新 B. 俄国1861年改革 C. 美国南北战争 D. 俄国十月革命 3.下列言论可能出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口的是()

A.“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C.“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状况” D.“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A.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 戈尔巴乔夫改革 C. 日本明治维新 D. 俄国1861年改革

5.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的事件是()A.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 十月革命 C. 二月革命 D. 赫鲁晓夫改革

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 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 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 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使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充分暴露的是()A. “十二月党人”起义 B. 经济发展的缓慢 C.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 农奴生活的困苦

8.“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巩固了农奴制度 B. 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 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

9.观察右图,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A. 伊凡四世 B. 彼得大帝 C. 亚历山大一世 D. 亚历山大二世 10.1861年,俄国革命民族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其理由是()

A. 农奴成为“自由人” B. 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

C. 农奴被迫赎买份地 D. 农奴没有成为国家的主人

11.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A. 摆脱了民族危机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解放了农奴 D. 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12.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A. 推行西欧的文明生活方式 B. 扶植发展工场手工业 C. 建立各类学校、医院 D. 建立12个“院” 13.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A. 大化改新 B. 1861年农奴制改革 C. 明治维新 D. 十月革命

14.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本主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 独立战争 B. 明治维新 C. 废除农奴制改革D. 孝文帝改革 15.阅读下列材料:

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九年级教材

请回答:

(1)这位沙皇是谁?他针对哪次改革而言的?

(2)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由此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农奴制盛行,所以答案选D。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解放农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所以答案选B。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放”了农奴,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

转折点,B项符合题意;“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出自拿破仑之口,A项不符合题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状况”出自林肯之口,C项不符合题意;“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出自罗斯福之口,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称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俄国1861年改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生活困苦,暴动连连,为了维持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解放了农奴,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项说法不正确;ABC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而俄国农奴制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惨败充分暴露了俄国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腐朽,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沙皇俄国陷入危机之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彼得一世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的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并没有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故选D。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被迫赎买份地,被剥夺的一干二净。故对农奴来说,“解放是一种欺骗”。AB不

是“解放是一种欺骗”的理由,D和题意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使俄国从农奴制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因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执政后,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扶植发展工场手工业,鼓励本国商人和外国企业主投资建设手工工场,B项符合题意;ACD项属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不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B。1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发生在日本,故AC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认识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4.【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A项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项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D项是中国北魏时期的改革。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15.【答案】(1)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奴制改革。(2)资产阶级改革。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可知,这位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1861年改革;

(2)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点。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的小字、史料和图片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探讨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锻炼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通过武装倒幕建立起的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实行民族振兴的历史转折点,给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经验。

2.日本这个民族通过对外学习,旁征博采,得以不断发展。这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启示。教学重点

掌握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的重大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日本不断对外学习的精神

新课导入: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9世纪六十年代,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其中包括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北内战,还有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日本的明治维新。

大家知道,19世纪中期,许多遭到欧美列强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而东亚的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那么,明治维新是怎样发生的?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讲授新课:

一、背景:

通过武装倒幕,以明治天皇为首的、中下级武士掌控的明治新政府成立。为了“维护统治”“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推动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

二、目的:“维护统治”“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

三、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主要内容

政治: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设立府、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下设太政官辅佐天皇;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经济: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改变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

同时,还建立了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文化: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五、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2)使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3)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二)消极影响:

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 和平的一个威胁。

六、从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向外来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②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③坚持改革开放(须言之有理)

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而日本是在推翻幕府统治后,封建势力力量薄弱

八、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影响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不同点:

日本是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的,而俄国在改革前早已走对外侵略扩张的路线了。课堂小结

复习这节课内容,学生归纳并回答。

课后作业

我们已经学习过那些改革?请同学们认真进行归纳、整理。

第16课《明治维新》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到19世纪后期,两国“相逢之时”,已经“不曾相识”。这是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A、沦为半殖民地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开始受到西方的侵略 D、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推动近代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

3、“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4、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①明治维新 ②俄国1861 年改革 ③大化改新 ④维新变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 5、19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中,没有体现时代发展主流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二:“泰西以五百年讲求之者,日本以二十余年成之,治效之速,盖地球所未有也,然后北遣使以开虾夷,南驰使以灭琉球,东出师以抚高丽,西耀兵以取台湾,于是日本遂为盛国,与欧州德法大国颉颃焉„„迹其致此之由,岂非尽革旧俗,大政维新之故哉?”-----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序》

材料三:在对外关系方面,随着国力日渐充实,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 年开始修改条约,至 1911年终于全部废除。明治初年,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以上材料,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材料二: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吸取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和适宜。材料三:见下图。

岩仓使团赴欧洲考察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何事?

(2)、根据材料

一、材料三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3)、材料二体现了日本对待“西洋文明”的什么态度?

日本的西式学堂

(4)、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日本的这一事件及其态度对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启发: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思考)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 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新课学习

一、“史实”--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战况 1、1894年黄海海战中

与全舰将士壮烈牺牲。2、1895年威海卫之战,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______年4月,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______________。

2、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

③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____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_

二、“史识”--体验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二:

光绪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__________,他壮烈牺牲于__________中(填战役名称)。你能讲一个他的故事吗? 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问题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败了?

问题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割地有什么变化?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2页

三、“史感”--走进历史,感悟反思。

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林则徐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

2、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林则徐

3、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5、《马关条约》中,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6、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阅读下面材料:

1894年4月,在“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泞”的京城马路上,人们既无花可赏,也没有赏花的心情。在街头巷尾,只见人们面带焦虑,行色匆匆。几个关心时局的人们在低声议论着: “听说李中堂(李鸿章)到日本求和,在马关遇刺了?” “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的儿子李经方已授命继续同东洋人谈判。我看要签的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用心

爱心

专心 3

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你说得对。我听说中堂已经在条约上签了字,可是皇上(光绪)还没有用宝(盖章)呢?”“皇上哪有权呢?还不是太后(慈禧)说了算。太后甲午(1894)年60大寿,花了国库多少银子,可是偏偏日本人又打了过来,好不扫兴啊!”“是啊,怪不得我看到有人在城门上贴了对联:'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真是国难当头啊!” 请回答:

(1)材料中人们议论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

(2)文中所说的《南京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李中堂指的是谁?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感悟反思:

------------------------------

拓展视野: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第4页 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世昌阵亡黄海,震惊中外。其“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注1。光绪皇帝撰挽联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千克的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诗人称赞他: “高密后裔宾英雄,气贯日月怀精忠。炮石攻击乱如雨,血肉激射波涛红。……宁为玉碎毋瓦全,誓与士卒共生死。”注2他的壮烈殉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限的怀念。“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邓世昌纪念馆于1994年9月17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属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广州市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2.7《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目标导航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作用和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严复及其译著的《天演论》。

2.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培养采集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其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认同戊戌变法力图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性意义。学习维新派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戊戌政变

2.中日《马关系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

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促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4.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5.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戊戌变法内容中,损害顽固派利益并引起官员震动的条款是()

A.发展农业、商业

B.训练新式海军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废除八股取士,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7.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临阵脱逃

9.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封建统治

C.宣传西方学说

D.与顽固派论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偏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第五书》

材料二:“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给光绪帝上书的?“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光绪帝看到他的上书后怎么做的?

(2)梁启超提到的变法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反映为哪几方面?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什么?变法达到这一目的了吗?为什么?

11.按照经济、军事、政治、教育等类别,简要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活动探究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最终被捕牺牲,终年33岁。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则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之心。请搜集有关谭嗣同的资料,发表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视野拓展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

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化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

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

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答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6.D

7.C

8.D

9.A

二、非选择题

10.(1)民族矛盾尖锐,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帝国主义瓜分和中国人民起义反抗。

光绪帝于l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

变官制。

没有。

因为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变法失败了。

11.略。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