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10月5日-7日,全市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观摩推进会召开,会议利用2天半的时间,对11个县(市、区)的33个点集中进行了观摩;利用半天的时间,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全面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在观摩过程中,我们茌平参加观摩的几个同志,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议,无论是从观摩项目的规模、档次、投入上,还是从各县(市、区)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态势上,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精心组织上,思想上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应当说,通过观摩,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茌平农业农村工作的决心和干劲。
一、主要差距和不足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茌平的农业应当说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各级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总感觉,茌平农业还没有形成霸气,没能像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一样扬眉吐气。通过观摩,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想,这也是今后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规模上的差距
两天半的观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大”字,无论是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都很大。
1、从龙头企业看,阳谷凤祥集团,目前肉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凤祥食品将利用6-8年时间打造一个千亿级的食品加工企业。高唐信莱生物,明年销售收入超100亿,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蛋白生产企业。
2、从生产基地看,莘县董杜庄西瓜标准化基地面积是4万亩,东阿艾山牡丹园基地已经达到1.2万亩;临清临康养殖公司肉驴养殖近万头,东阿毛驴基地养殖2万头;冠县合顺渔业项目占地1600亩等。
3、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冠县华杰小麦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3.4万亩,临清润森养殖合作社肉羊10万只,2-3年达到15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羊生产基地。
(二)标准上的差距
从观摩的项目看,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都非常注重利用最新的技术装备和科研成果,都在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精深方向发展。
1、从装备水平上看,阳谷凤祥、高唐信莱、东阿阿胶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使用了先进的工艺设备,高唐金堤苗木合作社、高新区兴业农场用上了无人飞机,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使用了物联网系统等。
2、从技术含量上看,东昌府林福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鲁西黑头羊多胎品系,填补了山东省肉羊培育的空白;阳谷凤祥集团肉鸡养殖远程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从产品定位上看,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引进种植的虫草、火龙果等精致农业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去年社员分红达400多万元。
4、从建设标准看,莘县的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总投资150亿,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荷兰瓦赫宁大学 2 规划设计,设计建设档次之高,在全省可以说是最好的。
(三)模式上的差距
1、从经营模式上看,东昌府区亿沣超市,建设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将大棚承包给农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服务,并于承包户按5:5比例进行收入分成,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2、从管理模式上看,就是利用互联网对种养基地进行管理。阳谷凤祥远程管理鸡舍,自动化程度达到了世界一流,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建立了物联网蔬菜设施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与专家交流。
3、从发展模式上看,冠县正在建设的高效农业光伏产业园,下面是高标准的食用菌大棚,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种植与发电将会极大增加经济效益。东阿油用牡丹种植,采取复合种植模式,牡丹与辣椒、药材、核桃间作种植,土地收益将会大幅度增加等等。
4、从产业模式上看,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明显拉长,农产品加工的程度越来越深。高唐信莱公司,建立起从原料基地到“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把每粒大豆到极致。冠县瑞祥生物建立起从小麦和大豆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从小麦中提取淀粉、谷朊粉、酒精等,最后是沼气发电。东昌府绿亚禽业,也形成集“育、繁、推、产、加、销”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二、下步想法
(一)茌平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结合这次观摩,特别是贯彻王市长、陈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茌平农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我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茌平农业的发展是不是这样定位:“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这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工作中,要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目前,茌平的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们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因此,今后我县的农业发展应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全县农民组织化程度。(1)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今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来抓,尽快研究出台务实的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和具体实施细则;(2)加大农业投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3)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帮助解决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
2、把土地流转作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我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流转及 4 因之而兴起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将成为我县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土地流转已然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手段。(1)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宣传。认真研究上级相关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流转办法、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发挥好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了解相关扶持政策。(2)强化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流转程序。纵观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失败和问题案例,其主要原因就是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目前就我县来说,很大部分的土地流转行为仍为私下流转,这就留下了程序不规范、合同不合理等易发的矛盾隐患。(3)探索我县土地流转新模式,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户模式:种粮大户或专业能人凭借技术、资金和项目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其特点是流转方式灵活、程序简单,避免和减少了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合作社模式:主要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企业化形式,由合作社统一选择项目,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特点是流转方式和利益分享程序较为复杂,需有制度保障和专业人员实施,规模经营水平高,适用大型机械作业,农民在土地入股后可进行劳务输出,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企业参与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满足原料供给,集中连片租赁农民土地,企业确定种植的作物品种,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再雇佣农民为其种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其特点是流转程 5 序规范,流转期限较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后即可转为产业工人。
3、把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深化改革的市场大环境下,我县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品牌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加快形成,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县现代化的农业也可以说是品牌聚集的农业,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作为代表,就很难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下一步大力实施茌平农业品牌战略,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我们的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是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1)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完善我县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以农产品质量为关键,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分年度、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3)围绕茌平圆铃大枣、茌梨等重点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冯官屯大蒜、胡屯金针菇、肖庄韭苔等一批富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品牌。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4、把科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目前,我们应清楚的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县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在推进我县“三化同步”的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加快农业现代化。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科 6 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1)坚持把实施项目作为科技示范平台,始终体现在农业增产增效行动中。(2)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广载体,始终突显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地位。(3)坚持把基层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基本条件,始终提升农业技术装备的水平。(4)坚持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根本保障,始终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5、把招商引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在抓“三农”工作的思路、方法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上级的一系列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又要创造性地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大开放的意识着力在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上下功夫。我们应跳出农业抓农业,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形成茌平特有的区域农业产业化特色。(1)增强招商工作紧迫感,做到有意招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臵,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政府推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上一 7 个台阶。(2)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做到有人招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相对工业等领域,起步迟,人才缺乏,经验不足。为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应建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调配招商引资的力量,并确保工作经费的落实。做到有人招商,有钱招商,善于招商,精于招商。(3)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有目标招商。每年年初提出农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充分挖掘招商引资的潜力,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4)精心编制项目,做到有项目招商。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编制和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真正做到有项目可招,有项目能招。(5)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做到多渠道招商。举办茌平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小分队开展招商、利用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开展网络招商,做到灵活多样,形式新颖,既降低招商成本,又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
6、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 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改革的深化与农村制度的创新。从我县现实层面上讲,下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农村制度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改革,必须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进行。在大力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 8 权利,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增加农民的改革红利。(2)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以中央、省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形式,努力将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贷款难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打造茌平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4)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力培育发展经营性服务主体。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我们的农业服务接地气、连农民、高效率、强农业。
(二)用心谋划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
1、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这个项目由山东高速集团与信发集团合作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万头奶牛养殖、牛奶加工、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2、獭兔产业一体化项目。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博平双运獭兔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养殖、宰杀、加工转化为大型养殖、宰杀、深加工、出口贸易等一体化的畜禽产业。
3、丰桂园农业园区项目。这个项目今年刚刚启动,计划利用2-3年时间,建设成为集自然风光旅游、大枣茌梨采 9 摘、温泉洗浴养生、休闲娱乐垂钓、农家风情展示于一体化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态园区。
4、恒胜园林农业综合体项目。在杜郎口恒胜园林现有苗木种植、观光的基础上,在基地北部在建设500-1000亩的智能温室和设施农业基地,在基地东部建设普及沟渠湿地及景观观光长廊,并与东部的两处中药材基地、北部王老苗圃连城一片,打造茌平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计划最近几天,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由县直农业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利用一天的时间,到莘县、阳谷、东昌府区、开发区四个县(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振精神、坚定信心。
三、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王市长讲:“三农”工作大于天,县委书记责任重于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三农”工作,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分管领导同志一定要靠上抓紧抓牢,特别是在工作部署上一定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加强。各级农业部门形成“农业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交流,搞好协调配合。
(二)严格落实责任
王市长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真”,真谋、真争、真干、真闯,也就是对我们定下来的事情,要精心谋划、全力争取、10 埋头苦干、千方百计,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项目化、具体化到人、到事、到时、到标准,实行工期倒排,责任倒追。特别是对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可实行县级领导帮包制,确保我们定下来的事情干成干好。
(三)强化督导考核
今年省对市科学发展观考核细则中,加大了对农业工作的考核权重。但由于市对县考核细则出台较早,没有把农业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所以后来专门出台了对“三农”工作的考核方案。明年市对县考核方案中,将把对农业的考核纳进去。这方面,我们要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实地督导,一项一项抓好工作落实,对各乡镇、街道的考核也要采取平时常规性工作考核与重点工作检查评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议对各乡镇、街道每年也要搞一次农业重点项目观摩考核。
总之,通过全市农业观摩,我们找出了差距,找出了原因,也找出了方向,找出了信心。我想,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茌平农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刘志冬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金塔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近年来,金塔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格局。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全县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应有的风险保障机制。三是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支撑,缺少名牌优势产品群,存在适应市场调节、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形。四是农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农业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五是 1 市场运营机制差。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总体来看,虽然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如何发挥固有的优势、基础和潜力,整合资源,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政府和农业发展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前身为恒泰食品有限公司和灿阳食品有限公司。2015 年 4 月公司利用原有厂房并进行装修改造,购买国内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建设生猪和肉羊屠宰生产线 2 条,屠宰规模扩大为年屠宰10万头生猪、1 万只肉羊,现有厂房及办公用房1万平方,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建成了年配送能力5000吨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一套,保证市场需求。两年来,公司先后在张掖甘州区建设年出栏6000头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东风基地建设年出栏10000头肉猪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市场,生猪冷鲜肉成功进入酒泉肃州区市场和嘉峪关市场,先后与正大集团,东风基地,酒钢正天超市,酒钢正天养殖公司,酒泉北京华联超市,中核集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生猪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肉羊屠宰操作规程》和《肉羊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生产、检 2 验,同时纳入了甘肃省农牧厅屠宰远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养殖、屠宰、销售全程可追溯,确保了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明显提升,造成了原料供应的难题日益凸显,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了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企业多方调研,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主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要从广义上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从狭义上对规划的实施定标准,定措施,实时盘期,定时跟进,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加大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力度,形成“特色帮扶式反哺、科技提升式反哺、资源转化式反哺”等合作共赢形式;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降低门槛,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信贷力度,设立现代农业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鼓励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迅速形成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加大生产投入。
二是要引入“市场型”发展模式,立足市场、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和分析市场,注重市场运作,提高驾驭市场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组织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 3 可以要求企业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收益有保障、不受损失,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推进农工贸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全县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农业向前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要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引进竞争机制,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是要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要发展产业带,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向规模经营转变,扶持一批专业社、专业村、专业乡,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培育、壮大、发展特色基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三是要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以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4 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
四是拓宽渠道,着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实现农产品商品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市场流通是实现产品到消费的桥梁。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重点培育带动面广、带动力强的流通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企业;要注重发挥“双带”作用,支持农产品流通大户、农村致富种养能手、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流通,形成多元化格局。
第三篇:关于印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关于印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印台区农业局
一、印台区农业产业化现状
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区共有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385个,乡村总户数2.38万户,乡村总人口9.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数 5.4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3.3万人,乡镇企业及从业人员1.2万人,外出务工转移就业1.6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0.9万人。考虑到农业生产季节原因和不充分就业因素,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预计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为2万人左右。
2009年末全区耕地总资源16.78万亩,常用耕地面积13.11万亩。按乡村人口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41亩。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9.67万亩,其中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4.22%,小麦玉米油菜种植比为6:3:1。粮食总产量3.4万吨,油料产量800吨。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4.1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06元。
近年来,印台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地重中之重,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民教育,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烟、扩菜”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以苹果为主的“一区一业”特色产业,果业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果业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养殖、蔬菜、烤烟及干
杂果等区域性高效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稳步发展,已成为区域性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
1、以苹果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占据农民家庭收入的主导地位。截止2009年底,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发展到30.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2009年,全区苹果总产量16.5万吨,苹果亩均纯收入2638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4688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2213元。全区干杂果经济林已达到20.4万亩,其中:核桃12万亩,花椒8.1万亩,柿子0.3万亩,枣70亩。总产量达到170万多公斤,年产值达1300万元。
2、畜牧产业化发展日益壮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区生猪年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有25家,养殖量达到1.63万头,占全区生猪存栏的79.9%;鸡存栏在50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16家,饲养量达到79.3万只,占全区鸡存栏的95.9%;奶牛存栏在5头以上的有11家,占存栏量的52%。
2009年末大牲畜存栏1.12万头,猪存栏2.1万头,羊存栏1.3万只,奶牛存栏790头,家禽存栏82.7万只。肉类产量3640吨,禽蛋产量6732吨,奶产量2227吨。
3、蔬菜、烤烟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区栽植烤烟0.7万亩,总产1.75万担,实现产值1400余万元。发展高山蔬菜和旱作蔬菜1.2万亩,总产1.2万吨,实现产值1700余万元。
4、农业产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9家,2009年建立各类订单基地6万亩,联结农户1.4万户。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3家,社员7500人,经营面积4.2
万亩,辐射面积8万亩,辐射农户6500户。
二、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目前,全区农民耕地面积少、灌溉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殖设施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低,农业生产抗御自认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区烤烟生产主要为二、三类地,大部分较为偏僻,田间道路较差,其中个别地块仅能满足人行,往往是生产地烤烟不能及时进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部分烟农和新发展烟农的烤炉建设缓慢,成熟的烟叶不能及时烘烤,腐烂在烟田,也给烟农的收入造成损失。目前还存在部分烟农没有烤炉的现象,自己建存在资金困难,靠烟草公司建,还有时间等待和农户生产规模不够(烟草公司规定种植15亩烤烟才建一个烤炉)的问题。畜禽饲养环境差。农户散养选址大多仅限于房前屋后,建筑简易,管理设施不配套,交叉污染严重,增加了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
2、生产经营粗放,专业化生产程度低。整体来看,我区农业生产和流通仍处于较粗放的低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少,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相对较差,大部分农户仍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另外农村现在务农农民大部分属于年龄较大,妇女较多,他们文化程度低。根据调查冯家塬村,苹果是农民的主导产业,但亩均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而较广阳、高楼河等苹果主产区亩
收入却在4500——5000元之间,果农收入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管理技术跟不上,果农缺乏配套的、现代的务果技能,致使果园收入较低。村民杨源财告诉我们,他家种有4亩果园,平均每亩收入1000——2000元,可就化肥、农药来说每亩的投入就在500元以上,再加上靠天吃饭,遇上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能保本就不错了,何谈什么收入。
3、技术培训跟不上,农民生产技能差。近年来,全区的各涉农部门在农民技术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于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区区级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0人,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另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二是技术服务体系普遍滞后,特别是乡镇、村级农业技术网络不健全,技术队伍小,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导致农民培训跟不上,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在果业方面全区区级果业技术人员现在不到10人,全区苹果总面积已发展到近30万亩,平均1名专业技术人员要负责3万亩的果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指导任务量大,很难完成所承担的技术指导任务。畜牧业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农村急需的牲畜配种员、兽医严重缺乏。奶牛、母猪空怀现象严重,畜禽因病死亡现象仍时有发生,直接降低了养殖效益。
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区农业主导产业总量较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匮乏,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风险较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缺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另外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5、生产资金缺乏,融资困难。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央、地方虽然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较多的实惠,但对以种粮、务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大农民来说,种子、化肥、农药、种畜禽等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扬,致使广大群众生产成本提高、生活压力较大。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农户还告诉我们,农业关键性的时节正是用钱之时,也正是缺钱之时,而这时农民首先想到的就是贷款,可贷款程序复杂且人情味太重,致使普通群众被拦在了贷款门外。
三、建议及对策
1、持续推进“果业立区”战略,巩固扩大农民收入主阵地。一是实施规模化经营。坚持每年新建苹果园3亩以上,消灭国道、省道、乡村主干道及果区的空地,使苹果由国省道向骨干道延伸,向乡村到覆盖,构建果业长廊。坚持平地苹果和山地苹果共同发展,鲜食国与加工果齐头推进,进一步扩大苹果产业规模。二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大力普及欧盟、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生态、、有机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各级示范园和果业强乡镇,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果品附加值。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以乡镇、村为
重点,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苹果技术服务网络,加强果农培训教育和农民专业经营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参加各类果品交易活动,依托果业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与国内外果品营销组织的交流与协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印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四是果区生产环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投入机制,加快果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果区生产条件。加强果园防雹站、防雹网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果园沼气,推动“果-畜-沼-窖-草”循环发展模式,建立生态果园。五是延伸苹果产业链。在继续扶持和壮大现有果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和发展一批苹果采后处理、果箱、果袋、果肥等果业配套企业,进一步延伸苹果产业链条。不断扩大和完善“企业+协会+农户”发展模式,实施企业和果农双赢,推动全区果业产业计进程。
2、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一是抓好干杂果经济林建设。充分利用“四荒地”、“四旁地”、低产农田等宜栽地资源,稳步扩大干杂果经济林面积;加强干杂果管理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干杂果经济林五项丰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干杂果经济林的综合效益。二是稳步发展烤烟种植。积极推进烤烟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对烤烟种植专业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培训、种植管理、烟炉建设、烘烤及销售等服务力度,促进烟农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镇区、厂矿周边和川道地区大力发展旱地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增加菜农收入。四是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积极
发展畜牧养殖。全面落实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引导广大果农大力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推进畜牧产业集约化发展。五是强化服务,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对九洲果业、大匠农科、九九红醋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围绕苹果加工、畜牧养殖等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劳动力密集企业,促进城市人才、资金、技术、项目进农村,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寻适合我区土地流转制度。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防雹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防雹、用水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在烤烟种植区域,加大对烤烟种植户烤炉建设力度,争取使没有烤炉和新增的烟农解决无烤炉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适合我区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作,解决农民饮水困难、苹果园灌溉等问题,切实达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一是
狠抓科技投入,壮大科技队伍。大力引进果树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全区专业队伍科技水平。要以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配备区、乡、村级农业、果树、畜牧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对科学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二是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抓住印台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区的机遇,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全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农民的脱贫项目,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苹果四项关键技术、家禽饲养、大樱桃、烤烟栽植等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以“雨露计划”为载体,加大对农村青壮年妇女的培训力度,增强广大农村妇女的创业本领,促进农村家庭增收。
5、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解决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2010年6月12日
第四篇:关于南江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关于南江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青理东
南江县位于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毗邻陕西汉中,是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南江生态优美、物产丰富,享有大巴山“百宝箱”之美誉,是久负盛名的“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银花之乡”。近年来,县委、县府紧密结合南江实际,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如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素质参差、建设劳动力缺乏等困难和问题。
现代农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脱胎于传统农业,但它已受商品经济的洗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形势下,如何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地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尽快地使农民和农村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必须回答的紧迫课题。结合南江县农业发展的实际,笔者谈点初步想法。
一、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一是加快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鼓励农村经营大户、民营业主、城市工商业主和科技人员等,根据用地需求,采取租赁、承包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组建四川南特农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专项扶持资金,加快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规模连片种植,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带和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二是加快人才向特色产业集中。积极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农业、畜牧、林业等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入股、技术承包,领办、创办经济实体、科技场站,突出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茶叶、翡翠米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二、规范发展专合组织,推进农民组织化。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围
绕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翡翠米等骨干特色产业和铁业、纸业、制陶业等传统手工业,借助农业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优势,积极发展能人带动型、龙头带动型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规范专合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合组织运行机制,引导、帮助专合组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进行规范运行,使专合组织真正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三是优化专合组织发展环境。逗硬落实国家支持专合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帮助专合组织解决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实际问题。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经营产业化。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依托“一村一品”专业村,重点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完善技术规程和生产管理规范。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行“非禁即入”政策,主动为民营企业申办生产许可证,并提供免费咨询和服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围绕特色农产品,着力培育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按照统一名称、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的要求,集中力量打造“云顶茗兰”、米仓牌山核桃、翡翠米等特色农业优势品牌。
四、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现代农民知识化。一是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组织农民群众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二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采取直接办班、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南江黄羊养殖、核桃和银花栽培管理、特色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田秀才”和“土专家”。三是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巩固拓展劳务基地,扩大转移输出规模。农民进城从事非农生产,享有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就业待遇。在县城建立农民工信息服务电
子屏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信息等相关服务。四是积极促进农民“三变”。壮大农民工协会,优化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民变民工。改革户籍管理办法,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民变市民。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入股,联合经营,按股分红,成为持有土地股份的公司股民,促进农民变股民。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是着力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自然村为单元,以“三通三改三建”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产业主导、项目支撑,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对规模经营的基地优先给予集雨节灌、安全饮水、村通工程、沼气池等项目扶持,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对重点自然村建设项目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三是着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星火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采取专家+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大户)+农民模式,指导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信息服务站(点),逐步构建以县乡科技服务机构为主导、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为纽带、科技示范推广大户为依托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就如何加快发展金塔现代农业产业提出如下思考。
一、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现状
现代农业是与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紧密相关的产业,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农业与非农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但是,由于传统农业的惯性使然和农业自身的弱质状况,我县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
1、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调整比例不尽合理。县乡各级组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信息引导、政策扶持等手段,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为17∶89∶4,牧草比例偏小;大农业内部农、林、牧、渔、服务业各业比重为35.6∶0.1∶10.7∶0.1∶53.5,林业和渔业比重太低;一、二、三产比重为47∶18∶35,表现为一、二、三产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太小。
2、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产业风险逐年加剧。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形成了棉花和肉羊两大优势和支柱产业,“两白”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奠定了“全省第一产棉大县”和“全省农区最大养羊县”的地位。但全县农村经济受棉花产业的影响过大,“棉花经济”特征明显,辅助和后续产业不强,棉花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产业过于单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
3、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但创新能力明显滞后。“十五”期间,我县推广普及了各类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430多个,推广了地膜覆盖、设施种养、病虫害综防等10项常规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节水灌溉、胚胎移植等10项高新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覆盖率达9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4%。为推动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品牌农业发展滞后、高新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4、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但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初步建成了30万亩优质棉花、2万亩制种、百万只肉羊等种养业生产基地,培育扶持了西域阳光、康源油脂、金信蔬菜、神舟纺纱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产品不出县即可实现加工增值,延长了产业链条。但是农业产业化整体还处于初级水平,呈现出“两多两低三少”,即低档产品多、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少、出口产品少、花色品种少。缺乏高档、名牌产品和支撑拉动金塔经济发展的规模龙头企业。
5、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但局部生态趋于恶化。依托鸳鸯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黑河节水改造、日协节水治沙、“三北”防护和退耕还林等项目,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林地建设,全县灌溉水利用率达到了51%,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达50.6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08%,绿洲内森林覆盖率达32.8%,封育天然植被230万亩,但近年大面积开荒,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扩张,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及西部风沙干旱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草场和林地枯萎、退化,砍伐林木、过渡放牧的现象仍然存在,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6、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但功能发挥仍显不足。建立和完善了县、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核定了人员编制和工资,初步实现了农牧业生产的全程化服务。但乡镇涉农机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人员不到位、工作量大、工资水平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影响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7、农民素质有所提高但小农经济意识依然浓厚。依托“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等项目和“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展了农民科技培训,累计完成培训“绿色证书”学员8341人、“阳光工程”学员2500人,使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在长期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影响下,农民生产经营“小而全”的做法根深蒂固,农民一家一户耕地面积小,田块零星分散,种养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的问题非常突出,部分农民观念陈旧、技术欠缺、生产落后、收入偏低、缺乏诚信意识,仍是最需要扶持帮助的一大群体。
8、农村改革逐步深化但基层矛盾不容忽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但是,农民综合素质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集约化经营困难、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增强为农服务水平为抓手,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努力把金塔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园、酒嘉地区的后花园和卫星发射基地的后勤生活保障基地。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产业发展与推进城乡统筹相结合、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推进法制农业建设相结合,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突出农业内部三业并举,加快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产业布局、鲜明的产业特色、高效的产业结构、发达的产品加工、活跃的农业服务,使农业由传统的产品或原料产业转变为与现代工业相协调的高度商业化的现代综合产业。具体地讲:就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两白”产业;突破性地抓好日光温室、精细加工菜和高效葡萄种植;下大力气抓好高效制种、优质红枣种植;稳定提高水产养殖,扩大特禽养殖,提高名特优比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突出特色,兴办多种形式的“农家乐”,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是:棉花产业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肉羊产业年饲养量达到100万只以上,特色高效产业发展12万亩;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弓棚蔬菜、精细加工蔬菜5万亩;发展库尔勒香梨、套种红枣、高效葡萄4万亩;发展对外高效制种3万亩;发展特禽、水产养殖10万只。
力争“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年均增长7%。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措施
1、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加以推进,重点加快“三个调整”:一是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种养效益。积极扩大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加快新品种引进,挖掘本地优势,加快建设棉花良种、优质畜禽、高效制种、加工蔬菜等一批规模大、区域特色明显的生产基地,不断提高优质品种和养殖业的比重。二是加快农业空间布局调整,不断提高规划水平。种植业上,在全面发展优质棉种植的基础上,依托城郊和毗邻十号、十四号基地的地域优势,以金塔镇和航天镇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和观光休闲农业;以羊井子湾乡和新开发的农林场站为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葡萄和酿酒葡萄;依托敦煌种业公司,重点以中东镇为主,辐射带动西坝、古城、三合发展蔬菜、瓜类、花卉等高效对外制种;以航天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套种红枣;依托西域阳光集团、金信食品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业,重点以金塔镇、三合乡、东坝镇为主,发展各类加工蔬菜种植。畜牧业上,顺应城镇化、生态化发展要求,建立高标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淘汰非设施化规模养殖场;重点在西坝乡、鼎新镇、东坝镇等乡镇发展优质肉羊基地;城郊地区大力发展奶牛产业,保证城市居民对牛奶的需求;利用鼎新片和鸳鸯池、解放村水库的水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和建设休闲渔业基地。三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调整,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种养,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重点打造优质棉花、加工蔬菜、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葡萄、对外制种、特色红枣等六个产业基地,逐步使每个乡镇都能形成至少一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批高效产业区、产业带,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基地。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产业。
农业技术水平高低是支撑特色优势产业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一是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切实把建设新型种业体系,加快现代种业发展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举措来抓,围绕优质棉、肉羊、果蔬等,引进推广一批适应产业化发展和加工需要的优良新品种,在棉花上,重点引进jd-
3、jd-
4、新石k4、丰棉8号新品种,为提质增效,现有常规品种逐步向杂交品种过渡,大力引进西北内陆杂交棉新品种,加大推广力度;在肉羊上,重点引进道塞特、杜泊、夏洛莱、萨福克、波尔山羊等优质肉羊新品种;在林果上,重点引进酥梨系列、库尔勒香梨、堤子系列葡萄、油桃、仁用杏等优良品种;在水产业上,引进罗鲱鱼、鲑鳟鱼、河蟹等优良品种,逐步实现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良种化。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技术、平衡施肥、畜禽水产高效养殖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主要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低能耗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清洁能源等资源节约型技术,促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推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三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三大体系建设,重点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县级并争创国、省级农业技术标准,加快金塔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
3、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举措。重点要在培植市场主体、打造优势品牌上下功夫: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骨干型、成长型和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力争5年内新上龙头加工企业10个,其中有2至3家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做大龙头企业规模,实现优势区域、优势企业的聚集,形成高效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二是鼓励和扶持农民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通过发展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形式,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农业生产整合起来,将产加销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和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三是加大品牌创建和保护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注册绿色农产品品牌;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继续培植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建立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水、土、气的监测,控制工业污染物,遏制农业自身污染。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结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实行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要着力做大做强现有优势品牌如大柴梦瓜菜、金雪棉种、鸳鸯河蟹、飞富面粉等,加大品牌的开发和推介力度,形成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名牌产品。
4、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建立适应现代农业的创新平台。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一是加速建设农村中介服务机构。依托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机构的人才、技术,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或产业技术联盟,大力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二是积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由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鼓励、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专合组织,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技人员工作考核制度,实行工作绩效、职称评定和职级待遇“三挂钩”,鼓励县、乡优秀科技人员到农村创建科技实体,实施科技项目,从事科技创业,实现“人才进村”,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四是搭建农业科研和农村生产的合作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和致富信息服务。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发展抓项目”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业项目建设步伐,以项目带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鸳鸯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黑河节水改造工程、日协节水、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把解决干旱缺水和水资源利用摆到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位置,努力建设节水高效的农业灌溉体系、洁净方便的农村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防洪保障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环境保护体系、统一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高效合理的农田建管体系和先进适用的水科技服务体系,实行水价市场化运作,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农田林网建设依托日协治沙、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等项目,补植改造农田林网、整村整组推进村镇绿化、加快以高接换优库尔勒香梨为主的优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以酒航公路为主的绿色通道建设和县城“两库一湖一溪”为主的城区景观带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态和生活环境。加大道路建设和沼气入户工程,力争道路硬化500公里,沼气入户1万户,新建高标准住房5000户,改建1.5万户;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以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经济效益显著、适应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需要及大力发展工业型、城郊型、生态型农业所需的新机具、新技术,加速向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过渡。
6、加大现代农业投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的投入政策(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视增加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级政府和部门向农业投入的资金,由财政、农牧部门进行整合,集中投放到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科学合理地解决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用水体制改革和土地使用体制等各项改革,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统分结合、合理有度、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新体制。重点要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7、加快科技信息建设步伐,整合建设现代农业的信息资源。
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发展中介性、经营分离性”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稳定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努力使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延伸至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加快整合现有党政网、科技网、农业信息网等传媒资源,采用“三电合一”(电话、电视、电脑)等多种接入手段,切实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行统一、定期的信息发布制度,向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科技信息。加强科技部门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科技信息交换制度,实现涉农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8、大力实施依法治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涉农单位的依法治农护农的法制观念,营造出良好的农业行政执法的环境;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坑农、害农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资和农产品以劣充优、以次充好流入市场,切实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三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和规范执法,农业执法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明显提高。