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

时间:2019-05-13 19: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

第一篇: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

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

郭家坝镇

王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全国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秭归县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从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该县郭家坝镇被纳入全省8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乡镇之一,可见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斐然。在大力加强示范点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同时,该县还利用整村推进、1119帮扶等工作机制,帮助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在工作中,乡村发展不均衡、覆盖面有限、城乡一体化速度过慢、小康建设步伐难以跟随规划,以及由此造成的地域差别、惠民政策分配不均、群众心理失衡等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当此之际,秭归县于2012年8月提出了“幸福村落”创建工作,在12个乡镇确定了13个村实施试点的同时,在全县所有村组同时展开,以点带面、典型带路与全面铺开、齐头并进相结合,积极探寻社会微小单元基础建设和社会管理新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不少新经验和新做法,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姿态,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富有特点的城乡一体化、扩展外向型经济模式等做出了有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纵观秭归“幸福村落”创建的七项任务,不但契合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要求,秉承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并且在具体问题上,明确指出了富有秭归特色的可行性的工作思路,规范了创建工作中的侧重点。现分别做以下阐述解读:

一、发展为第一要务

新农村提出的“生产发展”,不仅指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涵盖了工业、贸易等非农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是对一切农村经济活动状况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农村建设将“生产发展”置于所有工作之首,与“三个代表”要求互为映衬,充分凸显了当下中国广大农民的共同期待依旧是发展经济,而“幸福村落”创建也将“大力发展村落经济”放在第一位,展示了秭归县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的准确把握。

“富”是人们群众的最根本期待,但是不同时期我们对于“富”的主语存在的不同的侧重,当前,共产党人已经逐渐意识到“国富民强”向“民富国强”的转变是大势所趋,这也是人口基数庞大、有着9亿农民的中国,自2003年后逐渐加强解决“三农”问题工作力度的原因。“幸福村落”七项任务第一条是“大力发展村落经济”,将工作重点确定为“两果两叶”的结构调整和产品提质增效,提出了培育产业示范大户、规模生产、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具体方式,力求以村落为经济单元,加快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推动村落经济发展,是符合国情县况民意的。

二、幸福是终极追求

新农村建设将“生活宽裕”放在第二位,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相应得到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能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这里的“宽裕”有别于“富裕”,说的不仅是农民的钱袋子,还包含了时间上的宽裕、生活上的从容、选择上的宽泛、视野上的拓展等事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非量化标准,应该是群众生活“幸福”的终极追求。

对此,“幸福村落”创建从多方位进行了部署,其任务二“努力改善村落民生”,就落实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奖扶、农村低保等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做出了规定;其任务三“积极建设村落设施”中,不但提出了加快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还特别提出要逐步建设能够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各类活动场所;其任务五、六、七,还分别就构建和谐、互助、法制村落提出了相应要求。以上任务的逐步落实,将从根本上构建闲雅富足的现代化农村,是秭归版本的“生活宽裕”行动大纲。

三、文明自基层孕育

新农村建设说的“乡风文明”,是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物质上的富裕是不够的,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着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国情使然,中国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提高,还要大力加强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和农村文明打造工程,培育孕育中华文明的肥壤沃土,才能够取得全民性的进步。

对此,“幸福村落”可谓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其任务四“不断繁荣村落文化”,就此做了专门规划,要求在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普及、农家书屋建设、群众文化及民间文化发展方面做出实绩,并在其他任务中,对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法制建设、道德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尤为可喜的是,“幸福村落”将移风易俗、消除封建迷信、法轮功及各种邪教组织工作也纳入乡风文明建设之中,并通过各级党政组织加以落实,引导农民群众享受高尚、健康的先进文化,力求多方位在村落培育文明孕育热土。

四、生态建设靠人民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村容整洁”,事关农村卫生状况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包括村落布局规划、农村的房屋建设、农村的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卫生状况等方面,其实质包括农村的硬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

“幸福村落”的任务三是“积极建设村落设施”,提出以“水、电、路、气、房”建设为重点,以“五改”(改房、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三清”(清垃圾堆、清柴草堆、清粪堆);完善“五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信息通)为主要内容的具体工作内容,不断改善村落基础设施。而在其具体工作中,“幸福村落”更加强了村落布局规划工作,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有利发展,群众自愿、便于组织,尊重习惯、规模适度”的原则科学组建若干村落,大致控制村落规模为50户左右,地域面积为1-2平方公里大小,并统一制定村落标示,再由村落理事会组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制定村落建设规划,由于民意得到充分彰显,更能激发村民基础建设的热情,为民间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

而且“幸福村落”还在任务四中,对于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合作医疗等软环境建设及社会保障方面作出了规范,从而达到制度坚强保障,人民共建生态家园的双重目的,让人民群众安享美好生活。

五、社会建设共参与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管理民主”,是指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要达到的要求,面对当前形势,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如何培养他们民主法制意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该项工作既属于政治建设范畴,可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科学民主管理水平,也可以看做是政权建设,能够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培养、锻炼、提高农村基层的党组织能力,使之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导力量,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从广义的范畴来看,农村的“民主管理”,可以看做是平民化的协商民主,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管理、政党和谐。

“幸福村落”任务七是“切实保障村落权益”,提出保障村民权益作是村落理事会的重要任务,保障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村民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人身权益不受侵犯,切实尊重农民的各项权益,及时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为切实达到工作效果,培养锻炼更多基层带头人,“幸福村落”创造性的提出“一长八员”组织构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群众素质以及群众对于该项工作的理解程度问题,普遍存在一人兼任两职的具体组织方式,没有真正实现“一长八员”的量化标准,却深刻的反映了该项活动在具体工作中接地气、求变通的工作务实性与灵动性。

综上所述,“幸福村落”创建脉络清晰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内涵,折射出党委政府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准确把握,是地地道道的秭归新农村创建工作指南,并由于其在创建区域、工作范围、创建对象、工作机制上的拓展延伸,巧妙规避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开辟了一种辐射全面、带动全部、体制灵活、机制通畅顺畅、活力迸发的新农村工作大局,为全面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将引领秭归40余万人们在深化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来越远。

第二篇:深化新农村建设内涵

文章标题:深化新农村建设内涵

着眼新课题,把引导教育与服务农民结合起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创造性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工作中,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坚持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树立正确的远大的共同理想。二是要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了解政策、热爱祖国的同时,着重在服务上下功夫,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切实提高广大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逐步转变社会风气,全面提升整个农村文明水平。

满足新要求,把道德建设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既要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又要围绕生产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此,我们在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必须始终与物质文明建设紧紧结合起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口袋脑袋一起富。一是以推动科教兴农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宣传,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二是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帮助农民切实提高发展致富的本领。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三是进一步搞好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把广大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拓展新领域,把农村内部创建与外部共建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善于抓住契机,整合各种力量,做好内外共建文章。一是按照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切实发挥县城在示范和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城镇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加大城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对农村群众的服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动员城镇支援农村。二是进一步扩大城乡共建的参与面,组织城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文明单位支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工农共建、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好“三下乡”活动和文明单位送文明活动,推进农村文明建设。

探索新载体,把机制创新与阵地建设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不再是简单划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适应新形势,敏锐捕捉不同人群的需求,及时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一是在巩固过去好思路、好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探索通过非权力影响力激活群众创造力的办法和措施,在把握政策、行政引导上下功夫,不断实现党和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切实避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停留在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是加强人才、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农村文化站(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民兵之家,建设好文化广场、篮球场、电影院等文体设施,利用各种节庆、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使各类宣传文化阵地成为农村多功能的培训基地。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有专长的农村文艺人才和骨干,扶持一批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文艺团体,鼓励和支持他们传承民间艺术,传播先进文化。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取缔违法经营的录像放映厅、游戏厅、网吧、歌舞娱乐厅,杜绝各种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文艺演出,确保用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深化新农村建设内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深化新农村建设内涵。

第三篇:幸福新农村建设申请

关于衙道村建设 幸福新农村项目的申请

鄠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建设幸福新农村的指示精神,为了衙道村的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在上一个新台阶,改善居民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经村民提议,村两委会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全村上下达到建设幸福新农村共识,我村欲进行幸福新农村建设改造。

一、基本现状

衙道村由原西牙村、东牙村、南牙村三个村子合并组建而成,现有685户居民,总人口2850人,15个村民小组,村三委会班子健全,现有党员77人,总面积4096亩,其中耕地面积占3401亩。土地耕种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部分土地进行了流转承包,种植苗圃、大棚蔬菜、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土地经营和外出务工为主。

二、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强化农村社会治理为重点,本着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美好家园、让群众过上小康富裕的生活为目标,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优化农村环境,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过上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服务周到的小康生活。让农村居民看得到变化、获得到实惠,助力“品质西安”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两委会班子努力,力争打造 “经济组织健全、主导产业明晰、环境生态优美、公共服务完善、乡风文明和谐、村民自治规范”的幸福新农村,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经济组织。全面完成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推进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分明、制度健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保90%农民参与进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发展主导产业。

(一)蔬菜产业

我们准备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无公害大田蔬菜生产和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追求蔬菜品种的多标准化,蔬菜品质的精细化,使蔬菜产业成为我村农业的一项产业。品种布局上重点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品种,规划发展种植面积200亩,日光温室100亩,加强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基本到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二)劳务输出

抓好信息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资料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潜力。

3.改善人居环境。搞好房屋建设规划,实行人畜分离,适当完善公共设施,搞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使村庄改造面对面实现80%以上,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彻底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垃圾清运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抓好文化墙、村庄标识、建筑立面、文化活动广场的修建美化和提升。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安装新型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

4.完善公共服务。加强村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日用品超市、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及电子金融设备。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最低生活保障人群、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经常性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培育文明乡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礼貌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崇尚公共道德,促进形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家庭和睦、文明礼让、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加强村庄治理。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以上项目根据规划分段分期逐步改造到位,项目实施后,可改善衙道村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组织健全、主导产业明晰、环境生态优美、公共服务完善、乡风文明和谐、村民自治规范”的幸福新农村。

为使幸福新农村项目尽快予以实施建设,特申请上级领导予以批准。

当否,请予以批示!

鄠邑区五竹镇衙道村村委会

2018年9月5日

第四篇:关于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创建

关于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创建“六型”机关

争做“六型”干部实施方案

为使我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再上新台阶,推动工作效率稳步提高,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创新型、表率型、亲和型”(以下简称“六型”)机关争做“六型”干部活动,现就本次创建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创建目的和指导思想

1、创建目的:在我们开展创建“六型”机关争做“六型”干部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强力推进工作效率的有效保证。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利用创建“六型”机关争做“六型”干部活动这个重要载体,突出主题,结合实际,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推动稳步发展。

2、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服务学校这个重点,全面塑造能力提升、服务优质、开拓创新、高效务实、团结协作和清正廉洁的现代机关和干部职工新形象。

二、创建内容和要求

1、建设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大力倡导学习之风,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大兴读书学习、调查研究之风,把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领 1

导干部学习成果重要标准和依据。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广大干部每天读点书,每月写点文章,每季搞点调研,通过领导带头授课、写学习日志等方式,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服务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2、建设服务型机关,争做服务型干部。大力倡导服务之风,积极开展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把握服务重点。从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监督等方面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简化们事程序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们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杜绝敷衍应付、推诿扯皮和责任不清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建设创新型机关,争做创新型干部。大力倡导创新之风,以统一思想谋创新、确立目标求创新、强化机制比创新、狠抓落实促创新为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弘扬创新文化、积极倡导学习风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发展思路;从落实责任机制、建立协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创新工作机制;开展机关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积极构建创新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创新热情。

4、建设务实型机关,争做务实型干部。大力倡导务实之风,切实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的涉及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和深化领导干部下访、约访和联系基层等制度,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真正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强化为民意识,建立责任机制,切实解决学校的合理诉求,努力实现服务措施上门的目标。

5、建设协作型机关、争做协作型干部。大力倡导协作之风,坚持机关班子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工作上互相支持、纪律上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做到思想同心、工作同步、目标同向。广泛开展机关之间、干部职工之间比作风、比干劲、比工作、比成绩活动,营造积极工作、主动工作、多干工作、干好工作的氛围,构建忙而有责,忙而有序,忙而有法,忙而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树立勇争一流、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

6、建设廉洁型机关,争做廉洁型干部。大力倡导廉洁之风,推行“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形成激励机制。机关干部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着力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对们事拖沓、效能低下、有碍服务的人和事进行告诫和责任追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心谈话、诫勉、函询等制度。

三、创建步骤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创建“六型”机关争做“六型干部”分动员部署、对照检查、整改提高、总结完善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

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列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2、对照检查阶段

对照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查找自身在纪律、作风、效能等方面的不足。查摆问题要明确,剖析问题要深刻。对查摆出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基层

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问题,要区分性质、轻重缓急,制定出整改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做到整改项目、整改们法、整改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五明确”。

3、整改提高阶段

根据评议和征求到的意见,逐条逐项制定出整改措施,修改完善制度,确定整改目标,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各单位和每一名机关干部职工都要结合自己的职责,对照创建“六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的具体内容,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规范行政行为,规范服务收费。同时对制定的整改措施和实际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总结完善阶段

认真对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将创建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提高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形成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行政服务行为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

四、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们公室协助完成,确保工作措施到位,切实抓好创建活动。

2、精心组织实施。要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精心制定并落实创建工作安排,细化具体创建活动。

3、加强督查指导。们公室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导,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4、坚持典型带动。适时对创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及时上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积极宣传和推广创建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关于构建和谐村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村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梁润冰

文章提要:构建和谐村落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我国村落的发展不尽人意,面临种种困境。要构建和谐村落,需要我们结合村落的地方特色,借鉴国外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寻求一条建设和谐村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和谐村落新农村社会资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作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建新村”,而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和思路的创新发展,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一系列重要部署的逻辑延伸。其根基就是构建一个和谐村落。

一、和谐村落的内涵

和谐村落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其核心理念主要为:

1.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村落的基础,其 “不仅是产出的增加,而且伴随着产出结构的改善和资源配置(投入结构)的优化”,[1] 目的是持续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或防止生活条件的恶化。因此,要构建和谐村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经济增长速度、效率、质量和资源的持续性、环境的承受力相结合,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和谐村落的构建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只有在农村社会取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农村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但由于以往重增长,轻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致使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特别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事业等。因此,构建和谐村落就应该将社会公正理念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使所有村民共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

3.生态发展的和谐性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要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农村作为人、自然、社会相统一的生态系统,必须协调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因此,农村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生态效益,从制度和发展模式两方面来加强对资源、自然的保护和循环利用,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农村生态系统的和谐性。

4.政治发展的民主性

在中国,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当前,乡政村治体制是我国农村社会最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方式。这种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村治体制,改变了建国以来农村组织经济化的进程,标志着农村组织政治化的展开,但由于政府在农村治理中存在“缺位”、“越位”、“错位”问题,致使农村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农村建设的重心应在基层,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农民权利,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促进农村和谐与稳定。

5.农民发展的现代性

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具有现代化因素的农民来推动。构建和谐村落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村落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倡导新风尚,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和现代精神,推动农民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实现农民素质知识化,现代化。

二、国外农村建设的启示——日本“造村运动”

构建和谐村落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需要我们立足于本国国情,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统筹兼顾,积极探索。其中日本的“造村运动”对我国构建和谐村落具有启示意义。

日本的“造村运动”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经济飞速增长,乡村人口集中到都会,城乡落差大,人口疏密失衡,对以传统的手工艺品生产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为主的农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改造农村,日本政府发动了“造村运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循序渐进,实施农村综合建设

从战后至今,日本的农村建设走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日本农村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是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国内农村不断学习取经、研究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果。

2.鼓励参与,实施市场化运作

为调动农民改造农村的积极性,日本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参与政府的决策,从地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地区环境建设事业的知晓、参与,到一系列地区居民与建设事业的“共建”式活动,农民都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起得主导作用。但涉及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政府实施市场化运作,农户主要通过申请向市政管理部门要求配备市政设施,对于部分呈散居化的农村地区,日本政府仅配套了水、电等基础设施,煤气则使用液化天然气。

3.结合地方特色,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日本政府注意结合地方特色,挖掘富有乡土特色的人文资源,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强调内发性,由当地居民做起,以一些村庄做试点,成立生活工艺馆或建起了供人参观的民艺村落和供游人住宿的农舍,营造一个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其自然的风光和传统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的观光客,使村民们不离乡土,便走上了富裕之路。

三、我国构建和谐村落的困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而村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我国村落的发展不尽人意。

1.农村经济的脆弱性

农业是弱质产业,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一遇天灾人祸,小农经济极易破产。2004年,我国农业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成绩,粮食总产量超额完成国家既定目标,农民增收幅度达6.8%,但这主要依赖于政策扶持和有利的气候条件,科技含量十分有限,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干扰。因而,实行农村工业化便成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便是农村工业化的很好例证。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乡镇企业面对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压力,其制度区位优势已经逐渐发生变化,相对城市经济而言,乡镇企业区位有效性压力越来越大,发展面临着困境;同时,农产品流通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性,虽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个体户、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等各个环节已经基本上按市场规律运作。但由于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配套改革滞后,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管理机制缺位,市场信息不通畅,农产品买卖风险增大,市场频频出现阶段性的“追涨杀跌”现象,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手段,单个的农民难以在销售过程中确保自己的利益,市场的风险常常被转嫁到农民身上。

2.行为边界的交叉性

行为边界,是为规范行为主体活动,而界定其行为的活动范围,即是指行为主体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给予一个明晰和确定的范围。清晰、明确的行为边界,有利于规范行为主体的活动范围,避免行为主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模糊、冲突;从而促进行为主体自身发展。在农村,随着乡村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村庄的行政边界、经济边界和社会边界不再清晰,不同乡村地区组织形式也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其行为边界往往相互交叉、重合。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确立“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由于乡村自治权力的边界模糊,乡镇政府的行政权常常干预村的自治权,导致政务与村务不分,而村支部、村委会和村落的民间组织的行为边界模糊、交叉,容易引发村落的冲突、矛盾,不仅不利于村落发展,反而使乡村在治理过程中更加混乱。

3.集体行动的非理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排他性和独享性的价值观,配合着工具理性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农民的行为模式,形成了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的自我观;农民个人理性的增强,致使传统共生互惠的村落利益关系网络迅速解体,形成了主要以利益为导向的交往形式,组织和个人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村落分化日益加剧。在市场竞争态势下,村落内行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组织整体利益的实现,必然构成各种竞争的博弈框架,从而导致“囚徒困境”,引发社会冲突,影响村落整合。

4.乡村话语权的缺失

话语“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优势也会构成一种权力关系,即话语权”。[1] 传统的乡村是血缘和地缘融合体,社会成员的关系表现为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网络状态。这种关系网络在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身份的人根据其在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的话语权。在村落中,某些能人、精英因其身份、财产、人际关系网络等方面占据优势,在村落的“公共空间”握有更大的话语权,支配、影响着村落公共资源的占有、分配,而多数村民处于弱势,被排斥于许多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之外,未能有效地参与村落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进而未能形成一个村级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机制,不足以形成对损害公众利益和集体利益行为的有效制约,影响村落的整体凝聚力。

5.村落文化的边缘化

村落文化是村民在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传承和现实生活在村民内心的反映。它具有全方位性和系统性,使村落从物质到精神,从以个人为载体的习俗到以社区族群为媒介的活动,结构性地构建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但70年代末以来,在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三种力量的推动下,新的生产、就业方式与原有社会、文化基础产生断裂式移位,加之乡村社会的分散性和经济文化的落后,在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文化的强势渗透下,村落传统文化日益边缘化,村民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人格分裂,价值冲突,从而消解了传统文化的主体心理基础,致使乡村因缺乏文化支撑而出现社会涣散,整合乏力,影响了村落的和谐发展。

四、我国和谐村落构建的有效路径

构建和谐村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地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目前,我们应在加大农村投入,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协调城乡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以下几方面:

1.发展农村新经济,提升农村竞争力

农村竞争力是农村为自身发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是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农村综合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根据比较优势和要素资源禀赋原理,要提升农村竞争力,就必须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合理的发展路径。在我国,发展农村经济,不是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简单化,其关键应是结合地方特色,可借鉴日本的一村一品战略,调动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断

地将农村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并不断地转化或回避劣势,提升农村竞争力。

2.发展社会资本,破除“囚徒困境”

构建和谐村落,实现村级民主治理关键在于将村民个人理性整合为集体理性。社会资本作为“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的自然产物”,[1] 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规范”,[2] 它是沟通个人和制度,实现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和谐,解决集体行为困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农民的公民权利,有意识地培育积极的社会资本,改善农村的非制度性参与渠道,使乡村社会网络进一步扩展,直至全体村民,同时,向村落公共空间注入公共资源,调动村民关注并参与村落的共同性话题,形成有利于村落良性发展的舆论监督机制,实现村落的和谐发展。

3.科学界定边界,构建多中心治理网络

“农村民主治理改革的方向,应当是逐步走向以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和稳定为要素的农村善治”,[3] 而要实现农村善治,使农村获得全面的、持续的发展,“靠的是地方社群的自主治理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多中心治理的多层次的制度框架”。[4] 针对我国农村治理中边界模糊、交叉现状,我们应通过立法,科学界定农村治理主体的行为边界,明确职责,着力整合村落治理权威的多元结构,使村落治理权威既有合理的分工,又能形成统一的合力,进而形成一个多中心的治理网络。

4.分化与整合,促进村落文化和谐发展

村民是村落的主体,也是村落和谐的核心,实现村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构建和谐村落的根本目的。文化作为影响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现在,我国农村正发生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村民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种分化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正当的,是构建和谐村落的基础,因为只有村民充分而平等地享有权利,这种分化或多元化才得以存在,村落才得以发展。在文化分化进程中,我们也应注重文化的开放与兼容,着眼于现代与传统的整合,实现现代精神与传统美德、现代制度与传统风俗相结合,构建新农村文化,培育新型农民,实现村落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黄英

作者:梁润冰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法政系讲师(佛山528225)

[1]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156页。

[2]徐勇,徐增阳:《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66页。

[3]曹荣湘选编:《走出囚徒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86页。

[4]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6页。

[5]徐秀丽主编:《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以定县、邹平和江宁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7页。

[6]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多中心治道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5页。

下载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秭归“幸福村落”创建开创新农村建设深化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幸福社区、建设公民社会的开创意义的探索

    为创造幸福社区而努力 我在深圳工作了23年,当过体改委主任,那时天天忙改革,搞股份制。经过这么多年努力后,我有一个感悟:国家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生活改善了,我们口袋里的钱比过去多......

    建设新农村,打造幸福家园

    建设新农村,打造幸福家园 温汤镇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地---明月山风景区,距宜春市区18公里,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新农村建设和丰乐杯创建

    界牌集镇新农村建设及“丰乐杯”创建基本情况 一、三岔路新农村规划点 三岔路新农村规划点位于定远县界牌集镇东北3公里处的徐小村三岔路。该新农村规划点东往滁州,北通革命......

    走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走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信丰县少数民族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信丰县民宗局赖战潮 信丰县是全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设有4个畲族行政村,辖32个民族村民小......

    运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在农村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一直都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交通对发展一个地方的经济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致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

    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 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坚持不懈推进新农村建设 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省本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

    做好“新”字文章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文章标题:做好“新”字文章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好“新”字文章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今后一个时期,※※街道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区委新农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以村......

    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幸福新农村

    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幸福新农村----靖边县青阳岔镇阳坪村工作交流材料靖边县青阳岔镇阳坪村党支部、村委会 (2012年2月) 2011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